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通用12篇)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1

  【介绍媒体】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针对课文的内容,我利用 frontpage 软件制作了一个相关课件,首先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课文的封面,封面上有两张照片,这张是太阳升起时的天都峰,这张是云雾缭绕中的天都峰。紧接着,我们可以看到天都峰的文字介绍。进入“学习重点”,我们看到了……,图片欣赏”学生可以看到……点击“影片欣赏”精彩的短篇展现在眼前。“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粘贴……最后一张是我运用网络上现成的资源作的连接。例如……。

  【教法运用】

  教学中充分借助集声、色、光、音于一体的视频片段图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读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

  拿到教材后,我仔细地阅读了教材的内容,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2、能够通过网络收集图片,并对所选图片进行复制、粘贴。

  情感目标:1、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2、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制作的网页结合在一起的呢?我把这堂课分成分成三个环节:

  一、图片欣赏,分析题眼

  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观看天都峰的介绍,然后让他们交流,说说:你收集到什么资料?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然后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到“爬山”说明是要手脚并用的。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演结合,培养能力

  课文的分析,我主要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这三步来学习,学生可定会问“汲取”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引导他们利用”金山词霸‘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照相关的句子,我为学生提供了bbs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把找到的句子,复制粘贴下来。通过公告板,学生之间可以阅读到自己的、别人的,教师也可以轻松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反馈情况,便于加以指导。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把自己推荐给同学,大家一起来评一评、议一议,这样,交流面大大地扩大了。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我还提供了一个短篇,学生再次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图片欣赏中,鲫鱼背的照片解决了一个难点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

  三、拓展阅读,培养能力

  在理解了重点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老爷爷和小女孩的对话演一演,再次体会到他们身上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让他们收集黄山的图片。拓宽知识面。

  【设计理念】

  1、现代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信息,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个人认为,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未必要花很多时间来精心制作网页,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直接把现成的资料做成连接。让后运用到课堂上,例如……我都采用了这个方法。面对学生的有些提问,我引导他们运用“金山词霸”软件自己解决问题。例如:……

  2、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古诗提供了一把钥匙。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3、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利用互联网学习可以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学生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一一找到答案,例如在“背景资料”中,学生会得到许多与长征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2

  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三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三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的阶段目标要求,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这在第一课时已经完成。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在第一课时也已经涉及,第二课时继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讨论重点句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在自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3)在讨论中领悟重点句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感受征服困难的快乐,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理解“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3、读懂课文最后爸爸所说的话的意思。

  我是如何把教学目标与远程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呢?下面我就说说教法运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思维。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方式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我选的这篇课文《爬天都峰》非常有必要让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到过黄山,没有爬过天都峰。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虚拟现实世界,成为沟通学生经验和语言文字的桥梁,学生可以有效地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达到声色俱佳,视听相关的求知新境界。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通过小组合作、画一画等方式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再谈谈学法,教学相长,教法与学法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本节课的学法归纳为十六个字: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下面我再谈谈教学程序与应用:

  一、导入新课时,以境激趣,交互立体的“爬”

  我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这里,我以一个“爬”字,问学生:“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呢?”,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带着对天都峰,对整篇课文的好奇去主动地、专注地、兴致勃勃地去读。

  二、质疑探究时,以境解疑,交互立体的“天都峰”。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远程教育资源中天都峰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不容易,并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体验内化时,现境动情,交互立体的“汲取”。

  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绘画展示,和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去进一步深刻感悟爸爸的这句话,用自己的形式去诠释着这个“汲取”,巧妙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文本空白处,拓境悟得,交互立体的“老爷爷”。

  在这课的教学中,老爷爷的一系列想法和做法,是文本的空白。而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情境“假如你是文中的老爷爷,你也来写一篇《爬天都峰》,让孩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趣味情感来充实文中的人物或事物,来拓展文本的情境,并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创设出更新,更完善的意境,得到新的感悟和收获。

  下面,我再来说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爬天都峰》一文的板书设计清晰地展示出课文的主线,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后,我再来谈谈我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1、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让学生享受优秀的教学服务。

  2、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营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可根据媒体上提供的内容找到答案。例如:天都峰的特点学生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找到。

  3、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最终归宿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方法】

  1、依据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通过课后思考题,逐段读议,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综合练习,把握课文要领,深化记忆,并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学生自学课文,初知大意,读准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词含义。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 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 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 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 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 “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⑵ 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 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 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  )路(  )时,我心里(  ),有点(  )。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  ),(  )向峰顶爬去,(  )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  )了我,现在(  )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  )到力量的呢!”

