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精选12篇)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上第2课课文《金色的草地》。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说课的。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2个字。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三、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  )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 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

  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

  这段话写的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的事。当学生说到“蒲公英”一词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里关于“蒲公英”的内容,并结合词语手册里“蒲公英”的插图和说明文字,先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的情况。这段话里面充满了哥俩的对话和他们有趣的神情、动作,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这时可能会说“我感到谢廖沙哥俩在这片开满了蒲公英花的草地上玩得非常快乐。”然后我就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句当中能看出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呢?引导学生抓住哥俩的神情“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重点词语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并且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再抓住该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再回到课文,理解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再鼓励几个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地表演一下课文当中的这段内容。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仔细揣摩哥哥假装一本正经的叫和弟弟假装打哈欠的用意,体会孩子在游戏中表现的智慧和为对方上了自己的当而开心得意的神态。让那种真正属于孩子之间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得以再现。

  2、抓住第3段“发现草地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学到这里,我用语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去发现蒲公英的有趣:“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在上述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我还将随机引导学生去体会个别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这句话:“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怎么让学生体会“起得很早”的用意呢?我想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以前我没有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呢?”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便豁然开朗,原来,以前我从没有起这么早过,所以一直误以为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是金色的。那么“并”在这里又有什么含义呢?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我想可以先把“并”字去掉来读这一句,再加上“并”字读这一句,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到,用上“并”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直到今天才明白原来那种想法是错的。然后让学生再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这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摘录描写鲜花的词语。

  2、平时你一定见过许多美丽的鲜花,你能向大家介绍一种你最喜欢的花吗?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这样的练习,由摘录写鲜花的词语到介绍鲜花,体现了一定的梯度。将语文学习的平台延伸到了课外,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板书设计:

  发现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绿

  合张合

  喜爱

  教学反思:

  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让学生去留心大自然中的事物,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3

  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4

  执教: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 简步青

  评析: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 周嘉怡

  授课班级: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三年级。

  授课时间:2005.09.08。

  【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

  师: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

  (板书:(  )的草地)

  (生各抒己见。)

  师: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

  生:没有。

  二、认读生字词

  师:你们想去见见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

  (出示生字词,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

  (出示生字词,抽号检测学生认读情况。)

  (生抽号认读并带读。)

  师:同桌互读。

  (生同桌互读检测。)

  师:检测。

  (师指字,全班齐读。)

  师:“耍”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

  (师板“要”字,区分字形。)

  (全班书空。)

  师:“钓”字和哪个字相似?

  (师板“钩”字,区分字形。)

  (生在桌面上书空。)

  三、感知课文

  师:看来生字宝宝读得不错,管理员说你们可以拿到入场券了。现在让我们手拉手,带上生字宝宝到金色的草地上玩,谁愿意跟我一起去?

  师:听老师读课文,什么时候愿意和老师一起欣赏,可以跟老师一起读。

  (喜欢的段落站起来读。)

  师:美吗?你们读得比老师好,但提个小意见,遇到逗号、句号要停顿。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草地的什么秘密?把它画下来。

  (板书:发现)

  (生:读、画、自己说说。师巡视。)

  师:请在小组开个新闻发布会,说说你在草地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

  师:管理员很欣赏你们,想让你们由考察家变成考官,把你发现的秘密变成问题,考考其他同学。

  (生自己准备写提出的问题。)

  师:抽号读出自己的问题。

  生:早上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板书:早上 绿)

  生:为什么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

  (师指导朗读“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女生读、男生挑战女生、全班读。)

  生:中午的时候,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师:你请谁来回答?

  生:因为中午的时候,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所以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同位。

  (同位互说。)

  师:你们一起告诉我吧!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知道的站起来读。

  (齐读句子。)

  师:你们还有问题提出吗?

  生:傍晚的时候,草地为什么又变绿了?

  (板书:傍晚 绿)

  师:为什么小作者那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生:仔细观察。

  师:无论什么事,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秘密。作者喜欢草地,喜欢蒲公英吗?从哪知道?

