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西门豹教案

西门豹教案

看似乖巧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西门豹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西门豹教案(精选8篇)

西门豹教案 篇1

  30 西门豹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训练重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性格。

  3、理清文章条理。

  4、学习起因部分。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挂图,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解题谈话。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了一个官员西门豹,他被魏王派到了漳州边上的邺县。西门豹会遇到什么?会做什么?你知道西门豹为了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绸、饶、是翘舌音,“麻烦”的“烦‘读轻声。

  认清字形。“褂”字注意最后一笔是提。“饶”字不要多写一点。

  “渠”、“灌”各属于什么结构。

  2、理解词语:荒芜、巫婆、人烟稀少、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一)弄清下面问题。西门豹到邺后先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二)学生回答,师归纳。(填空形式)

  1、西门豹到邺后看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询问一位老大爷

  了解到这一切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2、西门豹了解情况后就利用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把巫婆、官绅给扔下了河。

  3、西门豹治了巫婆和官绅后就开始发动百姓开凿河渠,灌溉庄稼。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这篇课文是写(                 )的文章。

  2、这篇课文是写(                 )治理(           )的事情。

  3、这篇课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4、事情的起因是:看到田地荒芜,了解原因。

  事情的经过是:利用河伯娶媳妇,惩治巫婆、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

  三、学习起因部分——"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后与教师展开对话。

  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2、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后评议。

  3、师生共同归纳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2)了解首恶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况。

  4、引导学生探究。如,从哪里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打算怎样"送"?

  1、看到田地荒芜,西门豹问老大伯这是怎么回事?

  2、河伯娶媳妇的钱哪里来?新娘哪里来?

  3、河伯娶了媳妇发不发洪水?

  (二)师归纳总结。西门豹和老大爷通过一问一答即对话形式,让读者了解了田地荒芜的原因在于巫婆、官绅骗人。

  四、总结。西门豹 ________了底细,以后会怎么做,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教育。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细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1)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表现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

  (2)西门豹是怎样惩办官绅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

  (3)西门豹是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4)教育了广大老百姓。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办了恶人,让老百姓看清了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老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

  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

  4、练习,训练思维。

  二、自读自悟,学习“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课文,进一步领会“破除迷信”与“兴修水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如果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就不会彻底。

  三、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1、师生合作共同拟订提纲:

  问明原因                               一扔巫婆

  问首恶者是谁                           二扔官绅头子       

  (1)摸清底细    问受害者是谁           (2)破除迷信   三教训官绅        

  问漳河情况                             四教育百姓(3)兴修水利

  2、同桌借助提纲练习复述,教师巡视辅导。

  3、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鼓励学生在表现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表演后进行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摸清底细 (四问)

  15、西门豹        破除迷信 (两惩一训为民除害

  兴修水利( 凿渠引灌)热爱百姓

  《西门豹》教学反思

  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

  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后,我设计了一次说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河岸上老百姓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下,教室里热开了锅,有议论西门豹的为人和性格的,有议论巫婆和官绅头子的下场的,有议论自己的认识和对以往自己的愚昧行为的……这样的练习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和对人物的憎恨做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本节课中忽略了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热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西门豹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作业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西门豹。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

  〈四〉、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出示生词卡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质疑:看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帮学生解疑。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根据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再把词放回课文句子中再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小声读全文:

  (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回答:通过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读课文,你初步了解到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①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他问了哪四个问题?

  ②老大爷每次是怎样回答的?

  ③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3)再次带着问题读课文。

  (4)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结合思考题,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

  (6)让学生读一读西门豹说的话,出示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是漳河没有发大水,给河伯娶媳妇还真灵,下次他也要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亲自来送新娘,而实际上,这是说的反话,是带有讽刺的意味。

  2.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这自然段,想: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又到了,参加的有哪些人?找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

  (2)出示句子,让学生理解句意,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让同学们换词理解。

  a、“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然来了。”

  b、“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真来了。”

  (3)再读这一自然段,用串联课文中的词句的方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3.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西门豹说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a: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引导讨论:

  是真的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是真的要另选一个吗?不是。而是西门豹的计策,是他将计就计,借河伯娶媳妇,来惩治巫婆,并且拯救了这位姑娘。

  “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真的再等她回来吗?而是假戏真做,是西门豹的计策,“怎么还不回来”,和“等了一会儿”是照应的,说明时间已经过的不短了,才应当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

  (3)再读这两自然段,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从插图上看,哪位是西门豹,哪位是巫婆、官绅、女徒弟和西门豹的卫士?

