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6燕子专列

6燕子专列

颜值担当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6燕子专列

微信扫码分享

6燕子专列(精选17篇)

6燕子专列 篇1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11个二类字。

  2、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人文意识。

  三、教学重点、关键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五、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1、通过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当时情景。

  六、教学准备     cia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燕子专列》,这些生字词还记得吗?出示课件,显示词语。

  欧洲      瑞士    舒适    空调   启程   特殊   骤降   疲劳 

  皑皑白雪      饥寒交迫      长途跋涉      濒临死亡

  2、今天我们再次一起走近这个故事。(播放课件)

  (1)学生听完全文朗读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

  (2)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需要用带有空调的舒服的列车运送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通过复习本课的词语直接进入本课学习,对于第二课时的教学的开课后还应该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所以让学生听课件录音。】

  (二)攀疑入境  缘词解情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己朗读。

  (2)点名读并交流读书收获。

  (3)老师点拨:当读到“气温骤降”时你能感觉到什么?仅仅是气温低、冷,还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它可能飞过( )地方,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找不到食物,真是(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面临着死亡。

  (4)带着你的理解,再次读读这段话。

  (5)谁来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对燕子非常不利。

  (6)点名读,学生点评。

  (7)老师范读,让再次学生感受到环境恶劣给燕子带来的麻烦。

  【老师的点拨主要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长途跋涉”、“濒临死亡”让学生体会环境的变化,给燕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当时的环境。】

  面对如此的灾难,燕子却幸运的逃脱了。他们都得到了谁的帮助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后面部分。可以边读边画,能在旁边写批注更好。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书后交流,老师板书:政府  居民

  (2)政府的决定、呼吁:一个政府通常都是处理国家重大的事情,在这里竟然处理起燕子遇难的事情,你有何感想?学生自由交流。老师板书:决定

  (3)你就是政府官员,请通过电视或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从燕子遇到什么困难;要求人们怎么做;把燕子送到什么地方。)

  (4)学生评价。

  【三年级的学生对“呼吁一词的深层理解比较困难,让学生通过模仿政府官员的发言体会该词,还能从体会到政府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感受瑞士人民对动物的关注程度,激发爱护动物的意识。】

  (5)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

  【重点句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反映出的思想品质;主要采用朗读、语言创设情景达到效果;将课后需要完成的任务融入课文教学中。】

  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你正冒着料峭的春寒寻,有什么感觉?

  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你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有什么感受?

  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你想说什么?

  带着自己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你看到怎样的瑞士居民?

  【学生对“料峭的春寒”、“漫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的理解,老师创设情景,你就是瑞士的居民,此刻你正冒着料峭的春寒寻,有什么感觉?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你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有什么感受?此时你就是瑞士的居民,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你想说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居民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寻找燕子。】

  在救护燕子的队伍中有一个小姑娘,让我们一起认识她吧。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用笔画下令你感动句子。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默读。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2)自由交流,并以读的形式呈现出对文本的感受。

  (3)贝蒂她不在乎什么?

  师反复引读,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受冻的燕子 ;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受伤的燕子   ;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濒临死亡的燕    。(播放课件)

  (4)点名读。

  【作为小姑娘贝蒂只是居民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让学生抓住令自己感动、难忘的句子交流感受,体会贝蒂爱护小动物的举动;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反复接读。电脑出现这一段的伴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倾听的过程中在内心涌动一颗对动物博爱之心。】

  (三)点拨写作技巧  回归全文

  1、正是有政府的关注,有居民的博大的爱心,才会出现课文开头的那一幕,课件显示句子:

  (1)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你发现了什么?第一句在课文开头,第二句话在课文末尾。本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呈现故事的结尾,然后在叙述故事。避免了平铺直叙。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学了课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学生任选其一)

  (1)我想对贝蒂说:“                 。”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政府说:“                  。”

  (3)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

  (4)我想对周围的人说:“                      。”

  老师根据学生板书“爱护动物”。

  五、学生汇报,总结全文

  1、学生汇报这一节收获。

  2、老师小结:“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爱心。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之间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呼吁: 请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3、下课后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板书: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爱护动物

  居民      响应

6燕子专列 篇2

  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天气、环境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意识,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意识、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天气和环境的内容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具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一列火车),看,这是什么?这是一辆专列,你们知道什么是专列吗?(专门接送重要客人或运送重要货物的列车)再出示(课题),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燕子专列,那什么是燕子专列?课文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就来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2、认读生字,注意提示出装载为四声,空调的调是多音字。适当理解什么是气温骤降。

  3、词语读的真不错,看看咱们的课文读的怎么样。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明回答(当学生不能概括时,老师进行概括,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概括的再说一遍)

  三、品读词句,感悟真情。

  1、过度:是啊,为了小小的燕子,瑞士政府和人民能够付出这么多,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让我们在来好好的读一读吧,把最感动你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或者画泡泡。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瑞士政府能用火车运送燕子,说明他们很关心燕子,能做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那是一辆什么样的火车呢?(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从这你想到了什么?是啊,瑞士政府真是把燕子当成了我们的朋友,当成了尊贵的客人。

  那么,瑞士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个了不起的决定呢?(因为燕子遇到了麻烦)

  燕子都遇到了哪些麻烦?

  冷(气温骤降,风雪不止)

  饿(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累(长途跋涉)

  快要死了,(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孩子们,我们的朋友小燕子遇到了这么大的麻烦,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伤心、着急),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燕子遇到麻烦这一部分。

  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们你此时的心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做出了用火车运送燕子的决定,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瑞士政府真是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他们尊重这些朋友,为它们所遇到的困难所着急。)

  (2)“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想想,政府是通过电视和广播会怎样的呼吁人民去寻找燕子?如果你就是播音员,会怎样说?

  听到你们的广播,瑞士的人们一定会赶快去寻找燕子的。

  (3)“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纷纷(学生谈到的时候变红,打出泡泡)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谈感受,真会学习,谁也能像他一样结合词语来谈谈感受。

  四处

  是啊,人们是多么关心我们的朋友燕子啊,他们的足迹遍布了瑞士的每一寸土地,恐怕露下一只燕子,挽救不了它们的性命,人们对燕子的生命是多么的尊重啊。

  冒着,顶着,踏着(理解料峭)

  什么是料峭的春寒,你能结合这一段的语句来谈一谈吗?

  (满天飞舞的大雪,冻的坚硬的山路)

  在这样的一个春天里,瑞士却是漫天飞舞的大雪,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春天的温暖,而是(料峭的春寒)。

  刚才xx同学谈到从“纷纷”一词中体会到关心燕子安危的并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很多的人,同学们,请想象一下,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在崎岖坚硬的山路上,都会出现哪些人的身影呢?(学生自由谈)

  是啊,老人们走出家门…….

  ……

  (引读,三组)

  虽然是天寒地冻,虽然是漫天飞雪,但是,寒冷阻挡不了我们寻找燕子的脚步,阻挡不了我们对我们的燕子的朋友的一颗滚烫的爱心。

  (4)第四段

  一学生谈,(打出字来)咱们都来读一读这一段。

  还有谁也被这一段打动了,来谈谈你的感受。(一个人,十几只)

  那她不在乎什么?

  在乎的是什么?

