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精选13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

  课前准备:

  谁唱歌最好?唱唱。还有谁给大家唱首歌?(唱歌)还有谁给大家猜个谜语或者说个笑话?(学生讲笑话)有趣吗?同学们笑了是吗?想怎么做什么做,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一、导入

  今天你们这么早来到会场,老师很感动,师生互相问好,下面,老师对你们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声音洪亮些,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真精神。

  师:同学们真可爱。

  生:老师真可爱。

  师:指导换个词语

  生:和蔼可亲

  师:我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是一种缘分……上课。

  二、

  1,你们已经预习了,今天我们就学习描写西湖美景的诗,齐读诗题,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诗题(指导书写)介绍作者,范读诗题,齐读诗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简单说了题目中词语的意思。

  学生:饮是饮酒的意思,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的时候看到下雨了,……(简单说明了初晴后雨的意思)

  老师:谁再把题目的意思说一下?

  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老师:学习古诗,理解诗题很重要,去过西湖吗?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西湖的……出示西湖美景图,师做简单介绍。

  学生看课件

  老师: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真美啊/真想去西湖玩个痛快……

  老师:西湖在每个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湖,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诗。

  学生:读诗。

  老师:老师还想再听听你们读书,同桌互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读诗。

  老师:小组内读诗,由小组长负责,每个人读一次,一个一个地读,看谁读得最好,为什么?

  学生:组内读诗。师巡视指导。

  老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得有滋有味,真投入阿,谁来读一下,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

  学生:指名读,

  老师:同学们说一下吧,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韵味

  老师:噢,他读出了韵味。

  学生:他读得有感情

  老师:有感情

  学生:他把该空的地方空出来了

  老师:噢,读出了节奏感

  学生:他读得有轻重缓急

  老师:噢,真会听

  学生:他读得很美

  老师:那你能这样美美地读一读吗?

  学生:我试试

  学生读

  老师:真有古诗的韵味阿,谁还想读?

  生读诗

  老师:一位柔情的苏轼)。

  老师:还想读吗?请你。

  生读

  老师:读得又正确又流利,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齐读。

  学生齐读。

  老师:太好了。你们只读了几遍就读得这么好,你们太了不起了,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学习古诗,读通古诗,仅仅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理解诗意呢?诗人如何描写西湖时晴时雨的变化的呢?咱们再读前两句(生起读),

  指几名学生读第一句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老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阿?继续说一下吧

  学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放好)师读“水光潋艳晴方好”。还明白了什么?

  学生:晴天的水光,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老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老师:学古诗看注释是一种好方法,请同学们记在脑子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

  (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学生:波光闪闪

  学生:银光闪闪

  学生:亮亮晶晶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学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噢,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生:波光粼粼

  师:多好的词啊

  生:银光闪烁

  生:晶莹剔透

  师: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钻石对吗?

  生:对

  师:你们积累的词可真不少了。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美景,同学们,你能想象吗假如你就是大诗人苏轼,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在碧空万里的晴空下,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哪些好景?

  学生:我会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

  学生:湖水很清澈

  师:是啊,蓝天绿水,多么清澈啊

  学生:我看见了青山秀水

  师:这个词用得好啊,还有吗

  学生:我看见船在湖面上开来开去

  师:是啊,湖面上还有小船划过呢

  学生:湖面上碧水连天

  学生:一个乌龟壳在水面浮着

  师:湖面清得让你都能看见乌龟壳啦。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请方好。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过渡到雨中西湖(放课件)

  师:让我们静静地去想,并做诗意浪漫的介绍。

  qq

  uid

  8887

  帖子

  45883

  精华

  33

  积分

  32631

  阅读权限

  160

  来自

  天上人间

  在线时间

  15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4-8

  最后登录

  2008-9-16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brisk2000

  副大队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诚信勋章 明星勋章 热心勋章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1 15:12  只看该作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之二

  一、谈话导入

  师:这学期我们期中考试改革了,背诵古诗成了必考项目,你们都背诵了哪些古诗?

  生:我背诵了《敕勒歌》、《峨嵋山月歌》。

  生:我背诵了《望岳》。

  生:我背诵了《望洞庭》、《沙沟》。

  师:看来你们期中考试胜卷在握了。

  师:这两天我也读了几首古诗,我们来共同分享一下。

  生:齐读诗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题目中都有西湖这两个字。

  生:我发现这些诗是写西湖的。

  师:有意思,谢谢同学们的发现。为什么他们都要写西湖呢?看来西湖有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今天我们就随苏轼泛舟西湖先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生:读诗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

  二、感受“雨”

  师:游西湖首先与我们亲近的自然是水,咱们先轻声读读诗。相信诗中带水的字都会出现在你面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诗。

  师: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

  生:我找到了湖、潋滟。

  生:有淡、浓。

  生: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

  生:齐读这些字。

  师:如果你把这些有灵气的字送到诗句中那诗句会更加鲜活,谁来试试?

