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精选4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篇1

  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搜集资料,展示信息。 教学准备   1、朗读课文三遍,把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用查字典或上网的方式理解这些词。   2、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质疑,并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的   方式解决。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书籍和网页提供:《十万个为什么》《新十万个为什么》《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中国的河流》《中国地理知识》《黄河长江》《黄河资源网》《黄河资料网》《初中地理教材》

  教学流程(动态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师:对!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

  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

  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

  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板书)

  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板书) (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围绕这几个大问题。在黑板上一一罗列,一一解决,思路清晰。)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探究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师:好!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1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师:这几句话,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1:我认为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 生2:我认为用热爱、赞美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就请你们结合资料来谈一谈。    (在交流资料环节,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只有极个别活跃的学生愿意主动交流,其余学生要么不敢交流,要么没准备好,只能照读。今后可以转变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自己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1:我是从《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到的:“据书本记载,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被繁茂的森林草原所覆盖,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河水清澈,为各种动植物的滋生繁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西周时期,这里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达53%”。这些资料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2:我是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里查到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3:我从《黄河资源网》里找到:“我国古都咸阳长安(现在的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北京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3亿多亩肥沃耕地,黄河用自己乳汗哺充分了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师: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板书:摇篮)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1: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2: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师: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1:用痛心的语气来读。 生2:用痛惜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疼心、痛惜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这句话。

  师:好!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199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口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爱灾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这说明了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源网》上找到的:1935年,郑州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14900立方米,山东鄄城董庄决口,鲁苏27个县被淹,341万人受灾,更为骇人听闻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豫、皖、苏3省44个县被淹,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文本书中找到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旱灾量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44年的371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有1070次。仅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就有201次,几乎年年有旱灾。1976~1879年晋、冀、鲁、豫4省连续大旱,死亡1300多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祸河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知道,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在介绍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我认为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

  生: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3 -4米 、10以上。

  师:列举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有力地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生: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师:作者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了我们,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那么,你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出黄河泥多的事例呢?

  生1: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60多亿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高达160亿吨,接受于长江多年平均输沙量的4倍,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如果把16亿吨沙堆成高宽各 1米 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周。”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多。

  生2: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找到的: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平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动一年才能运完。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这说明黄河的泥沙确实很多。

  4师:是啊!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我从课文的6自然段知道黄河含沙量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原因分别属于哪两个方面的原因?

  生:第一个原因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条件变化

  生:第二个原因属于人为的破坏。(板书:人为的破坏

  师: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具体有哪些?(有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还有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师:人为的破坏又具体有哪些?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师: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仅是自然条件变化本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的破坏。那么你们还能不能找出资料来说明这些?

  生1: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细,孔隙多,含有钙质成分,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变成流泥,耐冲性很差。这些特性是黄土高原本身利于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这是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

  生2: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地理知识》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在秦统一中国后,以至两汉,不断向这里移民,推行垦草为田,发展农业的政策,使森林、草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地区。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侵蚀和分割,使水土严重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3: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长江》这本书里找到的:“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人为砍伐和战争的残害,严重恶化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缺少植被的黄土,在暴雨的冲刷之后的大量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料网》上查到的,是属人为的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更换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流流失。”

  5师: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河就这样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生;我们必须治理她。(板书:治理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交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生:从课文的7自然段,我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师:要管住泥沙我们必须怎么做呢?

  生:在黄土高原地区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师:还有谁补充。

  生: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这些治理黄河的方法之外,你还从资料上知道哪些治理黄河的方法。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初中地理教材》中找到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找到的:“要减少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为了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0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已修筑了数以万计的坝库工程,植树造林,绿化了许多荒山、荒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不安建成了千万亩水平梯田、条田和坝地,使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师:是啊!解放以来我们党在治理黄河上作出了许多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总结课言语,感悟明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收集和积累材料。

  师:不错!注意积累材料是我们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还有谁说一说。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师:是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吧!(板书: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虽然把绿色染上黄土高原,把清白赋予黄河水,目前还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然而,一代必将胜过一代,相信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黄河一定人治理得越来越好!

  (几个问题都是先探究课文中的信息,再交流课外资料,在形式上有些单一。)   作业设计       整理关于黄河的资料,试着自己讲讲黄河变成“祸河”的原因,想一想我们小学生可以为其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摇篮?

  原因? 治理?   祸河?   目标达成情况(存在问题与改进办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略读课文,适合进行质疑、探究、研讨式的教学。我在课前好几天,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1、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用查字典或上网的方式理解这些词;2、在朗读过程中不断思考,提出质疑,并通过上网查资料或与同学讨论的方式解决;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提供参考资料名录:《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三个作业针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拓展课文三个维度制定了要求,学生将有梯度地展开预习工作;同时,教师将“质疑精神”贯穿预习的始终,学生会带着疑问自学习课文,也能带着真正的疑难进入课堂。   在研讨过程中,学生纷纷拿出准备好的资料,准备交流。但还有是有一些操作上的问题:第一,愿意交流的学生总是停留在几个活跃分子身上,其余同学说的时候不能脱离稿件;第二,学生的课外资料基本来自网络,且都未整理,有的还是父母帮忙查找的,起不到查找资料的效果;第三,由于时间的关系,有的问题课外资料交流的多,有的问题交流得少,使得教师只能匆匆出示预先准备好的资料。   今后将如何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主持的更有声有色,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问题。对于这样一篇课外知识涵盖量巨大的略读课文,得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解的快乐,研讨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方法,并能长期地应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查找资料这样的作业,教师很难了解作业完成情况,也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因此很难批改。今后,对于这样的作业,可以制定一定的标准,提供一定的查找资料的方法。这一课的书籍名称提供得太多,导致学生布置该从何下手,有些书籍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找到。网络资源又过于发达,学生轻而易举地就能查到有关黄河的资料,这样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很少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篇2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3月29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江水滔滔、奔腾不息、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壮观的黄河流域图片。教师激情导入: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雄浑的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同学们,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面对母亲河壮丽的景色、悠久的历史,多少人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歌颂她、赞美她。

