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无风无月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精选17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17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观察(第一幅)

  (2)读。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想。小村庄美在哪里?

  (4)议。

  (5)读。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第二幅)看到了什么?

  (2)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3)想。比较第一幅图,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议。

  四、总结设置悬念

  1、读一读:指名读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是什么意思?它指什么?

  (3)填空: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

  (4)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

  1、办一个手抄报。

  2、给地球村的村民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3、写一句广告词

  板书设计:

  7、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锋利的斧头树木减少(房子、工具、家具......)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一、 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交流森林的作用。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课文,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早先 ( )

  后来( )

  最后( )

  生1:讲述了早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最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三、品味阅读,解决疑惑

  1.从前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

  生1:“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

  (2)、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a)森林——几棵树算是郁郁葱葱吗?哪又怎样才算是郁郁葱葱呢?这么郁郁葱葱的树,我想那里的空气肯定很——住在这里的村民肯定觉得很——

  (b)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清澈见底)

  (c)天空——湛蓝深远

  (d)空气——清新甜润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

  过渡:师指着出课件上小村庄的美景,说: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看到了苍翠欲滴的树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如今,这个小村庄已经不复存在了——

  四、感受毁灭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大雨没喘气”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生再读课文

  (1)、理解“咆哮”。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口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咆哮”是口字旁。从哪儿发声?从谁的嘴里?从猛兽嘴里发出声音,我们就说猛兽在咆哮。课文里可不是说猛兽,是说什么?为什么?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五、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第2—4自然段。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

  这“谁”是指哪里的人?“谁家”是什么意思?是呀,是村民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村民们看到了土地出现了裸露,停止砍树了吗?

  2)没有,他们还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课件)

  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六、了解小村庄的结果: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过渡: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七、自学丛书《自然规律》

  自由读读《自然规律》完成下面阅读单 2、自由读读《路旁的橡树》,找一找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八、小结

  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你们在预习中,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呢?

  (交流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从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你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

  理解: 犁 ――出示犁的图片,直观认识犁的样子及作用。

  裸露――课文中说了“裸露的土地”,是说土地上原来有很多的树木,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绿衣裳,现在土地上面什么也没有了!

  一栋栋房子――还可以说:一幢幢房子、一座座房子……

  咆哮――什么(谁)会咆哮?(台风、洪水、生气的爸爸……)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正音(如“没喘气儿”的读法、“裸”的读音等)。

  4、出示图片,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学生自由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中有一段话就是描写这美丽的小村庄,我们也来读一读。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及时正音:郁、澈、湛(特别是“湛”,不是形声字)。

  (3)请一人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4)你喜欢这一段中哪个词?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做连线的练习:

  郁郁葱葱 空气

  清澈见底 森林

  湛蓝深远 河水

  清新甜润 天空

  (5)赛读,读出小村庄的美丽。(自由练读、指名读)

  3、同学们,清澈的小河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像一道巨大的屏障。这里空气清鲜,庄稼长得很好,的确很美。过渡: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出示这节课要会写的字:郁、湛、砍、裸、扩、栋、喘。

  2、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这样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偏旁在左的字一般都是左窄右宽,拿“郁”字进行区别)

  3、自由练写这7个字,交流要互相提醒的地方。

  4、再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5、展示学生的书写,评议。

  五、小结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9个生字,还写好了7个字。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新词:郁郁葱葱、忧郁、清澈、湛蓝、犁地、裸露、赤裸裸、扩大、扩充、一栋栋、栋梁之才、咆哮、哮叫)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二―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问:看了这两幅插图,是什么是小村庄发生了变化呢?

  自由读课文2-5段。

  2、重点点拨(体会意思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1)“谁家想盖房……裸露的土地。”

  [引导学生理解“裸露”的含义(没有东西的遮盖),想象土地裸露之后会怎样?体会小村庄的环境已经开始恶化。]

  (2)“一年年,一代代……消失在天空中。”

  [听了同学的分析,你对这段话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①引导从“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小村庄长期遭受破坏。

  ②从句中的省略号,体会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

  ③反复朗读最后一句话,从三个“变成了”体会小村庄的人们滥用树木,用斧头把大量的树木劈成柴火烧掉了是多么低效、多么浪费。[媒体演示]

  (3)读第5小节,体会人们遭受大自然惩罚的惨痛后果。

  [读到这儿,大家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再读第2、3小节内容,认识小村庄被冲走的原因。]

  导读第1、4小节,体会人们原来生活的甜美以及后来的悲惨遭遇。

  引发思考:通过乱砍滥伐而换来的甜美生活能长久吗?

