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精选13篇)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

  【课业设计】

  一、我会选

  引路(yǐn yǐng) 附近(jìn jìng) 列宁(liè niè)

  蜜蜂(fēng fēn) 惊讶(yá yà) 莫斯科(sī shī)

  二、字扩词

  三、写一写

  【思维拓展】

  一、我会填

  例:-(座)小山

  一( )园子   一( )小房子   一( )同志

  一( )蜜蜂   一( )明月     一( )稻田

  二、加标点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 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2、列宁笑着说 我有向导 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三、读一读,选一选

  ① 用惊讶的语气读  ② 用热情、高兴的语气读

  1、您好,列宁同志。( )

  2、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2

  一、导入:蜜蜂是怎么把列宁引到家的呢?

  二、朗读感悟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1)“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

  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3)“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这样设计:

  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有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就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4)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事情的主人公列宁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往常”去找养蜂人的人没在,想谈天却谈不成的失落,到列宁亲自想办法去找,最后“果然”找到养蜂人时的惊喜,都叫人感同身受,其情感变化都在实情发展过程之中。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变化.)

  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注意发现 :蜜蜂——园子——小房子分析思考 :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始终体现事不离人,人不离事,事是人做的,人在做事过程中的表现反映出人的品质。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讲述事情过程和画路线图,明白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同时学生学习列宁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优秀品质。)

  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3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4

  26 蜜蜂引?lt;/font> 

  26 蜜蜂引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遇到疑难问题,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是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

  2.初步掌握一种学懂段的办法: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连起来说说。

  3.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cǎi mì    jīng yà

  (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离得很近——(附近)

  3.请用“附近”说一句话。

  4.字形:读题,蜜蜂引路(正音课题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1课《蜜蜂引路》。蜜蜂给谁引路?——列宁

  二、带读第二段(读懂每一句话,以理解段意)。

  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请学生口答)

  1.答案从课文的哪一段里面找?

  2.请同学们根据问题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②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③最后一句是说(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反馈。

  (1)第一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列宁想找到养蜂人?谁来说?

  ①读这句话。“那个人”指谁?

  ②这一句话在说什么?(在黑板上划下来:列宁想找到养蜂人。)

  ③读句子,说主要意思。

  (2)第二个问题,哪句话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养蜂人住的地方?

  ①读第2句话。“经常”是什么意思?(过去的时间里)

  ②“他”指谁?

  ③这一句话是说什么?大家读第二句,谁来说第二句话写什么?

  (3)最后一句,也就是第3句,谁来读读?

  ①这一句话是说什么?(让学生说)住得不远什么意思?(附近)代进去读读。

  ②在句中用“——”把主要词语划下来。

  (4)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呢?(即把第二段意思连起来说说。)

  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三、研读第三段。(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段,巩固学懂一段话的方法。)

  1.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他是怎么找到的呢?课文第二段具体写了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能不能像学习第二段那样来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第三段有几句话?

  (2)每一句话写什么?(用“——”划出主要的词语,连起来说说)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请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边说。

  2.反馈。有几句话?(口答)

  (1)读第一句,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2)读第三句话,这句话是说什么呢?

  列宁找到了那个养蜂人。

  把第三句话读完,紧接着说,这句话写了。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4.列宁原来是怎么想的呢?(即连起来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一个问题: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3)第2题用图配文。

  板书:

  31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     他想:

  飞回园子     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 他想:

  果然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后练习3的两组句子,并比较出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两个问题。

  4.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二)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10 蜜蜂引路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ù,不读fú。引:读yǐn,不要读成yǐ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书: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书: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2)指名读第4自然段。结合看插图,理解“惊讶”的意思。再说说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板书: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板书: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板书: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   )      莫(   )        斯(   )

  张(   )      摸(   )        期(   )

  养(   )      谈(   )        导(   )

  美(   )      淡(   )        异(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掌握的情况。

  (二)完成课后填空和造句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填空练习;会用“附近”、“惊讶”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1.组词,口头组两个词语,然后抄下来。

  2.填合适的词,先口头填空,再抄下来。

  一只(   )     一所(   )       一位(   )

  一座(   )     一个(   )       一扇(   )

  3.用直线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起来。

  4.完成课后作业(2)填空,再读一读句子。(第一题填“谈天”,第二题填“向导”。)

  5.完成课后作业(3),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先让学生读句子,弄清句子的意思。

  (2)再同桌两人讨论,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指名发言。

  (每组两句话的意思基本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明确具体、生动了。)

  (3)指导造句。先弄清词意再口头造句。“附近”的意思是离得很近。

  ①我家附近有许多商店。

  ②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小河。

  ③我家附近有一座街心公园。

  “惊讶”的意思是惊奇。

  ①外宾参观我国的工艺美术品时,惊讶地称赞,真是奇迹!

