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元气怼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1、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合作的伙伴和知识的探究者。

  2、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

  【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的描述:

  ⑴ 知识与技能:

  ①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

  ② 利用课件、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

  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想象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⑵ 过程与方法:

  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课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的探索精神。

  2、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说明: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它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但是求知欲强的学生对《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具有从网上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本课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的,教师将事先做好的网络课件“月球之谜”放在校园网中。网络课件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奔向月球”、“登陆月球”、“纵览月球”、“心系月球”和“探索宇宙”。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又包括了共学生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学习情境创设】

  上课开始时,教师以一幅优美的月光图把学生带进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们乘上网络快车,自主学习、探究。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网络课件,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还利用视频录像,创设同宇航员一起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

  教师让学生利用《月球之谜》网络课件,按照要求,自学课文内容并从网络课件中查阅其他有关月球的资料,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2、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教师让学生在网络课件中查阅有关月球的资料,查阅后,可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互相补充。

  3、教学结构流程图。

  【课时分配】

  1、第一课时:

  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知识扩展。

  2、第二课时:

  指导写生字,综合性练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游戏:

  同学们,我们做个猜谜的游戏吧。学生出谜语大家猜。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也给大家说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是什么?

  师:“看来大家对月亮很熟悉,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月亮的资料,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吧!”

  师:“看来你们对月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瞧,月亮多美啊!(屏显并配乐:一幅优美的月光图)那皎洁的月光,富于变化的月形,看着这美丽的月色,你们都会产生哪些遐想呢?

  (学生汇报)

  师:“你们对月球充满了想象和疑惑,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月球,去探索月球的奥秘吧。”

  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认读生字:

  师:“同学们请进入‘奔向月球’。”

  师:“课前你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已经读过很多遍课文了,我先检查一下本课的生字你们是否会认了。”

  先带拼音读生字,然后去掉拼音让学生再认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屏显: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

  2、接读课文:

  师:“看来生字朋友是难不住你们了,我们来个课文接读吧,请进入‘登陆月球’。看谁读得正确流利,看谁听得最认真。

  (屏显: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

  师:“听读完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月球的确有很多奥秘,现在就让我们乘上网络快车去进行我们的月球探索吧!”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

  三、借助网页,理解课文,拓展知识

  1、学生自由浏览网页:

  师:“课文多有趣啊,请同学们‘登陆月球’精读课文,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进入‘纵览月球’和‘探索宇宙’。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

  2、根据浏览,理解课文:

  师:“请同学们回到‘登陆月球’,通过进一步地阅读课文,你对课文的哪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拨,学生随机进入课件的相关链接形象直观地加以理解。

  如:学生回答第三自然段,要指导问句的朗读;回答第四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回答第六自然段,要强化问句的朗读训练;回答第二自然段,要指引学生了解“奇异的景色”“两名宇航员”“环行山”等,在了解这些重点词语时,可以通过相关的链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理解。

  (屏显:宇航员、奇异的景色、环形山、……)

  体现学生主体与老师的主导相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汇报通过浏览网页了解到的月球的知识:

  师:“通过浏览网页你们还了解到哪些月球的知识?”

  (屏显:学生汇报的内容)

  师:“你们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月球知识,课前的疑惑解决了吗?

  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同时也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4、观看视频录像,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屏显:两为宇航员登月的实况录像)

  师:“月球,真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星球,想随着两位宇航员去月球上看看吗?那就出发吧。

  师:“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那样困难,但也没有退缩,他们的探索精神多么可贵啊!”正像他们所说的虽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我们的祖国也成功地发射了‘神州五号’,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才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

  通过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探秘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跨越时空,与宇航员一起登陆月球,了解月球表面的样子以及宇航员的探索过程,共同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心系月球

  (屏显:在宇宙中转动的月球)

  师:“学到这里,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培养学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节

  师:“你们的话让老师激动不已,你们的志向振奋人心,那就请你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后,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猜谜(月亮)

  2、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呢?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

  3、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记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字或词做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用不同的形式。

  3、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如:联系课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

  4、学生互测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检查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提到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一听。相互评一评。

  3、生汇报朗读。

  (指名读)

  四、指导写字

  1、师范写易错、较难的字,如:

  悬、奥、努等。

  2、生练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⑴ 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⑵ 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⑶ 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⑷ 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解开?

  是 否

  向大家结识谜底,这个谜什么地方让人难以理解?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解开?

  如果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资料。

  四、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深深吸引了我,他们爱思考,能想出还有许多他们想知道的问题,真了不起!

  看来,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这篇科普类文章,采用了登月行动的方式,把读书,答题作为奖励,激励学生,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读拼音,写词语。

  sa  luo     gu ji    xuan  gua    ceng  jing     deng  shan

  (      )    (    )   (        )    (        )     (         )

  shui  zao       ao  mi        nu  li          ye mu jiang lin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夜空       (      )的遐想        (      )的努力

  奇异的(      )       灿烂的(      )        神秘的(      )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下,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呈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1、从短文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     )的露珠       (     )的世界       (     )的眼睛

  2、用”~~~~~~”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

  3、短文中运用了        个比喻句,依次把        比作        ,        。

  五、实践探索

  1.搜集一下月球资料,看看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写写你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课前准备】

  1. 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 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 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 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 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中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为学生提供有关月球图片资料,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遐想的开课语言,给学生插上了相象的翅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用优美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新课: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去探索它的奥妙吧!优美的语言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接下来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话语,更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的情感和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又在美丽的月空图片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相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 在我优美的导语中,学生早已想入非非了,飞到了浩瀚的宇宙中,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已插上了相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知道,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文本的巧妙整合。

  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也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如:在学生了解“环形山、月球的荒漠”时,我采用图片与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有形象直观的体验。在拓展月球的未解之谜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其他的未解之谜,使学生又一次给月球蒙上神秘的面纱,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这一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把信息技术带进课堂,有利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独学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月亮的图片、传说,以及月球的相关知识。指导孩子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群学交流中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幽静的月色图配着舒缓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断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片断录像。我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

