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精选4篇)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篇1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着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真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从善如流和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本理念。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和学生中的人文资源,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将课堂交于学生,赋予他们畅所欲言、主动思考的空间,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开课,我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感悟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

  然后让学生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画画的本领很大?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如将学生带入"纷纷夸赞"的情境,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一遍又一遍地与文本交流直接对话。再如当戴嵩听到牧童提出异议时与他对话时的态度和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戴嵩的品质。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书先生,还会有什么样的人,怎样称赞戴嵩的画呢?","当牧童挤进来大喊'画错了!'时,刚才纷纷夸赞的人们心理会想些什么呢?"。这些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如课文学到最后,学生已感悟出两个人物的品质。我在这时设计了"你有什么话想对虚心的画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说吗?"这一创造性说话训练的环节,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

  最后我特别注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如在完成《画家和牧童》的各项教学目标后,积极进行教学拓展,把文中提到的《斗牛图》给同学们进行展示,并将唐代画家戴嵩的人物知识和其他的作品进行了简略的讲解,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在这里进行了升华。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篇2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下面,我就粗略地说一说我的设计思路:

  一、识字教学:趣有法,法有趣

  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读课文,我让学生圈出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因为目标明确,学生乐于做。接着,请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学生兴致高,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仅仅依靠兴趣是不够的,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很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和创造识字规律。看看怎样和这些字宝宝交上朋友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认“戴”字,学生不光能读这个音,还能说“戴帽子”戴手套”“戴领巾”等等,老师鼓励大家边做动作边说词,真是学得既轻松又牢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用这种做动作识字的办法又解决了 “抹”“翘”“拱”等几个字。老师给学生赞赏,学生就会给老师惊喜,孩子们在高涨的热情中不断发现各种识字的好办法,如“驱”“墨”是由原来认识的两个字加起来组成的,“蝇”是由原来学过的“绳”字换偏旁得来的,“惭”和“愧”连在一起是一种感受,不一而举。

  二、课文学习:读中品,品中读

  让学生读书,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书,这一点老师容易做到。但是,要学生愿意读、善于读、读后有收获,却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的具体指导是:

  1、教学生赏析。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2、教学生思考。不伴随智力活动的阅读是肤浅的。

  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可以是教师巧妙提问。但是前者要适当取舍,后者要精心设计。在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再读课文,我的提问是:“课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问题既有统领性,又有发散性。它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如临其境的情境,学生的体会才不会抽象模糊。

  带着真切感受去读书,情感自然会飞扬。首先,注意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故事情节。课初通读课文并说印象,起到了这个作用。课中尽管有几处语段赏析,但我不忘连缀起来阅读,使故事情节不割裂,大体分为两部分学习:一是戴嵩作好画,人们纷纷夸赞;二是牧童指错误,戴嵩虚心请教并接受。其次,注意揣摩人物。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画家戴嵩和小牧童,他们各有特点,在朗读中我让学生仔细体会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甚至猜度他们的心理。对课文内容有了理解后,我还请学生扮这两个角色,演故事的后一部分。我相信,只有让人物形象鲜活在孩子的眼前,才能把人物品质烙印在孩子的心上。

  4、搜集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服务教学。

  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与故事人物的距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一是来自中央电教管的资源库里戴嵩的画,齐白石和徐悲鸿的作品;二是从湖北教育网台节目里积累的图片 (如电子课本中的课文情景图);三是从互联网下载的真实斗牛图片以及李苦禅的画等。

  课初观看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既是学习欣赏,又是亲切导入;围观者纷纷夸赞,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是教学要突破的一个重点——到底错在哪里?这时候,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牛图片,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文字的理解就迎刃而解;最后,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图画大师的名作,是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无形熏陶。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生动的儿童故画,讲述了唐代时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画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德以信戴嵩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角色鲜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在读,议,演,评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在.

  二,学情分析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是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可布置学生收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差距悬殊,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应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画家面对错误,谦虚谨慎,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优秀品质.同时积累课文中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插图展开想像,让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积累有关夸赞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和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难点:结合插图展开想像,引导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教学方法:

  1,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结全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和学生谈话,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教学法:课堂中逐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课文.

  3,点拔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 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六,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课文插图.

  课外收集大画家戴嵩的和生平介绍,绘画作品等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你们喜欢画什么呢

  2,大家喜欢的东西各不相同,有一位画家特别爱画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欣赏他的两幅画吧.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

  3,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

  4,这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画家戴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关于他画牛的故事.板书课题:《画家和牧童》画家写的大,牧童写的小,学生齐读.

  二,比较发现,导入新课

  1,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猜猜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2,本领如此高超的大画家和一个小小的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激发兴趣,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画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画的斗牛图画错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

  3,大家知道戴嵩不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还是个虚心的画家.你从课文哪里知道呢 请你再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来.

  4,学生默读课文.

  5,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a,找到了这句话的小朋友请举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找一找,你从哪个字词中感受到他的高超本领.

  b,如果你是一位欣赏的观众,看见戴嵩的画挂出来了,你会怎么招呼别人也来欣赏 如果你是唐朝的有钱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c,可见,戴嵩的画技是非常高超的,他的画也很受欢迎.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人们对戴嵩画的喜爱吗 (个别读,评价,分组赛读)

  d,是呀,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你能不能也用上"一,,,,,就"说一个句子.

  e,小朋友的句子说得这么好,真了不起,我们再读这句话相信会读的更好了.

  f,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知道戴嵩画画得很快.

  1,读一读,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理解沉思片刻)

  2,请我们班的小画家也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3,看画:哪个地方是用浓墨涂抹来画的,哪个地方是用轻笔细描来画的.

