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说勤奋》教学实录

《说勤奋》教学实录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说勤奋》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说勤奋》教学实录(精选14篇)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1、理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叫什么呀?

  生:《说勤奋》……

  师: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那么讲的是什么道理呢?

  生:讲的是“勤奋”的道理!

  生:讲的是做什么事都要十分勤奋的道理!

  师:回答正确,加10分。其实,读了课文的第一、四自然段后,你们的回答会更加具体!

  2、直奔主题。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1、4段,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道理?

  生:(2生读书,师帮助正音,特别指出“梁”“社”音)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的道理?不看书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我们要牢记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有所作为”。

  生:每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师:“汗水和心血”就是指……生:勤奋)

  师:好,回答得真棒!这可都是大家认真读书的功劳哦!

  二、研读事例,论证主题。

  (一)、抛出疑问。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我想:要是课文只有这两个自然段,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我们觉得太简单了。

  生:当然不行,应该要举些例子来谈谈,读者就明白为什么要“勤奋”了。

  师:你是说,不光要讲道理,还需要摆事实。

  (二)、练读“事实”。

  师:课文里谈了两位名人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故事,是哪两位?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一定知道!

  生: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

  师:不光说出了谁,还说出他是什么朝代干什么的,预习比较充分!

  生:还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

  师:对了,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奋的吗?生:想!

  师:把书读好了,你们也就知道了!课文的2、3自然段里有这几个生字,认识的请举手!

  (媒体出示:“枕、稍、末、校、惯、渡、基、础”8个生字)

  生:(读略)

  师:现在自由去读课文的2、3自然段,做到正确、流畅。

  (三)、选学一例:

  a、精读第二段:

  师: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边听边用笔划出:司马光“勤奋”的词语和句子!(生读略)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注意:用读来交流!(也就是用自己的感觉读出他的“勤奋”)

  生:小时候,每当……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却”字(师点“却”)表示前后做法不一样,司马光不一样在何处?读时注意一下“却”,体会体会!(再读)要“躲”起来干嘛?(师点“躲”)别说,读!(再读)听出“勤奋”来了!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听说过“警棍”“警察”,还没听过“警枕”呢!(师点“警枕”)“警枕”有什么用?(生读出来)有了这么个“警枕”,他睡得多吗?可见……(他很勤奋)读出来啊!(生再读)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原来是这么个勤奋的人,难怪他会编成著名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而且一编就是19年。

  b、精读第三段:

  师:刚才,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第3自然段。

  生(学生自主圈划,练习朗读。)

  师:现在请交流一下。

  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我感觉到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媒体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这种理解用读展示出来就更好!从开头读到“名列前茅”。

  (媒体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生(读略)

  师:还有想交流的吗?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师:你读的时候注意了“远渡重洋”和“高难度”,你是想读出……(生:读出童第周不怕苦,不怕难的工作和学习精神),谁再来读一遍!

  (媒体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对比出理。

  师:读到这儿,让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做个比较,看看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生:不同之处是司马光从小很聪明,童第周从小学习成绩很差。(师:怎么知道的?生:一年级学过《司马光砸缸》的)

  师:那么,相同之处呢?

  生:相同之处是他们最后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生:是他们都很勤奋。

  师:假如让你们给两位名人各送上一句合适的名言,你觉得送什么好?

  生:我送给司马光的名言是: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生:我想把这句名言送给童第周: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回归主题

  师:确实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人(天资聪颖的也好,基础较差的也罢),只要勤奋,就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再来齐读一下第1、4自然段,你的印象会更深!

  生(齐读略)。

  师:今天大家读书很努力,并通过“读书”弄懂了“勤奋”的道理,表现一流!

  三、扩展名言,深化主题。

  师:课文中提到了华罗庚,华罗庚就是凭着“勤奋”才成为著名数学家的,还提到了他说的关于“勤奋”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名言呢?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生(停顿,师提供部分名言)

  (媒体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贤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师:课文里两次出现了“终于”这个词语,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

  生(读句子略)

  师:你会用上“终于”这个词语来说说某个人很“勤奋”吗?

