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一梦入混沌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微信扫码分享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精选16篇)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

  基础训练

  一,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漂 ( ) 假 ( ) 奇 ( )

  ( ) ( ) ( )

  二,我会填.

  字

  结构

  音序

  音节

  部首

  除部首外有几画

  组词

  枉

  浩

  召

  三,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病房 ( )的部分 ( )的海湾 ( )的资料

  ( )的吻合 ( )地出神 ( )地发现 ( )地端详

  四,根据词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2,白费心思.( )

  3,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 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形状 ,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 的巨大极块,后因大陆不断 ,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综合应用

  六,课内阅读.(选文见课本)

  1,"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是一个( )句

  a,反问 b,设问 c,疑问

  2,本文题为"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出了什么"发现"

  3,文中交代:"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你认为魏格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课外阅读.

  用冰点火

  一架飞机突然失事,飞行员不得不从飞机中跳出来,打开了降落伞.

  飞行员落在一座荒山上,这里只有冰,雪和枯枝落叶.飞行员想用枯枝落叶烧一堆火,这样,人们看见火光,就会来营救他.

  可是,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怎么办呢 机灵的飞行员拿起一块冰,把它磨成一块凸(tū)透镜,金色的阳光,透过这块用冰做成的凸透镜,光线聚集成一点,很快就把落叶点着了,落叶点着了又点燃枯枝,燃起了熊熊烈火.

  不久,人们发现荒山上的火光,营救了那位失事的飞行员.

  这个有趣的"用冰点火"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光和热,聚集到一点,才会燃起熊熊烈火.一个精力分散的人,常常会一事无成.

  1,按要求写词语.

  机灵的近义词是( )

  聚集的近义词是( )

  2,仿照例子写一句话.

  例:他身边既没有火柴,也没有打火机.

  3,这篇短文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相关句子在文中用" "标出来.

  4,短文中这位飞行员是怎样用冰点火的

  拓展提升

  八,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奇特的景象,有趣的情景或神奇的变化 从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piào 漂亮 piāo 漂流 jiǎ 假如 jià 放假 qí奇怪 jī奇数

  二,左右 w wǎnɡ 木 四 枉然 左右 h hao 氵 七 浩大 上下 z zhào 口 二 召开

  四,1,不可思议 2,枉费心机 3,浩如烟海

  五,地图 相似 连在一起 漂移

  六,1,c 2,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对魏格纳的评价.

  七,1,机敏 聚合 2,这里既没有花草,也没有树森,是一片荒凉的世界. 3,文章的结尾一段. 4,飞行员拿冰磨成凸透镜,利用凸透镜聚光的原理,点燃了枯枝.

  八,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或查阅资料写一写发现的趣闻.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2

  一、给下面加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静谧(mì yì)     兴奋(xìnɡ xīnɡ)   漂移(piào piāo)

  崭新(zàn zhǎn)  枉费(wànɡ wǎnɡ) 资料(zhī zī)

  二、比一比,再组词.

  震(    )  枉(    )  招(    )  资(    )  原(    )  告(    )

  振(    )  汪(    )  召(    )  货(    )  源(    )  浩(    )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证语。

  (   )的病房  (   )地出神  (   )的部分 (   )地吻合

  (   )的海湾  (   )地端祥  (   )的资料 (   )地发现

  四、在课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反的词语。

  硬  ——(   )     轻  ——(   )

  沮  ——(   )     打击——(   )

  文静——(   )     谨慎——(   )

  五、去掉每组中不是一同类的词。

  1、东海 南海 黄海 上海

  2、时光 阳光 月光 星光

  3、茶杯 茶壶 茶盅 茶叶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文中写了(   )年的一天,(   )因为生病住院,因此发现了: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   )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   ),才分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后来,他作了题为“(   )”的演讲,提出了关于(   )的假说,引出了地质界的震动。

  七、在句子中的错字下画横线,并改正在后面(     )里。

  1、他画完了大洋州。,又画南及州。(    ) (     )

  2、这两个地方的形壮竟是这般不可思意的吻合!(    ) (    )

  八、按要求填空。

  1、他开始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把        比喻成烟海。用      比喻        。

  2、魏格纳就像软禁在牢笼里的困兽一般。

  把        比喻成       。用      比喻       。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

  今天风真大。路旁的树林被风吹得摇摇摆摆,不时发出“呼呼的声音”。大街上尘土飞扬,撒(sǎ)落在地上的碎纸被风卷上天空,在灰暗的天空中飞扬。路上的行人几乎都是闭着嘴,眯着眼,吃力地走着。我走进学校,操场上也是尘土飞扬。教室里窗台上,桌子、椅子上满是灰尘。

  我想,我们在大力植树造林的同时,还要保护好树林,这样可以防御(yù)风沙,让可恶的风沙在绿色长城面前驯服。(fú)

  1、这篇短文主要写          真大。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先总写        ,接着分写了         、         、操场上和       和几个被风吹的情景。最后写了自己的       。

  4、文中把      比做“绿色长城”。

  5、同学们,要抵御风沙,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做呢?

