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甜味剂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精选14篇)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

  一、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在科学课上我们做过许多实验,实验有成功、有失败,今天我们要来看看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实验为什么能成功?

  生2:实验是怎么成功的?

  生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精彩,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谁来当小老师领读这些生字

  3、识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几个生字?

  生1:在奖状上见过“获得”的“获”。

  生2:在路上看到过“堵车”。

  生3:在商店里看到过“锺子”

  师:太棒了,你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4、复习会认的词

  师:下面这些生字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老师想考考大家是不是都还记得。请这组同学来开火车。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过渡: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也会读得好。老师请3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儿要让你评一评。

  师:你来读1到3,你来读4到6,你来读7到11。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谁来评一评。

  生1:我认为他声音不够响亮,能再响亮一些会更好。

  生2:我觉得他读得通顺、流利。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师:大家很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能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师:谁来说说?

  生: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带了一个瓶子和三个锺铅让三个学生做实验的事。(师板画瓶子和锤铅)

  师:你太会读书了,概括得既简练又准确。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法指导

  师:同学们这么会读书,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更好地学习课文的方法。请个同学来读这一学法。(大屏幕出示学法)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些学法来学习课文,看看哪组同学聪明,可以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收获。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先来说说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是小女孩的话。

  师:小女孩的什么话呢?

  生:一个女孩低声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多媒体出示)

  师:为什么说女孩的话是成功的关键。

  生:因为如果没有少女孩的话,大家都争着往外拉铅锤实验就不会成功。(板书画铅锤,第一,第二,最后)

  师:你说得非常有道理,女孩的“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这句话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读?

  生1应该读得快点,

  师:还有谁来补充?

  生2应该低声。

  师:谁愿意试一试,

  生举手

  师:老师很喜欢这个同学,因为她勇敢,敢试,请你读,

  生读

  师:谁来说说她读得怎样?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1:读出了那种紧张的感觉,

  生2:读出了危险的情景。

  一生读

  生:她读得太快了.

  师:对,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低声、果断。老师来试一遍,我们一起来试试,想象你就是那个女孩在做这个实验,可以比一比动作.(生读)。

  师:那我们也向她那样读,我们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快呢?

  生:因为有危险!

  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危险”?

  生:我从此“教育家拿——”看出来的。

  多媒借体示二: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

  师:怎样读好这句话。

  生:读得紧张一点,快一点。

  师: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认为“一”“二”要读得慢点。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二” 后面用的是省略号。

  师:你眼睛真雪亮,省略号在这里指声音的延长,所以我们要读得稍微慢一点。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生读。

  师:你认为她读得怎么样?

  生:前面部分都一读得太快了。

  师:前面是作者叙述的部分,速度应该适中,你能来试试,

  生读

  3、创设话语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代表着锤铅,水不断地往上涨,漫过了脚踝、到了膝盖、到了腰部,再不出来就有生命危险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读。你来试试。(生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危险,我们全班一起来感受,齐读。

  师:“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引读)。

  多媒体出示三:“三”字刚出口,——。

  师:同学们(指着板书),在这么危险的时刻,女孩为什么把自己放在最后,难道她不怕危险?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多媒做出示四: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师:尽管发言不够热烈,但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一种东西,这就是“思考”

  师:“思索”就是

  生:思考的意思。

  师:“不假思索”就是。

  生:不用思考。

  师:对,就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

  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不用思考,一下子就能说出来呢?能用“不假思索”说一句话吗?

  生1:老师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来。

  师:你真聪明,谁再来?

  生2:我这次考得很好,我要求爸爸带我去动物园,爸爸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师:你有个好爸爸,那课文中的女孩为什么“不假思索”?

  生:女孩知道“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应该说是早就知道了“有了危险——”

  生:她对这句话很熟悉。

  师:也就是说她把“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句话牢牢记在心理,她特别熟悉,对吗?