  二、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例如,课文的第一句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由于这句话的生字较多,而且易读错,我通过多媒体画面及多形式的读(范读,指名个别读,齐读)来启发学生“遐想”。再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是通过问题的设计:“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景色?”来让学生先找出答案,再通过朗读来理解什么是“奇异”,在读后感悟“荒漠”。又如:在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通过朗读品味其文字的优美与用词的准确性,达到“读中品”、“读中悟”的目的。整节课以读代讲,书声琅琅。而创新型的学生除了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外,还要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使知识始于课堂,而不止于课堂。我让学生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课外布置学生办月球之谜的小报,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

  当然本课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欣赏的优美句段不多,因此学生在读文时显得感情较单调,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分类的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交流里,老师要加强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使本课留下了遗憾。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知识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等词语。积累与月球有关的的诗句。

  能力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学习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前准备:

  收集月球图片、文字等资料。

  收集和月亮有关的诗句、神话传说。

  教师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引导:听了优美的旋律,同学们一定心旷神怡,被带入了清幽的环境中,今天,我们就学习和月球有关的课文。

  板书:月球

  你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交流资料。(伴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在清幽的环境中,激起探索的欲望。)

  板书:22 月球之谜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师将有选择的板书。

  (如:月球是什么样的?介绍了月球的哪些谜?是怎么去探索月球之谜的?)

  过渡:今天,我们就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快快地打开书,看看月球之谜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

  请学生分小节读课文,纠正字的读音。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简单说一说。

  学生随意谈。

  角色分配,深入理解。

  角色分配:同学们,你们羡慕宇航员吗?你们钦佩科学家吗?今天,我们要像宇航员一样去月球探险,像科学家一样做一些科学实验,看谁将是今天的最称职的宇航员,谁将是今天最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与小组成员商量,是做宇航员去登月球还是做科学家去解未解之谜?

  提示:注意小组内分工。//读、补充、质疑、请人帮忙。

  第二小节(宇航员)

  请宇航员带我们去登陆月球,一展月球的风采,希望你做好宇航员的同时,也为我们做好导游,否则我们会迷路的。

  请宇航员读这一小节。请告诉大家,你都告诉我们月球的什么知识?

  提示:a、时间:1969年7月20日。

  b、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国家——美国两名宇航员。

  c、月球上的奇异景色,抓重点词语:

  “黑沉沉”、“洒满灿烂的阳光”、“没有….没有…”

  d、 看见的奇异景色。

  e、指 导朗读。

  f、 读出奇异的感觉来。

  (通过宇航员这个角色的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一同走进月球,到月球上去考察。)

  教师播放一组相关的图片,并进行解说。

  请学生进行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的资料。

  第三——第七小节。(科学家)

  请默读第三——第七小节,看看都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然后与小组成员商量,你们科学专家组准备做什么实验?

  学生默读,小组交流。

  请学生科学专家做介绍实验经历以及疑惑。

  提示:“费解”、“神秘”意思。

  问句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月球上只是有这几种未解之谜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在介绍未解之谜时,各个段落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习课文中“用(    )实验,发现(       )现象,难道(     )?”提出其它的自己感兴趣的未解之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探索的欲望,去探索看似相识的月球,其实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不仅是科学家要探索的,也是我们要探索的。)

  过渡:古往今来,我们人类看着高悬的月亮,引起了好多的遐想。

  第一小节。

  自己朗读,注意带有问号的句子。

  找生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人们还会有什么遐想呢?

  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诗句:古代的文人看着皎洁的月亮,写了不少的诗篇。学生交流,注意读出个性,读出当时诗人的心情。(配乐《秋日私语》)

  雅称和别称:由于古人对月球的遐想,写出了不朽的诗句,所以,月亮有许多的雅称和别称。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人类文明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流传着很多和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你都知道哪些,给我们大家讲一讲吧。

  小结。

  学生汇报收获

  作业超市。

  1、续收集月球资料,将它们分类整理。

  2、为月球故事配一幅画。

  3、想象作文:月球历险记。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有关月亮的图文资料、图片、神话传说、古诗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  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课件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课件出示有关月亮的诗词)古人还赋予月亮一些美称,你知道吗?2.  师:今天,我们就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求它的一些秘密。3.  问: 你对月球了解多少? 对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 (小组讨论, 写在纸条上)4.  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之谜)。二、初读 1.自读课文,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完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件出示:课后讨论题)三、分段指导,朗读感悟。(1——2) 1.师:读的多好呀,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人们不禁产生了许多的遐想,谁来读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件出示:圆月图片)朗读,评价。 3.理解:遐想。4.师:是啊,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梦想。(课件出示:宇航员登月图片)他们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 5.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说明月球景象的句子。 6.指名说说月球的景象。(课件:句子)(竞赛朗读)7.(课件出示:宇航员下梯图)想象当时的场面,指名说。 8.师:你们知道最先踏上月球的人是谁吗?介绍。 四、寻找未解之谜 师:他的一番话,给了后人很大的动力,不断的登上月球去探究,可是却有许多谜未揭开,是什么谜呢? 1.生默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的难解之谜。  2.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指导朗读(课件) 4.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五、填补空白处 1.师: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这里有个标点符号的占位比较特殊,是怎么回事呀?2.老师把有关月球方面的知识告诉大家吧!(课件介绍:十大未解之谜)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六、拓展延伸。 1.我们通过课前查找资料来了解月球,是远远不够的,对神秘的月球,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呢?(课件)2.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假如你现在已经长大, 来到了月球上,你发现月球有什么变化?你准备去做些什么?( 课件)七、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棒!既有想象来到月球上看到的各种奇怪的东西的,也有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的,更有寄托自己的理想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的幻想在不久后的将来能够得以实现!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第一段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与第二段中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突出了月球的奇异。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遐想,读中感受月球的魅力神秘,读中引导发现问题,激发对月球探索的愿望。

  【学习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掌握“悬挂、遐想、奥秘”等词语。指导书写“临、奥”等。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3、能提出一些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教学构想】

  一、出示月色图片,欣赏导入

  1、小朋友,听着《春江花月夜》的曲子,静静地仰望着这轮明月,使你想起了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诗人们望着月亮想象,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句。)

