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一派天真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通用4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篇1

  (扣题导入。)

  上课,师生问好。

  师:引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生齐读)。

  师:这是一篇文包诗,再读题,听出他想强调什么?

  生1: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感觉,但正确)

  生2: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范读课题,强调“倍思亲”。跟读。

  (诗文对照)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比如“佳节”“倍”分别是什么意思?不会,那怎么办呢?

  生:查字典

  师:除了查字典,还可以读课文,找意思。看看你能不能找到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生1:佳节,就是过节。

  生2:佳节,节日。

  生1:佳节,就是重阳节。

  师:佳节就是重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佳”就是美好。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看着……”

  生:齐读。

  师:倍就是……

  生:更加

  师:请再读课题。有时我们可以通过看书直接找到句子的意思。

  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出示古诗)

  生:自由读、互读、指名读

  师:诗有诗的节奏,(注上节奏)再读

  师:纠正音、注意节奏。指名读。

  师:我们已经通过读文的办法,理解了其中一句。你能用这种方法去理解其他三句吗?

  生1:(诗文对照找到相应句子。)“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

  师:少一人,少了谁?

  生:少了王维。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就是……

  师:王维在异乡,异乡是哪呢?(读第一自然段,画简图理解“山东”)

  师:“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这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是呀,别人全家团聚,而自己却独在异乡,兄弟们便插茱萸,而独少他一人,所以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想到这里,他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这首诗:

  生:齐读。

  师:范读。

  (体悟情感)

  生:大家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然后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师:有没有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1:我在这里读书,爸爸妈妈在老家,他们回家三、四个星期了,我很想他们快点回来。

  生2:我的爷爷不在我身边,我很想他……

  师:17岁的王维,比你们稍大一点儿,他离家已经两年了,重阳那天,他看到……(引读)而自己却……

  师:“又”到了,为什么用个“又”字。

  生:因为他十五岁……

  师:哦,离家两年了,想家思亲,想起以前的重阳节……(引读)而现在呢(天各一方)

  生:在“异乡”为“异客”。

  师:是啊,孤独一人在他乡,想着以前……看着眼前……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思念亲人的感觉是很难受的。人虽然离家了,但割不掉的是浓浓的乡情,舍不掉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

  (熟读成诵)

  生:集体诵读古诗。

  下课。

  评议:

  佩服教者的真实。上课铃响学生还不知道上什么课,没有预习,只是通过聊了2分钟就开始上课了。

  喜欢简单的课堂。似乎到了一公开课就做课件的时代,可这堂课教者没有费时去做课件,但学生依然从读准字音到读通课文,从流利读诗到感情诵读,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很清晰,从课题到诗文,到诗背后的感情,一一娓娓道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着,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

  欣赏课堂的细节。为什么“倍思亲”?孩子是谈不出感受的,于是教者寻找身边的资源,让个别孩子谈亲人离别的感伤,这些有现实经历的孩子“情动而辞发”,轻易就感染了周围的孩子。同伴是现实的,感情沟通比较容易,有了这情感积淀,再把“以前和兄弟登高”和“现在孤独一人”,“眼前人们扶老携幼的兴高采烈”与“自己孤独的思绪万千”进行对比,孩子们的就很容易地走进了王维的内心世界。读诗也自然有了感情。

  一点困惑:“遍插茱萸”,是兄弟们全都头插茱萸,对吗?所以“遍”的全是兄弟所有人,而不是“全身”,茱萸是插在头上的。

  一点建议:精彩的流程设计,展现了师傅的大气,但课堂毕竟是艺术,是需要“精致”的。评价语应起到总结、提升、过渡等作用,要想让学生“在场”,我们首先要投入,同意吗?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篇2

  【课前谈话】

  同学们,知道我是谁吗?认识一下,我姓刘。

  可是,刘老师没有信心,因为刘老师比较愚笨,前天我概括了一下,我是三丑老师,字丑、人丑、脾气丑,因而课就丑,但是上不出好课来,又怕后面的老师笑,你们能不能帮助刘老师?