  生:读诗句。

  师:其实还有一个带水的字隐藏在诗中,你再大声读读,它肯定会跳出来。

  生:是雨字。

  师: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你把它送到句子里读读。

  生:读带雨的句子。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该怎样读?

  生:再读诗句。(重读“雨”字)

  师:谢谢你让大家听到了雨。因为有雨让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

  生: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

  生:景色很美,雨水打在游人身上,感觉很舒服,游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出示雨天图片)再请你亲眼目睹它的美。能用书上的一句话告诉我雨中的西湖有多美吗?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请你用心感受,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此时此刻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师: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

  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时雨下大了一点,山色——

  生:(声音大一点)空濛雨亦奇。

  师:雨下得越来越大——

  生:(声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听到了雨声。你知道吗?在有些版本的诗句中,这个“濛”是没有三点水的。你觉得是要还是不要?

  生:要,因为下雨了让西湖很美,没水就不那么美了。

  生:有水就能让西湖更美。

  师:对,谁嫌水多呢?咱们需要水,西湖更需要水。苏轼的诗句中也离不开水。让我们带着对雨水的感激再读这一句!

  生:齐读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水,这雨只让西湖的山色空濛吗?它还会让西湖的那些景物更生动呢?

  生:让树木更生动。

  生:让花草生动。

  生:让小船生动。

  生:让游人更开心,因为雨点落在他们身上很舒服。

  师:是呀,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柳树更加柔美,她在细雨中跳着优美的舞,蒙蒙细雨好像一层面纱遮住了他那害羞的脸。请你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大家:

  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更加。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小雨蒙蒙地下着,飘飞在小桥四周,使小桥好似缠上了一条白色的玉带。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山更加朦胧,同时绕着山跳起了妩媚的舞蹈,暖暖的雨落在肥沃的土地上,扬起一片泥土的芳香。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花儿更加美丽,花儿在蒙蒙小雨中跳舞、唱歌,那声音把人诱住了,那舞姿把人迷住了。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船更加神秘,雨给她戴上了一层飘扬的头罩,让人们看不清船上到底是什么。

  生:因为有雨,让西湖的楼房更加美丽,烟囱里冒出一缕一缕青烟往天上飞,而又被雨打下来。

  三、感受“晴”

  师:诗人就这样在雨中畅游着幻想着。不知不觉雨过天晴,作者眼前随之一亮。它感受到了什么景象?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是作者的感受,你能把作者看到的说出来吗?

  生:(学生还是找不到描写晴天的诗句)

  师:(只好顺势而就)难怪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时代的一位美女——西子。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个是人。一个是景。苏轼怎么会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较呢?

  生:因为他们都很美。

  师:一语道破天机。就因为它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湖都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更有趣的是他们往往由西湖就想到西子。因此西湖也叫西子湖。看,这三位就是。自由读读吧!

  生:自由读诗句。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师:所以,苏轼也禁不住赞叹这一池的湖水,把刚才我们感受到的送到苏轼的诗句中来吧。

  生:齐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你是化妆师,你打算给雨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化怎样的妆?

  生:我打算给雨天的西湖化淡妆,让它清新自然。

  生:我打算给晴天的西湖化浓妆,让他更加灿烂有阳光。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化妆师。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只要它具有天然的美的姿质,自然、贴切,它就是最美的。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只要健康、纯真、快乐你们就是最美的。

  四、回归诗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这是苏轼在什么景象过后吟出的诗句?

  生:出太阳然后下雨。

  师:在哪里?干什么?

  生:在湖上饮酒。

  师:他醉了吗?

  生:他醉了,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

  师: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

  生:集体吟诵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2

  一、观美景,入诗题

  师:同学们,你们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呢?(生答)王老师也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把它拍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生答)出示西湖美景图,师做简单介绍(看课件后加入文字解说)

  师: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生:真美啊!真想去西湖玩个痛快……(师: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师:西湖啊,又叫西子湖,是来源于我们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师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地朗读全诗,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一)、感受“雨”

  师:读完了吗?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

  生:我找到了湖,潋滟,淡,浓。还有濛

  师:好眼力,因为有水使得这些字格外有灵气,咱们读读它们好吗?

  生:齐读这些字

  师:如果,你把这些字送到诗句中那诗句会更加鲜活,谁来试试?

  生:读诗句

  师:其实,还有一个带水的字隐藏在诗中,你再大声读读,它肯定会跳出来。

  生:是雨字

  师: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把它送到句子里读读。

  生:读带雨的句子。

  师: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啊,该怎样读呢?

