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教学反思

仰面清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敲》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推敲》教学反思(精选7篇)

《推敲》教学反思 篇1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一课比较顺利。学生充分的预习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默写的正确率非常之高。而今年订的录音磁带对我们班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大大改观了我们朗读的面貌。我以为对我们来说听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只能借助模仿,浸润在这种高质量的朗读中,才可能改变以往的种种恶习。而且我坚信,这毫不影响我们的个性化阅读。课文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能复述这个故事,二是学习“推敲的精神”学会推敲的方法。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提供一些关键词语来实现简单的复述,主要是把握事情的梗概,记住为什么用“敲”的三个理由。第二课时通过表演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化课文语言。课文的第四小题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反复比较朗读来感受用词的奥妙,都比较好地达成了目标,课堂参与面较广。

  《推敲》教学反思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第3自然段中的“吟哦”一词,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表演时,学生做出认真思考的模样,口中反复念着“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具体的语境里学生真正的理解了词语。接着我请学生来思考“你认为贾岛好笑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能感受到贾岛那种认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推敲》教后反思

  第一次发现五5班的学生也有精彩的表现。学习本课,我采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表演手段,以演促悟。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教师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推敲》教学反思:

  记得上这一课时,我发了一顿火,是这样的:在找到带给贾岛作诗灵感的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我问:读着这样的文字,带给你们什么感受呢?学生一反常态,个个呆坐在那,我耐着性子指着挂图,请同学们结合挂图,读读文字,再来说说,可就是问到了空气,没人应答!这会儿可真是忍不住了,大声吼道:怎么全都睡着了吗?没有一个人有一丁点儿感受?难道你们都没有经历过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吗?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地举手了,说得倒也挺好的,就不知刚才怎么就没人回答?也许他们也如这沉睡的小鸟要我来惊醒!之后至课堂结束,学生们的表现都很积极,想象说话,同桌表演,不时地引来大家欢笑与称赞!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一文系苏教版语文五年级第九册教材,课文主要通过“推敲”这一典故,让我们认识到贾岛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并从中领悟推敲词语的妙处及方法。

  本人任教以来曾多次以此课作为教研课素材,但都以失败告终。今年本人又以其作为教研课材料,也可算是屡败屡战吧。在研学了我校语文教研课题,小组集体备课落实了导学案。《推敲》第二课时本人这样设计:一、导学目标。1、读读、演演故事《推敲》;2、学习贾岛做学问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过程中。二、自学探究轻声朗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出示的填空题,用铅笔在书上做出标记。(1)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三、交流研讨。交流第(1)题时本人着重抓“即兴”一词,要求学生释义,词组搭配:即兴,并强调“必须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然后才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由此引导学生看文中第一幅图说话。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后思考此环节如果再让学生用即兴说句话会则更能加深对次词的理解。交流(2)时本人要学生找出文中叙述这一内容的文字,着重抓了“吟哦”一词,并让学生模仿贾岛边吟哦边比划推和敲,适时点拨。课后思考此环节如果此时教者点拨学生贾岛这一过程就是推敲、斟酌,学生就不会仅认为老师设计这一环节好玩而哈哈一笑而过,再且这段内容还可通过反复朗读,以体现贾岛如痴如醉,反复斟酌,是个做学问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免得放在交流(3)时再来分析,而显得不那么水到渠成。交流(3)时本人主要通过分角色朗读,分析韩愈及贾岛的特点,进而归纳出用“敲”的三点理由,但朗读的组别还偏少些。四、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本人本想设计三题,考虑到之前的失败(时间不够,学生老是说不到关键处),略去了分析《泊船瓜洲》中王安石关于“绿”的几次修改,而只设计了词组辨析,学生回答问题还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学生虽多讲了自己的看法,可讲到点子上的不多,这还有待今后加强训练;最后想来个小练笔——结合自己平时的习作过程,说说学了《推敲》一文后自己的收获。可未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算是一个遗憾,看来课上教者不该说的话,不该讲的内容还嫌多,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还不够。如何改正,这恐怕是本人及广大语文教师今后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高效语文课堂在向我们招手,希望就在前方。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巧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 ;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 ……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以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 篇2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贾岛当时碰上的不是韩愈,而是你,你会帮他出什么主意呢?推?巧敲?还是其他的词?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但一定要有根有据。”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改为“拍”字,因为贾岛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沿着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他肯定又累又饿,迫不及待的想见到他的朋友,也想快点进去弄点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门” ;有的说改“推”字,因为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两人关系密切,用不着这么多礼节;还有的说“扣门” ……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给予了肯定,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贾岛,以个个小韩愈,推敲的不亦乐乎。

