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甜到心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通用8篇)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账单》。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以及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3)情感目标: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并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3、教学重难点:

  “授人以鱼,只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所以我把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情境创设可以唤醒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引悟教育中的情境引悟原则和情感引悟原则。课前的互动我通过出示一个不等式——0>60创设情境,学完母子二人的账单后,我通过言语进行情景创设,通过引读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心灵的触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又通过声情并茂地激情朗诵,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用情感来引领学生,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时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文本的熏陶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朗读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好的结合点,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是灵动的;朗读赋文本予生命,赋课堂予精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记得有位专家就曾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融融。”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多种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阅读中,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体验、升华,让孩子在情感中飞扬,在情感中学会感悟,引导他们朝着真、善、美去发展。

  三、说学法设计

  本节课我以引悟教育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窗口,引领他们去解读人性的真善美。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题的引入时,我首先出示不等式设疑,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在认读生字词后我让学生抓住其中的两个很重要的词语——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让学生思考小彼得“如愿以偿”和“羞愧万分”的原因,从而引出两份“账单”。在学习妈妈和彼得的账单的内容时我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发现账单背后的秘密,拓展文本,揭示账单背后隐藏的深刻含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从这份账单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挥伙伴的互助作用,加强团队的凝聚作用,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时安排是一课时。我是按照三环结构来设计的。第一环:置境引入;第二环:联结感悟;第三环:生成。

  第一环:置境引入

  1、板书:0>60

  2、师: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就会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4、板书课题。

  5、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用不等式设疑导入,然后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然后让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环:联结感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

  3、学生初读词语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加入感情色彩再读词语。

  5、从“如愿以偿”和“羞愧万分”这两个关键词入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从而引出两份账单。

  【设计意图: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水平不断加深,而且有所感悟,当学生做到了这点,对生字词的理解也能略知大概了。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感知写作线索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习“彼得的账单”,读中释疑

  1、出示彼得账单。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2、指名朗读。(适当评价。)

  3、谁还想再读一读,那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想,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4、既然彼得是个听话的好孩子,那他为什么要开这份账单给妈妈呢?再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

  (三)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出示“妈妈的账单”。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2、同学们,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3、指导朗读,适当评价。

  4、小组讨论,指名交流,从这份账单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关心孩子、伟大、无私……)

  5、请你再仔细地琢磨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地读,读到哪条款项的时候特别感动?为什么特别感动?指名读并回答。

  6、师引读:十年了,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不分昼夜地守护着他却仍然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哪!同学们,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这是一份的账单,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呀!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7、你能替他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吗?请生读,读出感情,读出共鸣,读出高潮。

  【本环节的设定,遵循了孩子们的思维模式,没有直接将本课的中心硬性地塞进孩子的大脑,而是让孩子们一步步,在品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对账单的阅读采取了三个层次:初读是自由读,意图是想让孩子们初步地感受帐单的内容;接着是抽读,希望能将情感深入每个人的心里,让他们在品读中理解内容。最后是有感情地读,其中溶进了对母爱的体味。从孩子的角度逐渐转化成妈妈的角度,此环节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用学生的理解和语言将难点攻破,自然而有效。在师的深情的引中,在学生深深的情感共鸣中,我想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应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了。】

  (四)巧妙转接,走进生活

  1、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啊!同学们,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心中百感交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涌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舒适;十年里,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十年里,成长的每一天早上,妈妈准时送上的那杯牛奶是那么香甜;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长中的故事。让我们也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爱吧!

  出示课件:

  他想起了自己第一天上学时,妈妈;

  他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他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电闪雷鸣,他吓得浑身发抖,妈妈;

  他想起了感冒发高烧时,妈妈;

  他想起了自己取得好成绩时,妈妈;

  他想起了,妈妈……

  【设计意图:拓展课文内容,将知识带进孩子们的生活,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并且将知识与运用结合,抓住机会对孩子们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掀起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浓浓的母爱,进入到了课堂的高潮阶段。浓浓的母爱在孩子们的心里流淌出来,将情融汇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五)揭示主题,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精心呵护,如果算来,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

  2、补充阅读资料《母亲的价格》。

  既然母亲的工资无法计算,那为什么彼得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0芬尼呢?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为什么?你从这份账单中读懂了什么?(母爱的无私、无价)

  3、领会“0>60”的含义:读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在这两份账单中,大于60的,其实不是数字“0”,而是什么?