  2、齐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话,课后写成片断。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4

  〔学生分析〕

  《语文课程 标准》中对三年级学生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要想有感情地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学生要想读不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经过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才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第五册教材是中年级的开始。课文是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神选编的。教材安排了“多读多想,读通课文”、“重视语言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三个重点训练内容。《爬天都峰》是课本第二组教学内容,重点训练“多读多想”。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鼓舞,坚定决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让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媒体:多媒体、风光片、幻灯片。

  〔教学预测〕

  教学后,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能够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教学中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有可能把握不准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学时结合人物对话,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认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让你们用不同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你们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放课件:天都峰的介绍及人们爬天都峰的导游片。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读要求:

  二、引导阅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指导分析理解

  1、怎样才能对同学们喜欢的天都峰这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同学们,你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3、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

  4、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一词,似乎是什么意思?比较有没有“似乎”有什么不同?

  6、再读课文。现在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做动作读。

  四、指导感情朗读

  1、请几人一组先分好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

  2、请同学们看清楚有谁在对话?他们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指名两组分角色进行朗读。

  4、引导学生想象。问:“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时能有什么不同?

  5、讨论:

  (1)“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6、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制导联系实际

  1、谁说一说自己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

  2、今天我们每位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课后我们合作出一期壁报怎么样?   一、初读感知

  1、学生纷纷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性汇报。有几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观赏、体会。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细读理解

  1、几名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说明原因。

  2、质疑。

  三、精读感悟

  1、开始一边读一边想,然后画天都峰。画后几人到屏台上展示、交流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2、相互评议。

  3、练习读。

  4、两个人被指明读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赏读内化。

  1、前后桌几人一组分角色,开始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2、同学们相互讨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探讨每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表达怎样的心情。

  3、两组分角色朗读,其余组听后评价。

  4、学生想象老爷爷爬天都峰时的样子,与小朋友山的样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讨论,接着每组派代表汇报。

  五、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2、好,同意。课后出壁报。 

  六、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自读感悟”型阅读教学模式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教学cd.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全班集体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 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分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 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作业

  家听课文生词.

  2.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 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作业

  1. 填写百年训练第三课.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6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通过引读课文、观察课件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简洁的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提出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又从问题自然引入具体语言文字,切入简捷,起点恰当,内容具体。]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么样啊

  [再提示学生联系写天都峰“陡”的语句去深入体会小妹妹的感受,切实、具体、全面,使学生的体会自然、贴切。]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么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么样啊

  生:她感到心里就不怎么害怕了。老爷爷那么大年纪,还来爬,自己那么活跃,怎么没有胆量爬呢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这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既能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答案,又不断要求找出“是从哪儿看出”的,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到了语言文字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通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这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这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通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应该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这段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体会思想变化,突现出语言内涵,达到深入理解,训练了学生深究语言的能力。]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 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接着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教师有意读掉“终于”,让学生去发现,进而体会句子中“终于”这个词的作用,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把听力的训练与语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教师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内容理解步步深入,语言训练落实到位,情感体验贴切、细致,问题解答巧妙、自然。]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通过前面对三个小问题逐步深入、具体的理解,对“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地迎刃而解了。这时再读小妹妹的话,既是呼应首尾、贯通始终,又是加深感受、强化理解。]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起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思考题参照了前面理解“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三个小问题,为学生成功想象提示了思维的顺序,想象的方向。]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可以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生:他看到小妹妹心里会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还来爬,可能爬不上去吧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一定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起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教师发觉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有误,没有敷衍过去,而是立即暂停了讨论,引导学生重新学习有关语句。这反映出教师心中不忘全体学生。]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情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起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情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现在觉得你该怎么说

  生:我觉得应该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经历了再次阅读、交流,直到那几个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才回到先前的议题。这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过程 总是要学生配合教师、学生适应教师到现在的教学过程 应是教师配合学生、教师适应学生。这是特别值得肯定的。]

  生:后来,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一定也要爬。后来,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可以休息,可以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一定要爬上去呀!

