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挑衅炫耀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通用15篇)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在课文后面的作业 中,要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是本册第一次要求学生按提纲分段。要求虽然不高,但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就必须善加引导。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分段训练,并从中学习分段的方法呢?

  一、从句入手,弄清语段关系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文中着重写了他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课后作业 要学生按照“编写《本草纲目》”这个小标题去合并课文第3、4、5三个自然段,成为一个意义段,这对初学乍练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个难点。因此,引导学生理清这三个自然段中各个自然段里的层次,更好地掌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按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去归并成一个意义段,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导读时,可这样进行:

  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后提问:“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这是由“果”(决心编书)追出“因”(发现旧药物书有缺点)。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就易为学生所掌握。接着再问:“你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结合这两道题的提问,出现下列板书:

  通过比较,学生会懂得板书(1)是一段的主要内容;(2)是在(1)的基础上,为了把“缺点”明确地指出来,课文就用了三个分句作了具体的叙述。这么一“比”,本段的层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果”,归纳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决心重新编书。至于“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名词术语可不必讲,只要学生从分析中能获得有关语段关系的感性认识就行了。

  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那些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答问板书:

  通过列表,在帮助学生弄清本段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按一件一件事来写,其中重点的事写详细些)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做好编书准备。

  在上述两个自然段侧重于“扶”的基础上,到第5自然段的导读就可以“放”。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以后,就要学生说一说本段的各句之间的顺序,然后说出本段的主要内容——终于把书编成。

  这样从讲句入手,帮助学生明确语段关系、理清层次,归纳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照课后作业 2中提出的段落提纲,划分第三大段(意义段)就不难了。

  二、从篇着眼,讲解段篇关系

  在学生初步懂得合并几个自然段成一意义段后,还可教给按过渡句分段的方法,本课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就是一个好例子。讲过渡句一定先要使学生懂得上一段及下一段各讲的是什么,然后才能体会到过渡句是怎样“承上”与“启下”的。这里可用图示法来表达:

  图示中的∥表示把上下两个段划开,过渡句就像是联结两个段的桥梁。抓住过渡句来分段是常用的分段法。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过渡句是文章转折的表示,也是分段的语言标志。

  至于“篇”,固然不是三年级训练的重点,但分段毕竟是从篇来着眼的,先理解了全篇,才能从篇中分出段。在本课指导学生分完段后,可简单交代一下,段与篇的关系:一篇文章总有个中心思想,段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写的。然后用下面的图示,讲解段与篇之间的关系:

  (闻柯)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2

  五年制小语第五册《李时珍》一课,在课文后面的作业中,要学生“按照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这是本册第一次要求学生按提纲分段。要求虽然不高,但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时,就必须善加引导。

  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本课的分段训练,并从中学习分段的方法呢?

  一、从句入手,弄清语段关系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事,文中着重写了他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课后作业要学生按照“编写《本草纲目》”这个小标题去合并课文第3、4、5三个自然段,成为一个意义段,这对初学乍练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个难点。因此,引导学生理清这三个自然段中各个自然段里的层次,更好地掌握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按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去归并成一个意义段,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导读时,可这样进行:

  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后提问:“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药物书?”这是由“果”(决心编书)追出“因”(发现旧药物书有缺点)。抓住了这个因果关系,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就易为学生所掌握。接着再问:“你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结合这两道题的提问,出现下列板书:

  通过比较,学生会懂得板书(1)是一段的主要内容;(2)是在(1)的基础上,为了把“缺点”明确地指出来,课文就用了三个分句作了具体的叙述。这么一“比”,本段的层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从而引导学生抓住“果”,归纳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决心重新编书。至于“因果关系”、“总分关系”等名词术语可不必讲,只要学生从分析中能获得有关语段关系的感性认识就行了。

  讲读第4自然段时,提问:“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做了那些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答问板书:

  通过列表,在帮助学生弄清本段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按一件一件事来写,其中重点的事写详细些)的基础上,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本段的主要内容——做好编书准备。

  在上述两个自然段侧重于“扶”的基础上,到第5自然段的导读就可以“放”。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以后,就要学生说一说本段的各句之间的顺序,然后说出本段的主要内容——终于把书编成。

  这样从讲句入手,帮助学生明确语段关系、理清层次,归纳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照课后作业2中提出的段落提纲,划分第三大段(意义段)就不难了。