  (齐读最后一段。)

  师:蒲公英会睡觉,会起床吗?

  生:蒲公英花朵合拢时是睡觉,花朵张开时是起床。

  四、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来到这,你会怎么夸这草地?这么美的草地,你和父母欣赏,请你回家后向他们介绍草地的秘密。

  【点评】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交融。

  3、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质疑的能力。

  4、在复述中渗透语言的内化。

  5、读的形式多样,要求明确,有层次性。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的导入没有太多的铺陈,谈话时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置了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二、强调自主学习

  1、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生字的能力,课堂上老师直接检测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根据反馈进行调控。并针对重难点进行指导,如字形的区分。

  2、在重视自学自悟的同时,有效地把自主与合作融合起来,不仅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还让学生自主参与组内及组间的合作学习。老师设计从考察家发现草地的秘密,到开新闻发布会,到考官提问,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达到自主的学习。

  3、小组合作:

  组内合作更有效的帮促后进的学生,抽小组提问其他组,既能起到检测各组学习情况的作用,还能以各组之间的提问帮助理解感悟本组还没注意到或领悟到的句段。通过合作,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增加学生的练习量,使更多的学生能在同一时间进行语言的训练。这是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质疑的能力

  1、在初读的自读自悟中,加强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在原有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强化这种习惯的培养。

  2、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老师检测完生字,让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读书习惯进入文本去学习,看能读懂什么,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抓住学生回答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展开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然而能够读懂词句,只是停留初步感知层面,为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句段,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当考官提出问题靠靠别人,这是对文本理解的一个方法指导,能够提出问题,才能感悟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意味。这是一个有效自主的阅读方法。

  四、老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这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记忆和积累的训练。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并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5

  《金色的草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表现,特做如下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指名读段落、教师引读、分角色读、多人次品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进草地,去感受在草地上玩耍时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草地由衷的喜爱之情。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 误写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书写课题“绿色的草地”(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全班齐读)生质疑:(是金色的草地)

  2、师:草地不是绿色的吗?绿油油的,像一块绿色的毛绒毯。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神奇的草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师擦掉“绿",改成"金")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要学好课文,首先要读准生字词,提出自学要求:

  (1)、(出示课件要认和要读写的词语)自要认和要读写的词语,把字音读准确。想一想读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2)、和同桌合作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三、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师:你们知道这片金色的草地在哪里吗?为什么它是金色的吗?(草地我们家窗前,因为草地上盛开了蒲公英,所以变成金色的。)

  2、你们了解了哪些蒲公英的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师课件展示(通过直观展示蒲公英的花是黄色的,果实外覆盖着白色绒毛)蒲公英给你怎样的印象?(漂亮)

  3、是呀,蒲公英不仅漂亮,还特别地有趣。你们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情?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一件事?

  (1、我和弟弟吹蒲公英的绒毛玩耍。2、我发现草地会变色。)

  4、根据学生的学情适时调整教学顺序。

  (1)学生觉得最有趣的是吹绒毛的事情。

  a、请同桌合作读,边读边想像描绘的情景,把有趣的情景读出来。

  b、(谁想来读?还有谁愿意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

  c、听了他的朗读,你想到了什么?你从他读的哪些地方感到了有趣?

  d、同桌进行表演――指名上台表演。(相机理解“一本正经、假装、使劲”等词)。

  e、雪白的蒲公英绒毛漫天飞舞,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在这片草地上玩什么游戏呢?(引导学生想像、表达)

  f、齐读,读出这一有趣的情景。读出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

  5、(学生觉得最有趣的是发现草地会变色的事情。)

  你们想知道草地会变色的原因吗?现在我们就和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细心观察,探索奥秘吧。

  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叫“默读”。不出声、用心看、认真想。

  a、学生默读,想想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b、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草地变色原因。(赞扬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c、积累背诵“原来……绿色的了。”

  (先整段话出现-再补白-完全背诵――边背诵边动作演示-小小讲解员。)

  四、回归整体,体会美读

  1、师:草地多么可爱!蒲公英多么有趣!小朋友喜欢上了这片盛开蒲公英的草地,你们喜欢吗?齐读第四自然段,我们一起把对金色的草地喜爱读出来!  2、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你想对草地和蒲公英说说悄悄话吗?