  孩子们,贝蒂只是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寒冷的天气里,她理当受到大人们的保护,躲在温暖的家里,可是她全然不顾寒冷,此时此刻她的心里装的都是我们的朋友——燕子啊。

  出示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描写的就是当时的情景(音乐起):今天的春天真冷啊,漫天飞舞着大雪,风呼呼的刮着,贝蒂不顾天气的寒冷,坚持着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逢里寻找了冻僵的小燕子,看,她的小脸已经冻的通红,小手冻的僵硬,可她一点也不在乎,还是在努力的寻找着……

  你能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吗?(找一人说)

  (出字)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贝蒂和燕子朋友在一起的动人场景,就让我们来深情的读一读当时的情景吧。

  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小姑娘啊,你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是啊,在乎、尊重这些燕子的生命的又何止贝蒂一个人,还有瑞士政府和人民,如果把人们对燕子的关心,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字?是啊,是人们的爱,挽救了小燕子的生命,使它们脱离险境,是人们的爱,护送着小燕子一路北行。

  看,列车快要启动了,我们也来到了送行的站台上,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我们一样来送燕子的人,此时此刻燕子已经不只是一种小动物了,它还是我们的尊贵的客人,是我们友好的朋友,对于这些即将远行的朋友,你想送出你怎样的祝福呢?(学生谈)

  带着我们的祝福,来谈谈这两段吧。

  听,小燕子唧唧喳喳的叫声,仿佛在向我们致谢,你都听到它对你说什么了?(学生自由谈)

  是啊,燕子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燕子感谢我们,我们同样也要感谢燕子,是小燕子年年给我们送来春天的消息,陪伴着我们人类,在我们的屋檐下,和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春光,是小燕子,给我们的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用它优美的叫声给我们演唱了一曲春天的赞歌,我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像燕子这样的动物朋友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像瑞士人民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动物朋友做些什么,我们就会更和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6燕子专列 篇3

  6 燕子专列

  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22页至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板书:

  爱护

  人              燕子

  救护

  课后反思

  1、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体会到了小女孩付出的爱,被她的行为而感动。

  2、 看图引导想象未如理想 。

6燕子专列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  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6燕子专列 篇5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音乐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板书设计:                          政府   呼吁、专列运送                  燕子专列                         市民 抢救   站台送别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重要新闻,你们听(放录音)“听众朋友们,瑞士广播电台向大家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成千上万的燕子生命垂危,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救救燕子!”2、可爱的小燕子们到底遇到了什么灾难?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22页,齐读标题《燕子专列》学生齐读课题,书空课题。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1、学生初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2、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四人小组内订正、检查课文朗读。三、交流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1、指名学生读课文。2、指名认读生字。强调“殊、骤”的正确读音。2、学生认读生字。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3、学生交流。四、品读1、字词我们都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1、学生读文,小组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全班交流。2、学生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解决提出问题。预设问题:(1)字词的理解:启程、特殊、跋涉、濒临、呼吁、料峭(2)课文内容的理解。1、              质疑、探究。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1)什么是专列?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专列?(1)学生回答。(2)为拯救燕子?瑞士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从政府决定用专列运送燕子,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两个方面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瑞士政府关心保护燕子。(3)为拯救燕子,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从人们专程去站台送燕子、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重点句子体会普通市民对燕子的关爱。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          认读生字词。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1、          学生认读生字词。2、          学生朗读课文。二、争当“最佳小记者”现在我们评选出最佳小记者,谁的新闻报道得具体、准确,情感动人,就能获得冠军。(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学生小组交流,小组再推荐,全班交流。板书:时间——地点——谁——遇到了什么事——哪些新闻煤体——播报了什么行动——人们怎样行动的——最后结果怎样)三、拓展训练1、同学们,你们看,“燕子专列”开过来了,(放课件)你们听,唧唧喳喳的小燕子们在说什么呢?1、学生自由想象回答,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教育。2、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小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2、学生课堂组织语言,课后完成写作。(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四、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2、“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4、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观察字形,临写。3、学生练写。课外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6燕子专列 篇6

  [教学目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你知道什么叫专列吗?

  【专列是指为某些人或某些事专门开行的列车。】

  2、这次,我们这趟专列乘坐的却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3、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燕子是候鸟,可以长途跋涉,为什么还要专列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初读一下这篇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读音难点:“洲、殊、骤、涉”(翘舌音),“濒、厢”(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

  注意不要将“濒”读成“pín”,将“骤”读成“zòu”。

  多音字:几(几乎)(几个)、得(得救)

  2、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比较记忆:土——士、我——找 、视——观、户——护

  3、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4、指导书写,注意结构比例。

  “专”字最后一笔为“点”,不是“钩”。“士”字要注意两横的长短。“特”的右上部分是“土”不是“士”。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三、学习课文:

  词语:

  几乎:差一点。

  惊动:侵扰,震动。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努力之后出现的情况。

  立即:立刻,马上。

  第二自然段

  1、燕子为什么要坐专列呢?它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呢?

  【当时,成千上万只小燕子欢欢喜喜地从南方飞回北方,途经瑞士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恶劣天气。】

  2、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表示当时气候十分恶劣的句子画下来。

  【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3、瑞士的天气骤然变冷,就连人们也纷纷躲进温暖的家中不愿出来,可以想见,我们那可爱的燕子面临的境况是多么的危急,你找到有关的语句了吗?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成千上万只燕子,又冷又饿,找不到一点吃的东西,许多已经昏死”体会事情的紧急!】

  4、知道了燕子要濒临死亡的消息,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__(做了什么?)(从课文中找答案) 

  第三自然段

  (1)政府: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问:一个国家的政府,知道了小燕子的危急情况,居然决定派出专列迎救燕子,并且积极呼吁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救助燕子,你知道了这个消息,你是怎么想的?

  【体会政府这一行动十分了不起】

  (2)人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重点句子)

  【通过“立即”“纷纷”“冒”“顶”“踏”“寻”这几处词能感受到什么?想象当时是什么样的场景?体会事情的紧急和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关爱与保护!】

  小练笔:你能写出几句保护燕子的宣传标语吗?

  第四自然段

  (3)贝蒂: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让我们再来默读第四段,哪句话深深打动了你,你就把这句话画出来。

  第五自然段

  因为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人,燕子终于得救了。

  【“终于”一词写出了人们为救燕子所付出的艰辛,是人们的爱心给了燕子第二次生命。】

  那承载着浓浓爱心的燕子专列徐徐地开动了,人们望着远去的列车不停地挥手。此时此刻,他们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是燕子,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人,你又会说什么呢?任选一个角色,写出你想说的话。

  小结:

  像这样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还找到了哪些人类关爱、救助小动物的故事呢?