  4.学习课文13、1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想:西门豹又是怎样惩治官绅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5.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齐读本自然段,想: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6.学习课文最后1自然段:

  7、小结:(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3)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8、作业: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一〉、读全文,较详细地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西门豹》一课,知道了西门豹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课,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自己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搞清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儿是事情的起因?哪儿写的是事情的经过?哪儿写的是故事的结果?并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1.小声自由读全文,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

  2.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按照小黑板上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1)出示小黑板提示

  一段:摸清底细      二段:破除迷信      三段:兴修水利

  (2)自己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用“△”标出来。

  (3)小组讨论分段,并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组汇报分段情况及哪是起因、经过及结果。

  3.再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1)出示小黑板(句式):谁,干什么,怎么样。

  (2)告诉同学们,分段的提示,即是每个段的小标题;小标题都是每段最重要的内容,请同学们归纳段意时,一方面细读课文,同时参看小标题,归纳出每段的段意。

  (3)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并归纳段落大意。

  (4)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谁的最好,为什么?

  (5)指名汇报归纳的段落大意。

  〈三〉、总结全文。

  1.知道了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要懂得了遇事要进行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2.进一步明确了归纳段意时,要抓本段的主要内容,用一定的句式抓主要内容,组织语言来归纳段落大意。

  〈四〉、作业: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

西门豹教案 篇4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 2、感受西门豹敢于为民除害的精神。           、体会西门豹惩恶的巧妙。3 教学反思: 一、     设计理念: 抓住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所说极具巧妙的三处话语,感受西门豹为民除害的精神。 二、     教材与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 课文共14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课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9)写了西门豹到邺地,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摸清了巫婆、官绅借口给河伯娶媳妇诈取民财、残害妇女的事实、第二段(10-13)是全文的重点,写西门豹巧妙地惩治巫婆和官绅们的经过。第三段(14)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水渠,使庄稼获得了好收成。 课文中的主人公西门豹的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真灵。送送新娘、麻烦、催一催“等。教学中要抓住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领会西门豹胸有成竹,将计就计惩办坏人。 学生对这样的文章十分有兴趣,尤其对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们时的场面更觉酣畅淋漓。本班学生朗读水平不错,尤其喜欢表演。 三、教学设计: (一)、导语:(看海啸图片,师用沉痛的口吻)2004年12月26日,这一天,印尼等地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海啸,在这次海啸中超过28万人失踪、死亡。而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出示捐款图,用欣慰的口吻)在这危难的关头,世界各地许许多多不相识的人,一个又一个伸出援手,捐助受灾群众,这真是“天无情而人有情”啊! 而战国时期,魏国的邺也遭遇天灾,连年干旱,许多人连饭也吃不上,有钱有势的巫婆、官绅他们却在干什么?(骗钱害人) 是啊,正是因为这天灾加上人祸,才使得邺天地荒芜,人烟稀少,罪魁祸首正是巫婆和官绅们,如果你是那的父母官,你了解到真相后,会做什么呢?(杀了他们)西门豹有没有这样做?他又采用了什么更加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们呢? (二)、新课教授 1、教学10-13自然段 (1)、默读10-13自然段,先划出西门豹巧妙为民除害的句子,再想一想它巧妙在哪里?(初步让同学们谈谈看法,教师不用细说) (2)、看来同学们都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说明他做法的巧妙,西门豹的话的确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请四人小组研究:你们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 想一想,这句话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赛一赛,看谁能读出它的巧妙。 ①、出示重点句: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抓住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几个词语来说明巧妙,这点可以让学生放开来说,教师顺势进行指导,朗读方面:三个不读重音,读出肯定语气。后面一句读出客气的口吻,请同学观察插图中巫婆神态动作,想象巫婆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②、过渡语:西门豹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把巫婆投入漳河,看来本事还真不小,像这样巧妙的句子还有吗? 出示重点句: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西门豹真的在等巫婆回来吗?是以此为借口,送官绅上西天。朗读指导:读出一点不耐烦的语气,但还是十分客气)③、过渡语:瞧,一句话又把官绅送上西天了。还有其他句子你认为也十分巧妙的吗? 出示重点句: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朗读指导:不耐烦、命令的口吻。西门豹为什么站这么久,有什么用意吗?一举两得,吓坏了官绅,教育了百姓。他是真的着急吗?