  我想对    的草地说:“         ”我想对    的蒲公英说:“         ”

  六、我会做:

  1、必做作业:抄写《词语表》14个词语。

  2、选做作业:(选做其中的两题)

  (1)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2)画出你心目中美丽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在草地上玩游戏的情景。

  (3)当小小讲解员,向爸爸妈妈介绍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板书:

  2、金色的草地

  吹蒲公英玩耍

  可爱、有趣

  草地会变颜色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7

  【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生独立识字13个。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2、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见过草地吧,都是什么色的?有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金色的草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检查生字:

  ⑴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生字。

  2、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出示课件)

  2、指名读,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文中的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3、大家是怎么赞美这片草地的,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标点符号是(叹号)。

  4、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

  1、指名读:

  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颜色:板书:

  绿、金、绿⑴这个发现你是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你注意了颜色的变化跟什么有关?

  ⑶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

  2、我还有什么新发现?

  形状:板书(合拢、张开。)

  ⑴从哪些语句知道的?你来读一读。

  ⑵瓣到底是怎么动的,你想亲眼去看一看吗?

  出示课件,音乐渐起,教师范读:“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上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⑶花瓣是怎么动的,我们再来默读这几句话,把表示花瓣动的词语画下来。

  ⑷(出示课件)指名说一说画的词语。

  ⑸谁能看着这几句话加上动作来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他的动作。

  ⑹我们伸出手来,加上动作再来一起读读这几句话。

  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1、指导朗读: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2、指名读。

  学习二、五自然段:

  有了这个新发现,“我们”有了什么变化?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1、指名说我们有了什么变化?(板书:寻开心)

  2、“寻开心”是什么意思?谁在预习中查过辞典?

  3、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寻开心的?

  4、现在呢?最喜爱(板书)。

  5、发散:你会怎么爱?(会说点什么?会做点什么?)

  6、指名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看副板书,全班交流黑板上

  2、发散:

  其实自然界还有许多花草也有这个特点,有没有发现的,谁来说说你知道的?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美妙,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课下请观察你喜欢的花草,下节课说说你的新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绿金绿

  发现金色的草地合拢张开

  寻开心──最喜爱

  【点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课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教师将抓住这些重点问题,以学定教。

  3、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出示课件,画面上蓝色的天空下,大片金黄色的蒲公英,色彩鲜艳,给学生以美的震撼,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

  4、第四自然段是本篇的重点段,在学习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聆听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入情入境。

  5、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6、引导学生通过看课件、动作表演将语言文字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扎扎实实的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理解和运用、深处的思维和情感、表层的肢体活动”都得以多元协调的发展。

  7、通过阅读,学生对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已完全掌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非最终目的,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实践精神的范例,因此设计了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到自然中去留心观察他们所喜爱的花草,练习说说他们的新发现,享受发现的乐趣。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8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久前,我选择了一则材料《金色的草地》,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阅读教学。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此时像一曲交响乐在教室里奏响……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师:通读文章之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兄弟间的浓浓的亲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

  思索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又一次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胆地举起你们的手吧!

  又多了几双手……

  生1: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2(迫不及待):还有!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底下学生暗暗点头默许。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才同学找出来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呢?

  有学生底下说:很开心。其他学生笑

  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亲情”这样的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生3: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亲情。

  生4:我感受到了欢快的亲情。

  师:从哪个情节感受到的呢?