  刘老师除了笨,还有两个麻烦,第一呢,是我的耳朵不好,你要是想帮助刘老师上好课,怎么办?第二,刘老师最近腰也不太好,走路不太利索,要是来不及给你递话筒,那你怎么帮助我呢?

  (目的: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大声的发言。)

  好,我还得考考我们的同学,有没有这个能力帮助我,做两个游戏,好不好?

  1、我先看看你们识不识数?我比划,你们说数字,看谁说得又对又快。1、2、2。为什么错了?以为下面会是3,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学会等待,经验未必都是正确的。

  2、认不认识字。来,认识这个字吗?如果给这个字加上三点水,就变成了“涞”,认识吗?我告诉你,还念“来”。我的问题是,这个“去”加上三点水,是什么字呢?法。真棒,我曾经考过一个老师,他说没有这个字。所以,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心静下来听、静下来想,不能想当然。对不对?好,一会儿我们学习也是这样。

  (目的:放松气氛,引导静下心来学习,因为之前在一个班上的时候,学生很兴奋,但不能耐心的倾听和思考。)

  好,下面我们休息一下,准备上课。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感“思亲”。

  上课,师生问好。

  师:引读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3课——

  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你们把倍思亲重读了,你们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

  师:不知道,就是凭感觉。大家读的书很多,语感很好,真棒!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来研究一下这句话,如何?要读好,就要理解他。课题中有3个生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怎么办?

  生:查字典。

  师:非常好,勤查字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今天,刘老师再教你们一个方法,不用查字典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读课文。反复对照读课文,也能帮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生:好。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或者对应词语的意思,画下来,读一读。

  生:自读课文,画出词句。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学快速掌握了这个方法。每逢佳节就是说——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师:真棒,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课文里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哪一天?

  生:九月九日。

  师:是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习俗?

  生:插茱萸、登高。

  师:是,茱萸是一种带香味的植物,传说可以祛病驱邪,所以人们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头插或者臂戴茱萸,饮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长寿,这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师:佳节来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思念家乡的亲人,就是思亲。倍呢?

  生:更加。

  师: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这就叫,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再读一遍课题,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段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的理解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从课文中去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为后面的学习引路。

  二、初读古诗,走近文本。

  师:好,同学们,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这句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出示古诗)现在,请你们借助课后的生字表,来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生:自读古诗,借助课后生字表正确朗读诗句。

  指名读,正音,男生读,女生读。

  师:学习一首诗,只能读正确流利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读书应该做到见字知意,我们要理解它。刚才,大家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借助课后的生字表,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下面我们自己来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理解诗题和诗句的意思,好不好?

  生:好。

  师:友情提醒:课文中也有许多生面孔,遇到他们,我们也要放慢速度,好好的查一查,读一读,弄懂它们。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合作,把你们的发现用笔在书上做个记号。

  生:自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理解了什么?

  生:15岁那年,他就一个人离开家乡,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这里的山东不是指的我们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的华山以东的蒲州,而他现在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求学,(师画草图)所以他说自己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板书:独、异、异

  师: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思念家乡的兄弟,就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理解呢?

  生:以前在家乡的时候,每逢重阳节。王维总要和……

  师:看到人们都去登高,就想起了自己在家时,这会儿也一定是和兄弟们去登高游玩,但是,今天,兄弟们一定还是头插茱萸结伴登高,只是少了一个——

  生:我。(王维)。

  师: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是呀,王维15岁就一个人离开了家乡,来到了长安求学,这就叫——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这就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

  人们都去登高游玩,想到了在家的时候,想到了现在兄弟们一定也是头插茱萸登高望远,但是唯独少了我一个人,这就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所以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写下了这首诗,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对,这就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诗是讲究韵味的,诗也是有节奏的,老师给大家标出来,我们再来试试——

  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诗文对照,走进诗人。

  师:大家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刘老师也想学着大家读一读。

  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实刘老师之所以能比你们读得稍好一点,有两个原因,一是你们今天才拿到这首诗,而我已经把这首诗念了二十几遍了,二来,刘老师今年和王维一样,有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自然能体会他“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你们才读了几遍就读得这样好,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应该刘老师为你们鼓掌,要真正把诗读好,还应该走进诗人的内心。诗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平常不思念亲人吗?

