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颐和园

颐和园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颐和园

微信扫码分享

颐和园(精选17篇)

颐和园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  :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颐和园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和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谁去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

  (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 篇3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7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体会同为游记但《记》与《颐和园》的写作顺序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学生在颐和园中照的照片,说一说你们去过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

  新授

  (一)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

  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找同学读

  全班齐读

  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

  全班齐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

  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

  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

  读课文中的词语

  4.记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

  同学互相交流

  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

  自己练写生字

  全班进行交流

  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请同学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

  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

  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把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批注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订正

  再读全文,思考《记》与《颐和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发言。

  2.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认为能够解决的同学之间相互解决

  最后提出解决不了的

  三、巩固

  朗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语

  作业

  收集有关的资料

  课后小结:帮助学生比较了《记》与《颐和园》的写法的不同,并且进行了分段,还给学生补充了一篇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颐和园》的例文,学生更是对写作的顺序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7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新授

  1.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么特点?

  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要求突出景物的特点;语言简练。

  2.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独立背诵。

  3.出示两个句子比较,体会逗号和句号的用法不同。

  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用法的不同,练习朗读这样的句子

  三、巩固

  以竞赛的形式训练词语积累。

  课后小结:文章语言优美,内容十分容易理解,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请学生多读书的方面上,采用了品读,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能够感受景色的壮丽与优美。

颐和园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

  (一)检查预习导入  

  1.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和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谁去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

  (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 篇5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2、 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3、 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媒体出示、感受园林美景。

  1、 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的颐和园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

  2、 板书课题  指导书写“颐”

  3、 齐读课题

  4、 播放媒体,感受美景。用一句话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 整体感知,了解游览路线。

  1、 过渡: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作者整个游览过程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轻声读课文,把表示地名的词注上记号。

  交流    板书: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 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游览路线的呢?划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1)交流(媒体出示过渡句)

  (2)作者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都用了一句句子连接起来,这些句子写得很有顺序,看了让人一目了然。

  (3)引读过渡句

  3、语言训练:谁能看着板书说是或作者的游览线路?

  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向我们介绍他所看到的景点的。

  板书:按照一定的游览线路

  三、 突破重点,掌握游记写法。

  1、 学习第2~~5节,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1) 默读第2~~5节,讨论: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点介绍清楚的?

  (2) 交流

  长廊:作者先写长廊里横槛上的画,再写长廊两旁的花木。

  引读: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中间的长廊怎么样?……

  长廊的两旁又是怎样的呢?……

  万寿山脚下:作者是从上往下看,先介绍上面的佛香阁,再介绍下面的排云殿。

  引读: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上面是……下面是……

  佛香阁前:作者登上万寿山,先向下看,再看正前方,最后向东远眺。

  引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呢?……

  昆明湖:先写两岸,再写湖中心,最后写湖上最有特色的石桥。

  引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边,两岸有什么?……

  湖中心呢?……湖上最有特色的要数十七孔桥了……

  (3) 师小结:不同的景点,作者用了不同的方位顺序来写的。

  板书:按方位顺序介绍

  2、 再读句子,感受景点的特点。

  (1) 过渡:作者又是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写出这些景点的特点的呢?再读句子,找出你喜欢的景点加以说明。

  (2) 交流,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a、 看图感知“700多米”。

  b、 出示横槛上的画,理解“横槛”,朗读。

  c、 小结:长廊的特点就是长和彩画多。

  ②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a、 出示图片,理解“琉璃瓦”。

  b、 读句子。

  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快碧玉。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a、 体会比喻的作用。

  b、 理解“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的意思。

  c、 指导朗读。

  ④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为什么要用“也”?