  生4:他们一起玩蒲公英。

  生5:我从他们一起去狩猎这个情节中感受到了充满关爱的亲情。

  生6:我从他们玩蒲公英中感受到了天真无邪的亲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有理有据,注意到了从原文中提取信息。那么请问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然后和你同桌轻声交流。

  学生开始动起来,拿起笔认真的边读边划,与同桌轻声交流,颇有兴致。不久,开始有学生举手,较前一个问题,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

  生7:我认为蒲公英不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偏颇的,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看清楚“最喜爱的花”和“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关系,但他的自信勇气可嘉。我听了他的理由微笑不语。下面马上有了反驳的声音:“最喜爱的一种那也是最爱啊”。刚才回答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解错误,露出了羞涩的神情。

  师:刚才两个同学,他们一个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大胆地提出质疑和反问,都表现不错,这个小插曲可以提醒我们语句要读透。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8: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经把蒲公英当成了朋友,充满了对他的喜爱之情。

  学生已经学会斟词酌句地找依据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

  生9: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在文章中两次写到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可见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

  师:那么“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生10:应该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范围确定,但我们应该学会概括。那就请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思考并概括是哪时?

  学生10很自豪地开始朗读,读毕。

  生11:有一天,我们发现蒲公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童年的我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浏览。

  生12:在第一节中,我认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第一节写“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师:那么,为什么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呢?

  生12(略加思索):“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么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底下一阵细语。

  生13:他们不仅揪掉,而且说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这应该不是最喜爱的一种表现。

  师:是啊!最喜爱应该会精心的呵护,不会这么残忍地去做吧!

  学生14:不是一直都最喜爱蒲公英,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点头。

  师:通观全文,在“从那时起”中找寻突破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刚才有不少同学了断章取义,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决不可以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学生高兴地点头。

  ……

  教学反思:

  在这次阅读教学中,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的潜力,但反观学生的这次阅读,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有些学生没有立足文本,以至于答非所问,或者主观臆断,或者随意作答;2、有些学生重视了局部的分析,却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欠强,以至于理解偏颇;4、本次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导引的必不可少。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饶有兴趣地讲,学生兴味索然地听;教师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绝点燃的心灵,教师的真诚疑惑如何拭亮蒙尘的眼睛?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的角色是向导,导引是关键。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导引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最后师生在问题上达成共识,提示阅读探索出来的新方法、新知识,以触类旁通。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完整地理解问题。我想当学生思考不全时要导引,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导引,让他们走出困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 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 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自读课文

  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 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 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同学们能够告诉我们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 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请两位同学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作业:

  家听课文生词.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 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一,二段

  1.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2.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 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完成作业:

  填写百年训练第二课.

  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10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金色的草地》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语言优美,再现的景色奇特美丽,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幕幕 教师激情导课:孩子们,喜欢比赛吗?今天我们来一次“看图猜物说话”的比赛,好吗?然后随之在电脑上勾画出一棵小草,并说:看到小草,你能说一说与小草有关的话吗?这样以“看图猜物说话”这一比赛巧妙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当有学生说到“金色的草地”时,教师用自己肢体语言表现:皱着眉头,显出很吃惊的样子,以此激起学生质疑,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草地应该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这样激起学生学习之兴趣,激起学生探究之欲望。

  二、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

  叠纪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教师巡回倾听。这样学生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寻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三、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

  ⑵ 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白草地变成金色的原因,进而读出草地之美。

  ⑶ 出示金色的草地图,教师说道:“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说出自己面对这块金色的草地想说的话,自然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对草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读好“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

  2、听第二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⑴ 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⑵ 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⑶ 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3、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⑴ 教师激情: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

  ⑵ 指导朗读重点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读,也可以配课件展示的图片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读的形式,让学生能在读中悟出草地变色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⑶ 对比欣赏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动画展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清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了蒲公英慢慢地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也就变成了金色。”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  )下山了,蒲公英慢慢地(  )了自己的(  ),草地又变成(  )色了。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

  1、美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孩子们,今天我们到一块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学生会说我们欣赏了草地的美,我们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我们还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落下去而合拢。

  2、在学生兴致盎然时,进行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情:是啊,蒲公英这种植物真神奇,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细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的植物?

  3、课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处。

  4、最后教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本文在“湖北省新课程改革实验”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节是第二课时,重点理解蒲公英的变化,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以情贯穿。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这种小花呢?

