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无风无月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通用14篇)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1

  【背景】

  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固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截然分开。其中,仿写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案例】

  《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由于课文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

  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关的词语。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

  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

  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他们眼睛中看见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老师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写,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兴趣盎然。在交流中,同学们眼中的云果真变化莫测,颜色、形状的变化之神奇让我赞叹,而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些学生仿写了颜色和形状,有些学生对云的形状情有独钟。但是,无论是哪种仿写,学生都能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

  【反思】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读了课文的句、段,或多或少领悟到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奥妙。再通过仿写把领悟到的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运用到另一结构相似的词句或片段中去。在《变幻的云彩》仿写中,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研究,发现了文章的写作顺序,为自己的仿写打下了写作的框架,而课文中对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描写,从出现到样子如何,接着是怎样变化的,作者是怎样动态和静态结合的,都了然于胸,为自己的仿写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写好的文章中,有的按照整篇课文的结构,仿写他们眼中的云彩变化,有的抓住课文第三部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来进行仿写,写得都非常的美。因此,我觉得阅读时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能轻轻地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惟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含,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仿写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善于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点评】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地钻研好教材,把握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能把握这条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抓住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两小节,通过让学生划句子,圈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仿写的点,然后让学生来仿写,由课内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训练了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2

  火烧云

  火烧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2篇)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齐答)多。(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

  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苹果绿。

  生:桃红。

  生:玫瑰紫。

  生:石榴红。

  生:杏黄。

  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

  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

  生:橘黄。

  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

  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

  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

  生:枣红。

  生:香蕉黄。

  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色。

  师:概括得好!

  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

  生:色彩斑斓。

  生: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

  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

  生:千变万化。

  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

  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鼓掌)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生:为什么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么多?

  生: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呢?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呢?《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课件展示《变幻的天空》一书的封面)

  (六)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分别是:

  1、以“火烧云”为内容。

  2、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图。(出示云朵图片)瞧,这是春天清晨轻薄的浮云;这是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这是秋日美丽的鱼鳞云;还有拥抱初升太阳的云海;风雨欲来的乌云。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2、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奇与震撼。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种自然奇观。板书:4*火烧云。

  二、初读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初读过课文,下面请你放开声音朗读,如果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反复把这一句话多读几遍。

  2、出示:紫檀色、笑盈盈、凶猛、庙门前、恍恍惚惚、红彤彤

  模糊、一模一样

  自读词、打乱顺序齐读、多音字正音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一)火烧云什么样。

  1、刚才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云的图片,火烧云到底是哪一种呢?

  出示图片:眼睛真亮,一下就找到了。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像这幅图一样,一下就让人知道火烧云什么样。你能找到这句话吗?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句话。

  3、指名读。文中用到一个“烧”字,把这个字换一换行不行?读一读感受一下。

  3、小结,一个烧字,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云朵的不断变化,感受到了它的鲜艳色彩,给人以动感。课文的语言多么准确生动啊!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火烧云上来了。

  1、火烧云上来了,大地仿佛变了一个样,想不想去看看,放开声音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过会儿读给大家听。

  2、人们喜欢火烧云带来的变化吗?

  大家愉快的接受着火烧云带来的变化。齐读此段。

  4、霞光遍照大地,呈现出奇异绚丽的景象,不过更为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读一读3、4、5、6自然段,这四段又写了火烧云的什么?(颜色、形状)

  a、颜色特点(出示第三段)我们先来看看它的颜色。

  1、快速阅读第三段,用——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指名读、齐读;你能把这些词语归归类吗?

  2、数一数几种?天上仅仅这几种颜色吗?从哪一句话看出?

  3、你来发挥想象,还有哪些颜色?

  4、大家说了这么多颜色,空中交织在一起,我们能不能用个四字词语来说说这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五光十色......)

