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

  一、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现在,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中国台湾青年为杭州的小钱捐骨髓。

  生2: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

  师:说得很完整,看来你上节课听讲很认真。

  师板书:杭州  中国台湾

  二、通读全文,自读自悟

  师:孩子们,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一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可他,杭州青年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是挽救小钱生命的唯一途径。那抽取骨髓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快速读一下课文,看看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抽取骨髓的过程?

  学生读书。

  师:谁来说一说,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抽取骨髓的过程?

  生:3——5自然段。

  师:你找得真准!孩子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尤其是那些令我们心中一动的文字,我们最好画下来。现在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三个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用心体会,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生读课文3——5自然段)(教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好,同学们读得差不多了。刚才大家读书时专注的神情,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第一个来交流?

  生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能说说让你感动的理由吗?

  生1:因为青年在不知道家人安危的情况下,心里却只想着小钱在等待着他的骨髓救命!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谁继续读?

  生2: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能说说这句话哪儿触动了你的心吗?

  生2:此时,余震还在发生,但他们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我很感动。

  师:说得多好哇!

  点评:开讲,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再者,设置的两次自由读文,有目标,有梯度,让学生和文本的接触显得充实而有效。                          

  二、精读语段,悟情悟法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都不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能做得更好吗?

  生:能!

  (学生做练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练习题:

  请认真阅读文章的第三——五自然段,完成练习题。

  1、 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

  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仍”的意思是          , 此刻,李博士在                          ;此刻,那位中国台湾青年正                         。从他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                    。

  2、 联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思考:

  ⑴、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意外?(把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是安全的?(把有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⑵、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沉着”可以换成        ,从“沉着”、“静静地”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⑶、“一次又一次”、“终于”说明了                    。

  想一想,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还有什么呢?                      

  点评:练习设计出彩。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重点。教师紧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此刻”和“此时此刻”,使学生从文本出发,深刻体会句子的含义,以及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扎扎实实,从关键词语出发,使教学落到实处。新教材的教学,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呢?关键是授予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帮助他们分析教材,学会把握重点。

  三、全班交流,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播放地震录像),看,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台湾的里氏7.3级的大地震。(画面定格地震惨状图片)看到录像,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地震太可怕了!

  生2:好恐怖呀!

  点评:恰到好处地通过录像资料“中国台湾地震”,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台湾青年是忍受着如何大的痛楚和冒着随时的生命危险,入情入境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出示练习第一题)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大地震。大地震过后,余震不断。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仍”是什么意思?

  生:仍是还、继续的意思。

  师:回答非常准确!但此刻,李博士在干什么呢?

  生: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那中国台湾青年此刻在干什么呢?

  生: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待李博士来抽取骨髓。

  师:从他们的表现中你可以体会出什么呢?

  生1:他们在冒着生命危险抽骨髓。

  生2:他们不怕危险。

  师:是啊,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他们不怕危险。

  课件出示第二题

  师:那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呢?

  生: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生:余震突然就来了!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来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那此时此刻,怎样做才比较安全呢?

  生:跑到空旷的地方。

  师:但此时此刻,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沉着在这儿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呢?谁来说?

  生:可以换成镇定!

  师:孩子们,从“沉着地”、“静静地”我们可以体会出什么呢?

  生1:他们不怕危险。

  生2:为了就小钱,他们不惜付出生命。

  ……

  师:是啊,此时此刻,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挽救小钱的生命。救助小钱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上考虑自己生命的安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孩子们,这就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啊!

  出示: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句子)(教师提示重读“沉着地”、“静静地”)

  师:从“一次又一次”、“终于”可以读出什么?

  生:抽取骨髓很不容易!

  师:说得真好!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针头一次又一次地脱落,他们也就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险。他们是豁出性命去挽救小钱。孩子,们,此时此刻,从中国台湾青年的身躯里流出的还仅仅是骨髓吗?

  生:不是!

  师:那还有什么呢?

  生1:还有爱心!

  生2:亲情!

  生3:希望!

  生4:祝福!

  师:是啊,多么崇高的品质!在病魔面前,爱心战胜了一切;时间面前,责任心战胜了一切。于是——

  课件出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学生接读)

  师:骨髓抽出来容易吗?通过你的朗读把这种不容易读出来!

  (生读这句话。)

  师:骨髓抽出来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带进你的高兴再读这句话。

  (生再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请孩子们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的3——5自然段。

  师: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开始了奔波。他从花莲到台北,从台北赴香港,再从香港转机到杭州,连续工作了近二十个小时。但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此刻,老师从你的脸上看到了“感动”二字。那么,就让我们把我们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吧!

  学生齐读第六段。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这让我们提着的那颗心平静了下来。我们为文章美好的结局而感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课件出示:这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

  生1: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生命桥。

  生2:这是一座用亲情架设的生命桥。

  师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师:这是一座爱心桥,是一座亲情桥,更是一座神圣的桥。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读课题!(学生读课题。)让我们再用无私的爱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配乐《感恩的心》),课件出示:一年以后的一天早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教师深情诵读)

  生1:谢谢你救了我的生命,让我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生2:谢谢你把我从生死线上救了回来。

  生3:我实在是太感谢你了,你是我的再生父母,以前我是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现在,你让我绽放了。

  师:孩子们,感谢的话是说不尽的,最好的感谢就是好好活下去!

  五、抄写生字,拓展延伸

  1、知道写袭、暂,学生抄写两遍。

  2、师:这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小钱得救了,

  这朵生命之花又重新绽放了。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但是在人们看来,这并不重要,

  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那血脉亲情

  如同生命的火种,

  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下去……

  点评:老师饱含激情,倾情的投入,充分发挥了教师语言讲解的作用。慷慨的陈词,入情的倾诉,昂扬的抒发,孕育了一个激情燃烧的课堂,学生渐入其境,深入其境,师生情感共鸣,心灵共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新课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册教材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理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3、通过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课教学,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激发情感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被“诱惑”的创造。不同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就是被一篇篇想像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文学作品所吸引。于是他们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产生或喜悦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体验来。

  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配乐解说方法,将本课内容简要介绍一下,结尾提出这位正值花样的年轻人,他的生命还有救吗?导入新课,从感观,听觉上得到一种震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第二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

