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学《乌塔》之教心得

学《乌塔》之教心得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学《乌塔》之教心得

微信扫码分享

学《乌塔》之教心得(通用13篇)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1

  《乌塔》一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有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刚接触课文准备备课时,我一下子就被课文本身吸引住了,文中那个独立自主的女孩是那么与众不同,那么令人难忘。我想,学生一定也喜欢这篇课文,也喜欢这位有主见的女孩,一定会对她产生兴趣,充满好奇。所以教学时一定得瞧瞧他们的表现,听听他们的意见。

  教学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充分思考,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多位学生的回答,互相补充,使答案更完整。接着,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再读课文,讨论乌塔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把答案写下来。学生充分讨论后,让他们每组派代表上黑板板书,要求不得与其他组重复。学生兴致浓厚,刚开始是一个一个按顺序上台,后来大概生怕被他人写完,居然出现了争着上去,甚至一窝蜂上台的场面。终于,全都写完了。仔细一瞧,还真多!独立自主、有主见、胆大心细、自食其力、会待人接物、有孝心……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各自的理由。学生都说得很好,有的学生甚至从微小的一个词语中谈他们的体会。对此,我大大的表扬了一番。然后,我又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对乌塔独游欧洲是怎样看的?”这下,50名学生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一派学生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另一派学生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班里又一次掀起了高潮。

  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听了,也颇有同感。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营造了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围,因而,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快乐,完全成为伙伴的课堂,想象的课堂,创造的课堂。

  《乌塔》一课教学随想

  《乌塔》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外国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如何从文中体会感悟。学到知识,现就我教学这一课浅淡自我看法。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如何设计这篇课文教学。应以此据,教学时我主要是以发表自我之见解作为这节课活动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这个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行,应不应该?为什么”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我见解。

  1、讨论前准备:

  学生应预习并知道德国小姑娘是如何旅行欧洲。对于这一点一般的学生只要多加思考就不难理解。

  2、展开讨论:

  要求结合实际。

  ⑴ 教师提示:

  一个人外出旅行有哪些好处和坏处,从乌塔这样独自旅行是利还是弊多?

  ⑵ 学生展开讨论后发言: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发现。)

  学生甲:独自一个人外出旅行为助我们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学生乙:乌塔他能自己攒钱去旅行说明他很有计划和经济头脑。

  丙说:只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是可以一个人外出旅行的。

  丁说:哪是外国小朋友才这样做。我们的父亲母亲对于我们一个人出去玩都不放心,更不要说出国旅行。

  也有许多同学说了许多不是,如不安全,被人骗了怎么办等,就这些不足展开一步讨论:即如何避免这些不足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外出独自旅行,利多弊少。

  从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学习胜似教师的讲解。其实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我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明辨是非的过程。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2

  《乌塔》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的性格特点,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最后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刚开始,课堂教学按照我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想到,到了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时,课堂却变得混乱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双方争执不休直到下课铃响,也没有辩论出个之所以然来。结果,这堂课在我的懊悔中,在学生的满头雾水中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有同学提出了“法律规定,不准不满十八岁的参加工作,为什么乌塔能够打工赚钱去旅游呢”这一疑问。如果我能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那么对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就有很大帮助了。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

  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不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时,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如: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乌塔 教学反思

  讲解完《乌塔》之后,我发现同学们都向往西方的那种自由式的教学方式,向往自己也能够畅游世界一圈。当我给他们进行讲解的时候,自己内心深处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丝惊惧,毕竟我们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方式与体制已经扼杀了孩子们那种自由式的心灵。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人才”已经成为老师与学生心中共同的笛音。

  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给学生们以其别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告诉他们要想改变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体制,向往跟乌塔一样的命运,那就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倍加的去好好学习,这就是成功的唯一之路,这才能为将来教育体制能够更好的改革做出一份贡献。

  他们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目光中透露出了对自由式教学的向往,我想我会努力去改变自己固板的教学模式,以其适应他们的发展,这更有待的是我长期的努力与思考和钻研。

  这节课,我觉得是给我一个警钟,提醒自己该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航标,如何去做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有待我的进步。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你们喜欢旅游吗?最远到过哪儿?和谁一起去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板书课题)。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

  三、学习第5小节重点句1,初步认识乌塔。

  1、她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2、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你了解欧洲吗?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4、初次了解乌塔,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5、假如是你,你能一人游欧洲吗?

  过渡:那乌塔就不怕危险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她能周游欧洲靠的是什么?