  4,指导朗读:画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读的也要不一样,谁来读读.个别读,齐读)

  5,你能用上"一会儿……一会儿……"来说一句话吗

  6,戴嵩的画很快画成了,围观的人是怎么夸赞的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7,出示句子,你想学着谁的样子夸一夸呢 自己试着读一读.(指生读――评价――齐读)

  8,分角色朗读并加上动作.

  9,围观的人只有商人和教书先生在夸赞吗

  不是,还有很多人.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夸赞什么呢

  这么多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课文说的"纷纷夸赞".

  10,正在大家纷纷夸奖之时,你听到了什么了 看到了什么

  人们都夸奖戴嵩的画画的好,可是一个小小的牧童却大声地说:画错了画错了,这声音是多么的与从不同.真像一声炸雷,把人们惊呆了.围观的人听了小牧童话,有什么表情 请看图,他们又会对小牧童说些什么

  11,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在想什么呢

  12,假如你是戴嵩呢 你又会在想什么

  13,真正的戴嵩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请同桌互相读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谁能读出和蔼的语气

  指名读.(学生脸带微笑,向前稍倾做问)男,女赛读.这说明戴嵩怎样 (说明戴嵩很虚心,很能接受别人的见意,哪怕是小小的牧童)

  14,牧童又是怎样解释的 指名读小牧童为什么敢指出 (因为他经常放牛,平时注意观察,对斗牛的情形记得清清楚楚)指导学生练读牧童的话,读出对话的语气,读出小牧童那种直率,勇敢的语气

  15,还从哪里知道戴嵩是个虚心的人.(戴嵩连连拱手道,一般什么情况下拱手,你能做做拱手的动作吗 )戴嵩为什么感到惭愧

  生:因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画却被一个小孩看出来是错的,所以心里很不好受.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好.看,惭愧两字都有什么旁

  (竖心旁)惭愧就是心里不好受.谁来读好戴嵩的话 (指名读,自由读.)

  16,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 (喜欢)你想怎样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呢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愿意读戴嵩的举手,,,,,,,,,

  四,拓展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课文里的人物说什么呢

  四人小组讨论

  生:我想对牧童说,我真佩服你,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了不起!我要想你学习!

  生:我想对牧童说,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我还想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要向牧童学习,观察生活,不要不懂装懂.

  生:我想对戴嵩说,戴嵩你不愧是个著名的画家,能虚心地听取小牧童的意见,我相信你能画出更好的画的.

  师:除了课文里的人物,你还想对谁说

  生:我还想对所有的画家说,你们都要认真观察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生:我想对我们班的同学说,我们都应该向牧童学习,敢于指出不足.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能虚心地听取牧童的意见,小牧童敢地向大画家提出意见,真大胆.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高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习的全过程。

  三、说目标

  由于学生生理,心理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确定了不同的阶段目标,新课标要求本年段的学生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依据低年级的阶段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本课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出发,我把“在读中感悟、欣赏画家的牧童的优秀品质”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便是要学生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四、说策略

  新课标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决定不给学生讲空泛的道理,而是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一读,想一起,评一评,演一演中充分感悟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熟读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从思想上受到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说流程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引领学生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引领学生再读课文圈画生字词,以同桌对读,接力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自主识字,读通课文,在识记生字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的方法,用“你指我认”“我说你找”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巩固识字,从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识字效率。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结合教师范写迁移方法自主写好其他字,从而达到第一课时要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谦虚”。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谦虚的人?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有了第一课时的学习做阶梯,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戴嵩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2、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一)、创新板书,设问导思。

  板书课题,将“画家”二字写得大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些,然后请学生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想法。

  教师设疑,这样一位有名的大画家却对小牧童连连拱手道谢,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学生生疑思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体会画家和牧童身上的优秀品质埋下伏笔。)

  (二)、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课标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为什么向牧童道谢?训练学生默读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2、再读课文,想想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然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遇到不同看法可以议一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参与讨论,倾听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

  3、汇报交流学习体会。

  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为此,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重点作以点拨:

  (1)、在读人们称赞的话时,教师可适时范读,引导仿读,赛读,表演读,在这多种形式的读中,我将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方法,互相鼓励,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然后结合插图引导想像,在场的其他人还可能怎样称赞?从而理解“纷纷称赞”。(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动用感官,发挥想象,品析文字,感受戴嵩画技的高超),

  (2)、在学生汇报牧童挤进人群指错的语句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人们听了如同炸雷的声音后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画家,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假如你是牧童,你会指出画的错误吗?为什么?(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换位思考,从而体会画家的虚心,牧童的勇敢。)

  (3)、在戴嵩虚心接受指正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感情朗读,读中感悟戴嵩的虚心。

  4、对比感悟,体会品质。

  从年龄、地位、生活、品质进行对比。(这样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戴嵩和牧童虽然年龄、地位相差悬殊,但他们的品质却是同样优秀,借机追问:一大一小书写课题合适吗?)

  (三)、发展语言,升华情感。

  学了课文,联系自己,你想对谁说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可再次拨动孩子们心灵的琴弦,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四)、拓展延伸

  (1)课后“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国有好多有名的画家,你知道吗?交流课前资料。欣赏了徐悲鸿画的马,试着为他的画配上几句话。(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由写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增加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2)开一个“人无完人”的故事会,课外收集能说明任何人都不会是完人,都需要虚心学习的故事,读后交流,

  六、说板书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因此,我先一大一小板书课题,意在突出大画家、小牧童,在体会二人品质后改写课题,意在深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品质同样优秀,整个板书既表达了文本的内涵,又简洁凝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画家和牧童》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9288126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