  ②我惊讶地问:“你的腿怎么受伤了?”

  ③这次数学考试,他竟得了100分,我很惊讶。

  (二)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抽读生字词卡片,再说说哪些字易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四)听写生字新词。

  (五)作业。

  1.纠正听写中写错的词。

  2.做组词、造句和填空练习。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5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难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猜一猜:有一种昆虫,专门在花丛中采蜜、传授花粉,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蜜蜂)

  2.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

  2.认清字形。

  引:左右结构,左边是“弓”,右边是“1”。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艹”,中间是“日”,卜边是“大”。

  斯:左右结构,左边是“其”,右边是“斤”。

  派: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共6笔。

  谈: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炎”。

  敲:左右结构,左边是“高”,右边不要写成“支”。

  讶:左右结构,左边是“言”,右边是“牙”。

  导:上下结构,上边是“巳”,下边是“寸”。

  3.理解词语的意思。

  谈天:聊天,闲谈。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向导:带路的人。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谈天 敲门 惊讶 向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四)课堂作业 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sī kē qiāo mén jīng yà pài rén xiàng dǎo

  ( ) ( ) ( ) ( ) ( )

  2.组词。

  导( ) 蜜( ) 蜂( ) 采( ) 圆( )

  异( ) 密( ) 峰( ) 彩( ) 园(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奇—— 经常—— 愉快—— 壮丽——

  仔细—一 聊天——一 兴奋—一 洪亮———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房子一( )火车一( )草地

  ——( )园子一( )蜜蜂一( )飞机一—( )f绢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 设计

  第二课时

  2、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3.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4.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5.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关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课件、生字卡片、小图片、图画纸。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百花丛,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2.出示课题:26.蜜蜂引路

  3.课题质疑:

  4.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贴蜜蜂图)

  二.初识课文,认识生字。

  1.听录音范读,初步熟悉课文。

  2.识字教学:莫、斯、附、派、谈、讶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相应段落读一读。

  2.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在看什么,在想什么?

  (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回答边贴图片)

  2.列宁是怎样观察的?他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3.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

  4.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引出“果然”。

  6.指导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5.小结:列宁找到养蜂人是因为什么?

  (仔细观察,会动脑筋)

  五.根据课文,摆一摆、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师引言:下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线路图画出来,让课文的文字形象地展现在画面上,等会儿,请小老师把你的画展示一下再解说解说好吗?

  1.小组合作。

  2.线路图展示。

  3.根据自己画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4.总结:列宁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六.思维拓展。

  i.              假如今天列宁来到我们这里,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ii.              生活中我们遇到许多问题了,应该怎么办呢?

  七.感情朗读,体会列宁的品质。

  八.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派、敲

  九.总结全文。

  列宁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爷爷那样,先仔细观察,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十.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图片展示)

  小树林

  房子

  花园    蜜蜂

  花丛     

  仔细观察  会动脑筋

  26.《蜜蜂引路》说课设计

  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第四册 执教:翔安区沙美小学  李海棠

  一.教材简说:《蜜蜂引路》写的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 3.   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4.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领会列宁关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投影仪、课件、生字卡片、小图片、图画纸。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新课。通过简明生动的谜语,形象地引出蜜蜂这一勤劳的小向导。读课题熟悉“引”这个生字。并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体现课改的精神。

  (二)初识课文,认识生字。通过课件演示,听录音范读,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初步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为重点段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相应段落读一读。通过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合作能力。首先小组讨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在看什么,在想什么?让学生明白,列宁不是在观看风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观察的?他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学生在揣摩列宁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板书中图片位置的排列,形象地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途中所观察到的事物及相应的大概位置展现出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以激发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了引出“果然”这个词。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进而指导学生朗读,促进学生的理解。最后小结:列宁找到养蜂人是因为什么?对这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巩固,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以达到突破难点,读懂重点的教学目的。

  (五)根据课文,摆一摆、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线路途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我先让小组合作在教师板书的引导下进行拼图,并画出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将课文的重点段即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以图画的形式将文字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也是本课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让学生通过线路图展示并根据自己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再现这一过程。再进一步总结:列宁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六)思维拓展。紧接着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1.假如今天列宁来到我们这里,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生活中我们遇到许多问题了,应该怎么办呢?

