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放飞蜻蜓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放飞蜻蜓教案(通用7篇)

放飞蜻蜓教案 篇1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一齐读。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 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  苍蝇  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 、 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  据说  结构  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 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0小节,边读边思考。(生交流,师概括)(板书:谈或说)谈蜻蜓

  4、根据板书,谁能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指名说)---生说得不简洁,师引导:课文先讲了---这是起因,接着讲了-----这是经过,最后讲了----这是结果。

  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谁再来简洁地说说本文的主要意思。(再指名说)

  四、三读课文,认识蜻蜓 (12)

  1、陶先生和孩子们都谈了蜻蜓的哪些知识呢?再读一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蜻蜓知识的句子。

  2、谈到了哪些?

  (1)、生:谈到了蜻蜓吃的食物。

  ----(指名读)出示: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一只蜻蜓一小时吃多少只害虫?一年吃多少害虫?) (一只蜻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孑孓!你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夸夸这位捉虫高手。)

  过渡:还谈到了什么?

  (2)、生:还谈到了蜻蜓的尾巴。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指读、齐读)

  读书要学会做记号,你会在哪些关键词下面做记号呢?(交流)(出示图片,这就是蜻蜓,它的尾巴---- -)

  引读,这些关键词写出了蜻蜓尾巴的什么?这两个词写出了尾巴的----特点,这两个字写出了---作用 (我们把特点、作用这两个词语写在关键词下面)(读读句子,写写体会,这就叫批注,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蜻蜓的尾巴作用真大。一齐读。

  过渡:谈完了蜻蜓的尾巴,还谈到了蜻蜓的什么呢?

  (3)、生:还谈到了蜻蜓的眼睛。(出示,指名读)这双眼睛有什么特点呢?同样请你在关键词下面做记号(生圈关键词)蜻蜓眼睛的特点是----引读,可以看清---写的是作用。(生交流)同样把这两个词写在关键词旁边。

  出示图片,这就是蜻蜓的眼睛,第一眼看到,你觉得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但一只大眼睛里有多少只小眼睛?,你觉得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它可以看清----,甚至可以看到千米之外的同类。你觉的这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睛?

  蜻蜓的眼睛可真独特!女生读,是呀,蜻蜓的眼睛真是神奇!男生读

  3、师生引读: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是除害飞行家,(点红,读),尾巴作用大(点红,读),眼睛更是神奇(点红,读)。

  4、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知道了蜻蜓的很多知识,你能用这个句式完整地说一说吗? 指生答。(出示句式: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知道了-----知道了------还知道了-----)(指生答)

  这位学生表达得很有条理,先说了蜻蜓吃的食物,接着说了蜻蜓的尾巴,最后说了蜻蜓的眼睛。

  5、去掉文字,同桌间再练练,比比谁说的更有条理,更通顺。

  6、陶行知先生给孩子谈到的蜻蜓知识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这两段话。

  四、三读课文,揣摩表达方法(3) 

  那陶先生仅仅就告诉我们这些知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陶先生还给我们介绍了蜻蜓很多有趣的知识。

  那我们也来学学陶先生,讲讲蜻蜓的知识。怎么讲呢?我们再读这两句话。陶先生在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时,都是先介绍----特点,再介绍了---作用。

  出示图片,其实蜻蜓的翅膀也很神奇,如果现在请你来介绍,你也想怎样来介绍呢?---从特点和作用两方面来介绍。(点击) 

  小结:今天,通过陶先生的介绍,我们不仅了解了蜻蜓,还学会了怎样去介绍蜻蜓,我们真的要谢谢陶先生。那陶行知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他,了解他。

  五、作业

  1、请你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蜻蜓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3、查阅相关资料,模仿陶行知的介绍,介绍蜻蜓翅膀的特点和作用。

放飞蜻蜓教案 篇2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 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 练习分角色朗读。

  (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 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大家谈谈。(教师点评)

放飞蜻蜓教案 篇3

  放飞蜻蜓教材:苏教版第六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德育目标)教学重点:1、    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2、    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作业布置:课外:了解蜻蜓的相关资料;了解陶行知的简要生平;课内:书写本文中的生字教学用时:2课时课文板书:                   放飞蜻蜓                             循循善诱陶行知 -------------------------小朋友               和蔼可亲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一、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1、  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2、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1)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2)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3、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4、 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5、 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二、 初读,理清脉络:(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 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 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 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 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 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    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 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   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   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       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 引导学生交流收集的课外知识:你们还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 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陶行知这个人物的谆谆教导,以及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等。)(1)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2)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5、启发小结。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6、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三、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2、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阅读课文助读。

放飞蜻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误解,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2、了解陶行知教育孩子的过程(抓重点句)。

  3、有朗读过程中体会孩子们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和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有关蜻蜓的多媒体课件,蜻蜓模型,重点句投影。

  <教学设计>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邹老师非常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起)。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谁放飞蜻蜓?

