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通用14篇)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1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手拿黄、蓝两支粉笔)如果把它们涂画在一起会是什么颜色呢?(个别学生回答:绿色)是不是真的变成绿色呢?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试验一下。

  2.(学生在准备好的白纸上涂画)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看来,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想要弄清楚,就必须得——动手做做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学生自读带拼音的生字)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小老师领读生字)

  3.小老师可真棒。看,现在拼音没有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好,开始吧。(幻灯显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请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朋友都集中到一块了,我抽卡片,认识的就大声读出来。(卡片认读生字)

  6.这些生字你是怎么认识呢?给老师介绍一下吧。(生说识字方法)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你们的识字本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生读课文,提问题,师整合问题)

  三 .朗读感悟,解决问题

  (幻灯显示整合的问题:(1)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2)她后来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去默读课文。

  2.读完后分组讨论。

  3.下面我们来交流以下。

  4.(1)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中找到的?

  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看主要讲了什么?

  生: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这个奇怪的问题。(2——3人试读,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是怎么说的?伊琳娜又有什么想法呢?(两名学生读两个小朋友的话)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女生读妈妈的话,要读出鼓励的语气)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齐读,请一名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注意观察她的表情。)她为什么会生气呢?

  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

  师:第二天一早,她对朗志万说了什么?谁会读?(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她又为什么生气了?

  生:她觉得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

  师:“哄骗”也可以换个近义词“欺骗”。但朗志万对小朋友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孩子们在遇到问题时是不是只去想。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画出朗志万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什么?(师随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5.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你会说什么?(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拓展延伸:

  老师这儿有个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装别的东西吗?(学生思考并实验)

  五.布置作业

  读故事《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生气  高兴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 (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醒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课件、金鱼、水、白糖、可乐、小石头、棉花、杯子等。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是什么东西呢?(白糖、可乐)

  3、当我把白糖放到可乐里面的时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猜想,老师写出在黑板上)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可乐冒出来了!跟你们的猜想怎么样?那同学们要知道了,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 ———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播放flash 文件,完成下面问题。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一边听一边看。(好,大家都很认真啊)

  2、请你们去讨论一下下面几个问题,(出示课件),开始吧。

  3、交流讨论的结果。

  (1)朗志万提出了什么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1-2人)

  (2)小朋友对他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反应?(一个…另一个…)请1~2人读,师用鼓励的语气去引导

  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想法?(我想应该是…自己想,想好了自己记下来)

  (3)伊琳娜是怎么想的?(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怎么做的?(问了妈妈后就自己动手做了一遍)请女生(1-2人)读妈妈

  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

  结果怎样?(把金鱼放进去之后水却漫了出来)进入实验

  (4)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

  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5)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波浪线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6)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要动手实践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个瓶子,知道里面放的是什么东西吗?水?是的。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把石头、金鱼放进水里面就会发现水会漫出来,那有没有什么东西放进去水却不会漫出来的呢?

  1)放盐进去

  2)放棉花进去

  … …

  剩下了,就请同学们自己亲手回家做做,看还有什么东西放进去水却不会漫出来的。明天回来了再告诉老师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教学难点: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提、题、哄、骗”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年级的时候,我们读过这么一首儿歌,还记得吗?(师领头背诵: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劳动,大脑会思考。……)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双手和大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动手动脑的故事。(板题: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认字

  1、自由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办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知道吗?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有颜色:朗志万伊琳娜

  外国人的名字不大好读,我们来读两遍。

  朗,扩词法认字。(朗,那些词里出现过?晴朗朗读)

  伊琳娜名字里的三个字都不太好认,动动脑筋,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3、课文中还出现了这些生字,谁来当小老师领着读一读:

  漫出鱼鳞哎呀哄骗(带拼音读,去拼音再读)

  4、课文中还有两个字长得特别像,看谁的小眼睛最会观察,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题-提)

  ★结构不一样:题——半包围提——左右

  题,问题,题目,题字,都可以在页面上书写,它的部首是页,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先写是,捺要长,长得可以载起里面的页字旁。

  提,提问、提水、提出,表示动作,是提手旁。

  ★意义不一样:题问题题目提表示动作提问提出提水

  请在田字格上写一写。每个字写两次。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填字游戏:

  .“提”与“题”辨析。

  ①填空

  (1)小明(提)着一桶水;

  (2)小红在做数学(题);

  (3)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三、朗读感悟

  (一)奇怪的问题

  1、朗志万像小朋友提出的是什么奇怪的问题呢?快速看书本,把这个问题用“一”画出来。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漫

  什么叫“漫出来”?

