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陌上烟雨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精选17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非常高兴来到育英小学,看到你们幸福快乐地生活,真让人羡慕。我们有幸福的家庭、快乐的伙伴、还有美丽的校园……

  (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

  开场用精炼简短的语言,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老师表现出来的亲切感,把陌生的师生关系融洽了,师生距离拉近了;二是导入过渡自然,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可是,幸福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请看。

  (播放课件:一组表现战争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战争,使许多人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亲爱的亲人。

  生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让我们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3:战争,这两个触目惊心的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虽然我们生活得极为幸福,但是在别的地区,别的孩子,因为战争还在受苦受难。

  (全场掌声)

  师:是啊,我们多么希望这些孩子能远离战争,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正确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两组画面通过影视和图片,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幸福生活与战争带来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创设了一个有效的情境,并且为之后的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沟通作了有效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体会小作者的真挚情感。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读懂的讲给周围的同学听。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我能这样做: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把最让我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3、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刚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生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的小作者呼吁的是“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对,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呼吁 和平)

  生2: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就象文中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如果活着的话,他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可是战争夺去了我们憧憬的希望!

  师:战争让我们的希望破灭了!还有谁能说说?

  生3:我读懂了文中的小作者不希望每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亲人,不愿意看到这一幅幅悲痛的画面。

  师:为什么呢?

  生3:因为每一个人失去自己的亲人都是很悲痛很伤心的。

  师:嗯,文中的作者自己……

  生3:也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师:是啊,这是多么惨痛的经历啊!还有谁能说说。

  生4:我读懂了现在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还有更多的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生5:我不懂什么是蓝盔。

  生6:蓝盔是一顶蓝帽子,是专门给联合国维和部队戴的。

  师:哟,你知道得真多!(课件出示图片)我们看,蓝盔是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戴的盔帽,蓝色象征和平。

  生7:我不明白,和平之花为什么这么娇嫩,和平之神为什么没有永驻人间?

  师:问得好!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生8:我不明白,为什么文中的爸爸牺牲了,呼唤的是和平,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为什么他牺牲了,还在呼唤呢?

  师:是啊,为什么爸爸牺牲了,还能听见他的呼唤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9:我觉得,应该是小作者了解他爸爸的心情,还了解他爸爸的心愿。

  师:对,这也是我们全世界的心愿,所以全世界都听见爸爸的呼唤了。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课的重要一环。教师很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初步感悟文中作者感情,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采取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表现时间和空间,感动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读懂了的可以讲给周围的同学听,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讨论,课堂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当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首先提出具有人性化的“我能这样做”读书要求,加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其次,教师巡视于学生自由读书的情境中,聆听学生字词句的读音是否有误,并即时纠正;再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讨问题,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说自己的想法,这里由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只是引导补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小作者失去了爸爸,那么雷利的爸爸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快速读课文。

  (生快速读课文)

  生1:作者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师:对,爸爸是一位多么有才华的人哪!(板书:精通 出色)

  师:我们真为雷利有这样的爸爸感到……(生:自豪、骄傲。)谁能再读这句话?

  生2:(读文中句子)我的爸爸……经济学硕士。

  师:是啊,我听出来了你为雷利感到骄傲,我们也来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生3:(读文中句子)两年以前,我的爸爸……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师: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对爸爸的高度评价。(板书:卓越)

  师:还有吗?请你说。

  生4:我还从课文词句中体会到这位爸爸是一位非常热爱和平的人,他就是牺牲了,还呼唤着和平。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5: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文中句子)“爸爸的嘴张着,……和平,和平,和平!”

  师:嗯,因此我们说爸爸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板书:光荣)

  师:(指板书)我们看,爸爸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所以加利先生赞扬爸爸是一名──(生:卓越的观察员。)

  师:可是爸爸就要出征了,我至今忘不了爸爸临行时的情景。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吗?

  生1:(读文中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师: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2:我觉得郭飞同学读得很有感情。

  师:什么样的感情?

  生2:读出了爸爸舍不得走的感情。

  师:仅仅是舍不得吗?哦,你自己说说。

  生1:我觉得我还读出了爸爸自豪的感情,非常自信!

  师:说得真好!我也听出来了,那让我们像他这样,读出爸爸深情的、坚定的语气,好吗?

  (生齐读。)

  四、品读课文,潜心体会

  师:我多么期盼爸爸凯旋归来,期盼爸爸能亲手把蓝盔戴在我的头上,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蓝盔回来了,可爸爸呢……

  (播放课件,师配乐朗读“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教师的范读,读出了感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孩子们在屏息倾听的过程中,看见了老师眼中闪烁的泪花。

  (全场一片寂静,教师读完后,台下响起掌声)

  师:我看到了你们眼中闪烁的泪花,看来大家都动情了。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请你来说,我看到你流泪了。

  生(男)1:我觉得老师读得非常地好,(哭泣,吞吐)读出了……作者悲痛的感情……(坐下,趴在桌上哭)

  师:(声音哽咽,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啊,这位同学情绪非常激动,老师也很激动。还有谁能说说?

  生2:老师读得很不错啊。让我想到,如果我的爸爸这时也象文中的爸爸……(表现出悲痛状摇着头)

  师:会让你感到非常的……(悲痛)。哪句话最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感情?

  生2:(动情朗读句子)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确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全场掌声)

  师:是啊,听课老师们给你的掌声,说明你读得真好。还有谁能说说?

  生3:我的感受和她的一样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来接亲爱的爸爸,爸爸却不能平安的回来。

  师: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对吧?请你也读一遍好吗?

  (生3读句子。)

  师:你的感情是对的,我建议你读的时候语调更低一点,语速更慢一点,就更能表达你的感情了。我们也来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

  生4:(读文中句子)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师:在这个句子中,“血”有两个读音。(板书)“血”在词语中读( xuè),单个字出现时念作( xiě)。请同学们跟我读一遍。

  (生跟老师齐读)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爸爸浑身都是血,爸爸牺牲时一定流了很多血。这真让人感到心痛,谁能读出心痛的感觉?

  (生读句子。)

  师:谁能比她读得更好?

  (另一名学生动情读句子。)

  师:我也感觉到自己的心在痛。还有哪个句子让你感动?

  生5:(读文中句子)爸爸的嘴张着……和平,和平,和平!

  师:在这个句子中,连续出现了四个“听见了”,这是一个──(生:排比句)。我发现你在读的时候,语气一步一步地加强,让我们象她这样读一遍好吗?

  (生齐读。)

  师:还有谁想读这段话的?

  (一名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

  (全场掌声)

  由于教师成功的范读,充分再现了作者的表达感情,通过学生对重点句子的个别读,带着感情读,学生齐读,师生共同读等,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把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推到了高潮,显现出“人在课中、课在人中”的教学佳境。阅读教学仅仅做到以读为本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体察作者的感情,获得真情体验,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在以上教学环节中,除了读中悟情、悟理外,教师还很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如“血”字的两种读音,虽然是以前学过的,但学生在读法上容易产生混淆,教师发现学生读音不准时,能够以学定教,没有因赶课而放过这样的细节,让学生进行辨别,这虽是一个细节,却是我们课堂上要提倡的教风,我们教师就是要善于抓住学生出现的错误信息,把它变成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有的放矢,开展教学。

  师:是啊,你让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的呼唤。再让我们一起用心、用情去朗读、去感受吧!