  二、从篇着眼,讲解段篇关系

  在学生初步懂得合并几个自然段成一意义段后,还可教给按过渡句分段的方法,本课第3自然段开头的过渡句就是一个好例子。讲过渡句一定先要使学生懂得上一段及下一段各讲的是什么,然后才能体会到过渡句是怎样“承上”与“启下”的。这里可用图示法来表达:

  图示中的∥表示把上下两个段划开,过渡句就像是联结两个段的桥梁。抓住过渡句来分段是常用的分段法。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懂得过渡句是文章转折的表示,也是分段的语言标志。

  至于“篇”,固然不是三年级训练的重点,但分段毕竟是从篇来着眼的,先理解了全篇,才能从篇中分出段。在本课指导学生分完段后,可简单交代一下,段与篇的关系:一篇文章总有个中心思想,段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写的。然后用下面的图示,讲解段与篇之间的关系: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事情,从而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但......还“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时珍》这篇课文。

  二、自学(略)

  三、读议课文: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怎样得到父亲的同意开始行医的?

  讨论:(用读句了, 抓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理解“ 鄙视 “、“疑难病症”、“对症良方”。

  点拔:从李时珍能想出对症良方,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他治病的本领已经不小了。)

  轻声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偷学本领,22岁开始行医。)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完善“一词你怎样理解?

  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投影: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 你看出了什么?

  (看出李时珍处处为病人着想,医德高尚。)

  议:这段讲了什么?

  (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4、指名读第4自然段,其余人边听边画:

  在采药中,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用“_____” 画出,他怎样做的?用“…”画出。

  读句子,体会意思;

  投影:(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意思是:他不怕环境艰险,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

  (2)许多药物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意思是:他敢于实践,不顾个人安危,医德高尚。)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李时珍走了(    )里路,访问了(     )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为写书,李时珍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5、自学第5自然段,填空:(投影)

  他整整花了(   )年, 终于编写出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这部书有(    )字,记载了(   )种药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议: 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写出了《本草纲目》。)

  四、指名分段;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你敬佩他什么?

  (这本书一百多万字,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流传世界。)

  五、指导分段;

  1、回忆各自然段意,思考:哪几个自然内容跟编写《本草纲目》有关系?

  (三、四、五自然段)

  2、点拔;这几段讲的都是编书的事,分别讲了著书的原因、准备、结果,因此可以把他们归并在一起,成为一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

  3、讨论:全文可分为几段?理由是什么?

  (第一段:(1);   第二段: (2);   第三段:(3――5)

  4、小结;用归并自然段内容的方法给课文分段,要先读懂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讲同一个意思的几个自然归并起来就可以了,如果一个自然讲的是一个意思,可以单独分为一段。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李时珍

  1、立志行医      ——  一、立志行医

  2、偷偷学医      ——  二、偷学本领

  3、决心编书     

  4、采药访问          三、编写药书

  5、写《本草纲目》  

  课堂练习

  1 、组词; 较 (   ) 珍(   )  编(   ) 猎(   )  纲(   )

  效(   ) 诊(   ) 遍(   ) 错(   )  刚(   )

  xing (    )       zai (   )       lei (    )

  行           载           累

  hang(    )       zai (   )       lei (    )

  2 仿写句子:例: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1)赵明不但喜欢打乒乓球,还(               )。

  (2)不但……不……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书后问题。

  3.给第4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和自然段的段意。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

  教学思路:

  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深刻理解——指导朗读——教学生字词

  教学资料:

  李时珍(1515—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24岁随父学医。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行程达1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分52卷,包括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张,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教学用具:

  1.《本草纲目》书。

  2.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指导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①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李时珍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3.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四、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明朝医学家药物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并思考:

  (1)“那时候”指什么时候?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再当医生,为什么用“再”字?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让他再当医生?

  (2)“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3)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3.学习第3自然段。

  轻声读,边读边想:(1)“处处留心”、“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做?

  (2)“对症”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古方解决了父亲遇到的疑难病症呢?

  (3)后来他父亲为什么又同意他学医了?父亲从“不愿”到“同意”说明了什么?