  生:再读诗句。(重读“雨”字)

  师:谢谢你让大家听到了雨。因为有雨让西湖产生了怎样的美景?

  生: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

  生:景色很美,雨水打在游人身上,感觉很舒服,游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出示雨天图片)再请你亲眼目睹它的美。 能用书上的一句话告诉我雨中的西湖有多美吗?

  生: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请你用心感受,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此时此刻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师: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

  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时雨下大了一点,山色——

  生:(声音大一点)空濛雨亦奇。

  师:雨越下越大——

  生:(声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听到了雨声。你知道吗?在有些版本的诗句中,这个“濛”是没有三点水的。你觉得是要还是不要呢?

  生:要,因为下雨了让西湖更美,没有雨就不那么美了。

  师:对,我们带着对雨水的感激再读这一句!

  生:齐读山色空濛雨亦奇。

  (二)、感受晴

  师:那下雨之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描写晴天西湖的诗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 句,结合注释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

  生:自由读。

  师: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的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呢?继续说一下吧

  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方好)师读“水光潋艳晴方好”。还明白了什么?

  生:晴天的水光,粼粼的波光,作者写的是晴天

  师:你还解释了潋滟,给大家说一下潋滟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水面上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播放课件)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师:同学们,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生:波光粼粼

  生:银光闪闪

  师:亮晶晶的湖面,你觉得就好像

  生:像星星掉进了湖里一样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赞叹-------

  师:读啊,把这种感情带进诗句中读!

  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我真想大声地赞美——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阿,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正当诗人沉浸在晴天的西湖美景中时,忽而天空漂过了一片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三、读诗句,悟诗情

  师:如果你在这样的美景中畅游,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

  师:纵使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但是诗人却将他的感受浓缩在一句诗里——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再读,你明白了什么?

  生:他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师:西子是谁?——生答-------

  师:西子是春秋时代的一位美女,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个是人。一个是景。苏轼怎么会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较呢?(待改)

  师: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这里,我们首先有必要认识一下“西施”这位美女!

  (播出“西施”图片,师讲“西施”的故事)

  西施又叫“西子”,是越国一位有名的美女。

  师:“西湖”和“西子”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请生自由说,适时点拔:“西湖”和“西子”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谁还愿意读这首诗,读出“美”的感觉。

  问:“西湖之景”美在何处?(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之景”妙在何处?(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西湖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景色都是那么奇异美丽,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所以诗人不禁咏出了这样的诗句,读——(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课件放大)

  师: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你能读出这种美丽的神韵吗?(配乐读)

  想像:假如此时你就是苏轼,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你会想些什么?(请学生自由发挥)

  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他醉了——(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我站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我醉了,读——

  此时,你站在西湖边,欣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你醉了,读——

  四、回归诗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这是苏轼在什么景象过后吟出的诗句?

  生:出太阳然后下雨。

  师:在哪里?

  生:在湖上

  师:他只是在观赏景物吗?

  生:还在饮酒

  师:他醉了吗?

  生:没有醉

  师:但我觉得他醉了

  生:对!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

  师: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

  生:男女对读

  师:能背吗?

  师:同学们,放下书站起来大声地吟诵一番,

  学生大声读。

  五:扩展延伸(还待修改)

  《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为“西湖”之绝唱,但它仅仅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粒很小很小的沙,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景的古诗。

  请看:(大屏幕出示;播放音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老师:请坐。同学们,诗的美就美在他的音律动听,还美在奇妙的想象,所以苏轼才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李白才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时在诗中像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美景的诗非常多,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古诗,

  学生:望庐山瀑布

  老师:同学们,会背的跟他一起背好吗?

  学生齐背

  老师:望庐山瀑布,名诗啊,还有吗?

  学生:小池

  学生齐背

  老师:还有吗?

  学生:梅花

  学生齐背

  老师:还有吗?没发过言的同学给你一次机会。

  师:还有啊,好,请你来

  生:小池

  学生齐背

  老师:同学们,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愿你们在课外多读古诗,多长知识,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谢谢同学们,下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3

  题记:公开课上很少看到古诗教学,尽管大家都喜欢古诗,但不敢轻易走进古诗,王崧舟是语文界的“神”,但他也说,上古诗——伤神!但今天,我们可以分享赵笑益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心里真是庆幸!这是苏轼的诗,也是我最爱的一位诗人。苏轼,他豪迈、大气,又不失儿女情长。我一下子想起他的一首词“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正想着,赵老师已经上面试话筒,很年轻的一位老师,穿着棕色的上衣,多像词里的一片落叶呀。

  课前谈话:

  师:初次见面,说说对老师的了解。

  师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我介绍了我的家乡,现在该你们来介绍义乌了,让老师感受到义乌的风采。

  生:义乌有很多好吃的,有红糖、蜜枣。

  生:义乌有雄伟的古塔。绣湖公园,这些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生:我们义乌人很热情。

  生:义乌有很大的国际商贸城。

  生:义乌有一位很伟大的诗人,骆宾王。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老师,你辛苦了,你从温州赶来。

  生:欢迎你来义乌来。

  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读题(三生)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

  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倒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里边哪几个字特别难读?