  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6燕子专列 篇7

  这是一篇讲述人和燕子之间的温馨而感人的故事。一看到课题,“燕子专列”就觉得这样的课题非常独特,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目?小小的燕子居然还要乘坐专列,享受了特殊级的待遇,人们把燕子当作贵宾来对待,可以想象燕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所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超越同类的真诚而透明的感情,是教材把握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人和动物之间毫无功利的朴素的感情,让学生走近课文,走进课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将会是我设计这一篇课文的主旨。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饥寒交迫”等词语。积累文中大量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对比手法使用的效果。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的主题,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对比写的表达效果。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看一组动物和人类和平相处,充满温馨之情的图片。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欣喜。它们春来秋去,撒播着友谊的种子,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危险!今天,我们要学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燕子专列?读第一段,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先出示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的图片,从情感上拉近动物和孩子们的亲近感,为后来的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导语的设计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使孩子们在学新课文的同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对比,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二、初步感受课文,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注意生字的读音。

  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孩子应在通读全文之后,对内容有个初步的感知,考虑到在表达的完整性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设计让孩子们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这样有个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机会。

  三、汇报交流,教师检查

  1、指名读词语: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春寒料峭、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气温骤降、救护、濒临死亡”注意“殊”不要读成 chū;“骤”不要读成 zòu;“濒”不要读成 pín。齐读词语。

  2、理解“气温骤降”“濒临死亡”“春寒料峭”等词语:

  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到课文中学词语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春寒料峭”时,让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到所在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找找哪些句子表现的是“春寒料峭”,这样就能达到“以文学文”的效果,而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恰逢当地遭遇“倒春寒”,孩子们在理解这个词语时,就会很自然地联系实际,谈出的自己的感受也很到位。

  3、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围绕“爱”的主题,感受课文谱写的真情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什么麻烦?找一找文中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漫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冻僵、皑皑白雪、僵硬)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词语的积累靠平时的点点滴滴,结合本课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写作特点,课文有大量的描写气候寒冷的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饥寒交迫、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坚硬的山路等)让孩子们熟记这些词语,为下面的用好这些词语打好基础。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引导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设燕子专列);二是群众方面 (竭尽全力寻找、车站送行)。

  ⑴ 政府方面:政府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 如果你是瑞士市民,你看到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不幸,你会怎样通知政府呢?提示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组内交流,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他的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这个环节中,我适时安排了简单要求的口语训练,抓住课文中的“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问学生,政府是怎样知道的,鼓励孩子们在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用上黑板上的词语,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

  ② 什么是“呼吁”?请你替政府来向大家呼吁一下。比如:各位观众,瑞士国际电视台现在向你们播报一条重要新闻,现在……

  设计意图:“呼吁”这个官方色彩浓重的词语,学生一下子不好掌握,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还学到了呼吁的基本要领,一举两得。

  ⑵ 群众方面:

  ① 找一找人们寻找燕子时的动词,用笔划出来。

  ② 照着课文的样子,说一段有连续动词的话。自己练说,个别展示。

  设计意图:仿写是一副提高写作水平的良药,在课文出现类似的语段后,抓住时机,让孩子们现场也来仿说一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模仿的敏感度。

  五、指导朗读,读出爱的情意

  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小动物无私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读第3段时,读出居民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大无畏的精神。

  2、读第4段时,感受小姑娘贝蒂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精神。突出路险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 “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不为自己着想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男女生分别读三、四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有效途径,在朗读时,我设计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学生体会人们救助燕子时的大无畏精神。

  六、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认读。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教师示范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生字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笔画传授,更多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地识字,巧妙地记住字形,并能触类旁通地到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二、创设情境,指导小练笔

  1、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⑴ 政府的举动。

  ⑵ 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⑶ 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孩子们会欣赏文章的结构布局,课文往往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在教学到这一环节时,需要教师的概括总结,要求不要太高,只要学生有个初步地了解就可以了。

  2、课文中的小贝蒂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她美好的心灵如同她红扑扑的脸。现在请你再仔细读一读第四段,看着课文的插图,把自己当作小贝蒂,向大家介绍那天救助燕子的经过,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

  3、学生自主写。

  4、 指名读,评价,修改。

  设计意图: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上的词是否准确。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合乎情理即可,在评价时对于能恰当地用上黑板上词语的学生,应该大加鼓励。这个环节应多花时间,因为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如:在满天飞舞的大雪中,小贝蒂裹紧了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野外去寻找燕子。脸冻得通红的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拿者一根小树枝,来到树下草丛里轻轻地拨弄。突然,她好像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在雪地里用双手轻轻地拨动着,果然,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已经快没气了。“爸爸,妈妈,我找到了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还不停地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救助燕子的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明星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可爱的贝蒂说什么呢?

  设计意图:面对善良、可爱的小贝蒂,有谁不想夸夸她呢,让学生在这时候畅所欲言,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也是诱发其天生的爱的情感的最佳时机。

  6、指名说。

  三、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1、播放爱护动物的歌曲。

  2、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3、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设计意图:以上的3个小环节,既是课文内容的补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课外寻找资料的兴趣和对资料及信息筛选的能力。

  4、总结: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人和动物之间温馨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小贝蒂那样爱护动物,使其它动物都能像课文中的燕子一样幸运,幸福而又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救助燕子的过程中,人们用爱,用真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文学到最后,能让学生流露真情读好课文,恐怕是每位执教者最美好的愿望,所以,在学生有情之发的时刻,引导文本诵读,是最明智之举。

  五、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充分地准备。

  设计意图:第一个作业的设计,给学生充分地自我发展的机会,充满对学生的信任,也把时间的支配权还给了学生。第二个作业则很好地体现了单元主题学习的精神。

  【板书】

  燕子专列

  气温骤降   料峭的春寒  冻死

  风雪不止  漫天飞舞的大雪 冻僵

  饥寒交迫   坚硬的山路  僵硬

  皑皑白雪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上的特色是能抓住文本的语言特色,设计的几个环节均体现了“以文学文”的语文观。比如,让孩子找到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就要求学生在分散的段落中进行词语的提炼(阅读理解基础上的选择能力),而后在诵读的基础上(诵读中学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的安排上也有层次地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步是让学生以市民的身份用上这些词语通知瑞士政府,第二步是要求以小贝蒂的身份再用上这些词语,讲述救助燕子的经过,有了第一步的口语训练,第二环节的课堂完成效果比预期要好得多,这是比较成功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如果在检查学词的环节设计中,能突破以往的出示课文中的新词语让学生来认读改为直接找天气寒冷的词语, 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文状态,同时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也会有一气呵成的美学效果。另外,在最后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时,显得有些生硬,如果将收集到的歌曲放在学文的开头,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在内容的编排上也会更好些。

  教学后记:

6燕子专列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6燕子专列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小黑板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或坐过列车吗?

  2.那你们听说过“专列”吗?(板书:专列) “专列”是什么意思呢?

  3.有一种专门为某个人或某件事特别开行的火车叫“专列”。(一起读读这个词)

  4.出示句子:“在欧洲瑞士的一个火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这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是专门为谁开行的?(板书:燕子)

  5.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6.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要了解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问: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想自己试试吗?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汇报交流:

  (1)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板书:人→燕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我想这些词正是你们愿望的体现,这种感情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你们觉得用哪个词最恰当?(板书:爱)

  [设计意图]:在“我想读”这一动机的导引下,学生的初读是高效率的。同时,唯有在读懂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深入的对话。

  三、指导朗读 感悟爱心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这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2段

  政府每天要处理哪些事?你觉得这个决定怎么样?(与国家其他大事比起来,这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所以书上有一句话--(齐读这句话,强调“了不起”)

  (2)第3段

  出示句子: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指名回答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教师适时给“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加上小圆点。)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3)第4段

  ① 为什么你会被贝蒂的行为感动呢?引导体会贝蒂的品质: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②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师述:冷空气的到来使瑞士气温骤降,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纷的下着,顷刻间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这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四处寻找燕子.)

  ③在这一天中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④瞧,她终于找到了一只燕子!想象一下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自己练习讲一讲。指名说一说。

  ⑤多可爱的孩子呀!小燕子躺在贝蒂温暖的手中唧唧喳喳的叫着.它对贝蒂说什么呢?(相机评价:爱是相互的)

  ⑥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

  (4)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正是有了这些充满爱心的人们,燕子得救了坐上漂亮温暖舒适的专列,离开了瑞士温暖的地方.齐读最后一节.