  五、教学生字词:

  诊 职 症 效 凑

  六、作业 :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诊费 职业 有效 对症 疑难 病症 救死扶伤

  2.辨析词语:

  “志愿”“自愿”

  二、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3)说说3层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一句在这儿起什么作用?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④找出描写李时珍想法的句子,这些想法说明了什么?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上内容。

  (2)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划出有关句子,再同桌交流。)

  (3)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1、2两句中的重音:轻读“在治病的时候”和重读“亲自”“采药”形成对比,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以及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3句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边定重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亲口品尝、上万里、千百个、书本上。

  ③齐读这一节,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3.学习第6至7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本书?

  (3)出示《本草纲目》,让学生翻翻(厚薄),看看(图文),掂掂(分量)。

  (4)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部书怎样?课文中是怎样评价它的?(著名、伟大。)它著名在哪里?为什么说它伟大?(5)讨论后齐读第6、7两段。(6)介绍“出版说明”中的有关内容及第2部药物书《本草纲目拾遗》,告诉学生这本书是清代赵学敏编写,在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后100多年,记载了900多种药物。(7)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三、作业 。

  课文后思考题1、2。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3.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进行具体的示例教学。

  三、复述课文。

  (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四、教学生字词:

  缺 载 况 编 酷 拜 访 判 纲 籍 译

  五、辨析:

  1.药物药材药方药性药效

  2.药方良方古方

  3.药物书中药书

  六、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李时珍是_____朝伟大的______家和______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志愿。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不但______还______。采药时,他不怕______不怕______。走了______路,拜访了_____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2)李时珍花了______年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______字,记载了______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_______。

  附:板书◆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

  教具准备: 鹏博士软件、自制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

  6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留心学习 走万里路 整整27年

  暗自记方 访千百人 一百多万字

  尝许多药 世界流传

  ◆[2004-02-01]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 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 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周恩来同志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1、 出示挂图

  2、 简介周恩来

  3、 简介时代背景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出示自读提纲

  1) 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 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 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2、 精讲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 师小结

  五、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 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 小扬眉哭了,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3、 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 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小组交流体会

  6、 反馈体会

  7、 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 师小结

  9、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

  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

  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 总结全文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 作业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7

  一、案例背景

  《李时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7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

  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但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如:“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编写《本草纲目》前做了哪些准备?”等情节描写中没有十分具体的事例,这就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非常适合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想象的能力,如能巧妙地让学生想象、补充具体事例,学生不仅能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重难点,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不失为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实施过程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通过李时珍的事迹来表现李时珍性格、品质是教学的难点。下面,我就《李时珍》一课谈谈我是如何利用载体、找准契机、训练学生写作的。

  环节一:借助教材,根据关键词进行连词成句

  导语: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李时珍是怎样的人?(湖北蕲春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伟大)

  生1: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2: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3:李时珍是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导语: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把“《本草纲目》”这个词放在句子的最前面再说一说?

  生4:《本草纲目》是由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

  〔设计意图:句子练习是段、篇练习的基础,不容忽视。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说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人,是对上节课的反馈,又锻炼了学生在一定条件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上老师有意的引导学生颠倒词语的顺序来总结,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扩展了学生思维。〕

  环节二:运用教材,根据内容创设情境进行插写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号”这一标点符号,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全面、不详细、不正确三方面的缺点。并顺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种情况,李时珍会想些什么?

  出示课件:(学生填空)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                         )

  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1:他想:如果医生按照错误的药方给病人拿错药该怎么办?

  生2:是呀!他会想:如果病人按医生开的错误的药方吃药,没准不但看不好病,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

  〔设计意图:此处插写,学生在总结出旧的药物书有不全面、不详细、不正确三方面的缺点后,顺理成章地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了。〕

  环节三:理解教材,根据语境合理想像进行扩写

  李时珍重编《本草纲目》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对照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想象李时珍在深山野岭采药的情景,以“有一次……”为开头编故事。

  有的学生想象李时珍为了采药不甚跌入山下,后来被一老农救了,从老农那里得到了一种民间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有的学生想象李时珍亲自尝野草中毒;还有的学生想象李时珍被野兽咬伤,后来得救并得到了解毒良方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想象中的一个个精彩小故事让同学们对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的艰辛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抓住学生读后的理解、资料的查找等,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用写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环节四:驾驭教材,根据篇章结构感悟写法

