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精选16篇)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我们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谁能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人间奇迹?

  2、同学们真聪明。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这是京杭运河。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

  3、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一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诵读长城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请观看视频)

  (2)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指导读这四句诗

  3、在我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奇异)

  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怎样表现?(大叫、高歌——)

  导读诗句

  4、想想看,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你最想说点什么?(赞美我们的祖先。)

  5、所以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6、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后来,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出示图画:

  “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

  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像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

  用我们的诵读公扬这种精神,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二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  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指导读诗句

  二、  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指导读诗

  第三部分:结课

  出示地图:

  一、 

  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二、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三、  听诗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课堂有感

  每当我和同学们朗诵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作为教师____中华民族的儿女,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绵长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交通运输历史的辉煌.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怎能不感到自豪.也许我的这种体会触动了在座的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

  不言而喻,这首诗的朗诵,学生一定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

  带着激情品味文字,带着激情体会诗意,教学的目的完成的的确较为顺利,即将完成时,一看,离下课还有短短的两分钟.我该怎么办呢?再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全诗,未免太老套.我灵机一动:那就来丰富一下孩子的阅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吧!

  于是,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们不但筑起了惊人的万里长城,还开挖了浩大的大运河工程,你们还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工程?”刚脱口。我就暗自思忖: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学生会不会回答不出来???

  谁知道,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出乎我意料,接下来的回答更让我瞠目结舌。什么故宫、圆明园、墩煌莫高窟……有关的典型例子应有尽有,个别同学还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国建筑和“东方明珠”等中国的现代艺术建筑也搬进了今天的课堂。你能说这堂课只是完成了原先的教学目标吗?

  虽然最终稍微有点拖了课堂,可与原先的设计比起来,我对这个意外的结束设计感觉更满意。

  从严密的语文教学角度讲,我或许把学生带得太远,可这何尝不是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扩充的一个更好的契机呢?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把握!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3

  【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诗歌,全诗尽情呕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长城(运河)风景欣赏、长城(运河)建造史、课文欣赏、祖先创造人间奇迹欣赏(故宫、圆明园等)、网上交流”等内容的长江(运河)信息集锦。从而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多元的信息源,让信息多向流向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但是网络作为教学媒体,本身不能产生教育作用,只有把它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价值。

  【课例设计】

  板块一:认识长城(运河),为建构新知做准备。

  1.点击进入“长城(运河)风景欣赏”。

  2.点击进入“长城(运河)建造史”。

  板块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交流问题:

  (1)在作者眼里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3)精读课文,理解对长城的描写

  ……………

  师:万里长城的奇异具体表现在那里呢?

  大屏幕展示万里长城风景图,同时播放歌曲《长城长》(学生观看,相互讨论)

  生:很长,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生: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

  板块三:读中领悟知识拓展

  1.点击进入“课文欣赏”,自由朗读。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从这些词句中悟出了什么?

  感情朗读

  ……………

  表达、交流探究所得:点击进入“网上交流”,在交流区里进行交流。

  再次点击进入祖先创造人间奇迹欣赏。

  板块四:作业

  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并在网上交流区里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践新课程理念,与传统课堂相比,教师角色、教学过程、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

  1.板块一让学生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对话,将课堂延伸至课外,为学生讨论交流表达奠定信息基础,创设一个特定情境。

  2.板块二中,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画面,铿锵有力的歌曲,不仅巧妙地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力地唤起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板块三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互动,同时教师转变了“课程即教材”的观念,走出文本的狭隘视野,应地制宜地建设开发,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资源,让其更好地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凭借,可让学生交流更顺畅,学习更主动。

  4.板块四,在此环节中,教师再次让学生与文本相关内容对话,并搭建一个能使学生表达、交流、欣赏的平台,让学生们尽情挥洒个性笔墨,做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劳动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诗的结构方式,学习诗人是怎样运用反复的手法讴歌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两大奇迹的雄伟壮丽和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