  生2: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播放配乐朗读磁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学生跟着范读默读。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不明白。

  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生1: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

  生2: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的?

  生3:陶行知为什么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提问时解决)

  (这些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弄清了这三个问题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要是学生不能提出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 就算学生提出来了,怎么处理,是放在一边还是立即解决,如果当时就抽学生回答而且答对了,三个问题解决了,后面还怎么上?此处设计请考虑。)

  (过渡:同学真认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们思考问题如此积极,下面老师请同学欣赏一幕现场表演的情境剧:一个小男孩捉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装在瓶中玩耍,一个小女孩上前劝说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女孩说:“请你把蝴蝶放了吧,你把它装在瓶子里多可怜呀!”)

  表现得真好,掌声鼓励。剧中小女孩直接请求小男孩把蝴蝶放了,小男孩听了小女孩的话,他会怎么做呢?可能会放飞蝴蝶,也可能不会放掉。那么,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细读2—11自然段。

  三、组内合作学习,体会感悟

  1、组内细读2—11自然段,找出五处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

  ①小组细读,边读边找。(需要学生找的一些重要词句可让学生用一些符号勾画)

  ②小组合作交流。

  2、抽学生读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其他学生边听边体会: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抽学生读。

  ②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谈体会。

  ③(出示重点句—贴纸)

  句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a、学生齐读:“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b、学生汇报(从“慈爱”、“抚摸”等词看出陶行知先生对孩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c、师总结:是的,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可他在孩子们面前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对孩子们是那样的慈爱,那样的和蔼可亲。所以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强调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陶行知的和蔼可亲。(进行朗读指导,可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再齐读或先抽读,教师评价,再齐读)

  句2: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a、女生齐读:师: “商量”说明什么。(尊重孩子的选择)把原句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哪句最好,为什么?先让学生改,再用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对比读,再说有什么不同。

  b、学生汇报。

  c、师总结: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原句好,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陶行知说话的语气的委婉,这样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他的建议。

  ④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这些表现说明什么?可让学生用线条画出一些相关句子,如: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孩子们点点头、孩子们入神的听着等。再分别说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a、生汇报。

  b、师总结:从孩子们的反应,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陶行知是那样平易近人,对孩子的关爱是那样真诚,陶行知的话语也让我们体会到他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的。

  (过渡:唉,直接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呢?想知道原因吗?请学习第十自然段。)

  四、合作探究

  1、同桌互读第十自然段,找出陶行知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并思考: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2、说说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点及功能。

  生1:蜻蜓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它的功能是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生2: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的功能是用来保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

  师演示课件:介绍相关的课外内容—蜻蜓结构图及相亲知识。

  ①

  ②蜻蜓,昆虫纲,为大型昆虫,身体修长,色彩艳丽,体态优雅,飞行灵活敏捷,有趣而诱人,是人们喜爱的观赏昆虫。

  蜻蜓专门捕食各种小型蛾类、稻飞虱、蝇、蚊等昆虫。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产在水田里卵化为幼虫的名安叫水虿,一只蜻蜓幼虫一年能吃3000多只蚊子的幼虫。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在产卵。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训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全世界的蜻蜓大约有5000种以上,我国约有300种。 此处介绍过多,语言过成人化。语言可重新组织。

  孩子们听了陶行知的介绍,神情怎样?说明了什么?

