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通用17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

  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回顾导入

  1.师生一起回顾那迷人的风景。

  2.检查新词:郁郁葱葱、湛蓝深远。

  3.问题导入: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深入理解,体会内涵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

  2.集体交流: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体会“拎”:你想怎么读?(师评读。)

  ③把体会读出来。

  (2)村民们这样的行为使得小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看图,体会读。

  (3)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①都来读一读,你知道什么了?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

  ③可是,这样做小村庄又出现怎样的变化?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体会反义词的用法。

  ②交流资料。

  ③展开想象。

  ④带着这体会完整读第三自然段。

  (4)但是,作者却说“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再次提到了那锋利的斧头。

  就让我们看看靠着斧头,这里的人们得到了什么,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吗?

  (5)还有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变化了?解决书中“黄泡泡”的问题。

  (6)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呢?体会着读一读。

  (三)表达感受,总结升华

  1.表达感受:

  我对这小村庄的人们说……

  我想对还在破坏环境的人们说……

  我想对我们全人类说……

  2.重温单元导读。

  四、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消失

  锋利的斧头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懂得要保护大自然。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让学生预习本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谈。

  师:本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到消失的全过程。

  二、初读:

  1、自读。

  师:请同学自己默读课文,来感受一下小村庄前后

  变迁的全过程。

  2、抽生读

  师:谁想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生:读。

  三、深入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很留恋小村庄往日的美丽,那时它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谁想来说一说,并且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插图,早先的小村庄确实很美丽,那里环境优雅、美如画卷,如果那里的人们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舒心哪,谁想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享受一下小村庄的美丽。

  生:读。

  2、学习第二段。

  师:可是这美丽的小村庄却伴随着人们生活中斧头的出现发生了变化,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交流并朗读本段。

  师:相机引导生理解下列的词语:

  “谁”、“两个谁”、“拎”、“一棵一棵”、“再现……裸露”。

  3、学习第三段。

  师:村里的环境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可是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仍然豪无肆意地过量采伐,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他们凭借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又在做些什么呢?

  生:交流、朗读。

  师: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词语:“不断……不断……”、“变成……变成……变成……”。

  师:谁想再来读一读,要读出对树木大量流失的惋惜。

  生:读。

  4、 学习第四段。师:人们在尽情地无休止地享用着树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可是由于人们的过度地砍伐树木,导致了土地大面积地流失,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最后致使一场大雨过后,小村庄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多么可悲?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生:读。

  师:启发学生自己理解“还”、“大雨没喘气儿”、“咆哮”。

  师:谁能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洪水的无情,感受一下“村毁人亡”这令人痛惜的场面。

  生:读。

  5、拓展思维。

  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连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就这样消失在了洪水中,小村庄的命运让我们沉默,让我们叹息,可是这样的结果又是谁造成的呢?

  生:交流。师: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是他们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他们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美丽的家园。

  6、 学习最后一段。

  师:谁想来读最后一段?

  师生共同分析“什么”、“一切”两个词语的含义。

  师:课文中出现了几次“锋利的斧头”?为什么

  要强调“锋利”二字?

  生:交流。

  师:表明了人们对森林破坏的残酷无情。

  7、 拓展。

  师:此时此刻同学们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交流。

  师:同学们有的对小村庄的人们进行了遣责,有的对他们进行了劝说,有的对他们表示的同情。如果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听了同学们的一番话,一定会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所感悟。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坐好了,我们掩卷而思,再来回想一下这个小故事,真是耐人寻味,让我们感慨万千,大自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如果不珍惜大自然,大自然就必将对人类做出残酷的惩罚,让我们共同来珍爱大自然吧,保护了大自然就是为我们自己赢得了一份生存的环境。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课件:美丽的小村庄】描述小村庄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层峦叠翠的群山环抱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草木苍翠欲滴;那里的小河流水潺潺,河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么自然优美的环境,多么令从神往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这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发生在那里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疑问?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一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现在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翻开25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效果。

  (1)检查字、词、句。

  1)【课件出示词串】:森林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a.[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b.哪个字的字形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葱”不要少一点。

  c.出示“森林”,两木为林,三木为森,从字形的构造上,你能理解“森林”是什么意思吗?对了,这就是汉字的会意字字形表义的特点,掌握汉字的构字特点来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d.把它们送回句子中,你们还能读准确吗?[齐读]

  2)【课件出示词串】:盖房  造犁  砍下来  裸露

  a.[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b.出示:“造犁”、“裸露”,同学们仔细观察“犁”字和“祼”字,你发现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字?(形声字)你能从它的形旁中猜出它的意思吗?(“犁”和牛有关,意思牛拉着耕地的工具。“裸”和衣服有关,意思是没穿衣服,露出来的地方,在课文中是指,砍掉出山上的树木,就好像是给山脱去了衣服,让山上的土地显露了出来。

  是啊!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都能随时运用这种好方法去学习。

  c.把它们送回句子,[齐读]

  3)【课件出示词串】:扩大  一栋栋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柴烟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这里面哪个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在大家注意,“应”第一声,“柴”读翘舌音。

  b.扩大的反义词是(缩小)。

  c.读读句子。(齐读]

  4)【课件出示词串】:雨水奇多  没喘气儿  黎明  咆哮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出示“黎”,黎字哪个部分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右上部分里面有一撇。)

  b.读句子。[齐读]

  3.检查概括内容。

  【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        (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齐读】词组,这些是老师从课文中找出的关键词。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记住,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词组,我们就能很好地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丽。

  1.小村庄原先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美丽的小村庄)]在哪个自然段?谁能读出小村庄的美?[指名读]其他同学看着插图,想象画面,领略小村庄的美丽。

  2.[教师引读]:多美丽的小村庄啊?山上的——,村前的——,天空——,空气——这自然而优美的景色,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原生态的自然美。

  3.你认为小村庄最美的是什么?为什么?

