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一派天真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4、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

  1、激发兴趣,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

  (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体会“我”的畏难情绪。)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

  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⑴ 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积极地思考,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⑵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准备在班内交流。

  5、交流汇报:

  ⑴ 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⑵ 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要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重点词,读出兴奋的心情。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

  ⑶ 第三次对话中,“居然”一词饱含深意,突出了相互鼓励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想象他们在登山中是怎么用对方的言行为自己打气的。

  5、总结全文,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在对话上的特色。

  2、学习文中对话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你熟悉的人之间的对话。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黄山那可是我国的名山,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黄山天都峰的录像)

  2、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几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质疑,读中悟情

  (一)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的,请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有些学生之间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2、梳理所提的问题,提炼出以下四个主要的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3)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你是怎样理解的?

  (4)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些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过程,在开放的气氛中自由质疑,教师敏捷地对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抓住关键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通过读、思、悟,大胆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悟第一、二自然段。

  1、演示课件,看图读说,扣词理解,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你眼中的天都峰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发颤”等词体现天都峰的高和陡,感受爬天都峰的艰难。

  (此文的语言准确传神,富于变化,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关键字、关键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只有注重语言因素教学的语文课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学习语言素养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日积月累的。)

  2、指导朗读。天都峰高而陡。这样的山给人的感受是登山难,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一、二自然段。

  (本段采用课件,以直观地展现天都峰的高而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登天都峰的艰险,为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吸取力量,好不容易登上天都峰作铺垫。)

  (三)读悟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围绕“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这个问题读这几个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能解决问题的句子,(“小朋友,你俩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然后分小组讨论,想想“当时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看法。这一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采用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示范读等形式,细细体味,理解他们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因此不再犹豫。

  (通过多方式,多角度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为什么不再犹豫。

  这一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读悟六、七自然段。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对难点部分做主要指导。

  (1)“奋力”表明攀登陡峭的石级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2)“终于”能准确地表现“我、老爷爷、爸爸”爬天都峰的艰难和大家登上峰顶的喜悦之情,如果没有这个词,就不能很好地说明登上峰顶的艰难。

  2、教师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议论中去内心感悟,学会读书,陶冶情感。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加以点拨,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读带研,扩大思维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3、指导朗读。注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终于”等词的语气。

  (五)读悟八、九自然段。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的句子。

  (1)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赏识“居然”这个词,居然就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课文中老爷爷在登上天都峰顶以后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还下了不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意思就是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的岁数这么大,还能爬上来——真没想到哇!)

  (2)“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2、让学生多读,联系上文思考:他们为什么互相致谢呢?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激动)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激动的心情。可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话语中的“勇气”“居然”等重点词来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三、整体回归,认知升华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从对方身上吸取力量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的。

  (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2、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应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从学文的角度看是回归到整体,从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从文中得到启示:要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不强求一致])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学习生字,并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生字、词)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继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 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业设计:1、完成《同步练习》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奋力

  3、爬天都峰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

  (高、陡)     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2节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

  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 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 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⑵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⑶ 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感受。

  3、情感态度目标:

  ⑴ 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

  ⑵ 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⑶ 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

  【教学难点】

  1、字音:“并”“似”等。

  2、字形:“颤”“勇”“攀”等字。

  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导读课文,引导实践:

  ⑴ 自读课文,体会感受。

  ⑵ 小组研读,交流感受。

  ⑶ 集体交流,指导点拨: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

  重点指导读懂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句子 抓住“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在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 “我”天都峰的高。

  抓住“石级上边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从天上挂下来的”体会天都峰的陡。从而理解爬天都峰的困难,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

  最后爸爸说的话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

  ⑷ 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第二课时

  1、复习字词,学习书写。

  2、指导朗读,直抒胸臆。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⑴ 广泛阅读,明确意向:

  分别从“游黄山”和“榜样的力量”两个专题展开。

  ⑵ 深入阅读,收集信息。

  ⑶ 协同作业,各展所长。

  ⑷ 展示作业,引导反思。

  【板书设计】

  高      老爷爷

  爬天都峰    汲取力量

  陡      我(小姑娘)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6

  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 本课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课文的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 “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和会写的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难点: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2、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收集天都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师:在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今天我们大家再一起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板书:爬天都峰 二、解决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下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通顺,标画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问同桌! (一)出示生字词 师:课文读完的同学先看一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你认识了吗?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记住了这么多的词语,你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师重点强调:  峰:左右结构,左边是山字旁表示与山有关,要和蜜蜂的“峰”锋利的“锋”区别开来 辫:左中右结构,要和“瓣、辩、辨”区分开,书写时这三部分要写的紧凑一些! 似: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作sì。 (二)指导书写 学生练习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三、再读课文学习爬山前 师:刚才大家已经把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好!那课文是按照一个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1)学生接读课文 (2)学生点评,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3)学生汇报(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来写的) 师:那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来学习一下课文!那!从哪里开始写得是爬山前呢?从哪里写得是爬山时!哪里写得是爬山后! 生汇报: 1---5写的是爬山前 6---7写得是爬山时 8---10写的是爬山后 师:我这儿呢有些天都峰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天都峰的险峻、高不可攀)有什么感受?(担心害怕……) 师; 课本上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呢?文中的“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汇报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师:“我”这么担心这么害怕最后爬上峰顶了吗?(爬上了)这是为什么呢?好!我们下节课再讲! 四:作业设计  1、比一比在组词       爬 峰 似 苍 仰 辫       抓 锋 拟 仓 迎 瓣 2、理解词语:    1、笔陡    2、奋力   3、鼓舞   4、汲取 参考资料: 天都峰位于黄山东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1810米。登山石级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故被视为“群仙所都”,而名天都峰。峰顶有石室,可容数十人。室外有巨石,形如醉仙斜卧,仿佛“仙人把洞门”。另有仙桃石,天梯,鲫鱼背等奇景,以及探海松、舞松等奇松。峰壁巨岩上,镌有“天上玉屏”、“登峰造极”等题刻。登峰远眺,云山相接;俯视群山,千峰竞秀,巧石献奇。若烟云乍起,披霞驭风,如入仙境。如云成铺海,风帆点点,蔚为大观。 其中,鲤鱼背是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课外拓展: 黄山松    黄山松,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xià)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 (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凤凰松(位于天 海),棋盘松(位于平田石桥),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探海松或叫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边)——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研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体会    2、理解父亲的话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爬山之前“我”是那样的担心!可最后“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还是爬上了天都峰。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我”是怎么说的。 师:“我”说了什么

  (指名读“我”的话) 师:好,请坐。“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我”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准备爬的时候,她遇上了一位老爷爷

  师:在山脚下“我”犹豫了。那当“我”看到老爷爷时,“我”的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预设:1、生: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能爬天都峰啊! 1、生:老爷爷的头发都白了,比我爷爷的年纪还大呢!他能爬我也能爬! 师:你说的真好!开始爬山的时候我望着险峻的天都峰心里有些犹豫,可我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时,被老爷爷这种精神感动了!所以我奋力向山爬去! 师:那我是怎样爬的呢(生读6、7段)请用笔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生汇报:从“奋力”、 “攀着铁链”、“手脚并用”上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师:第七段中还有一个词“终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1、爬上天都峰很不容易,很辛苦!       2、感觉到很快乐! 师:是啊!险峻的天都峰终于被我给征服了,终于能够领略到无限的风光了!这是多么的高兴!就让我们在读一读六七两段吧!(生齐读) 过渡:不光我,还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爬上了天都峰!那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课件出示: 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见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师:学到这里,你明白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吗?(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舞爬上顶峰的)那谁来读一下老爷爷的话!(指导学生读好老爷爷说的话!) 二、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作业设计:    1、填一填:        来到天都峰脚下,我看到天都峰峰(   )路(    )时,我心里(    ),有点(     )。这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了,于是我不再(       ),(     )向峰顶爬去,(     )爬上了天都峰顶。老爷爷对我说:“你的勇气(      )了我,现在(     )也爬上来了!”我说:“我才是从您的勇气中(     )到力量的呢!     2、参考课后综合性学习,把开学这一周来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附: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   ↑舞  老爷爷 爬山后高兴↑鼓(兴奋)爬山后                  爬山时奋力爬 ↑互  (十分努力)爬山时                爬山后感谢老爷爷↑相       感谢我  爬山后 参考资料:                                 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皖(wǎn)南,是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据说因轩(xuān)辕(yuán)皇帝曾在此采药炼丹,故称“黄山”。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娥眉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 ——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黄山以其无限迷人的风光和形态万千的山峰闻名天下,其风景随季节的不同和山峰的起伏而多姿多彩。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黄山不仅是一处风景胜地,又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有各种动物550余种,其国家级保护动物有梅花鹿、白鹤、短尾猴等。这里植被的垂直分布变化明显,从高到低分布着寒带、温带、亚热带植物3000多种,有著名的黄山毛峰、灵芝、石耳、黄山杜鹃等。 课外拓展: 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教后反思:                 年  月  星期  第  节执教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回读课题,思考:为什么不用“登”而用“爬”?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陡峭,体会互相鼓励的力量。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探究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⑴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⑵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⑶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⑴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⑵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⑵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⑶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⑷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第三课时