  板书:母爱=无私无价

  4、是呀,同学们,为你无数次的付出,然而,总不求回报,这个人,就是深深爱着你的伟大的母亲,慈爱的母亲。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份无价、无私的账单。(老师读前面的款项,同学读后面的数字。)

  5、读着读着,我们被妈妈这份浓浓的母爱深深感动;读着读着,小彼得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出示最后一段和插图)

  看看插图,细细地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彼得羞愧万分。

  6、正因为羞愧万分,他才会——,他才会——(呈现课始的词语)。

  谁有本领把小彼得当时的心情用读表现出来?

  7、(指名读)听出来了吗?谁能让大家感受到不仅羞愧,而且羞愧万分呢?一起来读吧!

  8、此时此刻,母子俩虽然都没有说话,但是小彼得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你觉得此时小彼得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9、出示句子:

  (1)小彼得藏进妈妈的怀里的不光是(脸蛋),还有(对妈妈的爱)。

  (2)小彼得塞进妈妈的口袋里的不仅是(60芬尼),还有(对妈妈深深的爱)。

  师生共同填写。

  10、再读最后一段,把此时小彼得的心情读给大家听。

  第三环:生成

  (一)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1、此时的你,一定被彼得妈妈无私的母爱和伟大的人格深深打动,也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也许从彼得身上,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你写出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可以对彼得说,可以对彼得的妈妈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妈妈说。如果你感悟特别深,都想说,老师更欢迎。

  2、出示小练笔:

  我想对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回指导,指名学生交流。

  (二)总结深化,拓展积累。

  1、一位英国诗人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感谢彼得的妈妈,她的账单不仅让彼得也让我们懂得了妈妈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声的,妈妈的爱是献给儿女的最温暖、最深沉、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永远在心中铭记这份爱的账单吧!(板画爱心)

  2、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世界各国的文学家、诗人笔下描绘的母爱吧!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母亲是天生的哲学家。------斯托夫人

  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巴尔扎克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五、说板书设计

  妈妈的账单

  0>60

  母爱=无私无价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妈妈的账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策略、程序、板书、教后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进行的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它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三、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其次说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一、学情分析

  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篇同一主题的课文,对于亲情有了一定的体会。但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再加上本篇课文蕴含的哲理较深奥,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疑问导读法、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力求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达到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情感体会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思想共鸣。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中,学生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激趣导入——质疑定标——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一、激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账单,告诉学生账单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后问,你收到过妈妈写给你的账单吗?德国一个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这样的一份账单,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0课《妈妈的账单》 。

  这样,通过问题激趣,造成学生头脑中的强烈悬念,激起他们急切的求知欲望,迅速将学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质疑定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标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板书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妈妈为什么要写账单?妈妈的账单上都写了哪些内容?妈妈的账单起了什么作用……

  然而,仅仅让孩子们提问,没有归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的问题可能是五花八门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归纳、提炼出来,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问题,把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孩子们的内在需要。这样既可以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又保证了课题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品读课文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而这种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有所感悟,受到熏陶。因此,对于课文的品析,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范读、齐读等,抓住重点语句来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先安排了一个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有个清楚的认识。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彼得的账单和妈妈的账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习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帐单,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彼得的为人,使学生明白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只是在给妈妈干活要报酬的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够懂事;二是研究妈妈的账单,体会妈妈对彼得的爱。

  其实妈妈对彼得的爱浓缩在课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们细细去找,就能有所发现。

  ――“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养育了十年,到头来竟然还是自己欠孩子的钱,做妈妈会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可是她却把这种痛深埋在心底,想尽一切办法来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这无言之中所蕴藏的、宽容的爱怎能让人不肃然起敬,为之动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妈妈满足了儿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却又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但满载母爱的账单。这个举动包含了妈妈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十年,是多么漫长的一段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数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为了孩子的成长,妈妈付出的何止这些?在这一点一滴之中,妈妈那浓的化不开的爱呀,怎么能说得尽呢?