  4.教师引读,是啊,树木能静化空气,紧抓泥土,保护环境,是树木让山上的——,村前的——,是树木让天空——,让空气——,就是树木把小村庄打扮得如此美丽。

  过渡:【课件:美丽的小村庄】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却变得怎样了呢?(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消失)]。【课件:毁灭的小村庄】

  四、研读课文,体会灾难

  1.多美的小村庄啊,而现在,天空不再深远,空气不再清新,村庄不见了踪影,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那繁花似锦的草地,那快活无比的鱼虾都化为乌有,只有沙粒在漫天飞舞。此时此刻,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2.提得好,为什么小村庄会发生这么大变化呢,大家仔细默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有关句子。开始吧。

  3.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a.老师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很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b.比如说两个“谁”字。我们用这个句式做一个说话小练习。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c.谁家,谁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树爱砍就砍,很随意,没人阻止,不受限制)

  d.谁能表演一下“拎”的动作呢?从“拎”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拎:态度随便)

  e.一棵一棵说明了什么呢?(砍的树多,没把砍树当一回事,态度无所谓)

  f.指导朗读:能把这些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齐读]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谁来说说“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样的?(光秃秃的,没有遮盖的)

  (3)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人们开始注意了没有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两个“不断”,你了解到什么?(人们根本没有注意裸露的土地,没有停止砍树,越砍越多)

  b.请注意这里的省略号,假如请你在省略号这里补充一句,你怎么填?(对森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c.【出示课件,原先的小村庄和现在的小村庄的对比】

  这一片茂密的树林不见了,你们看到了……

  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你们会感到……

  灾难让你们担心着急,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读一遍。

  (4)这一棵一棵的树都变成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三个“变成了”,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说明了什么呢?(人们把树都砍了,森林没有了。)

  c.除了这些,村民们还用树木做什么呢?(烧火做饭)

  d.你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太可惜,太浪费了。)

  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家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更遗憾的是,人们燃烧树木,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轻易的破坏方式啊!!

  (5)不过,小村庄的人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课件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漏字“还”)

  为什么要加上“还”字呢?(勉勉强强,马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错)

  (6)终于,灾难来临了【课件出示洪水咆哮的场面】

  a.谁来告诉我,没喘气儿用了什么手法?(拟人)是什么意思?(没停止)

  b.还有哪个词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说明下雨时间长,雨水多)

  c.谁来把这没喘气儿、爱发脾气的雨水读出来。[指名读] [齐读]

  (7)这么大的雨水没有树林的阻挡,顺着山坡变成洪水,小村庄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了呢?[板书](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8)昔日那般美丽可爱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啊!读——[齐读]人们不禁要问:这是谁造成的呢?课文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毁灭小村庄的罪魁祸首难道仅仅是那些“锋利的斧头”吗?(不)那是谁?(是人们随意砍伐,是人们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板书:乱砍滥伐,破坏环境]就是这些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

  五、迁移说话,拓展延伸

  1.你想对小村庄的幸存者说些什么呢?

  2.你还收集了哪些类似小村庄这样的悲剧呢?[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课件出示:98年特大洪灾的图片】咆哮的洪水如一头猛兽,无情地肆虐着,淹没了多少肥沃的农田,冲毁了多少美丽的家园,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你想对造成这些悲剧的人们说些什么呢?[板书:保护环境]

  六、回扣导读,总结升华

  只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维持生态平衡,才能让自己的家园更加美丽,让人类的明天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正像本组课文导读中倡导的那样——(让天空碧蓝,让河水清澈,让草木茂盛,让动物自由自在的生活……)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

  板书设计

  7.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美丽          随意砍伐            消失   

  (保护环境)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5

  一 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 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 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 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 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 画 写 唱 等等)

  附 板书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6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 朱红瑛】

  〖寓环境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意识〗

  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的环境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是很难发展为环境意识的。依据教育家皮亚杰的理论:教育要适合儿童的身心,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策略,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寓环境教育于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环境知识进行探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开展课外阅读、小制作、小实验,办手抄报,设问卷,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进行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如:在学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社区调查及手抄报比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卫生、绿化状况,人们的环保意识与行为;阅读与怎样保护绿色家园相关的报刊杂志,询问家长及有关的专家,搜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参与社区的环境宣传活动。这样,通过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活动,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把环境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最终使环境意识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五一路小学 琚瑞芳】

  〖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但由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在新课改实践伊始,存在着盲目或随意综合弊病误区。

  如:记得在三年级时,上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后,本想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全是就组织学生开展“人与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了解周围环境遭到破坏情况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并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办小报等形式展示调查的结果,但由于题材难度太大,不适合三年级学生,活动冷冷清清,效果大打折扣。以后通过多次聆听特级教师、名师讲课,多次收看教育业务的书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肤浅的认识: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题设计要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了解他人并学会与他人沟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立是紧紧围绕语文课堂来进行的,教师需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白巧鸿】

  〖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我在语文课上尝试了如下方法:

  1、交给自主权,让学生充分搞好自学探索: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他们的自学要加以引导、巩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其开阔思维。于是,在开学初,我帮学生制定了预习工作项目,并定期检查情况,然后在常规化的预习中,我要求学生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扫清对字、词的理解障碍。此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归纳易错字和形近字等。还可以根据自己预习遇到的不同情况提问、质疑或谈自己建设性意见,并在课堂学习中或者在与同伴学习中可以提出“与众不同”、“与书不同”的观点,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2、引发学生争论:

  当学生在质疑当中出现多种见解,一时又难以统一意见时,我首先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辩论,然后引导学生在辩论中逐渐统一观点、统一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出示了这些问题:

  ⑴ 树木被砍伐为什么会导致村庄被洪水冲毁?