  总之一个字,火烧云的颜色——多。(板书)

  5、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很多、非常多)现在相信大家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

  6、除了多,火烧云颜色还有一个特点,你能找到吗?答案藏在课文中,再读读第三段。

  预设一,找不到变化快特点。出示:“一会儿......一会儿......”再来读读这句话,有什么发现吗?快——板书。二、找出特点。从哪读出来的?出示“一会儿......一会儿”,都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读书时抓住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7、了解了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齐读此段。

  b、形状特点

  1、接下来看看火烧云的形状吧!书上说了几种样子?只有这三种吗?说明火烧云的形状非常——丰富、多(板书)。文中介绍的3种形状变化分别是马、狗、狮子,你最喜欢哪一个?把你喜欢的那一段好好读一读。

  2、指名生配乐读4、5、6段。

  3、火烧云的形状还有很多,看!出示其它火烧云图片。你能不能像课文一样说得生动有趣。

  4、火烧云的形状还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通过“一会儿、一会儿”这些关键词知道颜色变化快的方法,找出火烧云形态变化的另一个特点。

  预设:一、找不出。出示关键词泛红的三段话,生读思考。

  二、找出。板书:变化快。再读泛红三段推及全班找出。

  读课文时有很多这样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大家在读书或学习课文时都可以用这个好方法。

  (三)火烧云下去了。

  1、美丽的火烧云真想把它留住啊,可是它转眼就下去了。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

  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被火烧云丰富的色彩,多姿的变化所吸引。但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绮丽景象呢?课下大家可以通过图书或网络来查找答案,大自然中像这样的景色还有很多需要你去细心观察。

  导师引路,明灯领航

  ——《火烧云》教后反思

  开学第三天教研室的领导、老师们来到舜文教学督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在此次督导过程中受益匪浅。沐浴在各位教研员老师悉心指导的雨露中,我们这些年轻稚嫩的小苗再次拨正了自己成长努力的方向。在聆听了朱老师关于语文教学中的“七清”后,不禁自问作为教师的我“清”了吗?

  对照教研中朱老师所说的“七清”,反思自己的课堂令人汗颜。对于教材的理解,自己到底做到了几分?本节课中学生的发展,又有多少呢?

  1、课时目标清。

  教师要清楚课时目标,课标中学段的目标要求,与各年段间的衔接。在四年级已经开始致力于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火烧云》一课中的训练重点为边读书边想画面,但是在制定课时目标时,我却忽视了课题中的星号。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导读语中“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中已对学习本文的读书方法有所指,再加上经过前面三篇的学习,本课正是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学习的大好时机。然而在我的课堂上此教学目标却不见了踪影,在课时目标上我没达到“清”的要求。这是导致读书的无目的性、无发展的原因,没有落实单元导读提出的要求。作者通过火烧云变化快、变化多,展现了火烧云的美、大自然的神奇。我想学生读书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课中我并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想画面的方法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使得学生对于火烧云缺乏感性的、深层次的认识。试问没有唤起他们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又怎能读出感情呢?

  2、训练重点要清。

  语文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全都抓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深入,这样学生是很难有所发展的。要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什么?可以在重点词、句、段中重点着力。通过“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抓住“烧”来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这是一处语言文字训练点,可以借助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来让学生感受。火烧云上来了,烧红了西边,烧红了东边......你感受到什么?火越烧越旺,动起来了,漫延起来了......美吗?通过教师对火烧云烧起来场景的渲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及感性认识,在头脑中产生一副美丽的火烧云的图片,这时学生会对烧字之妙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而不会像我的课堂中学生理解不到位,最后由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时学生的茫然。要通过我们的课堂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教师自身也要明白为什么这样来设计。

  3、指导层次要清。

  明确教学步骤,先进行什么?在干什么?要心中有数,才会更好的驾驭并指导学生。关于教学重点的突破要有坡度,用什么方法降低难度?先怎样教?再怎样教?要在“点上着力,点上推进”。例如教学第一段时,可以抓住文章伊始“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通过教师的声情并茂范读此句,调动起学生对火烧云上来后所带来的变化的喜欢,从而推进指导学生朗读。