  (4)过渡:这种甜美的生活最终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节。

  导读第5小节,引导反刍第3、4小节。

  [导: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什么?读:读第3、4小节]

  三、整体深化,读写结合,训练能力

  大家体会真深刻,相信大家的感触也很深吧。请你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情感。

  1、齐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

  [如果时间允许,便让学生当堂写一写心里话。]

  四、写字教学

  1、出示要会写的6个字:森、葱、盖、犁、柴、黎。

  2、说说这几个字的特点,自由练写。

  3、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如“葱”字中的一点,黎的右上部及下面的写法等)

  4、再一次自由练写一个,尽量写得比第一个好。

  五、布置作业(两题任选一题)

  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写出简单的汇报材料,与同学交流。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4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预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的到毁灭的过程,但文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在探究中有意地点悟,让其走进课文,明白道理。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个小村庄是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谁来说说。板书美丽的

  2.现在的小村庄怎样啦?谁来说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自读自悟要求: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答案(词句)用“————”画下来。准备交流。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预测,学生会找到: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根据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测,学生会找到:两个“谁”、“拎”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什么?理解词语:裸露

  (3)、小结: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上山随意砍树。板书:随意砍树

  (4)、指导朗读。

  (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有没有停止砍树呢?

  4.研读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目标。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学生会找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读读议议)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断砍树

  (5)、小结:人们还在不断的砍树,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环境在进一步恶化。

  (6)、朗读:两个“不断”语重些。

  (7)、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后作什么用啦?

  认识排比句:三个“变成了”,这句是排比句。语气表达一个比一个强烈。

  (8)、读读这个句子。

  还有不懂的吗?(估计“柴烟”)

  (9)、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把树木用来烧饭啦?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里的“还”能去掉吗?

  (2)、读读。“不管、还、”音稍重。

  (3)、引述:终于,小村庄失去了树木的保护之后,在一个、(接读)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看插图)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吗?

  (4)、“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你能不能用句中的话来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使我们很受启发,你有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生活。(板书:保护环境)

  (3)、那么,此时此刻,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同桌讨论)

  (4)、说说。

  师结:我想,你们的句句良言,小村庄的人们一定会听到的。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向大人了解家乡动物、植物有无增减。如:蛇、青蛙、树木、它们对环境有无影响。

  附板书:

  随意砍树

  美丽的   什么都没有了

  不断砍树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5

  一 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 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 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 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 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 画 写 唱 等等)

  附 板书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7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重、难点预测

  在字词的预设目标中,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用多种形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板书课题3分钟、导学2分钟、自学15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认读本课的生字。2、熟读课文。

  一、        激趣,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查生字,找出不认识的、难写的和易错的,用铅笔圈出来

  2、           对学互相帮助对方解决生字问题,互相提醒易错的地方。

  3、           小组内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共同探讨展示方案。

  三、        小组自学,互助合作。

  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开始自学,师依次巡视掌握小组学习状况。

  易错的生字有--------,我是通过------------解决的。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的事。

  提示:小组展示时可用三字经

  有一个、小村庄、山茂密、水清澈……

  可用线路图

  美丽的小村庄——人们砍树造房——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听写词语

  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

  2、             多音字组词

  露、尽

  六、        整理学案

  襄阳市前进路小学语文(三)年级《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导学案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重、难点预测

  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是本课的重点

  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导学2分钟、自学18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一、        课前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听写本课容易错的生字

  ------------------------------------------------------------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己默读课文,了解小村庄前后的变化和原因,用铅笔标注。

  2、           对学交流答案,解决难点困惑。

  3、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式展示学习结果。

  三、        自学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通过------------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2、         对学、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小村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当中,“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因为--------------------,才造成了今天悲剧的后果。从中我明白了--------------------。

  小组展示提示:可读一读,把小村庄的以前和后来对比读,再喊出保护环境的口号。

  可演一演,重点突出小村庄被毁后,人们的痛心后悔自省。

  可写一写,续写后来的人们会怎样做呢?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人们利用锋利的斧头砍下了树木。树木变成了----------------,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还变成了--------------------。

  2、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六、        整理 学案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选的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2、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学生应在识字方面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并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更有效地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