  生:潋滟

  生:淡妆

  师:这么难读的字送到诗句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读诗的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很努力

  生读第一句

  师;好的。谁来读读诗的和四句。

  生读第四读

  师:很好,再来一次,总是平舌音。

  师:那这首诗连起来,谁来读?真自信,你来。

  生读。

  师:字正腔圆。你来。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山色”

  师评:第一次读只读错了一个字,已经不简单了。

  生读。

  师评: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味道,以后会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这么多同学想试,那一起来诗,

  生齐读。

  师: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看下面的注释。

  生:问老师

  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我看到了苏轼在庙里饮酒。

  师:我们刚才从题目里知道,是在湖上饮酒。

  生:我看到山。有雨有雾。

  师:从哪句看到的。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读(三个)

  师:今天,早上,老师拉开宾馆的窗帘,看到了我们的义乌一片雨蒙蒙,谁能把这画面读出来?

  师范读。

  生再读。

  师:看,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出示图片。

  师:是什么使得这西湖这么美啊。

  生:是大雾,

  生:是苏轼。

  生:是大雨。

  师:找找你能用诗里的一个字来说吗?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板书:雨亦奇。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点点雾。谁再来,

  生读(三)

  师范读

  生再读(二)

  师;你还看到哪些景色?

  生:我看到了湖水很美。

  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平时见过吗?

  生:平时,太阳照在水面上,水面像金子般闪动。

  师:谁能闪动得再耀眼一些?

  生读。

  师: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屏幕出示图片)

  师:谁能用朗读来读活这幅画?让水波荡漾起来?

  生读(三)

  师:为什么会这么美啊?

  生:因为是晴天。师板书:晴方好。

  师:穿越水面,你还看到什么?

  生:湖面好像是一块翡翠,像金子般耀眼。

  生:小鱼在晒太阳。

  生:青蛙在唱歌。

  师: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也来试。

  师:把每一、二句话诗反复读,直到提出问题来。

  生:我读出了雨来得很奇特。

  师:很奇妙。

  生;我读出了,雨下到西湖里,像珍珠一样。

  生;我读出了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但是风景还是很美。

  生: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

  师: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二句

  师:再读读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诗人把西湖和西子就是西施相比。

  师:你了解西施吗?

  生:她是越国的大美女。

  师: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生;比作西子。

  师;和我们的苏轼一样。

  生;比作桂林的山水。

  生: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生:因为西子不写化不化妆都很美,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子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很美。

  师:噢,不管什么时候都很美。

  师: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读出什么了?

  生;它们读音很相近。

  师:还有一个原因,老师告诉你们,西子的家和西湖很相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所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想不想去看看。

  课个把播放一系列西湖景色(配乐)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生:西湖啊,你真是太美啦。

  生:西湖,你太美了。

  师:不管是晴天,

  生:还是雨天。

  师:不管是春天

  生:还是冬天

  师:不管是早晨

  生:还是黄昏。

  师:诗人说

  生:总相宜。

  师:诗人正坐在小船上,看着金子般的湖水,他说: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雨后的西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苏轼诗兴大发,他不禁感慨到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好诗需要反复诵读,自己再读读。

  生自读

  请一生读。

  师评:你读得诗情画意。谁再来?

  一生读。

  师评: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嘹亮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读出了西湖的风韵。

  一生读。师及时纠正读音。

  一生读。

  师:孩子,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依老师看,你干脆改名叫苏小轼吧。

  谁再来?

  一生读

  师:谁能背啦?

  一生背。

  齐背。

  师:其实苏轼和西湖还有这样的缘分,读读这份材料,你又会读懂什么呢?

  屏幕出示材料。生自读。

  生:我知道了苏轼在杭州作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份,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自己读读,可以联系注释去理解。

  生自读。

  师:只能深入诗的字里行间,你才能真正读懂它,谁来读?