  四、深入学习第7小节的重点句2、3,进一步认识乌塔。

  1、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句子,圈一圈划一划重点的词句,然后小组内交流。

  2、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她的特点)

  (1)说感受,板书词语

  (2)引读:这次旅行,她安排周密——她做的准备又是那么充分——

  (3)现在你眼中的乌塔又是什么样的?(板书词语)

  (4)怪不得她爸爸妈妈——不担心

  (5)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个生活独立、能干、懂事、聪明的小女孩。

  五、学习第8、9小节中对乌塔正面语言的描写,了解她另外的性格特点(思想上独立,敢说敢做,实践精神。)

  六、小结,说体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并一步步深入地了解了乌塔,这时,你想对乌塔说什么呢?

  (向乌塔学习并不是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板书:独立不依赖

  七、练笔提高:同学们对乌塔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从〈乌塔〉想到的》,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乌塔

  1.行程长

  2.安排细(节约又大方孝顺有爱心热情独立周游欧洲

  3.准备久有思想有理想持之以恒……)

  4.亲自实践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4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的乌塔无论在行动中还是在理念上都有强烈的自立精神,这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让学生对教材深入把握,体会乌塔的自立精神,又从中受到启发思考自己今后将如何去做。

  我是这样引导的:“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你听了这件事有什么感受?”学生都认为乌塔很了不起,这是他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很不安全,我可不敢。针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我这样设计问题疏导: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立一人游历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

  这一设计使学生深入自学课文,展开讨论,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是如何准备的,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周密的考虑,还利用周末时间赚钱准备旅费等。她这样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她既节约又大方,既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定时给家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样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他人的品质不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最后让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同龄人的所作所为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受到了启示:并不是我们简单地敢与不敢去模仿他人的行为,重要的是学习乌塔的精神品质,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自立精神。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5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的话不多,但是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特别是她只有14岁就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能切中要害,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

  (2)对词语的理解。

  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可以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本课的教学,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应的句段,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乌塔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可以通过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就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谈谈自己的见解。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确定一两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为基本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的基本问题要抓住自立精神这一中心,如: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在讨论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3课后,可以联系本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适当的时候排练演出。

  ● 重点生字

  漱:shù

  含水荡洗口腔:漱口。洗漱。盥漱(洗手或漱口)。

  笔画数:14;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12512343534

  造句:饭后漱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萨:(薩)sà

  〔菩萨〕见“〔萨满〕跳神作法的男巫。姓。菩”。

  笔画数:11;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52414313

  造句:菩萨是劳动人民心中善良慈悲的象征。

  腊:(臘)xī

  干肉:“噬腊肉,遇毒。”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皮肤皴皱。

  笔画数:12;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12212511

  造句:北方的腊月大雪纷飞。

  逻:(邏)luó

  巡察:巡逻。逻吏(巡逻官)。逻骑。逻卒。遮拦:“蛛蝥结网工遮逻”。

  笔画数:11;部首:辶;

  笔顺编号:25221354454

  造句:附近小区每到深夜都有巡警在巡逻。

  辑:(輯)jí

  聚集,特指聚集材料编书:辑录。辑要。辑逸。编辑。纂辑。聚集很多材料而成的书刊:丛书第一辑。和,和睦:辑睦。敛,拖着不便脱落。古同“缉”,连缀。古代称协调驾车的众马。

  笔画数:13;部首:车;

  笔顺编号:1521251122111

  造句:小雪的妈妈是出版社的编辑。

  ● 重点词语

  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4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 课文重点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 相关知识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7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六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懂,读准字音。理解“惬意、反驳、语塞”的意思。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3、查找欧洲地图。

  自主、合作、探究:

  1、根据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乌塔旅游了哪些地方?还准备去哪儿旅游?(结合地图)

  4、领悟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

  a画出乌塔为了出国旅游,她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句子。

  b假如是我们,我们敢独自一人出国去旅游吗?为什么?

  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d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6、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练笔:“从《乌塔》想到的”。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9

  《乌塔》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乌塔的看法:“乌塔是一个有思想的女孩子”;“一个有见解的女孩”;“厉害的女孩”;“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女孩”;“独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并很勇敢的女孩”……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大家对乌塔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乌塔特点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乌塔的种种特点,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乌塔这样出去,她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位同学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一位学生站起来侃侃而谈:“我从书中知道,在欧洲那些国家里,人们的法制意识强,治安措施好,乌塔不会有生命危险。”

  “乌塔这样做,如果出现万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一名男同学反驳道。

  “书中写道,乌塔每次出行都有准备,自我保护意识强。就是遇到危险,她的能力特别强,能够化险为夷。”一为女同学反驳道。

  “我认为课文并不是要我们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班长的见解果然高出一筹。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同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那个同学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生:我去过广州,我爸爸在广州打工。

  生:我和爸爸去过远安公园。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幻灯片:

  ⑴ 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看样子乌塔的事对同学们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课文讲了是什么事呢?