  3、陶行知为什么要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①小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

  ③师总结: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会更加喜欢蜻蜓,保护蜻蜓。在陶行知的谆谆教导之下,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懂得保护有益动物。

  4、那么,孩子们听了陶行知的建议后,他们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五、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总结。

  板书:

  陶行知    谆谆教导     孩子   心甘情愿   放飞蜻蜓

  慈爱抚摸             点点头

  (和蔼可亲)

  商量的中吻           纷纷说           我们的朋友

  (尊重孩子)

  板书设计非常好,但课后的第一个任务分角色朗读没设计进去。这个一定要要,因为他是本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如有时间可在课文最后设计一个小小的练笔:让学生续写课文,主要写蜻蜓背放飞后快活自由的样子、孩子们的心情及他们明白的道理。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训练了写作能力。

  你采用的合作交流学习非常好,但是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调控,不能让别人认为是走形式,要做到气氛活跃,有序,不乱,讨论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总结的语言要精炼,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与多种方式的评价或鼓励,调动积极性,尽量少重复学生答问的语言。

放飞蜻蜓教案 篇5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小精灵,他们时而凝神精止,时而飞舞雀跃,给大自然增添了许多色彩。

  2、谁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4、那么,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谁来说一说?

  5、陶行知先生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深入学文第一部分: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轻声读2-10段,想一想,陶行知问了哪几个问题?

  2、回报

  3、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也差了不少资料,谁来读一读。

  4、孩子们怎么回答的?(翠贞说……一个男孩说……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

  孩子们像我们这样有规矩、有顺序地说吗?他们怎么说?(七嘴八舌、抢)我们来学一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抢着说”是怎么说?能把这部分读好吗?分角色读一读2-6段。

  三、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同学们,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你知道吗?

  2、陶行知先生怎么说?这段对话介绍了蜻蜓的什么知识?

  3、你能说清尾巴、眼睛的样子作用?

  4、陶行知先生只介绍了尾巴、眼睛吗?从哪看出来的?

  5、给你个机会帮陶行知补充,每人一句

  6、看来眼睛、尾巴最有特点,读的时候,读好这些描写特点。

  四、体会人物品质:

  1、陶行知为什么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

  2、孩子们听得怎样?我们也入神地听着,学到这里你对陶行知教育家有什么印象?快速默读2-11段,知道陶行知神态、动作、语气的词,体会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3、陶行知真是一位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小伙伴,现在有什么想法?文中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引读一句,看插图,引读最后一句。

  4、师板书,你看在金色的阳光下,一群可爱的小蜻蜓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他们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

  5、分角色朗读,欢迎老师加入吗?

  五、拓展提升:

  1、指板书,孩子们在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引导下最终放飞了蜻蜓。

  2、(师板画一双手)同学们,放飞是一种品质,一种气度。

  3、大自然还有许多有益的小动物需要我们放生,你猜这是一双谁的手,他放飞了哪些我们人类的朋友?这些小动物好像对我们说些什么?生练习说话。

  4、听了他们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5、是呀!大自然有许多想蜻蜓一样的人类的朋友,为人类做贡献,如果我们能多给他们一些关心,世界会更美好!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我应注意一下几点:

  1、课文主线不够清晰。

  在授课中,我制定两个教学步骤,一个是解决课文表面含义即“陶行知为什么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他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再解决“陶行知是怎样关心和教育儿童的?”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教学使问题比较细碎,学生不好理解,应该规整为一个问题,即“陶行知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教育家?”全文围绕这一个问题进行教学,一定会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课文主旨应归为体会人物的品质

  在教学最后我把结束课堂的问题归为保护动物,对于本片课文来说,如果归为体会陶行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品质就更好了。

放飞蜻蜓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板书:蜻蜓)

  2、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

  上堂课,我们学了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

  是谁放飞了蜻蜓呢?

  3、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这么美丽的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

  1、放飞蜻蜓源于文中的一个人——陶行知先生,是他的一番问话让孩子们产生了放飞蜻蜓的想法,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学生默读后交流。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2、第一个问题: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吗

  (1)文中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2)那你知道蜻蜓都吃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板书:我们的好朋友)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这是一只怎样的蜻蜓呢?文中有一句话专门描写了蜻蜓,你找到了吗?

  真是一只美丽又可爱的蜻蜓啊。可是蜻蜓不仅外表美丽,她身上还有很多秘密呢。所以陶行知先生问孩子们: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孩子们有的认为······

  有的认为······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课文的哪一段?(出示:第十自然段)

  指名读第十自然段,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蜻蜓尾巴的特点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呢?

  第十段还介绍了什么的特点和作用?

  除了尾巴和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那些部位的特点和作用?