  “漫”点击变大。水过满,往外流,叫漫。一起读!我们学过的字中有些字跟“漫”字的字形、字音都特别像,你想到那些字了?(对比教学:慢、馒)

  朗志万提出的奇怪的问题是:——学生读。

  2、是真的嘛?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真的是这样吗?

  快速浏览课文,为你的观点找出相关的句子。

  预设:

  生读第五自然段。

  伊琳娜亲手做了实验,发现了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她的心情会怎样?

  高兴,为什么?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惊讶,科学家居然说错了。你就是那个惊讶得目瞪口呆的伊琳娜了。来读——

  生气,生什么气?请你生气地读——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示句子)

  (二)是“哄骗”吗?

  (出示伊琳娜的话: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哄骗

  点击词语变大。

  什么叫“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你被哄骗过吗?(指名三人答)

  师范写“哄骗”。哄,通常是用语言去哄,哄,是口字旁,要把口字旁写好看啊,要把它写得高一点,小一点。

  “骗”是左右结构,马字变偏旁时横要变成提,右边是个扁字,户字头撇不要太长,右下角是横竖竖,不要多一横了。

  被哄骗后的心情,请你读一读。

  科学家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

  “是”还是“不是”,为什么这么说?请快速浏览课文,为你的观点找找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假设一:“是哄骗”

  假设二:“不是哄骗”

  ★因为朗志万是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原来,朗志万是用一个错误的答案,提醒小朋友们,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寻找答案就得——动手做做看。朗志万的话是一种善意的哄骗。

  他目的就是让小朋友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懂得这个道理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伊琳娜自己动手实践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并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这么想,这么做了,故事中另外两位小朋友怎么说的?

  一个小朋友说——

  另一个小朋友说——

  事实证明他们对吗?为什么他们说出来错误的答案呢?

  (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动手实践,才能了解知道事情的真相。板书:思考实践)

  正如科学家朗志万所说的——齐读朗志万的话。

  课文里说过类似的话的还有谁呀?

  ★“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光”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总,只)

  遇到问题,只是想,不够,还要——动手做做看!

  是妈妈不动吗?知道伊琳娜的妈妈是谁吗?

  居里夫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先后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四、说话拓展(名言拓展)

  (不盲从,要实践,这样的道理,不仅科学家朗志万这样说,居里夫人这样说,古今中外许多名人也说过这样的话。)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1、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耳闻之不如目见之。——刘向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周恩来

  《动手做做看》这课是在3月25日桂城与罗村片骨干教师教学研究专场上的一个公开课。准备过程比较仓促,周五下午通知,周六日重感冒在晕乎在度过,周四公开。选课时翻遍了教材,最喜欢的一课《丑小鸭》已经上过,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好按教学进度选了这课。试教后发觉这课要上出味道实在难,教材过于浅显,生字不多、语言不优美、道理显而易见。上课那天道是没什么压力,跟平常在教室里上的每一节课一样。如果再上,我会再作以下改动:

  一、写字训练课堂落实。考虑到公开课让学生写会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原因,最终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字训练,党主任的评课中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硬伤。确实如此,课堂上写印象深刻,事半功倍。

  二、语言可以更精简。试教时还会注意到这点,到真正上课时完全没有了紧张反倒显得随意,过于罗嗦了。另外,普通话还得加强训练。

  过程比较辛苦,不过,还是感激这个机会,让我重拾了年轻时的感觉。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再读一遍题目。师:像“动手做做看”这样的字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拿出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朗志万 妈妈 伊琳娜)

  2、过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读)

  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到这样奇怪的问题,你会怎么想呢?

  4、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引导: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说──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5、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⑴ 换词理解“光”。

  ⑵ 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性的语气)

  ⑶ 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⑷ 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怎么说呢?

  小结过渡:教育的成功是有多种因素的,不要冷落生活中孩子任何一些看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去亲身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 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 指导朗读“哎呀”。

  ② 换词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② “第二天一早”可不可以说:“第二天”或“一早”呢?(着急生气地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

  ③ 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⑴ 理解“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⑵ 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

  [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妈的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板书:实践出真知)]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5、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拿出本、动笔写一句话,强调书写。)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要    你   亲自

  朗志万  妈妈  伊琳娜

  实践出真知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6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三.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着两种什么颜色的水粉颜料呢?