  一、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二、完成作业

  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三、课后小结

  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常规方面今天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学生读书声音大了,不再细声软语了。下一步将培养学生大声地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⑴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⑵ 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⑶ 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⑴ 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⑵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⑶ 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天都峰:高──云彩上面

  陡──石级 笔陡

  铁链 似乎是从天下挂下来

  4、师: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他害不害怕?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我爬得上去吗?

  真叫人发颤

  四、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师:这五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师:前面说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人?(提示: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爷爷对我说了什么?

  (提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5、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6、老爷爷怎么回答?

  (提示:对,咱们一起爬吧!)

  7、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五、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师: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我和爸爸、老爷爷爬上峰顶后的对话。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提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5、师: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6、师:“居然”是什么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师: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7、师: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8、师: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9、师: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10、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

  (提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师:“汲取”是什么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师: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天都峰》,现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峰》,请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时间顺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作者:

  见到山高路陡不自信→见到老爷爷后有了勇气→终于爬上了峰顶

  师:要爬上天都峰对老爷爷和小朋友来说,都不容易。但是,他们最后战胜困难爬上了峰顶。请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一个人要战胜困难,一方面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 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 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 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 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 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 ”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 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 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 “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 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 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 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间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力量、战胜困难的。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课文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懂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的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意的能力。

  第二课时

  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天都峰,那么怎样才能对同学的喜欢的 

  描写天都峰的这段留下深刻印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先边读边想,然后画出天都峰

  3、屏显----学生的画

  a、绘画学生说出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b、评画----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4、指导朗读: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生练习读)   

  抽读----评读----齐读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是什么样意思?如果没有个这词,这句话的意思有变化吗?

  生讨论后回答   

  6、请齐读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7、提问:(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圈点句画)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我”的害怕畏惧?

  (1)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8、问:是什么促使我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呢?请自由读3-7节,找出我心理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生自读勾画3-5节

  屏显----“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1)为什么都带有“也”字?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大)怎么也来爬呀?]

  春面互相怀疑,实则表示敬慕,说明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9、我是怎么爬的?默读6、7节,用“。”标出写爬山动作的词

  (1)“奋力”?(拼尽全身力气)

  (2)“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山的艰难

  10、引读第7节

  (1)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什么?(爬得辛苦,上后喜悦)

  屏显----第二次对话

  讨论(1)“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引导想象:

  “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分别会怎么想?

  11、屏显----爸爸的话

  (1)“汲取”?“我”和老爷爷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只要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三、总结延伸

  1、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山峰退缩了,有的人望着笔陡的山道犹豫不前,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该如何前进……这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提炼: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你们面对困难,挫折时,一定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1

  之一

  佚名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2

  【目的】

  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语文国家课程标准)】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学会书写其中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能力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

  【课堂设施需求】

  投影仪、电脑平台

  【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师生各自回顾学过的黄山风景的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边读边想,通过读、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程设计】

  1、以旧导新,扣题引入:

  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黄山奇石》,共同感受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的黄山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板书:天都峰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2、初读感知,让学生带着阅读要求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攀”“辫”“勇”要注意字型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假”要注意字中的部分笔画;“颤”“奋”“并”要注意读准字音。

  3、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文章为什么用“爬”而没有用“登”。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深入读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6、分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内容】

  1、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2、把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和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小报。

  【构建模式】

  这篇教学设计在运用课本资源的同时又拓展了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上有关黄山、天都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了直观感受。课后拓展注重了课内课外想结合。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

  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  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爬?发颤!        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还”

  谢谢您           谢谢你

  汲取

  终于      居然

  力量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教学cd.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全班集体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 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分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 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作业

  家听课文生词.

  2.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 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作业

  1. 填写百年训练第三课.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39676127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