  (配乐,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为了和平倒下了,他临死前仍然呼唤着和平!他的心愿实现了吗?课文中哪些部分给我们做出了回答?

  生1:(读课文第六自然段)51年前……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师:我还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那位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前,我们收集到一些资料,请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2:我在电视上看到,伊拉克和以色列还发生着战争,所以我们的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生3:这是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在1979年至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中,有140万人死亡,约500万人成为难民。

  师: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生4:这是我查到的资料: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那一幕,多少人以为这是好坞莱影片新的特技创意。人们都以为这是好坞莱(师:好莱坞)电影的特技。

  师:这是多么可怕的一幕啊!我看到有的同学收集到了图片资料,请你把你的图片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5:(把图片放在展示台上)这张图上是一个可怜的孤儿,战争夺去了他的父母的生命。父母是他在世界上的唯一亲人,现在他不受到任何人的保护。他哭泣,他诉说着那一段段触目惊心的往事,他似乎在说:战争是残酷的,我不希望看到战争,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一个小孩象我一样失去亲人,失去父母!

  (全场掌声雷动)

  师:(鼓掌)说得真精彩!也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重视学生收集的资料,并在课堂中适时地让学生展示,既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并展示,让知识和能力得到迁移。

  五、诵读课文,拓展升华

  师:这么多的事实,说明了世界并不太平。

  (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句子)

  师: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是罪恶的子弹,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

  (师生共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感情强烈一点,再来一次!

  (生呼吁)

  师:“为了母亲……”请你接着把这句读下去。

  (生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发现,你前边是深情的语气,后半句读得非常坚定。让我们她这样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句子。)

  师:让我们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维护)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自然段,再次倾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不仅仅是雷利的──(生:呼声),也不仅仅是中国孩子的──(生:呼声),还是──(生: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就让这和平的呼声响彻世界,让和平之鸽飞向蓝天!

  (板书:画和平鸽、橄榄枝)

  师:同学们,为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生1:我们可以捐献一些钱或什么东西给那些失去父母和儿子的人,让他们得到帮助。

  师:哦,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

  生2:我们大家一起来制止战争,让战争消失。

  生3:我希望能成立一个宣传小组,专门宣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希望人们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

  师:噢,发动大家的力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真好!

  生4:我们也可以象雷利一样向某些政府啊、领导啊写一封信,通过他们向国际社会呼吁。

  师:真是一个好建议!我建议大家课后都写封信。可以写给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可以写给雷利,也可以写给其他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好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5: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维护世界和平。让我们班听不到吵架声,也不能打架,让我们班听到欢笑声吧。

  师:对,团结就是力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生6:我觉得我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我们的建议,还可以打印一篇文章发表在互联网上。

  师:哦,利用互联网表达我们的心声。

  师:从你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和平的渴望。

  (播放课件:放飞和平鸽的场面,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反复朗读作者的呼吁,激发了孩子们的真挚情感,这是一种超越文本的情感,是一种拓展且已升华了的情感,孩子们想象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一点什么。从某种角度来说,实际上这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临场检验。

  师:让我们再次呼吁……

  (师生共同连呼两遍)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最后,请同学们站起来转过身去,和在场的老师们一起呼吁……

  (师生面向全场教师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同时照应课题,一个孩子的呼声,引起所有希望幸福生活不要战争的孩子们的共鸣,这种呼声是代表着世界热爱和平的所有人的呼声。

  师:谢谢大家!下课。

  【总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情动于师”是这节课的突出特点。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如何注重情感体验,抓住含义深刻的句(段),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得到文本熏陶感染,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在这节课中运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学生自由初读、教师真情范读、学生表情读、学生齐读、师生共同读、重点句(段)反复读等方法,情源于文,情生于读,全方位的把小作者对加利秘书长的无比敬仰、对爸爸的无比自豪、无比崇敬心情,以及用血的事实来控诉战争的罪恶发出满腔悲愤的感情充分的再现,通过真情朗读,把教师、学生、文本三者情感有机结合,使之融为一体,达到 “人即是课、课即是人”的教学境界,这是该堂课的成功之一。

  这节课成功之二是在注重情感体验的同时,教师始终把握着语文阅读课的本质任务,既注意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注意传授读的方法,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良好学风,又很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巩固。虽然在第一课时已经把生字、词等阅读课文的障碍清除,但在学生的实际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同样没有忽视。

  这节课成功之三是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阅读、自行讨论交流(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自由发言、尽情想象。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得轻松、学得自在、感悟到了作者的真挚情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生:(轻声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默读、思考)

  生: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

  ⑵ 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样呢?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

  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⑶ 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提出有关的句子。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

  ⑷ 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师: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读出情感。

  生:“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3、朗读课文,个性表达: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在朗读时,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读的时候,感情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首先,作者是带着对加利秘书长无比敬仰的感情写信的,整篇课文的朗读要体现这种情感;其二,作者在倾诉自己家庭的遭遇,在诉说爸爸牺牲的经过时,是用血的事实作基础的,是用满腔悲愤来控诉战争的罪恶的,在朗读时,要带着憎恶战争的感情朗读;最后,作者发出了“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知道,和平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唤醒全社会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在朗读时,语气要肯定,要怀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把作者的心声表达出来。

  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qing

  1、小组交流:

  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还不太和平。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

  2、全班共享:

  生: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

  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

  生: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

  生: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师: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

  生:(齐声朗读)“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四、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

  生:(自由交谈)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

  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

  【编辑短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以“情”字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和平的呼吁和向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稍有欠缺,与学习目标略有距离。(熊宁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3

  作者:陈珏琳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相机点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2、以朗读训练为主导,穿插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朗读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3、以情境教学为主线,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采用“小老师”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练习:抄写课文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

  这节课老师带大家走进一位中国孩子,一位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个孩子的呼声吧!

  强调“一个”1齐读课题:

  强调“中国”读:

  强调“孩子”再读:

  你们看,强调不同的词,我们读出的感觉就不相同,引发我们的思考也不相同。

  三、检查字词

  1、下面,先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预习情况。各小组,2人结对抽查,每错一处不得星,请抽查的同学将对方错的词语在预习单上用红笔标出。错的同学还要将你错的词语多读几遍。开始。得到这颗星的请举手?

  2、生字写会了吗?谁能站出来提醒大家哪个字的写法?

  我来提醒大家:“凯 ”的左下部分。

  3、老师还让大家查阅了这三个词语的资料介绍,谁来交流一下?

  我查到了:

  那么将这四个词语连起来,你能否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我的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了,联合国秘书长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于是我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了一封信,呼吁和平。)

  师补充:1994年中国维和特派员雷润民在伊拉克—科威特边境的维和行动中不幸生亡!两年后,他的儿子,在北京二中读书的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信。信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作者的父亲,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下面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小组交流,展讲学习内容

  1、提示交流注意事项:

  2、交流展讲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

  3、师引导感悟:

  你们从爸爸牺牲,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出色的勇士,“牺牲“是什么意思?

  它和“死“有什么区别?

  “牺牲“表示非常光荣地为国家捐躯,所以爸爸的光荣牺牲也因此换来了秘书长高度评价,赞扬他是:?