  4总结: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善良热情的瑞士人民,在自然中幸福生活.生命是这样美好,人与自然是这样和谐.我们小朋友也要做一名保护环境、关爱动物好公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设计意图]: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出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由浅入深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对话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唤醒爱心升华情感,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获得思想启迪,培养语感。

  四、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在书上描红。

  3、在书上描红,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五、作业

  1、写字.

  2、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                              .

6燕子专列 篇10

  【学科名称】《燕子专列》(人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文下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级学生,大部分有爱心,有保护环境意识;一部分学生喜欢小组合作、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表达能力及朗读能力较好,

  【教学内容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燕子有关的课文,跟老师写课题:燕子专列。

  2.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了救助燕子,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他们为燕子做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第二课时

  一、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燕子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师引读:这年春天,成千上万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你们自己去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 (生说到燕子,师出示燕子图)

  2、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生接)昨天我们已经学了课文,谁知道这些可怜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二、攀疑入境,缘词解情

  1、请同学们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随机提示:思考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划出)

  2、交流及教学对策:

  a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默读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

  (2)你能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2名)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贝蒂她不在乎什么?

  师反复引读,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谁又能带着这种感情去读读呢?指名读(3名)

  (4)(引入图,让生观察)师引: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小结:人类崇高的爱心在展现无疑,你感受贝蒂什么?(红字板书:关爱)

  (5)带着体会到的感觉,谁愿意来读读这些句子。(读出冷,读出贝蒂的勇敢、爱心)(一定要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

  b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2)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教师:春寒料峭,大雪纷飞,我仿佛看见一位拄着拐杖老奶奶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你仿佛看见——走出,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

  (老奶奶政府官员一位妇女……)

  3)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野外山谷)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在寻找动僵的燕子。(可以多引几次)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c瑞士政府: 政府都做了哪些事?

  (视机问后,出示政府段落,让生读)

  做决定:什么决定?

  呼吁:政府会怎么呼吁呢?你来当当播音员,学着呼吁一下。师启发:各位听众,……

  专列:怎么样的专列?指名说后,再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指名读,师说:从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这是列温馨舒适的列车。还有谁要读?

  一个国家政府要做那么多的事情,可是他们还会去关心那些微乎其微的燕子,能做这样的决定真了不起!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们的纷纷行动,再到用专列护送燕子,都表达了人们对燕子的爱。谁愿意再来感受燕子的幸福,齐读。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这列火车运送的是特殊的客人,站台了站满了送行的人,你们从这里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我们人类是要真真切切地去爱我们的燕子,那你能代表燕子向帮助过它们的人,说说感激的话吗?

  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致谢,

  感谢她(他们)。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人这样的故事。

  出示《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保护动物。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看了图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

  说:“。”

  (4)我想对说:“。”

  (3)指名4~5个学生展示,

  通过同学们这么深情的话语,老师相信《燕子专列》中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小女孩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课堂练习】

  1.请你为保护动物创作几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词,写下来。

  2.找有关保护动物的故事读一读。推荐:《一只蚂蚁领着我走》《野生的爱尔莎》等。

  【作业安排】

  实践活动: 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

  【附录】:(关于燕子)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生态:

  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声。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自我问答】

  在课堂中,我们往往重视了老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怎样重视学生学法,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2.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3.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4.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6燕子专列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重点、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是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紧扣文本,由疑入境,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感受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 “一石二鸟”的效果。

  第一课时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燕子”,回顾旧知。

  (1)引导学生背诵含“燕”的古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一课中描写燕子的句子。

  (3)你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说一说。

  2.板书“专列”,理解“专列”的意思。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初读感知,读文识字。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检查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开火车读词。重点指导“濒、涉、厢、骤”字的读音。认读词语:

  欧洲瑞士启程特殊气温骤降跋涉致谢政府

  濒临覆盖车厢僵硬皑皑白雪舒适饥寒交迫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发现“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左窄右宽。“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临写生字。

  2.重点指导书写“骤”和“涉”、“舒”。

  骤:让学生明白笔画较多的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字书写时不要多加一点。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

  3.工整地抄写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领会写法。

  1.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

  (1)光彩夺目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赶回,它们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情况呢?请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2)学生交流。

  (3)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燕子的危险处境。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说说“气温骤降、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出示燕子迁徙情景。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迁徙的情景,理解“长途跋涉”,体会燕子正遭遇到极端危险。

  (4)雪地里的燕子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燕子的危险处境。

  2.感悟政府对燕子的关心保护。

  (1)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为什么说政府作出这个决定非常了不起?

  (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

  (2)为了保护燕子,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来告诉人们号召大家寻找燕子,课文中有个词,叫什么?(呼吁)

  (3)想象写话。

  政府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呼吁大家,会说些什么才能唤起大家对燕子的关爱呢?请代表瑞士政府写上几句呼吁的话。

  3.感悟普通居民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1)居民听到政府的呼吁以后,表现怎样?

  课件出示句子:

  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____走出家门,冒着_______的春寒,顶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寻找冻僵的燕子。

  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料峭”是什么意思?从所填写的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的博大的爱心。)

  (2)是的,在深山,在野外,在丛林里,在雪堆下,人们焦急地四处寻找着燕子。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忍着寒冷,忍着饥饿,忍着疲劳,焦急地四处寻找着燕子。让我们带着敬意来齐读句子。

  4.感悟贝蒂对燕子的真情。

  (1)在这些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是怎么做的?请观看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2)对照插图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3)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小贝蒂不在乎脸冻得通红,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4)小结。

  小贝蒂在乎燕子,普通居民在乎燕子,瑞士政府在乎燕子,让我们真切地感悟到人类对鸟儿的博大爱心,对生命的尊重,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5.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1)列车开动了,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

  (2)这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3)齐读首尾两自然段的组合,揭示倒叙的写法。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要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然后诵读歌词。

  2.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你听了后想说点什么呢?

  [超级链接]

  精彩片断

  (教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瑞士政府呼吁全体人民纷纷出去拯救濒临死亡的燕子。在政府的号召下,居民们纷纷出去寻找。你们看,这就是当时在救护燕子的现场记者拍到的一幅照片。你能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这幅文字照片吗?

  生:快速浏览课文。

  师:谁来把这幅文字照片念给大伙听听?

  生:(读)“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师:你们都找到这段话了吗?

  生:(齐)找到了。

  师:刚才听了她的朗读,你觉得她读哪个词时特别感动?

  生:我觉得她在读“一点也不在乎”时,她读得非常的重。

  师:小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生:她不在乎自己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师: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说明她非常的──(生齐)寒冷。但她在乎吗?

  生:不在乎。

  师:她一点也不在乎。是啊,因为她太在乎谁了?

  生:(齐)小燕子。

  师:太在乎燕子了。你们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幅照片,你觉得她是怎么在乎这些小生命的?看看她的动作,看看她的神情,想想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她双手捧起小燕子,她非常珍爱这些小生命。她一定在想:小燕子们,你们快活过来吧!春天,你们为这儿增添了生机;这会儿,你们濒临死亡了。我们都来解救你们!

  师:我觉得你一个动作说得特别好──“捧着”这些小燕子。

  生:这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双手捧着燕子,呵着热气,好让燕子立刻暖和起来。她好像在说:小燕子,你可千万要活过来呀,我们一定会把你带到温暖的地方去的。

  师:是啊,你们看,小贝蒂双膝虔诚地跪在雪地上,双手捧着小燕子,嘴里还在向小燕子呵着──(生齐)暖气。

  师:她身体里的热气在呵出来,好像在为小燕子祈祷。从她一系列的动作当中,让我们感觉到她是多么珍爱手里的这个小生命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刚才咱们找到的这段话,谁来?