  2、通过“多读多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悟出课文蕴涵的道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主要采取“激励性教学法”和“主体性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鼓励,一个人自身潜力只能发挥20%~30%,正确而充分地鼓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具体体现在“我会听”、“我会读”、“我会想”、“我会写”、“我会说”五大方面。从听到说,实际上是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会听但不一定会说,要想会说,就必须会读、会想。因此,我把这五个环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进行训练,但每个环节又有所侧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从听入手,让学生自学自问、读通课文、初步读懂课文,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品读做好铺垫。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我会听

  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我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声夺人:“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会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要给你们讲个故事,看看谁听得最清楚,记住了老师讲的故事!”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靠听获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级学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馈的信息也许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师并不急于判断,而是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说得也不错,那怎样才能说得更好呢?”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

  2、音正形清、句顺文通——我会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各自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策略。”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课后的拼音把它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用笔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为了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正确,我首先从生字入手。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由于三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我鼓励学生在课前主动识字,把学会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老师只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如:平舌音“造”、翘舌音“柴”、后鼻音“洪”;笔画较复杂的字“盖、犁、黎”等。

  接着,我从课文中选出几个句子,稍做改动,以此来检查学生是否已读熟、读通课文:

  1)、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被当成柴烧掉了。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头。

  细心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出示的句子与原文不同。“同学们读得真认真,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我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再读课文。这样一来二去地读,培养了学生读书要细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换字,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能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做铺垫。

  新课标还指出,中年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认熟了生字、读顺了课文,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此时,学生在先前听的过程中所获取的零散的信息变得完整、清晰,也为下一步的质疑问难做准备。

  3、边读边思、质疑问难——我会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我告诉学生不但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学会边读边划边思,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我引导他们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有些问题呀,我们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就能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再请教小组同学。”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则留到第二课时,通过老师引导点拨、小组讨论交流解决。

  4、会记善积、搭筑阶梯——我会写

  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本课时,我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另外设计了一个环节——我会写。

  1)、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冒”字。注意字形:上宽下窄、上扁下长,日下两横不靠边、目中两横要均匀。

  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积累词汇

  学生靠边读边想读熟了课文,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这时,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如:家家都有一把锋利的斧头。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进一步为听、说、读、写服务。

  5、汇报交流、真情表达——我会说

  学生通过听听、读读、想想、写写四个环节,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并在初读中掌握了生字词。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计了“我会说”的环节,说说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环保的资料,说说学完课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设计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于是我教给学生另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到课外去查找资料。“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或建议等。

  自主选择作业:

  1、找一找我们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写一写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业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经历了从学到做、从读到写、从课本到实践的语文学习过程。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图画对比,激qing导入

  1、今天老师要把同学们带到一座小村庄里,它座落在悠远的山谷中,那里真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

  2、请看图,这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小村庄,看图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快快说出来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

  3、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座小村庄描绘一下吗?可以不局限画面,尽情展开你们的想像。

  二、感情颂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把小村庄描绘得真美,下面我们看看书是如何描绘的呢?

  谁能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2、人们在这座美丽的小村庄里过着幸福恬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这座小村庄里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同学们想知道吗?

  3、师:请看图,谁又能说说看了这幅图,你的心情如何?

  4、师:此时此刻我和同学们的心情是一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无情的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边读边想,那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淹没的原因是什么呢?

  指生读。

  师:现请小组合作讨论,小村庄被洪水淹没的原因。

  5、指生说,随机指导:

  ⑴ 锋利的斧头(你读书读得很认真)

  ⑵ 谁家

  理解:谁、拎

  师:这句话充分展示了小村庄的人们没有任何约束的去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那怎样才能读出小村庄里的人们当时那种随随便便的错误心里呢?

  6、师:谁还能把你找到原因说给大家听。

  生:

  师:你说的太好了,你能出来伐树木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看来课下你查阅了许多资料,村庄里的人们把这种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延续给了子子孙孙,长期下去小村庄的命运怎能不让人忧虑呢?学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那么你能把这给忧虑读出来吗?

  7、小村庄里的人们想做什么,可以说他们靠锋利的斧头得到的东西真是──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应有尽有)

  8、村庄里的人们靠锋利的斧头过着自认为幸福的生活可是危机就在眼前,一场大雨来临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并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生:“没喘气”是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替他回答?

  生:“咆哮”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他?

  生:咆哮:形容水势很猛。

  9、师:天灾人祸,使得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发生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的一句话,生齐读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什么都没有了你能用一词来概括吗?

  生:一无所有

  10、师: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什么?

  生:

  师:锋利的斧头,在文中三次出现,那么它又指什么呢?