  2、把这两种水粉颜料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3、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老师就动手做做看。(当场演示)

  4、哎呀,真的变成绿色了,同学们凡是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清楚就必需要齐读课题。

  过渡:那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呢?我们来学习好吗?

  二、初读课文,认字词。

  1、下面请同学把书打开,借助课文下面的拼音读准字音,自己开始读吧。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读这些生词。

  3、小老师当得真棒,看,现在拼音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火车读吗?开始吧。

  4、同学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摆在桌子上,不认识的可以问问同桌或请教拼音朋友。

  5、同学们看,老师把生字朋友集中在卡片上,会读的同学老师抽到哪里你就读哪里,只要认识就大声读,不需要举手了。

  6、对这些生字你们都是怎么认识的,说说吧。

  过渡:刚才老师见识了同学们识字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看故事中以主人公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后来的表情又怎样了呢?那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

  三、朗读感情

  1、请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试着默读看看有哪个同学能做到不出声。

  2、同学们读得不错,请你们分小组去讨论一下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你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后来她又为什么高兴了,你又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讨论完后再分角色读一读,开始吧。

  3、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知道的?我们来看这位同学说对了没有,请一位同学读第1自段,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师:奇怪是什么意思?生:出乎意料难以理解)我想请同学来读读这个奇怪的问题形式:个别读(2-3人),全班同学提出奇怪的问题后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说得是不是一样呢?(生:不,那么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2-3人读→师引导用的语气去读→再请2-3人读→师表扬)伊琳娜觉得他们有没有说对?(生:没有)她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是怎么说的呢?请女生(2-3人)读妈妈说的话→师引导用鼓励的语气去读→并让学生我想的意思,(只想不做)→全班女生读)伊琳娜听了妈妈的话后,她是怎么做的呢?我请同学来读第5自然段,再请1位女学生扮演伊琳娜来做这个实验。让全班学生观察伊琳娜这时的表情怎样?(生气)伊琳娜为什么会生气呢?(生:因为伊琳娜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证明了朗志万的问题是错误的,所以很生气)接着第二天一早就对朗志万说了些什么?谁会读(请2-3人→教师引导读出生气的语气)提问:这个语气该怎么读呢?她又为什么生气了?(生:因为伊琳娜认为科学家朗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所以她越想越生气),“哄骗”换个词还可以怎样说意思相同“欺骗”,欺骗是不是个好词(生:不是)同学以朗志万不是在真的欺骗他们,他也是善意的欺骗,他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孩子遇到问题时不去动脑筋想了,还必须动手做做。

  (2)后来,伊琳娜为什么又高兴了,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中知道的?(生:是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那朗志万是怎么回答的呢?用ww画出朗志万说的话,再读一读。

  (3)读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所以伊琳高兴地笑了。

  4、假如你是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你可能会说什么?(生说→把你说的写下来)

  5、反馈:课文读到现在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拓展:

  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生说师做试验后并点题对任何不明白的事情想弄个明白,必需要动手做做看。

  五、板书设计:

  生气(图)      高兴(图)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7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讥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字,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介绍自己是怎么记字的;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4、全班交流:

  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书写生字:

  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三、学生自读课文,用“──”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二、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了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体会:

  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⑴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⑵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三、拓展课文内容

  1、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2、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3、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4、老师小结。

  四、巩固生字

  做组字游戏,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五、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手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满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教学后记】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要使学生“自己读书”,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从这个目标着眼,采取适当的训练措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迈进。阅读教学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动笔圈、点、画、记,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读书时坐姿端正,注意用眼卫生;善于使用工具书;坚持课外阅读等等。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9

  教学理念: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第四单元。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课文。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读10个生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自由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⑵ 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去自主识字。

  ⑶ 通过朗读和实验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⑷ 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动手做做看。

  3、情感与态度:

  ⑴ 感受动手做做看的乐趣,认识动手做做的意义。

  ⑵ 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10个生字。学习“朗”、“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做实验的用具。

  课时安排  共两节课,上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年级学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做工,大脑能思考(生答)。

  2、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平时碰到什么问题,都要动脑筋思考,有时,还必须动手做做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儿歌创造情境,导入课文,一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使学生有“阅读期待”;二可以很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认识新字

  1、自由读,要求:

  ⑴ 圈出不认识的字。

  ⑵ 标出自然段。

  2、识记生字:

  ⑴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拼音。

  ⑵ 教师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比如: 朗:可联系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组词,如:朗读。

  志:士+心。或编字谜。

  漫:换偏旁:慢──漫。

  鳞:为什么会是鱼字旁。

  伊、琳、娜:是形声字。或做加法识记。

  哎:为什么有口。

  哄:做加法,口+共。

  骗:马+扁。

  ⑶ 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⑷ 变魔术:请学生闭上眼睛,老师拿出没有拼音的字卡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再问学生少了拼音朋友,还认识这些字吗?紧接着让学生开火车读字。

  ⑸ 将生字宝宝送入课文中,让学生齐声读课文,看能否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所以在教本课生字时,我注重去启发学生自己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另外,通过小老师带读、齐读、开火车读、将生字送入课文中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三、默读全文,小组讨论问题

  1、贴出伊琳娜生气、高兴的头像,问学生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高兴?

  2、学生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寻找答案。

  3、学生分组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默课,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由表达与交流的广阔空间,便于发挥各自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又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四、解决问题,深入了解课文

  1、点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1、4、5段。

  ⑴ 第一段:

  ① 哪段写了朗志万提这个问题?

  ② 学生齐读第一段。

  ③ 理解“漫”的意思。

  ④ 板书:

  ↓

  朗志万→→ 水杯图

  ⑤ 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指导书写“朗”“志”二字。然后让学生练写。

  ⑵ 第五段:

  ① 哪段写了伊琳娜动手做实验?

  ② 男生读第5段。

  ③ 试验结果怎样?

  ④ 应怎样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⑤ 真的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吗?让我们也做一下实验吧!(师拿出一杯满水,让学生把金鱼放入杯中,学生观察结果。)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松弛一下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⑥ 自己动手做了后,再来读“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读出惊讶、奇怪、吃惊的语气)[板书:贴金鱼放入水杯,水漫出来了图]

  ⑶ 第四段:

  ① 伊琳娜小朋友是不是一回家就动手做了?她是在谁的鼓励下动手做的?

  ② 女生读第4段,理解妈妈说的话“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光”是什么意思,应怎样读妈妈说的话。(指导读出鼓励的语气)

  3、点学生回答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⑴ 理解朗志万说的话。

  ⑵ 伊琳娜生气时对朗志万说了一句什么话?应该怎么读?

  ⑶ 指导分角色读6~7段(伊琳娜的话读出生气的语气,朗志万的话读出鼓励、高兴的语气。)

  ⑷ 课内拓展: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伊琳娜,把老师当成朗志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分析重点词语时,多次指导学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积累词语。例“光、哄、骗”等。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1、老师牵引学生分角色读文中的对话,用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形。

  2、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感受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视时间相机而行,可老师参与其中,老师读一段,学生轮流读其他段落。)

  设计意图:在本次的教学中,除指导重点词、句、段的朗读外。我还注重课文全文的朗读,由自由读→全班齐读→默读思考→分角色读→老师和学生轮读,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课文中蕴涵的科学精神,人文境界等感染学生,并在读的形式上避免单一,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

  六、课外延伸:

  1、动手做做看:

  ⑴ 把一块海绵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吗?

  ⑵ 一个10斤重的铁球,一个5斤重的铁球,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抛下,谁先落地?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外,自己去切身体会动手做做看的意义。

  2、快乐阅读《小马过河》。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本篇课文类似的注重实践的文章《小马过河》,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不会 金鱼图

  朗志万 →→→

  鼓           漫出 水杯图

  励

  (伊琳娜生气头像)

  (伊琳娜头像) 13、动 手 做 做 看

  (伊琳娜高兴头像)

  (金鱼放入杯中,水漫出图)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要求,好的板书设计要简洁、新颖、体现课文宗旨。所以,我在设计板书时,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而且图文并茂,既很好的归纳了全文,又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更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10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为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1、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4、落实字、词、句理解,注重读、说、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

  附:板书设计

  13  动手做做看

  遇到问题          满——漫

  质疑解答          光:只

  得到启发          提——题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区别并会写“提、题”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节。

  【教学重点】

  1、会认“朗、志”等10个生字,区别并会写“提、题”两个字。

  2、朗读课文1~3自然节的对话部分。

  【教具准备】

  1、本课生字卡片,词卡。

  2、伊琳娜头像。

  【教学过程】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学生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因此有关识字教学的研究历来都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儿童识字是为其初步的阅读和写作打基础的。