  生(说句子略)

  师:课后再去搜集“勤奋”的故事读读好吗?下课……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2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议论文的格式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所不同的文章——议论文。(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议论文与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相信同学们打开课本后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点评:直接揭示课题,然后开门见山地指出本篇课文的体裁与以往课文的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本课的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你们需要多少时间来读课文?(学生说3分钟、5分钟、10分钟,最后统一为10分钟)(这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读方面,通过练习朗读要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长句要会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理解,待会老师要来默写。)

  生:读课文。

  (教师巡回检查,特别注意上官志浪、范文杰等)。

  时间到,让学生停下。

  师:10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有多少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举手的人只有十几个)没关系,我们练习得不多,能读的人先来试一试好吗?

  生:读课文。

  (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崔玲刚才读的时候太紧张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读得很流利。

  生:她刚才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读得不是太好,她把句子读破了。

  师:崔玲,你能否找一位同学和你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比他读得好。

  生:我找符莉莎。

  生:读课文。

  读完后齐声鼓掌。

  师:从大家的掌声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都觉得符莉莎读得不错。那你们现在愿意跟着符莉莎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吗?

  生:愿意。(齐读课文)

  师:不错,同学们课文读得都不错,下次要争取自己站起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点评:这一教学片断先让学生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再是让全班学生齐读。这实际上是教师从全盘出发,先让学生读熟课文,在为引导学生探究议论文的格式铺垫蓄势。)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能否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勤奋为什么重要呢?

  (只有两个人举手)

  师;看来老师这处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同学们,其实议论文有一定的写法:摆出观点——举例证明——深化观点。那么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是观点?是什么观点?具体事例是什么?什么地方又是深化观点?

  (马上又多了五、六位同学)

  师:有好几位同学已知道了,我们就先请他们来说一说。

  生:学生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复述课文。

  (能大概地把课文复述出来了,但是太简单。)

  师:你们对他刚才的回答满意吗?他刚才的回答是不是能充分说明老师提的问题?

  (好几位学生提出来觉得太简单,特别是举例证明部分太简单。)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说才好?事例部分能不能证明观点,也就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把事例部分复述一遍。

  生:复述事例部分。(还不错)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事例部分复述得怎么样?能不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生:都认为这位学生事例部分复述得很详细,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行了吗?

  (明显地比刚才又多了五六位)

  生:再一次复述课文。

  (点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教学片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或者说通过教师的点拨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补充、重组,对学习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自己悟出勤奋的重要性。)

  师:老师看同学们课文都很熟了,那么课文的段落你是否试着来划分一下?

  (生答略)

  (点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练读课文的时候很认真,再加上复述课文时几乎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因此这一环节就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学生的综合概括就取代传统教学教师的总结,“众人拾柴火焰高”。)

  总评: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不清楚学习的任务、目的,二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作为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认为,应直视学生,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及时、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讲解、示范来督促、评价学生,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一片断的教学向我们呈现的便是教师耐心地组织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导向。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3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滚瓜烂熟、毫不气馁。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说勤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勤奋有什么认识?(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同学们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选一句写到这里。【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知道大家对勤奋有了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指导学生精读文章二自然段 

  师:课文《说勤奋》围绕这一观点,写了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请同学们静静地阅读2自然段,结合故事事例,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在感受深刻的地方记下你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并记录感受】

  师:刚才大家读书非常认真,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大家分享?