  生读。(二)

  生齐读

  师:为了纪念白居易,我们把白沙堤称作白堤。

  师:谁来背背像这一类的古诗。

  生背平时积累的古诗(二生)

  师:布置作业。

  师:下课

  我的感受:

  此堂课,赵老师一直在引领孩子们反复诵读和想像画面,让孩子们从含蓄的诗句中领略西湖的美景。历来,上古诗有三种境界,一是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二是想像画面;三是体悟意境。我感觉赵老师前两者都做得很到位,但第三种境界似乎还有些欠缺,孩子们更多的理解或许只在诗句的表面意义。还有后面老师讲到西子所住的地方和西湖相近,这好像是不对的,有很多历史资料可以查明,西施所住的地方其实离西湖很远,整首诗,在我看来,最出彩的是第三、四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千古以来,我看到过的比喻句中最出彩的一句,为什么好?其实不用作太多的解释与分析,一剖解,什么都破坏了,什么都没有了,真正的美与好,是说不出理由的,为什么要去找很勉强的理由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词语及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具准备:《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检查课前搜集有关作者苏轼的资料。

  二、讲授新课

  (一) 初读

  1、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诗的停顿和韵味。

  2、学生读:齐读、指名读。

  (二)学学

  1、学生结合注释(课件显示)分组合作学习古诗。

  2、教师到各组帮助学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古诗。

  4、小结

  西湖的景色怎么样?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三)欣赏

  1、欣赏西湖的美景。

  2、提问:看完短片你最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喜欢、赞美西湖。

  (四)诵读

  1、有感情地读。

  2、配乐朗诵。

  3、背诵:想象画面试背古诗。

  (五)方法

  1、指名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方法:

  (1)理解诗意 (查找资料)

  (2)体会感情 (感受意境)

  (3)朗读背诵 (想象画面)

  三、练习

  1、自学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给学生提供有关资料。

  四、总结

  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编者将古诗选入语文教材,重在引导 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教学这首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由于教材中对诗已作注释,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题目和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图画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并以歌唱的形式感悟诗情。最后,我让学生在积累了不少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古诗的基础上,试着仿写一首写景诗,培养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

  我觉得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参与的质量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参与面广。如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边看我板书边一起书空课题中每个字的笔画,做到全员参与。又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看风光图片尝试仿写一首写景诗,我进行巡视指导,也做到了人人动笔。

  (二)主体参与的形式多。如个别读、齐读全诗;读诗句想象画面;看录象欣赏西湖风光的同时听配乐朗诵;给古诗配上自己熟悉的曲子唱一唱;自己尝试动手写诗等等。

  (三)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高、效果好。如让学生读诗句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时,学生纷纷举手,描述画面时能运用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语言比较生动、形象。再如让学生动笔写诗这个环节,学生做到了人人动笔,并且完成的质量整体水平较高,连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下课后都主动将他写好的诗拿给我看,让我深感欣慰。

  二、课件的使用恰当、适时。本堂课使用的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几张投影片,有文字,有画面,还配上经典民乐作为背景音乐。听课老师反映课件的画面和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古诗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浓厚,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板书设计很好,但出现得不适时。这说明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因为临上课前,我突然想到板书出现的时机如果调整一下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是临时的想法加上临场紧张,上课时没能适时地调整好相关的教学环节。想法虽好,却没有付诸实现。看来,今后课前的准备还要再充分些。

  二、没有当堂指导背诵全诗。这也是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忽。其实,当时设计教案时,我曾想到要有指导背诵这一环节的,可由于当时没有及时将想法记录下来,后来几次修改教学设计,竟然忘了补上这一环节。由此可见,在教学上有某种有价值的想法或灵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我想:以后我再教这一课时,有了此次反思在前,我会把这一课教得更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课堂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想象并来描绘,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出示诗中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体会奇的独特之处,加之各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引导,使学生能够走进诗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后,我通过一个小的写话来升华情感: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俊美,因为(   ),西湖的(   )更加(   )。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看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苏轼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老师站在喜欢边,老师醉了......此时小朋友站在喜欢边,小朋友们醉了........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最后我通过苏轼的另一首《望湖楼醉书》来比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写小雨的轻柔,一首是描写大雨的狂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雨的不同韵味,感受诗的魅力。

  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重头戏,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有范读、个别读、齐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学生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在这次诗词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过于引导,没有放开学生大胆的想象,有的环节时间过于仓促,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6

  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汇编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 ,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1,感受西湖之美,理解诗句的含意.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深入品味西湖的自然美,体会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

  (播放课件:西湖美景)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

  2,说到西湖美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苏轼.(课件出示苏轼的图片和介绍),苏轼也被这美景给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苏轼泛舟西湖吧!齐读课题.

  (让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你从课题中能知道些什么 从哪知道的

  短短七个字的题目你们就能联想到这么多的内容,相信通过这首二十八个字的古诗,你们一定能品味出一个千姿百态的西湖.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如果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就更好了.