  一、联系生活,直接点题

  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都离不开动脑和动手,有些事情只有动手做做,才能知道结果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请你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朋友帮忙,要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文。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不易过多,只要能够达到阅读的初步要求就可。)

  三、识字读词,突出重点

  要求认的字,要明确要求,努力做到当堂认记,及时巩固。教科书中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教材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没有其他要求。在教学中不要拔高要求。有的老师认为,对要求认识的字,引导学生逐字进行字形分析,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能提高认字质量。这样,花费的时间很多,又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效果不一定好。其实,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

  你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有个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科学家朗志万和伊琳娜小朋友。)

  出示人名:伊琳娜 朗志万(齐读)

  这5个加点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来我们就读这5个字。“伊 琳娜”这3个字生活中并不常用,“琳和娜”有时会出现在女孩子的名字中。“朗”这个字你们以前认识吗?在哪见过?(朗读课文)“志”这个字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上面是士兵的“士”谁能给他找个好朋友?(志向、志愿、同志)这5个字都会读了么?那么我们再读一下这两个人名。

  除了这两个名字,课文中还有几个带生字的词也提了出来。(齐读一个贴一个)

  漫出 鱼鳞 哎呀 哄骗

  (注:哎是表示语气的叹词。读ai不要读成ei。哄是多音字,它有三个读音。谁能领大家读一读?这个字在本课只读三声。我们再读一遍。)

  词语会读了,如果把加点字拿出来,你能读准吗?有信心的同学挺起胸膛。(齐读)

  谁有信心领读。

  出示字卡:朗 志 伊 琳 娜 漫 哎 哄 骗 另 题 提 喝 鳞(强调哎的读音,出示多音字喝的卡片)。

  同学们读得不错,我们再开火车读一读好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要读得清楚干脆。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每节课都应拿出足够的时间落实识字、写字的要求。甚至可以这样说:不能落实识字、写字要求的可不是一节合格的课。

  四、指导写字,辨别形义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字里有一对同音字是谁?(提、题)

  找对了,现在请你认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构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不同)谁能分别给它们找个好朋友?(提问、问题)

  真不错,老师这儿正好有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我解决。看谁最聪明?出示:伊琳娜聪明可爱,爱问  (题、提)

  一生来贴,大家一起辨别。

  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 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你们和伊琳娜一样聪明,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两个字的结构不同、部首不同、意思也不一样,那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同学们观察得这样仔细,听了他的提醒我们一起来写这个题吧。日不要写太大,一在横中线上,它的脚丫真长呀,别忘了最后一笔是点。

  好,下面请你对照老师的范字,认真地写两个,别忘了同学的提醒!(巡视,纠正)

  提手旁的字我们经常写,相信通过你们自己的观察一定能写好。这样老师在黑板上写,你们在书上写,我们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写字教学要重视写字的质量。不仅要求把字写正确,还要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些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

  五、回归课文,练读感悟

  通过检测我发现你们读字、读词都很好,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动口读读看吧!我找几名同学读,其它同学认真听,听他读得准确通顺吗?谁来读1、2、3自然节,4、5、6、7各一人(简单评一评)。

  再读课文一是检察读文情况,二是深入感悟的热身。

  同学们读得都不错,听得也很认真,我给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出示伊琳娜头像)。

  激发兴趣,调节气氛。

  哎呀,她看起来不太高兴,究竟是什么问题使她愁眉苦脸的呢?(指一二生回答)你们是在第几自然节找到的?好,大家一起看第一自然节,把这个问题画下来。

  画完的同学想一想,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奇怪的语气)一、二人读,评价(有点奇怪、更奇怪了)。

  朗志万提了这么奇怪的问题,那小朋友们是怎么样回答的呢?谁找到了?我们再读这两句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引导:朗志万刚提出问题,他就马上回答了,他仔细想了吗?那么我们就应该想也不想地读出来(稍快)。

  另一个小朋友回答时很自信,他用了一个词(一定),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得重一些,认为自己的回答一定是对的。老师来当一回科学家,我提出这个问题,你们当小朋友,我们只读对话,不读旁白,就像上课提问一样,回答时要举手。

  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

  这样,同桌之间一人一句互相练一练(巡视,选三名同学表演一下,大家当小评委评价一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他们读得不错,你们评得也很认真,我们再来合作一次好么?