  联系前文,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b、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抓住了每一处景点的特点把具有独特魅力的颐和园展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抓住景点特点

  四、 总结全文,运用写作方法。

  1、 总结:学了课文,我们知道写好游记要注意:按照一定游览路线,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2、 写作练习:按方位顺序、抓住景点特点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长廊          佛香阁           按一定游览路线

  16、颐和园     万寿山        排云殿           按方位顺序

  昆明湖        十七孔桥         抓住景点特点

  教学效果反馈:

  课文是一篇游记,所以了解课文线索是至关重要的。我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找出文中表示地名的词语,再划出过渡句,引读这些句子,体会过渡句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不同的景点采用不同的方位顺序来描写,也是本课的一大特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将每部分景物与作者之间的位置了解清楚,学习如何写景。

颐和园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导入  

  1.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zāi,葱cōng)翘舌音(朱zhū),前鼻音(殿diàn),后鼻音(廊láng爽shuǎng葱cōng)。

  4.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和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1)讲解词义

  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谁去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游览这又大又美的。

  (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讲读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3.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三)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美丽景观,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二是了解并学习本课按空间变换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颐和园 篇7

  班级           姓名         

  一、判断下面带点的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

  痕迹(hén héng)      佛香阁(gé gě)      堤岸(dī tí)

  横槛(kǎn jiàn)     颐和园(yí yì)      树丛(cōng cóng)

  二、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    )    耸立——(    )    玩赏——(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隐隐约约——(    )    远——(    )    细细——(    )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长廊      (    )的栏杆      (    )的杨柳

  (    )的公园      (    )的宫殿      (    )的城楼

  4.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第四笔是(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    )绿得像(    )。游船(           )在湖面(             )几乎(    )。向东(    ),(    )可以望见几座(    )和(    )。

  2.抬头一看,一座(    )的三层建筑(    )在半山腰上,(    )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    ),就是排云殿。

  在第一段话中,作者先介绍了正前面的____________以及湖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介绍东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是按照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的。

  在第二段话中,作者先介绍了在____________的佛香阁,又介绍了在____________的排云殿,这是按照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的。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1.这条长廊有____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____间。

  2.一座____________的三层建筑____________在半山腰上,____________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一比,写一写。

  柱(    )   堤(    )   眺(    )   赏(    )

  住(    )   提(    )   跳(    )   尝(    )

  六、读一读,写一写。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 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快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照样子,填一填,记一记。

  (闪)(闪)发光     (斤)(斤)计较     (高)(高)在上

  (  )(  )大方     (  )(  )是道     (  )(  )不舍

  (  )(  )不乐     (  )(  )有条     (  )(  )不入

  八、课文中写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很多景物,每处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处我最喜欢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巧填时间词:秒、日、季、年、月、时、分、周、刻。

  (  )富力强     四(  )常青     长年累(  )

  (  )而复始     分(  )必争     (  )新月异

  (  )不我待     (  )不容缓     (  )门别类

颐和园 篇8

  10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

  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提出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

  (2)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  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   总结。

  五、   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新课。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  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  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  指导朗读。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  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  指导朗读。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  指导朗读。

  六、   朗读全文。

  七、   完成思考?练习3。

  八、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

  3、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读“颐”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请你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老师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观赏美景,既游览了美景,又自己解决了问题。)

  1、请生自己提出自学的要求,师归纳总结: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课文,联系上下文,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弄懂。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小组合作学习。

  (1)议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来向大家介绍?

  (3)议议自学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师: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 你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

  1、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四、总结。

  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

颐和园 篇10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2、学生自由展示

颐和园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了解作者是按什么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三、教学准备

  《颐和园》课件,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北京欢迎你》歌曲渲染气氛。

  2、谈话: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歌曲的题目叫什么?(《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歌曲之一。刚才荧幕上出现了北京的很多景点,你看到了哪些景点?知道哪些景点?(长城、故宫、天坛、鸟巢、水立方等。)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北京还有一座皇家留下的园林——颐和园。颐和园的景色也非常的美丽。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那里参观参观,请看大屏幕。(出示《颐和园》课件。)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感知课文内容

  1、《颐和园》视频电子文范文朗读。(出示课件)

  2、学生边看视频边认真听范读。

  3、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学生轻轻地跟着读。

  4、读完课文后,提问:同学们,你们都和作者到了哪些地方来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5、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7、出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图片(图片课件),并让学生说出这三张图片分别是哪三个地方。

  8、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去哪个地方游玩.