  4、策略方法要清。

  本文中4、5、6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其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的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得变幻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捋清作者描绘顺序,发现三段中在层次上的写法一样。先出现什么?再怎样变化?后来消失了。按照这种写法,说说其它形状,(把此时的天空比作动物园,其它动物会怎样呢?)将口头表达与写作训练相结合。

  5、是否到位要清。

  教师的针对学生的回答、朗读是否到位要了然于胸,根据事实来评价。学生回答问题了,是否正确到位。不到位怎么办?要引导走向深入,不能直接出答案结算。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有激励、推进、指向性,好在哪?不好在哪?让学生心中清楚,不要出现模糊、笼统的评价语言。这样学生再回答问题时才会明确应从哪个角度来思考。

  6、提问指向性要清。

  问题的设计不能过多、切忌随意性,而且要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入理解的可能。

  7、评价推进要清。

  教师在理解教材、熟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指导作用、激励作用,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推广、过渡。当学生回答不到位时,怎样让他听别人的发言,怎样补充。

  再次坐到电脑旁重温朱老师的谆谆教诲,着实让我感到导师引路,犹如明灯领航的作用,相信我们舜文家的苗苗们会在各位领导、师傅的引领下更加快速茁长成长!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具体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化极快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物的心境。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引入新课

  1、(示课件)学生欣赏图片。

  2、学生谈感受。

  3、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粗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

  划分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课件示词)指名读词语。

  3、请7名同学分别读7个自然段,其余思考:

  跟随作者的目光,你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女生读1、2自然段,学生思考:

  火烧云上来后,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想象一下:

  地面上还有哪些事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把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词语画下来。

  2、学生汇报。

  (随机板书:颜色)

  (示课件)

  3、从这么多的颜色中你知道了什么?

  (补充板书:极多)

  4、想象:

  火烧云还可能有哪些颜色?

  5、指名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4~7自然段

  1、默读4~7自然段后,说说自己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这几段话是在写火烧云还是在写动物?为什么?

  (板书:形状丰富)

  3、请3名同学分别读4、5、6自然段。

  (示课件)

  4、全班齐读:

  体会火烧云的多变。

  六、拓展练习

  1、(示火烧云图)你喜欢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火烧云吗?

  2、(示课件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火烧云。

  ⑴ 小讲解员:

  熟悉4~6自然段内容,想象画面,一会儿看图讲解。

  ⑵ 小诗人:

  选择一幅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想法配上一首小诗。

  ⑶ 小画家:

  画一张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图。

  ⑷ 小作家:

  模仿4~6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话,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

  3、学生分四组分别进行。

  4、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小讲解员汇报时示动画课件)

  七、(示课件)自主设计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一个什么课外作业?

  (实践的、书面的或口头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3、查找有关火烧云的知识。

  4、利用早晨或傍晚的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

  5、画一画美丽的云……

  八、给学生推荐《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颜色极多

  火烧云  变化极快

  形状丰富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5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王振刚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

  (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

  生:是傍晚时候的。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学生自由读)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你真会读书!

  (课件出示一副霞光照到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师: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夏季傍晚的火烧云,简直是太美啦!

  生:火烧云真伟大,把大地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火烧云就像一位神奇的画师,把整个天空涂抹得五彩缤纷。

  师: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师: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生:惊喜的语气。

  师:可以。

  生: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齐答)多。(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__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生:“葡萄灰”就是像葡萄一样的灰色。

  生:“梨黄”,像梨一样的黄色。

  生:“茄子紫”,像茄子一样的紫色。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苹果绿。

  生:桃红。

  生:玫瑰紫。

  生:石榴红。

  生:杏黄。

  生:秋叶黄。

  师:说的真好。

  生:黄瓜绿。

  生:草莓红。

  生:橘黄。

  生:橄榄绿。

  生:柠檬黄。

  生:西瓜绿。

  生:我觉得这个词语不好。因为西瓜的皮有的地方是深绿色,有的地方是浅绿纹,一个词语它不能代表两种颜色呀。

  师:说的有道理。那你能不能说一个更好的?