  师: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边读边感受。

  4、体会人物品质

  师:你感受到什么?(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我感受女孩为别人着想;

  生:女孩关心别人。

  师:对啊!女孩有了危险是先想到别人想到自己(板书:先人后已)

  师:让我再次读女孩的话(生读)

  师:女孩先人后已的品质感动了我们,他也深深地打动了教育家,难怪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子(引读)

  师:是啊!实验成功是多么让人兴奋啊!我们来找找实验成功的原因,谁来说?

  生:女孩的先人后已的精神。

  生:还有同伴们听她指挥。(大家的合作)

  师:对,如果没有同伴的团结合作,大家都争着拉铅锤,实验也不会成功。(板书团结合作)

  四.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师:同学们那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先请同学位再默读课文,看看做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想想要注意些什么?

  师:好我们按小组做这个实验,一个当教育家假装例水,三个拉铅锤,要注意实验安全,开始吧!

  五、课堂小结:

  师:看到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老师知道他们的实验成功了。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学会合作。课文我们先学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这节课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词。

  六,指导生字书写

  师:请同学们再读本课生字词,指会写的字这些字中认为哪个难写,容易写错的,想提醒同学的?

  生“危险”的“危”下面是”?不要写成“已”

  生:“险”写出要注意右边的中间一横不要漏掉。

  师:你人真细心,请同学们在下面练写写两个。

  [生练写,教师巡视适时点拨:你的写字姿势多规范啊!你字如其人,请秀。咱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人,写字也得端端正正地写。]

  七.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还知道了女孩无人后已的高贵品质,也知道了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作业在大屏幕上.下课。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2

  一、导入

  二、读书

  1.同桌互相读书,欣赏别人,读完后夸夸同桌哪儿读的好?

  2.你欣赏你的同桌什么呢?

  生:流利,有感情。

  生:勇敢。

  三、学习课文

  1.向远处看,有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向我们走来了,他从哪来,到过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学生发散,进行想象)

  2.你能用简练的话谈谈这个心理测验测验的是什么吗?

  ①同桌讨论。

  ②指名说:在什么情况下,测验什么?

  老师小结(板书):测验我们小学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怎么做!

  3.他走了那么多国家,实验结果怎样?从书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4.教育家在谈这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伤心、悲伤、失望……

  5.练习读课文,读出这种情感。

  自己练习  同桌互谈  指名感情朗读  教师指导

  6.用一个词来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争先恐后”什么意思?怎么就会失败呢?

  7.外国科学家走来了,走到中国-北京-我们小学,他来到哪个班呀?

  生:四(3)班

  师:为什么会来到你们班?

  生:我们班同学团结、谦让……

  8.这次测验说明什么呢?谈谈测验的过程。

  看图,谈谈实验的要求。

  9.文中哪儿写到了这部分内容?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10.实验成功了吗?课文哪部分写成功的经过呀?

  指名读课文相关内容。

  11.出示语句——实验过程的句子

  师:此时水哗哗往里流,你感到怎样?

  生:有生命危险。

  师: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危险性来。

  指名读“教育家拿出……灌水”

  师:这时你又听到什么声音?

  生:“危险,快上来,一、二、……”

  师:教育家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着急,万分焦急。

  师:感情朗读。

  师:听到这些声音,小梅怎么做的?(指名读出来)

  “低声”怎么说?

  从小梅的话里,他提到谁呀?(自己)

  这时你想对小梅说些什么啊?(学生想象,各抒己见)

  正因为有小梅这样的人,实验怎么样?(成功了)

  指名感情朗读这些话(实验过程)

  12.教师范读

  13.你能找到成功的经验吗?小梅是怎样说的?指名读小梅说的话。

  “不假思索”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

  这句话应该怎样读?(练习朗读)

  14.“让别人先离开”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15.出示句子,心里大声念

  去掉“激动”、“伟大”、“第”三个词再读,比较

  为什么要加上这些词?