  首先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由“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深深的感动并揪住你的心”这一问题切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预设从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句中体会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关知识。“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结合课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时间表和介绍李博士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骨髓的来之不易。随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中国台湾,上海,杭州之间用红色箭头批示出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知道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寻找合适骨髓的不容易而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却在危险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术,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第三环节: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想让学生升华学习体会,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几幅图片。(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教师边出示边解说: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从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试着将所思,所想,所说写下来。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作品、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如果我们的教师越俎包办,强行打断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甚至剥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权,势必损坏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损害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本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导。

  第四环节:推荐读书,诗情交融,结束课文。

  课文结尾,我首先将吴小莉撰写的——《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推荐给同学。然后以一首《乡愁》结束文章的教学。

  板书: (爱之桥)

  大陆小钱 中国台湾青年(中国台湾地图)

  捐骨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3

  感受血脉亲情唤起学生爱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铜鼓一小:邱卓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点击课件,出示画面:病床上,静静地躺着一位年青人)

  师导:同学们,有一位18岁的杭州青年,不幸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眼看这朵含苞欲放的生命之花就要枯萎了。这位身处绝境的杭州青年,命运会怎样呢?真让人揪心啊。

  同学们听到这个令人心酸的消息,你会怎样帮助他呢?(学生发言)

  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从小就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非常愿意代表杭州青年谢谢你们。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不仅牵动着你们的心,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还牵动着台湾同胞的心。1999年9月22日,一场跨越海峡、拯救生命的行动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天,走进这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里。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学生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荧屏上的病人,设置悬念,导出问题,唤起学生的爱心,把学生的情感带进课文故事的情景中,使学生的情绪一开始就处在最佳状态。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画出新词。

  2、检查反馈:

  (1)字词

  涓涓跨越里氏骨髓奔波

  突如其来谈何容易几经周折步履匆匆血脉亲情

  (2)课文

  ①指名分段读课文

  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杭州小钱,骨髓,中国台湾青年)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全文学习作好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体会小钱的幸运

  1、过渡:这位杭州青年的病情怎样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点击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枯萎的花苞,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

  2、指导朗读。

  师:读了这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含苞的花朵,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也充满着希望,小钱这个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含苞的花朵,但是还没开放就要枯萎了,我们觉得可怜,同时也感到惋惜,谁能读出这种感受来?(指名读)

  3、导读:白血病就是血癌,得了这种病,真的就没有一线希望了吗?(生读“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花朵绽放。”)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4、师:这一句道出了移植骨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请大家读这几句话。(点击)

  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血缘关系,常常要在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小钱是星云的,几经周折,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①“谈何容易”你是怎样理解的?

  ②怎么个不容易呢?

  ③哪个词说明了不容易。(几经周折)你怎样理解这个词呢?可能去过哪里找?终于在哪里找到了这样的人。课件出示地图:杭州——中国台湾

  ④朗读句子,读出这种不容易。

  设计意图:从文中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品读,在读中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移植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寻找骨髓的艰难,从而知道小钱寻找到了骨髓是非常幸运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钱得了白血病是不幸的,然而在中国台湾找到了适合于他移植的骨髓又是幸运的。

  此时的他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可以挽救他生命的骨髓。就在同一时刻,台湾同胞正在为小钱的生命努力着。下一节课,让我们跨越中国台湾海峡到那边去感受真情。

  五、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在杭州医院了解了小钱的病情,也为小钱找到了骨髓而感到高兴。下面让我们跨越海峡一同来到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来亲眼目睹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吧!

  二、精读,感悟真情

  1、过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读读,想想为什么令你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

  3、集体交流感动的语句,教师引导进一步探究。(随学生的交流而进行学习)

  预设⑴(学生导出第三自然段)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7.3级、伤亡上万人的大地震袭击了当地。”

  ①“同一时刻”是什么时间?

  ②“步履匆匆”说明了什么?

  ③你为什么而感动呢?

  ④观看地震录像(点击课件)

  ⑤同学们,看了录像后,有什么想法?

  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你会怎样做?可是李博士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却要做抽取骨髓的手术,难道不令人感动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读一读这段话。

  预设⑵(学生导出第四自然段)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①师导读:地震还未结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你会怎样做?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却冒着生命危险,仍要做抽取骨髓的手术,是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为青年还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家人是否平安他不清楚,是他不担心、不挂念吗?(不是)是因为→(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为青年还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心灵的煎熬,他勇敢的承受着,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为青年还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②你为什么感动呢?

  ③师:是啊,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生答)要拯救这个白血病者——小钱。

  ④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了救小钱,顾不了自己,也顾不了家人,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爱心)

  因为有一颗爱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真的让人感动。

  预设⑶、(学生导出第五自然段)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引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①引导学生说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②出示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余震”呢?余震是大地震后的震动,有大有小,无法预料。房屋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害怕了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出示句子。具体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③师导:他们不退缩,不放弃,是因为他们知道,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癌细胞,同时出会破坏身体的抵抗能力,生命处在生死的边缘,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移植骨髓,后果不堪设想。移植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

  ④师再导:让我们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啪掉落,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李博士→(生接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生接读)(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针头又一次脱落,等到余震慢慢暂停下来,针头又一次刺进肌肤,他们就这样→(生接读)(经过一次又一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骨髓的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呀!怎能不使人感动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动来读读这句话吧。

  ⑤练说:看见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点击课件)

  我仿佛看见这外18岁的年轻人,生命就像。

  预设(4)(学生导出第六自然段)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①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动。

  ②师导“李博士”这个人物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哪三次?文中花费的笔墨并不多,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突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他的付出也不亚于这位捐献骨髓的年轻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李博士”吧!(点击课件介绍)你觉得李博士是个怎样的人呢?

  ③自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从这段话中获取什么信息,或有什么质疑吗?

  中国台湾和杭州很近,为什么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呢?