  生:课文讲了“我”在罗马下了车,遇到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一个人趁暑假游历了欧洲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她还告诉“我”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略)

  (师:如果能抓住要点,简单点说就好了。)

  生:课文讲了一个叫乌塔的小朋友一个人在外面旅游。

  (师:很精炼。)

  生:课文讲了“我”在外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小朋友才14岁,就一个人到外国去旅游去了。

  (师:很完整。)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乌塔这么小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太了不起了。

  生:好能干啊!

  师:是啊,乌塔才14岁,就能一个人出国旅游,可真不简单。可是她不是随便就出国了,她还做了不少的准备呢!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还遇到什么问题吗?

  生:乌塔一个人出国旅行,她就不怕吗?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乌塔出国旅游要多少钱?钱从哪儿来的?

  生:她的大人难道放心她到外面去吗?

  师:是啊,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她的做法怎么看?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课文,大胆的说说你的看法。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⑴ 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师:乌塔独自一人旅游欧洲,你怎么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乌塔这样做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她才14岁,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确实了不起。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生沉默)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爸爸会打死我的。

  (笑。)

  师:乌塔为什么能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呢?

  生:她爸爸妈妈知道,让她去的。

  (为什么她爸爸妈妈那么支持她?)

  生:因为她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乌塔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

  生: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她还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她还自己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师:乌塔花了三年,做了这么多的准备,才能到欧洲旅游。她可不是打的无准备之仗哦。

  ⑵ 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师:乌塔为什么要一个人游欧洲呢?

  生:乌塔说: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为什么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生:电视上的都是假的。(笑)

  生:电视上的和真正的世界不一样。我上次到广州去了,看到了轮船,和电视上的就是不一样,比电视上的要大得多。还看到了大海,虽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海,但是和真正的大海比,真正的大海的浪好大,在电视上是看不到的。

  师:说得真好。有些事物要自己亲自去感知的。

  ⑶ 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师:乌塔说: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她说得对,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了。要是我们也能像乌塔一样到全国各地去旅游就好了。

  生:我觉得我们农村的最可怜。海也看不到,整天只看得到山。

  ……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

  (出示幻灯片2。)

  ⑴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 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 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 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五、布置实践作业

  (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教后反思】

  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始终把握了两点。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只有学生充分的读书,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抓住重点问题,重点开展讨论。这节课抓住两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中国孩子缺少乐趣吗?”开展讨论,所谓纲举目张,带动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才是阅读课文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11

  《乌塔》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德国小女孩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外国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如何从文中体会感悟。学到知识,现就我教学这一课浅淡自我看法。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根据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如何设计这篇课文教学。应以此据,教学时我主要是以发表自我之见解作为这节课活动的中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这个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人游行,应不应该?为什么”为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我见解。

  1、讨论前准备:

  学生应预习并知道德国小姑娘是如何旅行欧洲。对于这一点一般的学生只要多加思考就不难理解。

  2、展开讨论:

  要求结合实际。

  ⑴ 教师提示:

  一个人外出旅行有哪些好处和坏处,从乌塔这样独自旅行是利还是弊多?

  ⑵ 学生展开讨论后发言:

  (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发现。)

  学生甲:独自一个人外出旅行为助我们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学生乙:乌塔他能自己攒钱去旅行说明他很有计划和经济头脑。

  丙说:只要我们做好充分准备是可以一个人外出旅行的。

  丁说:哪是外国小朋友才这样做。我们的父亲母亲对于我们一个人出去玩都不放心,更不要说出国旅行。

  也有许多同学说了许多不是,如不安全,被人骗了怎么办等,就这些不足展开一步讨论:即如何避免这些不足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外出独自旅行,利多弊少。

  从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学习胜似教师的讲解。其实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知,自我接受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明辨是非的过程。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12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四、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孩子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 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走近乌塔

  自主读课文

  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预设:独立,能干,细心,聪明

  (三)、走进乌塔

  1、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

  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        ,准备          ,准备       ,这三年她阅读       阅读         阅读           。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 预设:

  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         ,还去        , 还去        ,挣旅费。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寻找乌塔

  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1):

  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五)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六)学习"乌塔"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准备,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八、板书设计

  寻找-------乌塔多么    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    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    独立自主       

  九、作业设计

  1. 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 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问题研讨]

  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现代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正是本堂课乌塔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发,什么是宝贝,怎样爱宝贝。

学《乌塔》之教心得 篇13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来吗?