  生: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板书:司马光    《资治通鉴》】我从这里感受到了《资治通鉴》来之不易,它耗时长、内容多、篇幅长。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在“19年”、“终于”、“巨著”下划了实心的小圆点,同时在旁边标注了自己的感受:时间久、来之不易、内容多、篇幅长。同学们,这就是真正的读书。我们知道,文字承载着情感,表达一定的意思,要想读懂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感情,就要像这位同学这样用心地与它进行交流。

  师:这位同学,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资治通鉴》来之不易,它耗时久,内容多,篇幅长,很好!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

  生:【一生感情朗读‘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句话,读后齐读。】

  师:了解这部历时19年编成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吗?

  生: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

  生: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生: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师:《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被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各界政要争相拜读,为统治者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在中国史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为完成这部史书,司马光用了19年时间,在漫长的19年里,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呢?请同学们结合故事中的事例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用圆木做的枕头睡着肯定不舒服,但司马光却自己给自己做了一个这样的枕头,并取名叫“警枕”,从中我体会到,司马光是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叫什么?

  生:【齐答】勤奋。

  师:司马光的勤奋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一生读文中语句】“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诵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这就是他勤奋的表现,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个句子,把句子中最能体现司马光勤奋学习的词语用实心的圆点标记出来。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标记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画住的词语(一遍又一遍、直到滚瓜烂熟)

  师:你们认为读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呢?

  生:读书或背书时非常流利,非常纯熟,就叫滚瓜烂熟。

  师:回答得非常好,司马光就是靠着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才做到滚瓜烂熟的。

  师:这是一个多么勤奋的孩子啊!当哥哥弟弟在学习之余尽情玩耍时,他却躲在屋里……

  生:【齐答】一遍又一遍读书。

  师:当相与相处的小伙伴在快乐地追逐打闹时,他依然躲在屋里……

  生:【齐答】一遍又一遍读书。

  师:别人学习时,司马光在学,别人玩耍时,司马光还在学,这就叫……

  生:【齐答】勤奋。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一定有了新的认识,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司马光就是因为勤奋才写出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所以说“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勤奋。

  生: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唯一选择,只有勤奋才可能梦想成真,只有勤奋才可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师:综合大家的发言,那就是说:司马光一生勤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完成了《资治通鉴》,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把司马光成才的故事读一读,有没有信心把司马光勤奋、刻苦的精神用朗读表现出来。

  生:【齐读】感情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去阅读第三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会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自学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毫不气馁:联系上下文想想“馁”是什么意思?

  生:失去勇气和信心。

  师:童第周成绩很差,但毫不气馁,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在学习上不服输的精神。

  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很勇敢。

  师:把这种精神用朗读告诉大家好吗?

  生:【感受到童第周不服输精神的学生起立】齐读这句话。

  师:继续交流,这段中的那些文字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

  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从这句话尤其是从“起早贪黑”这个词语,我感受到了童第周的勤奋。

  生:学习方法是在勤奋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从“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中我同样能感受到他的勤奋。

  师:童第周用勤奋换来了什么呢?

  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生: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师:青蛙卵剥离手术的相关知识大家了解吗?

  生:青蛙卵是像小米粒那么大的小黑籽,外面还有透明的胶质膜,遇水即膨胀生:

  生: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开,研究被迫停止,这时,童第周毅然站了出来,说:“我来试试”。面对别人的讥笑,童第周并没有退缩,他凭着自己的胆识和才能,终于完成了青蛙卵的剥离手术,在当时轰动整个生物界。当时我们的国家还非常贫困,没有电灯,他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陶瓷酒杯来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师:把青蛙卵外膜剥掉,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一位欧洲非常有名的生物学教授连续做了几年都没能完成,一般的人更是连尝试都不敢。然而,童第周经过反复实践,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实验。这一实验的成功,轰动了欧洲的生物界。

  师:同学们,是勤奋让童第周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勤奋,让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从童第周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或者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童第周的成功离不开勤奋。

  生:童第周是通过勤奋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的,也是勤奋才使他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

  师: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了。

  师:课文中“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中的“拙”大家怎么理解?华罗庚的这句话大家明白吗?