  3、正确区分设问句和反问句,并能正确运用。

  三、文本解析

  1、题目解读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寓情于文,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对长城、运河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祖先的颂扬凝聚在诗文中。

  2、文章脉络

  本文以作者“航行蓝天,俯瞰大地”为线索,通过对长城和运河的具体描写,极力颂扬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热情讴歌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全诗共2个小节,每个小节共有8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二行交代观察的独特视角,引出奇异的景象,三至六行概述所见之景,突出长城雄伟壮丽的特点;七八行以设问句的形式结束全文,点出奇迹的创造者。第二部一二行与第一部分相同,三至六行概述运河之景,突出运河“柔” “有光泽”的特点;七八行与前面一样,设问句的形式结束全文,点出奇迹的创造者。

  每段诗文的结构可以简要图示为:俯瞰      状景     抒情     颂扬。这样的结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写作精华

  (1)形式优美,韵律和谐。本文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全诗两个自然段,每段八行,有长句(如:“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是谁创造了这一人间奇迹”)有短句(“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整首诗既有节奏感又有旋律美,使诗歌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强烈的艺术美感。

  (2)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诗歌的具体描写长城和运河时运用了优美的语言,凝练形象的进行了刻画,如写长城时运用“巨龙“、“穿行”、“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生动的刻画了长城的雄姿,赋予长城生机与活力。一幅栩栩如生的长城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又如写“运河”时用“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突出运河之美的秀丽与灵动。长城是美的,美在雄伟壮观;运河也是美的,美在清秀柔和。这两幅奇异的景象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在祖国的蓝天中看到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两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们的思想感情。

  5、资料搜索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全长约6700千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四、重点筛选

  1、生字(音、形):驾、折、蜒、谱、朽、篇、创、族、绸

  2、形近字:驾(架) 、折(拆)、蜒(蜓)、谱(普)、绸(调)

  3、词语: 连绵起伏:指山脉接连不断,一高一低。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用不磨灭

  4近反义词:(近)  奇异—奇妙   曲折 —弯曲  连绵起伏—绵延不断

  (反) 奇异 — 一般  曲折 —笔直

  5、多音字:都→( dū)首都;(dōu )都是。

  曲→( qū)曲折;(qǔ )歌曲。

  6、重点句解析

  (1)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句话是“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见,依照逻辑顺序应该是”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然而诗句却一改常式,将“个奇异的景象”放在主语的位置,突出强调所见内容。另外这一句又是下文的领起,诗歌接下去描写“长城”、“运河”的奇异景象,因而诗歌用了“冒号”,领起下文。

  (2)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这两行是一个设问句,是作者俯瞰“长城”、“运河”奇景,惊叹于此而引发的思考。两大奇迹是雄伟壮丽的,然而创造这奇景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更伟大,更值得我们敬仰、赞美。问句设置悬念,答句语气强烈,比陈述句来得更有气势,表达效果更好。强调“长城”、“运河”的创造者,突出全文的中心,点明主旨。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名言诵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激情导入: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4. 生齐读课题.,有感情的读课题,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

  (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  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又有什么作用?)

  4、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读完后解决了哪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出示快乐导航

  2、自读课文2—3遍,画出生字,标自然段序号,用“—”画出优美句子,然后查、写、记。

  3、小组内合作找出近反义词、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小组内给生字注音,对子之间互读、互考、纠正生字发音

  2、小对子之间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找其他小组比赛字词部分的学习情况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组板演相关内容,剩余同学练读课文

  板演要求:速度快,字迹工整,大方美观,用双色粉笔。

  练读要求:注意力集中,大声、动作、表情到位。

  2、各组带读相关板块,小老师大声,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词语-炒豆子游戏(加深对词语的印象,以便熟练掌握)

  4、易错字词提示:“蜿蜒”的“蜒”字要和“蜻蜓”的“蜓|”字区分开,

  “ 曲折”( qū)不要读成(qǔ )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检测后进生学习情况,不过关小老师课下帮扶。

  2、独立完成快乐导航字词部分,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并查自词点解决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讨论交流。(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朗读: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一句话,为什么喜欢?