  生:我喜欢旅游。旅游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呢!

  生:旅游可以看到更多更远,还能吃到各地美食。

  生:我不喜欢旅游。旅游太累了,我最怕吃苦头。

  (大家都笑了起来。)

  师:很好,你有自己的见解。喜欢旅游的同学,你们都和哪些人出游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

  师:假如让你一个人出去旅游你敢吗?

  生:我不敢,还没上火车就哭着要妈妈。

  (全班大笑)

  生:我不敢,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

  生:外面太危险,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独自外出。

  生:我会一到那里就给家里打电话,让家里人去接我。

  (又是一阵笑声)

  ……

  师:看来,让你们单独出游是不可能的了。

  师:可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却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们相信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们的眼睛里顿时充满了好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生自由地读书,朗读、默读、轻声读等形式不一。)

  [ 反思:对于略读课文,特别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进行单元组训练。因此,首先必须让孩子充分地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前教师要求的提出,使学生阅读目的明确,读与思有效结合。课堂伊始,教师便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肯定学生思想个性的展现,同时也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片段二:

  师:读了课文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生:我认为乌塔这么做不好?万一在旅游的过程中出事了怎么办?

  生:她这样做,难道她的父母不担心吗?

  生:我不这样认为,我非常佩服乌塔。我真想像她那样。

  师:你们是不是有很多问题想问问乌塔呢?

  师:我们来开一次记者招待会,让你们亲自去问问乌塔,好吗?  

  生:(齐)好!

  (学生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教师把学生分成了乌塔、记者两方,准备展开讨论。)

  (学生开始合作:记者小队每队最多提三个有价值的问题;乌塔方准备应答记者的各种问题,要求他们有备无患。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为双方出谋划策。)

  (十分钟后合作暂停。)

  师: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请来了来自德国的小姑娘——乌塔。

  (掌声)

  师:下面我们请记者朋友和乌塔自由交流。

  (指定一个记者组和一个乌塔组上台交流)

  记者:你好,乌塔!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大家都笑了起来)

  记者:我想向你提几个问题。

  乌塔:欢迎提问。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你的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记者: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你打工挣的钱够吗?

  乌塔:因为我的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我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在旅游的过程中,我还得节约。(课文中讲到了乌塔对作者说: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一组示范完毕)

  师: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间到。

  记者:谢谢!

  乌塔:不用谢。欢迎你们到德国旅游。

  (掌声雷动)

  师:下面,请各位记者和乌塔自由交流。

  (学生纷纷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自由交流进行了十分钟)

  师:请乌塔组和记者组分别评出各自最有价值的问题和最精彩的回答)

  (这里只摘取一个例子)

  记者: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的指导,会增长见识吗?

  乌塔:我在出行前不是准备了整整3年吗?在这3年里,我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见课文“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一起玩。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思想中存在着疑问展开辩论,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充分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学生的见解也并非随意发表,而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密切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后得出的。]

  片段三:

  师:此时,你最想对乌塔说些什么?

  生:乌塔,我真羡慕你,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独立自主的精神。

  生:乌塔,我太佩服你了。14岁的你三年前就做出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决定,说明你很有胆识。你能够用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游,说明你很有恒心。在旅游的过程中,你能够克服实际困难,把旅游顺利进行下去,说明你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我要向你学习。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乌塔,你已经成功地周游了欧洲,欢迎你到我们中国来旅游,到那时,我一定要和你交朋友。

  师:大家对乌塔的壮举充满了钦佩之情,那么请你们站在客观的角度讨论一下:一个未成年人,应不应该独自远行?

  生:我觉得不应该。虽然事先做了很多准备,但还是难免有意外发生,到时候就再也回不来了。

  (有不少同学连连点头)

  生:我也觉得不应该。一个未成年人他的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还是有限的,旅行的事等成年了再实现也可以,为什么非要现在去涉险呢?

  生:我觉得应该。我们应该从小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且这样的旅行最能锻炼我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既然出门前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那么有再大的困难我都可以克服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棒。

  生:老师,您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像乌塔一样独自远行吗?

  (几个胆大的孩子还是跃跃欲试)

  师:你们认为呢?老师想把这个问题留给你们,请大家回家后收集资料、与父母讨论,下一次课我们就这个问题开一个辩论会好吗?

  [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新颖的记者招待会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探究课文内容的过程活跃、形式新颖且富有实效。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的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课文内容入手,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个性在积极的讨论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给学生构建了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专家点评]

  王艳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具体体现在:

  1、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王老师设计了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教师通过看似简单的提问(见片段三)充分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此可谓“四两拨千金”。

  3、通过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学《乌塔》之教心得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8688127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