  生:笨,笨拙。

  生:勤奋能弥补笨拙,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会有一分收获。

  师:知道华罗庚为什么这么说吗?华罗庚只上过初中,初中毕业后因生活贫困终止学业,但他硬是靠着勤奋自学,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数学家。一起读一读这位自学成才的数学家说的话。

  生:【齐读】

  师:勤奋能弥补不足,童第周用勤奋不仅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此时此刻,我想大家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你们读告诉老师。

  生:【齐读】

  师:再读一次

  生:【再齐读】

  (四)故事对比

  师:同学们,是勤奋使司马光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成为流芳百世的名人;同样还是勤奋,使童第周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他们两个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他从小就聪明过人,而童第周17岁才进入中学,开始时学习成绩很差。

  师: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而童第周他17岁才进中学,基础很差,但他们通过勤奋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司马光写成了《资治通鉴》,童第周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由此可见,聪明的人要想取得成就,实现心中的理想,需要勤奋;而基础差的人,通过勤奋努力也能实现心中的理想。正如作者说的……

  生:【再次齐读】“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五)了解更多与勤奋有关的故事

  师:关于勤奋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大家一定记得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8枚金牌,打破6项世界纪录的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吧!让老师告诉大家金牌背后的故事吧!

  菲尔普斯的勤奋刻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到的,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每天训练三次,一周训练7天;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放弃了休息日,一年仅仅休息4天;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放弃了与亲人的团圆,朋友的相聚;

  为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放弃了太多太多应该属于自己的快乐,终日与泳池相伴。

  这一枚枚的金牌都是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师:同学们我们中间有勤奋的人吗?(你说一个)

  生: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上课听讲最认真,大家都知道,课间从来都不见他到操场上去玩,从一年级到现在都这样。以至于他妈妈一到学校就跟老师说,怎么才能让他的孩子多玩一玩呢?他用勤奋换来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师:难怪作者说,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结合刚才的几个事例,说说鲜花指的是什么?汗水和心血指的是什么?

  生:鲜花指的是《资治通鉴》。

  生:鲜花就是青蛙卵剥离手术,就是菲尔普斯夺得的一枚枚金牌。

  生:鲜花就成功者取得的成就。

  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努力。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带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这句话读两次。

  生:【自由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师:有人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用不着勤奋了,你们认为呢?

  生:生活条件好和勤奋并不矛盾。

  生:无论生活条件有多好,我们都要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无论我们的生活条件有多好,我们都不能忘记。只有勤奋,才能让好梦成真。

  师:是的,虽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好了,但我们仍需要勤奋,不仅要一时勤奋,一生都要勤奋,让我们捧起书本,齐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4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生读题)

  师: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桥梁(图)

  齐读

  师: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

  师:你想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生:我强调的是勤奋,因为一个人要想对社会作贡献,必须勤奋。

  生:我强调的是“一生”,因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师:引读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想对社会做出贡献,必须……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画出有关句子(生读)

  师: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生:司马光编写了《资治通鉴》

  师: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294卷,描述了中国1962年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历史,对后人有很多的警示。

  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生: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生:我强调“滚瓜烂熟”,是说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生:我强调“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生:我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师: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这个句子的前面写哥哥、弟弟只读了“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变化(转折)。

  师:“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

  齐读

  师: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你对哪个词语感受最深?

  生:我对“继续”感受深,司马光晚上睡觉,睡醒了就读书写作,真是夜以继日啊。

  师: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生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

  生:提醒的意思。

  师:提醒他什么?

  生:提醒他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勤奋”!就是?(生珍惜时间。)

  师: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生: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师:你对哪个词感受深?

  生:“19年”,时间特别长,1

  生:“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师: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生: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是说童第周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生:“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他总是……”是说童第周起早贪黑。

  师:引读:

  当西北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窝里,而是天刚亮……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天刚亮……

  从这两句,你又感受到童第周的什么?

  生:童第周的顽强意志。

  师:童第周勤奋还表现在哪里?