  ⑵ 从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多少年、多少代”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拿到课堂上全班讨论。在引导过程中,相机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实际来分析课文内容,从而通过辩论来发表自己想法、意见。最终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

  3、巩固发展,使学生寻求思维的更深一步:

  在分析完课文之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发散思维训练,是学生主动拓宽思维的广度,延伸思维的深度。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中心小学 季润寒】

  〖引导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谋求唯一的答案,求同辨异。我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留出“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让学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通过联想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点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的独特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最后一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普遍用伤心、惭愧、后悔的语气读,有个小女孩子思考后说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小村庄的毁灭是村民们自己造成的,他们这是自作自受,活该受到惩罚。这是多么新异的观点!

  【重庆市高新区兰花小学 伍洪丽】

  〖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实实在在教语文〗

  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课堂上教师讲的话不多,但句句精要、到位,是关键处的点拨,衔接处的过度,重点处的强调。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可以自由放声朗读,个别朗读,全班朗读,配乐齐读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读中评议,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层层深入,逐步提高。例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在“理解小村庄是怎样一步步遭到破坏”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更是巧妙自然,更是强调以读代讲。从这堂课的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实在与巧妙之处。

  〖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给语文课“松绑”,教师跳出“烦琐哲学”的怪圈,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删繁就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堂课,找不到这类提问,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开拓思维空间,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譬如,学生质疑,就自己读懂的地方谈体会,“小村庄的人们能一直过着不错的生活吗?”等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在求实的基础上,整堂课还表现有内涵的灵活性,那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学生思维的飞跃,情感的激活。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论指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采用质疑问难,有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后,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以课文的重难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应重点研讨:

  1、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些什么?

  2、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学生的熟读深思,真正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从而突破课文的难点。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 石景章】

  〖阅读课应该确立什么目标〗

  目前,在实施新课标的高潮中,老师们都按照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备课,也都按三维目标去评课。可在我听来,总觉得别扭。因为,我认真地研读过新课标。在新课标实验稿里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三维目标。在新课标全文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只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而在这个部分中根本没有提到三维目标,不知是何方神圣推出了一个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这三条目标哪只是小学语文这个学科的目标,是整个育人目标,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用来作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几可统帅人一生中受教育的目标,为什么一定要灌输给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呢?使得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把它当圣旨,当令牌,来限制着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真是令人费解。

  老师们可以冷静地想想,你教一年级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他教三年级也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还有人教六年级还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教20个字的短诗,用这个目标,他教2000多字的长篇课文也用这个目标,这行吗?学生的年龄不一样,教材的篇幅长短不一样,内容不一样,都用一样的目标去统领,这合适吗?这与教条主义有区别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教条地用一个宏观的育人目标来套住小学语文这个极有个性的课程呢?

  在《课程目标》部分里,明明有阶段目标,我们为什么不信奉这个能体现人发展阶段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阶段目标可以较为具体地指老师备好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可哪篇论文,哪位老师又把它当作备课上课的目标呢?即使是能用它来当作教学目标,我仍认为是不够具体的,因为每个年段都包含着2个年级,第一学段是1~2年级,第二学段是3~4年级,余下类推。大家想想,两年之中,孩子也是有变化的呀。我们教某篇课文时,仅仅是针对那个学时孩子,而这个学时学生是有具体学情的呀,怎么能用两年的目标去针对一个学时,一篇文呢?再说,一个学段阅读方面包括的条款,就有10条之多呀,你一堂课能落实几条?所以说,每教一篇课文,应该确定一个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才对。

  那么,什么是教学某篇课文的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是语文能力的单项目标。为什么不列入思想教育目标呢?你想想,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应该努力达到。试问,这堂课教《我为你骄傲》,要学生学了这堂课要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这是思想教育目标),你教完了,全班学生从此都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了吗?只怕不能吧。那岂不是目标架空?这样架空的目标,一时无法落实的教学目标列入了教案,与没有列入有什么两样呢?然而不敢不列入,原因是不符合三维目标的首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殊不知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许多要素的合力,方可达成呀。我认为,古人说得好,“文以载道”,孩子们在学文过程中,能从课文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即可,何必在乎立不立一时难以达成的思想教育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牢记在心,随时随事有机施教的,而不应该教条地列入阅读的教学目标。

  如果认可了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来研究怎样来确定教某篇课文的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了。我认为过去学热门过一阵子的“一课一得”,很有见地,我也主张每教一篇课文只确定一个微观目标就可以了。比如我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的目标是:初学铺垫,教《七颗钻石》,我又用上这个目标;还比如我教《猎》,我的目标是,抓住特征描述。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我的教学目标是单纯的,就一个,绝不多列,然而进入教学后,我用一个十分简单的教学模式来落实我的目标,这个模式仅有三步24个字:第一个环节:链接生活,明确目标;第二个环节:借助教材,消化目标;第三个环节:超越文本,训练目标。至于为何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不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另文再聊。

  〖课文内容的教学分寸何在〗

  思想教育也应该借助课文内容或课文内容的延伸,有机地作渗透,但不等于拿着课文内容来个讲深讲透,以达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讲的思想教育是这样做的:

  师: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说说砍树到底对不对?

  生:不对!

  师:村里人砍树干嘛呀?

  生:砍树盖房呀,做家具呀,做工具呀,还可以当柴烧。

  师:那有什么不对,不砍树盖房,老住茅草房呀,不做好家具,老用石头当桌子呀?你们的课桌是什么做的?

  生:木头。

  师:你们看这讲台是什么做的呀?

  生:木头。

  师:那到底该不该砍树?

  生:该砍。

  师:那再砍树,没准又一个小庄村又该被大水冲没了。

  生:那再种呀!

  师:对,这就对了,砍树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没有错,错就错在哪儿?