  2、是呀,师范读引入:

  出示: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⑴ 自由读。指名读词“悬挂”“遐想”。

  ⑵ 谁愿意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评:你读出了月夜的美。你读得特别轻柔舒缓。听了你的朗读,让人想得很多很多。)

  齐读。是呀,仰望天上的明月,你还会想起些什么?产生哪些疑问呢?你们真会浮想联翩。让我们带着这些遐想呀问题呀一起来学习22课,板书:月球之谜,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读课文,遇到难读句子多读几次。

  2、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有的同学在句子旁边打上问题泡泡,还有的小朋友举手向老师提出课文中遇到的疑惑,真会读书。

  3、现在老师看看这些词语掌握得怎样了:

  奥秘、努力、荒漠、细菌、水藻、一项研究、估计

  ⑴ 自由读,指名读。

  ⑵ 你对哪个词的理解有困惑?“荒漠”从字面上猜猜就是荒凉的沙漠,待会儿在课文中进一步深入去理解。看图理解“水藻”:生长在水里的澡类植物,如:水绵、谒澡植物等。

  过渡:这一次读书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的新词,你们真了不起。

  ⑴ 现在请同学们用心地再一次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提到了月球的哪些谜?

  ⑵ 随交流出示: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读出了困惑的语气,你好象在对着月亮发问呢?这是人们站在地球上产生的月球之谜。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指导朗读,这是人们登上月球后产生的谜。

  三、板块一

  自主学习月球世界。

  这六个谜中,哪个谜已经解决了,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1、自由读,月球给你什么感觉?

  (奇异、没有生命的世界、荒凉等。)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谁能联系课文的句子说说荒漠是什么意思?是呀,谁能读出月球带给我们的感觉。“满是、任何”读得好。

  3、指名读。点击荒漠图。请看图,能把你感受到的再一次读给大家听吗?读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吗?这也是一个谜,这又是一个谜,这还是一个谜。通过朗读课文句子,你们又产生了许多月球之谜,多好的读书方法!

  4、(荒漠的月球上,阳光是怎么来的?)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地球──月球──太阳”三个星球的关系。

  5、月球给我们的感受真的是那样奇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1969年7月20日,跟随着两名美国宇航员看看首次登上月球的情景吧!

  宇航员阿姆斯特郎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前进了一大步。”

  四、板块二

  自主探究令人费解的未解之谜。

  1、人类登上了月球,看到了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在实验与探索中产生了这些未解之谜──引读: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2、你对哪一个未解之谜最感兴趣,多读几遍。把你最感兴趣的谜读给你的同桌伙伴听听,或者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的想法:

  随学情交流: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一下子都死了”多令人好奇。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是呀,这又怎能不令人费解,这就是月球带给人类的谜。谁还想读?)

  4、出示:

  再看看用植物做的实验的结果:

  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指名读。一旦”读得真好。继续交流。多么令人费解!讲得好,相信你读得好。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对这种实验结果产生的谜提出来。

  5、刚才我们仅读了这句话,同学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惑,可见月球的未解之谜仅只有这些吗?……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新的谜团结合你们查阅的信息资料,举行一个探索月球奥秘发布会,与大伙儿尽情分享你的猜想、你的探索、你的收获。

  五、书写

  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田字格上要书写的七个生字,你认为哪一个字的书写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指导:临、奥。

  六、作业超市

  (选你喜欢的一个来做)

  1、登陆《月亮网站》或者《天文探索》,结合资料袋,查阅你所最关注的问题。

  2、搜集摘录描写月亮的诗句。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了解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另一个和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课文题目《月球之谜》是什么意思?

  生:《月球之谜》的意思是“月球的谜”。

  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月球上有花草树木吗?

  生:月球有那些没有解开的谜?

  生: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

  师:你们的疑问可真不少啊!(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秘”

  师:确实,月球是一个神秘的星球。我们从小就听着“嫦娥奔月”的故事长大,对月宫里那只会捣药的玉兔和那棵美丽的桂树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的月球和我们的想象是否一样。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外,同学们已经按老师的要求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师:请大家认真读这些生字词,看看在读音上有那些地方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读生字词)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遐想”的“遐”字,它的声母是“x”不是“j”。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项”的“项”字,它是后鼻音。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水藻”的“藻”字,它是平舌音。

  ……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根据同学的提醒,同桌互读生字词。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

  (指名读、齐读、小组读、去掉拼音读)

  师:请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放进课文里读一遍,看看自己还认不认得它。记住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师:现在,老师请七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这些同学是否把字词读准确。

  (生读课文)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认为双双同学读得好,因为她读得很有感情,读音也很准确。

  生:我认为先贞同学读得好,因为他的声音很响亮,读得也很流利。

  生:我认为天洪同学读得还不够熟练,因为他老是添字漏字。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仔细,评得也很到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知识?

  (生读文思考,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生: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月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生: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月球引起了人们美好的遐想、月球的样子和月球没有解开的谜。

  三、精读课文,感悟“神秘”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读文思考、交流,师巡视,个别辅导并参与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皓月当空的美景引起了人们许多美好的遐想。

  (师板书:产生遐想)

  师:是啊,“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师出示句子)“遐想”是什么意思?

  生:“遐想”的意思是“想象”。

  师:那么,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展开想象说一说: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

  (生同桌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哪些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月光为什么会那么皎洁呢?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在月球里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生:我认为人们可能会想,要是有天我能登上月球,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是呀,美丽的月亮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遐想。你能边想象边美美地读读这一句话?

  (生练习读这句话)

  师:谁来试一试?

  生:读这句话。

  师:大家说她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读这话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这句话写的是夜幕降临时,皓月当空的美丽景色,我认为读的时候语气应轻一些、柔一点。(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的“高高的夜空”“皎洁”应该重读,突出天空的美;“美好”“遐想”应重读、延长,这样才能让人产生遐想。

  师: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这句话。

  师:请大家模仿他的语气,边展开想象边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练习读句子。

  师:现在,谁再来试一试?