  课件出示地图:中国台湾——香港——杭州——医院

  ④小结: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还没有直接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这样时间就长了。我们来看一看李博士这天中的时间表(点击课件)他废寝忘食不辞辛劳尽职尽责用精湛的医术为骨髓配型,骨髓移植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永远尊敬这位老人,记住这位老人。

  设计意图: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围绕课文说出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品读相关的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句子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高贵品质。

  三、感悟,升华主题

  1、师导: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条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讨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板书:血脉亲情)

  4、小结: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这凝结了台湾同胞的爱心还凝结了中国台湾和大陆同胞的血脉亲情。我们盼望中国台湾早日回归祖国,中国台湾人民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早已连在一起了,我们坚信→(点击出现最后一句话)(学生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两岸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起的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我们华夏儿女的心中。

  5、练习说话: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请选择一个对象说一说。(小钱、李博士、中国台湾青年)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生命桥”的含义,体会两岸同胞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通过说话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拓展,延伸主题

  1、师导:是啊,我们要感谢他们。下面我们看一组资料,点击课件。

  ①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到今为止,台湾同胞捐赠骨髓,已达八十六例。

  ②去年7月20日,开通了海峡两岸骨髓库业务合作与交流的绿色通道,结束了以往只是中国台湾慈济骨髓库单方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的局面。今年3月18日,中华骨髓库向中国台湾提供了第4例造血干细胞。

  ③中华骨髓库现库容造血干细胞已达77万多人份。

  ④中华骨髓库,目前向国境外血液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34例。

  师说:这些资料又一次表明,海峡两岸同祖同根,血脉相连的真谛,演绎着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亲情。

  2、小结:目前,我国的白血病患者,需要有更多的人像中国台湾青年那样志愿捐献骨髓。篮球明星姚明你就是志愿大使(点击课件)“姚明抽取造血干细胞勉力青少年欲投身公益事业”。

  让我们以姚明为榜样,以志愿投入公益事业的人为榜样,为社会,为人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课件出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美丽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中国台湾和大陆两岸同胞的爱心和血脉亲情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唤起的学生爱心,激励学生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19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血脉亲情

  大陆台湾

  骨髓

  小钱青年

  六、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让学生亲自去接触文本,和文中人物进行心灵沟通,才能获得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我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感悟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悟血脉亲情。

  1、创设自我感悟的空间,落实文本的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的设计我把大量的时间都给了学生,在必要时给予启发或点拔。我主要抓住“感动”这条线,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划下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感受;提供品析句子的多重感悟法,让学生自主选择从多角度悟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诵读,探究人物内心活动,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真正含义。这样既落实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又突破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2、做好课程资源开发,拓宽文本向外延伸。

  面对这篇距离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比较遥远的课文,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呢?在教学中,我运用了cai课件辅助手段和相关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3、以说促思,发散思维,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处说话练习,如“看见骨髓涓涓流出,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请选择一个对象说一说。”等,并注意了读说结合,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最后的结束语,更是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4

  设计理念: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朗读品味,通过圈点勾划,品析词句;图文结合,想象感悟;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让学生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2、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务人员的奔波劳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地震场景的录像片断

  教学过程设计:

  (一)紧扣课题,酝酿情感

  1、板书“桥”,问:“桥是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同学们见过哪些?追问:“生命桥你见过吗?说说你对生命桥的理解。”

  2、教师板书完整课题,再问:课文为什么说是“生命桥”?为什么又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师以学生熟知事物“桥”诱发话题,谈“桥”,叩问“生命桥”,激发阅读探究兴趣,为走进文本酝酿情感。〗

  (二)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并相机板书:        (杭州)   骨髓移植      (中国台湾)

  小钱     余  震    李博士、青年

  〖此环节通过教师范读,营造课文情感氛围,在整体感知后,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感悟场景一:杭州某一医院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指导学法:勾画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并说说体会。

  2、抓住重点语句交流

  重点语句一:“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学生谈体会。

  (2)教师联系生活讲述:同学们,在许多诗人笔下都同样出现过这样一个词:生命如花!生命像玫瑰一样热烈,像紫丁香一样缤纷,像丹桂一样芬芳。瞧我们,健康活泼!朝气蓬勃!操场上,我们伸展开胳膊腿奔跑、追逐;走廊里,我们展开歌喉,尽情唱上一回……可是现在——(生齐读此句)

  (3)比较句子:出示落掉“含苞的”一词的比喻句,生读、议,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体会小钱在人生花季却因病魔缠身,生命之花即将凋零的可悲遭遇。

  (4)让生找出句中“唯有……才……”这一组关联词,联系上下文深刻理解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观看插图,想象躺在病床上的小钱会想些什么?此刻,你最想对小钱说什么?指导学生分别怀着难过、心痛、惋惜的情感多次朗读这一重点语句。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抓住比喻句、重点词,品词析句,通过观图想象,再入情入境地朗读,将悟到的情外化于朗读中,让情与文水乳交融。〗

  感悟场景二: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教师导语:小钱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中国台湾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1、学生自由读3至5自然段,学法同上。

  2、全班交流。(抓住两个感动点开展对话式阅读)

  感动点a:冒着生命危险来捐献(5自然段)

  重点语句二:“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播放地震录像(旁白:这就是大地震发生时的场面!在人们毫无准备中,猝然间,大地轰鸣,山崩地裂,倾刻间高楼大厦摧枯拉朽,人们在惊慌中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在恐惧中无助地哭泣、号叫……距统计,这次地震中,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2)谈感想:假如你就在大地震的现场,你会做什么?想象自己在现场的种种表现,体验地震的恐怖、可怕,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

  (3)教师引读: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妈妈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4)说说从“沉着”“静静”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5)带着感受再次诵读,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为救同胞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过渡: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世界会平静吗?课文中哪一处还在直接写这位青年——引入对重点语句三的学习。

  感动点b: 不顾亲人安危来捐献(4自然段)

  重点语句三:“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读。

  (2)换位想象:躺在病床上的中国台湾青年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能如此安然地躺在床上?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教师示例:“他知道,他的骨髓就是希望,就是大陆同胞生的希望,生的火种。”请学生继续补充说:“他知道……”

  〖在想像与朗读后,学生继续以相同句式补白文本,更能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心灵与文本展开对话。〗

  师问: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引出对重点语句四的学习。

  重点语句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指名读,读中想象出抽取骨髓的艰辛。

  (2)讨论:从中国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从他的身躯里还流出了什么?〖让学生深度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对小钱的关爱,体会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3)骨髓移植手术成功进行,还少不了哪些人的共同努力?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一人物说上几句话?齐读6、7自然段。

  教师总结:大陆和中国台湾虽然被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上,它必将永远驻守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必将经久不息,世代流传。(板书:骨肉同胞,爱心救助)

  〖此环节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设身处地进行设想、教师深情讲述等手段,多维度地挖掘文本,再现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声情并茂地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深化情感体验,使语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谐共振。〗

  (四)   重温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文题,问:“在你的心中,这还一座普通的桥吗?”