  理解“卓越”:卓越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他的近义词是什么?(优秀、杰出)是啊,如果你有这样一位父亲,你感忽而怎样?(骄傲、自豪)

  ,那好,请你骄傲地读出这段话。读:

  4、继续交流:

  爸爸是一位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爸爸是一位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经济学硕士说明了什么?(高学历、知识渊博)

  谁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

  5、师总结: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生一句话:爸爸是个勇敢、爱和平、爱家庭、知识渊博的人才。这样的一个父亲,作者怎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他是多么盼望塔尔父亲能够早日回来呀!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个孩子,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那个孩子,壁上眼睛,想想一家人在机场幸福团聚的场景:笑声、鲜花和掌声,拥抱、泪水,好,睁开眼,从你们的表情中,我感觉到了幸福的场面。

  转折: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们手捧着鲜花去机场,迎来的却是什么?(课件)

  此时此刻,老师看到你们眼中闪烁的泪花,你感受到什么?(悲伤)

  是啊,我最引以为豪的爸爸、日思夜想的爸爸如今只看到覆盖着国旗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沉痛)你能给大家读读这段吗?

  非常伤心,你在读读。还有谁想读?我们一起读。

  我想此时你们心中不仅有对爸爸的深切怀念,也是对战争的痛恨,这种痛恨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和平的呼唤:齐读这句话: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到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爸爸的呼唤都有谁听见了?我、叔叔阿姨、全世界。

  对呀,我想,当我和妈妈看到我们深爱的亲人离我们而去的时候,内心在呼唤:和平。

  当在场的叔叔阿姨看见祖国又少了一个优秀的高端人才的时候,内心呼唤:和平。

  当全世界的人看见又一个勇士为国捐躯的时候,内心在呼唤:和平,和平,和平。

  下面,我们把这个句子分成三个句子拆开读: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到了,他呼唤的是“和平!(课件、)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6、评价爸爸

  爸爸那张开的嘴在告诉我们,他临死都不忘和平,那么,对于爸爸的“牺牲“我是怎样评价的?从书中找答案。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

  出示屏幕:大家看这两段话有什么区别?

  我想改成第一人称,让我们的孩子直接对爸爸说。谁说?

  您的死是光荣的,您是为和平而倒下的,您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您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您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

  爸爸虽然牺牲了,但是他是光荣的,可是,如果没有战争,他可以做些更光荣的事,比如:

  继续为维和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是啊,我们全家也会安享天伦之乐,有一个完整的家。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所以我才会呼唤:和平。

  6、交流不和平资料

  那么,今天的世界和平了吗?

  理解“和平之花:“娇嫩”

  生交流资料

  师交流资料:(配图)

  看到这些图片,当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你有何感想?

  (生交流)

  看来我们和雷利的心情是一样的,莉莉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仅仅是一个孩子的呼声吗?还有谁?除了我们中国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也在呼吁:

  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吧!(师生分读最后一段) 

  是啊,为了家庭的幸福,我们呼唤:

  为了国家的安宁,我们呼唤:

  为了全世界更加美好,我们呼唤:

  8、那么,为了和平,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小组交流一下:每组派一名代表说。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像雷利一样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向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联合国在总部大堂挂上了这幅标语——四海之内皆兄弟,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你,我,我们大家,我们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应该深深地发出我们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相信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呼声!也相信我们的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结尾:短短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因为:让世界充满爱,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但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课后,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战争中的孩子写封信,也可以办一期“停止战争,保卫和平”的手抄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5

  苏教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

  您好!

  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却接到过您的问候。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对此,我和妈妈向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二十一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祝加利先生身体健康。

  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

  1996年11月8日

  而北师大版中有一篇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原文如下:

  1996年8月,在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一个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人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回眸。他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和妈妈相约,等爸爸凯旋那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他。”

  “后来,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回来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我大声呼喊:‘爸爸,我亲爱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岁,需要您的爱,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宽阔的肩膀……’但是,爸爸却再也不会醒来,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

  这个孩子叫雷棣,他的父亲雷润民——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名军事观察员,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妈妈望着沉默的儿子,忍着巨大的悲痛说:“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雷棣一头扑进妈妈的怀里,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我会记住的。”他和妈妈把爸爸的骨灰盒拿回来,放在爸爸生前读书的写字台上,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搁置在骨灰盒上。书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静而深情的目光望着他。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他下决心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他还知道,要继承爸爸的事业,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为此他发奋学习。他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获得了奖、登了报,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了《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种外语,所以能胜任联合国复杂的维和工作。雷棣从小就注意学习外语,爸爸牺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时,英语已达到大学二年级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问路,雷棣用熟练的英语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妈妈热情地接待了他。雷棣还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钢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了,对雷棣说:“我要邀请你去哥本哈根大学读书,费用全部由我们支付。”雷棣平静地回答:“我爸爸对我说过,‘记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会去哥本哈根,但我要凭自己的努力去。”教授激动极了,说:“你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男孩,我相信今后会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里见到你。”

  雷棣正在成长,一个企盼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孩子正在奋发努力。雷棣希望自己长大以后像爸爸那样优秀,像妈妈那样坚强。他说:“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业。”

  苏教版里,这封信的落款时间是“ 1996年11月8日”;

  北师大版里,这封信的宣读时间是 “1996年8月”。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international week of science and peace) 是1988年12月第43届联大通过的,将每年11月11日所属的一周定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在这一周里,各成员国举行活动宣传科技在保持世界和平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那么,北师大版中8月的说法明显是缺乏事实支持的。

  在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16年中,已有8名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殉职。他们是:

  雷润民,海湾战争后,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军事观察员。1991年在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2003被联合国追授达格·哈马舍尔德勋章。

  刘鸣放,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1992年5月在柬埔寨执行任务时,感染脑疟疾,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陈知国、余仕利,中国赴柬埔寨维和工程兵大队1中队3分队8班战士。1993年5月21日22时40分,一枚火箭弹落入驻扎在磅同省斯昆镇的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营地,陈知国、余仕利不幸牺牲,另有7名中国工兵受伤。

  郁建兴,联合国对伊武器核查机构化学视察组组长。2003年3月13日14时许,郁建兴带领其他几位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部努曼尼亚加工厂进行核查,在乘车返回巴格达途中发生车祸。郁建兴头部受伤,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付清礼,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建筑分队3班班长。2005年5月3日中午,付清礼在基武湖畔一个临山半岛上洗刷装载机上的污泥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不幸牺牲。5 月4日,联合国官员建议,将这个半岛命名为“付清礼半岛”,以示纪念。

  张明,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士官。2005年10月24日7时 15分,在与战友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子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

  杜照宇,联合国驻黎巴嫩军事观察员。2006年7月25日19时30分,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进行了袭击,击中联合国观察员哨所。杜照宇与其他3名联合国观察员不幸遇难。

  其中,军事观察员是雷润民和刘鸣放。但刘鸣放在柬埔寨维和期间染上脑疟疾,回国后才死亡,与课文明显不符。基本可以判定,苏教版中未明说的“军事观察员”,指的应该就是雷润民。

  雷润民的死亡原因是车祸。一个新加坡观察员显摆驾驶技术,结果翻车。

  他是我国第一位牺牲的维和人员。

  中国维和部队

  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中国自1990年开始,每年向联合国派遣军事观察员执行维和任务。

  中国维和部队大事记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89年——中国首次派人参加了联合国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帮助纳米比亚实现从南非独立的进程。

  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

  2003年4月——中国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包括工兵连和医疗队。

  2003年11月——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由运输分队、医疗分队、工程兵大队组成。

  2004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赴海地维和。这是我国第一次派成建制的防暴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5年10月——中国维和部队赴苏丹。部队有工兵分队、运输分队和医疗分队。

  2006年3月——中国维和工兵营开赴黎巴嫩,这是我国首次向中东地区派出维和部队。

  评论人:午后的水妖 评论日期:2009-3-30 13:57

  不可能的象征物

  ——注意,中国维和部队佩戴的“蓝盔”是 1992年才开始的。那么,在1991年牺牲的雷润民怎么会答应给他儿子一定蓝盔呢?