  生: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句子。

  师: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感悟?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本领是一个谜。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不同的植物在月球尘土中的生长情况不同。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的火山活动是否比地球早也是一个谜。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的年龄是否比地球大,这是一个谜。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古往今来,人们为了探索月球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师(板书:探索奥秘):人们为探索月球奥秘,付出了哪些努力?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

  生:读课文,找句子,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

  生:宇航员登上月球实地考察。

  生:人们从月球中带回尘土做各种实验。

  师板书:实验

  生:人们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采回月球上的岩石进行研究。

  师板书:研究

  生:人们做了一连串的实验,可实验结果令人费解。不过,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师:是啊,月球可真神秘呀!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月球的未解之谜一定能解开的!只要大家努力学习,说不定将来你就能解开月球的谜呢!

  师:你还读懂些什么?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是一片荒漠。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那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的景色和我们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师:月球的景色这么奇异,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朗读这段话呢?

  生:应该以惊讶的语气来读。

  生:句中“黑沉沉”“却”“灿烂”应该重读,这样能突出对比,更能说明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只会反射太阳光的特点。(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句中两个“没有”和“任何”应该重读,更能让人了解到“月球是一片荒漠。”(生读句子)

  师:很好!现在,就让我们以惊讶的语气,按大家的提示一起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师:看来,大家读得很认真,读懂的内容可真不少!让我们给点声奖励一下自己!

  生鼓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美丽的月亮使人们产生了美好的遐想,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不断去探索、发现它的奥秘(板书:→),使我们对月球这个神秘的星球有了更多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神秘,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生字词。来,一起把词语读一遍。

  生齐读词语。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田字格中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想想要怎么记住它,有哪些字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悬挂”的“悬”字,它的上面是一个“县”,下面是一个“心”。

  师(范写“悬”字):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县”字只有两横,不要写成三横。在自己本子里写一遍。

  生写字。

  师:还有哪个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撒在”的“撒”字,写成“撤退”的“撤”字。

  师:观察得真仔细!(范写。)

  生写字。

  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水藻”的“藻”,它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洗澡”的“澡”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师范写。

  生写字。

  生:“降临”的“临”是左右结构。

  师(范写):现在,请大家把你认为比较难的字写两遍。

  生练习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抄写生字词三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阅读有关月球的书籍、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

  附1:板书设计

  22 月球之谜

  产生遐想  →  探索奥秘

  (实验、研究)

  附2:预习要求

  1、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认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4、默读课文,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并思考:

  (1)课文写了什么?

  (2)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入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景象,然后列举了一些月球的不解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月球是个怎样的月球,课文写了哪些不解之谜,计划用一课时上完。以下几点是我对《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还不够持久,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简单地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之后,我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月球之谜》,引导学生通过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问题入手,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自己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急切的求知欲望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并进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然后我让学生抓住“遐想”一词,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产生哪些遐想?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话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我再用“你还有哪些感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随后,又以“为了探索月球之谜,科学家做了哪些努力?”来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索月球奥秘的经过。  

  课后觉得这并不是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不够开阔,反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干瘪,没有生成力。对我们人类来说,月球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星球,它有多少人类未知的东西正等着我们去探索。但在本堂课中,神秘的月球成了干瘪的几行文字,无数的疑问本可以串成一串长长的智慧珍宝,却在此简化成了文中提出了哪几个不解之谜。钻研教材必须深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经过一番思考与准备我决定再利用一课时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以将功补过。这一次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宇航员登上月球的[视频,学生很感兴趣。好多同学都羡慕地说想到月球上去,接着我又给他们补充介绍了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这回学生的兴趣浓多了,问题也是一个又一个,我尽量让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或者让他们进行大胆地猜想,或者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查找有关月球的资料,以后到月球上去工作。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个有关月亮的综合性学习,让他们背写月亮的诗,说带月亮的成语,谈人们对月亮的别称,一整节课学生兴致盎然。我想这一堂课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无论是态度还是情感,学生都比第一节课的收获要多得多。

  这是一篇科普文,课堂中我同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是前提。这节课,我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迷》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本文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收笔。《月球之谜》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贴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我讲解得很少,主要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也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小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以下几点是我对《月球之谜》的教学反思:

  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在撰写《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的时候,经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推敲每一句话,设计了非常优美且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入新课程,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是一个神秘二独特的未知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的奥妙吧!优美且富有山洞里的语言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接着,我展示了几幅关于月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

  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知道,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月球之谜》这节课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经过我仔细地推敲、反复的琢磨,使得整节课我的语言都是那样的优美,具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

  比如:我用“千万年来,月球那特有的美丽使人类折服,人们梦想着早日登上月球,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自然的过渡到第二自然段,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在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学生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月球景色十分奇异。

  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课文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这时,孩子们眼中闪动的是智慧的火花,迸发的是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神秘而又遥远的月球,远离人们的生活,孩子们很难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特别是“环形山、月海……”这些概念十分抽象,现代化教育技术此时发挥了他的优势。优美的月光图片是那样具有魅力,引起他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借助环形山、月海等图片,把学生带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揭开了月球的面纱,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阿波罗”号探月车和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图片,激发了孩子们继续他所科学奥秘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在这节课开始时,我们先来要背一首古诗,老师先来背第一句,接下来你们来背

  师:床前明月光

  生:生接着背

  师:很好,这首诗是写月亮的,神奇的月亮激发了诗人创造的灵感,今天,月亮仍然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月亮,去探索月球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按照平时我们学习课文的要求自学课文,

  生自学课文

  师:谁带大家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1带大家读词语:悬挂,遐想,奥秘,努力,细菌,水藻,一项,估计

  师: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生2:我知道奥秘就是密秘的意思

  师:用找近意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很不错。

  生3:我知道估计就是大概的计算

  生4:细菌就是使我们生病的东西

  师:细菌到底是什么,玩出了名堂这节课曾经向我们介绍过,细菌是一种微生物,有些细菌会使人生病,但有些细菌也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

  生5:遐想就是自由自在地想象。

  生6:老师,水藻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出示水藻图

  师:水藻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名称,好,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很棒,我们请几位同学轮流来读读课文吧,其他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生轮流读课文

  师:谁来评评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评一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下面这一段,在要停顿的地方和要读出疑问语气的地方做上记号,

  “……它和地球一样吗?”师范读,生做记号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请你们自己练习读读这三个问句。

  生练读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三个问句

  生齐读

  生2:第一自然段中也有很多问句,而且写得很美,我想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

  生2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仔细了吗?这一段中哪些句子描写得很美?