  但是我们的课文没有一一介绍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来代替。

  4、原来蜻蜓有这么多的秘密啊。你喜欢蜻蜓吗?那我们就来一起读一下课文吧。

  三、过渡:陶行知先生讲了那么多有关蜻蜓的知识,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得听听着。那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要为孩子们讲那么多有关蜻蜓的知识呢?  

  你还记得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吗?陶行知先生有没有像爸爸那样斩钉截铁的命令?而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你会怎么说?是呀,孩子们也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纷纷说明什么?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它并没有离开,而是久久不忍离去,在天空中徘徊,它在感谢谁?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吗?

  陶行知先生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而汤姆的爸爸是以一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从他们两个身上,让你想到了谁?

  循循善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爱有很多种,我们也要热爱大自然,爱蜻蜓

  四、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

  蜻蜓和孩子们;蜻蜓和陶先生;孩子们和陶先生;你们和······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五、作业。

  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教后反思: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对于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起初,我把重点放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上,后来经过与其他老师的教研我们把重点定在了让孩子们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上。 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作为一个难点,也是应该向孩子们着重指出的。

  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引导孩子们来认识蜻蜓,了解蜻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我让孩子们找出陶行知先生问了哪几个问题,孩子们很容易就找出来了: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根据这两个问题,我展开了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 如果再碰到有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知道很多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让他们与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体会爸爸的严格要求和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源于“爱”,并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体会一下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对他们的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案 篇7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体会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和蜻蜓的有关知识。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欣赏蜻蜓照片。 这些可爱的昆虫是什么?指导朗读:两个都是后鼻音。 板书:蜻蜓   指导写蜻蜓: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蜻蜓两个字都是虫字旁。学生书空。 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你想到什么词语或诗句? 2、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文章。板书:放飞 齐读。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让小朋友们放飞蜻蜓的人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1、陶行知先生怎样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快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指名分行朗读,正音。强调第一行的读音。 苍蝇      田埂      翠贞     蚊子 陶行知   慈爱      据说    七嘴八舌 掌握      抢着说   构成    一撅一撅 抚摸      结构      复杂    孑孓(出示图片,简介)  齐读词语两遍。 (2)指导识记:蝇 蚊(都是昆虫)    抢 握(一种动作,都要用到手)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捉蜻蜓 —— 谈蜻蜓——放蜻蜓 小结:课文讲述了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教育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指名分别朗读相应自然段。正音。 1、激起悬念: 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可最后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和这群孩子谈了些什么呢?快速默读课文2到10 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 全班交流: (1)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2)蜻蜓身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学习第1自然段。

  田野里,一群孩子兴高采烈地捉着蜻蜓。啊,捉到一只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会做些什么? 2、陶先生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的呢?默读课文2到6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语。 3、全班交流: (1)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慈爱”和“抚摸”。指导朗读。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 理解“七嘴八舌”。 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 小结:孩子们在陶行知先生面前畅所欲言,更可见陶行知先生平时的平易近人、十分喜爱孩子们。 (3)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文字、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陶先生说话很和气,从而感知陶行知很爱孩子。 ◇哪位同学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出示资料,指名朗读。 ◇比较句子: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请同学们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体会陶行知说话语气的委婉, ◇指导朗读:读出慈爱的、商量的委婉语气。 4、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而是问两个问题“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体会出陶先生对孩子的尊重爱护,循循善诱。相机板书:循循善诱) 小结:这群孩子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下,已经懂得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心里很快就觉得应该放飞蜻蜓。陶行知先生在不知不觉中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教育。这就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4、分角色朗读1到6自然段。 1、练习朗读课文。 2、查阅有关蜻蜓的资料。 3、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 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 一、了解蜻蜓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我们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划出相关的语句。   2、全班交流: ◇蜻蜓的眼睛结构很复杂,可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板书:眼睛) 指导朗读,齐读。   ◇蜻蜓尾巴有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作用。(板书:尾巴)   指读,齐读。 对于蜻蜓在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的说法,陶行知也很难确定,所以用了“据说”一词。其实呀(出示注释)   3、通过课前的资料的收集,你对蜻蜓还有哪些了解吗?      ①蜻蜓点水 (人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断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又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断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②蜻蜓的眼睛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 9米 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③身体细长,胸部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 40米 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 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放飞蜻蜓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4946127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