  导言:这篇课文有很多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用一些数字来告诉读者《本草纲目》是一本伟大的药物书,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李时珍是多么的伟大!(数字说明法)这篇课文又是用两件事来描写一个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呢?仔细默读课文,找找两段的衔接处的句子,看看哪句话能承接上面的文章,又能引出下面的文章?(过渡句)

  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那句话,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过渡句,但能感悟到这样的句子能把两件事连到一起的写法了。

  〔设计意图:读中探写法,是让孩子在想象、表达训练的同时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利用文本资源,教孩子写作要有章有法。〕

  三、案例反思

  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随堂设计机动灵活的小练笔,抓住课文中的疏可走马处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对学生理解文本的考察和延伸。将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能动表达。

  正如《李时珍》这篇与众不同的以事写人的文章,它没有具体的事例,那么,我就引导学生把只言片语的事例写具体。课上,我鼓励学生结合资料放胆去写,尽情发挥,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写下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理解。同时,探究文章中过渡句这一写作方法,让孩子学习写作的章法。

  总之,挖掘教材,就能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教材中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描写动情处、思维创新处等等,都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只要老师充分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巧妙地找准契机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提高。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8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9

  《李时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组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是本册本组教材的一个训练要求。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初读,理线索;引读,明大概;细读,识经过;品读,悟精神。

  一、初读,理线索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李时珍?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二、引读,明大概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非重点内容,故采用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李时珍是何时、何地、怎样的人,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三、细读,识“经过” 

  (一)指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二)梳理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地释疑。

  1.导读第4自然段,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并进行分层训练。

  ①引读第1、2句。

  ②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在书上标序号。引读旧药物书的三个缺点,并指导概括:不全、不详、不准。

  ③理解句与句的联系:冒号前后两部分是什么关系?(总分)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总分关系。

  ④旧的药物书有这么多缺点,李时珍有什么想法?(读第3句)

  ⑤比较理解。

  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a.默读三句话,比较句子异同;

  b.引导学生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点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请联系第2句理解。

  ⑥第2句和第3句是什么关系?(因果)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

  ⑦利用附板书指导学生给第4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2.自由读第7自然段,了解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是否已达到完善的要求。

  ①《本草纲目》达到了完善的要求吗?自由读第7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②指导朗读,注意突出“伟大”一词。

  ③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3.导读第5自然段,知道李时珍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①读第1句,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写李时珍哪方面工作?(亲自上山采药)

  ②朗读写他亲自上山采药的句子。

  ③结合课文插图,指导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访”等词意思,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

  ④出示句子:

  他还品尝了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a.品尝是什么意思?

  b.品尝药材会有什么危险?

  c.品尝越多,遇的危险就越大,他明知道这一切,他为什么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

  d.三句话相比,哪一句更体现了李时珍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再读体会。

  ⑤后面4句和第1句是什么关系?(总分)用“--”画出总起句。

  ⑥教给学生“抓总起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4.略读第6自然段,了解编书的不容易。

  ①编写这部书容易吗?从哪些词体会到?用“.”标出来。

  ②自读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四、品读,悟精神

  指导学生品读课文,进一步体悟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精神。◆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0

  一、导言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光辉灿烂的文明文化,在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有的虽然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但他们的动人事迹代代相传,他们的光辉思想、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光大。我们今天这堂课要了解和学习的是谁呢?

  (板书)李时珍。

  二、出示像片、介绍人物

  你们见过李时珍的像片吗?请看。(提示像片)

  师:谁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李时珍是怎样的人?

  出示小黑板(1)

  湖北蕲春《本草纲目》药物学家医学家

  生: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生:李时珍是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把“《本草纲目》”这个词放在句子的最前面再说一说?

  生:《本草纲目》是由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读课文。

  要求:读准音,不添漏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什么事?

  2、出示小黑板(2)

  那时候,行(xing ha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ing hang)业。

  师:多音字读哪个音?是第一个击一下掌,是第二个击两下掌。

  (学生选择击掌,教师划去错误的拼音。)

  师:“行医”是从事医生的职业或做医生的意思,“行业”指职业。“世代行医”指什么?“世代行医”指世世代代,一代一代都做医生。

  师:“鄙视”是什么意思?