  生读后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作者和弟弟吹那小绒毛玩很开心,所以他就写蒲公英。

  生2:因为作者很喜欢蒲公英,课文里写着: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生3:蒲公英一会黄一会绿,很有意思。

  二、引入情境,体会感情。

  大屏幕显示一个小孩吹蒲公英种子,同学们看后笑逐颜开,“哎,真有意思!”“那时候我也玩过。”

  师:吹过这种绒毛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老师,我们屯水壕边上有婆婆丁,我们上学路过,经常吹着玩。

  师:是吗?那一定很有趣了。

  生:可好玩了。

  师:可好玩了?能换一个词吗?答案就在书中。

  生:可开心了。

  师: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开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课文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敢站起来读,同学们听听他开心吗?

  指导学生朗读。先叫不好的学生读,大家评价后再叫好的同学读。最后同桌读。

  师:这么开心的事后来怎么不做了呢?

  生: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发现。

  生:他发现蒲公英和我们一起起来一起睡觉。

  生疑惑地:老师,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们的手呢?怎么合拢?

  师:这样吧,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发现。

  大屏幕显示:公鸡打鸣,草地是绿色的,画外配乐朗读课文:“那天——而是绿色的。”

  中午,草地一片金黄;傍晚,草地又绿了。一个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写在小孩脑中浮现:早晨花瓣合拢——太阳升起花瓣慢慢张开——晚上又合拢。

  学生在下面有说有笑,“你看那花瓣!”“课文读得真好听”

  师:怎么样?说说你的新发现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没开花,到白天才开花,晚上又并上了。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叫刚才提问题的同学)

  生: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就像这样,(手掌张开成花状),合上的时候好像这样(手指并成团状)

  师:你这样比划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学学。

  这次我们小组读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样子,一会咱们小组比读。

  有了这个新发现作者会怎么想呢?

  生:原来蒲公英这么好玩,一会开一会合。

  生:作者肯定想,以后别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觉呢。

  师惊奇:你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课文里不是写着吗,“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一起起床”

  师:你可真棒,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去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了,他是把蒲公英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对待自己的伙伴能像刚才那样吗?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这才更喜欢蒲公英了呢。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爱护。

  三、通读全文、回到整体。

  大声读全篇课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声音里,哪一个能像小作者一样喜爱蒲公英,就站起来读课文。

  四、利用方法、课外延伸。

  你也有喜爱的花草吗?和同桌说一说。老师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你去仔细观察,三天后我们来到课堂说说你的新发现。

  再让学生说说观察方法。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篇12

  【导引:架起学生与文本间的桥梁】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应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不久前,我选择了一则材料《金色的草地》,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了一次阅读教学。

  材料分析:

  《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他们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从而真正喜爱上了蒲公英这种平凡的植物。文章表现了兄弟俩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文章情节生动真实,情感真挚、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

  教学情境:

  师:请同学们把《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自由地朗读一遍。

  学生读。书声此时像一曲交响乐在教室里奏响……书声渐渐稀落,从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篇文章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兴趣。

  师:通读文章之后,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兄弟间的浓浓的亲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他们兄弟间的亲情?

  思索片刻,有些学生高高地举起了他们的手,有些用怯生生地眼神看看我,更有的学生又一次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看来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自信。

  师(鼓励):大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请大胆地举起你们的手吧!

  又多了几双手……

  生1: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话:“‘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大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从这句话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生2(迫不及待):还有!这一句话:“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特别是“常常是这样”,从这里我感受到了他们兄弟的亲情。

  底下学生暗暗点头默许。

  师:让我们一起把刚才同学找出来的两句话齐读一遍。

  学生读。

  师:你们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呢?

  有学生底下说:很开心。其他学生笑

  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亲情”这样的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生3: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和谐的亲情。

  生4:我感受到了欢快的亲情。

  师:从哪个情节感受到的呢?