  2,看见好多同学都读得有滋有味,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呢 (指名读)

  你能提醒一下大家这首诗中哪些词比较难读吗 带大家读一读.再请一组同学来把这首诗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

  3,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理解古诗的意思了,咱们以前也学过很多的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的方法,能介绍介绍吗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都是非常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现在就开始小组合作,用你们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生合作学习,老师随即点拨.)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全班交流,先说说对整首诗的理解,小组伙伴可以互相补充.

  通过小组合作你们已经能说出这首诗大概的意思了,非常不错,但是诗句当中还有很多精妙绝伦的地方,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品味.(同桌一起品味好词,品一品,读一读.)

  2,品读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细细地品味一下,你觉得这句当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

  学生体会,老师点拨.可能会有以下几个:

  (1)水光潋滟

  "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 还能换其他的词吗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你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课件展示西湖波光粼粼的景色.)

  你看,那亮晶晶的湖面好像什么

  (像好多的星星掉进了湖里.)

  那你来读一读这一行,让我们听到"水光潋滟"的美.

  (2)好

  晴天的西湖还有很多的美景,展开想象的翅膀,你还能看到什么 (学生想象晴天的西湖美景.)

  真是美景如画啊!那请你来读一读,让我们听听景色到底有多么的好!

  (3)方

  "方"在这里能表现出什么 (美得恰到好处)

  那请你把这种恰到好处的美读出来!

  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为你们做一句诗:书声朗朗情方好.此"情"非彼"晴",你猜我说的是哪个情

  用心读才有情,才能体会到那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啊!亲爱得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情"再来读一读吧!

  (4)奇

  你能想象得出雨中的西湖"奇"在哪吗

  (学生想象雨中的西湖美景.)

  (课件展示雨中的西湖)云雾袅绕的样子就像一位遮着轻纱的少女,确实有一番独特的美,你能把这奇特的美读出来吗

  (5)亦

  "亦"在这里什么意思 (也,雨天也和晴天一样美丽.)

  那为什么不用"山色空蒙雨也奇"呢 (不美)

  是啊,不只要用词准确,还要有美感,难怪诗人写诗的时候都要仔细推敲.而我们读诗的人更要细细品味他们用词的精妙之处了.

  (6)谁能把这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让我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欣赏迷人的西湖景色.(指名读,互评,再读.)

  (7)苏轼用"晴方好"来概括西湖晴天的美景,把雨天的美景浓缩为"雨亦奇",用词相当的精妙啊!

  (板书:晴方好,雨亦奇.)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着品味,你觉得这句当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

  (1)西子

  知道西子是谁吗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课件展示西施的图片.)

  苏轼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呢

  那请你把这位绝代佳人的美丽用声音表现出来!

  西子是个美女啊,能读得美一点吗 不错,能再美一点吗

  (2)淡妆浓抹

  你认为晴天和雨天,哪个是淡妆,哪个是浓抹

  "淡妆"和"浓抹"的样子是不同的,可是我听你读的都一样,没什么区别,能再试试吗

  (3)总相宜

  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你能读出这份美妙的神韵吗 (指名练读,互评.)

  这么美丽的西湖,这么美丽的女子,你是否能读得更加优美,更加生动呢

  4,诗的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文字优雅,美在画意绵绵,精练的28个字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咱们配上委婉动听的音乐,再次品味苏轼的西湖情怀.

  (学生配乐朗读后,先指名读后齐读.)

  能试着背一背吗 闭上眼睛,想象那迷人的湖光山色,用你轻柔优雅的声音背出来吧!

  四,拓展延伸.

  《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西湖"之绝,西湖也因为这首诗得来了另一个名字"西子湖",名扬千古!当年苏轼写了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咱们一块来读一读另一首吧!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晴方好

  总相宜

  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8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假期里,董老师非常有幸到杭州的西湖游览了一番,西湖的美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出示照片),这就是老师在西湖的照片,我身后的这座塔就是西湖十大美景之一的雷锋塔。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去西湖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师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喜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

  2、是啊,西湖的美景不仅让我们陶醉,也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他们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赞美西湖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明确背景

  1、能根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吗?(交流苏轼的资料)看来同学们对西湖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2、理解题目:话说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一边在西湖上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开始天气还很晴朗,不一会竟阴了天,下起雨来。于是,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诗人酒兴未尽,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名解题。)

  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调整词序:“雨后初晴湖上饮”,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这就是古人常用的倒装句。

  4.过渡:近千年来,这首诗无论老幼皆能背诵,成为咏诵西湖诗中的名篇。你想不想也来读读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想!)