  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许能感受得到妈妈对彼得的爱,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妈妈这样做的深刻含义。为了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对母爱的依恋,我创设了一个口语训练的环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一下,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他的?

  和着如泣如述的音乐,孩子们细细地体会着,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涌上了心头。

  或许每天早晨,当彼得醒来的时候,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或许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后,他的妈妈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一夜起来好几次为他盖被子;或许在彼得生病的时候,他的妈妈也会像自己的妈妈那样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这样,那无私的、用心良苦的母爱化作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定格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勾起了孩子们对爱的深思。

  然而,只有这样粗浅的回味是不够的。紧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尔曼财经组织的一份报告,希望它能带给孩子们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尔曼财经服务组织”曾经经过缜密的计算与评估,得出这样的结论:若将母亲所做的各类型工作改为出钱聘人代劳,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钱将高达63.5万美元。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养育一个子女十年,子女应付的工钱就是6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

  这是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多得让人无法想像!但即使是这样,还不包括妈妈对彼得的爱,因为爱是千金也买不来的,爱是这世界上的无价之宝……

  然而,就是这样的付出,在妈妈的账单里却都是零!这,又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的,她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让孩子回报呀……

  真是“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就是这样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改变了孩子,甚至改变了他这一生对爱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带着这种对母亲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让孩子们回归课本,再次通读全文,细细回味,相信这种感悟会积蓄得更浓更浓。

  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三次读文的安排犹如三个台阶引领着学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经历了“三次读文”的语言实践,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到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们的赤子之心得到释放。

  四、升华感情

  其实,天底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用无私、无声的爱小心地呵护着我们;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幸福地享受着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早上按不停的闹钟,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妈妈的爱,是为我捏肩捻脚的双手,是为我奔波劳碌的双脚;

  妈妈的爱,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泪,是用嘴吹凉的一杯水;

  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为儿女,我们又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的爱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烛光里的妈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倾诉自己对妈妈的爱,来结束全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行动起来,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是教学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想。

  最后介绍的是本课的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的做课,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让学生在读中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心灵在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爱的气息。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学习的机会。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第四册的《妈妈的账单》。这个故事通过妈妈把自己的账单计作0芬尼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优秀文章,也是一篇进行默读训练的好教材。课文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我的说课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

  先说说我对文章的理解,故事是这样的:彼得是一个商店老板的儿子,他经常帮父母去邮局邮寄一些账单,因此他渐渐觉得自己也成了一名商人,就写了一份账单给妈妈,为自己的劳动索取报酬:60芬尼。妈妈发现账单后付了钱,同时也给了彼得一份账单,列举了自己为儿子做的一切,报酬总计0芬尼。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十分惭愧,把钱还给了妈妈。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感恩意识比较朦胧。从学生学习能力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锻炼学生运用字典的能力。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把文章读流利。

  2、继续学习用默读的方法阅读文章。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对比两份账单,找到学习的重点。

  4、体会母爱的伟大无私,懂得感恩父母。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步,提问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妈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妈妈一直是孩子们的心灵支柱和炫耀的资本,是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我一上课就提出问题:这个世界上谁最爱你?你最爱谁?为什么?自然而然地打开学生的心房。使他们乐于发言思考。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引入课文:《妈妈的账单》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第二步,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利用字典解决生字词,标出不懂的语句。把文章读流利。小学中年级要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学习理解字词的方法。查字典即是方法之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只是不善于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在三年级的教学中我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养成主动运用学习工具和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这两大学习习惯是我本年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都会安排查字典和提出问题。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字词的难度不大,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地达到老师的要求。给学生成就感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步默读文章,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崔峦老师在去年的“小学高效课堂展示研讨会”上指出:中年级要训练默读,使学生通过读有初步感受能提出不懂的问题,略读文粗知大意,用较快的速度读,知其主要内容。因此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同时概括段意,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思考之后紧接着安排课堂交流,肯定正确的理解,指出偏颇之处和寻找正确思路的方法。课堂交流给足学生发言的时间随时指正学生的表达不当之处。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比较两份账单,说说为什么文章以《妈妈的账单》为题。假设我们的妈妈也给我们开一份账单,她会写多少钱?在这里我安排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的动力有发言的机会。组长总结发言之后,补充材料《母亲的工资》。而后让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评价这两份账单。这部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重点我安排了比较两份账单的环节,两种付出,两种期望得到的回报,母爱的无私无声的涌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小组讨论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去思考,促使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反思自己,产生回报母亲的冲动。评价结束播放歌曲《母亲》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的母亲的无私。

