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精选5篇)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篇1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

  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了。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两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

  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的喜悦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读这篇文章。

  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就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以上所说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预案,但我的教学设计很难预见到课堂教学的全部,我的教学设计不可能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所有的细节,许多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知识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我将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力求有所突破。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5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龚晓红

  (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请用上文的词语来说说。

  生:是指“拦腰切下去”。

  生:是指“横切”。

  师:你们说得都对,是指拦腰横切。那么这一句中两次用了“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

  生:表示对第一次拦腰横切苹果原因的两种猜想。

  师:既然是两种猜想,不能确定原因,所以两次说“也许是由于”之后,就不能再猜测下去,于是接着说的就是确定的内容了。请读下面的三句话。

  生:(读第二至第四句话)

  师:这三句话讲“我”深有感触,感触有三层意思,一层深一层,所以说是“深有感触”。那么“我”的感触的第一层意思是什么?

  生:第一层意思是说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师:“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什么东西?

  生:是指苹果里的“五角星”。

  师:这一层肯定了苹果里的“五角星”魅力很大。那么为什么要用上“竟”字呢?请联系上下文想想再回答。

  生:用“竟”字表示苹果里隐藏着的“五角星”是“我”没有想到的。

  师:“我”的感触的第二层意思是什么?

  生:第二层意思是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给“我”,“我”又传给大家,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师:这个魅力,不光是指大家感到新奇有趣,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三层的含义。

  生:由这个苹果里“五角星”的发现,能使人感到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师:说的真不错。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课文里说,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师:什么叫“往小处说”?就是从具体小事上来说。那么往大处说又该怎么说呢?

  生:(茫然)

  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

  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评点:这篇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句与句之间跳跃性大,又须穿插必要的词语解释,学生不易弄通。但教者精心设计,搭桥架梯,串联读讲,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语句意思,全段意思也能一气贯通,并能领会课文主旨。

  转载自妙桥小学博客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篇3

  (学习第5自然段)

  师:文中“这样切苹果”指的是怎样的切法?

  生:是指“拦腰切下去”。

  生:是指“横切”。

  师:你们说得都对。那么这一句话中两次用了“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

  生:表示对第一次拦腰切苹果的两种猜测。

  师:这件事情使我深有感触,我的感触有那些呢?

  生:是说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生:是说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到我这儿,我又传给大家,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生:由这个发现,能使人感到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师:是的,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师:在学习或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在无意间有了意外的发现。

  生:我做数学题时常常要用几种方法来解答。

  生:有一次我把一个橙子横着切,我发现里面竟有一朵花。

  生:我从家里到学校的路很长,骑车要45分钟,现在我反复摸索找到了一条最近的路线,骑车只要35分钟了。

  ……

  师:是呀,换一种思维方式,竟然会给你一个惊喜,这样的事在生活中还多着呢,只要我们去探索,相信聪明的你还会有许多发现。

  反思: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确外延相等,我们理应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语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前可让学生准备两个苹果,一个横切,一个竖切,亲自试一试,比一比,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创造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以生活的体验来促进学习的体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各种条件,留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课内动眼、动耳、动口、动手,能有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能有弹、唱、跳、画的机会,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在课外去接触生活,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发现、探究新知,使语文学习充满充满趣味性、知识性。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 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情意: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词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揭示课题后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五角星”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意义,并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像五角星的东西。 激发兴趣。

  (1) 给课文自然段写上序号。

  (2)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 检查自学

  (1) 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下列生字:循,案。

  (2) 解释词语,学生试答,教师确定。

  4、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5、 齐读课文 。 自由轻声按要求读课文。

  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清晰 生疏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鲜为人知 创造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其他生字掌握情况。

  3、进行扩词练习。 按要求描红,仿影、临写。

  认真完成书写练习。 注意卷面整洁,把生字写得整齐、漂亮。第二课时

  2、指名读课文。 听写后自行核对订正。 复习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从哪儿看出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他来干什么?这里用两个“ 新”有什么含义?且等下文后再谈。

  3、第2自然段里“我”是怎么回答小男孩的?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我惊奇了,请读第3、4自然 段。 读读,想想;

  讨论交流。

  小男孩是常客,却差不多每天带来新闻、新本领,可见得是常来常新,怪招人喜爱的。

  这说明“我”觉得问题太简单了,苹果里面当然是苹果核了,还会有什么别的东西吗?所以“我”瞧着小男孩平静地回答。 提问,朗读。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课文。体会小男孩的招人喜爱。

  2、第3自然段开头两句写小男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第三句话写“我”看到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和众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第四句写小男孩有什么表现?说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一句体现了小男孩的新本领? 第4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小结:谁能说说第1-4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4、齐读第1—4自然段。 学生读,思考;

  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理解重点词语;

  讨论理解;

  这4个自然段里小男孩的话该怎么读?“我”说的话和“我”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议,齐读, 指导学习领悟农民对乡戏的喜爱。

  2、 这个自然段里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指的是什么?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意思?这一句该怎么读?

  3、 第二句到第四句说的是“我”的感触。第二句中“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课文是怎么来说的?“往小处说”是什么意思呢?

  4、第5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 齐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读书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

  学生朗读,认真听,作评价。 领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现在乡戏越唱越红火?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3、用“清晰、魅力“两个词语各造一句,写在作业 本上。 朗读,读出感情。做作业 。 完成作业 巩固练习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

  常客 显示新本领 拦腰横切

  17 苹果里的 {清晰看出 从未见过 更没想到} 创造力

  “五角星” 深有感触 有魅力 传秘密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82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小男孩特殊的切苹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教时(略)

  第二教时(简案)

  一、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师生接说:课文讲述的是一位(  )把在(          )学到的(       )展示给“我”看,使“我”从中受到启发的事。

  二、依据质疑,研读课文

  1、            题目上为什么加“引号”(上节课学生的质疑)

  2、            学生围绕“苹果核”和“图案”和“五角星”进行讨论。(明白三概念之间的关系)

  3、            围绕三概念研读课文1-3小节。

  1)            小男孩与我的对话(朗读训练,理解:鲜为人知)

  2)            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实物演示理解:拦腰、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4、            紧扣“魅力”,理解“创造力”研读第4小节。

  1)            依据文中“……”的变换进行扩散思维训练,体会“魅力”所在。

  2)            读文,感悟,揭示中心词“创造力”

  3)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      )的方法。

  4)简介韩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小时侯卖报纸的故事

  扩散思维训练:创造力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

  5)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引发: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周围你还见过或听过像这样的例子吗?)

  创造力就是换一种(        )的方法。

  (教师点拨引导:这些解决问题、处理事情的方法与我们常规方法不一样,因此我们说“创造力”就是——)

  6)激发创造兴趣:出示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人的个人资料——美国迪  恩  帕金斯的儿子

  (教师诱发:听过介绍,同学们心里没什么感想?能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吗?)

  5、教师总结全文。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49817127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