  再谈感受、体会

  16.题目我们加一个字“第”。

  四、总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3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白塔小学 李晓琴】

  〖浅析语文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扩大阅读视野,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字的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外阅读很有必要。首先,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固有的特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巴金也说:“《古文观止》这两百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冀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课外活动“要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加强指导”。语文学习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和广泛性。在信息时代,影视广播报刊普及,学生儿乎无时无地不与语文有关。其次,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课外是课文学习的继续与扩展。课文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文的提高。课文和课外相辅相成,单一的课堂教学等于丢掉了一半阵地。第三,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学生如果把知识局限在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操,人的全面发展就难以实现。课外阅读是克服死读书弊端的良方。多年来,我对选用报刊文章做辅助教材进行了探索,认为“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这种延伸不是盲目随意的。它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文知识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是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主,但又不能被“例子”所束傅,要考虑学生学语文的整体需要,举一反兰,善用教材以外的文章来巩固和扩展课文的知识。在教学第五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我先用了(在乎每一条小鱼)一文。这是一段绝妙的对话,更是一番精彩的阐述。一个小孩一下子救不了几百条儿千条小鱼,但通过自身的努力,他可以救十条,二十条。可以救三十条,四十条乃至更多。由小孩救鱼联想开去,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既不可能“移山”也不可能“填海”,但只要不放弃每一次机会,只要尽自已的所为,尽白己的职能,种腔热忱地解人于困,助人于难,救人于危,那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样既巩固所学内容又拓展了知识。

  【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中心学校 边月仙】

  〖让课文插图真正成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较为精当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插图,无疑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直观,最简便的直观“教具”和“学具”。而且,有些插图本身就是教学内容,起主要作用而不仅是辅助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面对语文课本中的插图,只要赋予其新的思路,并合理利用,它完全就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一次成功的实验》一课,文中并没有交代那位教育家是哪国人,为什么做实验要用有瓶颈的窄口瓶和铅锤,他的多次实验为什么只有这次获得了成功等,但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稍加思考,问题就能一一找到答案。再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看看各种恐龙的形态特征,很多孩子都会发现有些恐龙身上长着羽毛,这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此时,孩子们会急于知道原因,教师就可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读课文,将图文进行对照,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更有兴趣,也更易懂。

  【浙江省台州市台平县桥镇中心小学 葛爱球】

  〖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亲身演示创设情境〗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课堂的师生交往,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参与,读懂文章的语言,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积累祖国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有目的,适当地安排学生亲身演演,亲手做做,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感悟课文中精妙语言的魅力。

  《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学生就能对课文中“顺利”是指“非常快,没有任何阻碍地拿出小球”而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体现了小女孩在危险面前临危不惧,先人后己的好思想。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街道中心小学 刘建梅】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结合阅读教学的个性来思考,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并经过有目的的“重复与训练”,使它们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联系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阅读教学的课堂,必须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像进行公开教学那样要求学生投入到课堂交流中去,又要为大多数学生的交流设计好教学过程。

  要使学生参与交流,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清楚明白,难易适中。让大多数学生可以操作,并“跳一跳,摘果子”。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教师的要求必须富有情趣。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通过外国教育家在中国的一次访问实验,赞扬了中国少年儿童遇事能先人后已的精神。两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各异,课堂交流牟氛围就完全不同。一位教师提出:“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教师焦灼的目光下,总算有一位小干部出来帮忙,出现了“我要学习小梅……”几句套话。另一位教师则要求学生完成“她回到了祖国,对小朋友介绍起难忘的中国之行……。”进行分小组交流。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交流欲望。

  要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必须从兴趣出发。但不应停留在兴趣上,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练习,成为交流的主人。要使学生乐于交流,还需要教师真诚的鼓励。“精彩极了”“有进步”“你会答得更好”等等语句应经常在课堂里出现,像催化剂那样激励着学生,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及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这项工作重在教要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坚持不懈,必须在教学中花大力气让学生有目的地“反复”练习,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市实验小学 黄金妹】