  生:思念。

  师:为什么到了节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呢?下面我们再次拿起书,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生:默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生: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家家户户是如何欢度节日的呢?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

  师:好,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生:齐读。

  师:重阳节这一天,大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是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到这样的情景,王维就——

  生: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触景生情,所以,他——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看到别人是如此的高兴,而自己呢?

  生:独自一个人。

  生:15岁那年就离开了家乡……

  师:15岁,还是一个孩子,就背井离乡,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生病了……

  生:晚上害怕……

  生:遇到困难,没有人帮助他……

  师:是呀,因为孤单一人,独在他乡,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课文里有一句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你从这个又字品到什么?

  生:王维离开家乡已经很久很久了。

  师:多久?

  生:两年了。

  师:你有亲朋好友不在身边吗?

  生:有。我爸爸已经出去四个星期了。

  师:你想他吗?

  师:想他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想哭的感觉。

  师:是,刘老师也有这样的感觉。八月十五的晚上,我两点多钟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仰望星空,就有你说的这种想哭的感觉。而王维离开家已经两年了,他还是一个孩子,700多个日日夜夜,是怎样的孤独和寂寞呀!所以,王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时候,王维想到了……

  生:以前在家乡时,……

  师:再读这段话,体会一下这种团聚时的高兴,分离时的惆怅。

  生:齐读。

  师:在家日日好,出门处处难。想到了兄弟们一起去登高的时候是何等的高兴,想到了如今兄弟们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却——

  生:少一人。

  师板书。

  师: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所以,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时候,王维就想到了这句——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风有情,花有情,月有情,人更有情,于是,在这个节日里,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情感迁移,加深感悟。

  师: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知道我们国家还有哪些传统佳节吗?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师: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中秋节是美好的佳节。

  生:春节,吃饺子,放鞭炮。

  师:对,春节也是举国团圆的日子,这两年多里,这些节日王维也是独自一个人过的,当这些佳节到来时,他也会——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他也会思绪万千,他也会提起笔来写下一首——

  生:诗。

  师:对,诗。诗是什么?左边是言字旁,就是心理想说的话,右边上边是个“土”,就是大实话,心里想什么说什么,下边是个“村”,寸就是短的意思,把我们想说的大实话,写短一点,写的精练一点,这就是诗。

  假如你是王维,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写下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来,静静地写。你可以填后两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写,还可以引用一些别的诗句。(播放音乐)

  生:默默地写。

  交流。

  师:请你说。

  生:《八月十五忆台州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买月饼,遍吃月饼少一人。

  师:大家对他补充的诗有什么意见?

  生:我想改一个字,把买改成“打”。

  师:自己做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你可以考虑一下。

  生: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遥知兄弟尝月饼,空邀明月少一人。

  师:这样一改就好多了,关注了中秋节的两个习俗,且注意锤炼了用字。还有哪些同学写了?

  生:中秋节,月儿圆,像小船,华山相隔众兄弟,天长地久不相见。中秋节,饼儿香,似小盘,盛上佳肴滋味全,盛上汤来见兄弟。

  生:天长地久用得不准确,既然是不相见,就不是天长地久,应该用天涯海角。

  生:怎么会盛上汤来见兄弟呢?应该是思。

  生:我觉得不错,心中思念,就好像看见亲人在汤碗里出现了。

  师:你说的真是太好了。

  五、再读融情,升华主题。

  师:割不掉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于是,当我们身在远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来倾诉我们的情感。(配乐朗诵)

  集体诵读古诗。

  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共同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课!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篇3

  读课题

  课题里有三个生字,我请同学再来读课题。(三生)齐读,师正音逢

  读了课题,同学们心中有什么疑问?

  生:“佳节”什么意思?

  生:“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生:“逢”是什么意思?

  师:逢是遇到的意思。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生:为什么要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生: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佳节是什么时候?

  ……

  师:预习了课文了?