  十、给“食”找座位。

  布衣蔬食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   )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 衣食简单,生活俭仆。     (   )

  衣食粗劣,生活穷困。(   )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     (   )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     (   )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   ) 心中有事,吃饭不香。     (   )

  怕卡喉咙,不敢吃饭。(   )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   )

  参 考 答 案

  一、mì xīnɡ piāo zhǎn wǎnɡ zī

  二、略。

  三、静谧舒适 呆呆 突出 不可思议 形状相似 认真 浩如烟海 惊奇

  四、软 重 兴奋 鼓舞 好动 鲁莽

  五、1、上海 2、时光 3、茶叶

  六、1960 魏格纳 陆地 漂移 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大陆漂移

  七、1、州——洲 及——极 2、壮——状 意——议

  八、1、资料 烟海 资料 2、魏格纳 困兽 困兽 魏格纳

  九、1、风 2、最后一句话 3、风大,大街上 路上 教室里 感想 4、树林 5、略。

  十、自食其果 自食其言 自食其力

  布衣蔬食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饥不择食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3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

  本文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考证、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本节课,我通过自读、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地图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品味魏格纳的言行,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教学中,以“发现”为切入点,围绕“吻合”、“奇想”、“中龙”进行教学,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的阅读全过程。突破难点时,在课前,我就准备了地球仪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了解。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地球仪把世界地图放大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在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我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然后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如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这样几次观察,学生对于如何推理魏格纳提出的假说就自然解决了。这一课上下来,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⑴ 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⑵ 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⑶ 魏格纳重大的发现*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⑴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⑵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6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6分)

  禁(  )──(   )  似(  )──(   )

  (  )──(   )   (  )──(   )

  漂(  )──(   )

  (  )──(   )

  二、花落谁家(选字填空)(20分)

  察  查

  考( )  观( )  检( )  ( )看

  据  锔

  电( )  ( )说  ( )子  证( )

  渡  度

  欢( )  ( )河  国( )  ( )口

  详  祥

  吉( )  ( )细  ( )情  慈( )

  源  原

  ( )来  ( )头  起( )  ( )因

  三、词海拾贝(请把词语补充完整)(12分)

  不可(   )  (   )大振  奇思(   )

  浩如(   )  枉费(   )  (   )不安

  四、词语巧搭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12分)

  (   )的病房  (   )的发现  (   )的科学家

  (   )地端详  (   )地吻合  (   )地出神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五、我会用标点符号(12分)

  1、(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这篇课文给我的启发很大( )

  2、我们应该按(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 )

  3、今年我妈妈给我订了( )少年文艺( )中国少年报( )少年电脑报( )等报刊( )

  六、快乐阅读(38分)

  有一天,瓦特和奶奶在家里,奶奶突然有急事被邻居叫出去了,临走前叮嘱瓦特留心炉子上烧着的开水。过了不一会,炉子上的水开了,蒸汽把壶盖冲得噗噗地跳。可能是瓦特平时没有留意过水开的情形吧,这种常人习以为常的现象却引起了他极浓厚的兴趣。是什么推动着壶盖向上运动呢?他目不转睛地凝视那跳动的壶盖和冒出的蒸汽,冥思苦想其中的奥秘。奶奶回来后,看到瓦特的样子,还有水壶呼哧呼哧作响的场景,还以为这孩子又中了邪。其实,在这之前,由于瓦特常常会对他不熟悉、不认识的许多现象长时间地默默观察,因此旁人常常说他是个“懒孩子”“呆孩子”。

  1、从这篇文章中你积累的新词语有那些?请写下来。(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文中加粗词写话。(10分)

  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伟大的发现竟源自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蒸汽机的发明受启发于一次烧水,故事一定对你有很大的启发。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重要意义。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在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2、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课前准备】

  地球仪和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设疑: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细读课文,观察印证

  1、一边读课文的相关段落一边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相魏纳格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细读第五自然段的“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刚才的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四、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1、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⑴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⑵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⑶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联系在一起的。