  生:(读)“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师:多勇敢的孩子呀!

  生:(读)“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师:是啊,多么富有爱心的孩子呀!

  生:(读)“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师:这十几只燕子她该跑多少地方呀,大伙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点评

  充分感悟文本,在品词析句中引导孩子去触摸课文情感的脉搏,紧紧抓住”不在乎”这个独特的语言点,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咀嚼中感受瑞士人民对燕子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课堂上营造起一个浓浓的情感场,孩子沐浴其中,浸润其中,在情感世界里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从而达到文、意的真正融合。

6燕子专列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燕子专列》。根据我对这一课的执教,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学情,四、说教法,五、说流程,六、说反思。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带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整篇课文凸显了保护动物,敬畏生命,创造人类和谐的时代主题。

  二、说目标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三、说学情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说流程,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二)、品读词句,体会怜悯之情;(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段燕子自由自在生活的视频,吸引每一个学生的目光。同时,我再配以一段生动的解说词:同学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瞧!她们来了,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她们伶俐、她们活泼!它们还是害虫的克星呢!)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起来之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可是,就是这春天的精灵,想要赶来与我们团聚的时候,在欧洲的瑞士,它们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怎么办?咱们赶快去看看吧!”随后自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教师富有激qing的话语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开启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品读词句,体会怜悯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句,我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质疑,以重点问题引入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板书“燕子专列”这一课题后,我便引导学生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心中出现了什么疑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很快提出:为什么会有“燕子专列”?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等诸多问题。我以“燕子会飞,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了平台,确立了探究的方向。学生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快速抓住重点,捕捉语言文字信息。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饿、累、饥的艰难处境。为使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真正与文本对话,和饥寒交迫的小燕子对话,我借助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景中。当播完这段视频以后,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小燕子的处境如此艰难,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让学生的情感心弦得到拨动,感情得以勃发,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悯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文本,读出自己心中的不同感受,从而使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接下来便进入了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一是角色体验,表达感激之情,二是自主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首先进行角色体验,目的是要表达燕子的感激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可怜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它们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让他们知道小燕子获救了。接着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表达感激之情:假如你是小燕子,你想感谢谁?为什么?怎么感谢?当然这一个问题不需要学生马上回答,而是必须先让学生研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之后才能回答,这样设计实际上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自主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深入的研读之后,我再根据学生的研读情况进行指导,在这里主要是体现“顺学而导,由学定教”这一教学理念。第二、三、四自然段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从政府、居民和贝帝三个层面表达爱心,他们是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在三个层面的感悟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角色——“小燕子”的体会和感受,充分表达感激之情,在表达感激之情的同时深刻领会人们的关爱之情,这样将人们对燕子的关爱,燕子对人们的感激融为一体,让抽象的“爱”,可以真实地触摸,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语言和精神上的双赢。

  其次进行自主研读,目的是要感悟人们的关爱之情。

  在具体的研读指导中,我的设想是根据学生的角色体验,来导出研读的对象。当然,主要是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来定,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学生想感谢谁,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在感悟政府的爱心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政府决定下得快,呼吁快。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可以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有了这个具体的交际情境,人类对燕子的关爱也变得真实起来。

  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进行深入研读,引导学生透过“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几个重点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加深对居民爱心的感悟,并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最为感动的地方进行交流。也可以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贝蒂是怎样救小燕子的?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从而感受贝蒂对燕子纯真的友情。

  当然还可以进行拓展,比如老奶奶怎么救小燕子的,小学生怎么救小燕子的等等,从而深入领会“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当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们的关爱之情以后,课也就接近尾声了。这时,我适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在歌声中我激qing号召:“同学们,让我们在爱的旋律中记住:请爱护小鸟、爱护生灵、爱护生命,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通过激qing的话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我让学生把心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给瑞士政府,给瑞士人民,给贝蒂,给燕子,给身边的人都可以,从而使爱得到延伸。就这样,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新课结束了。

  六、说反思

  最后说一说教学反思,反思本课教学,我较好的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情”字贯穿全文,在 “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品读词句,体会怜悯之情”、“自主研读,感悟关爱之情”、“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的环节中,层层深入,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凸显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学中让学生在品读、研读的过程中融入文本,让学生主动地读、自觉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美的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同时,通过多次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体验,引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对话。整堂课营造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对话、开放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真实、朴实、扎实”,将是我追求的教学的最高境界!

  谢谢大家!

6燕子专列 篇13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在欧洲的瑞士发生的一件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有一年春天,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途径瑞士,遭遇暴风雪,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用带有空调的专列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课文叙事采取倒叙,描写时采用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识认文中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查阅资料,了解瑞士政府在环保方面所作的努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在课外开展环保调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环保意识,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天气与环境的内容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领悟这样描写的效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告别翠鸟,让我们去读一个有关燕子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燕子专列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读后就课题讨论质疑

  “专列”指什么样的列车?生根据了解谈:又漂亮又舒适;还有空调;设备齐全;服务很好;是贵宾或重要人物可以坐的。

  指名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问题:燕子为什么会坐这种专列呀?燕子是侯鸟,它会飞呀?谁特意安排它们坐的呢?燕子要坐专列到哪儿去?燕子是怎么坐上专列的?……这篇课文和第五课有联系吗?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课文?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提示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

  2、边读边圈划生字词。

  3、思考以上问题,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或句子画出来,并做批注

  4、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识认生字词。重点指导:濒  殊  骤跋  政  载  的读音理解词语  跋涉  特殊骤降  殊荣 结合词语认读 “瑞士”拓展了解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很美丽,高原多,气温变化大……

  书写:欧洲  舒  骤载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力求简洁。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了解瑞士的环保

  3、调查身边的环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气温骤降政府决定呼吁  人们救护燕子 专列送走燕子

  二、研读课文第一小节

  1、师引读: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让我们也去这个车站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引导读第一小节。

  汇报示例:看到了专列,果然很漂亮也很舒适;我还看到了很多人来送行;列车里的乘客是燕子……

  2、引导品读:“启程”指什么?可以换成“出发”吗?

  汇报:不能,用启程说明不是短途,可能是长途的。这批特殊的乘客要被送到瑞士以外的温暖的地方,路途很远。

  3、质疑:燕子为什么要乘坐专列,它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三、研读课文第二小节

  1、生默读课文,思考: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圈划出有关语句,写体会。

  2、汇报示例:

  a、气温骤降 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

  “骤降”说明突然,事出突然,没法做好准备;“风雪不止”说明很冷;“冻死”不是因为年老而死,可见天很冷。师引导:把“几乎”换成“所有” 不是更能说明天冷吗?生辩驳:课文中的意思是大部分的昆虫被冻死,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死了。还有,如果是“所有的昆虫被冻死”说明天气冷极了,燕子一定也会冻僵。即使不冻死,也会因为一点食物也没有,无法生存,等不到人们救助了。

  朗读体会,燕子的困境。结合第一课《燕子》,想象拥有那样一身光亮乌黑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在这样的风雪中会怎样艰难?

  b、燕子经过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体会燕子的麻烦:“非常”可见它们极度疲劳,因是长途跋涉,无法返回,吃力,也没有力气去搏击风雪;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是大麻烦。朗读领悟,燕子的困境。

  c、创设情景,情感体验:你就是这批燕子中的一只,濒临死亡, 你怎么办,怎么求救呢?