  生:冬瓜绿。

  师:真好!(还有同学举手)你接着说。

  生:枣红。

  生:香蕉黄。

  生:草绿。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生:五颜六色。

  师:概括得好!

  生:五彩缤纷。

  生:绚丽多彩。

  生:色彩斑斓。

  生: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全班同学举手)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

  生: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师:说的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正在”这个词语。

  师:补充的很准确。 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生: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因为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上它的背,它才高兴似的。

  生:我觉得书上选用第一句是因为它很具体,把马跪在那想干什么写了出来。第二就像一杯白开水,没有意思。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说的很精彩。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师:学习到这,老师有个突发的灵感,电脑里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想请大家给录像配音,有兴趣吗?(生齐答:有)配音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记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充满激情地讲解。我们先试着一起背诵一下四~六自然段,好吗?(课件出示四~六自然段的段落结构)(学生有感情齐背)

  师:谁愿意当配音演员?(学生兴趣浓厚,纷纷举手)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课件播放录像,并配上悠扬的乐曲)(教师指名三位同学为录像配音)

  师:太精彩了!(教师带头鼓掌)下面我们一起为录像配音,好吗?(学生兴趣高涨,齐声答:好)(学生充满激情地给录像配音)

  师:真不错!说不定10年后,我们班还真能出一位著名配音演员呢。

  师: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生:变化多端。

  生:变化莫测。

  生:千变万化。

  生:绚丽多姿。

  生:千姿百态。

  生:瞬息万变。

  师:真好!老师捕捉了一组火烧云变化的镜头,我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生:(学生手指屏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学生鼓掌)

  生:(学生手指屏幕)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学生:大笑)(还有学生举手)你接着说。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鼓掌)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4、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五)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生:为什么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么多?

  生: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呢?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呢?《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课件展示《变幻的天空》一书的封面)

  (六)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分别是:1、以“火烧云”为内容。2、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语文课 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争“蓝精灵章”下的子章:“悦耳章”、“神笔章”。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火烧云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二、学习

  这节课我们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妙奇异。自由读课文,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美妙、最喜欢的自然段。

  (结合争章要求“悦耳章”。)

  学生汇报:

  1、第二自然段:

  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烧”、“着了火”)

  把句中的“烧”字换成“红”通不通?既然也通顺,为什么用“烧”,不用“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目的:欣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

  (评“悦耳章”)

  2、霞光一段:

  先指名读,再同桌合作轮读。

  (评“悦耳章”)

  3、颜色一段:

  写得好在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和变化得多。画出作者写颜色的词语。作者写的这些颜色的词语已经够精彩的了,可是她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课件出示图片)

  读的层次:

  指名体会读/学生互评议读(语气轻快,节奏跳跃)/齐读。

  (如学生体会不到位,教师可以插入范读。)

  (评“悦耳章”)

  4、形状一段:

  ⑴ 马:

  好在写出了云的动态,想象力丰富。以此段为例,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这种事物(怎么样),然后描写它(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最后写它渐渐(消失/不见)。

  学法出示,指导朗读:

  出现──叙述的语气,较平稳。

  什么样──一下子发现的喜悦。

  变化──神秘感,时而轻,时而上扬。

  不见──惋惜之情,似在寻找。

  (评“悦耳章”)

  ⑵ 狗:

  感觉在不断变化。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评“悦耳章”)

  ⑶ 狮子:

  连气势都写出来了。

  指名读。

  你为什么这么读?

  (评“悦耳章”)

  5、火烧云的形状就这些吗?

  (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你能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可以有那些形状?