  三、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那就请大家快快打开书翻到 85 页,自由轻声的读读这首诗吧。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这里有这样几个字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出示课件)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好吗?好,现在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首诗了。(指名读。齐读。)

  3、《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说诗人看到了初晴后雨的景象,那么,诗中哪句诗是描写晴天西湖的景色,哪句又是描写雨天西湖的呢?请你再读读这首诗,把你找到的画出来,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愿意来说说哪句诗是描写晴天西湖的景色,哪句又是描写雨天西湖的?(指名说。随即板书: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在这两句诗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字词?(生自由说)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的?(肯定学习方法)好,我们弄懂了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不能把这些词意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好,请你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吧。(生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哪个小组能派个代表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两名说)刚才我们在学前两句诗时抓住了重点字词来理解整句诗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来弄懂后两句诗的意思吗?欲是想要的意思,相宜是合适,谁能来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指两名说。)说得不错,现在你能不能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出来?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说。

  四、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苏轼曾评价唐代王维说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句话也同样是他自己的诗作的写照。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诗,一边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睁开眼睛,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生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深入感悟

  是啊,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这还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啊,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怎能不让人心动?可是转眼就又阴了天,下起雨来。在雨幕的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出示课件)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还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样的景色又怎能不让人觉得十分奇妙呢,难怪诗人会由衷的感叹——(板贴前两句诗,引读)

  3、入情入境,品读吟诵

  此时的你,就是泛舟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的大诗人苏轼,你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觉得很美)这位诗人,你来吟诵一下。听我苏轼来吟诵一下。好,在场的诗人们,伴着美酒,看着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讲述故事,深入领悟

  西湖的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让人惊叹,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贴出古诗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引读。说到春秋越国的美女西施,人们常用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有同学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吗?传说西施天生丽质,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有一天她去花园赏花,花见了她都害羞得合拢了花瓣;天上的月亮见了她,忙躲到云彩后面;湖里的小鱼看见她都沉到水底,都觉得自己不如她美;就连天上飞的大雁看见她,竟然忘记了煽动翅膀,从天上掉了下来。这就是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故事。你们说西施美不美?

  说到这,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西湖是位于杭州的一处景致,而西施却是越国的美女,为什么作者要拿西施来比西湖呢?(1两者都有个“西”字,2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3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你觉得这个比喻用得怎么样?(好,妙)简直是妙不可言!就是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就是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5、小结:寥寥的28个字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新鲜而又贴切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西湖的美丽娇艳,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吧。(配乐朗诵古诗,并配画面。)

  五、课外拓展,延伸深化

  品尝了如此美景佳句,想不想再去欣赏一下苏轼的其他诗句?(想)出示课件(饮湖上初晴后雨外一首),喜欢古诗的同学可以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

  板书:             

  晴:水——潋滟

  西湖                   比西子(美丽,娇艳)

  雨:山——空蒙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9

  10月11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一行三人来到环境优美的泗安中心小学,有幸聆听了三位名师(沈红芳、李梅、熊学林)送教下乡的展示课,令我受益非浅,尤其是李梅老师的古诗教学,让我感想颇多。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优美的古诗:语言美、诗的意境更美。宋代大诗人苏轼生动传神地描绘了西湖在夏季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李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了教案,制作了课件,有许多地方值得老师们借鉴。

  1、在课前谈话部分让学生自己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古诗、挖掘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接着让学生欣赏几幅画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学过的古诗《村居》、《小池》、《望庐山瀑布》等,于是齐背了起来。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气氛也非常热烈,在进一步的欣赏西湖风光图片中,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古诗的学习中。

  2、这首古诗带给人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境美,不必过多地强调单个的字、词是什么意思,这一点李老师处理得相当好,注意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意来了解、感悟诗句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时,她这样引导:

  师:哪句诗写晴天西湖的美景?

  (指名并出示句子“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你是怎样来理解“潋滟”这个词的?(指名说并指导看诗下的注释,接着出示图片)

  师:看到这样美丽的湖面,你想到了哪些词?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波光粼粼”(板书、齐读)

  (指导朗读诗句)

  师:哪个词诗人是在赞美这晴天美丽的西湖?——“好”(再次朗读诗句)

  师:可是突然下雨了,(出示图片),现在的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朦朦胧胧)

  诗中用了哪个词?(空蒙)

  (出示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因为有雨,西湖边的柳枝更加柔美;

  因为有雨,西湖边的小桥更加秀美;

  (句式训练:因为______________,西湖的_________________更加___________。)

  师:诗人通过哪个字写出了雨后的感觉?——“奇”(指导朗读诗句)