  (三)深入课文学习

  1、学习“长廊”。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过渡:这里也有老师喜欢地方,就是“长廊”。

  (2)出示“长廊”图片课件。

  (3)请全班学生帮老师一起齐读第二自然段。

  (4)提问:长廊有哪些景物?长廊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绿柱子、红旗栏杆、横剑上的话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两旁的花木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有700多米长、分273间,一眼望不到头。)

  (5) 指名一个“小导游”介绍长廊有哪些景物。

  (6)自有读背第二自然段。

  (7)比比谁的背功最厉害。比赛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习“万寿山”。

  (1)过渡: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出示“万寿山脚”的图片课件)。

  走,咱们女士优先,请我们女同学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

  (2)女生读“万寿山脚”段落。

  (3)找出在万寿山脚下所看到的景物。

  (4)学生汇报(上面——佛香阁,下面——排云殿。)

  (5)提问:佛香阁有什么特点?排云殿有什么特点?(佛香阁——高达,排云殿——占地面积大)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的男生们显出了绅士风度,让我们女生先来到万寿山脚,现在看来,我们女生不得不让你们男生先登山了,佛香阁那么高,你们男生的力气大,肯定先能登上佛香阁的,那就让你们先登山吧!请你们把在佛香阁上面看到的景物告诉我们女生吧!

  (1)男生齐读“万寿山”段落。

  (2)找出看到的景物。

  (3)讲解“滑”的用法。(有“滑”字的这一句运用了动态描写,与前面的一句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4)比赛谁读的最美。(分组比赛)

  3、游览昆明湖。

  过渡:刚才登山才需要力气大的,现在下山来到昆明湖了,不需要走得快了,我们男女生一起慢慢地走,慢慢地游吧。昆明湖的景色太美了!(出示图片)

  (1) 全班齐读“昆明湖”段落。

  (2) 自由轻声有感情地读。

  (3) 小导游pk赛评选最佳“小小导游员”。

  (四)总结

  今天,我们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出示课件),这说明写作业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书序。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游览到这里,有机会,再带大家去其他景点游览。北京在欢迎你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在《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课文吧!

  四、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到处都美丽

颐和园 篇1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 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 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2、 初读课文

  (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怎么样,说说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

  (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3、 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

  (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我们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队。

  (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

  (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

  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小导游。

  (7)读完第四自然段,哎呀,我一路只顾欣赏风景,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能告诉我吗?这儿可是站得高看得远,你们都看到什么?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9)问生游览的顺序。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d. 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写一次游览活动

  婚姻爱情 (原)

  春天随想

颐和园 篇13

  之二

  执教者:唐滔

  教学目标 :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

  10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 篇14

  一、         交流导入:

  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

  2、导入新课: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徜徉颐和园,尽享它的美。

  二、学习新课:

  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向我们展示了颐和园的美呢?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仔细读文,画出最能表现景物美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把读书的体会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汇报交流:

  (一)长廊(抓住“长”和“美”两个特点学习体会)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抓住七百多米,273间这两个数字感受到长廊的长!读出长廊的长。)

  (2)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另一种花又开了。” (理解“横槛”,观看横槛上的彩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读出心中的敬佩,赞美之情。)

  (3)欣赏长廊视频,感受长廊直观的视觉美。

  (4)学生汇报通过网络了解到的长廊的美。

  (5)介绍长廊在1990年的时候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还被收录到《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学生读出心中的骄傲与自豪。

  (二)万寿山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游览万寿山的时候,分别站在万寿山的哪些地方观察的?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呢?哪些句子给人以美的想象?边读边画。