  (七)感情朗读,体会列宁的品质。

  (八)巩固认字,指导书写:派、敲(九)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以上即是《蜜蜂引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设计,通过课件的演示,朗读感悟,想象以及学生动手拼图、画图,教师的板书设计这些手段以达到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教师适时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

  四、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并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讨论

  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感悟

  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四、写字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莫斯科 附近 派人 谈话 交谈 惊讶

  引路 指引 列宁 排列 蜂蜜 敲门 推敲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二、感悟。

  1、提出问题: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随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6)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3)用“果然”说一句话。

  ◎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 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9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注音自学生字读音,检查识字情况,对读不准字音的学生要指导。学完课文,再一次集中读字音,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

  2写字教学。

  导:上部是“巳”不是“己”。

  引:左右两部分要摆匀称。笔顺是:引。

  敲: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容易写错,笔顺是:。

  (三)词句教学

  理解“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果然、惊讶、向导”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解。

  第三段的三句话从字面看并不难,实际上不大好理解,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可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如问: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列宁找养蜂人,是边观察边思考,从分析中得到启示,最后找到了养蜂人的。使学生懂得只有会观察,善思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

  派人惊讶敲门向导莫斯科

  (四)朗读指导

  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第三自然段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应指导好朗读,读出语气,表现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养蜂人见到列宁时说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热情而惊讶的语气。列宁的话则要读出幽默、风趣的语气。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3题的练习,是通过画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想象力。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出列宁去找养蜂人走的路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上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也可以同桌合作作画,画完后小组交流,再选好的在全班展示并介绍。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己出声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的音读准,练习把句子读通顺。(练读两三遍)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理解好两个问题,一是列宁找养蜂人时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和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二是列宁怎样观察、分析和推理的。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自学要求:

  ①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

  ②想象一下列宁的住处、路边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位置。

  (2)理解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句,想这句讲了什么?这句讲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交待出花丛、蜜蜂。

  ②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列宁又发现什么?他是怎么思考的?组织学生讨论。

  ③根据学生的讨论概括填空:

  列宁发现花丛里有。

  列宁想:蜜蜂采了蜜要飞回。

  往往住在蜂房附近。

  所以,列宁只要朝蜜蜂飞行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

  ④根据自己画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最好能说出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出对列宁非凡的观察力和思考推断力的赞扬。

  4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①自己练读,读出养蜂人惊讶和列宁的幽默、风趣。

  ②分角色读。去掉叙述语同桌分角色读。

  (四)谈一谈学习了《蜜蜂引路》一课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识字、写字教学。

  (六)读写词语。

  一、教材简说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关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关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关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

  读音方面,注意“讶”读第四声,与“牙”的声调不同。

  2.写字指导。

  (1)写正确。

  “派”字右边不是“瓜”。

  “敲”字右边不是“支”,应当提醒学生注意。

  (2)写美观。

  “派”字右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写好看,建议在范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字中四个撇的变化:两个平撇不宜太长,竖撇勿忘先竖后撇,右边的小撇宜短。

  “谈”字右边是个“炎”字,书写时应注意:上边一个火字的捺变成了点,由此可以给学生总结规律:一般情况下(“众”等例外),一个字中不能存在两个捺,如果出现了两个捺,要将其中的一个捺变成变。在总结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生字,如“淡、迷、食、双、林、这”等。“引”的书写关键是最后的一竖不要*左边太近,又不能太远,建议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让学生观察后再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朗读本篇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要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

  1.初读课文时,在读准生字、词语的基础上要引领学生把一些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

  2.细读课文时,建议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文中的词语。

  (1)“附近、谈天”等词语,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如,“附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①学生以自己的座位为中心,看看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学坐在自己的旁边,哪些同学坐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②以自己家为中心,看看学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让学生作出判断后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常常”等词语,可在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可以换成“经常”。“经常”是二年级学生已熟悉的词语,通过互换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3)“往常、果然、向导”等词语,可在朗读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词可可这样设计:

  ①在自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读第三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学生轻声地读列宁观察的句子,读出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