  师: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会向同学学习,能干!同学们想得很好,积极开动了脑筋。那么,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个学生的发言语句流畅、生动,想象合理、丰富。教师敏锐的感受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便不失时机地给予了热情的、充分的、恰当的鼓励:“答得棒”、“会向同学学习,能干”……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这种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将他们引向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作法,体现了教师注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激发了学习热情,起到了激励作用。]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鉴于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罗老师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讨论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前面教师分别采用“深入读议”和“启发想象”的方法,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层层深入地体会了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这里再来理解爸爸对一老一小说的话,从而认识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这里。

  总评:

  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 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 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注意字形:

  3.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三、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爬天都峰>>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爬天都峰》。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篇课文是第3篇精读课文,所以它在本单元是举足轻重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说教法运用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脑动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难共解。

  四、说教学环节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2)朗读课文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4、拓展学习: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4.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4.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5.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6.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7.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作业超市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画面)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课文

  1.默读课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5.读读议议,释疑。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c、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2)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

  b、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d、指导朗读。

  (3)“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更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在朗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在谈生活感受中加深理解。】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地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

  六、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第2自然段。

  2、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10

  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3课《爬天都峰》。

  设计思路:

  从内容上看,本课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据课标、教材内容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就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学习思路。在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后,就用课件出示这两个研究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专题研究法”。这样一方面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发展。另一方面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只有在“研究问题”的定向中,“鸟”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 “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跃”的目标。

  设计理念:

  1、 众所周知,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 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我把学生搜集发到“作业天地”的资料整理后做成课件,运用到课堂上。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六张图文是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简介”、“第一次对话”、“勇攀天都峰”、“第二次对话”、“爸爸说的话”。点击图文,我们可以看到超级链接而成的介绍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这种框架式结构,便于根据学情灵活运用。

  2、小学语文姓“小”名“语”,这种提法明确了小学语文必须以小学生为本,以语文教学的性质为根基。在阅读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尤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的实际,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 “放”。为了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着重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这一环节重在扶。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老爷爷是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课件出示类似的思考题,这一环节重在放。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学生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读”占阅读鳌头,教给学习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着眼于读书的训练。读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即叶老说的“美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在读的过程、评价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和谐共振的局面。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勇攀天都峰。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 “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画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最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一齐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听读、画读、赏读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学生必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启发合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设计了这样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既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教法、学法          

  从读中理解,画中理解,演中体会,议中体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教师通过导、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景教学法” ,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中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能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炼资料,复习导入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和校内外沟通。通过查找、阅读资料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量。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时要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查到资料,还要进一步整理查找到的资料。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又与语文学科强调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能够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查找、阅读、整理资料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收集背景资料过程中,会得到许多与天都峰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课前,我让学生交流,说说:你收集到什么资料?上课伊始,我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天都峰的文字,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使学生懂得根据要求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读画演议,培养能力

  1、整体把握。“请大家自由地投入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着重研究师生筛选出的两个问题,”这一设计遵循课标“从整体把握”的原则,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 的教学思想。

  2、以线串珠。以两个“研究问题”为线,根据学生情况相机进行各个段落的教学。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

  3、“读”占鳌头。崔峦说过:一定要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读好,这是学习课文基础,也是理解内容前提。“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力求让学生读而不厌,读得有成就感。

  4、图文相映。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想、画、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课文中的描写天都峰高陡的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在预习本上,用最准确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接着学生作画,请两个同学板画。然后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交流、评价学生画的天都峰简笔画。最后小结齐读第2节。采用了简笔画辅助理解,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添了课堂里的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时,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学生体验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情趣。

  4、角色表演。第一次对话或第二次对话采用表演的方式学习。通过演读,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内化活用文本语言,并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共鸣,达到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5、议论风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第二个专题的学习,我主要抓住了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理解重点词意;理解整个句意;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了方法,再用“吐泡泡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怎样理解‘真有意思’‘汲取’ 的意思?” “‘汲取’的力量是什么呢?‘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趋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一是在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如老爷爷是怎样受小女孩的鼓舞爬上天都峰的,就是根据小女孩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展开的类比想象。二是在理解了重点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练说:“‘我’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假如你是老爷爷或者是小女孩,想一想,你怎样劝导我爬天都峰?”诸如此类,不一一举例。

  四、布置作业

  说板书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设计本课板书时,我以学生板演的天都峰简笔画为背景,在山体上板书了“高”、“陡”两字以彰显天都峰的险峻。随着山势,在山脚、山腰和山顶由下到上分别板书了“(仰)望”、“奋力”、“终于” ,以体现爬山前、爬山时、登顶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落,使文路、教路、学路融为一体。在金字塔形的山底下,用红色字体板书“汲取力量”四字,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总之板书力求体现师生双边活动,做到图文并,充分发挥板书应有的效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用法。以上教学设计只是我教学的预设方案。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会根据学情的变化调整教案,因为课堂生成性的东西更精彩,更能反映师生情感的交流,体现出师生的共同成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有收获,能和学生精神同构共生,共同成长,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谢谢各位专家!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11

  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来说,总是充满亲和力,他们总想投入其怀抱,去感受它的神奇力量。

  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情的目的。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出示语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老师将你们引到了天都峰脚下,你们会用你们的眼睛,脑袋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边读,边看图感悟。

  生交流后汇报。

  生1:天都峰真高啊!