  (出示课件云的图片)

  你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课件出示学法),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动笔写一写。

  学生汇报。

  (评“神笔章”)

  6、小结过渡:

  真像作者说的那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可是作者又说“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楚。”这不是前后盾吗?小组讨论解疑。

  三、作业

  你觉得学完这课你想写什么作业呢?创造性地仿写云(雪、雾、雨的片断)。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7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美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玩魔术吗?喜欢吗?你能知道你喜欢的魔术师的名字吗?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的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的名字吗?它就是大自然

  2.今天,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又会向我们展示怎样辉煌的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的杰作(点击课件,出示云图片)看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是啊,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点击出示“火烧云”三字)刚才大家欣赏了大自然的杰作,那能否来读读她的名字,让大家从她的名字中享受到美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鼓励)

  3.火烧云是美丽的,作家萧红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运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赞美了火烧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作品。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里讲的是什么季节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生:是夏季傍晚时候的火烧云。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晚饭过后”体会到这是傍晚时的火烧云,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体会到这是夏季的火烧云。

  师:你真会读书!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提问: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师:好!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2、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己读三~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朗读)

  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师: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生:(多。(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        生: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       生: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生:苹果绿。      生:桃红。       生:玫瑰紫。         生:石榴红。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呢?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感情很充沛,自己试着背一背。 (学生自由背)

  师: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

  3、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师: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生: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师: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像马、狗、狮子。)

  师: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生:特别快。

  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 还有“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正在”)

  师:补充的很准确。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 在第二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师: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生:(接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插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生:(接读)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插问)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生:(接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插问)消失了吗?—— (板书:消失) 生:(接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师:忽然,天空又出现了什么?(生答)我们来看课件,播放课件。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依照板书接着读。(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师:(手指板书)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生: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师: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话)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

  师:真好!老师这还有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请同学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

  师:想象一下,它们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同桌同学互相说一段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谁愿意先发言?

  师: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

  (四)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像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六)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共两项,你可以从以下两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来完成。

  分别是:1、以“火烧云”为内容。

  2、以“礼花”为内容。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火烧云》教后反思

  我的公开课在悦耳的铃声中拉上了帷幕,心中那些许的兴奋和太多的遗憾簇拥着我走出了教室门。为了这节公开课,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可以说投入了比平时多两倍甚至几倍的精力,当然有收获也有遗憾,也正是这些收获和遗憾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火烧云》是一片景色优美的文章,描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玩魔术吗?喜欢吗?你能知道你喜欢的魔术师的名字吗?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的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的名字吗?它就是大自然(以此来告诉学生: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近而引出火烧云的各种图片)

  今天,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又会向我们展示怎样辉煌的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自然的杰作(点击课件,出示云图片)

  通过展示这些图片,一是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许是美丽的火烧云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许是学生觉得大自然真得很神奇,因而他们的情绪也非常高涨,尤其在出示了火烧云各种形状的图片后。我这样问学生:“看着这些图片,你觉得火烧云还像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说像“海狮”;有的说像“鳄鱼”;还有地说像“乌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很高兴,因为这真是我想要的。火烧云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何让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学生口里叙述出来,是我下节课的训练目标。而此时学生能想象出来,那么他(她)就能说出它的样子,之后的变化和消失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问题了,有了这前奏,学生的片断练习就有了眉目了。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时,我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而出示了各种颜色的火烧云图片,那些美丽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因而,在我这样问他们时“那么多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他们说出了许许多多的词语,例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这让我十分的欣慰。

  不过,这堂课还是让我感到了不满足。如果在前面的环节上再紧凑些,那么,片断练习: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完全在这节课上可以进行,这样比下节课进行而更有效果,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完成它,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除此之外,“云”的发音上的口误也让我很尴尬。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的,对此,我将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8

  第一教时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那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说)是呀,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是那样的瑰丽。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彤”读tóng,不读dān。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读点题的句子,明确什么是火烧云,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内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一)自由读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颜色形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划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真多呀)