什么目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这句话一出,为什么官绅如此害怕?) ④、过渡语: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得场面十分精彩,你们想演一演吗?四人小组准备表演,一人扮演西门豹,一人扮演巫婆,一人扮演官绅,一人扮演新娘。(西门豹威严,巫婆猥琐,官绅面如土色,跪地求饶,新娘悲痛,教师可以当卫士,或者当叙述人,有时间,可以表演两次,让观众予以评价。) ⑤、同学们,你们都为西门豹巧妙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而哈哈大笑,老师也觉得大快人心。看来你们是明白了,而这一天,漳河岸边也站着不少的人,有老百姓,有小孩、新娘、卫士,还有胆战心惊的官绅们,他们见到这一幕,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教学14自然段 看来人祸是解决了,那天灾怎么办呢?也解决了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结束语1就这样,西门豹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还把邺的天灾也一并解决了,从此,邺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变成了后来繁荣热闹的地方。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西门豹,你们想用什么词呢?(机动) 结束语2:是啊,西门豹的足智多谋却是让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也学他那样,遇到事情也能多动动脑筋。 板书设计:西门豹                  天灾 (妙) 人祸 (1)、这样的设计理念只抓住西门豹的三处话语便贯穿全文十分不恰当,应该紧抓西门豹如何一步步破除迷信这一主线展开比较适合。(2)、教材分析过于简单,只停留在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的分析,没有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3)、因为这节课是第二课时,这样的导语就显得不是很恰当,而且显得过长,在教学过程中竟占了五六分钟。图片不是很清晰,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划出西门豹巧妙为民除害的句子”跟后面的“哪句话最能体现西门豹惩治的巧妙”学生回答有所重复,没有层次感。 (5)、把第十自然段(西门豹来到堤岸上得所看到的场景)省略,忽视对教材的挖掘,直接就步入体会西门豹说话做法的巧妙,给人一种十分唐突的感觉。 (6)、以上的教法只能突出西门豹做法的巧妙,却不能让同学们很好地体会到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教育百姓、破除迷信,而这点恰好是西门豹最为巧妙的地方,教学目标的要求没能达到。 (7)、在没有充分的准备下,课本剧的表演应该慎演,否则只能成为一场闹剧。 (8)最后的结束语也不是很恰当,应该重点突出西门豹为民除害的精神。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确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部分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读好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到你们班来上课,听说同学们平时上课都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这节课老师能认识到爱动脑筋的你。那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师:自我介绍:我姓×名叫××。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指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简介“西门豹”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3、学习生字

  1)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理解部分词语

  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

  3)汇报

  三、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划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2、 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 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 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 座位合作学习

  2) 指名回答 板书:巫婆、官绅给河伯取媳妇

  年年闹旱灾

  3) 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

  4) 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

  五、总结:

  而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13.西门豹

  巫婆、官绅     (人祸)

  田地荒芜    给河伯娶媳妇

  人烟稀少?  年年闹旱灾      (天灾)

  第二课时

  一、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指名回答:板书:说、做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3)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1)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2)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

  3)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其他的句子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

  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5)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作业:完成小练笔。

西门豹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作业 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分段和归纳段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我们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今天我们要学习一课,看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

  (二)介绍时代背景。

  本课记叙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当时,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国最为强大,魏王即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代君主。是战国初期的政治家。魏王派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邺是古时地名,如今河南安阳以北。上任以后,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动员人力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可按部首查字法列成下表。

  (四)检查学生初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

  选、旱、烦、灌是鼻音。

  姓:是后鼻音。

  (3)易混的字:

  姓:姓名,老百姓    性:性别,性命。

  漂:漂起来。     飘:飘扬,迎春飘。

  (4)注意下面字的书写:

  灌:有边是上中下结构。

  溉:中间是竖提、点,不要写得扁宽。

  3.讨论识记字的方法。

  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识记,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1)用熟字加偏旁或是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学习下列生字:

  婆—波、女,逼—畐加二辶。

  还有:选、绸、徒、烦、跪。

  (2)用比较法学习下面生字:

  荒(荒芜)姓(百姓)灌(灌溉)  溉(灌溉)

  慌(惊慌)性(性别)罐(罐子)  概(大概)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芜:部首“艹”表义,“无”表音。

  (4)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早:“日”表示太阳,干:无水分,太阳晒得地都旱了,所以称为旱。用这样的方法即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5)利用部首表义的规律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婆:巫婆是女人所以女字底。

  绸:做衣服用的绸布料子,是蚕丝制成的,所以绞丝旁。

  跪:跪下,脚和腿要动,所以足旁。

  灌溉:把水引进田里,所以三点水旁。

  4.出示生词卡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十分害怕。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5.质疑:看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帮学生解疑。

  6.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根据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再把词放回课文句子中再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小声读全文:

  (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回答:通过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读课文,你初步了解到什么?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候,魏正派到邺这个地方,和老百姓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当到了邺之后,看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就找老百姓问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了解到土地荒芜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于是他将计就计,借给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带领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土地,使邺这个地方年年获得好收成。

  (六)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从中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3.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每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

  1.渗透分段的训练。

  2.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写的是到了邺这个地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的事,那么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他问了哪四个问题?

  ②老大爷每次是怎样回答的?

  ③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了解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学生回答,是1至9自然段写的是四次向老大爷询问,老大爷并四次回答了。

  (3)再次带着问题读课文。

  请同学们还是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再读课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结合思考题,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列成表格。

  第一次问了什么?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从老大爷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读懂课文的情况下,会按着这个线索汇报自己学懂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及时出示句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意思。人烟稀少是指这里居住的人很少,正因为居住的人少了,所以田地无人耕种,无人管理,不长庄稼而长满了野草。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抓主要内容说一说第1自然段的段意。“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老大爷问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提示同学们用“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从回答中知道了什么?”的线索,用自己的话归纳第2自然段的段意。“老大爷说是河伯娶媳妇闹的,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否则漳河就发大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中,第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询问的问题,第二句和第三句话,让又知道了每年都要给河伯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如果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发大水,淹没田地。

  从老大爷第二次回答中,知道了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要发大水,这话是巫婆说的,并且还知道了地方官绅和巫婆勾结,大量搜刮民财。

  从老大爷第三次回答中知道,知道了有钱的人家都免去了灾难,而没有钱的人家都带着女儿逃走了,因此,这里人烟稀少。还知道了给河伯娶媳妇是怎么个娶法。

  学习这部分时,让学生充分旗下面这段话。“到了河伯娶媳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让学生理解到:这段话写明了,河伯娶媳妇到底是怎么个娶法。从这段话中还知道,女孩儿就是这样沉下水去,给淹死了,所以才有了像下文说的那个结果,“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个地方人口越来越少,这个地方也越来越穷。”

  从以上三次问话,和三次老大爷的回答中,知道了邺这地方之所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从老大爷的第四次回答中,知道了,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倒是每年都闹旱灾。在这里理解什么是“旱灾”,夏天,雨水缺少,田地干旱,庄稼因为缺少水干枯,造成收成不好。

  学习第 9自然段时,让学生读一读说的话,出示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是漳河没有发大水,给河伯娶媳妇还真灵,下次他也要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亲自来送新娘,而实际上,这是说的反话,是带有讽刺的意味。

  2.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导语 :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通过向老大爷调查了解,知道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所以他决定,下次河伯娶媳妇要亲自参加,那么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小声自由读这自然段,想: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又到了,参加的有哪些人?找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

  (2)出示句子,让学生理解句意,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因为向老大爷了解情况以后,决定下次河伯娶媳妇要亲自参加,到了这一天,没有食言,说来就来了。让同学们换词理解。

  “带着卫士,果然来了。”

  “带着卫士,果真来了。”

  因为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巫婆和官绅看到也前来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不敢怠慢,所以急忙迎接。换词理解:“赶快迎接”,“匆忙迎接”。