  生4:他们一起玩蒲公英。

  生5:我从他们一起去狩猎这个情节中感受到了充满关爱的亲情。

  生6:我从他们玩蒲公英中感受到了天真无邪的亲情。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有理有据,注意到了从原文中提取信息。那么请问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然后和你同桌轻声交流。

  学生开始动起来,拿起笔认真的边读边划,与同桌轻声交流,颇有兴致。不久,开始有学生举手,较前一个问题,举手的同学明显增多。

  生7:我认为蒲公英不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最后一节中写到“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偏颇的,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没有看清楚“最喜爱的花”和“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关系,但他的自信勇气可嘉。我听了他的理由微笑不语。下面马上有了反驳的声音:“最喜爱的一种那也是最爱啊”。刚才回答的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解错误,露出了羞涩的神情。

  师:刚才两个同学,他们一个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大胆地提出质疑和反问,都表现不错,这个小插曲可以提醒我们语句要读透。还有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8: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中两次写到了“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从这里我感受到了我和我的兄弟已经把蒲公英当成了朋友,充满了对他的喜爱之情。

  学生已经学会斟词酌句地找依据了,我肯定了他的看法。

  生9:我认为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在文章中两次写到了“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可见蒲公英是童年的我的最爱。

  师:那么“从那时起”是哪时呢?

  生10:应该在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范围确定,但我们应该学会概括。那就请你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下,其他同学思考并概括是哪时?

  学生10很自豪地开始朗读,读毕。

  生11:有一天,我们发现蒲公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那时起,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师: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段落,看看起先蒲公英是否是童年的我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浏览。

  生12:在第一节中,我认为起先蒲公英也是童年的我的最爱。因为文章第一节写“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

  师:那么,为什么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呢?

  生12(略加思索):“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么不引人注意的小花”。

  底下一阵细语。

  生13:他们不仅揪掉,而且说这小花是不引人注意的。这应该不是最喜爱的一种表现。

  师:是啊!最喜爱应该会精心的呵护,不会这么残忍地去做吧!

  学生14:不是一直都最喜爱蒲公英,后来经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奇妙变化,蒲公英才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

  学生点头。

  师:通观全文,在“从那时起”中找寻突破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刚才有不少同学了断章取义,在阅读的时候同学们决不可以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学生高兴地点头。

  ……

  教学反思:

  在这次阅读教学中,让我看到了我的学生们的潜力,但反观学生的这次阅读,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有些学生没有立足文本,以至于答非所问,或者主观臆断,或者随意作答;2、有些学生重视了局部的分析,却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3、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还欠强,以至于理解偏颇;4、本次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反映出来的问题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导引的必不可少。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饶有兴趣地讲,学生兴味索然地听;教师的激情遇到的多是拒绝点燃的心灵,教师的真诚疑惑如何拭亮蒙尘的眼睛?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材料是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理解是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活动中,我们的角色是向导,导引是关键。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阅读材料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导引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材料。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获得启迪。教师的“导”应为学生提供解读文本的必要思路,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去理解。阅读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适当给予提示、点拨、导引。最后师生在问题上达成共识,提示阅读探索出来的新方法、新知识,以触类旁通。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需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才能有效地在引导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游刃有余,才能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积极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肯定他们的优点,更要适时地指出他们思维的不足的,进行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在这次阅读教学中,对于第二个问题,当有学生提出“从那时后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的时候,我抓住“从那时起”作文章,让学生抓住这个关键的信息,由节到段进行点拨引导,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认识深化,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完整地理解问题。我想当学生思考不全时要导引,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模糊的时候更要积极导引,让他们走出困惑。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技能。课堂上许多同学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在讨论中独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了共识。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这既是一种合作化学习,也是一重个性化阅读。但在这次的阅读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听他人言,面对问题低头、胆怯、茫然……自己并没有进入到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未上战场之前,就惧敌于千里之外,定然不战而败,古时曹刿的“击鼓论”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阅读理解比较灵活,学生经验不足,以至于处理问题的时候犹豫不决,心理一紧张,考虑不周全,思维一混乱,就会有不少的学生对于阅读失去耐心与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于被动的状态,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方法的运用必须由外到内逐步转化,这种被动状态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无益的。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理解方法的同时,更应该不时地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让他们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过这次阅读教学所引发的一点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努力做好“导”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金色的草地》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93411272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