  生1:我觉得第一句话很美,刚才我听小意在读的时候,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了皓月当空的美景

  师:说得很好,也很能感受句子的意思,想象力也很丰富,就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来读一读吧。

  师:在这一篇课文当中,还有好几个句话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找找这些问句,画下来,再自己练读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读来读读找到的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生1:我找到了两句,在第六自然段里。“……?”“……?”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读得时候,没有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谁再来读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3读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不解之谜。

  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月球之谜的兴趣,了解祖国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强大。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自古以来,月亮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有关月亮的佳话也流传至今。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曾激起了人们多少思念与感慨。同学们上节课已经初步学习了18《月球之谜》,谁来说一说你对月球的印象?(神秘,一片荒漠,有很多解不开的谜,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阳光等)

  今天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来领略月球上奇妙的景色,共同揭开他那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做到最好?齐读课题:月球之谜

  二、进入情境,感受月魅

  师:我们印象中的月球是谜一样的星球,但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月光图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欣赏一下美丽的月光图好吗?

  面对这样一幅幅美好的月光图,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千,那同学们是否能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呢?(美好、皎洁、皓月当空、我真想亲自踏上月球游览一番,看一看是否有传说中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还有神秘的广寒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学们说的真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借明月寄相思,借明月抒情感……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读遐想,理解意思。)板书:遐想、美好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人们对月光的美好遐想。(自读课文)--指名读---(人们既然对月光充满了美好的遐想,那就请同学们带着美好的感情来朗读)齐读

  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人们是怎样去做的呢?(出示课件并齐读):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三、移情体验,感悟月球的奇异

  1、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想到月球上看一看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69年7月20日。

  (出示课件演示师叙述) 让我们跟随宇航员们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荒无人烟的月球)

  2、请大家找一找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月球的景色? (第2自然段)

  3、哪位同学给我们汇报一下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板书:奇异、荒凉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出示课件并齐读)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5、师述:在月球上我们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时能感受阳光,还能感受到那里没有一点生机。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异”!(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说)你能把这种奇异的感受送入朗读中,用声音表达出来吗?谁想试一下?(指名读,给予鼓励)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大声的朗读给所有的人听吧!

  6、随着宇航员的脚步老师找到了有关宇航员登陆月球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再次感受月球上奇异的景色。

  四、探究体会,了解月球的不解之谜

  月球是荒漠这一奇异景色,让我们所有人迷惑,但是科学家做了一连串的实验得出了更多令人费解的谜,在文章的3---6自然段列举了月球的不解之谜,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科学家都做了哪些实验?

  a、 指生读: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师:细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尘土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细菌在地球上可以蔓延,到了月球的尘土里却一下子就死了呢?

  很奇怪,是吗?  

  所以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实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出示课件并齐读)

  b、继续,下面谁来说说第二个实验怎么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声地清楚地说一遍吗?

  评价:真不错,说得比第一次好多了。

  再请个小科学家来说说。

  指名——口齿真清楚。

  你们能根据这个实验中惊人的发现,来说说自己的疑问吗?

  三、学习升华,发现月魅

  1、月球上的谜仅仅只有这些吗?可以从课文中的哪个标点符号看出来?

  2、是的,文中的省略号说明月球还有很多很多谜,上课之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月球上的谜,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然后小组推选最有意思的谜在全班展示。

  3、 同学们这次月球探险非常成功。除了月球上的迷,关于月亮的诗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四、诗歌熏陶,情感渗透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关于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

  五、开阔视野,拓展延伸

  同学们知不知道咱们中国的航天英雄是谁?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2003年10月15日,那个令人激动的时刻,神舟五号让我们中国人实现了千年飞天的梦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感受到同学们想探索月球的愿望是那么强烈,美丽的月球遮着神秘的面纱,月球的奇异现象有些仍然是谜,但月球对于人类不会永远是谜,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将继续下去,老师相信:明天的你们将会用聪明的智慧揭开一个又一个的奥秘!.

  六、总结,布置作业

  课文学完了,但我们的学习还没有结束,你打算课后怎样继续你的学习?

  生:我想到网上查找关于月球的更多的知识

  生:我想到图书馆查阅图书。

  师:你可以查阅《十万个为什么》解决心中的疑问,多读科普书籍,的确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不错的学习方法。

  生:我想请爸妈给我买一架望远镜观测天空,探索奥秘。

  师:很好,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希望你能找出更多的奥秘。

  同学们的主意都不错,希望你们在课下能有更多的收获。下课!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月球之谜》是一篇典型的科普知识短文,讲的是人们对月球的种种遐想和各种谜团。它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看到的奇异景色,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最大的特点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从生,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根据以往的经难,我们老师在上科普类的文章最易上成“科学课”。因此,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在设计时我紧紧扣住“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科普知识渗透为辅”这条主线。

  一、直击语言,重视积累。

  在课之初,我从一轮明月,月的别称,关于你所知道的月亮的诗句导入新课。围绕月,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理解,对“月”的认识更加立体、丰富起来。再说:“古往今来,面对的是同一轮月亮,你望着月亮想到些什么?”再引入古人面对着这轮高挂空中的月亮,产生哪些遐想?让学生去朗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由原来想象中的广寒宫等美好的景色与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的强烈反差中理解“奇异”一词的意思,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未解之谜”。