  苏教版中说的是——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在1992年才开始的头盔样式,在雷润民离开中国的时候(1991年之前)根本还无法预期。所以,这段话的真实性是很可疑的。

  另有一句“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既然雷润民不可能戴着蓝盔出发,也就无所谓蓝盔的回来不会来。这个“回来”实在是有些无厘头。

  而北师大版说的是“后来,这顶蓝盔回来了”,同样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令人困惑的时间问题

  在苏教版中,是这样表达的:

  “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而在北师大版中,则是这样表达的:

  “两年前在中东执行任务时牺牲了。”

  但是雷润民牺牲的时间是在1991年11 月,而且是因为同伴飙车导致车祸死亡。这个时间跟两个教材所明示的1994年出入太大。

  而且据《新京报》101期的报道,雷润民牺牲后,母亲竭力不让孩子雷棣知道消息。甚至在雷棣升入初中后,仍找到他的校长,希望校长不要让孩子知道父亲已死的事实。雷棣直到1996年才得知父亲牺牲这个消息的。那么,两个版本的教材中所陈述的“两年前”得知父亲牺牲后,雷棣的种种表现就令人感到困惑不解了。

  苏教版中说“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两处鲜血,分明都在暗示死亡时间比较短,血液尚未因氧化而呈现酱色。

  北师大版说得更有意思,

  “我们捧着鲜花,接回来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伤,发高烧一连几天不退。”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爸爸不在了,雷棣却变得懂事了。晚上,他会悄悄为妈妈掖被角,看到妈妈不舒服,会再三叮嘱妈妈去医院。他非常关心国际政治,注意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国际新闻,特别是看到那些妇女儿童在战乱中受伤害的情景,他情绪十分激动。他知道爸爸是为了保护这些妇女儿童牺牲的,他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的人民在饱受战争的苦难。”

  如果雷棣是在1996年才得知消息的,那么雷润民的尸体,他如何得见?什么“发高烧”“变懂事”“一下子长大”更加无从说起。文章对雷棣行为和心理的种种表现,好像撰文者就在雷棣身边,并能直接了解雷棣想法一样。但雷棣是在雷润民牺牲5年后才得知父亲死讯的啊!这里的时空穿越,真的难以自圆其说。

  更何况,1991年的时候,雷棣只有6岁。当一个6岁的孩子说出那些“懂事”的话,做出那些“懂事”的行为的时候,作为成年人,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担忧而不是兴奋、赞叹。当一个孩子表现得不像孩子的时候,其必然有重大的创伤在内心里疼痛。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包容、抚慰和温暖,而不是用肯定的方式激励他继续“懂事”。

  附:《新京报》101期

  雷棣失去的父亲名叫雷润民,是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的第一位牺牲者。

  据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5月23日回忆,雷润民牺牲之后,雷棣的母亲一直瞒着雷棣。雷棣到二中上学时,其母亲曾请求钮小桦,继续隐瞒这个消息。当雷棣得知父亲牺牲致信加利时,父亲雷润民已经去世整整5年。

  中国国防报记载,1991年,雷润民作为联合国驻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的军事观察员,被派至伊科边境,因车祸牺牲。那一年是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次年。

  同时,北师大版中还增加了一个雷棣带一个丹麦教授到家里作客的消息。

  这个事情因为缺少相关论据,我很难作出判断。

  因为按照现代国家对儿童的保护,陌生人是不可以“要求”到未成年人家里作客的。在丹麦,孩子从孕育、出生到成长的全过程,必须有父母的任何一方在家负责。从这样的文化里成长起来的教授,是否可能向一名儿童提出去他家里做客的要求,也是值得怀疑的。

  最后一个问题:

  我试着将苏教版中的这封“信”更换父亲和儿子的角色,发现这封信的逻辑依然成立。

  因为这封信中所运用的逻辑,乃是政治逻辑,而非情感逻辑,其语言也是社会化的官方语言,而不是个体的语言,更不是儿童的语言。

  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丝儿子对父亲的个体化的细节信息,也看不到在两个生命在亲密互动中才会产生的那种细腻、敏锐而亲切的感觉,更体会不到孩子看着父亲时的那种悲伤与爱戴彼此交织纠缠的复杂感觉。空洞的说教,和刚硬的外部,以及模糊的面孔组成了这篇所谓的信件。孩子是陈述者,还是被陈述者?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我们能不能以真实的,好的方式,来传递给孩子一些美好的信息?在谎言、欺骗和遮蔽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分裂和堕落是他们的必由之路。而我们又如何能保证我们的孩子不会被剥光了情感和记忆,成为一个“被陈述”的对象。

  每每想到这里,我就越加担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

  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

  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

  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

  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 卓(zhuō)越 素(sù)质 蓝盔(kuī) 凯(kǎi)旋 手腕(wǎn) 硕(shuó)士 弥(mí)漫 硝(xiāo)烟 灵柩(jiù)

  形:弥 碗 盔 硝 柩 你 腕 炭 峭 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

  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个个曰孩子写给联合同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信个用极富

  情感的语言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 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 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 素质 维和 执行 联和国

  给予 凯旋 手腕 弥漫 硝烟

  2. 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

  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7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本设计尽可能结合有关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新课程理念还强调拓展语文教育资源,本教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链接了丰富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突破教材难点。

  设计思路:从战争入手,紧紧抓住“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感悟父亲形象”和“体味丧父之痛”。通过各种手段感受到呼声的重要,体会其深刻的含义,激起学生呼唤和平、维护和平之情,并付诸行动。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4.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难点: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战争图片,制作课件。向学生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作品。

  2.学生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

  (2)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新课:最近我们一直在谈论着一个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课下同学们又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下面把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向大家作以介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分类。)

  师:战争与和平,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3.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4.师: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轻读课文。

  要求:(1)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5.学生自由读文。

  6.指名朗读课文。朗读中注意进行正音。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而在课上做简单交流,意在将学生带入战争与和平的话题,带人情境,引出新课,从而更好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默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     

  2.结合学生的问题,解释一些词语,读好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3.认读词语: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女、充满

  解释:“蓝盔”。

  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照片

  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也称蓝盔部队。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中难解的句子较多,结合词语的学习让学生先读好这些句子,进而为进一步理解打下基础,—些不需要放在具体语境中理解的词,如“蓝盔”,通过补充资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扫除阅读的障碍,为深入体会感情做了铺垫。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板书:问候与感谢),

  接着是对爸爸出征前后的深情回忆(板书:倾诉与怀念),最后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发出呼吁)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下面请你再读课文,从以下三部分内容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

  问候与感谢     倾诉与怀念   发出呼吁 

  2.学牛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设计意图]

  在学生陈述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教师进行梳理、归纳,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内容。教师边归纳边板书,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再次读书时,要求按照三部分内容选择自己最想读的段落,一是加强读的训练,为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二是在读中进一步强化文章的层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指名学生读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精读课文1—5自然段)。      

  1.师:在信中,失去爸爸的雷利先回忆了两年前那一段痛苦的经历,请同学再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一下雷利当时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

  说一说,你从中体会了雷利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师:雷利悲伤,雷利痛苦,雷利怀念自己的父亲!这又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呢?再读1-5小节。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思,可勾画,可写小注。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点拨、指导朗读。(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情境创设:

  师: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充分想象雷利等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情景。

  师:我忘不了的是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 生齐读3小节。

  3.师:多美好的约定呀,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来迎接他。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4.师:现在,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谁能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回来的,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课件出示图片、音乐二泉印月),学生配着音乐读。

  相机出示:

  语段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齐读、配乐情境引读、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

  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课件染红“爸爸的嘴张着,……”几句。)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7

  应怎样读。“和平!和平!和平!”?