  ②教师启发,谁能试着有不同的读法读“果然”后的句子吗?可重读“果然”后的句子,读后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宁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养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门,结果开门的就是就那个养蜂人。“果然”一词表明结果和预料的完全一样。

  (4)理解“惊讶”,可在朗读第四自然段中,通过模拟养蜂人突然在自家门口见到列宁时感到惊奇的语气和表情来感悟。

  3.深读课文时,建议以第三自然段为重点,进行探究性教学。

  读完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由学生或老师提出问题: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引导学生回到课文中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把同学们的各种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归纳性的板书予以展示。

  注意发现: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敏锐判断、立即验证的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与研究的过程。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4.扩展想象,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续编故事后,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附近、常常、谈天、往常、亲自、果然、惊讶、向导

  2.课后“读读想想”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常常”与“往常”两个词,要引导 区分词义,学会运用,在运用中积累词语。可设计一个游戏情境: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学生把词语卡片摘下来放在下面句中,再读一读(注意答案的灵活性)。

  (1)放学后,他(  )到操场打球。

  (2)班长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他(  )得到老师的表扬。

  (3)我们学校的校车(  )都是一个男司机开的,但最近却(  )由一个女司机开。

  (4)他(  )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这一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往常、常常”这两个词语,还拓展了对相关近义词的辨析、运用。

  (四)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也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一些花丛、园子、小房子等。画完后可展示交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图意有条理地说一说。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交流自学笔记

  1.交流认识的生字。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交流查找的资料。

  (二)自读自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看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1)“一边走一边看”,列宁看见了什么?他是怎样分析的?

  路边的花丛;

  花丛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丛上飞舞着的蜜蜂;

  蜜蜂飞进去的小园子;

  小园子旁边的小房子;

  (2)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3.学生总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

  3.对话朗读擂台赛。

  (五)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六)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

  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注音自学生字读音,检查识字情况,对读不准字音的学生要指导。学完课文,再一次集中读字音,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

  2 写字教学。

  导:上部是“巳”不是“己”。

  引:左右两部分要摆匀称。笔顺是:引。

  敲:左宽右窄。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

  派:右边容易写错,笔顺是:。

  3 词句教学

  理解“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果然、惊讶、向导”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理解。

  第三段的三句话从字面看并不难,实际上不大好理解,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可采用连续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如问: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这样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列宁找养蜂人,是边观察边思考,从分析中得到启示,最后找到了养蜂人的。使学生懂得只有会观察,善思考,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引路附近当地谈天往常

  派人惊讶敲门向导莫斯科

  朗读指导

  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如第三自然段在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应指导好朗读,读出语气,表现列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的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养蜂人见到列宁时说的话,要指导学生读出热情而惊讶的语气。列宁的话则要读出幽默、风趣的语气。

  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解词导向

  引路:带着不认识路的人走向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领路或带路的意思。

  莫斯科:前苏联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附近:*近某地或离得不远。

  谈天:闲谈,互相很随便地说话。

  往常:过去的一般日子。

  花丛:一堆堆、一簇簇地生长在一起的花。

  惊讶:惊异,因事情发生得突然而感到奇怪。

  向导:引路的人。

  近反义词

  近义词常常——经常谈天——聊天往常——平常

  亲自——亲身仔细——细心惊讶——惊奇

  反义词常常——偶尔许多——很少附近——远处

  课文提示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读了题目,同学们也许会问:蜜蜂怎么会给人带路呢?其实课文中讲的并不是蜜蜂来给列宁带路,而是列宁凭借自己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利用蜜蜂来做自己的向导,从而很快地找到了养蜂人。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个细心观察事物,遇事喜欢动脑筋的人。当他发现了花丛中的蜜蜂时马上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观察采了蜜的蜜蜂飞向哪里,由此而找到了养蜂人。

  这个故事可以使我们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释句导读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这段话叙述列宁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经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列宁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正是在认真观察了蜜蜂的去向以后,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所以他把蜜蜂称做“向导”。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0

  (一)导入新课。通过直接揭题的形式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中板书本课要求写的字 “蜂、引”这两个生字。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为重点段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三)细读课文,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对于1、2自然段,我采用了学生读后,问学生都知道了什么,围绕这个问题,通过理解“附近”、“谈天”、 “亲自”等词语,达到对整段内容的理解。对于“ 常常”“往常”以及他们的近义词进行了辨析,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于第四段,主要通过表演读来体会,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围绕“他在寻找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展开,并引出列宁是边走边看、仔细观察,让学生明白,列宁不是在观看风景,而是留心在找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观察的?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么想呢?学生在揣摩列宁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使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在此基础了引出“果然”这个词。列宁走过去敲那所房子的门,这房子是不是养蜂人的家?进而指导学生朗读,促进学生的理解。