  生:“鄙视”是轻视、瞧不起的意思。

  师:出示小黑板(3):

  有一回,父亲遇到个疑难病症,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方。

  师:三个带点词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生:都有“方”,都是药方。

  生:“古方”指古老的药方。

  生:“对症良方”的“良方”指好的药方。

  师:“对症良方”的“症”指什么?

  生:这个“症”指疑难病症。

  师:“疑难病症”是什么意思?

  生:难治的病,难以判断的病。

  师:这两段话在哪一小节?

  生:第二小节。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小节,大家思考:

  为什么李时珍能说出良方?

  生:因为他学医时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许多药方。

  (处处留心,暗自记下)

  师:正因为如此,父亲同意他学医,这一节写他学医。

  (板书:学医)

  师:本文主要写了李时珍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李时珍立志学医,写《本草纲目》。

  四、分节读课文,说出各节意思

  师:两大组读一、二节,想想第一节讲什么。

  师;第三大组读第三小节,想想第三小节讲什么。

  师:第四大组读第四小节,想想第四小节讲什么。

  师:齐读最后一节,说说这一节讲什么。

  师:哪几节同编书有关?可合并为一段,课文重点写编书。

  五、讲读重点段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三节。

  思考: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读后提问)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

  生:共有四句话。

  师:分小组读四句话,再思考提问。

  师:现在教师先讲第一句,另外三句话等会儿请同学上讲台讲。

  这一句说了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研究药物。用上“一面----一面——-”连接“行医”承接上文研究“药物引起下文,起过渡作用。

  另三句证讲什么?(请三位同学上么讲)

  生:第二句讲了李时珍发现的药物收有缺点。

  生:第三句讲他想病人吃错了药多危险。说明他时时想着病人。

  生:第四句,讲他决心编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师:“完善”指什么?

  师;李时珍为什么要编一本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为了病人不吃错药。

  生:因为旧的药物书有许多缺点。

  生:因为李时珍处处想着病人,他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不愿见到病人因吃错药而治不好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决心编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六、练习

  1、组词接龙。

  2、出示小黑板(4)

  药______ 药_______ 药______ 药_________ 

  _______方________方_______方_________方

  (1——4组)说“药”,(5—8组)说“方”,每人说一个,先说书上的,再扩展书外,小组讨论。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二、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八九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三、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四、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

  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1

  一、初读,理线索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李时珍?板书:立志、学医、编书。

  2.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

  二、引读,明大概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非重点内容,故采用引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确李时珍是何时、何地、怎样的人,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三、细读,识"经过"

  (一)指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二)梳理学生提问,并有针对性地释疑。

  1.导读第4自然段,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并进行分层训练。

  ① 引读第1、2句。②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在书上标序号。引读旧药物书的三个缺点,并指导概括:不全、不详、不准。③理解句与句的联系:冒号前后两部分是什么关系?(总分)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总分关系。④旧的药物书有这么多缺点,李时珍有什么想法?(读第3句)⑤比较理解。

  他决心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a. 默读三句话,比较句子异同;b.引导学生理解"决心"、"重新"、"完善"的意思,重点理解"完善":完善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请联系第2句理解。⑥第2句和第3句是什么关系?(因果)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⑦利用附板书指导学生给第4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2.自由读第7自然段,了解李时珍编的《本草纲目》是否已达到完善的要求。

  ①《本草纲目》达到了完善的要求吗?自由读第7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②指导朗读,注意突出"伟大"一词。③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完善"的意思。

  3.导读第5自然段,知道李时珍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①读第1句,可以看出这一段主要写李时珍哪方面工作?(亲自上山采药)②朗读写他亲自上山采药的句子。③结合课文插图,指导理解"走遍了","不怕......不怕","拜访"等词意思,学习李时珍严谨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④出示句子:

  他还品尝了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a. 品尝是什么意思?b.品尝药材会有什么危险?c.品尝越多,遇的危险就越大,他明知道这一切,他为什么还亲口品尝许多药材?d.三句话相比,哪一句更体现了李时珍献身医学的崇高品质?再读体会。⑤后面4句和第1句是什么关系?(总分)用"--"画出总起句。⑥教给学生"抓总起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4.略读第6自然段,了解编书的不容易。

  ①编写这部书容易吗?从哪些词体会到?用"."标出来。②自读体会编书的不容易。

  四、品读,悟精神

  指导学生品读课文,进一步体悟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崇高精神。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 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迹、言行来表现李时珍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读课文,想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