  2、讲述:这岂止是一座桥、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拿起笔,我们一起来记录下我们的感动吧!

  3、学生写感言,交流。

  〖重返课题,回归整体,在开放性的写感言活动中,由读到写,将情感体验内化、升华,让课堂蕴意深远,言尽而意未尽。〗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骨肉同胞 爱心救助    李博士、青年

  凋零、含苞                  沉着     静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

  教师讲述身边白血病患者的故事。

  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一位杭州青年小钱他也患了同样的病,可他是幸运的,那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幸运呢?

  二、初读感受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分节读课文。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

  李博士

  杭州小钱 中国台湾青年

  捐献骨髓

  余震

  二、细读课文,深谈感受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当中你感动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真是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就是课文的3至5自然段。对于这样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心中为之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究竟是什么,你会透过一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默读课文,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打动你的心,请你把这些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1、研读描写李博士的句子: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也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李博士的什么行为让你感动?是的,他是利用大地震的间隔在为中国台湾青年做手术的。同学们情况如此危险,但是李博士仍然坚持手术台。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危险呢?请你读读这段话,找一找。

  (理解突如其来、体会李博士的沉着。)

  ⑴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⑵ 是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中,还要进行着手术,多么另人感动!李博士是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学生进行想象。

  师小结: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并且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骨髓,多么另人感动呀!

  ⑶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画线句子: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

  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

  他们的家人是否平安还不知道……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是呀,是李博士崇高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坚守在手术台。多么另人感动的李博士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2、研读描写中国台湾青年的句子: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⑴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他还这么有爱心?

  ⑵ 他心里想着的是素不相识的中国台湾青年,自己的家人的安全却不太清楚,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一边想着自己的家人,想到更多的是在海峡另一边的小钱。但中国台湾青年会带给小钱带来怎样的希望和期待呢?

  ⑶ 师神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面临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 凋零是什么意思?

  ② 这句话里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还有一个词也是形容花的,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还是形容花吗?再读一读。

  ⑷ 听老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⑸ 小钱找到的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也想着他呢?再读这句话。

  ⑹ 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怎样的奇迹呢?把你感受到的这种爱心读出来。

  3、联系博士的爱心,看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师深情朗诵:“骨髓保质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⑴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小时啊!

  ⑵ 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来形容?

  (紧张、漫长、心弦扣人……)

  ⑶ 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个词?(奔波)读这个词,读出紧张、漫长艰辛的感觉。

  ⑷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2时整,手术才顺完成。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到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⑸ 师引读:

  骨髓的保质期……

  这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隔不断血脉亲情,让我们面对祖国的版图,深情地读读这一段。

  四、写心语

  1、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一段感言吗?

  五、师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可见,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圣呀!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反思】

  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引课,唤起学生的真实情感。通过反复研读描写中国台湾青年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句子,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抓住描写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的词句,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引导学生写心语,大胆想象,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真正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课件(李政道博士的图片、课文片断)。

  生:搜集资料(白血病、骨髓移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相机板书并介绍李政道博士:小钱、李博士、中国台湾青年。

  2、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1999年9月22日,这天,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小钱──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他的生命还会有救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相机指导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感悟危情

  治疗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板书:骨髓移植)(交流“骨髓移植”的资料)但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告诉我们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并不容易,用 “──”划出来。

  学生汇报。

  出示灯片: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为了找到适合的骨髓,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过哪些城市?去找过哪些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工人、农民、教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找遍了,真不容易呀!这就叫“谈何容易”,这就叫“几经辗转”!

  齐读,把“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他的生命有救了!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些拯救小钱生命的好心人吧。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2、把划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⑴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同一时刻”指的是什么时候?“步履匆匆”又是什么意思?

  ⑵ 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此时此刻,这位青年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名说。)

  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素不相识,但是,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知道,此刻,病魔正在侵袭着小钱的身体,癌细胞正在他身体中不断的扩散。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接近了一步。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激一齐来读这段话。

  ⑶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来得很急,很快,很突然,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地震过后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此时此刻,唯有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难道他们不知道会有危险吗?他们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交流。)

  师:是呀,他们知道,就在这海峡的对岸,同胞小钱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去挽救他的生命,此时此刻,在李博士和这位青年的心中,救助大陆同胞生命的力量已经使他们顾不得考虑自己的安危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需要多大的决心!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

  过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由于历史和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所以只能到香港进行中转。为了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在飞机上,医护人员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他们知道,这里面装着的可是小钱的生命啊!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如果你是小钱,你会第一个感谢谁?为什么?(指名说)

  2、师:小钱应该中国台湾青年,因为他为自己捐献了骨髓,小钱也应该感谢李博士,没有他,就没有小钱的第二次生命,小钱还应该感谢其他所有为他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们,一句话,是这些人的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同桌互说,指名说。)

  4、引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现在你知道“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血脉亲情。)

  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板书】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小钱 李博士 中国台湾青年

  骨髓移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凋零,含苞,骨髓,绽放"等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主要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 读题,情感铺垫.

  ①识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前先写好),在这个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要写好这个"峡"字可不容易,看老师写一遍,注意"山"字要写得小一点,撇捺要伸展.请同学们在课题上面也写一遍.(巡视,评价)

  ②读题.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假如老师问你那是一座跨越海峡的什么桥,你怎么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假如老师问你那是一座哪里的生命桥,你怎么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思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究竟是一座怎么样的桥

  2,检查反馈,交流难读的句子.

  疏通长句:(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老师这个句子特别的长,而且里面还有许多生字呢,(生字显红)谁能把这些生字读正确 指名读.齐读.

  师:生字读正确了,相信你一定能把句子读流畅的,谁来读 指名读.齐读.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请大家默读一遍,看清楚这句话想想什么意思,再来读这个句子.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座怎么样的桥 随机板书: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青年

  三,以"静"切入,感悟危情

  (一)深入文本,体会主人公的不平静

  1,出示图片和文字: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2,学生深入文本,仔细读描绘这两副图的段落,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们的不平静 自由读,划划有关的句子.