  五、交流感受,迁移升华

  1、交流习文的感受和启示:

  讨论:魏格纳的重大发现*的是什么?(交流并归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相关资料】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在书中,他综合地貌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事实,从不同学科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关于大陆漂移的观点和论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一种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他根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在形状上的吻合性和地层、构造、山脉的连续性,以及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大陆古生物的相关性等事实,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大陆曾经大规模地水平移动过。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是一块统一的连续体,叫“泛古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加上日、月引潮力的作用,自2亿年前的中生代开始,漂浮在硅镁层上的硅铝层逐渐自动向西移动。到第四纪初期,形成现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轮廓。大陆漂移说问世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后,大陆漂移说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8

  一. 学习《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 自学生字词:

  2. 积累词语:

  洁白宁静 性格豪放 静谧舒适 坐卧不安

  不可思议 浩如烟海 飞渡重洋

  3.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在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4. 故事结构特点: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2)利用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5. 分析:

  魏格纳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

  他住院时,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结果发现地图上一块块陆地的比较中,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很好地吻合在一起,于是请教教授,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做了很多考证工作。

  反复读5自然段和7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他发现了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

  他的推理过程: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故事的情节的发展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6. 资料简介: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

  二. 语文园地

  1. 读读下面的成语,结合加点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厚今薄古 破旧立新 深入浅出 出生入死

  无独有偶 此起彼伏 忆苦思甜 大惊小怪

  2. 日积月累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3. 读读写写记记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镜子不擦不明,脑子不用不灵。

  不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然后在田格内抄写。

  铺 痕 叠 虎 抛 毫

  二. 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 āo jìn kòu kāi zī liào

  ( ) ( ) ( ) ( )

  zhào kāi qǐ yuán wǎng fèi xīn jī

  ( ) ( ) ( )

  hào rú yān hǎi jīng shén dà zhèn

  ( ) ( )

  三. 组词语

  寓( ) 叩( ) 咨( ) 源( )

  遇( ) 叼( ) 资( ) 原( )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引( )注( ) 毫( )可( )

  随( )而( ) 不( )思( )

  ( )( )大振 枉费( )( )

  浩如( )( ) ( )卧( )安

  五. 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按照顺序抄写在横线上。

  ……我选了一个稍大一点的饺子皮,挑一点馅小心地放在正中间,再把饺子皮慢慢合起来,用手在饺子皮的中间拧上一个“小鼻子”。然后沿着饺子皮的一头慢慢向另一头捏起……

  六.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科学家的话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盛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个道理来。她只好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于是,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 第二天就去问朗志万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 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小朋友 一( )金鱼

  一( )杯子 一( )问题

  2.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 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开头画上“△”。

  (1)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做出了回答。

  (2)伊琳娜在妈妈的鼓励下,动手做了实验。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对。

  (3)听了朗志万的解释,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科学家朗志万为什么要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假如你就是科学家朗志万,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试题答案】

  一. 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然后在田格内抄写。略

  二. 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mì āo jìn kòu kāi zī liào

  (静谧) (凹进) (叩开) (资料)

  zhào kāi qǐ yuán wǎng fèi xīn jī

  (召开) (起源) (枉费心机)

  hào rú yān hǎi jīng shén dà zhèn

  (浩 如 烟 海) (精 神 大 振)

  三. 组词语

  寓(寓言) 叩(叩开) 咨(咨询) 源(起源)

  遇(相遇) 叼(叼走) 资(资本) 原(原始)

  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引(人)注(目)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不(可)思(议)

  (精)(神)大振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坐)卧(不)安

  五. 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按照顺序抄写在横线上。

  ……我选了一个稍大一点的饺子皮,挑一点馅小心地放在正中间,再把饺子皮慢慢合起来,用手在饺子皮的中间拧上一个“小鼻子”。然后沿着饺子皮的一头慢慢向另一头捏起……

  选、挑、放、合、拧、捏

  六.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科学家的话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杯子盛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可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就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一个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可她自己呢,又想不出个道理来。她只好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于是,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放进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她很生气,第二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孩子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1.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位)小朋友 一(条)金鱼

  一(只)杯子 一(个)问题

  2.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 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开头画上“△”。

  (1)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个奇怪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做出了回答。

  (2)伊琳娜在妈妈的鼓励下,动手做了实验。发现科学家说的话并不对。

  (3)听了朗志万的解释,伊琳娜高兴地笑了。

  4.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要点(1)对生活中的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不要随意相信权威人士的话;或者对任何问题都要亲自动手、动眼去验证。