  再就是让学生练说这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 篇3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敲”,我在教学中运用了表演这一教学方式:贾岛骑在毛驴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动作?请同学来演一演。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3.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

  本文叙写了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上课通过课文中推字和敲字的斟酌过程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的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的思考,应该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推和敲。”我认为在具体的语境里理解词义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点词语,我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

  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己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帮助。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给出的一组关键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坡度,让学生有个大体的方向,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达到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请学生观察书上“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通过个别读,品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画面的句子反复吟诵,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为下面使用“敲”字奠定了环境基础。

  接着,在整个教学中,我紧扣课文的题眼“推敲”,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词句来突显贾岛对文字严肃认真的态度。设计了让学生自读字悟写出体会,根据 “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突显学生的个性。在第七自然段教学中,使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方式,给出思考题,让学生小组思考,集体汇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最后,通过讲故事进一步体会贾岛对文字的敬重,我送给了学生一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告诉学生写作文的方法,深刻体会“推敲”对于写作的好处。

  课堂是一门残缺的艺术,在上完课,我也觉得有些遗憾的地方,课堂上一直引导学生如何体会“推敲”却没有通过练习来检验同学们是否学会推敲。应该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学生的知识性到能动性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推敲》教学反思 篇4

  《推敲》教学反思

  《推敲》这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首先,在揭示课题后,我尝试着做了做“推门”和“敲门”的动作,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义。虽然是很简单的两个动作,却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伸出手比划着,思索着……然后我问:你们觉得“推”和“敲”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在学习课文时,我充分地运用了文中 “贾岛敲门”的插图,让他们仔细观察,看看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传达了怎样的信息,同时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边读边想像,进入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来体会月夜的宁静,使学生对贾岛能即兴写诗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图上贾岛的动作、表情,想像他此时的心情怎样,心里会想写什么,以此来体会他的斯文、礼貌,从而感悟出和环境、人物、事实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韩愈说的话,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韩愈的话讲了几层意思,说明了用“敲”字的几点理由。引领学生走进现场,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说人物所说。并与前文联系,呼应开头,让学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这样,从不同的途径感悟“推敲”,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贾岛这一人物形象就逐渐地丰满、鲜活起来,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显露出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在《推敲》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段:“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学中我与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师:大街上的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觉得可笑吗?

  生1:我觉得不可笑,反而觉得很佩服他,因为他骑在毛驴上还在思考用哪个字更准确。

  生2:我也觉得不好笑,我从不知不觉这个词中感受到贾岛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觉得贾岛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平常写作文也应该像他这样去修改。

  生4:老师,我觉得贾岛他对自己安危太不负责了,他在大街上这样思考问题,要被撞了怎么办?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贾岛这样确实太危险了,我们钦佩他的这种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环节中学生4的回答是我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独特的,在这里他的体验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闪光,个性得到了张扬。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学“留诗会友”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学生听着音乐,很投入地读着想着)

  生: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难走。

  生: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生: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生: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

  在此基础上,我投影《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自读自悟。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

  反思: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里学生通过听音乐、自读品味,已经对贾岛即兴写诗时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我拓展《题李凝幽居》让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诗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推敲》教学反思

  课文是关于“推敲”一词来历的典故。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地冲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问促读,自主诵读。

  在简单的复习导入课题之后,我便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贾岛(    )写下了(         )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是:一、(      );二、(        )。