  生:只砍不种。

  师:如果砍了再种,而且种的比砍的多,那么我们的世界永远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这个片断是我进行思想教育的实例。我想同行们应该从中悟到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渗透了。

  【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新茂小学 霍银彩】

  〖阅读模式的操作过程〗

  导入新颖,引发兴趣。在上语文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良好状态。因而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激趣、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如我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前,我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挂图重新裁剪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当初到处绿树成荫、草绿、花艳,后来为什么全都被洪水冲走,因此情此景,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7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上课,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以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通过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8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9

  一 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 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 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 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 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 画 写 唱 等等)

  附 板书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之前,先做一个填空小练习:【课件出示词语】

  (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用上屏幕上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吗?

  二、感受小村庄的美

  1.我们先一起看看原先小村庄的样子【课件】

  2.谁能读出小村庄的美?【指名读】

  3.学学这个同学的朗读,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齐读】

  三、感受灾难

  1.多美的小村庄啊,而现在,天空不再深远,空气不再清新,村庄不见了踪影,只有沙粒在漫天飞舞。此时此刻,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

  2.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开始吧。

  3.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a.老师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很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

  b.比如说两个“谁”字。我们用这个句式做一个说话小练习。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c.谁家,谁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树爱砍就砍,没人阻止。)

  d.谁能表演一下“拎”的动作呢?(拎:态度随便)

  e.一棵一棵说明了什么呢?(砍的树多,没把砍树当一回事,态度无所谓)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谁来说说“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样的?(光秃秃的,没有遮盖的)

  【3】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人们开始注意了没有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两个“不断”,你了解到什么?(人们没有停止砍树,越砍越多)

  b.请注意这里的省略号,假如请你在省略号这里补充一句,你怎么填?(对森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c.【出示课件,原先的小村庄和现在的小村庄的对比】

  这一片茂密的树林不见了,你们看到了……

  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你们会感到……

  灾难让你们担心着急,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说一遍。

  【4】这一棵一棵的都变成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三个“变成了”,这是什么句?(排比句)

  b.说明了什么呢?(人们把树都砍了,森林没有了)

  c.除了这些,村民们还用树木做什么呢?(烧火做饭)

  d.你觉得这种做法怎么样?

  是啊,要盖好一栋栋房子,要造好各式各样的家具,要做好应有尽有的家具,需要多少木头啊,要砍多少的树啊,更遗憾的是,人们燃烧树木,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方式,多么轻易的破坏方式啊!!

  【5】不过,小村庄的人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课件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漏字“还”)

  为什么要加上“还”字呢?(勉勉强强,马马虎虎,并不是真的很不错)

  【6】终于,灾难来临了【课件】

  a.谁来告诉我,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没停止)

  b.还有哪个词能看出大雨一直在下?(五天五夜:说明下雨时间长,雨水多)

  c.谁来把这没喘气儿、爱发脾气的雨水读出来。

  【7】这么大的雨水没有树林的阻挡,顺着山坡变成洪水,为什么会这样呢?

  【8】小村庄在咆哮的洪水中消失了,什么都没了,指的是什么没了呢?【板书】

  四、拓展

  a.学到这儿,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b.你还收集了哪些类似小村庄这样的悲剧呢?【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结语

  就是这把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朗读,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激活学生审美体验,使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这么美的小村庄最后怎样?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了”,为此感到惋惜。让学生在自由质疑的基础上,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通过指导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来了解人们的行为给小村庄带来的破坏,以及感受这种破坏所造成的悲惨结局。朗读指导方面,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带读的方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后反思

  课上完了,尽管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算是让我饱受了一次艰难的蜕变过程,至少我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在试教过程中我已认识到自己的症结所在,由于性格的原因吧,我很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激情洋溢,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烘托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因此,这节课显得沉闷,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留下的印象不深。在指导朗读这个方面,齐读现象较多,对个别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够。在课件的设计,如果能够适当加上一些动画影音效果,使得情境更加具象生动,收到的效果应该会更好。教学过程中,大致能和预设一致,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对村庄变迁原因的感悟,对“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的表达方式的揣摩,对关键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得的斧头”的体会、朗读等,将人文的熏陶融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之中。不过由于经验不足,课堂调控能力不够,一些过渡衔接较为牵强,而且问题设置不够清晰,往往当一个问题出来以后,学生一时解决不了,我就急迫地想要引导他们,于是又临时加入一些新问题,使学生手足无措。所幸听评课老师们中肯的意见让我受益非浅,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把这些致命伤逐步解决。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1

  【背景】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沪教版的第五册教科书上第9课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变迁的故事。小村庄原先是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后来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在许多年后,一场连续的大雨引发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文本揭示了乱砍滥伐、不爱护自然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旨在呼吁人们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主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应当是让学生品味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笔者觉得: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地解读文本,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形式,实现言语训练,使得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语感提升、语文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预设上,主要凭借课文关键词句,找准突破口,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在课堂实施中,主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发现,讲讲自己的感触,读出自己的滋味,引导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生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和启迪。

  【片段一】

  师: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个小村庄。(出示课件)你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可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村庄 ,你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一说。 

  生1:那里是一个古典的村庄,你瞧,那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树木茂密,那里的人肯定很喜爱这个小村庄。

  师:最好把“古典”改为“恬静”,这样显得更为恰当。

  生2: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你瞧,清澈的河水从村前缓缓流过,村后山坡上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就像一块大型的绿色屏障。

  生3:这是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油油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吃着草儿,鸟儿们在鲜嫩翠绿的树叶上啄着露珠,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许多人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师:你们的语言可真丰富!对呀,整个小村庄里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祥和的气氛。有段话是这样描述的: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出示读)

  师:如果你住在这里,会有什么感受?

  生4: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如果我住在这里会感到很快乐!

  师:那就把你这样的感受带入这个句子之中,读出来。(生4读,评价)

  生5:这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果我住在这里会感到很幸福。

  师:那就把你的感受带入这个句子之中,读出来。(生5读,评价)

  师:请大家再看着景色图片,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这些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并试着把它积累下来。

  学生积累词语。

  (出示课件)师:原本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是什么样子?