  二、创设情境,领悟重点。

  关于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在表述上十分平淡,但是一读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在让学生朗读及谈论哪些地方令人费解之外,我让学生讲述三个谜,将语言的品味、内化和运用有机结合,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同时,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三个谜,从而高效地实现意与文的兼得。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最后,我紧紧抓住孩子们探索月球奥秘的强烈心启发学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孩子们争先恐后:“我长大了要继续探索月球的奥秘。”“将来我想当一名科学家,到月球去探秘。”“我要……”这时我再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谜”字,从由月光引起的遐想入手,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月球的诗句,再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再读读课文中关于月球的疑问,然后说说你有哪些疑问,从而深入地理解“遐想”一词。情境的创设,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境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月球的欲望。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中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与《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 《果园机器人》 课文共同给成科普文学习单元。本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谜”,当然,有的谜已解,有的则没有得到答案,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教学实录:一、课前读诗,诵诗引入师:初次见面,老师送大家一个礼物,这是一首古诗中的前四句,给你们一分钟,看你能背下其中几句?开始。出示《古朗月行》学生背诗句,老师巡视。师:谁愿意展示?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师:真不简单。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这些诗句,想想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生:月师:何以见得?生:第一句有个月字,瑶台镜也是比喻月亮的。师:你有一双慧眼,找到了那几个相同的关键字眼,那就是月,(板书:月)也就是现在我们叫的月球,这些诗句都是古代诗人们看明月时产生的多姿多彩的遐想。评: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联的诗句背诵环节,语文味浓,操作性强,过渡效果佳。二、解题初读,整体感知(一)单元解题,初读思考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题目叫《月球之谜》(板书:之谜)读题生:月球之谜师:这篇课文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前两篇分别介绍太阳与月球两个天体,后两篇分别介绍互联网与机器人两种现代科技产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那轮皎洁的明月。读题。    评:这种解析充分注重单元整体结构性,引导以一种更大的视野来看待一篇文章的价值与地位,在增强学习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发展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观。生:月球之谜师:如果说我们也对月球之谜感兴趣,那赶紧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了解它吧!自由地大声读一遍课文。请问,看着提示,说说有几个要求?生:自由地读师:自由读就是怎么读?生:自己读,不和大家一起读。师:不错,除了这个要求还有吗?看仔细哦!生:大声地读一遍。师:对极了!大声读,自由读,读一遍,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开始!学生读文,教师巡视。评:凡事预则立。这里的预指的是一种预见能力。很多课堂,老师在说开始读,学生齐刷刷地读起来,与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造成要求不能落实的原因往往就是对要求的漠视。让学生学会审视要求,养成围绕目标学习的习惯(二)生字正音,读通课文师: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文章不长,但有些词句比较难念,比如这句: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悬挂、皎洁、遐想”这些有生字的词呈现红色,降临的“临”呈蓝色,表示此字要求书写)生: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师:这句话生字非常集中,你念得不错。请大家跟他一起读一遍。生: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师:要读好这句话,我们还要理解一个词的意思,谁知道“遐想”是什么意思?生:应该是想家的意思吧?师:你是猜的吧?老师查过字典,字典里关于“遐”的解释有两种,请你选择一个正确的解释。生:我认为是“远”的意思。师:那“遐想”就是想得——生:很远很远师:你知道人们曾经对月亮产生过哪些遐想呢?生:人们想象月亮里有桂花树,吴刚在里面拿着斧头砍树呢!师:吴刚伐佳,一个美丽的传说,还有吗?生:《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仙药,升到了月亮上。师:围绕着月亮,人们的遐想无限。让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充满浪漫色彩的句子。生: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师:请看这个蓝色的字,如果要写好这个字,你想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什么?生:两竖一短一长。师:右下角不是个四字,一定要注意,看老师写一遍。教师板书,学生观察师:请大家在书上也写一个。生:临字书写师:这篇课文中,还有哪句话你觉得难念的,敢挑战吗?生: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师:句子虽长,读得却不错!生: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师:字正腔圆。好!评:这一环节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训练的方式落实得相当到位,对从“遐想”的音形义三层作了深入细致地解读,在这个解读过程中,又能对字典这个工具书进行使用,开发生活经验,激发生活情感,正如《新课标》提出: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字的意义。(三)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师: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关于月球的那些谜吧!比比谁的动作最快?学生读文划句师:沙沙的划句声真是好听。有收获吗?生: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师:继续生: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师:还有生: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师:继续生: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师:很不错!请仔细看这些句子的尾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生:问号师:这些问句虽然都有问号,是不是每一句的读法都一样的呢?请你自己先自由地读一遍。师:请你来读一读,我们听听,五句话,他怎样读?生:读五句疑问句。师:为什么第一句读得轻轻的?生:因为这是第一个谜。师:为什么最后一句要如此强烈?生:因为这个谜很难被解答,所以好奇心更强了。师:现在你知道课文写了什么?生:课文写了很多关于月球的谜。生:人类对于月球之谜的探索。师:请把这两层意思合成一句话。生:课文写了很多关于月球的迷,以及人类对月球之迷的探索。四、深度对话,语言实践(一)读文激情,初步感受探索精神师:说得真不错!这么多的谜,难怪作者要觉得月球那么神秘,所以,他这样写道,读。生: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师:不知道其他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继续”这个词,既然是“继续”,说明在这之前人们已经有过探索。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写人们以前探索月球奥秘的句子吗?生: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师:哪个词最能说明这种探索早就已开始的?生:古往今来。师:这个词很特别,有两对反义词藏着呢?你能找出来吗?生:古与今。生:往与来。师:这是一个由两对反义词组成的成语,汉语中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老师找了一些,同学们读一遍,记一遍你来我往   大同小异   有去无回    喜新厌旧师:我们合作一下,我说一个词,你说它的反义词,从屏幕上的开始。