  检查词语

  (回)忆王维重阳节头插茱萸思绪万千扶老携幼手挽着手

  生读,师纠正:重阳节

  齐读。

  去掉拼音再指读生词读音

  齐读。

  今天学习的十个生字里有两个生字的笔顺特别重要

  出示:挽一撇

  插看演示学生描红

  学完生字新词,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连贯

  指名四生朗读课文

  纠正“遍插”谁把文章最后一节再读一遍,不着急。

  还记得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吗?

  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在书上划划

  生交流。

  1、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王维是谁?

  生:王维是唐代的大诗人

  师:倍是什么意思?

  生:更加的意思,“王维看着……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谁来读出“更加”的意思。

  师:佳节是哪个节日,课文里指什么节日,是什么时候?

  生略

  师:在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

  生读课文

  师: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欢度重阳佳节的?

  师:看句子,听老师读

  给“兴高采烈”换个词,说说句子

  还从哪个词看出全家人团圆在一起

  生:团聚、扶老携幼

  王维为什么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边认真看书一边思考

  生读“十五岁那年……”

  师:比我们大不了多少,还是少年,而且离开家乡两年了

  生读句子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读诗句

  所以,王维会:

  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是怎样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呢?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

  生读第三节

  出示:思考这段话,王维在思念亲人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王维很思念家乡

  生:很孤独

  读“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同学们体会到这么多丰富的感情,都通过这个省略号表达了出来。生再读。

  读诗的后两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谁来念这首诗。

  两生读。

  同桌互读

  指名朗读。齐读课文第一节。

  作业:

  收集大诗人王维的诗

  收集像王维这样的大诗人写得思念家乡亲人的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师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生1:喜欢!因为过节会放假,我们能出去玩!

  生2:我也喜欢,过年过节会有许多好吃的。

  生3、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

  ……

  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大屏幕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

  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师: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生自由读。

  再指名读,正音。

  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师: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交流。提出问题:

  1、什么是茱萸?

  2、为什么头插茱萸?

  3、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

  ……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好不好?

  生:好!

  师: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三、读文悟情。

  师:先听范读课文,同学们再自已读课文,师巡视。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找到了和诗句相关的句子, 可以用铅笔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生举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能把这首诗读流利了,但是,想要真正把这首诗读好,领会好,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就要用心品味文字,看看文中哪些句子触动了你,请你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品读感悟

  句子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大屏幕出示)

  师: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生:我到姥姥家呆过一星期,很想爸爸妈妈。

  师: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 (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周就很想念他们, 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句子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大屏幕出示)

  师:画面上站着的人是谁?

  生:王维

  师:他看到什么?

  生:过节的情景。

  师: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小组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生演)

  师: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生举生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下你理解的“扶老携幼”?

  生:扶着老人,领着小孩。

  师:你说的真好!

  师:谁能把给“兴高采烈”换一个词?

  生:高高兴兴

  师:同学们回答地真好!

  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句子3、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大屏幕出示)

  师: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师:哪两句诗体现了上面的一段话的意思?

  生齐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句子4、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大屏幕出示)

  课件介绍茱萸,同时答前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1,2。

  师:谁想读这段话吗?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生:兄弟一起登山时,手牵手,有说有笑,很快乐!

  生:兄弟们在一起,头上插着茱萸,到城外去,高高兴兴。

  师:说得很好!是啊!重阳节,我们的习俗是?

  生:赶会;赏菊花;登高……

  师:他们的习俗是?

  生:头插茱萸,手挽手登高远眺。

  师: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看大屏幕,生交流)

  师: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先分别读,再生齐读)

  师:过节好不好?那佳节的意思是?

  生:美好的节日!

  师:是啊!美好的节日,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句子5、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大屏幕出示)

  师: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师:哪两句诗体现了上面的一段话的意思?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师: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谁说一下,你理解到的“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他想的很多,既想到了亲人,想到了过节是的快乐,也想到了自己在外地,很想家。

  师:说得太好了!

  (大屏幕出示古诗,师范读整首诗)

  师: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师: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到了大诗人王维浓浓的思念,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自己搜集二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下一节课我们读给大家听,好不好?

  八、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华

  (西)长安        山      家乡(东)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3959127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