  2.再出示暴雨频频、河道干裂、水土流失严重的黄河流域图片。

  看到这个图片,你们想说点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在感受她美丽可爱的同时也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

  (教师饱含激情的描述,掀起了学生的情感波澜,激发了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紧接着,用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为全文的学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结合刚才看到的图片,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把学生回答中的重点问题板书到黑板上)黄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办法去治理黄河呢?这篇文章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采用指名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请同学们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关键词语: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泥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理解,了解黄河的变化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勾画圈点,还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2.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2)用对比的方法了解黄河的变化。

  投影展示描写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的句子。

  ① 首先读一读原来的黄河是怎么样的?自己读读这段话,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地读这一段。

  ② 自己读描写后来黄河的句子。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的心情复杂而沉重?

  扣住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00 年间,1500 多次,26 次”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河水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并学习列数字这种说明的方法。

  请同学们怀着深深的忧患读这一段。

  (尽情地渲染黄河过去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由衷的热爱,同时丰富学生课外语言的积累。学生通过想象、通过语言感受到黄河的壮观。黄河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心灵冲击力是很强大的。由此,保卫母亲河的强烈愿望会自然而然产生。)

  四、交流讨论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1.读写原因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天灾人祸。

  天灾和人祸是黄河变化的原因,你怎么看造成黄河变化的这两个原因?请找到课文中的词句,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中讨论。

  2.引导学生读文本,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人们对黄河做了什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这些滥砍滥伐的人们说些什么?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五、畅谈启示

  1.再读读课文以及“资料袋”内容,想一想自己受到什么启示。

  2.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本地河流湖泊的现状谈感受。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课内和课外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使书本和实践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课变得“厚实”起来。)

  六、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可如今却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延伸拓展,升华认识

  治理黄河任重而道远,古代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今天我们仍然肩负着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历史使命,抗日战争时期有首歌唱得好:“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今天我们仍然要唱这首歌,再打一场黄河保卫战。让我们做保护黄河的小宣传员:画幅画、写广告语、写份倡议书来呼吁人们为保护黄河、治理黄河做贡献。

  八、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调查自己生活地区的环境问题,把建议写下来,寄给政府有关部门。

  2.背诵《黄河颂》。

  九、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列数字     作比较

  原来       摇篮

  后来       忧患

  原因       天灾       人祸

  治理 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晰,材料确凿,数据翔实,字里行间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本文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以略读为主。其中,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学习的重点,对黄河变化的原因就应作深入的思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搜集有关黄河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方案。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播放音乐

  师: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的过去、现在、未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件出示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重点探讨

  1、黄河的过去

  师:请同学们想想黄河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

  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自然条件很好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课件展示过去的黄河

  师: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繁衍生息。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读着舒缓一些。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变了。

  2、黄河的现在

  师: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

  生: “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黄河水里含沙量增多,到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水灾。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课件展示今日的黄河

  3、黄河变化的原因

  师: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六自然段

  师:让学生找出黄河变化原因的重点句子。

  生:“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出示课件:自然原因、人为破坏)

  ①自然原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②了解“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师:让学生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从原因中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讨论

  (三)、设计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

  师: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呢?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7自然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生: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样数管齐下,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五)、拓展与延伸

  为治理黄河提一条合理话建议

  (六)、教师小结

  师:水源是人类的生命,保护水源就是保护家园,就是维护人类的生存,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们了解了黄河的过去、现状及变化的原因,还有治河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要注意环保,同学们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七)、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        现在          未来

  ∣          ∣             ∣

  摇篮    → 忧患         重见笑颜

  ↑

  ( 变化的原因 )       (治理方案)

  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思想,通过播放黄河的美丽风光及黄河洪水泛滥的片断对比,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和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 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它被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条河吗?(生答)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 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录象)这就是黄河。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原来、后来、原因)教师板书

  二 精读课文 感悟内容

  1 出示: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理解摇篮的意思

  (2)是怎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

  a 朗读第一自然,感悟:2000年、1500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b 自读第五自然段,感悟:用了数字说明方法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理解“悬河”的意思: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3)黄河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为什么还说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

  过渡:哺育了我们祖先的黄河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祸河呢?我们继续学习

  2 自读第六自然段,找到黄河变化的原因

  (1)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天灾人祸)

  (2)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读第六自然段下半部分)你认为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3)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

  3 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自读第七自然段,归纳治理黄河有以下同种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

  三 整体读课文 感悟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能为黄河做些什么?

  板书: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15071277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