  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飞越大海,沿途战胜了那么多的困难,终于飞到风景如画的瑞士,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来不及庆祝,就遭遇了这样的麻烦,濒临死亡,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同伴在风雪中垂死挣扎,快点大声呼救吧,不然就来不及了。

  生:我们从南方飞回北方,遇到了麻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冻死了,我们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十分疲劳了,饥寒交迫的我们濒临死亡了。

  师引导要呼救呀。

  对话示例:

  生:我希望你们来救我!

  师点拨:希望 可以吗?态度要诚恳,要呼救。

  生:我恳求你们赶紧来救救我们吧!

  过渡:燕子发出了这样恳切的呼救声,正如我们在《翠鸟》一课中同学们说的,鸟类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应欣然接受。作为朋友,燕子们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现在朋友有了麻烦,作为他们的朋友,我们享受了很多,现在我们人类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瑞士政府是怎么回报燕子朋友的?

  四、研读三——五节

  1、默读课文 瑞士政府做了什么?

  2、概括:政府做决定 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派专列送燕子去温暖的地方。

  3、角色体验。作为燕子得知瑞士政府的决定,不禁由衷的赞叹:

  生:瑞士政府能够做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

  师引导生谈为什么觉得了不起

  生:做这样的事是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他们要救的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的燕子,需要信心、勇气、耐心……

  大家都知道“决定”是指就这么办,不能更改的,救助燕子和处理国家大事比,是微不足道的呀,可他们却把这件事当作大事来办!

  瑞士有很多城市,要救助这么多的燕子,非常难!在山路上救助燕子的人们可能会滑倒,受伤,救燕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鸟,可是瑞士政府能作出决定还呼吁人们立即行动去救我们,把我们看得这么重要,真了不起!政府要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并不只是把我们送出瑞士就算了,把我们送到安全的地方,一定要救活我们!天气这么寒冷,政府呼吁人们出门救燕子,即使人们穿的再暖,在风雪中,在山林里寻找燕子,一定是非常艰难的,政府能在这种情况下,呼吁人们来救我们,真了不起!再说,我们燕子又不只是在一个地方,山谷岩缝都是我们藏身地,人们要找我们不容易呀,政府能下决定救我们真了不起!

  政府呼吁“人们理解行动起来,寻找燕子”,可见人们听到呼吁,就放下手头的工作,丢下一切,去寻找燕子,代价太大了!

  总结:可见,救助燕子看似微不足道,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瑞士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真的太了不起了!

  再读,竖起大拇指,表达对瑞士政府的敬意。

  课外也课内整合:其实,在我们看来如此了不起的事,在瑞士政府来说却理所当然。学生结合课前了解的瑞士政府对环保的做法,如:立法保护树木,组织居民定期参加环保学习……

  4、这样的政府领导的人们怎样对待燕子的麻烦呢?结合理解词语“呼吁”,从人们的自觉行动中体会他们对鸟的爱心。设想:在政府呼吁前,人们会为燕子做些什么呢?理解,人们自发的行动力量还是不够,也体会,瑞士人民博大的爱心!

  5、人们怎样行动的?角色体验,作为被救助的燕子中的一只,你是怎样被救助的,怎么致谢呢?

  研读第三、四小节

  a、自读自悟

  b、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c、引导感悟:

  你们就是冻僵的燕子,是什么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纷纷”全体行动,这么多人来救助“我们”,他们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来救我们,甚至有老人,孩子,他们也加入到救助“我们”的行列!

  激情:

  此刻,你就被卡在岩石缝里,你就滞留在山谷里,被困在高山顶上……饥寒交迫,努力地将身子缩成一团,凄凉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此时,燕子妈妈们,艰难地拼尽全力撑开翅膀,让孩子躲避风雪,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有的燕子妈妈就这样在风雪中渐渐失去知觉,被活活的冻死了;燕子爸爸把仅有的食物给了自己的孩子吃了,而它们自己却活活饿死了……成千上万只燕子,成千上万个燕子家庭正处于这样悲惨的处境。风仍然猛烈的刮着,大雪无情地满天飞舞着,你们在风雪中苦苦挣扎着!现在,你们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人类伸出援助之手,来救助你们了!指导研读人们救助燕子地句子,从“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寻找”体会人们博大的爱心。读出情感来!

  d、在这批救助燕子的人群里,我们特别要感谢一位叫贝蒂的小姑娘:瞧,指导看图,结合读文,体会贝蒂的了不起!

  如:图上看出雪很大,山上有着厚厚的积雪,贝蒂的手冻僵了,只好用口哈出的热气来温暖燕子,她的手套也许是出门时太着急忘记戴了,也许是在岩缝里寻找燕子时弄破了,弄丢了,她跪在寒冷的雪地上完全忘了寒冷,一身只想着燕子!

  j结合课文:在山间的岩缝里寻找燕子真不容易;小小年纪,一天就救助了10多只燕子,一定非常艰辛。燕子得到温暖了,可她自己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也不在乎!

  e、齐读最后一节,体会人类与燕子之间的“友情”,对照课文开头“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感悟,人类的博大爱心!

  四、总结

  交流体会,学习收获,自己的感悟。

  五、作业

  1、摘抄课文好词

  2、照抄好句,并评析。

  3、写话:

  想象自己是只获救的燕子,是怎样获救的,如何致谢。

6燕子专列 篇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想想什么是燕子专列?出示课件(一幅春暖花开燕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另一幅两只燕子相拥御寒奄奄一息),这是不同的春天,却是同一批燕子。第2幅图画中的燕子也应过着幸福的生活,怎么还用专列送呢,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二、自读课文、体会燕子困难

  1、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用笔把燕子遇到的困难画出来。

  2、再读句子、同桌交流

  (1)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出燕子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2) 学生交流(气温骤降很冷、濒临死亡、很累、很饿),板书 遇到困难(冷、饿、累)

  (3)看到燕子们挣扎在死亡线上,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同情、伤心、想救救它们)

  3、再出示燕子相拥御寒的图画,让学生图文结合更真切的体会燕子当时的处境。

  4|、读句子、体会感情

  (1)指名读

  (2)齐读

  三、再读课文、互相讨论

  1、看到燕子挣扎在死亡线上,我们很着急,当时瑞士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们又是怎样急救燕子们的?

  (1)(学生交流)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生)“纷纷”我体会到救燕子的人很多、很着急。“四处”我体会到人们找了好多地方。

  (师)你能从句中体会出居民们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吗?

  (生)冻得坚硬的山路、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环境很恶劣。

  (师)那么你还能从居民们身上体会到什么样的精神吗?

  (生)“冒着”“顶着”“踏着”体会到人们为了救燕子不怕任何困难的精神。

  (师)你感动了吗?