  〖在兴趣培养中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实验演示,动中激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前一个小实验或演示,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课前我准备一个小口瓶,三条绳子,在绳子的一头分别系着小铅锤,讲课前我演示这一小实验,学生看到都觉得很好奇。接着我因势利导,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做实验是为什么吗?”“想”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通过试验演示,同学们感到既兴又神奇,心理上就生产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这是授课的良好时机。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大滩小学 唐子辉】

  〖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情感教育·倡导对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的人文化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学生、教师与文本真真切切的对话,将获得无穷无尽的感悟与体验。介与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情感教育。怎样抓好情感教育呢?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情感的重要品质就是情感的效果性,而情感的效果性只能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才有可能有效的加强自我意志的锻炼,才可能产生和发展积极性的情感。比如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课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然后再去想想其中的道理,明白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也就是情感的效果性,这种情感就能持久的发展下去。通过学习《师生情》,师生之间在情感沟通和情感鼓励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这种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形成和达到最佳状态。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能起到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去整合,去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教师要注重运用好这种手段,关键在于教师应以对育才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心去认识学生的精神世界,去研究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追求最佳教育情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育人塑魂,让情感教育的效应得以明显展露出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杖锡学校 朱超顶】

  〖浅谈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训练〗

  社会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随着国内、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增多,口语交际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交际形式。《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提高不尽人意。在农村学校,“口语交际”更是常常遭遇尴尬,学生常常不肯交际、或者游离目标等情况的出现。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情况,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就成为农村“口语交际”的重点和难点。

  教育就是要“教人做人”“教人化人”,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应始终关注着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训练点。做教师的必须好好地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需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围绕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交际。在教到《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时,虽然不是口语交际课,但我适时的利用资源,将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提前来上。去发现同学的长处,然后大声的告诉同学。比如,有一个同学说班上有人很有礼貌,见了老师就问老师好,见同学那么有礼貌,可以想象他在家里也是这样的。然后让该学生讲讲他在家的时候做了哪些事,才得以让那么多的同学称赞他。同时也可以围绕学校生活确定话题,如“怎样过六一”,“我当值日生”。可以围绕日常生活确定话题,还可以结合看图或听、读故事,续编故事,就故事内容展开讨论等等。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4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 19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chuí。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4.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1.成功   实验   灌水   绳子  茶杯   危险   顺利   代表 

  激动   获得   铅锤   不假思索  教育家

  2、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ǎ     jià    jì    xì  

  ⑴小女孩不假(   )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⑵寒假(   )要到了,我们可高兴了。  

  ⑶三个小铅锤上都系(   )着绳子。  

  ⑷当别人诚恳地对你说“对不起”时,我们应该说:“没关系(   )”。

  二、思考:教育家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

  教育家让三个学生        ,三个学生                   ,

  最后游戏                   。

  四、我不解(在预习中还不明白的问题,请写下来)

  导学案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今天我们再来做个实验吧!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两组各三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交流汇报预习学案:

  二、出示导学案

  1.自读课文,小组内交流:

  这个实验以前失败过吗?

  这次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用       画出来。

  2.交流汇报:”

  为什么争着拉就拉不出来呢?为什么争?

  屏幕出示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三、深入探究:

  1.实验的规则是什么?请生宣读实验规则。

  师引导:教育家为什么要向井里灌水?(生想象水带来的危险,制造紧张气氛,如洪水、海啸……“危险”来了)

  2.那接下来,他们三个是怎样完成这个实验的呢?

  引导重点体会: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这重要的一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小女孩当时是怎么想的?(过渡读:有了危险,让别人先出去)

  指导读小女孩这一句又轻又快。(原因:你想让教育家听见吗?时间紧张!)

  2.顺势引领:太棒了,请听题:小女孩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时才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在喊“一”的时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如果教育家喊完了“三”,他们还没拉出铅球,将意味着什么?

