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二、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

  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二、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自学生词,读通语句。

  2、检查。

  ①出示:狩猎  下坠  山涧  桥墩  猛蹬一下  目瞪口呆

  ②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受。

  现在我们进行读书学习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汇报、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随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汇报交流。(顺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一些汇报交流。

  ①第一节的第4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让学生通过朗读谈感受弄清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愿的而并不是其他原因,同时交流读书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内容。

  a:先说说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

  b:评读,重点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猛蹬一下…”年轻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动画演示)再现奇迹: 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________、把死亡留给了______,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

  c:学生试读。

  d:指名读后齐读。

  ③第三自然段。

  “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动画演示):体会平静中的伟大。

  读读议议,教师也可讲讲自己的感受。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a、指3人连读这句话。

  b、教师作简笔画并激情讲述。

  这是一座悬崖,这是悬崖的对面,年轻的羚羊快速向对面飞跃,可是它只能飞跃到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涧,此刻老羚羊纵身一跃,飞跃到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飞跃,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顿时——(学生接读)

  c、这已不是一道道弧线,它是——(学生接读)

  d、读题:生命桥。

  e、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谁先飞过山涧谁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谁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猎人的枪杀,在这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群羚羊决不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飞跃山涧,以一个个老羚羊的死亡换来一个个年轻羚羊的生命,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壮歌(读题)。

  三、由此及彼,升华认识。

  这个故事读完了,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小练笔:

  选一个话题写一写:

  我是老羚羊,我会说:

  我是年轻羚羊,我会说:

  我是猎人,我会说:

  我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猎人伯伯)说:

  音乐“爱的奉献”

  四、分层作业,拓展阅读。

  ★背背有关看待生与死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壮烈地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周恩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阅读《斑羚飞渡》,有感想的地方写上批注。

  教后反思:

  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把课文读通,整体感知课文大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教师的随机了解既是与学生合作交流,又是帮助辅导,更是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文哪些情景令人感动,它为什么令人感动?”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找出文章的重点语段,让他们在各自的阅读中思考、感悟、交流感受,并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从语言文字中受到了熏陶感染;多媒体课件展现课文二、三自然段所描述的那一幕幕感人情景,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进那悲壮的场面,进入那让人荡气回肠的境界,通过学生进入情境的想象,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从而丰富个人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结尾我把学语文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感受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二个小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动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品味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唤起学生与动物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内在情感。

  3、阅读课文力求有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沉着冷静、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身体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由《蚁国英雄》导入。

  2、揭题。

  3、预习过课文了吗?你是怎样预习的?

  4、听写生词。

  5、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学生齐读)

  2、课件出示悬崖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悬崖”的印象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出示“悬崖”的画面,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悬崖”的险峻,并说说你对“悬崖”的印象,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了羚羊所处的境地,一下子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3、课件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学生齐读)

  4、结局是什么?理解“目瞪口呆”、“不由自主”。

  5、到底是什么让猎人们如此震惊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个故事。

  三、品读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动笔划一划。

  2、交流:

  (1)课件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了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但它描写了羚羊跳跃悬崖过程中的一连串动作,也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课件出示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加深印象。整个教学过程以此为核心,从学生最感动的地方入手,增强学生的兴趣,并能为理解后文,尤其是理解课文难点部分做好了铺垫。

  (2)事情出现转机的关键是什么?

  (3)课件出示:年轻羚羊能够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是因为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齐读)

  (4)老羚羊为什么能做到刚好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5)观看与课文有联系的一组关于羚羊生活习性及活动中相互合作的录像。

  (6)交流。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播放与课文有联系的一组关于羚羊生活习性及活动中相互合作的录像,经过剪辑后在电脑中组成一幅生动的动感画面。随着画面的出现,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娓娓道来。画面欣赏完毕,学生深深地爱上这群具有顽强精神的动物精灵——羚羊,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基础。

  (7)引读第二自然段。

  (8)这一蹬,蹬走的是什么?

  (9)出示:老羚羊就像一只断了翅的鸟,笔直坠入山涧。

  动画欣赏试跳过程。

  ① 老羚羊为了年轻的羚羊即将失去生命,坠入万丈深渊,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②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10)这一蹬,还蹬出了什么?