  生:“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勤奋在讲究方法。

  生:“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勤奋在长时间的努力。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勤奋在留学时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师: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在文中指童第周的什么?(生基础差)

  师:引读:“勤”就是说童第周在学习成绩差面前……“勤”就是说他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勤”就是说他还十分注意……“勤”就是说他在比利时留学时勇于尝试,完成了……所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在生活中,你看过、见过、经历过这样的例子?

  生:我考钢琴四级,每天晚上弹半个小时,暑假也不休息。

  师: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才

  生:我学习绘画,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去练习,从不偷懒。

  师:这就是持之以恒啊!

  生:我每天晚上都读英语,所以英语成绩每次都考得靠。

  师:这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童第周在解放以后,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还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即使到了晚年,他和美国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想一想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生珍惜时间)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再来比较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开头:

  投影4: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师: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

  师: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生: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师: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师:《说勤奋》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开头提出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接着列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最后点明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你知道哪些?

  生:我知道爱迪生,他从小就喜欢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发明了电灯。

  生:我知道鲁迅,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生:我知道战国时的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

  生:我知道汉代匡衡像凿壁偷光。

  师:所以说:

  生读:成功==百分之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勤奋

  师:默读全文,想一想,读到这儿,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拿出自己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写自己心中的感受。也可以引用古诗明言。

  生:我想对自己和同学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戚。

  生:我想对自己说,只要勤奋,就一定能成功。

  生:我想说,我要像鲁迅一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多读书,读好书。

  生:我想对同学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生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师: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一生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就是珍惜时间,就是持之以恒,勤奋是成功的永恒的动力。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作业:收集整理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为主题的古诗、格言。

  附:板书

  说勤奋桥梁(图)理想境界

  设计的理念:以增强感悟语言的实效为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滋润丰富。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抓住重点句“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体会“只有”、“一生”的意思,并把该句作为一条线索,引导学生学习全文。学习司马光的故事,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会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珍惜时间、持之以恒,学习童第周的故事,侧重于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交流。然后在对比中加深感悟。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升华学生的情感。懂得只有勤奋,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说勤奋》.(齐读课题)

  看了课题,谁知道课文讲了什么道理 (勤奋)课文是怎样说这个道理的呢 (文章先提出观点,再举了两个例子,最后又进行了总结)

  2,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写一篇文章来说勤奋呢 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作者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用了这样一个句子来表明自己的论点,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指名读好设问句.

  3, [出示] 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齐读)再来看看这句话,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这鲜花又是怎么浇灌出来的呢 选择你最愿意读的内容好好读一读,把能够帮助你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勾画下来,还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二, 精讲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他从小就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孩子,可是不是天资聪明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 (不是)司马光长大以后取得了什么成就 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2, 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呢

  (1),【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评价: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直到滚瓜烂熟就是勤奋!把别人玩的时间用来学习,这就是勤奋!

  (2),警枕.你知道警枕是什么吗 (圆木)那么不舒服,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睡觉时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这里的"警"又该怎么理解呢

  评价:一个人,为了抓紧时间,竟然和自己的睡眠抗争,竟然用圆木来警示自己,提醒自己,这就是勤奋!

  (3),19年.同学们,你们读了几年书 三年多吧.只读了三年书,做了三年作业,有的人都觉得长了,而司马光却用了19年的时间来编写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4),【出示】《资治通鉴》图片.相机介绍:为了写《资治通鉴》这一部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

  读好句子.突出时间长.坚持不懈地夜以继日地读书写作就是勤奋!