  根据课文,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线路途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所在。因此我先让小组合作画出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小路,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将课文的重点段即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以图画的形式将文字形象地再现出来。这也是本课进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并让学生通过线路图展示并根据自己的图,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再现这一过程。再进一步总结:列宁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但这一环节,由于孩子对于画图有着很认真的态度,没有运用简笔画快速的完成,而且也与留给学生的时间短有关,导致了没有再课堂上展示学生画的路线图。这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今后还要注意时间的合理运用。

  (四)感情朗读,体会列宁的品质。并谈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

  (五)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

  优点:整堂课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了多样化,能引导学生正确凭借学生,优缺点相结合。朗读做的比较到位。识字方法多样,扎实。

  不足:对于一些内容没有做到细化,比如:“园子”和“院子”的区别,学生就能把握“园子” 的读音了。拓展“常常”和“往常”等相近词语的填空题是,没有再强调这几个词语的用法。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1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⑴ 自读全文,画出不认知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随机引导。(“引”应该读“yǐn”,不读“yǐng”。“附近”应该读“fù jìn”,而不是“fǔ jìn”)

  ⑶ 竞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三、巩固识字

  1、指名、集体读生字卡片。

  2、做游戏巩固识字:

  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在黑板上指一个字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指的是哪个字。这名同学指着黑板上的字问同学们:“是不是×”,假如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答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假如同学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四、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附”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寸”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上一点;“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的右半边不是支。

  2、练习写字。

  3、展示同学书写的字,师生一起评议。

  五、自读课文

  同学自身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⑴ 讨论:

  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⑵ 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经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⑶ 集体朗读第1、2段。

  2、学习第3段:

  ⑴ 小组合作:

  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扮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⑵ 汇报交流:

  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同学的画或老师自身利用简笔画,协助同学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⑶ 谈感受:

  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第4段:

  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4、集体朗读全文。

  三、创编扮演

  1、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分角色扮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四、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也同样运用质疑课题的方法,让同学进行文本学习,让同学自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从而体会列宁的善于发现和考虑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2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惊讶、谈心、派出、引路、列宁、蜜蜂、敲门、附近”8个词语。

  2、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区别并正确运用“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

  3、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法指导:

  1、读写本课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并用红笔标出易读错、易写错的部分,小组交流。

  2、通过近反义词的对比,多读句子,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进行区分。

  3、通过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分析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原因。

  知识链接: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结合课文中生字的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借助字典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在课后的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写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二、自学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1、jīngyàtantianpaichuyǐnlu

  lieníngmìfengqiaomenfujìn

  2、我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合作探究】

  1、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列宁是一位了不起的领袖,他为什么要亲自找一个养蜂人呢?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通过对比,体会加点词语的不同。

  (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的近义词是,往常的近义词是。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课文中划一划有关句子,小组内读一读。完成下面的练习。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找到了养蜂人

  4、朗读感悟

  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组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说一说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中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方法,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课堂小结】

  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凭借着和找到了养蜂人,真了不起。我们以后也要向他学习。

  【课堂检测】

  1、我会看拼音填空。

  tantian

  (1)老师经常和我们。

  fujìnpai

  (2)我家有一个大型的超市,妈妈经常我去买日用品。

  jīngyamìfeng

  (3)养蜂人对列宁能找到他感到很,列宁告诉他:是给他

  yǐnlu

  ,他才找到了养蜂人的住处。

  2、我会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只写序号)

  ①常常②往常

  (1)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这时候我还在睡觉。

  (2)放学后,他到后操场打球。

  3、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说。

  【课后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蜜蜂引路”中的“引”是“带领”的意思。

  (2)“开门的果然是那养蜂的人”中“果然”在文中表示事实和列宁料想的一样。

  (3)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

  (4)列宁是靠蜜蜂找到养蜂人的。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蜂房蜜蜂养蜂人

  因为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而往往就住在蜂房附近,

  所以列宁跟着就找到了养蜂的人。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3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蜜蜂引路》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1555126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