  2、 了解李时珍的事迹、言行,从中感受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和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谨的态度,忘我的精神。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

  教学准备:课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上网了解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焕发青春的中国中医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医介绍,激情导入:

  1 师:(配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伴随这段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典文化的殿堂,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 (学生边说老师边播放名医的图片及简单的介绍,当学生说到李时珍时教师点击画面把图片放大。)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3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4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5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导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 检查初读,看一看哪些同学已经读会了课文,指名读。(第一个读书的同学由老师指名,后面就把自主权交给大家,前面的同学读完后想听谁读,就点谁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在他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等会儿给他指出来。(评读时相机纠正字词的读音,如:疑难病症、积累、记载、酷暑严寒等)

  4 再把课文读一读,把容易读错的地方读正确,指名读学习生字,交流读书所得。

  三 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什么事?

  (二)披文入情,感受李时珍的伟大

  (1)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第四自然段

  a、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b、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c“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d“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  

  (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小结:“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许多药材,判断。他走了,拜访千百个,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3自然段说一说。

  第三自然段

  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第一、二自然段

  e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李时珍想穷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善良品质。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从这里也能看出李时珍的善良和他的志向。

  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他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出一部分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三)拓展阅读,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

  (1)听师补充介绍:

  ◆师:听完资料,结合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的确,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位人的心,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毕生的精力,青春的年华,终于成就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李时珍辉煌的一生吧!

  (2)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骄傲。

  (三)   作业:扩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经过

  板书:     25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这种方法的一般步骤怎样?

  (2)交流,在书上批注。

  2.说全问的主要内容。

  3.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1)默读课文,独立概括

  (2)四人小组交流:段意和概括的方法。

  (3)完成相关作业。

  4.段意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1)独立操作: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一段。

  (2)思考:3、4、5自然段

  (3)按板书把课文分成三段。

  5、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6、课外拓展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学习课文前大家还介绍了几位自己所熟识的,老师也从网上、课外书中给大家收集了我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了解,看的时候大家可以交头接耳说说自己的想法。

  针灸之祖——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

  脉学介导者——扁鹊 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 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外科之祖——华佗 又名敷,字无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

  医圣——张仲景 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 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辉县)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

  儿科之祖——钱乙 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辩证证治的范例。

  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

  药圣——李时珍 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

  《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

  7、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李时珍

  1、立志行医     ――― 一、立志行医

  2、偷偷学医     ――― 二、偷学本领

  3、决心编书     

  4、采药访问         三、编写药书

  5、编成药书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3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二、教法介绍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 ----------------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习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习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4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写人记叙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 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最终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情,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我校虽然坐落于城乡交界之地,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诸如科学家之类的事可真不少,加之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课程资源。

  并且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思考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即自读质疑——再读解疑——读中互动解疑——不断探究,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   录音机及磁带

  五、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做准备。

  六、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配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2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学生边说老师边播放名医的图片及简单的介绍,当学生说到李时珍时教师点击画面把图片放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李时珍的了解。)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4.生齐读课题。

  (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引起彼此共鸣、彼此交融的文化,本课浓浓的情境的创设,正是再现、传递着这种文化。同时让学生收集、交流有关本课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课文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选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解决。

  2 检查初读,看一看哪些同学已经读会了课文,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在他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评读时相机纠正字词的读音,如:疑难病症、积累、记载等)

  (检查初读的自主权教给了大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自读时教师也掌握了初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便可有的放矢。)

  3 再把课文读一读,把容易读错的地方读正确,并且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4 交流读书所得。

  生:读课文我知道了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

  生:我知道李时珍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点拨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后来终于同意他学医和李时珍打算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

  生:通过读课文我还知道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整整用了27年。

  小结:是啊,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著名的《本草纲目》,这时的他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精读课文

  1(出示《本草纲目》)老师这里有一部《本草纲目》,分成上下两册,你们知道这部书里记载了什么内容吗?(师生共同了解“本草”和“纲目”的意思。)

  2请同学们认真读3—5段,读完后,老师有两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想答好这两个问题吗?(生:想。)

  3老师先不提问,请学生猜一猜我老师将要提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读文质疑,意在使学生在文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4学生提问。