  2、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说一段话

  3、组之间赛读:声音、动作、表情、各组学生的注意力。

  4、比赛背课文

  小结: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那些人间奇迹?(布达拉宫、故宫、苏州园林、兵马俑)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点明中心主旨)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完成快乐导航剩余部分,组长批改,及时矫正。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5

  时 间

  2011、2、20

  年 级

  三

  学 科

  语文

  说课人

  周华

  教学内容

  长城和运河

  共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说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中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文中的关键词语。

  说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借助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从而颂扬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说教法

  图文结合,形象感悟;课内外结合,立体感悟;美读成诵,深入感悟。

  说学法

  品读、欣赏、感悟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

  有关长城、大运河的图片资料、中国地图

  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长城→巨龙    长城  大运河→绸带

  作业

  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说

  教

  学

  过

  程

  (一)教材说明

  本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怀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 全诗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了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两部分的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全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读起来琅琅上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篇章。文中有两幅插图优美形象,展示了长城蜿蜓在崇山峻岭间的雄姿和运河在平坦的大地上绵延伸展的动人风姿,有利于学生对长城与运河“奇异的景象”的体悟。

  教学主要流程

  (一)初读感知。学习本课,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如:长城、故宫、圆明园、运河等,由此导入课题,并出示长城与运河的画面,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与运河的雄奇。初读课文,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改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检查自读效果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另一方面要引导结合具体诗句,借助文中插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等。在学生自学中完成了教学的认识目标。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一部分,教师可让学生先观察欣赏文中长城的插图(或其他音像图片资料),再引导学生读诗文,从“东起……西到……”的诗句,体会长城的绵延万里的特点。教师也可借助地图,显示长城由东到西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至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边读课文边想象长城的雄姿。接着,师生共同交流有关长城的建造、作用、规模、地位等方面的资料,使长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丰富学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为突破重难做好铺垫。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美读把自己体会到的作者对长城的热爱、颂扬之情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等尽情地表达出来。第一部份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在学生的美读中游刃而解了。第二部分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可以与第一部分大致相同,首先是图文结合,感悟运河的特点。抓住“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等语句,体悟运河纵贯几千里的绵长和银光闪闪如绸带的柔美。借助地图,显示运河的流域,体会运河的壮观、奇丽。通过指导感情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接着,师生也可共同交流有关运河的建造、作用、规模等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更为丰富。这也是为解决第二部份的重难点做好辅路的。最后,可以通过美读,把悟得的感受与体验到的情感真切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学生难够感情饱满,情真意切地诵读这部份,我想学生与解决课文的重难点已接近0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6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奇迹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1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河》

  这册教材,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

  很多新的课文,第一次接触。【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这几天忙着方案的修改,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感觉,对课文,并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一下。

  昨天上了《长城和运河》,课文内容基本理解了,结构也理清了,生字词也基本解决了。带着对新课文的新鲜感,大部分同学课文 已经会背了。只是,读起来始终找不到感觉。

  今天,就把第一范文当成了诗歌朗诵排练现场。

  带着找好的光盘资料,先给大家播放了长城和运河的视频,配着轻悠的音乐,长城曲折蜿蜒,像条巨龙横卧山间,极为壮观;运河悠悠流淌,两岸良田青翠逼人,河上船只来来往往,真像条绸带瓢落在地面。

  对着视频,说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竟然激动万分,甚至有点控制不住的哽咽。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值得骄傲和自豪!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眼睛盯着屏幕,个个专心致志。

  然后让他们试着齐背课文,用课文中的语言,赞美这伟大的人间奇迹。

  背得很认真,可是情感控制得不好,声音的高低快慢控制不到位。

  于是,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

  给时间练习后,指名两个学生分别上前朗诵。我给她们配上了淡淡的音乐作为背景。

  都让我很满意。

  大家也热烈地鼓掌。

  可能是因为音乐的缘故,每个人都变得格外的善感,情感格外投入。

  又让两个女生,分行朗诵。两个人,一个气势很足,将慷慨的情绪表达得很充分;一个温柔纤细,与前一人形成很好的配合,听起来极有美感。

  看着大家眼睛晶晶亮,都渴望一试的神情,又组织了轮流朗诵、男女生合作朗诵、集体朗诵。

  几次读下来,到最后一次背,语气的控制,已经大大进步了,让我掩不住赞赏。学生们也特别兴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长城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踊跃。