  生6: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困惑呢?

  生7:为什么会什么都没有,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8: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师:带着问题,让我们走进第9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走进这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探究竟。

  【反思】:

  这样的引题新颖别致,通过图片及背景舒缓的音乐的展示,让学生想象村庄的美,再对比后来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做法可谓是一箭多雕。一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调动学习兴趣;二是把言语对象转化成鲜活的表象,增加了学生对小村庄原来如此美丽的认识,从中引发情感体验,激起他们的赞叹、向往,达到了由表及里的认识,为朗读指导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铺垫;三是为学生搭造了语言学习的平台,不仅进行了说话训练,还积累了词语;四是设伏笔,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与后面什么都没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这时会为美丽的小村庄的消失而感到吃惊、痛心、疑惑,这样不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反差,激发思维上的困惑,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兴趣。【片段二】:

  当学生理解了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特指: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从房顶上冒出的柴烟……

  师:所有靠斧头得来的一切本来应有尽有,后来为什么都没有了?

  生9:因为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出示训练,加深理解:

  去年,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今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明年,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生10:去年,谁家想做窗户,谁家想做床,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今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做桌子,谁家想柴火来烧饭,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明年,谁家想做椅子,谁家想造门,谁家想做床,谁家想做柜子,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师:从“谁家”可见非常随便,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这就叫——(生接:乱砍乱伐)。对这种行为你感到怎样?

  生11:我感到很伤心。

  师:请你把这种感觉放进句子中读出来。(生读,评价)

  生12:人们的做法真是太随便了、太自私了,我感到愤慨。

  师:请你读出这感觉来。(生读,评价) 

  师: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后,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山坡没有裸露之前会怎么样?裸露之后会怎么样?

  生13:没有裸露之前山坡上面有很多树木,好象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裸露之后,山坡没有东西遮盖,什么也没有。

  师:于是——(生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先通过文字字体的加大和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画面的不断扩大,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增加学生对这句话表象的理解。

  师:这句中,“扩大”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失去的仅仅是不计其数的树吗?还失去了什么?可以用上以下的句子: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            );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     )变得(             )。

  生14: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光秃秃的;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变得灰蒙蒙的。

  生15: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荒芜;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浑浊了;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天空变得不再湛蓝。

  生16: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森林变得不再郁郁葱葱;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村前的河水变得不再清澈;一年年,一代代,人们肆意砍伐,空气变得浑浊的。

  师:此时你的语调这样低沉,你的心情怎样?

  生16:沉重又担心。

  师:你为什么沉重而担心呀?能说说理由吗?

  生16:因为村庄里的人们只顾自己物质生活的需要,用锋利的斧头把一棵棵树砍下来,造成了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环境在不断恶化。我担心以后遇到灾祸。 

  师:对呀!(吟诵诗《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郁郁葱葱的树木可是我们地球最好的朋友。

  风沙来临时, 它是勇敢的守卫者;

  雨水咆哮时, 它是坚实的阻挡者;

  空气污染时, 它是神奇的过滤器;

  气候多变时, 它是奇妙的调节器;

  噪声满天时, 它是厚厚的隔音墙。

  师:你的担心成了现实。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请闭上眼睛,听一听狂风暴雨、洪水来临时的声音,让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雨,怎样的洪水?你还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17:这是一场不停歇的大雨和来势凶猛的洪水。

  生18:我仿佛村民们害怕极了,呼喊着,逃窜着,可还是很多人被卷进了洪水,有的拼命挣扎着,有的被洪水冲走了。

  生19:我仿佛万马奔腾般的洪水把仅剩下的几棵树连根拔掉。人们挣扎着、哭喊着,眼睁睁地看着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被洪水卷走了。                                         

  师:洪水过后,小村庄又是什么样?

  生20: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21:洪水过后,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师:想到村庄中的人们在洪水中垂死挣扎,想到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什么都没有了。此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22:村庄里的人们,你们后悔吗?我想你们当然后悔。因为你们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忘了整个村庄的未来。你们不停地用锋利的斧头去砍伐树木,导致大量的土地裸露,以至洪水来了,一切都没有了。你们真是目光短浅呀!

  师: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听到后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生23:我想对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说,都是贪心惹的祸!有了斧头,你们乱砍乱伐,拥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了。你们知道后悔了吧!别以为砍伐树木就可以过得很好,只顾目前,不顾以后,会受到惩罚的!以后不能乱砍乱伐树木了!

  师:你的告诫让大家深思。确实,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会遭到危险,受到惩罚。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我们不但应该对小村庄里的村民说,还应该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呼吁:让森林常绿茂密,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成为好朋友,共同来保护、打扮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吧!

  【反 思】:

  课文中的有些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就能领悟到,而有些内容则需要教师设法激活学生的想象,帮助其通过自己的想象,建构起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体验,从而增强语感,陶冶情操。

  在片段2中,通过“去年、今年、明年”想象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谁家想(     )。”激发学生的思维,体会“谁家”是指非常随便,没有任何约束和限制。这样激起学生对村民乱砍乱伐的正确认识,也激发了朗读的基调。

  在“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中让学生想象省略号所指的—失去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比如森林变得不再郁郁葱葱,河水不再清澈,空气变得浑浊的,天空灰蒙蒙的。这样引发了学生们的担忧,通过教师朗诵诗《你知道吗》,点出了树木的作用,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乱砍乱伐,这是导致村庄消失的主要原因,而一场大雨引发的洪水起到了加速作用。这样,学生就达到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创设暴风雨、洪水肆虐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到人们及村庄的悲惨遭遇。情境的创设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震撼着、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再通过“此时,你想说什么呢?”,学生的情感就喷薄而出,语言也就显得精彩纷呈。“言为心声”,在对话、交流中,学生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加深了对文本的领悟,积累了语言,增强了言语表达能力,也达成了情感的内化与升华,滋长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