  我来读旁白,你们一起读引号里面的句子,我也许会加上点提示性的语言,要注意听!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简单小结,联系下文

  读得真棒,老师发现你们这节课的收获真大呀!不但学习了生字和生词,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而且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节。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4~7自然节。

  下课。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12

  师生问好

  生:(坐下)

  师:同学们多有精神哪!还记得吗?昨天我们预习了第四单元和13课,请小朋友们看看导读,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给了我们些什么学习提示呢?打开书,自己读读导读吧

  生:自由读

  生:这个单元的导读给我们的提示是动手和动脑

  师:哦,这些课文的内容都和动手、动脑有关。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啊。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13、动手做做看》。下面,请把你的右手食指高高举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13、动手做做看》。

  (师生书写课题)

  师:(边板书边说)这个“做”字是左中右结构,我们在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横”缩短,把“竖”拉长;还有“反文旁”写的时候第二笔“横”和第三笔“撇”一定要分开,要不然就写成“折文旁”了,大家要用心哦!再跟着老师写一遍“做”。

  师:谁愿意教大家读课题?

  生:(领读)

  生:(齐读)

  师:昨天,你在预习13课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

  生:我在预习的时候,读课文读了5遍,才把课文读熟。

  生:我预习的时候,给要认识的生字都组了词语

  师:就是我们经常做的“一字开花”游戏。

  生:我预习时,把生字的字形分析了一下

  生:我还查了资料,结果什么也没有查到

  师:没有关系,不一定每课都能查到资料的,你很棒的。

  生:我在预习时,还看了爱因斯坦的故事

  生:我在预习时,看了阿基米德的故事

  师:真了不起!你们都喜欢科学家的故事吗?

  生:(齐)是

  生:我还标了小节序号

  生:我在课文中做了批注

  师:你们真会预习啊!想不想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啊?

  生:齐说想

  (课件:生字)这写生字你都会读吗?都会组词吗?

  生纷纷举手

  师:那我找一组同学来开火车读吧

  (生开火车读字并组词,每人教一个生字)

  朗:朗读、朗诵、晴朗

  志:同志、志气、志向、志同道合

  漫:浪漫、漫画、漫长、漫山遍野

  鳞:鱼鳞、鳞片、遍体鳞伤

  伊:伊朗、伊始、

  琳:伊琳娜、琳琅满目

  娜:伊琳娜、安娜

  唉:哎呀、哎哟

  哄:哄骗、乱哄哄

  骗:骗子、骗人

  师:你想夸夸他们吗?

  生:王冉,你的声音响亮多了

  生:你们这两组同学吐字清晰

  师:你的“吐字清晰”这个词用的真好,那我们在读书、读词、句子的时候就应该向这两组同学学习,吐字清晰,读音准确。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吧!

  (课件:词语)

  生:(齐读词语两遍)晴朗 、哄骗  、哎呀、朗读 、 鱼鳞 、志向、

  浪漫、欺骗、漫画

  师:大家预习得可真认真哪!生字我们都认识了,你想看看课文吗?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课文,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范读课文)

  生:老师,你读得很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夸奖。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和你的小伙伴说说

  生:(和旁边的小伙伴交流)

  师:谁给大家说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朗志万提了应该奇怪的问题,伊琳娜做了实验,她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伊琳娜通过实验,知道了这个问题是错误的,伊琳娜还知道了朗志万为什么要提这个错误的问题。

  师:你们真会概括。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

  生:有伊琳娜、朗志万、伊琳娜的妈妈

  师:(贴出三人头像图片)

  师:(指伊琳娜生气的图片)咦~大家看,这个小女孩挺可爱的呀,可是今天她怎么这么不高兴啊?是谁惹她生气了?

  生:是朗志万,因为朗志万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师:原来是朗志万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让我们可爱的伊琳娜这么生气,是什么问题呢?快看看第一段,用波浪线轻轻地画出这个奇怪的问题吧,再读一下

  生:画、读

  师:朗志万是谁?

  生:朗志万是法国的科学家

  师:你想见见他的样子吗?

  (课件)

  师:这就是朗志万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朗志万是法国物理学家,他还来过中国呢,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一名名誉会员呢!

  师:谁来学学朗志万,问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在模仿老师的语气,你的模仿力真强!

  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问题呢?