  指名试读。(可从低到高,表达出爸爸和我们对和平越来越强烈的渴望也可从高到低,越来越坚定,让爸爸的心声宇字句句去撞击每个人的心灵。)

  5.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深入对话,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进一步升华情感。)

  6.过渡: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朗读3、4、5自然段

  7.师:作为—位维和战士,爸爸呼唤和平,更用生命捍卫了和平,所以今天,儿子向爸爸献上了—束最美的鲜花。(课件打出第5自然段最后几句:“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饲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指名学生读。  

  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也为爸爸献上了一束最美的鲜花。 (课件打出加利的一段话:“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指名学生读。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对—个普诵的维和战士的最崇高的赞赏。齐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的感悟、情感的熏陶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基于此,在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设计了“创设情境”的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和作者达成一种情感的共鸣,幸福的团聚场面与下文的生离死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想象,为学习下文作者接到爸爸灵柩时的巨大悲痛做好情感的铺垫。哀婉的大提琴曲及教师深情的导引,也为学生的动情朗读做了无痕的指导。  

  学习第5自然段时,把“我”对爸爸的热情讴歌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评价放在—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爸爸是为和平而献身的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和平。

  三、感受呼声,激热爱和平之情(精读6-9自然段 )

  1.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雷利紧紧是为失去这样可爱的爸爸而发出了呼声吗?不是!

  读6-9小节。

  学生根据自己读课文所得回答出自己的看法,找到重点句子。

  2.出示: “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联系现实,体会“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2)体会“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和平之花”指什么?{和平太美好了,所以将它比喻成花。)

  结合资料谈一谈,为什么说“和平之花”是娇嫩的?

  为什么说“罪恶的子弹’? 

  ②师:正是还有那么多罪恶的子弹威胁着无辜的人们,所以说,我们的“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尽管美丽,却很容易被摧残。有这样一份资料,从1945年至今,在6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26天。请看这些图片。

  课件打出战争图片:  

  1991年海湾战争。1995年车臣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2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  

  师:再让我们看一看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课件打出—幅幅战争灾难照片,教师做必要解说,如:  

  ①这些伊拉克儿童,他们在美军炸毁的残垣断壁旁学习,头上还有轰鸣的美军飞机

  ②这位父亲,他身旁的木盒里放着的是他的三个幼小的孩子的尸体,他多么想听到孩子们再叫他一声爸爸呀!

  ③这个孩子在战争中受伤,趴在医院的地板上,他还不知道在敌机的轰炸中,已经永远失去了爸爸妈妈。

  有这样罪恶的子弹威胁着,它让我们失去了挚爱的亲人,让国家失去了栋梁,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惨遭破坏……正是因为有这罪恶的子弹的威胁,我们的和平之花才是娇嫩的。

  (3)感情朗读6、7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4)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师:此时此刻,雷利究竟是为了什么发出了呼声呢?

  引导学生用“不仅仅……而更是……”等多种句式表达。

  (因为自己失去了①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师:让我们和作者雷利一起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齐读第8自然段。

  (5)师: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出示这句话)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师: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的呼吁,那就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设计意图]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学生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课前让学生收集了有关信息资料,并精心编辑了课件,将一些不同时代的战争画面以及战火中无辜百姓惨遭涂炭的照片、图片展示给学生,意在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感受战争的残暴以及和平的“脆弱”。教师精心设计的解说词,与惊心动魄的画面相互配合,不断激起学生的感情的波澜,对理解句意、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呼声,升华维护和平之情。

  1.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

  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练习说话。(可以对“恐怖分子”说,对“战争的发动者说,可以对“武器的制造者”)

  师:就让我们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呼吁—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2.师(指板书)小节:

  如果我们都具备“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和平之花就不再娇嫩(捧去“娇嫩的”,补写“永驻人间”),就会永驻人间,这不仅是—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3.师: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要正确引导。)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说话练习”,意在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发。这是借助阅读课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这个练习,也是对学生情感目的达成情况的—个检验,对强化“憎恨战争,爱好和平”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实践延伸,表达热爱和平之情。

  1.可以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制作手抄报。

  2.可以给饱受战争之苦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3.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网络等呼唤和平。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人道与公正的素质——(娇嫩的)“和平之花”永驻人间

  [设计意图]

  “人道与公正的素质”是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对“爸爸”的崇高献身精神的评价,也是本课、本单元课文教育教学的重点。“娇嫩的和平之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最后采用动态板书,在学生理解了“娇嫩的和平之花”的含义后,擦去“娇嫩的”,在“和平之花”后面补写“永驻人间”,预示着人们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教师的总结语与板书内容相互配合,揭示了本课的中心思想。

  [特别建议]

  这篇课文属于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鉴于学生对战争的陌生,本课设计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对突破难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使用部分图片进行教学。总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将本课教学内容纳入本单元“战争与和平”的主题,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帮助学生真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能会选择与本案不同的照片或图片,建议老师们精心设计图片的解说词,使解说词与图片的展示相互配合,共同刺激学生的视听,以达到激起情感的作用。

  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战争的资料,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与的过程中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为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做准备的,教师可将其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课堂上有选择地介绍几个,能够将学生带人情境即可,不要过多耽误时间。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8

  下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和的观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教师把远程教育资源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据新课标理念、教材和学生实际,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适当选用:利用图片、数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大量系统的事实资料,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准确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教师梳理出四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会怎样介绍爸爸?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心情会怎样?……从重点语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语句以及“对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当学生真挚情感急于表达时,读书是最好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特别是“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和“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等语句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从无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观看图片,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观看画面,听师解说,初步形成一种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也为课文的重点语句的理解学习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和观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读文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让学生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等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和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和观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这样,教学目标明确了,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见教学步骤),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使用均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

  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板书:

  随机抓住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板书,使板书提纲列挈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重难点,起到引领、启发等作用。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9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八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教学本课应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的选编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 、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案例:

  一、创新情境,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播放有关依拉克的特别报道。

  2、学生自主交流感受。

  3、出示句子,并引导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和平之花”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娇嫩的?

  (2)我们的世界还存在哪些不太平的事件?举例说说。

  中东战争;美国轰炸伊拉克,中国记者遇难;9 .11 事件美国军用飞机非法侵入我国领空,飞行员遇难……

  (3)感情朗读: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4、小结

  二、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倾述与怀念”部分,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体会雷利当时的心情。

  2 、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3 、汇报交流:

  (1)出示“父子分别”与“遗体归来”的画面

  (2)出示以下两个句子:

  a.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b.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①这两个分别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表达怎样的心情?