  三、小结

  师:是呀,村庄里的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应有

  尽有的东,西可是他们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最终导致他们一无所有,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种结局是对他们错误行为的惩罚。

  四、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许多不良行为无时无刻地在危害着我们。学了本文,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点什么?

  指生讨论。

  师生评议。

  五、高度概括、激qing呼吁

  同学们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身做起,爱大自然吧,维护好生态平衡,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教学设想】

  我讲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乱砍乱伐,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励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垢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由老师引出,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视觉思维,让学生自由去描绘,不局限画面去描述,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美丽的村庄,让学生们在幼小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使学生第一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突破难点

  在突破重点: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时,我采用了抓重点句子来分析理解,通过反复诵读来深入体会,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一棵一棵砍下来” 这句中我抓住了“谁”,“拎”让学生理解到村庄里的人,毫无任何约束,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之后,再深入去读,在读中品味。

  三、质凝问难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质凝问难,让学生当老师,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拓展延伸

  在教学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了一切都没有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由学生理解到是村庄里的人们乱砍乱伐的错误行为祸及了他们自己,也同时初衷祸及到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由此想到我们生存环境。课前我让同学们关于森林砍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材料,危及我们周边的大自然环境受到了什么危害,并谈谈你的想法,同学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真情呼吁,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如何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有了更高的认识。

  五、不足之处

  新课程理念渗透得还不到位,有几处评价语还是不到位今后我要多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读读议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品读句子,体悟自得

  1.自读体悟。

  (1)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现实体会,感悟。

  (2)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

  (4)多媒体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树木不断的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的扩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难过)把你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学生练读,教师指导,指名读,齐读。

  (3)如果时光能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人类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学生举例说明

  2.那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珍惜,保护环境?

  (1)不乱丢垃圾

  (2)爱护花草树木

  (3)保护益虫益鸟

  (4)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5)宣传环保知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话想对地球上的人类说说?

  (1)小组展开讨论,综合小组的意见,写出一句忠告的话语。

  (2)小组汇报自己的话。

  (3)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1

  课题名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目 语文 年    三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班学生人数较少,但学生较灵活,思维较快,适合小组讨论。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2.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资源  老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师:同学们,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色?有段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这个小村庄的景色,读一读。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2、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许多年以后却被一场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故事,去探寻其中的原因吧。 教学活动2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3、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活动3 三、汇报交流:     1、认读词语: (出示生字卡片 齐读)     2、指名回答刚才的两个问题。(说出大意即可) 教学活动4 四、深入文本,探究原因     1、好,就让我们细细读课文,找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造成小村庄变化原因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请同学们自由读句子,你读了后有什么想法?    (2)、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引导学生从“谁家、谁家”感受人们砍树非常随意。    (3)、引导学生抓住“拎”这个词与“拿、带”作比较,思考作者这样用词的目的:突出人们没把砍树当成一回事情,非常随心所欲。    (4)、引导学生从“一棵一棵”体会肆意的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    (5)、指导朗读。      b、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你能说说读了这句话以后的感受吗?    (2)、你能把省略号省略的文字说出来吗?    (3)、指导朗读:是啊,人们只知道向森林贪婪地索取,对森林的破坏在无止境地继续,你觉得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比较恰当?     c、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1)、“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直接写“还有大量的树木被人们当成柴火烧掉了”?引导学生感受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是多么低效的利用,这是多么令人痛惜的愚蠢举动啊!    (2)、这句话该怎么读?让学生通过思考体会到,虽然树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同时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和存在的隐患是令人担忧的。     d、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这句话中“大雨没喘气儿”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2)、学到这儿,你能告诉我小村子最终消失的原因了吗?     是呀,正如文章结尾所说的那样——(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过后,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引——一栋栋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等等都没有了,包括那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好处可最终害了人们自己的锋利的斧头。 教学活动5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2、师:同学们,就是这把锋利的斧头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这斧头不仅仅是斧头,它代表了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样一句话,人类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类留后路。同在蓝天下,我们应该共享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让小村庄的悲剧不再重演。(师板书: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关爱地球)

  教学反思: 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山谷中那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尽管树木利用低效,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无法批判小村庄居民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无知。我想,即使小村庄的居民能自觉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今天这个小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离开了山,离开了水,人将怎么生存呢?有谁来过问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强求他们去认识几代以后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农民只能种田,不能强求他们去过问几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说小村庄的居民短视,不必说小村庄居民的可怜,因为今天还有很多的人,不仅读了小村庄的故事,还学会了和小村庄居民一样“不错的生活”。还有多少视听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态伦理的现代人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语言,不懂动物与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只见树木的价值,不顾树的生存权利和作用,表现为急功近利,巧取豪夺,自以为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报复,只是暂时还未来到罢了!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材分析: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目标:

  a、知识有技能:

  1、会认识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蕴涵的道理。

  b、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交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创意、多样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本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两张小村庄图片(一张变化前图片,一张变化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让学生走进文本。

  1、出示小村庄变化前的图片,让学生描述小村庄的美景。

  师:你们想不想住在这个小村庄里呀?