  (二)深入展开,朗读体验小钱的"静"

  1,师:你觉得小钱此刻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2,交流.

  重点理解: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交流体会.请同学们反复读读这段话,他的心情不平静,那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②指导感情朗读.

  预:难受,因为病情严重.——师: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这个句子.

  着急,得了白血病.——师:同学们,你们对白血病了解多少

  (生交流师补充):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遗憾,才18岁.——师:18岁,普普通通的一个词,如今我们感觉却是那样的沉重.再请你读.

  —— 师:十八岁,是一个花季般的年龄,十八岁是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季节.对小钱来说,每过一分钟,他离死亡就又近了些距离.他就像那失去生命力的花朵,慢慢地枯萎,凋零,他还能再看到美丽的杭州吗 他还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吗 就连那晨风中淡淡的,甜丝丝的桂花香味他也无法再闻到了.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将离他而去.同学们,当你体会到这些时,请你再来读这个句子,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

  ③他的心情这么不平静,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等待骨髓)

  引导学生体会寻找骨髓的不容易.

  ④但,小钱是幸运的,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预:高兴,激动,惊喜……

  ⑤是啊,静静地等待又是充满希望的等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三)体会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

  1,小钱有救了,在同一时刻,那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能静静地躺在那吗 (不会)他在想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3——5小节,找找不平静的理由.

  (1)分析原因

  ①学生归纳不能平静的原因.(预:地震家人生死不清楚,余震自己的生命都得不到保证,小钱的等待)

  (教师随机补充录象感受地震的场面).这是中国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1700多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在这危险的时刻,在这紧急的时刻,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地去对待,那位中国台湾青年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练笔.此时此刻,这位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想————————

  (2)那么不平静的心情,他为什么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感情引读:

  师:当余震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他本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知道——

  师:当余震再次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了,他得赶紧逃离,他还想去找找他的家人.但是,他知道——

  师:当余震再一次袭来,病床吱吱作响,针头一次次地从肌肤里脱落,但他仍咬紧牙关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

  四,总结升华,延伸下一节课的学习

  质疑:在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除了小钱的等待,中国台湾青年的奉献,还有什么呢 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中国台湾

  —— ——

  小钱 青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生命的珍贵与爱心的无价,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

  2、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杭州 中国台湾)

  三、品读感悟

  1、让我们看课文插图,画出第二段中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词语和比喻句理解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过渡: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

  (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

  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1)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国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

  (2)学生自渎3---6小节

  (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中国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

  说话练习:此时的中国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没有逃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也来不及顾及家人的安全,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青年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

  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四、拓展练习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结语: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私的爱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杭州 ——————————中国台湾

  生命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9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中国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祖国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一、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悲伤与绝望,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学生在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声音上扬,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二、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唯有”,虽然读了句子,但没有对“唯有”进行深入挖掘,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三、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四、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1.今天,我们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杭州青年小杨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个中国台湾青年自愿捐献骨髓。做手术那天,刚巧碰到地震,医生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术,小钱得救了。

  读了这篇课文,我被深深感动了。那个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真好啊!我以前在电视中看到有些人要把祖国分裂出去,也看到有好多人反对,今天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反对了。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中国台湾青年知道祖国的同胞有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骨髓,连姓名也没留下。李博士为了祖国青年的生命,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完成了手术,他对祖国青年是多么地热爱啊!他们用爱架起了一座桥,把海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我长大了也要为两岸的统一做点事,让祖国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中心小学四年级 韩晏舒)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

  今天,我学习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爱。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的是七年前发生在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美丽的杭州市,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小钱,因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来挽回他的生命。而在同一时刻,中国台湾的一位青年人也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负责手术的李博士和这位勇敢的中国台湾青年,为了海峡彼岸的大陆同胞,不顾自己的安危,不顾家人的安危,在摇晃的病房中坚持做完了手术。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从课文中,我看到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篇文章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脉亲情。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社会中,爱心是无处不在的。面对受灾的群众,我们捐款捐物;面对病重的少年,我们伸出救助之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心,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美好啊!就在我们班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一直以来,班里大扫除时,抹布由同学自己带,可总是有些同学忘记,老师和同学都为此苦恼不已。有一天,班里突然多了几块抹布,同学们再也不用为大扫除发愁了。几块小小的抹布虽然算不了什么,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为班级着想,为同学们着想的心灵,这不就是为班级、为同学们奉献的爱心吗?

  同学们,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世界才变得这么美好。正像一首歌里唱得一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四年级一班     张迈)

  3.我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深受感动。

  文章写了病人[文中的主角]已经要离开人世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活他。可医生们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适合移植的骨髓。昨天中国台湾刚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此时,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李博士[文中的主角]用大地震动的间隔把中国台湾青年[文中的主角]的骨髓抽出来。赶回医院,给病人做了手术,病人得救了。

  首先,我感受到,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一个与他们素不相识、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并且没有任何怨言。又抢时间做了手术,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时的紧张气氛。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暖流遍全身,也感受到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想,如果我们都和中国台湾青年一样,有一颗善良、舍己为人的心,那该有多好呀。

  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在杭州市的一家医院里,有一位刚满8岁患有白血病的病人,他的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找合适的骨髓,谈何容易?也许是天不让这位病人死吧,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同一时刻,海岸彼岸的中国台湾一家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和捐赠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取出了捐赠者的骨髓。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两岸工作人员经过才几个小时的奔波和当地工作人员连夜为病人做骨髓移植手术。病人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正是因为这种爱,那位病人才会得救,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觉到这种爱。

  有一次,我出水痘了,一连请了好几个星期的病假。我病殃殃地躺在床上,无精打采的,突然妹妹回来了,她放下书包,飞快的跑进我的房间,陪我聊天。给我讲她们班发生的一些有趣事儿。聊着聊着我感到有点渴,妹妹连忙端了一杯温水捧给我,用亲切的眼睛望着我,顿时,我感到好了许多,人也变得精神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吧。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潜江市二实小六(2)班  林俊言)

  5今天,我打开语文课本,书中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深深吸引了我。

  故事讲了一个刚满18岁但却患了严重白血病的青年——小钱。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终于,几经辗转,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济医院,别一位青年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候着李博士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工作。经过一次次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与当地医护人员连夜为小钱做了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可以拯救生命;爱,能创造出奇迹!