  第五步,介绍信的格式,让学生给妈妈或爸爸写一封信。课文感情强烈,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母亲的付出有了更高的认识:由开始的理所当然到现在的无私无价,这给他们的心灵震动使他们需要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歉意和热爱,给他们一吐为快的机会,使文章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此种情境下的作文也许文笔不够优美,但每一个字必是真情的流露,我手写我口,定会言之有物。另外应用文的写作是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之一,趁此机会让他们给妈妈或爸爸写一封信,初步接触应用文的学习。

  总之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突出默读的训练,重视情感的教育,引导学生自己找学习重点,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重点、难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指正。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4

  《妈妈的帐单》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母爱的无私,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多,父母亲都把自个的儿子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的爱,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也该回报一下父母亲。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自个反复读课文,仔细体会小彼得的妈妈的帐单上是0芬尼,蕴含着妈妈对小彼得的无价、无私、无声的爱。

  教学中,我能以读为本,融合贯通全文,扣住中心,抓住重点,深刻的把握住课文的读与想,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使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欲望。

  第一,引题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开头,看课题《妈妈的帐单》的“账”字便能看出它一定跟钱有关。这样的引题简单明了,而且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第二,有目的的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相关的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做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特别注意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三读账单,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解决了重点的问题,理解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也突破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使儿子转变的这一难点。这样的引导真实感人,富有说服力。

  第四,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引读、齐读、小队读、默读等进行实实在在地读账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结尾设计巧妙,富有感染力。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爱的基础上,安排了同学们熟悉的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在歌声中倾诉妈妈对自己的爱,来结束全文,使母爱之情得到升华,突出了主题。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甚至连听课的老师也流泪了,情感得到了进一步体验、升华,使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引导了他们朝着真、善、美的领域去发展。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妈妈的账单》,敬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说教材

  1、教材简析:《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从三个方面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并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3、教学重难点:“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所以我把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我把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情境创设可以唤醒学生生活的真实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课前的互动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为整节课定下感情基调,学完母子二人的账单后,我通过言语进行情景创设,通过引读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心灵的触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又通过一首flashd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进行声情并茂地激qing朗诵,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用情换回学生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时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文本的熏陶感染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朗读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好的结合点,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是灵动的;朗读赋文本予生命,赋课堂予精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朗诳法是教语文的根本方ⳕ!”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多种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学法设计:

  在重视教法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注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本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课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重视学生个体的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确定的学法是:

  (1) 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题的引入时,我就让学生围绕“账单”进行提问;在学习妈妈和彼得的账单的内容时我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发现账单背后的秘密,揭示账单隐藏的深刻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根据教材特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账单背后的秘密”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这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挥伙伴的互助作用,加强团队的凝聚作用,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时安排是一课时。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 情景导入:

  课前互动:我们刚刚度过了快乐的五一节,马上又要迎来一个新的节日谁知道是什么节?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也就是今年的五月11日。(你这么小就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是母亲节,生活中的你肯定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我替你的妈妈对你说声谢谢你,谢谢你还记得妈妈的节日)提起母亲节,你会想到那首古诗?