  3, 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最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出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血汗(齐读)

  谁再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指读)

  4, 司马光成功的例子证明了——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 精讲第三自然段

  1,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童第周,他17岁才进中学,基础差,起步晚,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2, 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又是怎么浇灌的呢

  (1),童第周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机补充: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2),也许大家难以相信,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指名读

  (3),同学们,我们十二三岁就上中学了,而童第周进中学的时候已经17岁了,而且他第一学期期末的平均成绩只有45分.在这样的境况下,童第周却能取得如此的成就!他是怎么做的 (1,充满信心.2,抓紧学习.3,注意温习.4,改进方法)

  童第周是如此的勤奋,是勤奋给了他勇气;是勤奋给了他力量;是勤奋创造了奇迹!难怪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指名读)

  3, 小结:童第周成功的例子也证明——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其实,不论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四, 总结

  1, 作者用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证明自己在文章开始时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和童第周,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可他们都是中国人.你知道哪些国外名人成功的例子吗 谁给大家介绍介绍

  2, 这样齐了.可见——[出示]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 引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指名读)

  (1),强调只有:体会要想获得成功,除了勤奋,没有别的途径.

  (2),强调一生:体会半途而废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需要坚持不懈,用毕生去追求.

  五,拓展:

  1, 你们看,文章先摆出观点,再举例证明,最后总结,非常有条理.学到着儿,老师很想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吴晗.

  2,你们了解吴晗吗 谁来说一说

  评价:同学们当你们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观点的时候,就是在说道理.《说勤奋》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勤奋的道理.我们不仅要会学,还要会说!有鲜明的观点,确凿的事例,还要加上总结,这就是说!

  3,让我们记住吴晗的话——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愿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0

  (作者:绢子 发稿

  东方小学   潘燕萍

  整堂中教师引导同学采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来学习这课文,放权给学生,给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理解课文机会,接着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整堂课学生很兴奋,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用自己的记号表达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处处得到了体现。听着孩子们满意地自我评价,觉得很欣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1、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 尊重学生的阅读需要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读书做笔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2、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构建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读书做记号满足了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让他们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发现,教师要尊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说一句错误的话”,呵护他们好奇的心灵。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读书做记号这一学习方式将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版权所有:(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常州市东方小学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附、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0

  之一

  执教: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 王鸿艳

  简评: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 万小强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13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附、板书: 13说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写《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勤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 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奋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1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说勤奋》。

  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力少见的一篇分析原理的议论文。文章起首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看法: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详细的事例报告学生:只有一生勤劳,才气有所作为,才气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孝敬。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凭据摆出看法,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要布局我把课文分成三部门。

  第一部门(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央论点: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接着夸大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乐成者都是依凭勤劳得到乐成的。

  第二部门(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范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看法。

  第三部门(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这一部门紧承上文,夸大本日仍旧不克不及忘记“勤劳”二字,只有一生勤劳,才气有所作为,有所孝敬。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举行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基于以上的了解,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联合学生的年事特点,我订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劳成才的故事,明白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的原理。

  3)教诲学生从小要勤劳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本身应有的孝敬。

  4)交换课外搜集到的名流乐成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诲或开导。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上节所学

  桥梁好不气馁滚瓜烂熟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

  勤奋好学。

  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

  (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教材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

  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劳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劳有关的针言故事?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以为写什么比力好?为什么?

  (这里的计划重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联合造就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总目的提出“学会利用常用的课文东西书,开端具备搜集和处置处罚的本领。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老师可凭据教学必要,计划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部署学生归去网络有关“名流乐成故事”笔墨资料。学生网络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差另外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的原理,为更好地明白课文内容奠基了底子。)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2

  《说勤奋》教学设计  (1)

  肖改花    

  公开课教案:XX年11月12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

  一、        由名言导入

  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

  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1、提出问题;2、列举事例;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习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习书写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文的特征,知道文章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3、通过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成才的道理。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重要的词语。

  2、通过理解重点句,懂得勤奋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奥巴马的故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腰挺得真直,一看就是有志气的人!胸有大志啊!我猜你们就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谁来把你的理想与大家分享!

  是不是光在哪儿想,就能把理想实现了?那咱们该怎么办?