  生:因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可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多奇怪呀。

  师:哦,关键就是“漫”,看老师做的动作哦!看谁看得仔细。

  (师: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杯子里放入煮熟的鸡蛋,“哗”水漫出来,洒在地上)

  生:啊~

  师:什么现象?

  生:(齐说)水漫出来了

  师:杯子里水满了,鸡蛋放进去,水就会流出来,这就是“漫”。

  你还见过什么漫出来?

  生:喝饮料的时候,把饮料倒到杯子里,杯子满了,饮料就会漫出来

  生:喝牛奶的时候,杯子满了,牛奶漫出来

  师:这两位同学都特别留心观察生活,真好。

  师:“漫”和“流”、“洒”一样吗?

  生:流就是水管里的水从水管里流出来

  生:血在血管里流

  师:洒呢?谁洒过水?请举手。怎么洒水的?做做洒水的动作

  生:做洒水动作

  师:水满了,往外流,就是漫。它和流、洒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字。

  师:谁还想当当朗志万,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读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生:(评)左笑阳,我请你坐下,因为你的语气没有读好

  师:什么语气?

  生:句子后面有个问号

  师:疑问的语气,还要读出什么语气?

  生:奇怪的语气,我来挑战你,柳长青(读)

  生:赵子棋,我请你坐下,你的声音不响亮

  生:我有不同意见,柳长青,请你坐下,因为赵子棋的“漫”读的比你好

  师:你听得真认真,请赵子棋同学领着大家一起来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真强,赵子棋刚教大家“漫”读重一些,大家就学会了

  师:你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

  生:这么有名的科学家,怎么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呢?

  生:我预习时,做了实验

  师:你很会学习,有问题时,会自己动手找答案。

  生:这个科学家是不是假的呀?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

  生:我也做实验了,知道这个问题是错误的

  师:(指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放进金鱼,水却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呀?

  生:不可能,因为一个小石子放进水里,水就会漫,更何况金鱼比石子大多了,金鱼放进去,水一定会漫出来。

  师:你拿金鱼和石子的大小做比较,真爱动脑

  生:我同意丁子涵的意见,我看过阿基米德有关浮力的故事,我知道一个东西放进水里,水会漫,漫出来的水和东西的大小是一样的,科学家朗志万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呀!

  师:濮恒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书虫啊,你读的书真多。刚才老师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呆了,听不懂,没有关系的,下课以后,我们请濮恒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好吗?

  生:(齐)好

  师:书上的小朋友听了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同位之间读读

  一组同位读

  另一组挑战读

  生:刘延君,我请你们俩坐下,因为殷孟良读错一个字――“为”

  师:板书  “为”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师:板书“因为”

  生:(齐读)“因为”两遍

  师:伊琳娜是不是和这两个小朋友想的一样呢?她怎么想?

  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又想不出道理来。”

  师: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

  生:伊琳娜爱动脑筋

  师:(板书“爱动脑”)伊琳娜不像其它两个小朋友那样轻信别人,她有主见;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像伊琳娜一样动脑筋,不要盲目地随从别人,“不盲从”(板书:不盲从)

  师:伊琳娜有了问题,她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往下看

  生:读句子“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师: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回到家里问妈妈。(板书:不懂就问)

  你在遇到问题时,有其它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生: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生:问家长

  师:这些人都不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呢?我们可以问我们的“小老师”――

  生:字典

  师:大家解决问题的办法真不少。那伊琳娜的妈妈告诉她答案了吗?

  生:没有

  师:妈妈是怎么说的?

  (课件: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句子

  师:你知道妈妈说的这句话数码意思吗?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

  生:不能光靠脑子想,不动手,永远不知道答案

  生:不能光想,一定要动手做做看

  生:只靠脑子想,是不行的,还要动手做一做

  师: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动脑、动手

  生:妈妈想,我要是把答案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动手自己找答案了

  师:这位妈妈不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找答案,这种做法多有意义啊!你们想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吗?

  (课件)

  生:哇~

  师: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家一定听说过她,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师:伊琳娜有没有动手做一做?读第五段,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读

  师:我们来看看伊琳娜做的实验

  (课件:实验动画)

  师:你看到了什么结果?

  生: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带领大家齐读

  师:如果你是伊琳娜,这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哎呀,我受骗了吧

  师:瞧~(看板书图片)伊琳娜多么生气呀!谁能学着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读读她质问朗志万的话?