  1、课件出示: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幻灯片1)

  让学生跟着深情的音乐,感人的画面一起朗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母亲对子女的牵挂,母亲对子女的关爱都融进了密密的针线之中。一首小诗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一份普通的账单又向我们演绎了一段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妈妈的账单》

  3、出示课题《妈妈的账单》(幻灯片2)

  4、齐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围绕中心,以歌颂母爱的古诗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然后让学生读题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看来同学们围绕“账单”一词提的问题还真不少,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我们就会有收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把课文欣赏一遍。播放配乐课文朗诵。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既善于发现问题,又乐于解决问题,你们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经验背景带来的视野相异,对于一些阅读文本,学生往往因为文本的浅白或者不在学生的阅读兴奋点上,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学生也就失去了读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的干预引导了。面对一篇课文,如何调动学生“接近”它的兴奋点?赏读可以让生冷的文字有了温度,赏读可以让陌生的语言变得可亲。把赏读放在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可以激发学生“接近”文本的欲望,也为后面的语感训练打下了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幻灯片3)

  1、教师小结:我们只欣赏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大的收获,如果我们能亲自读一遍课文,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2、为了读有所获请看读书要求:

  (1)找出自己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文一共写了几份账单,分别是谁写的?用“~~~”画出账单上的内容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句式,总结一下课文的内容。

  (4)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阅读是最基本的课堂实践活动了。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本的内涵(幻灯片4、5)

  每张账单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的秘密,要想真正揭开账单的秘密,必须反复地去读,深入地想。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读一读母子二人的账单吧。(在这里我利用ppt课件的嵌套功能,出示彼得和妈妈的账单,这样有利于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为两份账单的比较教学创造了条件。)

  1、课件出示句子(“小彼得的账单”)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1)、古人把读书叫煮书,如果大家能把账单上的内容多读几遍,带着问题多读几遍,你会读懂彼得的账单,还会读懂彼得一个怎样的孩子。

  (2)、彼得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份账单?

  从账单的内容可以看出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读懂了彼得的账单,让我们再来看看妈妈的账单。)

  2、课件出示句子(“妈妈的账单”)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1)、读妈妈账单的时候,如果我们“抓住重点词去读妈妈的账单”,我们不仅能读懂妈妈的账单,还会读懂妈妈的心。

  (2)、——(为 十年  一直),

  ——读出妈妈为彼得付出的艰辛(从十年、一直,可以看出妈妈为彼得付出的时间很长,为彼得成长付出的艰辛)

  ——读出妈妈为彼得付出的那份沉甸甸的爱。(从4个“为”,咱们有可以体会出妈妈对小彼得的深深的爱,)

  ——读出妈妈的无私(从四个0芬尼,可以看出妈妈付出是不需要回报,体会妈妈爱的无私)

  (3 )师:十年了,妈妈一直用心血和汗水为彼得营造幸福的生活;十年了,妈妈为彼得的吃喝穿衣操碎了心;十年中,妈妈因为彼得的生病,四处求医日夜守护,熬红了双眼,病倒了自己;而妈妈为彼得付出的又何止这些?其实天下的父母是一样的,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如何照顾小彼得的。帐单上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列完?

  (4)面对这样的一位妈妈,小彼得付出了多少呢,而我们又付出了多少呢?仅仅是(齐读) “取回生活用品”,仅仅是(齐读)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仅仅是(齐读)在花园帮助大人干了点活,仅仅是(齐读)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而妈妈呢,却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十年的操心,十年的担心,十年的挂心.十年……十年中,妈妈付出的太多太多,这张账单能列完吗?就是这样一张列不完的账单,妈妈却在每笔的账单的后面么都写上了无需回报的“0”芬尼。从中你能体会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概括得出妈妈无私奉献(板书:伟大、无私)

  (5)对比了母子二人的帐单之后,你对妈妈产生了什么一种情感,我们再来读读这份无价的帐单,读出对妈妈的赞美之情,感激之情。

  3、总结:通过妈妈的账单,我们读懂了妈妈的爱是那么地伟大,那么的无私。

  【设计意图:第一、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课文,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好文本。所以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阅读教学注重的是读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引导学生将阅读变成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当学生理解了两份帐单的不同含义后,我引导大家再仔细反复读妈妈的帐单,抓住重点词去理解妈妈账单所包含的浓郁情感。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通过齐读、个别读、引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对学生进行读训练,使阅读训练和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接受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我设计了给妈妈的账单补充内容的说话练习,其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真实,唤醒那份真挚、伟大的情感,也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五、情感升华

  你们读懂了妈妈的帐单,小彼得读懂了吗?(幻灯片6、7)

  1、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彼得读懂了,从中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幻灯片6)