  ②指名试读

  ③评价

  ④引导想像:雷利万分悲痛的情景是怎样的? 假如你是雷利, 在这悲痛之时, 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3) 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①理解“呼唤”。

  ②“我”听见爸爸呼唤的是什么?妈妈听见呼唤的是什么?

  (4)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和平!和平!和平!

  ①自由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何异同?

  ②体会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③齐读

  (5)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了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情感。

  出示课件,齐读句子:救救孩子们,要和增,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三、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我们作为一名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2、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明白,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要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四、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齐读:“敬爱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人类家园”

  五、课外拓展,呼唤和平

  鼓励学生,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导读,自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中心。学习中,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三点:

  1、播放伊拉克特别报道,再现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激发了学生仇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为后面的教学作了感情铺垫。

  2、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体会雷利无比悲痛的神情和竭力倡导和平的心声。

  3、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行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学生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得到升华。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0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观念。

  教学难点:感受战争残酷,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非常幸福。但是,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依然饱受着战争的摧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依然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世界和平。下面我们就一起看异端关仪他们的影象资料。同学们边看边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那些维护和平的人又是谁呢?

  出示维和部队遭阻击的课件

  2、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3、那些维护和平的人,有谁知道他们是谁?是从那些地方知道的?(学生回答)

  4、教师简介维和部队,蓝盔

  5、导入:很多威吓战士为了和平,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他乡。雷利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员,失去父亲,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雷利的呼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出示课题,质疑

  1、这是一封雷利写给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在信中缅怀了他的爸爸。老师有这样几个疑问:(1)他的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你们愿意帮老师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信的正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作上记号。读完后,可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答案,互相取长补短。

  3、学生读、交流,教师巡视。

  三、解答质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谁来说说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生共同评议,引导体会感情并指导朗读。

  3、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老师还认为他的爸爸是个不守信的人:

  (1)我们明明相约——

  当我和妈妈捧着鲜花如约——

  可爸爸却失约了,我们接到的是——            看到的是——

  (2)看到这种情形

  如果你是雷利,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妈妈,你会——

  如果你是雷利的爷爷、奶奶,你会——

  4、失去亲人,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5、那爸爸,他为什么要失约呀?(板书战争)

  6、爸爸是个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他用生命捍卫和平,即使牺牲了,他的嘴还张着,仿佛在呼唤什么,他会呼唤什么呢?(板书和平)

  7、指导朗读

  8、战争是多么残酷,和平又是多么宝贵,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会要——    不要——

  把你的选择大声呼喊出来,让我们每个人都听见!

  9、老师听见了你们的呼声,失去父亲,心中万分悲痛的雷利又会发出怎样的呼声呢?(学生回答,大声呼喊)

  10、像雷利这样被战争夺去亲人生命的孩子,仅仅是雷利一个吗?(不是)

  11、是啊,从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到1996雷利写这封信的51年里,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甚至在作者写这封信之后的十多年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1、你还知道世界哪些地方的人们还在饱受战争的摧残?

  12、请看一段影象资料,想一想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学生交流。

  14、战争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老师觉得只有一句话能表达我们的心声,那就是我们要——

  15、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是为了——

  16、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让更多人听见雷利美好的心愿。

  17、这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更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再次呼吁——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相信每个同学都像雷利一样渴望世界充满和平,愿意像雷利父子一样做保卫和平的战士!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能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订立方案。(写标语  画宣传画  给总统写信)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

  五、小结:

  老师相信世界人民都能听到我们中国人民和平的呼声,我们的世界也将是一个真正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的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1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反思,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小班化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好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立足“以人为本”,运用“以疑导引,细度感悟,动态生成”这一模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会正确读写 “执行、给予、沉浸、凯旋、圣坛、威胁、呼吁、蓝盔、灵柩、弥漫、硝烟、丧钟”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和家人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对重点句子的品读。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期待入情。

  1.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配乐呈现两组画面:阳光下,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游戏、生活;接着转换成战争中流离失所、蓬头垢面的儿童。

  2.同学们,看了这两组镜头,你有什么感想吗?

  [强烈的画面对比,借助视听冲击,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与痛苦,缩小了现实与战争的情感落差,使学生很自然的就会与小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

  过渡:战争是那么的残酷,他让人们失去了家园,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呼唤和平是每个人的心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二.自主选择,充分展示。

  1.板书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难道这仅仅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吗?)

  [“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寻疑、质疑能力。]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么多的疑问走进文本,走进这个中国孩子的内心吧!

  2.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诵读、与小组成员齐读等)朗读课文,融入自己的理解。

  [“以读为本”,自由选择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行独特的自身体验。]

  3.检查自学情况。

  (1)词语。(课件出示)

  卓越    维和行动    沉浸   蓝盔   凯旋    灵柩    弥漫    硝烟     丧钟

  (2)句子。

  请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并说明这句话易读错的地方在哪里。教师从课件中截取句子进行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互相评价,在实践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倾听、评价中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同学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教育,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过渡:解决了这些拦路虎,现在就让我们畅通无阻的进入文本吧!

  三.合作探究,感悟传情。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师课件出示填空。

  1996年11月8日,一个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孩子(     ),向联合国秘书长(    )写了一封信,信中他深深地缅怀父亲一个(              ),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社会呼吁:(                            )!

  (学生先自由口头填空;接着在小组中互相讲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请个别学生交流。)

  [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既可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受伤害,毕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文本的基本思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过渡:同学们,朗读了课文,你知道是什么促使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了这样的呼吁呢?

  2.小组合作,讨论原因。

  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讲解找到它的理由,经大家评论后做上记号,交流体会。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则教师参与其中进行点拨指导。

  [小组合作让学生有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在一个和谐而自主的空间,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实行多向的交流,尤其是学困生也获得了更多表现的时机。]

  3.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感悟。

  句子一: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引导:爸爸与我有个约定,我们约定了什么?

  (预设:我们约定在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我们约定到那一天爸爸会把一顶“蓝盔”送给我做礼物。)

  引导:从这个约定中,同学们,你能感受到,雷利和妈妈送爸爸去执行任务时的心情吗?

  (预设:是的,有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有对爸爸早日回来的期待,有对爸爸执行这样崇高的任务的自豪,有对象征和平的蓝盔的渴望。)

  引导:是呀,当亲人远离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时时刻刻地思念着他们,尤其是爸爸将执行这样危险的任务,因此离别更加显得难分难舍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引读:整整两年了,我们全家一直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忘不了,生接: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至今忘不了爸爸对我和妈妈说的一番话生接:“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至今忘不了我和爸爸的约定生接: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用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应该是教师的范读。学生情绪的体验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投入程度,因此,教师参与其中的倾情朗读,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一次震撼。]

  引导:爸爸回来了,爸爸终于回来了!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雷利和他的妈妈该有多么高兴呀!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近了,近了,雷利的眼前出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学生想象说话。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了雷利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挖掘课外资源,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明白“呼声”的原由。]

  过渡:爸爸回来了,将会给我带上象征荣誉和和平的蓝盔。雷利遵守着和爸爸的约定(课件出示第二句话。)

  句子二: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引导: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层对话,不但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更是对雷利的呼声有了更深的理解。]

  引导:多么残酷的战争,多么无情的现实。同学们,现在的你,内心最深的渴望是什么?

  (预设: “和平”)

  引导:“和平”只是你的渴望吗?还有谁?

  (预设:我。妈妈。爸爸。在场的叔叔阿姨。全世界。)

  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生接:和平!和平!和平!