  生:想

  师:可是,这个小村庄过了不久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看下一个图片。

  2、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片,让学生观看。(看后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生1:是谁使它变成这个样子的?真讨厌。

  生2:这么美的小村庄变成这个样子,真可惜!

  生3:我想知道这个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

  3、师讲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点评: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用两幅不同的画,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角色,走进文本。

  二、自主阅读,让学生感悟文本。

  师:你们想自己读这个故事吗?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吧!试一试,怎样才能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先读生字,在读课文)

  师:会读了吗?

  生:会了!

  师:请你读一读吧!(找一个学生读)

  师:(读完后)他读的怎样?有读错的地方没有?请小组讨论后,评一评。

  生1:“澈、湛”是翘舌音,他读的音不准。

  师:你读一读给大家听。

  生读后,师指导读着两个字的音。

  生2:“裸”读成“guǒ”

  ……

  师:想把文章读正确、通顺,应先认识生字。下面大家想办法扫清生字障碍,好不好?

  生:好

  师:(约2分钟后)认识了吗?

  生:认识了。

  师:这些拦路虎是怎样除掉的?

  生1:我用拼音的方法认识的。

  生2:郁、犁、裸、扩、栋、咆、用熟字加偏旁的办法记住的。

  生3:“澈”与水有关,所以将“辙”去掉“车”换成“氵”。

  师:你联系字义来识记字,真棒!

  (学生汇报自己识记“湛”、“哮”的方法)

  师:(出示生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合读生字)

  师:生字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流利。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感悟课文内容)

  点评: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学习方法,变“你应该怎样读”为“我会怎样读”,引导学生在读中自主认记汉字,总结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三、反复品读,体验文本。

  师: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再一次感受一下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好不好?

  生:好!

  师:(读完后)读了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

  生1: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地破坏。

  生2: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

  生3:“谁家想盖房,水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表明这里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还有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一棵一棵”表示不确定数目,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字、词来理解,体会的很深刻。

  生4:我从“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句话体会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非常严重。

  ……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得太好了,老师仿佛也看见了那些画面,请你们提出如何保住小村庄的建议。(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生1;我建议小村庄的人们多植树造树,保护环境。

  生2;我建议小村庄的人们爱护森林,增强环境意识。

  生3:我建议他们不要乱砍乱伐,要爱护树木,要珍惜热爱大自然。

  ……

  师:建议提的真好,你们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1:如果我们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生2:我们人人都要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生3:无知的人们啊!是你们毁了这美好的一切,今后请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点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品读,让学生更入情入景,学生在读中领悟到文本字、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蕴涵的深刻道理。通过美读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表达便悄然汇成了乐学、会学的课堂氛围,课堂便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师:结合周边的环境状况,说说今后怎样做保护环境的小主人?

  (小组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点评: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想、去说、去听,更好的渗透了德育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总评: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2、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理解、掌握。自己找正确的读课文的方法,自己自主识字,掌握识字方法;自己领悟、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过程,也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3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尝试用以下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在激趣引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庄说说画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课文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了:1)“一切”是什么?2)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让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基本上把问题解决了。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探究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学会了联系其他知识展开想象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按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基本上体现出探究的意味。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4

  课  题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一栋栋、家具、冒出、柴烟、黎明、洪水、何处、包括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防沙固土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现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查阅资料,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树林里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说说最喜欢小村庄哪个地方。生交流。(板书:美丽)

  3.是啊,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那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段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2.指名读,齐读。

  3.很好。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我请你再看这段话,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4.“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

  三、 品味小村庄的最终命运

  1. 课件出示被破坏后的小村庄图片。

  2. 自由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3. 读了这一段,你了解到了什么?(板书:什么也没有)

  4. 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四、自读课文中间部分,自我了解,总结原因

  五、回顾,整理

  1.出示课文生字词语,进一步认识、巩固 。

  2.结语: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了,我们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到底是什么原因害了它,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文的旁边吧!我们下节课再畅所欲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字词,认读