  2、如果此时再让彼得给妈妈列一份账单,账单会有什么变化呢?(幻灯片7)

  3、小彼得读懂了,你们读懂了,我也读懂了。(课件出示“烛光里的妈妈”flash动画)教师情景朗诵“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我也有一个无私、可敬的妈妈,可是因为工作的忙碌,情感的倦怠,我忽略了妈妈的感受,淡忘了对妈妈的看望。就在我拿到这篇课文的第二天,特意买了很多妈妈喜欢吃的食品赶回了家。看到妈妈花白的头发,我心碎了;看着身体虚弱的妈妈,我流泪了。彼得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我的妈妈,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伟大,让我们真诚对对妈妈说一声(齐说)“妈妈,我爱您!”。我们错过了妈妈的生日,错过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即,让我们深情地对妈妈说一声(齐说) “妈妈,我爱您!” (幻灯片8)

  4、读懂母爱,学会感恩(幻灯片9、10)

  作为子女,应该时刻对母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马上就该过母亲节了,面对妈妈那份简单又沉重的帐单,你是不有很多话要对妈妈说,有很多情想对妈妈倾诉。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把你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感谢之语,写出来,作为母亲节的礼物献给妈妈。

  【设计意图: 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份需要激qing、需要感动力的事业。教师情感的力量就在于激发新的情感,在于以情动人。情感的力量就是熏陶情趣、感化心灵。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说,师生活动是“师生心灵约会”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在本教学环节中,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自己真挚感情的流露告白,带动学生感情的升华,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埋下了伏笔。】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6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妈妈的账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教具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说明。

  一说教材

  《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友情,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为主题而展开。《妈妈的账单》属记叙文题材。写了一个叫彼得的德国小男孩做完家务事向妈妈索取劳动报酬,开出了一份总额为“60”芬尼的账单。当小彼得如愿以偿得到报酬时,也收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总额为“0”,这份特殊的账单让小彼得感到羞愧万分,主动把报酬退还。课文表达了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无价 ,孩子在亲情的感召下健康成长。课文的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我认为平实的语言中透露着亲情的可贵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 理解妈妈给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3通过学习,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回报父母,学会对父母感恩。

  课文共分19个自然段,整个故事环节以两份账单连接而成,文中的妈妈未说一句话让儿子主动退还报酬,文中对小男孩彼得也没有语言描写,却让小彼得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因此结合课文特点我把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作为文章的重点。其中妈妈的账单内容特殊,母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因此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理解妈妈帐单的含义作为文章的难点,同时也是文中的重点。关于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突破,我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阐述说明。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引导点拨法,提问谈话法,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通过读而体验,通过自身体验而畅谈感受,通过心理感受而致力于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而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家有儿女》入手,师生回忆里边的片段:即剧中的小主人公抢着干家务,目的是从家长手里换取家务卡,再兑换成零用钱作为劳动后的报酬。然后了解学生们平时在家帮家长做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看看谁是最诚实的孩子,有谁在家帮家长干家务来向家长索取报酬呢?老师对举手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对学生的诚实给予鼓励。此导语以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加以师生谈话激发学生兴趣,披露学生干家务活向家长索取报酬的缺点,并对学生的诚实给予肯定。

  环节2:品读第一份账单

  教师出示第一份账单。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账单,找出不理解的地方。相机理解词语:“款项”指项目;“芬尼”属德国货币单位,20芬尼相当于人民币1元,文中的60芬尼则合人民币3元。其次指名读一读彼得列出了哪些款项。待学生读完后,教师引导,这是一份彼得给妈妈的账单(板书:账单  彼得)继而提问:从这份账单中看出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预设学生会回答出“听话、懂事、爱劳动”等答案。教师给予肯定后引导:既然彼得这么听话为什么给妈妈开出这样一份账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学生读完后教师引读。找出答案: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受家庭的耳濡目染,认为干家务活向妈妈索取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环节3  品读第二份账单(文章重点,难点)