  四.带疑出堂,延情小结。

  引导:一个比一个强烈的感叹号,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同学们,你还能听到爸爸在呼唤什么吗?

  小组讨论。

  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这个问题。

  [“和平”是文本中显而易见的一个话题,国家需要和平,家庭也需要和平。失去了爸爸的家将会被悲痛笼罩着。因此如果联系雷利的“小家”,我认为爸爸还有对雷利和妈妈的思念,对家人的恋恋不舍,对失去了爸爸的孩子的愧疚。因此他的嘴里还会呼唤着家人的姓名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2

  沙河口区 中山路小学 蒋文秀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录象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来表达自己爱好和平的美好的愿望。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课前放录像(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创设情境。

  课上导入  :课前大家注意到电视中的节目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通过伊拉克战事情况的介绍,联想9年前,引发学生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板书课题: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引导读书,深入感悟。

  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并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再一次回顾课文,边读边用心去体会,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内容。

  (1)失父之痛的感悟

  A 读有关的句子,通过读、评议读的情况,体会情感。

  B 比赛读,激发学生对内容的深刻的感悟、理解

  C 引读,激起全体学生与小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

  (2)世界并不太平。

  抓住重点词句的感悟。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重点句的意思

  B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C小结,和平需要全世界人们去维护。

  (3)渴望和平。

  体会读。学生在读的时候,通过对朗读的情况的评议,尤其是读的语气。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容,掌握朗读的感情基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比赛读,深入体会情感。达到与小作者的又一次共鸣。

  2、阅读小结,激发情感:

  这篇文章,小雷利以书信的形式,向我们倾诉了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的强烈呼声。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放录象,通过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痛苦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定格在“和平的烛光闪动”)

  三、联系生活,导向实践。

  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都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不同形式来表达我们爱好和平的心声。

  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1、指名展示。

  2、师生点评

  四、借助板书,升华主题。

  世界需要和平。这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唤。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

  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⑴ 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⑵ 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 指名读,评议,练读。

  ⑶ 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⑷ 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⑴ 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⑵ 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4

  学习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 ,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

  3)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1)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5

  各位老师,你们好!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儿童诗《呼唤和平》,和平是人类的追求,今天,我以“战争与和平”作为说课的主题。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组课文体裁多样,围绕“战争与儿童”的主题,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为第五组课文“热爱生命”打下了基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小作者通过深情回忆他爸爸出征前及牺牲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的心情,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起来催人泪下。小作者借这封信强烈呼吁全世界的人民都来关注和平,捍卫和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本文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及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失去父亲后的无比悲痛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作为教学重点,把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作为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本课特点的特点及本组课文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切实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的训练重点,我采用整体感知、创设情景、合作探究、以悟促读、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讨论法、发散思维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应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的境界。因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听中激活情感

  这样既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又直击主题,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个大致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选择让学生运用默读的方式首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直切课题提问“这个中国孩子到底在呼吁什么?”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

  三、探究,在议中体会情感

  语文教学就必须清清爽爽地教,明明白白地教,因此我将这一环节分成几大块来探究学习,让人一目了然。

  1、勾画词句,了解“我”的爸爸。

  “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相当于文章中的引子,是体会“我”对爸爸的无限崇敬以及对他的死悲痛欲绝情感的关键所在,怎样理解,当然不能泛泛而谈。抓住关键词句,品文析句是一种好方法。

  采用读、画、议的方法,我让学生先读相应段落,画出体现爸爸人品的句子,边读边悟,可以自己体会,也可以跟周围的同学探究,然后进行全班的交流。交流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和自己体验的情感,并且读最后采用师生、生生评价朗读的方式来进行反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避免了他们盲目地读,没有效果地读。能让学生走入文本,读得更有感情,谈得更有深度。同时,探究学习也从中体现出来。

  2、入情入境,体会“我”的伤痛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充满情味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教学这一部分时,我的具体做法是紧扣文中作者的感情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揣摩、领悟、体会其中丰富、真挚的情感。教师先用承上启下的导语引到这部分的学习中来。“爸爸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他和我们约定,这次出行回来,一定要送一顶蓝盔给我,而我要用最美的花献给他,可如今……”,接下来,教师配乐、充满激qing地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激qing,在听到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后,学生的情绪已经被感染。随之,教师创设情景“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就是为学生创设情景。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的眼前出现的不再是个陌生人,而是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爸爸,自己最亲爱的爸爸。曾经那么依依不舍地送爸爸出行,曾经那么盼望爸爸能带着蓝盔凯旋而归,盼着能象别的孩子一样,牵着爸爸的手一家三口去公园游玩,盼着能象别的孩子一样,在爸爸的辅导下做作业,可如今,等着的却只是爸爸冰凉的遗体,一切化为泡影,再也看不到爸爸的微笑,再也不能在爸爸的怀里撒娇,再也不能,再也不能,……学生的情绪在瞬间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眼眶里还噙着泪水。千丝万缕般感受化作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字字句句感人肺腑,有表达对战争恨的,有表达对爸爸爱的,有对爸爸死悲的,有表达对爸爸伟大精神敬佩的,这就是情感体验。一时间,学生的情饱胀得似乎要爆发出来,老师趁热打铁,给他们一个舞台--课堂,让他们充分表现。怎么表现呢?读,大声地读、悲伤地读、憎恨地读、期盼地读,只要能表达情感都行。这是以悟促读。接着,我继续让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读这段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边读边悟,边作批注,这是读中有悟。整个过程体现了创设情景、体验情感、以悟促读、读中生悟。

  接下来就是理解这一段中最后出现的三个“和平”,这是文章的一个小高潮,把小作者的期盼和平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老师引句,学生回答,用这样的师生互动环节教学。“师:我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师:妈妈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师: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的呼喊--生:和平!”,通过师生的互答,让这几个“和平”在重复中,体现情感的递增,也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读。让读更深入。

  3、合作交流,说出“我”的心声。运用搜集整理资料,合作交流谈感受的方法也是一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好方法。这部分中意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表现国际中的战事的资料,我也亲自搜集了一些无辜人民受战争迫害的图片,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

  教学中,我把这么多事实摆在学生面前,紧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他们的情感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似乎再多的语言也表达不出自己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有了情感铺垫,再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他们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就迎刃而解。有了情感,有了感悟,要读出雷利的呼声就不是难事。于是我因势利导,紧紧抓住这个突破点,设计以下教学步骤。“雷利的情感和我们一样强烈,于是他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学生被点燃激qing,异口同声地回答“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接着问“这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仅仅是中国孩子的呼声吗?当然不是,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们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全班同学的回答声响亮而坚定,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情感达到最高潮。

  4、延伸,在读中升华情感。

  学完课文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课外阅读内容--《儿童和平条约》,这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定的一项公约,当《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响起时,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每个人祈盼和平的情感再次升华!本课在歌声和朗读声中姗然落幕!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

  和平!