  5学生再次读文,解答所提的问题。

  (让学生在读文中解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有的问编写的原因,有的问编写的准备,有的问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抓住了人与物的联系,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非常会提问题,这些都是老师想提的问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6教师提问:读了3—5段,想想《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7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前,已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药物书,由此可见,这本书不仅凝聚着李时珍的心血,也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再来读读3——5自然段。

  8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小结:的确,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位人的心,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生互动解疑,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合力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在精读中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感悟。)

  9指名读,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评读。

  (三)总结深化

  1“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别人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悟。)    

  2 小结:毕生的精力,青春的年华,终于成就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李时珍辉煌的一生吧!(配以轻缓柔和的音乐。)

  (注重合理地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四)课外拓展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学习课文前大家还介绍了几位自己所熟识的医药学家,老师也从网上、课外书中给大家收集了我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了解,看的时候大家可以悄悄说说自己的想法。

  (既拓宽了教学内容,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读为基本的立脚点,以创新教学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方法和能力。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习,精心探究,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颠簸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1.位置互换,主动探究。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把学生摆在了主要位置上,老师在旁观之,与教师位置的互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权,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了平台。

  2.创设情境,发展语言

  (1)情境创设,优化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始末,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之读有感情,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充分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质疑解疑,充分感悟语言。

  (3)拓展想象,运用语言;在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起到了“一石击二鸟”的作用。

  八、案例点评

  本课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从“森林”到“树木”。

  先从文章整体入手,让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再从局部《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入手,让学生对《本草纲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带着学生走近四百多年前的李时珍,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导相长,探究文意。

  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动放弃老师发问的“专利”,而是让学生想想“你们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乐学。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牵引着导,导深化着学,学导相长,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有所体现。

  三、自读感悟,升华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大问题:

  1.《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成的?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品词析句,领悟到了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融入了独特的体验、感受,张扬了个性,焕发出他们的生命活力。同时师生“互动”,读中解疑,师生都融入了学习的氛围中,平等的交流,适时的小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锤炼了学生的思维。

  2.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李时珍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

  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深一层,为他们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平台,并且给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李时珍的伟大,让李时珍的生动形象永驻心间。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篇15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师:(出示小黑板)请看半分钟后填写,注意记忆方法。

  本草纲目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药方 世代行医 古方

  疑难病症 对症 良方 药材 药性 药效 完善 救死扶伤

  师:请同学互相批改。(出示小黑板)

  师:请填对8个以上的举手。请填对最多的报。

  师:请最多的同学介绍经验。(怎么记忆的)

  生:我是用的归类法。先记有“药”字的词:药方、药材、药性、药效;再记有“方”字的词。

  生:我是记每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

  导读第四节

  师:谁来说说我们学习第3节的方法?

  生:读课文思考这一小节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师: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习第四节,小小班讨论交流。

  师:这一节共几句话?(5)

  (出示小黑板)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走了上万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师:李时珍为写书作准备,做了三件事,只要两句话就行了,你们读一启遍。

  (学生读时教师圈:积累经验;采药;拜访)

  师:中间三句话不写可以吗?为什么要写这三句话?

  生: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这样写具体。

  生;这样写突出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工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三句话一定要写。

  师:课文具体地写了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动人事迹。赞扬了他的可贵精神,突出了人物形象。这三句话不能不写。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师;再请同学们插图,想想:这是李时珍在向谁请教?从何见得?

  生:这是李时珍在向樵夫请教。我从图上画的樵夫背上的柴禾看出来。

  师:讲得对,李时珍不耻下问,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请教,为的是编写好《本草纲目》。

  三、导读第五节

  (指名读第五节)

  师: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伟在的著作?

  生:因为写这本书用了27年的时间。(板书:时间长)

  生:因为这本书字数多,有一百多万字。(板书:字数多)

  生:这本书内容丰富,记下了一千八九种药物。(板书:内容丰富)

  生:这本书流传广,已译成几国文字。(板书:流传广)

  四、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父亲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五、扩展

  师:李时珍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事迹很多,就拿书上讲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农民就可知道这里有许多故事,同学们一定还想知道,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使用感想:这个教学片断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题,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表现在

  1、依据大纲,紧扣教材,突出自主训练。

  2、读、说、想、看并举,培养了动口,动脑,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思想性得到统一。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李时珍》语段训练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4582127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