  ……

  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李老师非常善于“教教材”,紧紧抓住教材,注重了古诗中字字珠玑的特点,古诗中每一个字都是作者精心琢磨推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人物情感和意境,李老师就抓住“潋滟”、“空蒙”两个词,结合图片,作足文章,培养了学生想象、积累、朗读的能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西湖在晴、雨两种气候下的迷人风姿以及诗人苏轼当时的那种美好的心境——苏轼长期居住杭州,杭州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李老师的课堂上有过不少的亮点,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课堂活动是感性的,我觉得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下午,我们就针对上午三位名师的课进行互动式探讨,其中一位老师的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也是我今后在古诗教学中需要摸索的方向。她是上这首古诗班级的语文老师,她说在学生回教室以后问学生“整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学生在这么美的音乐、图片的熏陶下只能平淡地说出个模糊的印象:西湖晴天很美,雨天也很美,就像西施一样。这确实是我们教师感到比较头疼的事,学生课堂上说得非常生动,但是课后练习包括《课堂作业本》(有时不只是这首古诗)要求学生说说或写写诗句的意思,学生就不能清楚地、完整地表达了。

  我想现在很多时候提倡模糊教学,老师们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设计教案,准备过程,让学生大概能说出古诗的意境,远不如把意思抄在诗旁,花几分钟把它背下来来得有实效。这是不是新课程下古诗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

  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才会不断地开阔、明晰!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

  4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5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二)学习《望洞庭》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

  ②《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5指导朗读,背诵。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1读了这两首山水诗,你有何感受?

  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分别以西湖、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课我们学习的是山水诗,你还了解其他哪些类别的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2布置自选作业:

  ①收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②用抒情的话或诗的语言写一处我们身边的美景。

  ③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诗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1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我们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义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且在这基础上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第一版块:揭题,解题

  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由江南的风景如画引到杭州西湖的美丽动人。意在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题目,说说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接着介绍诗人苏轼。最后让学生看西湖美景的图片,并说说看完后的感受。我们这边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们下载了一些图片,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下基础。

  第二版块:初读诗歌

  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

  1、根据提示自学古诗,并想想哪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以此来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2、把诗读正确。这步主要纠正一些难读的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我们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这样子,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画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当然“晴”和“雨”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好”和“奇”才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这两个字值得推敲,在教学时,老师追问:好在哪里,奇在何处,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真正理解古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

  2、由欣赏景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先让学生谈理解: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然后教师补充“西子”与 “西湖”的共同点,近而让学生品出诗人比拟精妙,品语言魅力,感受诗人把西湖比成中国古代最美的女子,说明他对西湖是多么热爱。并采取多种形式读出这种感受。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诗文反复品味语言,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韵律内涵。在读中检查理解。然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并非是对西湖一时一景的描写,而是抓住了西湖神韵,进行的精炼概括。而学生此时的理解仍然只停留在诗中对晴天、雨天的描写上。只有学生感受西湖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景色,才能深刻理解这两句诗。因此,这句话我们抓住“总相宜”这个词,让学生感受西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这样风姿绰约。

  此时,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从文字到画面,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边想象边读,从景中悟情。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了想象就有了意境,有了品味,就能把学生带进诗中描绘的意境之中。

  第四版块 :拓展阅读

  古诗词是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应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及教材内容,优化课堂资源,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课上补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雨中西湖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板书是这样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                       西子

  晴(好)                   淡妆

  总相宜  

  雨(奇)                   浓抹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最后,我想说,诗歌教学应该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之旅。我们喜欢“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的唯美意境。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使它成为“一枝红杏”,学生从它身上能够更深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满园春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2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学生背诵《游园不值》

  师:我们上节课学了《游园不值》,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读全诗)

  二、学习新课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亦:也。西子:西施。相宜:合适。

  2、介绍作者。

  3、师: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4、举手发言(大概意思: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5、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喝酒。湖:西湖。初晴后雨: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6、师:这首诗是写(作者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这四句诗都写了西湖的美景(学生纠正:不是)

  师: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师:作者每见过西施,西施当时也没有站在湖边给作者作比较,那作者怎么对他们进行比较呢?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老师指导和范读。)

  三、背诵全诗

  自由背诵然后检查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觉得我再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和体验诗中的“美”之一环节做得不好,我只是通过让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方式]还解决这一问题;而学生体验的机会就少,主要是听我讲和听其他学生讲,很多同学都没有自己感受到,只懂得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读诗句时,没有融入感情。如果能让学生多读几遍写景物的诗句,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会更好。

  这篇课文事故时,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力训练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美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发挥小组优势,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 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 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 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 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熟读成诵,解疑问难。教师还要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在及时的补充及评讲的过程中对古诗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欣赏古诗作好铺垫。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 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 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 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三(观看美女西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四(观看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不难答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和我们一样,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雨——亦奇

  教学反思: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6670127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