  和平!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我用“三个和平”作为板书内容,并通过字体的大小来体现情感的递升,这样不仅体现了板书的概括性,目的性特点,而且紧扣主题。给人醒目、简洁的感觉。

  六、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紧紧扣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围绕“读、悟、情”三个点展开。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有读才有悟,有悟再促读,读中情意浓”。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6

  教学目标:

  1、理解“蓝盔、军事观察员、联合国、卓越、罪恶、呼吁”等词的意思。

  2、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以情促读,以情促悟。以孩子的呼声这一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是以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再通过回忆父亲感受失父之痛促使学生理解孩子的呼声,最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再次促使学生深切感受孩子发出的呼声。三次出示的孩子呼声体现了层次,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设计:

  一、激qing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课件出示

  师: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有多少人伤痕累累,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为什么发出呼声?发出什么呼声?)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出示“联合国、蓝盔、军事观察员”相关资料。

  2、解决质疑的问题。师:是不是知道这些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还要透过语言文字用心来感受作者的呼声。

  三、 以情学文。

  (一)、出示孩子呼声这一段。指名读

  (二)、感受“失父之痛”

  1、自读课文,用记号划出描写父亲的相关句子,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反馈。

  句1: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卓越”

  句2: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去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指名读爸爸的话。(深情)

  句3: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读这一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说

  出示填空,填一填,看看这些词填与不填有什么不同?

  (师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

  句4: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三)、再读孩子呼声

  师:同学们,一个军事观察员,一个爱妻爱子的爸爸、一个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而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来说,更让他懂得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和雷利呼吁。朗读。

  (四)、感受世界的不和平。

  学生交流资料谈感受。

  师出示有关图片。

  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读“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五)、再读孩子呼声。

  师:同学们,这一组组照片、数字刺激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视线,更刺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呼吁。齐读。

  四、升华情感,呼吁和平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的呼声一定能感动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将永远灿烂,看,我们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看图。

  和平鸽已经展翅飞翔,让我们拿起笔,也来写上几句和平的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篇17

  [教材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课文是一篇书信体裁的文章,出自一个中国孩子痛失父亲后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凭借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设计理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如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全息阅读的教学构想:“一条主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两个板块”:“感悟父亲形象”和“体味丧父之痛”,凭藉“呼声”提揳全文,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简驭繁,凸显重点,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为”。

  [教学重点]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的和平鸽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引出“呼声”——入情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幸福、和平的环境中,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拥有这一切!你们看(课件出示战争的画面)一张张凄苦的面庞,一双双充满泪水绝望的双眼,这些都是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孩子们,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他们很可怜。

  生: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太苦了。

  生:战争太可恶了。

  ……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者创设声像情境,努力实现听觉与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在学生了解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

  二、以疑导引,聚焦“呼声”——传情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预设问题二:他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三:为什么他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四:难道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师:是呀!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有同样的疑问(出示课件:谁的呼声?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生读文,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相机解释:“联合国”“蓝盔”

  师:同学们,刚才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生:是作者雷利的呼声。他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孩子,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师相机出示课件: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

  师:这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声,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请同学们也深情地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吧!读!

  师:这里饱含着雷利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因为是战争让他失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所以他呼吁:再读!(教师板书:呼——和平)

  三、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动情

  师: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一会儿我们交流。

  (生按要求完成,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交流读书体会,请汇报的同学先读出你勾画的语句,再结合重点词语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相机课件出示有关语句,理解感悟,指导多种形式朗读。)

  生: 我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精通”看出爸爸很有才华。

  生:爸爸这么有才华就牺牲了太可惜了。

  师:是呀!爸爸能为祖国做更多的事,却为维护和平牺牲了。可见爸爸是多么的渴望和平!请同学们带着惋惜的语气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生自由练读)

  生:我从“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染红”“浸满”中知道爸爸是为战争牺牲的。

  师:是的,爸爸是保卫和平的勇士!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 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看出爸爸是优秀的侦察员。

  师:联合国秘书长都赞扬爸爸,可见爸爸是多么的优秀。谁能带着无比崇敬和高度赞扬的语气读这几句话?

  (指名读)

  生:我从“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 , 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爸爸深情的目光”看出爸爸是爱妻子的好丈夫,爱孩子的好父亲。

  生:“一定”说明爸爸对维和任务充满信心。

  师:请你带着慈爱与坚定的语气读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品悟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师:我们的小雷利为拥有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热爱和平、勇敢、热爱家庭的父亲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他是多么热切盼望爸爸能凯旋而归,把那顶象征着和平的“蓝盔”戴在自己的头上。现在你就是雷利,你可以闭上眼睛美美地想象画面,并和同桌交流,把你的喜悦传递给对方。开始吧。(学生自由想象并交流)

  师:有谁来美美地说说,爸爸回来以后,可以和你一起干什么?

  生:我想送给爸爸一个甜甜的吻,并和爸爸一起庆祝他的凯旋归来。(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煽情

  师: 是啊,多么其乐融融,幸福的一家啊!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师导读,生跟读第三自然段)……和平!和平!和平!”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军事观察员,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雷利,此时此刻,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哀乐,并再现灵枢归来的场景。)

  生:爸爸,我很想你。

  生:我为有你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生:伏在灵柩上失声痛哭。

  师:说的真好!真是感人肺腑,走进了小雷利的内心世界,下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哪句话最能打动你。

  (自由汇报)

  师:是啊!骨肉分离,这种痛产生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力量,还有对和平的呼唤,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用心去感受小作者的悲苦吧!(板书:悲——牺牲)

  (生齐读)

  师:爸爸呼唤的是“和平”,这里连续用了三个“和平”,去掉两个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说明爸爸对和平有强烈的渴望。

  师:在牺牲前的刹那间,爸爸没有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而是呼唤着:

  生齐:和平!和平!和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学生对雷利的“丧父之痛”有了深切体会,进一步升华情感。)

  五、 自主探究,体会世界不平,回归呼声——升情

  师:可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世界和平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课件出示7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生:只要有战争存在,就说明世界不和平。

  生:现在,除了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地方还在战争。

  师:对于战争,你又了解哪些情况呢?

  生:我从电视上了解到伊拉克在战争。

  生:我知道战争中的人生活很苦,他们有许多无辜的死伤。

  ……

  师:是呀!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师:请同学们看(出示课件)。孩子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又作何感想呢?

  生:战争太可恶了!

  生:我讨厌战争!

  生: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

  生:我要和平不要战争!

  ……

  师:这也是小雷利内心的感受(板书:恨——战争)

  师: 是的,是残酷的战争使无数的母亲失去儿子,无数的妻子失去丈夫,无数的孩子失去父亲,因此,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吁!读!(课件: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的爱的人类家园!)

  六、总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小雷利这个痛失父亲的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饱含着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课下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

  1、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2、查阅、了解并收集世界动荡不安,仍然弥漫战争硝烟的地 区局势的资料。

  3、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自学字词。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谁能简单的复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简单概括。

  师:叙述的真不错,谁能把自己摘录的印象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句子。

  师:为什么这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谈感受。

  师:多么深刻的体会啊,老师相信你能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出来。(3-5名汇报)

  生:有感情朗读

  2、检查字词

  (1)认识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

  (2)认读生词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重点理解:呼吁, 沉浸  卓越  凯旋 (练习说话)

  3、(指导书写)

  凯;第六笔是竖提,,不要写成竖弯钩。

  姨:右半部分共六笔,注意笔顺。

  罪:上扁下宽,注意间架结构。

  二、浏览全文,简单回顾书信体格式

  三、 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师: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3、总结升华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就请同学们拿出笔来从信里找出最能表达你渴望和平心声的一句话写在和平鸽上。小组合作把这些和平的白鸽串起来。(播放课件,音乐《明天会更好》)

  生:找句,写句,串和平鸽,有感情品读自己摘录的句子。

  四、作业布置,深化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请拿起你手中的笔,给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牺牲恨——战争

  呼——和平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3375127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