  (11)是啊,这一蹬,蹬走的是一个生命,蹬出的是一份爱意,还蹬出了一个希望……这一蹬是无奈的,是不忍的,是伤心的,是痛苦的,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试跳过程是课文重点,正是有了这无私的、伟大的试跳才有了后文的集体飞跃。学生对这部分课文的印象也最深。因此,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课文的难点能起到阶梯的作用。通过画面展现试跳的特写镜头,深入想象老羚羊与年轻羚羊的内心感受,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

  (12)试背第二自然段。

  (13)出示:试跳成功!

  读书时,我们要学会用一双眼睛读,一只看字的正面,另一只看字的背面,背面藏着的往往更多。谁能按自己的理解读这句话?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理解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试跳成功!”短短四个字单独成句,这个成功的背后是以一只老羚羊的牺牲作为代价的,这个“成功”是所有羚羊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无奈的一种做法。在此无需过多地讲解,只需用读来一遍一遍地感悟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太多太多的内容、太多太多的情感即可。

  (14)紧接着,又出现了更大的奇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①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②你读出了什么?点拨两个“没有”

  ③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④动画欣赏,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a、此时,我们还能将眼前出现的仅仅看成是一道道弧线吗?

  b、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

  c、这座桥不是用钢筋、水泥,是用什么做成了桥墩?

  d、指导感情朗读。

  ⑥这群可贵的生命,看似弱小,在危难来临之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谱写了又一曲生命的壮歌!所以猎人们个个——(引读“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设计意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再现课文感人场面,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用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向学生展现羚羊一个个秩序井然地跳跃悬崖的情景。再配上一段激动人心的音乐,播放时教师以课文内容作旁白,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了升华。此时,教师再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设问:“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呢?”能引导学生从情景和文字中去探究,去体验,体会老羚羊用自我牺牲来换取年轻一代走向希望。

  四、 拓展积累

  1、说话练习:

  音乐继续播放,同时出示:

  ①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猎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②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羚羊,此时此刻,你又想向人们呼吁些什么?

  ③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你又想说些呢?

  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说一句或几句话。

  2、作业布置:回去阅读《斑羚飞渡》、《藏羚羊的哭泣》、《动物在灭绝》,也可以动手查查有关保护动物的资料,写下自己的感想与同学们交流。

  3、总结。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情景感染下的说话练习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保护珍稀动物,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思想意识。这样在课文结尾掀起一个高潮,让学生在情与理的交融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情感。作业的布置,能有效地向课外延伸,并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动手获得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生命的理解有更深层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生命桥”

  奇 神

  迹 圣

  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片、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一座绿草如茵的高山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羚羊,有一天,一个狩猎队把罪恶的脚下步踏上了这块乐土。他们发现了这群羚羊,拼命地追赶,把羚羊逼到一座悬崖边。眼看这群羚羊就要被除数活捉。这群身处绝境的羚羊的命运会怎样?真让人揪心啊呀!同学们,假如你是无所不能的,你会怎么帮助它们呢?

  2、同学们,你们都不得是好样的!这么小就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非常愿意代表羚羊再一次谢谢你们。可我们毕竟不是万能的,我们谁也帮不了它们。同学们,生与死的考验摆在这群羚羊的面前,以后的事怎样呢?

  二、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和这群羚羊一同面临这场生死考验吧!

  2、交流: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群羚羊的命运怎样了吧?

  相机引导得出:老羚羊用生命为年轻羚羊架起一座“生命桥”。(板书课题)

  三、感悟课文。

  1、这一幕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读了课文,我们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你们读到哪儿深受感动呢?请大家再认真地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想想为什么感动。

  2、交流:

  (1)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年轻羚羊应声跟着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了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老羚羊叫了一声,它可能在说什么?

  它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多么令人钦佩!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吧。

  (2)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

  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落了山涧。

  a、这段话为什么使你感动?

  b、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老羚羊就不懂得珍惜自已的生命吗?为了年轻羚羊的生,老羚羊死得毫不犹豫,死得心甘情愿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c、下面,我们来目睹一下这悲壮的一幕,这让人隶然起敬的一幕。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d、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年轻羚羊,把死亡留给了自已,这种伟大的壮举真是催人泪下,撼人心田。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情读读这段。(读评)

  e、老羚羊是伟大的,那么这只年轻的羚羊可敬吗?

  让我们再一齐通过诵读来表达内心的敬意吧!(齐读第一次试跳的情景。)

  (3)顿时,山漳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心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a、指名画弧线。课文中是指羚羊跳跃的轨迹。

  b、你从这一道道弧线中读到什么?

  c、齐读“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4)羚羊的神圣还表现在那里?