  二、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合作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是什么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找出对应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2. 是洪水卷走了小村庄,是因为人们把树吹掉了,才不能挡住洪水,是他们自己害了自己。   

  3. 为什么说是村民自己毁掉小村庄?请你分成四人小组,找找村民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毁掉的,画出对应的句子,并说说你画这句话理由。     (生分组学习,师巡视、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4. 小组汇报,及时总结,引导

  a: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还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板书:斧头

  b: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村民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掉了树木,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c: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砍伐树。

  师:啊,一直在砍树,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

  生:“不断”。

  师:啊,“不断”,还有呢,针对时间是哪个词?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树。

  那么些村民这样长时间的,无休止的砍树,有没有想到后果呢?最终灾难终于降临了……

  再次读4段。

  三、品读第四段,理解“咆哮”一词

  1.指名说词语意思,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

  这里是谁在“咆哮”?

  生:洪水。

  2.(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3.为什么洪水这么咆哮,这样肆虐?

  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这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因为村民乱砍树,所以现在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了

  4. 现在老师告诉同学们的是,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5.学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有很多话想说。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篇文章。

  让地球妈妈笑起来

  当绿叶慢慢变成美丽金色的时候,秋姑娘从遥远的地方旅行回来了,她来看望大地妈妈和她的孩子

  但眼前的景象着实令他大吃一惊:大地妈妈正在痛苦地呻吟.原来大地妈妈病了,病得还不轻哪!匆忙赶来的秋姑娘赶忙请来了著名的太阳医生和风婆婆大夫给大地妈妈看病。

  太阳医生仔细地看了看,摇了摇头,指着大地妈妈的皮肤说:“大地妈妈得了皮肤病,有些地方以前是美丽的绿洲,而现在都变成了沙漠,到处尘土飞扬,干燥得不行了。”

  风婆婆用听诊器在大地妈妈胸口侧耳倾听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哎,大地妈妈得了严重的哮喘症。现在许多工厂大量排放废气,大气污染严重,大地缺少新鲜空气,如今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太阳公公又忙给大地妈妈照了x光片,发现她的日常饮食也很不卫生,影响到了内脏,不由感叹道:“是啊,如今连小河水都变得十分浑浊,鱼儿也无法生存,这样下去怎么行?”

  地球妈妈听完自己的病情,哭得更伤心了,眼泪夺眶而出,大声呼喊道:“谁来救救我啊?”

  亲爱的人们,不要再让地球妈妈哭泣了,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地球没有了,我们大家都将面临死亡,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让地球妈妈的脸上永露笑容!

  板

  书

  设

  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斧头         什么也没有了

  砍伐

  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

  教

  学

  反

  思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学习全文、总结全文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从中明白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和重要性。

  3、积累有关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从因特网上下载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设情景,设疑引入

  1、观看录像:

  (美丽的村庄、洪灾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

  2、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废墟呢?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去了解这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废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引疑求知,自主探究

  1、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废墟呢?

  2、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⑴ 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请看图,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丽的景象。

  ⑵ 为什么说这村子里的人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呢?请找出有关的文段读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体会句子的含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⑶ 村子里的人这样做,导致了什么悲剧发生?

  体会句子的含义: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情感熏陶,延伸扩展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拓展。

  1、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对村民们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当地的村民(农业局人员或其他人员),你会怎样做?

  3、设计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村庄。

  4、为我们的校园添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四、指导上网下载资料

  出示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各种资料、图片,引导学生正确地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生活资料。

  五、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六、课外作业

  1、请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部。

  2、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可以从网上下载),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第十周展出)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6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 朱红瑛】

  〖寓环境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意识〗

  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的环境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是很难发展为环境意识的。依据教育家皮亚杰的理论:教育要适合儿童的身心,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策略,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寓环境教育于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环境知识进行探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开展课外阅读、小制作、小实验,办手抄报,设问卷,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进行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如:在学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社区调查及手抄报比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卫生、绿化状况,人们的环保意识与行为;阅读与怎样保护绿色家园相关的报刊杂志,询问家长及有关的专家,搜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参与社区的环境宣传活动。这样,通过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活动,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把环境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最终使环境意识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五一路小学 琚瑞芳】

  〖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但由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在新课改实践伊始,存在着盲目或随意综合弊病误区。