  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他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导:“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一样的( )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①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玫瑰红、苹果绿、辣椒红……)②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5.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听读,回忆,欣赏)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板书:样子)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板书:消失)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组段。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8.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瞬息万变——)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一番。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②“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3.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学生闭眼,播放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穑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幸福和多彩呀!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附板书:

  颜色                 

  火烧云         变化    多又快

  形状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9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

  1.出示自学提纲。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正音)

  2.按提纲交流:

  ①什么是火烧云?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

  (“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

  每一部分段意:(l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3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4-7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五、小结

  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

  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交待学习方法任务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提纲

  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方面?

  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霞光、颜色、形状)

  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提问: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变化异常

  (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

  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

  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

  出示句子、推敲词语: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

  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l)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

  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最后讲了什么?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

  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

  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作者把火烧云想像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

  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师:一会儿,天空出现——

  生:一匹马。

  师:马的样子——一

  生:……

  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无比。

  6.总结、扩展。

  (1)指读全文,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2)总结。

  ①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像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热爱大自然)

  ②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那么生动逼真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归纳总结:

  ①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积累。

  ②描写中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丰富的想像。

  ③用词准确,表达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写法,写一种自然景色。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吗?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

  (板书:颜色、形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我们先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的一段话,找出这一段,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读后回答。

  (颜色变化快)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板书:一会儿……一会儿……)

  你能通过朗读能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吗?

  (一会儿……一会儿……)

  颜色变化还有什么特点?

  (颜色变化多)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每一句都要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朗读表现。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了火烧云颜色的多。火烧云的颜色的确太多了。你的朗读让我见到那么多的颜色。颜色什么都有……)

  在第3句交流中:

  哎!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植物加颜色)

  在学生说到“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时,读一读。

  (板书:……都有……没见过……)

  好,我们来看一看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说说这些颜色。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先用“abb”式来说。

  并展示:

  绿莹莹、黄澄澄、黄扑扑、金闪闪、红艳艳…… 

  用“半a半b”式来说。

  用“植物加颜色”来说。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柠檬黄、枣红、香蕉黄、草绿)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

  (学生自由背)

  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同学举手)

  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刚才我们欣赏了火烧云五彩缤纷的颜色,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

  哪几自然段是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板书:像马、狗、狮子)

  1、读中发现:

  在4~6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一段呢?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第4自然段中:

  我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就……”这些词中,知道了火烧云变化得快。

  我知道了火烧云的样子像马,动作很逼真,还知道了它的变化过程。

  我从“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这句话中看出,人们很喜欢火烧云。

  让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和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第5自然段中让同学交流好读懂什么后全体男生朗读。

  第6自然段:

  我学的是第6自然段,我从“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句话中知道作者很善于观察,能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起来。

  我看出,作者很喜欢火烧云,她看的时候很开心。

  我知道火烧云形状变化得很多。……

  读第6节可以齐读。

  (评价语:你很细心。你的关注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你的想法很独特。)

  2、自主研究,合作学习:

  这三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⑴ 相同点:

  ① 结构相同,都先写出现了,像什么,后来又变化了,不像了,便消失了。

  (板书:出现、变化、消失)

  ② 描写时看到的和想到的相结合。

  ③ 都写出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欣喜之情和火烧云消失时的遗憾心情。

  ⑵ 不同点:

  ① 开头的连接词使用不一样。

  ② 描写的火烧云的形状不一样。

  ⑶ 小结:

  同学们研究得真不错!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而神奇地形状变化。

  让我们也来想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

  (小白兔、小绵羊、花、草、树木、老爷爷、老奶奶)

  可以是植物、动物、人物、世界万物……

  ⑷ 仿照课文的第4~6自然段,我们把它写下来。

  写几分钟后大家交流: 

  生: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

  生: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

  (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

  (鼓掌)

  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四、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刚才同学们概括那么多的词语表达了对火烧云形态变化多的感受,那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六、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学到这儿,你还想对火烧云作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呢?