  问题一:通过预习说一说小彼得索要报酬的愿望实现了吗?问题二:在愿望得以实现的同时还得到了什么?待学生答出后,教师出示第二份账单,即妈妈的账单(补充课题:“妈妈的““妈妈”)问题三:对比两份账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回答 “彼得写了60芬尼,妈妈写了0芬尼”。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芬尼 60芬尼)

  问题四:妈妈的账单上没有一件件具体的事,但是十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事。结合自己的经历想一想,十年来彼得的妈妈是怎样照顾彼得的?(预设:学生回答妈妈给彼做出可口的饭菜,让他上学注意安全、生病时会照顾他等等)教师引导: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还有彼得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答案,师生交流。教师介绍:《母亲的价格》片段。问题五:既然母亲的工资可以和公司的大总裁相比,那妈妈的账单上为社么写“0芬尼”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十年中妈妈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可贵的青春年华,这笔钱怎么能算的清呢?妈妈只有全心全意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请说一说妈妈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学生回答后,(板书:无声、无价)在这里我会穿插5.12地震中妈妈在去世前给自己的孩子编写短信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体会到母爱是多么伟大、无私。最后师生合作饱含深情的朗读这份无价、无私的账单。此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采用层层剥笋法,让学生感受母爱之伟大,体会母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亲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让学生以读为基础,以说来表达,一些简易问题留给后进生解决,照顾到全体学生。从而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环节四:图文结合,提升情感(也是文中的重点将从五个方面解决)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抓住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重点词语,   从彼得的神态、动作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2、想象说活:此时此刻的彼得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3、通过朗读传递彼得的心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对照歌词听歌曲《母亲》

  5、说出心里话,可以对彼得或彼得的妈妈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妈妈说。

  此环节通过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通过听歌曲提升情感,通过练习表达感受,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质的飞跃。

  环节五:作业

  完成老师设计的作品,给字体涂上妈妈喜欢的颜色,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目的学会感恩父母,学会表达感受。

  四、说板书设计

  人们常说,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补充添加而完成,简明全面的传达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

  五、 附加:说教具设计

  本文自然段较多看似零散,但从中提取出两份账单,学生通过反复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剩余的内容就显得平实而简单,学生理解了重点词语便可以一带而过。这也是我解决重点制作教具的初衷。另外在出示的教具中,我特别画上了绿叶和红花。这一点在我的结束语中得以体现:请同学们像歌词中唱的那样,试着当一把为妈妈遮风挡雨的花折伞。从温室的花朵变成奉献而无私的绿叶,让妈妈感受到你的爱与成长。

  以上,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附加说教具设计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附: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彼得:60芬尼

  母爱无私、无价

  妈妈:0  芬尼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得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他也收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羞愧万分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回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与无价表现得极为感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取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孩子留了一份总额是零,却满含母爱的账单。这不但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更是一位充满教育机智的母亲。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爱父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2、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⑵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⑶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及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能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3、教学重难点:把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情感的创设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打开孩子们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心灵触动。通过进行深情并茂地朗读,打开孩子们的情感大门,唤起心灵深处的感动。总而言之要让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以期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先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朗读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好的结合点。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是灵动的;朗读赋予文本以生命,赋课堂以精彩。所以课堂中的另一个亮点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学法

  在重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注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此制定了本课的学法是: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围绕账单进行提问;在学习妈妈和小彼得的帐单的内容时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发现账单背后的秘密,体会账单隐藏的深刻含义。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计算“报酬”。这样的讨论和交流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挥伙伴的互助作用,巩固团队的凝聚作用,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本课共安排了7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理解账单

  生活中,你看到过或使用过账单吗?请你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起到释疑的作用,理解何谓“账单”。】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围绕账单,你有什么问题?

  2、交流反馈。师生共同筛选问题,并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自读中自己解疑,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着问题读课文,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学习“小彼得的帐单”,读中释疑。

  1、出示小彼得的帐单,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彼得为什么给妈妈开了这份账单?

  3、读彼得的帐单,看看彼得向母亲索要了哪些报酬?

  4、你觉得要这些报酬合理吗?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围绕账单及关键语段,边读边品,使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并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四)、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1、补充课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份妈妈的账单,多读几遍,你又能读懂什么呢?

  2、交流体会。

  3、想象说话:妈妈十年来是怎样照顾彼得的?