  (生)感动

  (师)让我们带着感动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2)(学生交流)她的手冻得通红,手冻得坚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我体会到小姑娘很有爱心和忘我的精神,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一心救燕子,自己挨冻却一点也不在乎。

  (生)她一天之内就救了十几只燕子,我体会出小女孩救燕子的急切心情,恨不得快点把燕子全救活。

  五、真情体味

  (师)在救护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不止一个,正是由于千千万万好心人的努力,才出现了第一段的情景一辆温暖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他们承载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

  1、齐读

  2、从画线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人们把燕子们当作朋友、亲人对待)

  四、感悟心情

  故事读到这儿,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想对你说(任选一个)

  (1)我想对政府说—————

  我想对居民们说——————

  我想对小姑娘说——————

  我想对救护燕子的所有人说———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大都对小姑娘、对救护燕子的所有人说,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补充:

  (1)最后对自己说(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动物们呢?),升华主题。

  五、拓展阅读

  天鹅的故事:

  20年前,四只美丽的天鹅飞到了北京玉渊潭公园。天鹅的友善造访,没有得到人们的善待。随着一声枪响,一只天鹅再也无法扇动它那美丽的翅膀,其它天鹅特别凄惨地叫着,绝望地飞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1)读了故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同情、可怜、愤恨)

  (2)你想对它们说点什么吗?(任选一个)

  我想对天鹅说-————(生)(你们放心吧,我们不会再残害你们的伙伴,我们一定会好好对待它们。)

  我想对残忍的人们说——

  我想对自己说——(生)(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动物,把它们当成朋友、伙伴。)

6燕子专列 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

  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集体交流:

  (1)燕子在瑞士遭遇了几方面的麻烦?教师板书。(板书: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冻死、饥寒交迫等)读一读这些词语,提醒学生积累。

  (2)理解“饥寒交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燕子遇到的仅仅是饥寒交迫的麻烦吗?还遇到了什么麻烦?

  长途跋涉是什么意思? 你们知道燕子一路上要飞过哪些地方吗?这一路,燕子们多辛苦呀?谁能读出燕子的疲劳。(指名读)

  (4)燕子们饥寒交迫,再加上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所以课文说它们正——濒临死亡,濒临死亡是什么意思?

  3.根据课文情景想象燕子的处境,结合自己的心情,进行朗读指导。

  四、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研读重点,感悟人文情怀

  过渡: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谁知道这些可怜的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1.请同学们自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把这些地方用——划出。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

  (l) 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____走出家门,冒着_______的春寒,顶着______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寻找冻僵的燕子。

  (2) 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 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产爱心。

  (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丢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三场面。

  (5)感情朗读。

  3.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

  (l)想象她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她在乎的又是什么?

  ⑶朗读第4自然段,从“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不在乎”等词语感受小贝蒂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

  三、续读课文,深化理解

  1.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贝蒂的真情付出,它们却走进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并即将启程返回自己眷恋的家园。列车缓缓启动,在人们送别与祝福的目光中,车厢里的燕子对着人们卿卿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车厢中的一只曾经被居民或贝蒂救护的燕子,在你即将告别他们的时候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想好了,请写下来。

  学生独立写话、准备发言、真情诵读。

  2.与贝蒂关切交流

  列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渐渐远去,大家陆续离开站台,然而贝蒂却依然眺望着列车远去的力一向,挥动着冻得僵硬的小手,为车厢中的燕子们祝福……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此时此刻的贝蒂内心深处的语言,也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贝蒂说。请同桌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深化

  1.写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集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

6燕子专列 篇16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正确认读“欧洲、骤降、特殊”等词语。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们见过或坐过列车吗?那你们说说什么是“专列”?板书“专列”。

  2、出示课件“列车图”,生读句子“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问:他们送的是谁?板书“燕子”。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3、板书“爱”。今天所学的课文燕子专列就是围绕人与人间浓浓的爱展开的,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相考一考。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课件出示生字,个别读,开火车再读。

  ⑵ 出示词语,男女赛读。

  ⑶ 知道哪个词语意思就说哪个,看谁说得准确。

  三、学习课文

  过渡: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我们一起在读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

  1、生找出句子后:

  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⑴ 自由读,从中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

  ① 天气恶劣(骤降、风雪不止、昆虫冻死)

  ② 燕子处境危险。(疲劳、饥寒交迫、 找不到食物,濒临死亡)

  ⑵ 指导朗读。

  ⑶ 课件录音,师配乐谈话:风雨交加,成千上万只可爱的燕子又冷又饿又累,他们在风雪中拼命的飞呀飞呀,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他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过渡:瑞士政府也想到这,他们和你们一样关心小燕子的安危,这与政府的其他大事相比微不足道,能做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除了政府以外,为帮助燕子做出努力的还有很多人和事。读读下面课文,按照提示分组讨论。

  2、出示讨论题:

  ⑴ 除了政府,人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爱的,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⑵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贝蒂,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检查交流情况:

  ⑴ 回答讨论1,出示句子: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顶着冻的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 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② 对比句子,体会理解“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

  ③ 指导朗读。

  ⑵ 汇报讨论2,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⑶ 出示“我相对贝蒂说……”

  把想对比蒂说的话写在书上,全班交流。

  四、小结

  课件出示将开动的列车图。

  师:他们用爱为动物搭建了健康的桥梁,他们用爱铸造了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爱护生命 保护环境

  出示课件“爱护生命 保护环境”

  五、板书

  燕子专列

  政府

  爱

  人们(贝蒂……)

6燕子专列 篇17

  第一课时

  一、猜词导入。

  师:这节课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上课前,老师想考一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齐):敢!

  师:这是个关于词语的问题。和“zhuān”有关。

  生(疑惑地):哪个“zhuān”呀?这怎么猜呀?

  师:听我一说意思,你们就知道了。第一个词:形容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很集中的样子。

  生:专心。

  生:专心致志。

  生:专注。

  师:同学们知道的词语真不少。第二个:为某个人或某件事专门飞行的飞机。

  生:专机。

  师:对。那么为了某个人或某件事专门发出的火车呢?

  生:专车。

  生:不对,是专列。

  师:说对了,是专列。大家一定知道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哪篇课文喽?

  生(齐):燕子专列。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注意“专”的第三笔,是一笔写下来的。大家一起读课题——燕子专列。“燕子专列”就是——专门为燕子准备的列车。

  二、初读课文,梳理词语。

  师:燕子会飞,为什么要为燕子专门准备一列火车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放开声音,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倾听学生读书情况。随时指导个别学生读书。

  师: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比较多,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这些词语画下来。除了带拼音的词语,如果还有你读不熟的,也画下来,再反复读两遍。

  生再次读文,边读边画。

  师:好,课文读到这里。老师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看看是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了。

  指名读课文。

  生读第二自然段,读到“气温骤降”时,没有读准。

  师:请你再读读,是“骤降”(强调“骤”的读音)。什么是“骤降”呀?

  生:就是下降的很迅速。

  师:对,“骤”是“马”字旁,表示速度书。课文里就是说,气温下降得很迅速,甚至连人们都感到——(一个学生接话“措手不及”)。这个词语用到这儿真好!请你(指读书的孩子)再读读。

  生再读,读准了。再读这句话时,将“所有昆虫”读成“所有的昆虫”。

  师:不要加字。“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你再读读。

  生再读,还是没读好。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句。

  生齐读,有个别同学出错。师再次示范并强调,生读两遍,不再出错。

  师:好,这回请你(指刚才读书的同学)从这句开始重新读。

  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到“料峭的春寒”时有些结巴。

  师:看来,你对“料峭”这个词不熟悉,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学生都不知道)哦,原来大家都不大清楚。我们可以读读这句话,试试联系句子猜一猜。

  生:是形容天气寒冷吧?

  师:对,只不过这个词比较特殊,是专门形容春天的微寒。大家一起读一读。通常还可以说成“春寒料峭”,大家一起说——春寒料峭。

  生读第四自然段,指导“皑”的读音。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载”的读音。

  师:大家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基本读通顺了。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看这几个词语离开课文你们还会不会读?