  5. 科学家朗志万为什么要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假如你就是科学家朗志万,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提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0

  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印证自己的发现,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抽读第七自然段,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中龙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1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2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有关的地理知识。这篇课文我连续读了几遍后发现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及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理解如不结合实物很难清楚。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的过程中读懂课文内容,并最终理解魏格纳的假想。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的预习、自读是关键。教学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如:在地图上找一找巴西与几内亚湾的位置。像魏格纳一样在世界地图上用手指画一画大陆海岸线。说说你对魏格纳假想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3、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还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3

  教材分析: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上述内容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阅读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文中还有很多具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如“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浩如烟海、飞渡重洋”,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好处。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

  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

  问题:

  (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四、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

  五、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六、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4

  一、给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

  静( )  现( )  进( )  资(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年,(  )在病房的(    )上发现,(         )和(        )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讲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           )的假说。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5

  设计理念:

  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形成。只有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读、思、议、品、评等方式进入阅读情景,经历魏格纳“偶然发现”“艰难考证”“提出假说”的阅读全过程,再以切实的感受、鲜活的认识从阅读情境中走出来,从而得到真正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2、学生准备:世界地图或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经过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我们也应和法布尔一样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学习第8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用心去发现,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并完成下列要求

  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呈现   凹进    精神大振

  端详   叩开    枉费心机

  起源   资料    浩如烟海

  静谧   宁静    大陆漂移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生字、新词,求读准确,读响亮些,别看是生字,读起来也是有节奏的。(自由读指读)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下(指读)老师从你身上学到了,原来生字也是可以读出感情来的,你是怎么读出感情的呢?我们也学着试试(齐读)

  ②请同学看“大陆漂移”,这是一个关于地质学方面的科学术语,老师这有一段相关的介绍。出示介绍

  ③聪明的孩子最会发现,从最后一行这2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静”的词吗?(学生自由说)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表示“静”的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些词。(齐读)

  寂静 宁静 幽静 鸦雀无声 万籁俱寂

  (2)提问:谁在什么情况下从世界地图中引出了什么发现?

  (3)介绍魏格纳

  ①老师这有介绍魏格纳的资料

  出示: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出示魏格纳头像)这就是为科学献身的魏格纳

  ②请同学们看课文最后一段,也有对魏格纳及他所取得成就的介绍。(出示最后一段抹红震动)震动什么意思?他的什么发现震动地质学界?

  三、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年仅32岁的魏格纳,引起了地质界的震动,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成为一颗耀眼的科学新星。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4自然段,并完成以下要求。出示: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

  (1)出示句子: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结果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吻合在一起。”

  重点研究第一句

  ①“这两个地方”指的是哪两个地方?“吻合”什么意思?

  ②我们看地图找出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是不是和文中所描述的那样。

  ③“不可思议”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是啊,南美洲和非洲之间隔着辽阔的大西洋,距离相差6500千米,八杆子打不到边的2个地方却能如此紧密的吻合在一起,这是多少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啊!读——(引读第一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不断念叨着,读——魏格纳此时欣喜若狂,大声喊着——

  ④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魏格纳有了更多惊人的发现,齐读2,3句。请同学对照地图,看看是否如同书上所描写的那样。

  (2)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像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惊喜)从那些地方我们感受到了魏格纳的惊喜。

  出示:

  “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

  ①请同学自由练习,把魏格纳的惊喜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②指读,引读当魏格纳无意中发现巴西突出的部分和凹进的几内亚湾竟然是这样不可思议的吻合,魏格纳——(引读第一句)于是他——(引读第二句)当魏格纳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时,魏格纳——(引读第三句)

  (3)伟大的发现总不会轻易现出他的真面目,年轻的魏格纳为什么会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东西呢?(仔细观察)

  你从那些地方看到了魏格纳的认真,一丝不苟?

  出示:“他常常……出神。”

  “他精神大振,……不同点。”

  “魏格纳兴奋极了,……进行了比较。”

  (4)仅仅会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学会从观察中敢于思考、探究。看到这些惊人的发现,魏格纳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奇想——

  出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它们的海岸线才会惊人地吻合。”

  2、推理想像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成为真理,为了证实这一奇想,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工作?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1)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2)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那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解释这个词语,经过魏格纳将近2年时间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魏格纳终于找到了证据。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所以,                           。

  四、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指板书)仔细观察,敢于思考,反复求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是啊,只要我们学会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就一定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仔细观察    敢于思考

  反复求证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篇1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2.分学习小组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学生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课课练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9192127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