  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爱,是爱,她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冯依佳)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1、课前师生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做好准备。

  2、在初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在空白处写上感受,并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

  课文的第3至6自然段是帮助学生体会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重点段落,应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从大地震刚过,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从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体会其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

  体会这部分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展开交流,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想开去,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相机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这一部分,将地震危机仍旧存在的紧张与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从容镇定进行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升华情感,引发共鸣。

  3、学生读懂课文之后,可以请学生谈一谈:“生命桥”是什么意思?现在体会到的“生命桥”的含义与看到题目时的想法是否一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动情朗读作者直抒胸臆的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理解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文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4、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应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让学生画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5、本课生字较多,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将“血、髓、暂、脉”等字的字音读准确。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并通过写词语、写句子等形式进行巩固,教师重点指导“袭”“暂”等字的书写。

  6、学习本课后,教师可以建议有兴趣的学生搜集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一、深入文本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桥非普通桥,它是以生命点燃生命,以大爱坚守生命的生命桥;这桥是情,是海峡两岸同胞相互守护,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本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学着关心、帮助他人”。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资料的方法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有扶有放说教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交流。此外,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媒体直观法等。

  三、着眼发展说学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划批注、朗读品味、资料理解、讨论交流的方法,学习文本。

  四、科学合理说手段

  感人的事例借助语言文字向我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我将以情为入手,以读为强音,以情促读,读中悟情,适时评价激励,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循序渐进说流程

  (一)、揭题质疑,引发爱的思考

  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此刻学生纷纷举手质疑:“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海峡指什么?”“生命桥怎么跨越海峡?”我适时评价激励。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文课题高度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提出疑问,有利于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从而尽快地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故事

  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自学提示: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理解词语

  二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出示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海峡”;引导学生交流资料理解“白血病”、“骨髓”、“骨髓移植”;通过联系上下文与想象文章空白的方法理解“辗转”“寻找骨髓的过程中,小钱的家人可能去过哪些地方?”是呀,这么一个艰难的寻找过程就叫做辗转。从而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为后文更好的理解李博士与中国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做好铺垫。(完成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后我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并相机板书(小钱、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因为中年级是概括能力训练的关键年段,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认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品味,感悟血脉亲情

  1、自主探究,寻找爱

  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边读边想,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课标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读书时间,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边读边批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中交流,体会爱

  我以“地震灾难”为激情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交流感动,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

  首先播放地震图片,在凄婉的乐声中我深情述说:1999年9月21日早凌晨1时40分,台湾省集集镇发生了一场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距地面只有1公里,短短几十秒中,造成40845栋房屋全倒,41373栋房屋半倒,2000多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万多人无家可归,顿时哭嚎遍地,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年幼的孩子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上老泪纵横,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废墟。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至70多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场地震后的幸存者,在这危险的时刻,你会怎样做?可是李博士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却要做抽取骨髓的手术,难道不令人感动吗?带着这种感动读一读这段话。(出示第3自然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年级同学对地震没有直接生活体验,缺乏直观感受。因此,我有意识补充地震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背景下学习语文。那一幅幅悲惨的画面,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据,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学生对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小钱的美好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当学生还沉浸在地震带来的感动之时我巧用文本激情引读:在这场灾难中,中国台湾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地震还未结束,但是中国台湾青年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险情随时都会发生,但是中国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因为他知道→(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生答)要拯救这个白血病者——小钱。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爱心)因为有一颗爱心,为了救和自己非亲非故的杭州的小钱,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没有寻找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这段话吧!(第4自然段)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中国台湾青年内心的坚定沉着时,课文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撼。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突如其来”、“沉着”、“静静”、“一次又一次”悉心推敲、比较、品味文本表情达意的精妙,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出示第5自然段)

  师导:正当医生在聚精会神、用力抽拉着针筒时,突然手术台一阵大摇晃,推车上的手术包稀里哗啦掉了满地。……但是,李博士→(生接读)医护人员不退缩,不放弃,是因为他们知道,白血病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杀死体内的全部骨髓,如果骨髓不能如期送到,钱畅必死无疑。移植骨髓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争夺生命。所以,李博士→(生接读)

  通过读学生再次感受到他们竟能表现得如此从容镇定,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救杭州的小钱!谁能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把这段话读一读?”“老师也被他们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想读一读?”“还有谁想读?”

  另外,在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利用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会平静吗?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写一写,小组内议一议,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认识。

  通过引读、品读、对比读、入情入境地朗读,李博士与中国台湾青年的形象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深化。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当谈到李博士的奔波劳累时,我相机出示地图补充李博士的奔波路线图,当天的工作时间表,将抽象的语言化为一连串具体的数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于李博士和医护人员不辞辛劳有了更直接的感受,面对李博士的照片,敬佩之情油然而升。(完成教学目标3)

  3、总结全文,畅谈爱

  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配乐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然后引导学生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预设孩子们会说:亲情架设的生命桥、爱心架设的生命桥、骨髓架设的生命桥等。最后怀着感恩之心去赞颂这座—(读课题)

  通过前面环节的充分阅读感悟,教学难点自然得以突破。

  (师指课题说)长长的海峡阻隔不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滔滔的江水流淌不尽炎黄子孙的血脉亲情。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

  在《爱的奉献》旋律中学生读诗歌,升华了情感。

  (四)、真情告白,抒颂血脉亲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这就是说,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学生既要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产生感情的共鸣,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加强语言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习:根据国际上捐助骨髓的规定,捐赠者和受捐人一年内不能见面,如果一年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小钱会对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五)、推荐阅读,升华传承爱心

  课接近尾声,我推荐学生阅读《生命二十四小时》这本书,它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

  课外阅读,意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亲人、热爱同胞、热爱生命的情感,让爱心永存孩子们的心田。

  六、简明扼要说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李博士

  爱

  小钱中国台湾青年

  我的板书由课题、三个人物及爱心组成。因为爱,让他们紧紧相连,这既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11月22日我执教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进行本篇课文的教学时,我考虑到了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当讲则讲。