  板书“勤奋”观察一下“勤”这个字,是力字旁。这个力字可有讲究了?你知道到吗?(说明要努力,卖力,用力)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谈一谈勤奋这个话题。补充板书“说”。谁来朗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常常说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课文怎么写的,大家一定很期待吧!那就尽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页。

  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课前也没有预习,如果你们努力认真地去读,我想两遍就应该有良好的效果。

  2.检查初读效果

  大家读得都很认真,那么我想这些生字词应该难不倒大家,有没有信心!读生字

  词   滚瓜烂熟   稍微一动   警枕    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   名列前茅   基础

  理解滚瓜烂熟、毫不气馁。

  三.整体感知

  这两串词你们知道分别写的是谁?司马光,童第周。在哪几个自然段。作者通过举着两位名人的例子,主要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

  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同学们所说的道理其实都是在强调“勤奋能够成才”。像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道理,是说理文常用的方法。

  四.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刚上课时都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这些理想都很美好,似乎离我们有些遥远。我们在这边,理想在那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大家一起来说-----我还想问一个同学?谁来问?谁来回答?引读,是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默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强调每一个,汗水和心血,古今中外)

  鲜花的盛开需要阳光,雨露,养料,怎么会用汗水和心血呢?我们先走进古代,看看这个事例大家什么启示?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司马光大家都不陌生,从小就砸缸救人,他真是-----。司马光的成功就靠聪明就行了吗?-----听老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体现他勤奋的句子。

  把自己画的句子读一读。  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句: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它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滚瓜烂熟是非常熟练。那他是做呢样做到的呢?(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

  创设情境:傍晚,天已经黑了,他还在那------

  弟弟来找他去玩石子,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仍然在哪----

  等到读到滚瓜烂熟,可能-----可能-----可能------。

  第二句: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睡觉时枕一个圆木枕头是什么滋味?为什么用警枕?

  小结:司马光小时候挤出玩的时间读书,长大以后又挤出睡觉的时间来做学问。这就是真正的勤奋。值得我们学习,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第二节。

  你从司马光的故事中领会到了鲜花指的是什么?汗水和心血还要别的含义吗?

  六结束语

  同学们,司马光从小就有不凡的天资,但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那么接受能力稍差的人,如果勤奋能取得成功吗?咱们下节课接着来谈论?

  七:作业

  从课外阅读中找一找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说勤奋

  勤奋                   成才

《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67

  《说勤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篇首即摆明观点——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接着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来证实这个道理,结尾提出在当今社会中勤奋的必要性。学生刚经历过期中调研,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个时候学习这篇课文,很有现实意义。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 读懂课文,练好朗读。

  1 围绕“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两个事例中找到“鲜花”及“汗水和心血”的具体表现:

  司马光——抓紧时间读书,历时19年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童第周——基础差而急起直追,成绩名列前茅,后来又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轰动欧洲生物学界。

  二 故事补充,深化认识。

  其实,关于勤奋的故事,学生平时已积累了不少。学习此文,要唤起学生记忆中的相连信息。如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理解时,有同学谈起了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侯交手工制作的故事,童话大王郑渊洁勤奋写作的事。学到司马光的“警枕”时,学生就自然想到了古人“悬梁刺骨”、“囊萤映雪”的典故,李白的“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也就更加明了。

  三、联系实际,讨论探究。

  明理的目的是能指导学生的言行,所以,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共同探究:

  1 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勤奋吗?

  2 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如果非常勤奋,能赶上那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吗?

  3 你认为怎样才是“勤奋”的表现呢?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从实际出发,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基础怎样,也无论定下什么目标,只要你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讨论中,教师也要有意识的请天资聪颖的同学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多谈谈,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并认识到“唯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

  四、作文训练,内化积累。

  在学习课文以后发动学生在身边找找勤奋的人和事,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别人的做法,把课上所学的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勤奋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向往。                           XX年11月

  作者:顾迎琪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说勤奋》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3802127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