  4、小组合作,计算“报酬”。

  5、小组汇报交流。

  6、小结

  7、补充账单:妈妈是怎样看待这份账单的?

  8、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此环节设计了妈妈十年来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补充妈妈的账单等,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唤醒那份真挚、伟大的情感,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五)、图文结合,提升情感

  1、读着读着,小彼得的心情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细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交流:彼得为什么羞愧万分?

  3、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小彼得,我就是妈妈。告诉我,你心里在想什么?

  4、指导朗读

  5、课文中妈妈一句话也没有说,仅凭一张总额为零却载满母爱的账单就让彼得羞愧万分,主动退还了索要的报酬。再读两份账单,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6、再读妈妈的账单。

  【设计意图:在仔细、反复账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妈妈的账单所包含的浓郁情感,同时使阅读训练和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写下自己心中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抒发学生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环节,通过自己真挚感情的流露、告白,带动情感的升华。】

  (七)总结深化,拓展积累。

  课堂小结。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设计意图:在拓展性的阅读积累中,学生的理解力、领悟力也会不断增强,思想情感的生成也能慢慢积淀下来。】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篇8

  下面是关于《妈妈的账单》说课稿范文,欢迎参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

  二、教学预设

  ( 一)、 心灵相约

  1、 初读《妈妈的账单》对文本有初浅认识

  2、 初步探讨母亲的情怀。

  (二)、 真情告白

  1、 通过两份账单的对比拥有自己的感悟体验

  2、 深入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和无声。

  (三)、 心愿之旅

  1、 聆听真诚诉说

  2、 感恩的心放飞心愿。

  二、设计理念

  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

  --------------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的尝试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现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让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从而进一步加强情感的体验、升华。

  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课时,课前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血奶》,为这一堂课的学习作好了情感铺垫。

  朗读是本课(独立自读课文)的一个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此,我们将“读”贯穿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环节,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课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从他们印象最深的两份账单入手,让他们三读账单,读懂课文。第一步,我引导学生学习彼得的帐单,通过读体会到彼得是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孩子,第二步,通过我的过度,出示妈妈的帐单,反复的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第三步,妈妈没说一句话,只写下了一张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这无价、无私的账单仿佛在诉说什么呢?让学生感悟到妈妈的爱是无声的。这三步环节犹如三个台阶引领学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回忆一下妈妈平时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此时此刻,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一个怎么样的回家作业?师生深情倾诉妈妈对自己的爱,就可水到渠成,使感情得到升华,使母爱之情得到升华。

  《妈妈的帐单》 教学反思

  《妈妈的帐单》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母爱的无私,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多,父母亲都把自个的儿子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的爱,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也该回报一下父母亲。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自个反复读课文,仔细体会小彼得的妈妈的帐单上是0芬尼,蕴含着妈妈对小彼得的无价、无私、无声的爱。

  教学中,我能以读为本,融合贯通全文,扣住中心,抓住重点,深刻的把握住课文的读与想,不断以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使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欲望。

  第一,引题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一开头,看课题《妈妈的帐单》的“账”字便能看出它一定跟钱有关。这样的引题简单明了,而且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第二,有目的的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读相关的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在读课文时做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我特别注意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三读账单,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解决了重点的问题,理解妈妈的爱是无价、无私、无声的,也突破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使儿子转变的这一难点。这样的引导真实感人,富有说服力。

  第四,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引读、齐读、小队读、默读等进行实实在在地读账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结尾设计巧妙,富有感染力。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妈妈爱的基础上,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母亲》,在歌声中倾诉妈妈对自己的爱,来结束全文,使母爱之情得到升华,突出了主题。

  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石,是文本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我认为自己在上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触发了学生的情感,让情感成了沟通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纽带,在阅读中,引领品味语言的独具匠心,再通过对语言独具匠心的品味,让学生在读中实了多元思维、多样感悟、多情共振,特别是到最后,学生的内心都被母爱的伟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甚至连听课的老师也流泪了,情感得到了进一步体验、升华,使心灵在碰撞中飞扬,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引导了他们朝着真、善、美的领域去发展。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妈妈的账单》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7085127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