  如:记得在三年级时,上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后,本想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全是就组织学生开展“人与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了解周围环境遭到破坏情况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并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办小报等形式展示调查的结果,但由于题材难度太大,不适合三年级学生,活动冷冷清清,效果大打折扣。以后通过多次聆听特级教师、名师讲课,多次收看教育业务的书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肤浅的认识: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题设计要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了解他人并学会与他人沟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立是紧紧围绕语文课堂来进行的,教师需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 白巧鸿】

  〖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我在语文课上尝试了如下方法:

  1、交给自主权,让学生充分搞好自学探索: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他们的自学要加以引导、巩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其开阔思维。于是,在开学初,我帮学生制定了预习工作项目,并定期检查情况,然后在常规化的预习中,我要求学生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扫清对字、词的理解障碍。此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归纳易错字和形近字等。还可以根据自己预习遇到的不同情况提问、质疑或谈自己建设性意见,并在课堂学习中或者在与同伴学习中可以提出“与众不同”、“与书不同”的观点,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2、引发学生争论:

  当学生在质疑当中出现多种见解,一时又难以统一意见时,我首先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辩论,然后引导学生在辩论中逐渐统一观点、统一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出示了这些问题:

  ⑴ 树木被砍伐为什么会导致村庄被洪水冲毁?

  ⑵ 从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多少年、多少代”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拿到课堂上全班讨论。在引导过程中,相机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实际来分析课文内容,从而通过辩论来发表自己想法、意见。最终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

  3、巩固发展,使学生寻求思维的更深一步:

  在分析完课文之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发散思维训练,是学生主动拓宽思维的广度,延伸思维的深度。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中心小学 季润寒】

  〖引导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谋求唯一的答案,求同辨异。我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留出“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让学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通过联想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点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的独特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最后一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普遍用伤心、惭愧、后悔的语气读,有个小女孩子思考后说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小村庄的毁灭是村民们自己造成的,他们这是自作自受,活该受到惩罚。这是多么新异的观点!

  【重庆市高新区兰花小学 伍洪丽】

  〖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实实在在教语文〗

  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课堂上教师讲的话不多,但句句精要、到位,是关键处的点拨,衔接处的过度,重点处的强调。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可以自由放声朗读,个别朗读,全班朗读,配乐齐读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读中评议,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层层深入,逐步提高。例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在“理解小村庄是怎样一步步遭到破坏”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更是巧妙自然,更是强调以读代讲。从这堂课的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实在与巧妙之处。

  〖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给语文课“松绑”,教师跳出“烦琐哲学”的怪圈,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删繁就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堂课,找不到这类提问,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开拓思维空间,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譬如,学生质疑,就自己读懂的地方谈体会,“小村庄的人们能一直过着不错的生活吗?”等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在求实的基础上,整堂课还表现有内涵的灵活性,那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学生思维的飞跃,情感的激活。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论指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采用质疑问难,有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后,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以课文的重难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应重点研讨:

  1、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些什么?

  2、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学生的熟读深思,真正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从而突破课文的难点。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 石景章】

  〖阅读课应该确立什么目标〗

  目前,在实施新课标的高潮中,老师们都按照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备课,也都按三维目标去评课。可在我听来,总觉得别扭。因为,我认真地研读过新课标。在新课标实验稿里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三维目标。在新课标全文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只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而在这个部分中根本没有提到三维目标,不知是何方神圣推出了一个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这三条目标哪只是小学语文这个学科的目标,是整个育人目标,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用来作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几可统帅人一生中受教育的目标,为什么一定要灌输给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呢?使得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把它当圣旨,当令牌,来限制着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真是令人费解。

  老师们可以冷静地想想,你教一年级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他教三年级也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还有人教六年级还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教20个字的短诗,用这个目标,他教2000多字的长篇课文也用这个目标,这行吗?学生的年龄不一样,教材的篇幅长短不一样,内容不一样,都用一样的目标去统领,这合适吗?这与教条主义有区别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教条地用一个宏观的育人目标来套住小学语文这个极有个性的课程呢?