  1、体会作者抓住重点景物来描写万寿山的美。

  站在万寿山的山下往山上看,可以看见佛香阁和排云殿;站在万寿山的山上往山下看,颐和园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看见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向前看,看见昆明湖。向东远眺,可以看见城楼和白塔。

  2、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感受万寿山的美。

  (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抓住“耸立”一词感受佛香阁的高大;抓住“金碧辉煌”一词感受排云殿的雄伟气势。)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读一读表示颜色的词,体会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特色及古色古香的美。)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A对比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

  ①昆明湖是那么静,是那么绿。

  ②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B体会“滑”字用得巧妙。

  C读出对昆明湖的喜爱,并背诵下来。

  (三)昆明湖(重点学习“十七孔桥”)

  作者介绍了昆明湖上的哪些景色?重点描写的是哪一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说十七孔桥的样子,读文中的句子。(看十七孔桥及石狮子的图片,拓展训练,想象石狮子的不同姿态。)

  三﹑全文总结:

  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游览顺序游览的?

  2﹑作者从不同视角观察,并且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把文章描写得有条有理,生动形象。

  四﹑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课后选一处景物进行一次小练笔。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

  ——《颐和园》教学反思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经过完整演示、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以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多媒体,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颐和园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讲解,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根据提纲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与同学们交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扩展。

  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个别化和大面积施教的统一得到实现!

颐和园 篇15

  【教学目标】

  1、教养方面:

  ⑴ 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发展方面:

  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教师板书:

  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

  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

  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

  (自由组织导游词)

  2、同伴合作,演导游。

  3、竞聘导游、评价。

  4、学生自由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竞聘导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学法学“昆明湖”的相关段落

  三、质疑问难、回读全文、理清课文结构

  四、环境教育

  五、交流资料

  阅读收集到的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联系课文,组织召开“资料信息会”,汇报形式如下:

  1、朗读摘抄下来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编写导游解说词,竞聘“颐和园”的小导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汇报。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颐和园 篇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福建路小学 黄文英】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究·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讨论式、开放式教学,在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这说明,学会合作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一段时间后,有的可能已经完成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有的可能还有一些疑问没有彻底解决,我们适时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索,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颐和园》时,我们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你觉得颐和园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各抒已见,从而知道颐和园景色美,激发了学生热爱颐和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汇成了集体的智慧,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 武凤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性学习策略初探·自主选择策略·自主选择内容〗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就是把学习内容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段自由阅读体会,尤其是那些段落结构相似的课文。例如,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主要景物之后,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景点阅读,体会景色的美,于是有的同学选长廊,有的同学选万寿山,还有的选昆明湖,因为所研读的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所以学习非常投入,有的同学还展示了有关的画片、资料,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下面展示的是当时同学们课堂发言的实录:

  生:颐和园的长廊很美,请看这就是长廊(展示图片),长廊每一个横槛上都描着金花彩画,有的画着艳丽的牡丹,有的画着月宫的嫦娥,有的画着秀美的凤凰,还有的画着三国故事,走在长廊上,一路走一路看,没有一幅画是重复的,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生:昆明湖的美也无法比喻,岸上杨柳低垂,湖水静的像一面镜子,万寿山和山上的白塔倒映在水里是那样的清晰,远处,还横着十七孔桥,尤如一条玉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生:万寿山……

  由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学生们在品读课文之后,真正体会到了颐和园的美,并把这种美通过语言的重组再现出来。可见,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施 妮】

  〖激活网络环境 优化语文教学·冲浪e网,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学《颐和园》一课,教师在讲授完第二自然段后,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让学生自学。在这里,教师设计了类似bbs的一个“课堂讨论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教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加入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这种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

  2、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交流的伙伴,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便于信息的多向传递,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有所得。

  如《颐和园》一课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教师给足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该自然段自学提示中的问题,选择合作、交流伙伴,进行讨论。电脑界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是谁建的?”同学们纷纷点击网络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不时高潮迭起。