  小女孩选得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3.这时候你想对这个小女孩说点什么吗?

  4.如果这是你就是那个同伴,你不服从安排,玻璃球能出来吗?实验能成功吗?实验的成功靠一个人行吗?两个人呢它需要三个人的?

  合作读4、5、6段(出示屏幕:分角色朗读课文)

  4.实验成功了最高兴的是谁?指导读教育家成功后的高兴。

  5.教育家为什么要做实验呢?

  四、再次交流收获。

  1.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

  2.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五、榜样力量,品德教育

  看地震时的视频。

  六、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o yù   shùn lì   wēi xiǎn   jī dòng

  (     )(      )(      )(      )

  huò dé   píng zi   bù jiǎ sī suǒ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锤( ) 利( ) 验( )

  垂( ) 丽( ) 捡( )

  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思索 --( )    获得 --( )

  反义词:   危险 --( )    成功 --( )

  四、阅读理解。

  1.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女孩如实告诉了他。

  (1)“如实”的意思是                   。

  (2)小女孩如实告诉了教育家什么?

  2.“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从“不假思索”可以看出小女孩                        。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

  这里的危险指的是                     。

  (3)女孩这么做可以看出她真是一个                             的

  板书设计

  先人后已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团结合作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6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7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进行的一次意外危险时刻的心理测试实验。实验的成功反映了三个学生懂得要团结,要心中有他人的好品质。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自然段):讲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要在三个学生中做个游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在这部分先讲实验前的准备,取出实验用品;再讲教育家向三个接受实验的学生说清实验的程序和要求;最后讲实验取得成功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讲教育家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为小学生的优秀品德使他的实验第一次成功而万分激动。

  1.读课文,知道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2.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受到要心中有他人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  ,揭示课题。

  1.教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着绳子不假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8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特别要读好小女孩所说的话。

  2、重点理解课文部分词语的意思,如:不假思索等。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先人后已的精神,并能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并能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搜集能体现先人后已 、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细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1、再读全文,读懂实验过程及要求。

  2、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过程。

  设计说明:亲近文本,自读自悟,交流释疑,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能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说及讨论,初步明白实验要求及实验过程,为下面学习提供帮助。

  3、同学们,就这个实验以前失败过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

  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子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⑴ 读一读。

  ⑵ 哪个字决定了以前许多次实验都会失败呢?帮“争”换个词。

  ⑶ 你能对“争”提问题吗?

  预设:

  ① 为什么争着往外拉,铅锤就拉不出来呢?

  ② 他们为什么要争呢?

  随机交流预设中学生的提问。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对前面学生合作说实验要求及过程的反馈,既是检查,又是强调要求的重要性,明白当时情况的紧急性。同时,也为学生能在后面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的品质提供了感性乃至理性的依据。

  4、因为“争”,所以以前的实验都失败了。那这次实验又如何呢?

  二、精读课文,激发情感

  1、默读课文,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交流:

  预设一:

  出示: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⑴ 读悟当时科学家的话,“危险,快上来!”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

  ⑵ 小女孩选择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⑶ 是啊,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

  出示: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① 读悟,体会“不假思索”。

  a、读准“假”的读音。

  b、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② 小女孩不假思索的是什么呢?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③ 怎样的话能够在不经过思考就能马上说出来的呢?

  ④ 用“不假思索”说句话。

  ⑤ 深入体会“不假思索”用在我们的学习上与用在这句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⑦ 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有了危险,我应该让别人先出去)。板书:有了危险,先人后已

  预设二:

  出示: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⑴ 读悟,体会“不假思索”。

  ① 读准“假”的读音。

  ②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⑵ 小女孩不假思索的是什么呢?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⑶ 怎样的话能够在不经过思考就能马上说出来的呢?