  在《课程目标》部分里,明明有阶段目标,我们为什么不信奉这个能体现人发展阶段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阶段目标可以较为具体地指老师备好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可哪篇论文,哪位老师又把它当作备课上课的目标呢?即使是能用它来当作教学目标,我仍认为是不够具体的,因为每个年段都包含着2个年级,第一学段是1~2年级,第二学段是3~4年级,余下类推。大家想想,两年之中,孩子也是有变化的呀。我们教某篇课文时,仅仅是针对那个学时孩子,而这个学时学生是有具体学情的呀,怎么能用两年的目标去针对一个学时,一篇文呢?再说,一个学段阅读方面包括的条款,就有10条之多呀,你一堂课能落实几条?所以说,每教一篇课文,应该确定一个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才对。

  那么,什么是教学某篇课文的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是语文能力的单项目标。为什么不列入思想教育目标呢?你想想,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应该努力达到。试问,这堂课教《我为你骄傲》,要学生学了这堂课要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这是思想教育目标),你教完了,全班学生从此都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了吗?只怕不能吧。那岂不是目标架空?这样架空的目标,一时无法落实的教学目标列入了教案,与没有列入有什么两样呢?然而不敢不列入,原因是不符合三维目标的首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殊不知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许多要素的合力,方可达成呀。我认为,古人说得好,“文以载道”,孩子们在学文过程中,能从课文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即可,何必在乎立不立一时难以达成的思想教育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牢记在心,随时随事有机施教的,而不应该教条地列入阅读的教学目标。

  如果认可了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来研究怎样来确定教某篇课文的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了。我认为过去学热门过一阵子的“一课一得”,很有见地,我也主张每教一篇课文只确定一个微观目标就可以了。比如我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的目标是:初学铺垫,教《七颗钻石》,我又用上这个目标;还比如我教《猎》,我的目标是,抓住特征描述。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我的教学目标是单纯的,就一个,绝不多列,然而进入教学后,我用一个十分简单的教学模式来落实我的目标,这个模式仅有三步24个字:第一个环节:链接生活,明确目标;第二个环节:借助教材,消化目标;第三个环节:超越文本,训练目标。至于为何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不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另文再聊。

  〖课文内容的教学分寸何在〗

  思想教育也应该借助课文内容或课文内容的延伸,有机地作渗透,但不等于拿着课文内容来个讲深讲透,以达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讲的思想教育是这样做的:

  师: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说说砍树到底对不对?

  生:不对!

  师:村里人砍树干嘛呀?

  生:砍树盖房呀,做家具呀,做工具呀,还可以当柴烧。

  师:那有什么不对,不砍树盖房,老住茅草房呀,不做好家具,老用石头当桌子呀?你们的课桌是什么做的?

  生:木头。

  师:你们看这讲台是什么做的呀?

  生:木头。

  师:那到底该不该砍树?

  生:该砍。

  师:那再砍树,没准又一个小庄村又该被大水冲没了。

  生:那再种呀!

  师:对,这就对了,砍树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没有错,错就错在哪儿?

  生:只砍不种。

  师:如果砍了再种,而且种的比砍的多,那么我们的世界永远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这个片断是我进行思想教育的实例。我想同行们应该从中悟到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渗透了。

  【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新茂小学 霍银彩】

  〖阅读模式的操作过程〗

  导入新颖,引发兴趣。在上语文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良好状态。因而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激趣、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如我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前,我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挂图重新裁剪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当初到处绿树成荫、草绿、花艳,后来为什么全都被洪水冲走,因此情此景,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篇1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 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围绕着这个教学目标,我展开了教学,其中最令我满意的环节是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我们都知道适度的拓展延伸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升华情感。当学生走进文本后,我设计了多元解读教材的环节: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对村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们对于我的问题做出了各种回答:有的同学对村民们的行为表示谴责,有的学生则对村民们以后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有的学生对村庄的毁灭表示可惜。(通过这一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掌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在这基础上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我收集破坏环境图让学生选出自己想说的图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同时自如走出文本,有效地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课标理念。

  整节课我和孩子们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为美丽的村庄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为了让孩子们从阴霾中走出来,看到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若干年以后人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学生看到这一题目时,他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看到这一现象,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结果可想而知,若干好的小村庄变得更加美丽了。

  教学的惊喜有时候是在课内,但也还有课外的延伸。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倡议孩子们为我们周围的环境做点小事。没有想到周末的时候,有几个孩子设计并制作了有关环保的广告语和广告牌,分别放在了人们破坏环境严重的地方。我的心里泛起了喜悦的涟漪。

  是啊,什么是语文,我想孩子们把我们学习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让语文的精粹浸染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快乐生活,健康学习,我想那么我的语文的目的就达到了。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二是如果学生再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谁来说说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前后呼应,加强了整体,感觉会完美点。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只有在挫折与困顿中不断反思才能成长,但我是个唯美的人,当好一名教师,拥有一节无撼的课是我永远的追求。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1497127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