  师:(板书“气温骤降”,随机指导“骤”的书写。再板书“濒临死亡”、“呼吁”。指名读词。)看看这个词(指“气温骤降”),在这里指的是当地的——天气、环境非常——恶劣。

  对,那么老师要在这个词语下面再写几个课文中表示天气、环境很恶劣的词语,大家看看可以写什么呢?

  生:风雪不止。

  生:皑皑白雪。

  生:料峭的春寒。

  生:满天飞舞。

  师请回答问题的学生把这些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我们看看“濒临死亡”这个词,在课文是说谁呢?对,是小燕子。课文中像这样描写小燕子处境的词语还有哪些词语?

  生:长途跋涉。

  生:饥寒交迫。

  生:冻僵。

  师也请这些孩子将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最后一个词“呼吁”是说谁呀?

  生:政府。

  师: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其实也常用。最近,学校就向我们发出了什么呼吁呀?

  生:学校呼吁我们向南方受雪灾的地区献爱心。

  生:学校呼吁我们要讲普通话。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表示人们做法的词语呢?

  生:纷纷。

  生:冒着。

  生:顶着。

  生:踏着。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四组词语,再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

  三、读出“温度”,精读文本。

  师:这些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了。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没有读出词语的温度来。(学生很奇怪)是呀,词语有温度吗?我们试试看。读到“气温骤降”,你会不会有种寒冷的感觉?试着读读这个词。

  生读词,边读边做出冷的样子。

  师:听你这么读,我都觉得有些冷了。谁再读读这几个词?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词语的温度。那么,把这些词放回到句子中,谁愿意来读读?(在读词的基础上,学生读出了环境的恶劣)

  师:那么第二组词语应该怎么读呢?

  生读得很投入。

  师:读这组词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痛苦。小燕子太痛苦了。

  生:小燕子很疲劳。

  师:对呀,它们要长途跋涉呀。长途跋涉就是说——

  生:走很长的路。

  师:看,跋是走在山路上。涉呢?(板书涉的金文)这表示什么意思?

  生:过河。

  师:跋涉,就是要翻过大山,趟过大河呀。长途跋涉,不仅是说路很长,而且还在告诉我们——

  生:路很难走。

  师:再读读这个词,读出路途长,行路难来。(生读)

  生:我很难过,小燕子要死了……

  生:小燕子很危险,它们就快死了。

  师:带着这些感受,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小燕子处境的危险,更有你们对小燕子的同情和关心。把这份同情与关心带到课文中,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燕子经过长途跋涉……”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燕子》吧?那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时候,飞过了许多的高山,飞过了许多大河,到达这里的时候,非常疲倦了,本想歇歇脚。可是,这里却——(引读)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小燕子找不到吃的,天气又是这样寒冷,它们——(引读词)饥寒交迫,想飞走却没有力气,慢慢的,翅膀冻硬了,小爪子冻僵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把小燕子的情形告诉大家。

  生读句子。

  师:一个人讲力量有限,我们一起来。男同学读描写天气环境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小燕子处境的句子。齐——

  师:看到小燕子这样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觉得应该做两件事:一件是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

  师:你考虑的真周到。看看课文,谁做了这件事?

  生:(读句子)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

  师:第二件做什么?

  生:就是要走出家门,去救燕子。

  师:可是孩子,走出家门多冷呀。在自己家里守着火炉,又温暖又舒服。门外可是料峭的春寒呀!你去吗?

  生:去!

  师:态度挺坚决。看来,听到消息,你一定会——

  生:“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走到另一学生前面)听到消息,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也去救燕子。

  师:孩子,外面是满天飞舞的大雪呀!可能走不上几步,你就成了雪人。你还是在家里吧!

  生:不,我要去帮助小燕子。

  师:真有决心。那么,听到消息,你也会——

  生:“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走到第三个孩子面前)你也会走出家门吗?

  生:(点点头)会!

  师:可是,不少冻僵的燕子是在山间的岩缝里,你要走的是冻得坚硬的山路呀。一步一滑,你会摔跟头的。

  生:那我也去。

  师:你也会——“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同学们,你们都会这样做吗?(生齐说会)那么,听到消息后,你们都会走出家门——(引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想想,走出家门的不只是像你们一样的孩子。还可能有?

  生:老师。

  生:爸爸妈妈。

  生:爷爷奶奶。

  ……

  师:是呀,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们,听到消息后,都走出家门救护燕子。这就是——(指黑板上的词语引读)纷纷走出家门。

  (下课铃声响起)

  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指黑板上的词语)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语。

  生读词。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燕子由于遇到春寒,处境危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救护燕子。这里面就有一个和你们年纪相仿佛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贝蒂。她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下面的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你对贝蒂的钦佩。谁再读读这一段,试着超过她!

  生纷纷举手。指名再读这一段。

  师:读得多好。让我们觉得小贝蒂真了不起——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如果你就是贝蒂,会这样做吗?把这两句中的“她”换成“我”,再读读看。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

  生:一天下来,我一个人就救护了……

  师:我想问问你,(老师用手握着孩子的手)你的手都冻得冰凉了,再这样你会冻坏的,你为什么还要救护燕子呀?

  生:因为……因为燕子都要冻死了,它们更需要帮助。

  师:多有爱心的孩子呀!(指另一个学生)你也想读吗?好,那你也读一读。

  生:一天下来,我一个就救护了……

  师:孩子,你已经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了,走了那么远的路,太累了。快回家吧,爸爸妈妈会替你多救护燕子的。听,爸爸妈妈在劝你呢。

  生:嗯……不,我还要继续找小燕子。我挨点冻没什么,可是小燕子不行,它们会冻死的。多找一会儿,就可能多救护一只小燕子!

  师:多可敬的孩子呀!老师相信,当时贝蒂的心和你们此时的心是相通的。来,让我们把“我”换回“她”,再来读读这一句。(生齐读“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

  师:正是在贝蒂,还有其他人们的救护下,成千上万只燕子获救了。它们登上了那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

  师:从你们脸上喜悦的表情,我仿佛感觉你们就是那些获救的小燕子,正在列车上唧唧喳喳地叫着。我们再读读这一段。(生齐读)

  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地叫着,看着站台上送行的人们。也许在站台上送行的人中就有贝蒂呢!此时,你们就要离开了,会向救护过你们的人们,会向小贝蒂说什么呢?试着写下来。

  生:谢谢你,贝蒂。是你不顾自己救护了我,还有我的家人,是你给了我们又一次生命!

  生:谢谢你,贝蒂。是你在山间岩缝里救了我。明年春天,我还会飞回来,到这里看你!

  师:是呀,人类和燕子,和其它的生命应该成为朋友,共同友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生:我会吃更多的害虫,报答你们的救命之恩。

  师:真好,有一颗感恩之心。

  师:课文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一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那么,你能够从黑板上这些词语中选择几个,试着概括一下这个感人的故事吗?想一想,可以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一年春天,小燕子飞回北方。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濒临死亡。人们在政府的呼吁下,寻找燕子,并将它们送上了驶向北方的火车。

  师:概括得很准确。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事情的起因是——(学生七嘴八舌)小燕子飞回北方,遇到当地气温骤降。可是,课文开始却没有这样写,而是先写了事情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写呢?

  师:大家读读这一段,看看如果是你第一次读课文,还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会有哪些问题?

  生:为什么给燕子准备一列火车呀?

  生:燕子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师:有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会——继续读下去。对,这就是这样写的好处,能够激发起我们读书的兴趣。

  (省略指导写字的过程大概十五分钟)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6燕子专列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8678127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