  生2:天都峰真陡啊!

  生3:天都峰真悬啊!

  生4: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美啊!

  ……

  师:同学们真棒,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了天都峰的这么多特点。那么你能用你的语言把它们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生读法极多,各有千秋,天都峰似乎真在我们眼前了。

  [教学反思]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 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会让文字里的很多内容跳出来。“跳”出来的便是学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结合图,引导他们想象和感悟。从较为简单的文字里,生却读出了天都峰众多的特点,令人欣慰。我想边读边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了。

  [片断二]

  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两名学生对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

  师:此时的老爷爷会怎么想呢?(师故作深思状)

  生1:这么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岁比她大,该给她做个榜样。

  生2:我怎么能输给一个孩子?

  生3:这么高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怎么爬得上去?这么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试试。

  ……

  师:是啊,“不爬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老爷爷怀疑自己的能力,可眼前的小女孩让他敬佩,他受到了鼓舞。

  师:那小朋友心里又会是怎么想的呢?

  生4:天啊,这么高的山,我一定爬不上了,老爷爷爬得上去吗?

  生5:老爷爷都敢爬,我可不能输给老爷爷,那太丢人了。

  师:猜一猜,他们都能爬上去吗?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让学生丰富语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励,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语言丰富,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从读中去思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片断三]

  请两名学生配动作表演读“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师:听了两名同学的对话,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生1:老爷爷本来不敢爬,看到这么小的孩子敢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

  生2:小朋友开始很害怕,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受到鼓舞才有勇气爬上天都峰顶的。

  师:老爷爷和我本互不相识,能够互相学习,战胜困难,你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情景吗?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篇12

  《爬天都峰》难点突破实录

  文/孔凡艳 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人教版第五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老师出示课文结尾爸爸说的一句话(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经过自学,你们理解了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汇报一下你们学习的收获。

  生:最后一自然段说“爸爸听了,笑着说:……”,就是说,是因为爸爸听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才这么说的。

  师:你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思考,真会学习?选大家都来读一读老爷爷和“我”的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出示: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选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

  生:老爷爷说“我”爬天都峰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我”说我有勇气向上爬,是因为看到了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生:我读明白了:老爷爷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爬上天都峰。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老爷爷说“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就说明没想到。

  生:老师,我给他补充。老爷爷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这也说明老爷爷只是来爬天都峰,并没有爬上去的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不少学生点头同意)

  师:你们真了不起?选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的理解吗?

  (自由读--指名读)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小朋友原先是没有勇气向上爬的,因为他说:“我是看到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老爷爷是没想到自己能爬上来,小朋友是没有勇气向上爬。你们的意见呢?

  生:我不同意?选老爷爷就是来爬天都峰的,怎么会没有决心呢?

  生:我也不同意,他开始时是有决心的,黄山多美,他一定想爬上黄山的最高峰!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但是从第二自然段知道,“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时,抬头望天都峰,勇气就没了。

  师:是不是这样呢?

  (有的同学把书翻到第二自然段这页,读书验证。)

  教师出示(语言表达训练):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当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时,我想:我爬得上去吗?当我看到石级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时,我觉得真叫人发颤?选

  师:你能转化课文的语言来填空,很好。有不同填法吗?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犹豫;当我看到石级这样陡时,我有些害怕了。

  师:有了自己的体验。想象此情此景,练习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读小朋友的这句话--“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选我应该谢谢您?选”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是老爷爷来爬天都峰,给了小朋友勇气。

  生: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使有些胆怯的“我”不再犹豫。

  师:课文哪部分写到了这个内容?

  (有的学生说第4自然段,有的学生说3、4自然段,还有的学生说3~5自然段。教师建议学生读读第4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一自然段与3、5自然段的联系,从而悟到3~5自然段是一个整体。)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师:这一老一小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呢?

  (学生读有关的语句:“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读读8~10自然段。看看谁能结合爬天都峰的过程,说说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爬天都峰》说课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9669127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