  ⑷ 用“不假思索”说句话。

  ⑸ 深入体会“不假思索”用在我们做事情上和学习上与用在这句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⑹ 同学们,你还能从哪儿证明小女孩确实是有了危险让别人先出去的呢

  出示: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① 读悟当时科学家的话,“危险,快上来!”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

  ② 小女孩选择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⑺ 是啊,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有了危险,我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板书:

  先人后已

  设计说明:如上教学环节,重点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在有了危险时,让别人先出去的品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从文中的句子及词语中去感悟这种品质,所以就抓住一个重点词“不假思索”,让学生明白这个词的一般意思,并且通过不同场合中的意思的比较,让学生能真正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真正体会她精神的可贵。

  三、研读句子,提升情感

  1、这次实验的成功了,因为小女孩能在危险的时候,让别人先出去。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3至6自然段,细细体会还有没有另外的因素呢。

  2、交流:

  预设一: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外,还需要她能在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

  出示: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⑴ 没这句话,行吗,说说你的看法?这重要的一句话,是小女孩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呢?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她不慌,并说出了这重要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她很……

  板书:

  沉着冷静

  ⑵ 带着沉着、带着冷静来读这句话。

  预设二: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外,还需要三个学生的密切配合,团结合作。

  出示: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① 齐读。

  ② 如果这时你就是那个同伴,你不服从安排,铅锤能顺利的提出来吗,如果你们就是那两个同伴,你们都不服从安排,实验能成功吗?所以这次成功*一个人行吗?*两个人行吗?它需要三个人……(让学生接下去说)并板书:团结合作

  ③ 让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4、5、6三段。

  设计说明:这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明白的是在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及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一段教学,既可以是预设中的直接生成,也可以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有所感悟。本文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有直接个人体验,更要让学生能深入感悟隐藏在文本中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冷静、合作,并使这样的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

  3、前面多次实验的失败,缺少的就是(点: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而有了这些,就成了(点:一次成功的实验)

  四、拓展延伸,迁移情感

  1、用你的笔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好后交流。

  设计说明: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让学生能把在文本学习中的感悟,通过写,有效地进行思维的迁移,从而让他们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获得更为广阔地思维空间。

  2、提供相关的资料,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如神舟六号飞船能顺利升空所需要的一切……

  【板书设计】

  先人后已

  一次成功的实验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 

  【总设计意图】

  《一次成功的实验》新课程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的游戏。这个实验以前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了成功。教学一开始,设计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对实验要求理解及对实验过程的把握,让学生明白要点,清楚实验程序。在此基础上,转而进入对实验成功的原因的学习,为了不使学生枯燥地进行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设计中试图以一个“情”字贯穿后面的教学,让学生找实验过程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磨擦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心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高尚的品质。

  为了使本文的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含,在设计上,除了让学生能直接感受语言文字中显性的东西,还设计了让学生去体会隐藏在成功背后的隐性的东西,即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沉着冷静的应变难力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交流表达的同时,进行充分地体验感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9

  小学语文第五册书中有一课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的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好多次了,可是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了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片段一

  上课铃声响完,我在黑板上写了“一次实验”四个字。

  学生纷纷提出:老师,课题应该是“一次成功的实验”,不是“一次实验”!

  我问:“一次实验”和“一次成功的实验”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马上回答:如果就“一次实验”,不知道实验是否成功。

  我相机引导:对啊,加上“成功的”,我们就很明白实验的结果了。

  学生又接着说:我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次成功的实验”为题,因为这次实验的成功来之不易!科学家在很多学校做了相同的实验都没有成功,只有这次成功了。

  另外一位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课文用了这个题目更吸引人了,看到“一次成功的实验”,我就会去想: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它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我高兴得说:“对啊,以后我们在给自己写的文章取题目时,题目既要联系文章内容,又要能吸引读者。”