  这样让学生自主诵读故事,在整体感知故事的基础上,仔细研读故事内容。

  二、抓住关键语句,品读感悟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紧紧抓住“拜访”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下面的两句话,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词,感悟贾岛对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诚意,同时感悟出两人的友谊非同一般。再请学生联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能感受到它们是相通的。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贾岛为了诗中的一个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三、创设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语训练。

  学习贾岛专心推敲诗句一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圈出表现贾岛认真推敲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接着指名一大胆的男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其他学生担任长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时组织学生评议表演,指出优缺点,力求让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学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时机成熟,我做起了采访者:“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在笑什么呀?”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说出了笑的原因。当学完下一个自然段时,再问:“各位,现在,你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还觉得贾岛可笑么?为什么?”课堂上,通过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就能使学生进入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的心灵就能得到解放,表达也就灵动起来。

  四、深入浅出,渗透知识点

  文章有一个知识点是关于“反衬”手法的运用。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第二个理由是“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我问学生为什么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生心中有数,但说不出来。我便问学生:“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学生立即饶有兴趣地思索起来,然后集体讨论出: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韩愈出场,“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3.韩愈见贾岛冲撞自己的仪仗队质问他,后来知道原因后,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我见学生已经理解“反衬”的用法,时机也成熟,便相机点拨:“古人很讲究字韵,“推”(tuī)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ɑ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拓展延伸,学会推敲

  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节课中,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的开心,学的灵活,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 篇5

  形象,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贾岛是一个醉心于创作的诗人,值得我们学习。”

  “贾岛锲而不舍地创作精神真令人感动。”

  “贾岛走在路上仍然仔细推敲诗句,不愧是‘苦吟诗人’。他这种认真严肃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学生的回答令我满意,一切都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随着声音,周思志站了起来,“我觉得贾岛有点愚腐。”教室里的同学们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我的心里也陡然一惊:他怎么敢这样说?但我想还是应该给他表达的机会。于是我微笑着示意他继续发表自己看法。“我觉得贾岛的愚腐体现在他过马路仍然斟酌诗句,他不懂得遵守交通规则,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生命是一切之本。试想贾岛只是闯进了仪仗队,如果他前面是飞速驶来的汽车呢?如果他前面有一口井呢?那么他恐怕再也没有创作的机会了。”

  “是啊,是啊……”有些同学已经开始点头称赞了。怎么办呢?肯定他的说法,对古人的评价有些不公;否定他,他的话也不无道理。我调整自己的思绪,决定针对他的见解让同学们展开讨论。

  “同学们,周思志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你们对他的说法有何看法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然后再站起来谈一谈。”小组内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一会儿教室内同学们举手如林。

  “老师,我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但我想我们要学习的是贾岛那种创作精神,我们不应该仅仅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古人。何况古代的交通与当今社会有所不同,那时侯根本就没有现在种种发达的交通工具。”

《推敲》教学反思 篇6

  作者:仲怡新   

  师:(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诗人)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各自练习)

  (一位学生上台演):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台下的小导演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第二位学生上台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评析]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表演这一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3.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推敲》教学反思 篇7

  [案例]

  师: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诗人)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各自练习)

  (一位学生上台演):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台下的小导演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第二位学生上台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师:既然连大诗人韩愈都觉得用“敲”好,贾岛也认同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理由。

  ( 生齐读)

  师:这里,韩愈从三方面来说用“敲”好的理由。几百年来,“推敲”的故事广泛流传。至今,人们还在争论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大家再认真想一想:真的是“敲”好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能不能也谈谈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认为用“推”好,因为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而“推”更能看出贾岛急着想见到好朋友的心情。

  生:我也觉得用“推”好,因为他们既然是好朋友,就不必讲究那么的礼节。“推”更可以体现贾岛在好朋友面前的无拘无束。

  ……

  [反思]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两个做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倡导: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几百年来,“推敲”的故事广泛流传。至今,人们还在争论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教学进入尾声时,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内容,体会贾岛认真推敲文字的基础上,还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比较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又激起了教学的高潮。这是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对教材质疑、批判,不唯书、不唯师,培养认真读书、乐于思考的习惯。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敲》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3656127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