  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a、要知道这是万分危急,生死存的关键时刻,它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b、是啊,这情景是——不光我们被感动了,就连准备活捉它们的猎人们也——

  c、同学们让我们把内心的感受读出来吧。(朗读(3)(4))

  四、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想呼唤些什么?

  五、同学们,“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吧!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团结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边进行人文性的情感体验,边进行工具性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理解“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

  2.理解“生命桥”的深层含义。

  设计理念:把主动权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读、找、体会、感悟。用“奇迹”串起整篇文章,让整堂课在学生自由寻找、交流、感受“奇迹”的氛围下进行。教师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有效信息,追问放大信息,再次走进课本,这样步步启发,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用心体会,训练扎实到位,然后再朗读感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导入激情。

  1.认识羚羊。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故事与羚羊有关,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播放羚羊的图片。

  2.说一说:羚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样的生活你羡慕吗?为什么?

  3.羚羊生活的无忧无虑,悠闲自在,可是有一天,狩猎队发现了他们,把它们逼到了悬崖边。(简笔画悬崖)这悬崖多险啊!要是有一座桥多好啊!哪怕是一座独木桥。可是没有。

  4.没人帮助他们,羚羊的命运怎么样了?读课文。

  【开头用图片及故事叙述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能够以一个好的状态进入故事,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寻找“奇迹”。

  1.范读课文。

  2.说一说,这群羚羊的命运怎样了呢?

  (a如果学生回答得很好,表扬:你概括得不仅完整还很简练;b如果学生回答得很详细,就问其它羚羊呢?它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板书:“奇迹”。)

  3.到底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奇迹”呢?我们得好好读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读一下黑板上的词语。检查词语。

  4.寻找“奇迹”

  “奇迹”是指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这是词典上的解释。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出现了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本文我设计的一个主线就是“奇迹”,当然,得让学生一下子能注意到这个词,并在脑中留下印象与疑问,因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奇迹”来进行。】

  三、危急关头,奇迹酝酿。

  1.指名读,想象一下,从老羚羊小羚羊的这“一叫一应”,你仿佛听到老羚羊在叫什么?小羚羊又是怎么应的呢?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引语:情况紧急,老羚羊用最简洁的语言让小羚羊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紧接着,奇迹发生了。年轻羚羊居然越过了山涧。

  四、奇迹再现,情动山涧。

  1.读读画画:第二段中哪些地方特别能让你感觉到不可思议,感觉到这是一个奇迹?画出有关词语。交流一下。

  (1)别急着汇报,能根据你所画的词语,画出这一老一少配合逃生的路线吗?(就画在书上的插图上) 指名一个学生上去画。

  (2)结合刚才所画的词语,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画。(绿、红两种粉笔教师描,可以修改)同学们抓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就很清楚地画出了羚羊的逃生线路。

  【也许,书上的插图不足以让所有同学都清晰的明白它们逃生的路线,让学生画下来,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座多么悲壮的“生命桥”。】

  2.继续交流:媒体红色标注重点词语:奇迹、刚好、猛蹬、突然升高、轻巧的落下。

  3.设问:这“刚好”是凑巧吗?不是,这是老羚羊估算好的。动物能这样准确的估算,能这样奋不顾身的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这真是一个“奇迹”。年轻羚羊就是这样绝处逢生的。

  (a方法上,它会想什么方法呢?b情感上,如果小羚羊害怕,老羚羊会鼓励它吗?c升华,这只老羚羊很可能就是它的爸爸妈妈?给学生好好思考的时间,充分给学生说)

  4.出示:“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年轻羚羊这一蹬,加速了老羚羊下坠的速度。老羚羊这一坠,必定是粉身碎骨。

  5.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老羚羊就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那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假如你是老羚羊,你觉得它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年轻羚羊,你又是怎么想的呢?再读第二段。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要给“创造未来”的孩子从小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的功能,是推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这里让学生想象老羚羊的心理,更让他们可以感同身受,体会老羚羊的勇敢与无私。】

  6.配乐齐读第二小节。

  五、群羚飞渡,悲壮动人。

  1.引读第三段。老羚羊的血没有白流,试跳成功!

  2.齐读第三段。

  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年轻羚羊的新生命,它用自己的生命划出了一条弧线。那是多感人的画面。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群羊飞渡。

  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这悲壮的一幕,想看一看这让人肃然起敬的一幕吗?