  同上,教师如在设计时激活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拓展文本,学生在接触、咀嚼、品味、揣摩、感悟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精心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就会相得益彰,课堂就会呈现出灿烂的生命活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乔玲,来自麻城,那里风景秀丽、群山环绕,拥有无数美丽的小村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致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爱护环境”来进行编排的,根据课程标准精神,本组的训练意图,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今天在这儿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和讨论式等。

  2、学法:质疑问难、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弄清变化;

  4、精读课文,探究原因;

  5、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欣赏课件。(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板书课题,带领学生质疑问难,“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也许学生会问:“老师,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这样学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领,师生在质疑问难中共同确定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默读后,可能会说:“一把斧头给人们带来了幸福,最终又毁掉了人们的幸福。”“假如人们能爱护环境,也不会失去美丽的家园!”这种设计,意在逐步使学生掌握默读的读书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接着问“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小村庄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写小村庄为什么变化?”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弄清变化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首尾两段,弄清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

  1、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习时,首先通过各种层次的读来展示小村庄的美,如个人读、齐读、范读等,并让学生谈谈读懂了什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一段。

  2、学最后一个自然段。先展示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画,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们谈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让学生试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村庄的变化。

  这种设计有两个意图:

  1、重视文本阅读。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读书,直接与文本对话,体会出小村庄的美。

  2、加强语言文字积累。

  四、精读课文,探究原因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这一环节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第二步,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在第一步中,结合我校省级立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我为学生建立了自学网站。在网站中,设有自学提纲、扩展阅读、背景资料、小小词典、网站链接等栏目。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要求,任意阅读相关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检查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2个重点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在学习第一句话时,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树木被一棵棵砍掉的真实场面,然后抓住一个“拎”字,想想“拎”说明了什么?最后让学生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用 “想……就……”想象说话。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张叔叔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李伯伯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王阿姨家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句子,还学会了表达。在学习第二句话的时候,首先出示书中的句子,再出示第二句,学生通过比较看出第一个句子多了一个“还”,体会“还”的用字之妙,懂得人们的幸福生活过得很勉强,不会长久,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理解完重点句,我便问学生:“文中几次提到斧头,最后又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再次回到最后一段的学习。在原来对本句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问“‘什么’‘一切’”代表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子说说,(那是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美丽的小村庄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这里旨在通过揣摩句子,使学生更加明确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五、联系实际,领悟事理

  学完本文后,我联系实际用课件展示周围环境遭受破坏现象,说说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现象,(举水河垃圾成堆,摩托车油烟空中弥漫)接着设计填空,“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你想对全社会说什么?”他们会说:“小村庄的人们,记住这血的教训吧,不要随意砍树,清澈的小河,湛蓝的天空就会属于你们!”“21世纪的人们啊,还想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吗?快快行动吧!”这里旨在使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我想谈谈作业设计,习题1与知识目标对应,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种检验。习题2、3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也是与课后习题相照应,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上课即将结束时,在环保歌声里,我用充满激情的话结束教学,迅速完成板书。“同学们,那里曾经有一个美丽无比的小村庄,可是由于人们随意砍伐,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一无所有了。让我们牢记教训,爱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就一定会更美丽。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 的一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课文把小村庄的人们在山上砍树建房,制造工具和家具,用树木当柴烧等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表面上看小村庄的人们好像是得益不小,但正因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学习上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教学这篇课文应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同时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应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为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上的难点。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是很大,在教学中,还是以“读”为主,通过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学习理解、质疑探索能力都处于开发、培养阶段,他们不可能完全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到好处的发挥下才能得以真正体现,。所以,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拔,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和思路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以优美的课件展示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一个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紧扣“读”字,采用“五步阅读法”——

  一读,疏通字词,读通课文;

  二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读,引导学生质疑;

  四读,突出重点,品味词句;(在这个教学步骤中,始终以“自学”为先导,立足“讨论式”,教师给予启发、重点提示­和点拨归纳,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读,畅谈体会,深化主题。

  阅读要求明确、具体,循序渐进,学生不但由此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到了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同学们,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色?有段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这个小村庄的景色,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2、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许多年以后却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去探寻其中的原因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汇报交流:

  1、认读词语: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造犁   裸露   扩大   一栋栋   咆哮   洪水

  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雨水奇多   没喘气儿

  开火车读   齐读

  2、指名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说出大意即可。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造成小村庄变化原因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交流: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你读了后有什么想法?

  (2)、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引导学生从“谁家、谁家”感受人们砍树非常随意。

  (3)、引导学生抓住“拎”这个词与“拿、带”作比较,思考作者这样用词的目的:突出人们没把砍树当成一回事情,非常随心所欲。

  (4)、引导学生从“一棵一棵”体会肆意的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

  (5)、指导朗读。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

  (2)、你能把省略号省略的文字说出来吗?

  (3)、指导朗读:是啊,人们只知道向森林贪婪地索取,对森林的破坏在无止境地继续,你觉得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比较恰当?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1)、“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直接写“还有大量的树木被人们当成柴火烧掉了”?引导学生感受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举动啊!

  (2)、这句话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虽然树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时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和存在的隐患是令人担忧的。

  d、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这句话中“大雨没喘气儿”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2)、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小村子最终消失的原因了吗?

  是呀,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过后,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结语:美丽的小村庄在人们勤劳的双手下诞生,最终还是在人们过度的砍伐下消失,面对那被洪水冲刷过的荒凉的土地,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在警示牌上吧!