  其实,今天的课堂很简单。

  可是,却让我们都很快乐。

  转载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0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1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教学建议

  1·指导读书。

  (1)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要让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流利。通过读课文,首先让学生谈谈课文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接着,可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几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体会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由朗读课文为主,间以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做到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2)精读感悟。

  通过精读深思,重点让学生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的景象,为什么称之为人间奇迹。。教学时,可从三方面着手:看图(或录像)欣赏;补充阅读;读文体悟。通过看图或录相,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通过补充长城、大运河的有关信息资料的阅读,让学生立体感悟长城、运河的雄姿。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感悟,读中练语感,读中受熏陶。

  第一部分写长城的奇异:它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它是无数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不朽的诗篇。

  第二部分写运河的奇异:它像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纵贯南北五千里;它是几百万人民心血谱写的动人的诗篇。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像,感悟长城与运河的雄伟壮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景色的壮美,语言的韵美,抒情的真挚。

  2·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可从两方面把握诗的特点:一是内容上看,本诗描写了几幅图画;二是句式上看,一、二行与七、八行两部分上内容一样,三~六句两部分诗句表达句式一样。在掌握本诗表达特点后,让学生自由熟读成诵。在基本会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提醒学生根据诗歌的特点,注意合理的停顿、重音。

  3·迁移练习。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

  北起 ,南到 ,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4·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搜集歌颂祖国大好山河与人民智慧的短诗,在班级报栏内搞一次题为祖国颂的诗抄张贴。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 万里长城像  巨龙    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   壮丽     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 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     飘落在大地,            ,          。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    动人

  像巨龙    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3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4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篇16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随堂课,教学内容是诗歌《长城和运河》.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诗歌从整体上描绘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特征,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历史久远,了解甚少,尤其是京杭大运河.而我班学生甚至连"京杭大运河"都读不清楚.因此,我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并且在学生表述不清时增加诵读词语的次数,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

  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自主识字的方法,但我根据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有目的地在薄弱环节适当进行指点,并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如教"驾驶"这个词时,可介绍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所以这两个字里都有"马",这样便于学生记忆.还在黑板一角对多音字等字词常见题型进行记录型板书,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识字教学,启发想象,语言实践有机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通过教学,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阅读训练有些忽视,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长城和运河》课后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因为今年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我在这一天就准备上新课了。所幸在前天的备课中我就知道,要想上好这一课,需要大量的准备材料,课前也让学生回家准备,自己也上网查找了相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可能是我预先布置的原因,一早到校,我就高兴地发现,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像戴心悦、陈谦协、金合欢、王天宇、金林城等,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特别是金合欢小朋友,可能是他爸爸是中学老师的原因,还帮我从网上拉了整整两大张的资料,真是好样的,为我省去了不少时间。于是,以这些查资料的小朋友介绍开始,我就进入了讲课内容。也许平时听惯了我的介绍,今天听小朋友的介绍,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连平时几个特爱讲话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了这几个学生良好的开头,我觉得下面的课顺利极了,因为这是一首以诗歌的形式为主的课文,所以我便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只是可能是休息了一个寒假的原因,一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但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写话时,我觉得我没有好好把握住,现在想来真有点愧疚。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印象,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看来今后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时,我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文章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我试图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熟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这样在第二课时讲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教研室领导在评课时认为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事后我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第一课是什么类文章?”学生都能回答是诗歌。我再问:“课文分几小节?每小节讲什么?”学生也知道分两小节,第一节讲长城很雄伟,第二节讲运河很美丽。看来学生已经到达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事实上我的教学安排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些内容,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罢了。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日志作品-《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2325126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