  生:为什么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么多?

  生: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呢?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疑问?查阅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

  七、自主设计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一个什么课外作业?

  (实践、书面的或口头的)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背诵;

  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3、上网查找有关火烧云的知识;

  4、利用早晨或傍晚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

  5、画一画美丽的云……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一会儿……一会儿……

  颜色  变化多 一会儿……一会儿……

  ……都有,……没见过……

  马

  形状 变化快 狗 (出现 变化 消失)

  狮子

  ……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11

  浙江省杭州市始版桥小学 王能

  [教学目标 ]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12

  [教学目标 ]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1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上册第2课。这篇课文选自本教材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让学生注意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欣赏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形态多变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4、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也是我在本课中努力实现的教学思想。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一、在读中感悟,个性化朗读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教学要注意体现层次性: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

  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 、对比理解重点词句: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地为突破难点服务。

  四、说学情、学法:

  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并未仔细的观察,研究过火烧云。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想像丰富,所以,在这课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也使感情进一步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

  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是课堂是变化的,随时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本节说课,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和指导教学中提高。还请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不胜感激!谢谢!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篇14

  〖背景〗

  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的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是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设计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教师设计教学的实际过程,从教到学学生的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设计《火烧云》教学过程中以师生生命为载体,以学生的质疑、自读、感悟、体验为动态生成性资源,使之开放地纳入预设的课程目标之中,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学会品读、学会积累、学会运用,从而感悟文学的美、自然的美、人生的美,促进课堂活跃,师生成长,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案例与分析〗

  一、激趣导入(课堂伊始教师联系由生活导入。)

  师:(板书“嚼”“咬”)看到这两个字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吃东西。

  师:想到了吃什么?(学生们谈起最喜欢的吃,兴致昂然,似乎在品味。)

  师:文字也是可以品味的,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萧红的《火烧云》,品尝一下“咬文嚼字”的滋味。

  (学生们兴趣未减,他们的表情中流露着:什么,文字也可以品味?)

  二、整体感悟:

  这时教师出示课件:一幅变化多端的火烧云动态图,教师配乐读12段。(在优美的乐曲和图画中,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师:看到火烧云上来的情景吗?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火烧云太美了!

  生2:火烧云真是绚丽多姿!

  生3:火烧云简直就是一个魔法师,变幻莫测、奇妙无比!

  师随即板画美丽多变的火烧云。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读书感悟不同,到底是哪些词句,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语句。

  (学生在开放式中,充分读书、画注、质疑、感悟。)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认为值得研究,能表达你的感受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学生非常踊跃,纷纷将自己感悟深刻的词写在黑板上。这就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的阅读体验。)

  三、个性阅读,提升方法:

  师:看着这些词,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结合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词?

  (学生默读、静思、查资料并窃窃私语,在体验中感悟。)

  (教师欣赏着黑板上学生写的词语,不时地点头称赞。也在根据学生所写的词语,了解学生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案。)

  师:能品味一下你写的词语吗?

  生:我认为作者萧红用得最好的一个词就是“烧”字。“烧”就是红的意思,读了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火烧云红到天边,犹如一团火。

  师随即出示句子对比: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红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将动词“烧”换成“红”,让学生充分读感悟,哪个更好。学生通过细细品味,有感情朗读,感悟到火烧云色彩的美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这就是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体验。)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咬文嚼字”,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好吗?