  ……

  片段二

  在教学本课时,我原想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中的实验,但当我看到学生分组读书发生争执时,立刻改变了预先的想法——何不就地取材进行一个类似的实验?于是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而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我叫“停”后,不少小组都因争当角色而争执不休,没有读完课文;仅有三个小组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于是我让完成任务的小组说说他们是如何进行朗读的?听了他们的介绍,大家发现这三个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由组长分配角色,组员服从安排。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团结合作,发扬团队精神,才会很快地把事情做好。于是我让同学们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次效果明显好转——每个小组都很快确定下角色,没有争抢,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反思

  一次简单的板书,却引出了学生这么多的想法和思考。这里,不用教师在教学开始时,采用任何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的兴趣在观察、发现中产生,在思考和表达中不断自我激发。这时候,也不用教师再跟以前一样去提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问自答中,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从课题出发,提出了很多跟理解感悟课文有关的问题,确实令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实验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联系实际体会得更加深刻。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事先无法预计的情况,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掌握,随时随地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0

  课文的题目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课文内容很简单,通过阅读就能够理解这次实验是怎样成功的。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次成功的实验,我们从小女孩身上学到了什么;今后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实验成功的原因:小女孩懂得谦让。在关键时候,先让同伴出去,自己最后走。

  小女孩反应迅速,十分聪明。通过她做这次成功的实验,我们知道她平时就是一个懂得谦让的孩子,所以才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这次实验。

  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礼让”的好习惯,尊重他人,学会谦让。

  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一位科学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小学生,让他们做个小游戏的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以此做为开头。

  第二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讲了做游戏(实验)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科学家拿出实验用的器具:一个瓶子和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让三个孩子拿着绳子的一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第三自然段写了实验的方法。瓶子代表一口井,小铅锤代表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第四自然段写了一个女孩低声和同伴商量,并说自己要最后一个出来。第五自然段讲了三个学生顺利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第六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写了教育家与小女孩的对话。教育家很好奇地问小女孩刚才说了什么?并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从中我们看到了小女孩身上的优秀品质,有了危险,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谦让别人。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教育家对这次成功的实验的肯定。从他激动地抱起小女孩和对校长说的话中,我们知道他十分喜欢这个小女孩,并对这次试验的成功感到十分高兴。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实验这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后 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5、组织交流:

  ⑴ 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⑵ 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⑴ 什么人在做实验?

  ⑵ 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⑴ 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⑵ 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⑶ 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⑷ 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⑴ 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⑵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二、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2、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3、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2

  1、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石块代替)。

  2、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注意“锤”是翘舌音。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危”字的不要写成“巳”。

  3、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下面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读课文时思考讨论: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一些关键词语来深化学生理解。例如,“顺利”“不假思索”两个词。“顺利”本意是指“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联系到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来帮助学生理解,“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这实际上是为“顺利”提供了相反的注解。因此,在课文的语境中,“顺利”实际上含有“迅速的,没有任何阻碍的”的意思。“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一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如,“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这句话主要讲了教育家被女孩的高尚品格深深感动了。由于句中使用了“激动”和“好久”等词语,才使句子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课文有较强的现场感,可以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让学生按照教育家做实验的要求与方法演一演,也可以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认识,进一步体验情感。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例如:

  “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这里的语气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以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

  4、课后第二题是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这个题目是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并能谈出自己的看法。要允许谈不同的看法,对实验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可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有的认为是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品格和行为让实验得以成功,有的认为是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让实验取得成功,有的认为是学生听从安排、有序“撤离”让实验取得了成功。这些看法都正确,特别是要体会到后两点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鼓励。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塞车时大家都往前挤,结果乱成一团,谁都走不了;上公共汽车时,排队上车既迅速又安全。

  教师在教学时,单纯强调女孩的道德是不够的,对困境中的冷静与协作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3

  一,和同学交流: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下列生字的.

  育 瓶 系 绳 茶 危 险 顺 俩 索 激 堵 获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1)jì (2)xì

  1.教育家取出三个系( )着绳子的小铁锤.