(反义词的对应训练)师:让我们回到刚才那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读读两句相关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人类对于探索月球有着一种怎样的精神?生:人类对于探索月球之谜的历史源远流长。师:“源远流长”,说得多好啊!而且这种探索还将继续,读!生: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师:你们愿意继续吗?生:愿意评:这个训练的学段性特点非常明显。三年级的孩子在经历了学字积词的低段学习后,词语依然是他们理解内容赖以持续的落脚点。体会关键词句对于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词型的训练与人类探索精神紧密结合,很好地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二)深研语言,品味谜之已解师:就等你们这句话。我们继续研读这些谜团。请联系课文,想想:哪几个谜是已解之谜?(板书:已解之谜)请在课文中划出描写谜底的句子。师:你划出了哪句话?读出来。生: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师:知道环形山吗?请看投影与资料袋。环形山其实就是一些圆形坑洞,这些洞里或洞外除了土就是石,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所以,作者做了结论。他说——生:月球是一片荒漠。师:“荒漠”就是这样的。读:生: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师:真不错,有些词,不用查字典,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读懂它的意思,真是省心省力,要再试试吗?奇异,你觉得哪句话写出了奇异的具体现象?请读出来。生: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师: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分句拆开来看,你还会有奇异之感吗?生:没有,这样的天空我们都见过。生:灿烂的阳光我们也见怪不怪了。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原句。生: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师:如何?生:感觉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同时出现,不可思议。师:“对比”让这种不可思议油然而生。请把这种不可思议的惊讶读出来。生:这里的天空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师:你们都强调了“却”字。是啊,这个“却”字饱含了景象的奇异与我们的惊讶。评:这个环节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只有简单实在的语言实践,体现了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荒漠奇异二词的教学,完全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特别是奇异一词的教学,老师的指引对比让这种不可思议油然而生一字千钧,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很好地扎根于言语实践。(三)深研语言,品味谜之未解师:由于科学的发展,古人的遐想已经不再是遐想,因为这些谜已解。但有些谜却依然未解。课文中这样写道: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谁来读出到底有多费解?生: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师:感觉还不够,继续深入。一连串实验结果说明实验不止一个,第一个实验是哪一段,谁读出来?生: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特别令你感到惊奇的?生:一下子师:如果我们把”一下子”去掉,请你来读一读。生: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师:感觉怎样?生:”一下子”能说明杀菌速度很快,我们的疑惑才会强烈。去掉就没了。师:说清楚”没了什么”?生:没有高强的杀菌本领。师:所以,你的好奇心也大大减轻了,是吗?生:是的。师:所以,科学家也深深疑惑——生: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师:既然是一连串,必然有第二个实验,读出来,生: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师:又是对比,这一段的对比比比皆是,你能说说都是什么跟什么做对比吗?生:两个实验做对比。生:玉米与水藻作对比。生:地球的尘土与月球的尘土做对比。师:不管是哪种对比,留给人类的,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读:生: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有一个老师们很头疼的问题:说明方法的教学到底应该如何呈现?呈现到什么程度?如何与语言实践有机融合?此外教学,范例性很强。首先为说明方法找到着眼点,费解一词是未解之谜特点的着眼点,如何利用对比说明方法建构费解的感觉?这个环节告诉我们:在读中建构,把抽象的分析化为形象的语言与真切的情感。师:有了一连串的实验,才可能有对比,才那么令人费解。如果说这里作者是通过对比写出谜的,那么这段文字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谜的呢?生: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师:这句话有点像数学课的知识,你能根据这个句子列个算式吗?生:46-40=6(亿年)师:这种说明方法叫作列数字说明。数字讲究精确,但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用了一个“估计”这样的词,显得极不精确,,请同学读想想这个词能不能不用?生:不可以。师:为什么?生:没有估计,读的人就是认为月球的年龄就是46亿年,其实可能是46亿年又多几年。师:当然也可能没有46亿年是不是?生:是的。师:不精确但真实。真实,这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希望同学们平时也要注意这种问题。让我们把这种科学精神读进句子里去。读:生: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评:把列数字说明方法与科学研究的精神融为一体进行教学,效果显著。引领学生对语言敏感起来,这就是语感培养的必经之路。师:正是这种求真的精神,推动着人类这样执着地探索那些未解之谜。(板书:未解之谜)让我们回过头来轻轻地读读这两句话,说说读懂了什么?生: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师:你来读这句话。师: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努力”到底有多大呢?人类历时千百年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全球为之欢呼。但是,你们知道吗?在这欢呼的背后,有多少人为这种探索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播放课件,描述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师:月球的奥秘,是人类用什么换来的?生:是生命。生:是鲜血。生:是智慧。师:让我们带着对那些生命与智慧的敬畏之情,读读这句话。生: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师:正是人类的求真的执着,所以,作者这样写道:生: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师:有人说,当我们了解了更多, 我们便会不懂更多。所以文章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自然段,这个自然段没有文字,只有一个——生:省略号师: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生:省略了人类对月球一个又一个的谜。生:省略了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生:省略了作者没有写出来的疑惑。生:省略了人类更多的为探索付出的生命。……五、总结延伸,引发未知之谜师:老师布置一项课后的思考,请同学们继续去了解月球。也许,你会找到更多的谜团呢!(板书:未知之谜)师:记住,结果可以省略,但,探索的过程是无法省略的。下课评:沿着三维目标所构架的设想,课堂到这里给学生的不仅是奇异的惊讶,费解的惊奇,更多的是对探索精神的认同与崇敬。这种情感的习得,是通过巨大这个词而展开的,是通过省略号这个符号而伸展的,语言训练与情感激发水乳交融。 教学反思:语文味的源泉——言语当语文作为一种课程出现时,它就应该以学科性质为存在价值。“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叶老的语文课程思想是一针见血的。无论是课程即科目还是课程即经验的论调,亦或课程即目标,课程即计划,课程即文本的广义理解,都说明课程是一种着眼于学习者知性结构的东西,所以,知性承载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承载物。其它的,是伴生,也必是伴生的;是渗透,也必是渗透的;是生成,也必生成的。 “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张志公语)既然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语言能力,那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训练中构建新的语言体系。一、根据文本特点,尽量挖掘言语元素《月球之谜》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按照言语训练的要求,我认真地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寻找言语训练的契机,并从言语训练的形式上列出了可行性清单:

  训练类型 具体题型 字词训练 抄写、临写、听写、多音字辩析、部首查字法训练、义项选择、类型词积累、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如:识字指导。“悬”、“遐”、“努”、“藻”的正音。“幕”字与“慕”区别字形;“临”的部首;“奥”上半部不封口。 句子训练 几个疑问句的朗读训练;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如:同是疑问语气,第一段中的几个疑问句因为写的是遐想,可以读得稍显轻柔,甚至可以读出自言自语的意味。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问句表达的都是对一些现象的不解,读的时候语气可以稍重些。读背以下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段落训练 课前应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材料,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第二个习题中提出的问题,然后以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文中所写的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写作训练 写一写还会有哪些月球之谜;把省略号扩写成一个自然段;说明方法的认识与学习;对比手法的体会与运用…… 其它训练 课外阅读相关文章,续写月球之谜;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了解关于月亮的不同称呼……

  2、    关照年段标准,认真甄别言语元素课程标准是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执行课堂操作的依据与基础。标准是分年段提出各具体目标的。《月球之谜》作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文本,我就应该紧紧扣牢《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中此阶段的要求进行语言训练的元素的筛选与取舍。

  课标中对此阶段语言发展的要求 整合后的语言训练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遐”的意思理解。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理解“荒原、奇异”等生词。阅读理解重点句和中心句。读背四联古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会说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名称,了解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多次进行默读与思考结合的语言训练。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表达省略号中省略的是什么的语言补白训练。 写写自己发现的新的月球之谜。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对“估计”一词的比较阅读训练; 对“古往今来、继续”两词的对照性理解训练; 对“未解”与“费解”两词的关联性理解训练。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临”字的书写指点。

  三、针对课堂需要,精心整合言语元素。(一)基于语言规律进行整合语言规律告诉我们,语言的学习效率在于举一反三式的理解与应用。所以,如何在语言载体中寻找可以举一反三的训练点,有效地促进语言积累与语言发展,成为我整合言语训练的第一要素。《月球之谜》这篇课文中这样的语言着眼点有很多,如“费解”与“未解”两词的迁移理解;如何读好几个不同的问句?如何有效地积累词语?我选择了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进行切入,从认识词型到理解意义,从同类拓展到回归体验,让情感体验在言语训练中渐生渐浓。(二)基于文本体裁进行整合这既然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那么说明方法的运用就应该作为文本体裁的特色菜单三年级的孩子初次接触这种写作方式,更应该为他们正确理解说明方法与以后运用说明方法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于是,我保留了有关与说明方法学习的语言训练项目。(三)基于文本情感进行整合当然,语言实践的过程不应当也不可能不含有情感波动。只是,我们要选取与主题有直接联系的情感加以整合,让教材编写与情感培养更为自然与科学。这篇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层面要求我们培养孩子们对探索的好奇心与兴趣,所以,我选择让孩子们树立对曾经为探索而奋斗的人的崇敬作为情感生发的基点。语言理解也有一个“看山是山三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为孩子们打造语言涵咏的平台,制造语言品味的花样,让语言学习变得更巧更精,所以,语文教学,在言与意的转换活动中,何妨来点“花言巧语”?  总评析:这堂课让我又想起崔峦老师在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中说的:“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语文正处在从课改的亢奋到回归语文本体的调整中。”这堂精读课简约、大气、扎实的教学艺术,为三年级的学生开启了阅读思维空间,辩析已解之谜,剖析未解之谜,引发未知之谜,一个看似简单的“谜”字,在老师的精妙引领下,如谜似幻,引人入胜。我想用三个古文小片断来评价这堂课。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之所以用郑燮的《竹石》这首诗,因为在这堂课中看到了这样的特点:语文的根扎得很深,语文的味做得很浓。这样的科普说明文没有上成说明方法讲解课,能呈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文味实属不易。原因有三,其一、以读为本。课前就读诗,带着浓浓的语文味走进课堂,然后是读题读文,特别是读遐想句时,查字典解字后读句,联系生活经验解词后读,朗读后再默读思考,读划,通过读句来读懂词,通过读词来读透句意。更为巧妙的是,连说明方法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在读中完成的,为什么对比中才有“奇异”?到底“费解”到什么程度?无一不是透过读的练习完成解构与建构的全过程的。这堂课,读悟的方式方法很多,有数学列式的,有影像资料展现的,有借助工具书的,但目标指向无一不是语言。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无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众里寻芳千百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阅读教学,从读通到读懂进而读活的整个历程,与从感受到体验进而顿悟的王国维的治学三境论不谋而合。“读题读文再读句”,这堂课首先让学生读通文本,扫除语言障碍,进而去整体感知语言,月球的形象在似花非花的朦胧中渐生,不确定,不清晰,此时,读正确是第一要素,让学生读了还想读是教学第一宗旨。“找谜说谜再品谜”,在品味中读出体验,已解之谜与未解之谜在心理探索欲望上当然是不一样的,体验已解与未解情感上的差异与引导朗读表达上的差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是谜,所以费解;因为是谜,所以探索,又因为代表着未知谜的省略号,引发更多个性化谜的猜想与解读,那更是学生自我的,独特的。在一遍遍的读书中,实现了学习主体与形象的融合,这是一个不悔的共憔悴同欢喜的过程。语文的智慧就在于对所读的感悟,一个“恨”字能具化为杜甫的恨别鸟惊心,能形象化为怒火中烧,能外化为怒目圆瞪,更能感悟到字背后的故事与内涵。就如同一个遐想带给学生们多少浪漫的启迪与情感一样的,这堂课,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读得有量更有质。三、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我认为这堂课的文本解读创意有梯度,有温度,有深度。犹如《庖丁解牛》中的解牛处理,干净利落,牵一发而动全身。已解之谜、未解之谜、未知之谜三层解读概括性很强,线索性强。如果说课堂中的每个训练点就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线的色彩、牢度、材质等因素直接决定这串珍珠的价值,那么,课堂整体解读策略就像那根串起珍珠的线,这条“线”的内涵、深度、视域等因素直接决定这堂课的价值。表面上看,这三层谜团概括的是五个问句内容,但我们细细品味,会发现这概括的内容非常宽广,小到五个问句,大到人类的探索领域及认知思想,理所当然地,它涵盖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月球之谜这个总概念像剥洋葱一样地层层开解,不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究了乐趣。同时,这条线也把人的探索情感的发展形象地展开了:从迷茫到迷惑,从迷惑到迷恋,从迷恋到执着,围绕着这条线,我们所能感知的是那样丰厚,这条线在品味中会不断地向周边扩张,形成一个个语言欣赏的面。十二个字,言简意骇,但字字珠矶,在轻松解构文本中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与超越。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83981272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