  3、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经验背景迥异,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必然导致课堂教学“高度同步化”,这极大地制约学生个体的发展。《颐和园》一课的课堂上,教师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有对课文非常熟悉的学生,他们在别人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时,到练习测试区自我测试,检测自己掌握的成效。有学生在教师没要求的情况下仿写了习作《新世纪公园》。而有的同学则需要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帮助自己理解。从这一现象中不难发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语文课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湖北省仙桃市陈场第二小学 刘 琼】

  〖让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计算机融图像、文字、声音、视频于一体,且信息反馈及时,界面友好,人机能进行双向交流活动等。学生利用计算机可自定学习速度,自选学习内容,自主操作机会多。计算机对学生每做一题又可以立即作出判断,及时纠正错误,并得到不同形式的强化训练及鼓励。

  如在教《颐和园》这一课时,课前预习时,我给学生几个能找到颐和园的图片、景点介绍等有关资料的网址,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查资料,初步了解了颐和园的概况,找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世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上课时,我鼓励学生把查找到的有关资料说给大家听,同学们踊跃上台汇报,他们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把课本上讲的那几个景点的特点都讲出来,学生自己已学懂了课文;接着,我让学生把找到文人墨客描写颐和园诗句念给大家听,自己也用语言来赞美颐和园;最后,我把制作的课件展示给同学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课的内容。利用了网络形象、直观的效果,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福建路小学 谢 箐】

  〖培养学生自主学文的教学探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合作小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开展公平竞争。一般每组四人,有组长,其余三人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我在引入课题时设计一个挑战性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讲自己眼中看到的“颐和园”,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参加“导游”竞赛,到讲台上把颐和园介绍给大家”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介绍起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安徽省蚌阜市教科所 马之先】

  〖也谈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教学的形式──朴朴实实〗

  形式为内容服务,离开了内容,再好的形式都是没有用的,我们不能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教学形式的翻新上,令人眼花缭乱,训练要朴朴实实。目前,有的语文课上形式较多,表面活跃,其实冲淡了语文学习:

  一是滥用合作。有的课堂教学动辄让学生讨论,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书上写得很清楚,也是让学生讨论,用集体讨论代替学生的个人思考,滥用合作学习。有位教师教学《颐和园》一课,上课伊始,老师问道:“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学习万寿山等内容,都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应当是有顺序的,应当是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实质性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当符合以下几点:

  1、学生有解决问题,须请教别人时。

  2、征求组里同学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3、让其他同学评析时。

  4、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共同探究时。

  一堂课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握,多了就容易使学生陷入浅层次的思考,课堂教学表面上轰轰烈烈。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 徐 红】

  〖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以发现理清阅读的思路〗

  倡导个性化阅读就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实施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认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时,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穿透全文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提出“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怎样把颐和园的美丽介绍给大家?”这一问题,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自己探究出学习方法,并给予相应指导,按照一读熟课文,二批划句子,三合作表演,四汇报交流的步骤学习,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展探究合作性学习。实践证明: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大家很快集思广益地发现了许多颐和园的美,读出了颐和园的美,说出了颐和园的美,品出了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学生动口朗读,动手划句,动嘴表演,动脑思索,提高了学习效率。

颐和园 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7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⑴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 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指名朗读课文。

  ⑵ 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⑶ 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⑷ 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⑴ 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 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⑶ 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⑴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⑵ 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总结

  五、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⑴ 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⑵ 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⑶ 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⑷ 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完成思考练习

  八、练习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廊内——绿柱 红栏 五彩画

  长廊:长(700多米)

  廊外——花木盛开 微风轻爽

  山下看:佛香阁 排云殿

  万寿山

  山上望:瓦顶宫墙 昆明湖 游船画舫 城楼白塔

  美丽的大花园 堤岸 杨柳 石桥

  昆明湖 湖心岛 葱郁 宫殿

  十七孔桥 石柱 石狮 

  【教学后记】

  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他们还饶有兴趣地背起自己喜欢的段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颐和园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27411278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