  六、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要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自主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努力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抓住主线“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师生合作相互启发诱导,体现了一种和谐的自主探究过程,在学生找出所要说明是谁毁掉村庄的理由时,达到训练学生自主的思维能力,如: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站在被说话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品味,换位思考,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乐学善思,明理悟情,谈体会说见解,不人云亦云,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从过去的重视教学结果转变到重视教学的过程。在结课时,我作了一个课文的延伸:你想对哪些乱砍乱伐的人说些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遗憾的是,由于前半节课的节奏有些缓慢,造成后面的诸多问题: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充分,训练的面也不够广;对于小村庄消失的理由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课文结尾一段的含义也来不及讨论;学生警示牌的内容也没有当堂完成反馈……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有待我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4

  温馨寄语:当你的心灵美了,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美丽的景色。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 “森、郁、葱、湛、盖、犁、砍、裸、扩、栋、柴、喘、黎”13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赛读,在读中品词析句,学习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通过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养成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习指导: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学习生字词,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在学习中要多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

  知识链接:《母亲河,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对不起,过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让你伤心,不再清澈见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爱着你,

  这片土地因为你变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颜,

  就像夜晚不再出现月亮与星星,

  每个人每颗心都将会痛惜。

  母亲河,我真的不能没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护你,

  让你在这片土地上奔腾不息,

  每滴水支持着生命的跳动,

  每条河支撑着生命的延续,

  不息的流淌滋润着大地的生机。

  母亲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远永远保护你!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小节。

  3、带问题读课文,思考:“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2)字词

  1、自主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可运用增加或减少偏旁的方法识记,如:“ 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等,也可用象形字加以识记,如:裸和棵、森和林、砍和次等方法识记。)

  2、我会看拼音些词语(把难记的字、易错的字圈出来)

  zhàn  lán   luǒ  lòu    lí  míng    fêng   lì    jiā   jù

  (       ) (       ) (      )  (       )  (      )

  yù  yù  cōng  cōng         yīng  yǒu  jìn  yǒu

  (                  )      (                )

  书写时应注意的字是                     ,读音应注意的字是                   。

  【合作探究】

  1、品读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把这句话大声读一遍,边听边思考,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靠斧头得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边读边把你找的答案用笔圈起来)

  2、自由研读,理解词句。

  (1)你从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

  (2)指导朗读

  自己试着读,怎么读才能读出人们砍树的随意性呢?(指名读,评议,体会重音)

  3、句子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力:补充下面的句子,想好后,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出示练习题)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些树木的用途实在是太多了!)

  4、小组讨论交流:“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5、学生交流自己课下收集的环保资料或者把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的讲给大家听。

  【拓展延伸】

  1、留心观察。创建后我们荥阳都有什么变化。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

  2、以“如何让山更青,花更红,水更绿,天更蓝”为话题展开讨论,我们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提示: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同学们,地球妈妈只有一个,它被破坏了,我们人类将别无去处。因此,全世界都在行动,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高声对世界说:让天空更蔚蓝,让河水更清澈,让草木更茂盛,让动物更自由自在的生活......让我们牢记这个小村庄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一起携手共同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当堂检测

  一、比一比,组词。

  犁(   )栋(   ) 砍(   ) 喘(   ) 盖(   ) 郁(   )

  黎(   )冻(   ) 次(   ) 端(   ) 盘(   ) 部(   )

  二、把下面的字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裸     (     )   犁     (     )   咆      (     )   砍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森林  (      )的河水  (     )的天空    (      )的土地     (       )的工具   (      )的家具   (     )的斧头 (      )的洪水     四、发挥想象,补充句子。

  1、人们砍下的树木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

  2、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课后练习:(任选一项)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2、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3、留心观察,发现身边一些保护环境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并说一说。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5

  一、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个令人深思、发人深省的故事。板书课题:《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理解词语: 斧头、犁:利用图片认识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咆哮:野兽发怒吼叫,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四、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五、自主阅读,交流感悟

  (一)、整体把握:

  出示学习提示:请小声读课文,思考: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子?用————画出,后来怎么样了?用﹋﹋﹋画出。

  学生自由读文,指名汇报。

  (二)、理解感悟小村庄曾经的美丽: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美丽、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2、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小村庄是如此美丽的?请用·标出。

  (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3、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4、指导感情朗读:请你用你的朗读表现小村庄的美丽。

  5、拓展想象:多媒体出示山谷中美丽的小村庄图片,想象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6、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7、是什么原因让山谷中的小村庄如此美丽?(山上是森林郁郁葱葱)

  教师请学生扮演树木,叙述树木的作用:你们的根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地,把沙土固定,不怕风,不怕雨;你们身上茂盛的枝叶,密密层层,连成一片,像一个巨大的空气净化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又像一个庞大的加湿器,蒸发出水汽,让空气清新甜润,还像一个神奇的吸尘器,吸收灰尘。谢谢你们,可爱的树木,可爱的森林,是你们让小村庄如此美丽!

  8、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作业

  1.写生字、词。

  2.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领读词语:山谷、森林、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工具、家具、锋利、黎明、洪水、喘气儿、一栋栋、郁郁葱葱、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

  2、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3、配乐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明白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1.过渡:多么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变得怎样了呢?

  学生汇报上节课用﹋﹋﹋画出的句子。(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

  2、多媒体出示洪水泛滥的图片,小村庄的昔日与最后景象的对比的图片。

  看到小村庄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感觉?(痛心、难过、吃惊、惋惜、遗憾……)

  3、探讨: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

  出示学习提示:(1)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用你喜欢的方式标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2)学习小组交流感受。

  学生默读2—4自然段,标注出令你感到痛心、感到遗憾的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探究,感情诵读,深悟文本

  组织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师生共同研读相关内容。

  1、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谁家、谁家、一棵一棵、拎”:人们破坏的随意,没有任何约束,破坏力量大

  (2)“锋利的斧头”:在人们手中,斧头是怎样的一个工具?(锋利的、可怕的、残忍的、充满破坏力量的……)

  (3)“裸露”:看图理解:多媒体出示一棵棵被砍倒的树木,裸露的土地,体会环境遭到的破坏。

  (4)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一段?尽情地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过渡:土地开始裸露,环境开始恶化,小村庄的人们有没有觉醒?从哪里看出?

