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 (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2

  之一

  佚名

  一、激趣揭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

  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话

  1、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000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2000,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000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 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A、抽生读

  B、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男女生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敦煌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占着主要的位置,它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精美)

  1、指导朗读第一句话:一共有3000余尊,每一尊都很精美,每一尊都各不相同,你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塑像的精美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 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读出这样的气势。

  3、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

  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录像。

  看了这一尊尊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塑像,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许多心理话想说,把你要说的写在纸条上。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3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 (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4

  之一

  佚名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 (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5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 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 指导,独立完成(略)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设计意图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 出示句子: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说说“盛开的鲜花”是怎样的?(盛开的鲜花色彩艳丽,姿态各异、种类繁多、充满生机)

  谁能用“……像……”的句式说说敦煌莫高窟的艳丽多姿。

  (3)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4)让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并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7.自由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 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5.作业:《作业本》第2、3、5、6、7、8题。: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7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五)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 本第5题,(作业 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 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5.作业 :《作业 本》第2、3、5、6、7、8题。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 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 指导,独立完成(略)◆[2003年11月8日]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9

  一、激趣揭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

  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话

  1、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000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2000,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000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 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A、抽生读

  B、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男女生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敦煌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占着主要的位置,它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精美)

  1、指导朗读第一句话:一共有3000余尊,每一尊都很精美,每一尊都各不相同,你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塑像的精美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 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读出这样的气势。

  3、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

  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录像。

  看了这一尊尊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塑像,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许多心理话想说,把你要说的写在纸条上。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2003年9月6日]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0

  之四

  作者:傅海斐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段的意思。

  3、能背诵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4、5两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看图片引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几幅图画。(播放敦煌莫高窟的幻灯片)

  2、学生交流讨论,

  对,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学生简单介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到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思;

  尽量划出能表示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2、指名朗读(请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教师以此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各段表示中心意思的句子,教师挑中心词进行简单板书。

  塑像——精美

  艺术宝库

  壁画——艳丽多姿

  (三)深入学习课文4、5两段

  1、学习第4段

  ①指名配乐朗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感受画面内容,体会画面上主要在画什么。

  ②交流讨论,并从文中找出对应语句。

  ③朗读体会

  ④比较朗读、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引导学生找动词从而体会画面女子舞姿的优美。

  ⑤学习课文第一句,由背景来感受壁画的艳丽多姿。

  2、学习第5段

  ①学生写感受看了这样的壁画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②交流所写感受

  ③学习课文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感受,那么文章的作者游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段落。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内容。

  3、背诵4、5两段

  ①学生自己准备

  ②检查背诵情况(可由学生自己选喜欢的段落来背诵)

  (四)教师小结,渗透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1、积累4、5两段2、上网搜集有关信息,编份手抄报3、从第3段中任选一场景,画一幅图画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五)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 本第5题,(作业 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 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5.作业 :《作业 本》第2、3、5、6、7、8题。◆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设计意图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 出示句子: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说说“盛开的鲜花”是怎样的?(盛开的鲜花色彩艳丽,姿态各异、种类繁多、充满生机)

  谁能用“……像……”的句式说说敦煌莫高窟的艳丽多姿。

  (3)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4)让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并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7.自由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

  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 齐读。

  (2)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 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5.作业:《作业本》第2、3、5、6、7、8题。: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5724127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