  生:读“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另一个学生挑战读

  一生评并挑战读

  又一生:我请王芙蓉坐下,你读得没有连文静读的生气。我来挑战你,连文静。“哼!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她读的和书上不一样,谁听出来了?

  生:她加了一个“哼!”

  师:还有吗?

  生:丁子涵,你读错了,你把“您”读成了“你”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丁子涵:(低头)我太生气了,就读成了“你”

  师:哦!所以就不尊重别人了,但作为一个老师,又是个科学家,我们应该尊重他,对不对?你还是应该用“您”的,伊琳娜多么有礼貌啊。但是老师很欣赏你,你敢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非常好!我们给她鼓鼓掌吧!

  生鼓掌

  师:你认为朗志万是在哄骗小朋友吗?从哪看出来的?

  生自由读第七段

  师:你什么时候听别人说过“哄骗”这个词?

  生:我妈妈在买东西的时候,妈妈说“你的这个东西真的这么好吗?可别哄骗我啊。”

  生:妈妈对我说“别和不认识的人说话,他们光哄骗你。”

  师:朗志万真的哄骗小朋友了吗?

  生:(齐)没有

  师:他为什么这样做?

  (课件: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读“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生挑战读

  生:齐读

  师:伊琳娜听懂了吗?她听懂了什么?

  生:伊琳娜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伊琳娜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她高兴地笑了

  师:(把板书中伊琳娜的图片换成笑的)伊琳娜会笑着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生:先生,对不起,我误会您了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有不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凡事要多动脑,多动手的道理。

  师:你从朗志万的做法里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没有哄骗小朋友

  生:我知道了朗志万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师:朗志万先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追问为什么,就是想让孩子们动脑筋,发现问题,再自己动手实践,找到答案。他对孩子们的培养这么用心,这多么让人敬重啊!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引导,让伊琳娜从小养成了“爱动脑,不盲从,动手做”的好习惯。伊琳娜长大以后,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像花朵一样美丽的女孩吗?

  生:齐说“想”

  (课件)

  师:这就是伊琳娜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照片,伊琳娜原名“伊伦•居里”,

  法国物理学家,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奖 。(第二幅照片)这是她和妈妈居里夫人一起在做实验。

  生:哇~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课题,好吗?

  生齐读课题

  师:下面,我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

  (哨声响,下课了)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节课再分角色读课文,下面看看老师设计的作业吧

  (课件:作业套餐)

  师读作业套餐

  (1、阅读《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

  2、动手做做看: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吧。)

  下课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玻璃杯,一条鱼,一把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一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的外面看,尺子和尺子上的数字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 

  二、读课文,小组讨论: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想法。

  三、 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1、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3、他们都相信了,那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妈妈怎样说、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⑴ 换词理解“光”。

  ⑵ 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性的) 

  5、 师生合作读。

  6、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四、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3、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4、找到伊琳娜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小声自读,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5、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课文,升华课文

  1、想想当伊琳娜去质问朗志万的时候,他为什么哈哈大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说什么。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4、看课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看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5、大家再来看我们课前的问题,你知道怎样做了吗?  

  6、 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7、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本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一句话:实践出真知。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能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过程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具学具】 鱼缸、金鱼。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

  评析:上课伊始,教师提出的悬念就吸引住了学生,并相机提出了读书要求。学生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朗朗的读书声。

  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勾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学生学完以后)谁来读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师:不仅找得正确,而且读得流利,声音也响亮,真不错!还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是因为鱼的重量很轻,它浮起来,水就溢出来了。

  生2:是因为杯子很小,所以水会溢出来。

  生3:是因为鱼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溢出来了。

  生4:要知道答案,就应该做做实验!

  ……

  评析:给学生充分说话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

  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形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教学理念。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师: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

  (师表扬他们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独特感受,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生: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请一组同桌分角色朗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生:一组同桌起来朗读。

  评析:师让其他同学评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生生互动,共同提高。

  师引导: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生:分男女生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

  (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生:“动手做做看。”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生:“你为什么要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生:“我不是……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评析:教师毫不吝惜地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而每一次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疑为学生注入了催化剂,学生读得那么投入,那样认真,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感,自我价值和成功自豪感。教师领着学生一起读书,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又凸现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向教材的新教学理念。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识

  师:现在,你们赞同“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师板书)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静思名言,深化认识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齐读名言,背诵名言。

  评析:既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又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动手做做看》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29539126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