  提到“讲”,有人往往习惯于现“析”等同起来,和“烦琐分析”挂起钩来;有人 认为,“讲”与《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些内容,如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而难以理解的,含义非 常深刻而学生又不易准确把握的,教师怎能不讲?当讲的内容,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比如本篇课文学生对白血病、骨髓移植了解不多,我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基础上,也给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又如课文中有这样 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只让学生读,去体会抽取骨髓的困难,学生似乎不可能 体会深刻,我就通过讲“正常的情况下抽取骨髓还要需要抽10次,而在余震中抽取骨髓也许是十几次二十几次”让学生去体会青年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李博士抽取骨髓的艰辛。“讲”让学生弄明白、悟深刻。

  二、创设情境。

  夸美扭斯曾经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津。要可能的 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我们不可能教学哪一部分的内容,就把学生带到相应的真实情境中去,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创设情境,把理解相 关内容所需要的情境,例如在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内蕴情感。比如讲授李博士时,我出示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播放配乐让学生朗读。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诱导学生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学生容易 感悟到文字所承载的深深的情感。

  课虽上完了,但是还有很多遗憾,总感觉我的感情很投入,但是学生的感情还不够深入。一直我在引领学生硬进文本。值得骄傲的是,学生课文读得很棒,很有感情,最后谈理解也很好,能从多方面去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东渡小学  赵鸿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病情的严重使他不得不平静。但是对于生的希望,使他不平静的;找到骨髓的不容易也使他不平静。让学生通过对于“你们猜作者最不愿意用的是哪个词”的思考,引导理解“白血病”、“含苞”“唯有”等词体会小钱的病情严重,骨髓移植对他的重要性。

  中国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每一次的学生自主阅读之前,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 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组织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去感悟,去品评,尽量避免一步紧追一步的提问教学法。通过富有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朗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根据课文内容,把“也”换成其他的连词进行朗读,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在阅读之后,我开始用问题引发学生换位思考: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那个青年吗?通过学生的思考,再让他们写一写中国台湾青年对自己的家人所要说的话,在写话训练中体现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周围的环境不能安静”时,我适时地运用了“5.12” 汶川大地震的现实资源,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地震的可怕,中国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两岸同胞的拳拳爱心就跃然纸上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对理解课题中“生命桥”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那是用骨髓、亲情、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四、不足

  虽然整堂课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

  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比较欠缺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入品读。像在本课教学“含苞”这个词的时候,虽然已经涉及到,但是挖的不到位,不够深,没有把“含苞”的本义,引申义,及结合课文很好的理解。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不突出,学生的情感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对于学生的关注和文本的解读还需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黄鹂小学 贺碧峰

  2006年12月8日,我在教研组中上了一堂课,讲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后,组内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讲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非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1、在教学中,对中心的理解始终蕴涵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在最后的解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指什么,是什么架起了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时候,显得很粗糙。因此我想,如果在这个问题“那涓涓流出的只是中国台湾青年5%的骨髓吗?”的处理中,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花的时间可以更多一些,把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对的爱心都理解得更透彻一些……那在最后的解题中就水到渠成了。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一词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虽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寻找骨髓的艰难,急迫与曲折。但没有点出这个词。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更忽视了这个词的用法。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老师在文本中发现“金子”,告诉学生这是好东西,更应该把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会应用它,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3、我还想在最后添加一份想象写话,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小钱对中国台湾青年、对李博士等人的感激:

  说不尽,那份感激

  我,

  (一个刚满18岁的杭州青年,)

  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任阳光普照,桂花飘香,

  也无法(尽情绽放)。

  因为──(白血病)。

  你,

  (素昧平生的中国台湾青年),

  在罕见的大地震的余震中,

  不顾(对生死未卜的家人的牵挂),

  不顾(自身的安危),

  让那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为了海峡彼岸的(那个充满期待的生命)。

  感谢你呀,

  (可爱的)青年,

  是你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给了我(生的希望──骨髓)。

  让我的生命之花(在融融阳光中绽放)。

  感谢你们呀,

  (可敬的)李博士、海峡两岸医护人员,

  是你们的(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让我重燃(生命的的火焰),

  可以(在金秋八月享受桂花飘香)。

  千言万语说不尽(我心中的这份感激)。

  让风中的桂花香带去我的祝福:

  (好人一生平安!)

  设计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按常规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流于苍白,情感会流于肤浅。而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以诗形式表达的感激,可以让优美的诗的语言牵引出学生情感的自然流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到提升;让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份叙事诗,可以让学生学习用简练的语言重叙这个故事的同时,使心中的感悟得到升华。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配乐解说)

  1999年9月22日,(图1:医院)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图2:病床)一位刚满18岁的年轻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因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位正值花样年华的年轻人,他的生命有救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提前训练:明白老师的手势)

  我们一起来体会---(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我们一起来朗读感悟--(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吧,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小钱患了白血病,一位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了骨髓,最后小钱得救了。

  三、初读课文,感悟危情

  1、概括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2、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2人)

  4、生:绝望、悲痛、死亡

  5、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但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容易吗?课文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不容易?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把找到的句子用 “——”划出来。

  师:谁来说说?

  生汇报.

  (点击灯片3:)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这三个句子中,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找适合的骨髓不容易?(节奏快点)

  师:十万人里才可能有一个,万分之一啊,不容易啊!

  师:“几经辗转”是什么意思?医务工作者有可能去哪些城市找过?(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也有可能去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太不容易了!结果找到了适合的骨髓吗?在哪儿找到的?这就叫“几经辗转”,这就叫“谈何容易”啊。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评:她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朗读高手:她读得比较平淡,没读出不容易的语气)

  师:那请你读读吧。你读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哪些词?

  师: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四、读懂捐献,感悟爱心

  1、是的,(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最后得救了。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他得好好感谢( )。(板书:中国台湾青年 大陆小钱)

  2、为什么小钱得好好感谢那位中国台湾青年?

  3、生:因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为他捐献了骨髓。(板书:捐骨髓)

  4、对。如果是你,你会捐献骨髓吗?(2-3人)

  生:会

  师:为什么?