  3.从同学们的表情,我知道,大家被深深地震撼了。是呀,太神奇了。谁来说说,这里哪个地方最让你不可思议?

  4.交流:

  ①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羚羊群竟然秩序井然地飞跃山涧,谁也不争先恐后。

  预设:生死攸关的时候,羚羊竟然不争先恐后,如此有秩序,毫不慌乱,就像有人在指挥一样,它们的顾全大局让人肃然起敬。 (相机板书:团结合作)

  ②“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山涧的下面许多老羚羊死去了。我看见了秩序井然的一幕。我仿佛看见了猎人情不自禁的放下猎枪的场面。) (相机板书:勇于献身)

  5.同学们,你从秩序井然读懂神圣了吗?这对于晚起跳的羚羊来说意味着什么?(每一道弧线就意味着一个老羚羊生命的失去。)

  让我们自己去读一读第三小节,感受羚羊带给我们的神圣。 生自读后齐读。

  6.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老羚羊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种伟大的壮举真是催人泪下。撼人心田、扣人心弦。

  7.我们的心都被颤动了,你说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他们忍心毁灭这群可敬可佩可尊的生命吗?他们握着猎枪的手还会攥得那么紧吗? (猎人握着枪的手一定软了,他们不忍心杀这群可爱的生命。)

  8.你们能带着这样的感情把这段课文读好吗?(生练读)指名读这一节

  【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重点段落的理解上我没有一开始就出示动画演示,而是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也只有这样的体会才更深入人心吧。】

  9.老师渲染:一个个老羚羊牺牲了,一个个年轻羚羊活下来了,这生存是以一个个老羚羊的生命作代价的,它们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这情景何等神圣,这情景多么惊天动地。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题目。

  六、总结点题,由物及人。

  1.《生命的壮歌》,这是怎样的一首生命之歌呀!(悲壮)

  2.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让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吧!)

  七、拓展阅读,延续感动。

  1.把《生命的壮歌》复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让这份感动延续……

  2.推荐阅读:大林莽动物世界的生死传奇——《斑羚飞渡》(沈石溪著)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虽然,现在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获取信息,但事实上,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还是有限,课前我从网上找了其他动物的资料,包括《生命桥》的原文《斑羚飞渡》。这些文章阅读起来都有些难度,所以,让感兴趣的同学前来领取。一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阅读;二来满足水平不等的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悲壮的生命之歌继续唱响,让学生的感观扩张。】

  板书设计:                        

  “生命桥”

  奇  迹

  文本框: 团结合作文本框: 勇于献身

  反思:最开始接触这篇文章时,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和献身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故事中让人感动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备课时,我想到如此多的感动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想把把主动权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读、找、体会、感悟。所以设计了用“奇迹”串起整篇文章,让整堂课在学生自由寻找、交流、感受“奇迹”的氛围下进行。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要上好一堂课,教师的心中的目标一定要明确,让学生从初读课文入手,在讨论初读感受时,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有效信息,追问放大信息,再次走进课本,这样步步启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要抓住“奇迹”、“刚好”、“猛蹬”、“轻巧地落在”、“笔直地坠入”这些词来体会老羚羊甘愿献身的精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用心体会,训练扎实到位,然后再朗读感悟,这样学生的体会自然深刻。教师才能真正起到引领、点拨的作用。

  还用好抒发感情的工具——朗读。一堂语文课,如果有了学生出色的朗读,就可以增色不少,特别是这类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的文章,更能体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前必须读,扫除阅读障碍。学生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更要读,且要反复读。有时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情感很难用言语来表达,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朗读让学生来表达,而在学生被文字打动后的朗读,对于他们感情的发泄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该及时追问,善于质疑。在让学生理解“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一句话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弧线”是老羚羊跳跃的方向和跳跃时的身影;有的学生说“弧线”就是“生命桥”,是年轻羚羊跳崖时方向;还有的学生说“弧线”是老羚羊的死亡……显然,当时学生的回答是不够到位的。如果我当时让学生再回到课文中,多读几遍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并紧接着追问:“老羚羊在年轻羚羊跳崖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没有老羚羊的支撑,年轻羚羊能完成第二次飞跃吗?” 然后从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梳理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自己找出答案,学生就不难理解这几话的含义了。

  我想,《“生命桥”》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而老师就像是引领学生演奏这首赞歌的指挥者,心与歌的交汇,情与义的升华,全然蕴涵于课堂中的一份份感动中。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65041275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