  2.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系( )很好.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窄——( ) 危险——( )

  成功——( ) 低——( )

  四,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激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假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带点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思"有三种解释:①思路,想法.②想念,挂念.③想,考虑,动脑筋.

  a.遇到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

  b.高华家搬到外地去了,同学们都很思念她.( )

  2."发出"一词有三种解释:①发生.②发表,发布.③送出.

  a.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发出了笑声.( )

  b.学校发出通知,写明了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安排.( )

  六,读一读,写一写.

  成功 实验 瓶子 绳子 代表 激动 教育家

  茶杯 危险 顺利 如实 获得 不假思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当时怎么想的 )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

  3.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 他为什么激动 )

  八,根据提示的实验步骤,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

  九,动动手

  准备实验工具——实验的经过——体验——成功——得出成功或失败的结论——初步说明原理.

  十,选读乐园

  有趣的发现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没有翅膀或翅膀残(cán)缺,达尔文感到十分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进行比较,又在岛上认真观察,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昆虫,由于不会飞,不容易被风吹走.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够大的昆虫,由于容易被吹到海里去,便渐渐地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动动脑

  1.默读文章,说说小岛上的昆虫有哪些不同,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你从短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二,1.jì 2.xì

  三,窄——宽;危险——安全;成功——失败;低——高

  五,1.a.③ b.② 2.a.① b.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篇14

  一、说教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11个小节,对话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女孩的崇高品质。

  本组课文以“怎样表达爱”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对他人的关爱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形式的对他人的关爱,本课则刻画了在面临危险时小女孩的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和先人后己。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相关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掌握字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文内容讲解)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生字,会写“育、瓶”等13个生字,会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理解“如实、不假思索”这两个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生活在被关爱、被宠爱的环境中,缺乏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问题。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正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此外,在教学时,单纯强调女孩的道德是不够的,对困境中的冷静与协作也应该引导学生理解,这也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说教法及学法:

  现代教育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小女孩和教育家对话的品析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根据学情和本篇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品读、品析”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立足于语言文字,通过实验的准备、经过、成功的原因三方面的学习,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感受实验的经过,体会小女孩临危不乱、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合理导入,揭示课题

  1、合理的新课导入能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因为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实验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有关实验的课文,题目是《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导入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

  这个环节包括初读课文、认识词语、检查汇报这三个部分的学习。本课内容简单,要求会读的生字少,所以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初读课文之后,认读生字新词,鉴于要求会写13个生字,字形都较为复杂,我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个部件的比例,例如“瓶、绳、险、顺、堵” 都是左右结构,但两部分占的比例并不一致,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清楚字形后再书写。鉴于三年级对词语的掌握程度,要求能说出“成功、危险、顺利”这三个词语的反义词,“思索、激动、获得”这三个词语的近义词。

  (三)课文解析,走进实验

  本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大体理解课文内容。我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1、朗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课文可以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的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2、内容解析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即实验成功原因的分析。

  (1)实验准备与经过略讲,引导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来串联教育家的准备工作。

  (2)实验成功的原因详讲,主要是对重点语句的朗读、品析

  课文中有多处对话描写(出示课件),特别是教育家与小女孩的对话,如: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两种语气。)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的 是探询的语气。)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例如,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借助画面的具体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与无私。并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和齐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句子蕴含的丰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对他人的关爱展开教学过程。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并且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达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3、读写结合,感悟主题

  实验成功了,小女生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们,那你们想对这位小女孩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这里通过小练笔来训练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并感悟小女孩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

  (四)结课

  小女孩面对危险的沉着冷静与先人后己的崇高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同时在遭遇困境时我们也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希望同学们都能深刻体会并学以致用。最后,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个句子。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根据课文三个部分内容的划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的准备: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实验的经过:注水 →危险 →小女孩的策略 →顺利提出

  实验成功的原因:小女孩的先人后己  +  团结协作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7756127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