  (生兴致昂然给此方法名字)

  师:那就叫“ххх举例对比法”。

  (“ххх”是理解“烧”这个词的学生,他先是一愣,随即笑容满面,无限自豪,接下来便是同学们的掌声。再看其他同学各个跃跃欲试。)

  生1:我认为“变成”这个词作者用的好,作者在第一段用了几个“变成”。(生读段落)如果把“变成”换成“变了”,就感受不到火烧云简直就是一个魔法师,变幻莫测、奇妙无比。我的这个“咬文嚼字”的方法,就叫“ххх换词法”。

  (同学们都乐了,因为他已经迫不及待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瞧,他多得意!犹如有一项重大的发明。)

  生2:抓住“紫檀色”“葡萄紫”“半灰半百合”……表示颜色的词理解。(略)。(学生自己命名为“ххх感情朗读法”,随后还有感情地朗读了句子)

  接下来是学生更加投入的“咬文嚼字”,。

  (学生们在读书、感悟、交流中欣赏着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咬文嚼字”的方法:“ххх看图联想法” “ххх联系上文法” “ххх联系生活实际法”等,他们在读中悟,读中思,在读中提升方法。)

  在求“善”中体验。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在求善的课堂里,过程充分展示,真实而透明,方法在并不断的体验中生成并内化迁移,学生生命不仅在求知中沉淀,更在得法中提升。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方法并不陌生,教师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

  师:看大家“咬文嚼字”的劲头,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你们猜猜,我嚼哪个字?(因为教师的加入,学生兴趣浓厚的猜测。)

  师:在初读课文时,我觉得作家萧红用词很美,但语句有些罗嗦,第一段用了几个“了”(出示第一段),把“了”字去掉,我们读一读,品一品。(学生用心读,细细感悟。)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这么一个小小的“了”,我们就体会得这么精,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此方法我命名为“何艳红去词法”。

  在求“美”中涵咏。动态生成的课堂,更是不断地追求美的课堂。在美的课堂里,不仅有知识的建构,方法的生成,更有学生情感的流淌,心灵的感动。学生在此不仅仅感悟自然的美,而且感悟文学的美。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的方法和老师同在。)

  师:同学们,在朗读中有不懂的词语吗?交流有疑惑的词。

  生:我认为萧红的文章用词准确,但是“笑盈盈”这个词用得一般,(读句子)可以改用“笑呵呵”。

  生:(举起手)不同意!我认为“笑盈盈”这个词作者用得好,通过老爷爷的表情更加说明火烧云的美丽。

  师:谁还有更好的说服力?

  生:(一名学生很快地查字典后)我查字典了,“盈盈”的意思是充满,在脸上都是笑容,那是高兴得不得了。而“笑呵呵”这种高兴得程度没有“笑盈盈”强烈。

  师:讲得好!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一个好办法。同学们做一做“笑盈盈”的表情。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笑盈盈”的?(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体验此时老爷爷看火烧云的心情。)

  生:此时喂猪的老爷爷就是和你们一样的心情,能把他的心情读出来吗?

  (学生在理解中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在求“真”中感悟。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 和“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形象比较,智慧启迪,这样在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学生领悟知识,学习语感。他们的认知结构也在这随机的“涨落”中产生突变,教学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四、运用方法,读悟自学:

  接下来的教学,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后几段。

  师:方法重在发现,贵在运用。西方哲人曾说:“两个人学习是加法,几个人学习是乘法。”合作学习多么重要。接下来,我们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在汇报中运用方法或发现更多的“咬文嚼字”的方法。略)

  五、课外延伸:教师出示作者萧红的肖像,师生共同交流萧红的作品与人生。并让学生课外时间阅读萧红的作品,更好地走进萧红。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学反思〗

  《火烧云》这节课教师在设计上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开放性,人文性,设计为“框架设计”,即:整体感悟个性化阅读师生提升方法运用方法 读悟自学课外延伸。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更多的是处心积虑,即事先的丰富假设,过程的灵活调整,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信息进行的现场处理,教学中以学生的质疑、自读、感悟、体验为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开放式的课堂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学生为主动者,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学会品读、学会积累、学会运用,从而感悟文学的美、自然的美、人生的美,在真实的课堂里,我感到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倾听,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平等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可以说,课堂上学生在心灵交融的平台上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发情感……更好地促进课堂活跃,师生成长,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人格素质的积淀,教学因此而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2420127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