  师:你真善良,真有爱心。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不会

  师: 你不会,可以理解。因为捐献骨髓,需要全身麻醉,是比较痛苦的,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其实医学证明,捐献骨髓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害处的。

  五、深化感悟,升华感情

  1、同学们,小钱遇到这位志愿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是多么幸运啊。他感谢那位中国台湾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还有更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吗?(速度慢点)请默读3-5自然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提示写字的姿势)先写完的就在小组里交流。看谁先写完谁先交流。(巡视提示:可以是词,可以是句子)(训练默读及写体会)

  2、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感悟。

  (1)句子1: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中国台湾青年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为小钱捐献骨髓。实在太伟大了。

  师:是呀。我们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

  生: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师: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

  生:指余震来得突然。

  师:来得很急,很……(生:快),让人没有任何防备。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突如其来的余震是怎样的情形。(播放地震的片断)

  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生: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

  师:但是,这位中国台湾青年却----

  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3人开火车)

  师:是他不知道发生余震吗?他为什么明明知道有危险却不跑出去保全生命,他在想什么?

  生:只想到救小钱。(3人开火车)

  师:为了救小钱,连自己生命都不顾了。这需要多大的---

  生:勇气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决心

  师:这需要多大的

  生:爱心等

  师:谁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2)句子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那位青年忍受了一次又一次扎针的痛苦,体会到医务人员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1人读。

  师:我们分男女同学比赛读,好吗?

  (3)、句子3: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生: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在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中,小钱比他的家人还重要。

  师:小钱和那位中国台湾青年认识吗?是啊,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个句子。

  3、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老师忍不住想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4、如此动人的一幕,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带着自己的体会齐读这两个自然段。(配乐读)

  5、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这位就是中国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创办了中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在这同一时刻,李博士在做什么呢?

  6、出示句子并朗读: (李博士图片+文字)

  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中国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7、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8、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

  9、引读第7自然段

  师: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也许,

  生: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师:这并不重要,

  生: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师:那血脉亲情,

  生:如同生命的火种,

  师生共读: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过渡: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

  生: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10、是啊,这座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就是爱之桥!(板书:爱之桥)(手指着板书)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六、课外拓展、读写结合

  1、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图片1)小钱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图片2)他的父母紧紧地握住李博士的双手久久不愿离开。李博士动情地说:“不用感谢,我们是一家人。”

  2、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图片3)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看谁说得最让人感动?(2人)

  3、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话想说,那请同学们-----(出示作业):发挥想象,写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海峡两岸亲人见面的情景。

  4、同学们,跨越海峡两岸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出示书)凤凰卫视的吴小莉姐姐写了这本书——《生命二十小时》,这本书全程记录了海峡两岸救助白血病患者陈霞的感人故事。现把这本书送给你们,希望爱在咱们三(?)班传承,希望爱洒向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

  (爱之桥)

  大陆小钱 中国台湾青年(中国台湾地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6

  【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文章用深情的笔触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赞美了中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是一篇教育学生感受爱、学会爱的好教材。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生字词。

  (知识与技能。)

  2、学习用朗读品味法、圈划批注法、重点词句品析法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理解课题“跨跃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感淳厚感人,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说教法学法】

  1、朗读品味法;

  2、圈划批注法;

  3、想象法;

  4、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

  1、与中国台湾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2、与白血病有关的知识。

  3、有关李政道博士和他的中华骨髓库的知识。

  【教学环节设计】

  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质疑导入,提示课题;

  2、检查预习,自学生字词;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引发爱

  播放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一些片断。教师引导:爱是亲人之间的一句亲切叮咛,爱是公共汽车上一次平凡普通的让座,爱是人与人之间一句简单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去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和祖国同胞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去感悟那种超越了生命高度的人间至爱。

  二、自主阅读,感受爱

  这时我出示自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划出你感受深刻的语句,想想你最感动的是哪些人,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旁边。

  这里,我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是因为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他们使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陈大伟教授在指导我校的观课议课活动时也建议: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学习的有效性,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我还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边读边想、边读边批注等。

  三、全班交流,品味爱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抓住以下几点让学生深入研读:

  1、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得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青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品读时,我穿插讲解或是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到的白血病的有关知识,抓住“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个比喻,让学生深切理解到骨髓移植对这位年青人来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反衬出中国台湾青年捐献骨髓这一行动中包含的伟大爱心。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即文章第五自然段。

  我先让学生想象地震时人们的惊慌和恐惧等种种表现,之后引读:

  ⑴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做一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周围又有几座建筑物轰然倒塌,病床也在余震中摇晃,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⑶ 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在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爱人、我的爸爸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学生接着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通过想象、引读,让学生从沉着、静静这两个重点词中体会到李博士与中国台湾青年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在多次品读中,李博士与中国台湾青年的形象也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得到了深化。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这一处让学生带着赞美的感情多次诵读。最后教师总结:祖国和祖国宝岛台湾虽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就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熄,代代相传!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1、补充李博士和他的中华骨髓库。

  2、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

  3、组织讨论;

  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五、欣赏歌曲,深化爱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教师深情旁白:(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让我们学会爱、奉献爱吧!生命因爱才会更有意义,人生因爱才会更加幸福!

  (让学生在欣赏《爱的奉献》中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延伸。)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1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中国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献精神。

  3、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一、背景资料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白血病的图片,师话外解说,学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严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朗读

  在杭州,有一位18岁的青年小钱,他就得了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这个青年的。

  1、点名读句子,进行适当点评:

  师朗读:18岁啊,含苞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就该怎样来读好这2段呢?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名个别读。

  3、重点语句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导朗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三、过渡

  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在十万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与他匹配的骨髓!这十万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读课文,从3~6段找出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围绕主线,探究理解

  1、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点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随学生的介绍可以打乱顺序讲。)

  ⑴ 出示地震的相关图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练习:“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组练笔,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全班跟读。)

  ⑵ 从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余震是非常强烈的,余震来了,会有哪些影响?

  句型练习: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口头练习,汇报。)

  ⑶ 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进行评议后齐读。

  ⑷ 从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这个过程的艰辛。

  六、阐明结局,激发情感

  一场历经24小时的生命救助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你们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这座生命之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吗?

  (爱心。)

  在这座爱心之桥的搭建过程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七、小结

  也许人为的阻碍能阻隔两岸人们之间的来往,但那亘古不变的亲情是什么东西也隔不开的!

  再读第七段,升华感情,达到最高潮。

  (音乐响起。)

  八、课外拓展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和什么人说呢?请你们写一写。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4776127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