  (1)教师引读:一年年,人们没有觉醒;一代代,人们仍然没有觉醒!

  生: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教师引读:山上的森林不再那么————,村前的河水不再那么————,天空不再那么————,空气不再那么————。

  多媒体再次出示被砍伐的树木,教师激qing渲染:这些地球的卫士,永远地倒下了,它们变成了——

  生: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村民目光短浅,为追求眼前利益,不惜无休止地破坏环境,他们的“不错日子”建立在破坏环境之上,建立在大自然的痛苦之上。)

  4、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学生朗读。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洪水泛滥、席卷村庄的图片,配以洪水咆哮的声音。学生感受。

  出示投影片(或教师激qing叙述):像野兽一样的洪水,愤怒地咆哮着,吼叫着,它好像在对小村庄的人说:————————————

  学生抒发内心感受。

  5、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学生齐读。

  教师提问:什么没有了?(房子、家具、工具、森林、小河、蓝天、生命……)

  6、面对这无言的结局,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三、拓展:

  1、小村庄的故事还在上演:

  师配乐介绍:(投影片出示)现在,我们大约每分钟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森林的消失意味着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还有土地沙漠化的加速。土地没有了森林的保护,就如打开了魔鬼的匣子,灾难会接踵而至:风沙、干旱、洪水、风暴… …一半以上的国家严重缺水,科学家们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每3个人中就有2个人没水喝!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动物学家们称,在未来的100年中,有更多的生物将绝种。那时,我们也许只能像“欣赏”恐龙那样,在博物馆里观看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的标本了……

  如果再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这个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地球将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人类终将失去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投影片出示环境污染图片:白色垃圾、沙尘暴、工厂浓烟、干裂的土地。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到我们五彩斑斓、生机盎然的地球伤痕累累吗?你们愿意失去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吗?

  投影片出示: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全班齐呼。

  2、人类已经觉醒:

  过渡语:是啊,所有有良知的人都应为保护环境肩负起神圣的责任。

  投影片出示:

  (1)你知道吗,在市政府的关心下,我们东胜今年的植树造林落到了实处。从从前的植树造“零”到现今的“挂牌树”。由从前提出的“一个人种十棵树”到“十个人种好一棵树”的可喜变化。

  (2)出示殷玉珍图片及介绍:殷玉珍,鄂尔多斯市治沙大王,从扎根鄂尔多斯的那一刻起,十几年来,殷玉珍治理荒沙5万亩,如今,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像殷玉珍式的造林人物层出不穷,成为全旗植树造林的一支重要力量。

  (3)出示人们正在植树造林的图片

  3、号召学生:

  虽然你的肩膀还很单薄,你的小手还很稚嫩,但老师相信,你一定已经做好了准备,你打算怎样保护环境?

  4、回归课文

  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无限的希望配乐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希望今天的这一课给你的心里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从今天开始,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开始,为保护环境贡献你的力量,更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20年后,由你们来改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五、作业:

  1、调查了解周围的环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呼吁家人、亲戚、朋友都来保护环境。

  2、阅读自读课本《长童话的森林》、《失踪的森林王国》、《地球只有一个》,继续搜集积累环保资料。

  3、续写:《小村庄的未来》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6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 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学会13个字,能正确读写“盖房、造犁、一栋栋、黎明、喘气儿、裸露、湛蓝”等词语。

  ⑵ 培养学生通过查字典选择词义和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⑶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和方法:

  ⑴ 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协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⑵ 通过查字典和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

  【教学思路】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以优美的课件展示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一个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继而紧扣“读”字,采用“五步阅读法”──

  一读,疏通字词,读通课文;

  二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三读,引导学生质疑;

  四读,突出重点,品味词句;(在这个教学步骤中,始终以“自学”为先导,立足“讨论式”,教师给予启发、重点提示和点拨归纳,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读,畅谈体会,深化主题。

  阅读要求明确、具体,循序渐进,学生不但由此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到了阅读课文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本:2003年12月第1版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

  单元:第二单元

  课题: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时:第一课时

  作者:薛辉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呼吁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这篇课文应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同时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提高阅读能力。教学应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为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上的难点。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阅读起来困难不是很大,在教学中,还是以“读”为主,通过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学习理解、质疑探索能力都处于开发、培养阶段,他们不可能完全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到好处的发挥下才能得以真正体现,。所以,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拔,把学生的思维和认识进一步引向深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

  2、播放录像“美丽的小村庄”。

  3、引导学生谈感受。

  4、师小结导入: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美的小村庄呀!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出示生词,开火车赛读、正音。注意:清澈、湛蓝、造犁、一栋栋、裸露等读音。

  4、师: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5、出示要求书写的字:

  ⑴ 口头组词。

  ⑵ 边读边记住字形。

  ⑶ 书写几个生字:

  重点指导“黎”的写法:上扁下长,上部右边不能多写一撇,下部不是“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懂每个自然段。指名逐段朗读,并说说读后收获。

  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内容串起来,说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口述,师小结。

  四、质疑

  齐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的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梳理归纳。)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有关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资料。

  【相关背景和资料】

  犁:耕翻土壤的农机具。中国春秋时代就有用牛为动力的畜力犁,由犁辕和装在其下方的铧式犁体等构成。现代机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调节机构、牵引或悬挂装置等组成。按工作部件分铧式犁、圆盘犁、驱动型耕作机等。

  【课后练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

  luǒ lù   kuò dà    zhàn lán   lí mínɡ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

  梨(  )  练(  )  端(  )  葱(  )  

  犁(  )  栋(  )  喘(  )  忽(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    ),空气(    )。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1388127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