  (3)再读这一自然段,用串联课文中的词句的方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河伯娶媳妇那天,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3.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说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等了一会儿,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是真的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是真的要另选一个吗?不是。而是的计策,是他将计就计,借河伯娶媳妇,来惩治巫婆,并且拯救了这位姑娘。

  “等了一会儿”,是真的再等她回来吗?而是假戏真做,是的计策,“怎么还不回来”,和“等了一会儿”是照应的,说明时间已经过的不短了,才应当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

  (3)再读这两自然段,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从插图上看,哪位是,哪位是巫婆、官绅、女徒弟和的卫士?

  4.学习课文13、1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想:又是怎样惩治官绅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利用这个时间,是惩治邪恶,教育群众,让百姓们真的相信,有什么河神?这是巫婆勾结官绅搞迷信,以此搜刮民财的手段。“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都是形容官绅十分害怕,怕把自己也投入漳河送了命,所以连连磕头求饶。

  5.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齐读本自然段,想: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借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事,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群众,使老百姓们知道了,给河伯娶媳妇是搞迷信,是巫婆和官绅骗老百姓钱财和坑害人的,同时也教育了那些官绅,使他们再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6.学习课文最后1自然段:

  导语 :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从此,谁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那么他又是怎样改变邺这个地方贫穷的面貌的呢?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本段的第一句话,写了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使田地再也不会因为缺雨干旱而受影响;第二句话说明了兴修水利的效果,年年获得好收成。“年年”意思是,每一年都如此。

  (3)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4)作业 :

  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弄清本课的写作顺序,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2.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较详细地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1.导语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课,知道了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课,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自己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受魏王的指派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经过调查了解,弄清楚了这里贫穷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将计就计,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且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

  (二)再读课文,搞清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儿是事情的起因?哪儿写的是事情的经过?哪儿写的是故事的结果?并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1.  小声自由读全文,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

  本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凡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自然段的顺序不能颠倒。

  2.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按照小黑板上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1)出示小黑板提示:

  一段:摸清底细

  二段:破除迷信

  三段:兴修水利

  (2)自己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用“△”标出来。

  (3)小组讨论分段,并说二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组汇报分段情况及哪是起因、经过及结果。

  ①第一段是从“战国时候,魏王派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到“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1~9自然段)这里写的是故事的起因。

  ②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漳河也没有发过大水。”(即10~15自然段)这里是详细地写了故事的经过。

  ③第三段是最后一自然段。这里交待了故事的结果。

  注意:分段时,要强调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小黑板提气分段。也可能有的个别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把第1自然段分为一段,因为他头脑里总有三段的模式;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一段。这就需要引导他,第一段的提示是“摸清底细”,那么第1自然段只是讲看到的情况,还没有摸清底细。另外,从一和二自然段的衔接来看,第1自然段写看到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向老大爷询问,老大爷还没有回答,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的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那么在第1自然段怎么能分段呢?另一种容易出的错误是把最后两自然段分为第三大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看倒数第2自然段和上下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紧密,通过惩治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明白了给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和官绅勾结在一起,骗取老百姓钱财的,和上文联系紧密,而且下文里写的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和前自然段比,完全是另一方面的内容,所以应当把最后一自然段分为一大段。如果学生都把段分对了,这些不必再向学生讲。

  3.再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本文以人物的名称为题,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物都要通过写一件事或几件事来突出人物,本文以一件事写人。写人的文章一般用这样的句式归纳段落大意:“谁,干什么,怎么样。”请你按句式,根据每段的小标题,即“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给每段归纳段意。

  (1)出示小黑板(句式):

  谁,干什么,怎么样。

  (2)告诉同学们,分段的提示,即是每个段的小标题;小标题都是每段最重要的内容,请同学们归纳段意时,一方面细读课文,同时参看小标题,归纳出每段的段意。

  (3)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并归纳段落大意。

  (4)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谁的最好,为什么?

  (5)指名汇报归纳的段落大意。

  ①第一段:

  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了这里贫困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谁)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干什么),弄清了这里贫困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怎么样)。

  ②第二段:

  (谁)利用河伯娶媳妇(干什么)惩治了邪恶,破除了迷信(怎么样)。或: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

  ③第三段:

  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学生发言的时候,要分析句式,培养他们归纳段意的能力,知道什么题裁的文章,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归纳段意,并且会抓段落中的主要内容来归纳。

  (三)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和群众一道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你学习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1.我知道了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并且懂得了遇事要进行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2.我进一步明确了归纳段意时,要抓本段的主要内容,用一定的句式抓主要内容,组织语言来归纳段落大意。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开展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在复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编排其它课的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表演才能的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最主要的是,这种形式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西门豹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3.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识字、解词。

  教材简析

  《西门豹》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的故事。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先写故事的起因(第1~9段):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接着写故事的经过(第10~15段):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巫婆、官绅,教育了百姓。最后写故事的结果(第16段):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教学重难点: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和官绅,揭穿“河伯娶媳妇”的骗局的。

  建议本课教学用2课时。

  解读与提示

  * 西门豹:姓“西门”(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在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 第1~8段:主要写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的荒凉景象,于是展开调查,了解情况。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 西门豹通过四个问题摸清了邺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底细。第一个问题:怎么回事?目的是了解原因。第二个问题:是谁说的?目的是了解谁是作恶的坏人。第三个问题:新娘哪儿来的?目的是了解谁是受害人。第四个问题:漳河发过大水没有?目的是了解漳河的情况。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 从老大爷的话中体会巫婆、官绅的作恶多端和百姓的可怜,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感情。* 第9段:西门豹通过刚才的几个问题得出结论:河伯还真灵,决定下一回去送新娘。此处可引导学生质疑:西门豹真的认为河伯灵吗?这句话是“正话反说”。

  * 第10~15段:这是全文的重点,主要写西门豹将计就计, 揭穿了“河伯娶媳妇”的骗局, 惩治了巫婆、官绅,教育了老百姓。在此部分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探讨:西门豹破除迷信妙在哪里?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再派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官绅头子。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如,“去跟河伯说一声”、“去催一催吧”、“怎么还不回来”、“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语言上不留一点破绽。又如,“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行动上假戏真做,让官绅们胆战心惊,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这场戏。

  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即惩办首恶,教训胁从。主要目的是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

  在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用事实来惩治首恶,教育百姓后,还可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果不用这种办法,而是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而言,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在学生比较几种处理方法后,再议一议: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调查仔细;反对迷信,尊重科学;为民除害,办好事的决心。)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面如土色:脸色像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 挖渠引水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 识字写字教学:提醒学生观察比较“豹”和“貌”、“溉”和“概”、“绅”和“伸”。

  * 课后第1题:可在学生全面把握课文后进行。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

  * 课后第2、第3题:旨在检查学生是否已读懂了课文,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

  * 课后第4题:在造句之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设计参考

  一、导入新课

  1. 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西门豹》(板书)。

  2. 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2. 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 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段)

  1. 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2. 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后评议。

  3. 师生共同归纳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

  (2)了解首恶者;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情况。

  4. 引导学生探究。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打算怎样“送”?

  四、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段)

  1. 小组合作学习。

  (1)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2)交流阅读体会。

  2. 全班交流汇报。

  (1)分三步汇报:把巫婆投进漳河;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教训其他官绅。

  (2)先汇报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接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读懂了什么),再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最后请同学评议、补充,将汇报、朗读与评议结合。

  (3)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将汇报交流引向深入。如:“麻烦”是礼貌用语,这里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

  3.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官绅们的丑态,并讨论:这些丑态说明了什么?

  4. 引导探究。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师生共同归纳: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 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

  (2)再进一步探究:西门豹如果不用这个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哪种办法更巧妙,收效更大?

  (3)渗透思想教育: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调查仔细;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决心。)

  五、自学“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一个段)

  六、复述课文

  七、演课本剧《送送新娘》

  1. 小组排练。准备道具,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动作等。

  2. 在班上表演,互相评议、学习。

  板书设计参考:西门豹摸清底细 调查研究

  破除迷信 将计就计

  惩办恶人

  兴修水利 为民除害(才智过人)

西门豹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3.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管理邺这个地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 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七、板书设计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西门豹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5889127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