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

无风无月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嫦娥奔月》

微信扫码分享

《嫦娥奔月》(精选15篇)

《嫦娥奔月》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甘愿忍受月宫清冷寂寞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文中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

  二、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文本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我把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文中所蕴含的爱民之情、夫妻之情,人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对后羿的爱戴之情、对逢蒙的鄙夷之情,都蕴藏在这篇美丽的神话里,感受语言文字,学习语字的同时,感悟文本情怀。同时,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点,拓展升华,让学生进行词句积累,课文复述,同时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㈠吟诵诗中月,品味月中情

  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吟诗,吟一吟描写月亮的诗

  《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古朗月行》、《泊船瓜洲》、《小调歌头》……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以月寄情,表达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都因为有一个企盼团圆的节日——中秋节。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翻到《嫦娥奔月》这一课找到直接写中秋节来历的那一段读一读。

  生自读,齐读

  为什么人们要想念嫦娥,为她祝福呢?

  自己默读课文,用几句话简单的说一说。

  (嫦娥为了仙药不落入恶人手中,使百姓不受害,甘愿吞仙药,离人间,忍受孤独寂寞。)

  过渡:嫦娥吞下的仙药是怎么来的?后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㈡观后羿射日,品英雄豪情

  1、生自读1~2自然段,想象当时的烈日曝晒似的情景以及后羿射日的神力。

  交流:指名读十个太阳炙烤大地的句子,你能想到哪些词句或句子?

  教师出示:烈日炙烤,大地龟裂,烈日炎炎、……花草——牲畜——人们——。面对这样的情形,后羿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指名读,读出后羿的决心: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等词,读了这一段,他会用怎样的语气对最后一个太阳说?(命令的、指责的、正义的),读了后羿射日这个小故事,你仿佛看到了一个——的后羿?(力大无穷、为民除害、正义凛然、义正辞严、英勇豪迈、豪气干云、义薄云天……),出示一组词语,朗读,再读课文。

  ㈢知嫦娥为人,感侠骨柔情

  过渡:这样一位大英雄豪杰,他的妻子嫦娥又是什么样的人呢?自读课文4、5自然段,说一说,嫦娥的性格特点。

  交流:

  1、美丽善良:经常接济……相机理解接济。

  2、忠贞可信: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让她藏好仙药。

  3、机智勇敢:逢蒙手提宝剑,威逼,周旋理解→引导学生想嫦娥是怎样周旋的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勇于牺牲:

  “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下去”,在交流中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品格。

  ㈣赏夜空美景,泣夫妻深情

  师范读,边听边思考,嫦娥和后羿的心情。

  交流:“飘飘悠悠”让你想到什么?这是什么样的词,你来说几个这样的词。碧蓝碧蓝的夜空好美啊?

  美丽的嫦娥

  师:嫦娥飞出了窗子,飞过了……,她一边飞一边想:再见了——,再见了——,再见了—。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看见妻子在月亮上,后羿连声呼唤,指生读,用什么样的感情读,无限深情、悲伤绝望),指导从哪些语句中感悟:“不顾一切“、”焦急“、连声呼唤”

  学生深情朗读。

  ㈤读佳节来历,寄百姓深情

  1、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后羿的英雄气概,嫦娥的侠骨柔情,百姓是不会忘记的,再感念后羿和嫦娥的同时,人们也会永远唾弃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你理解什么是奸诈贪婪了吗?

  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妄图得到仙药,此为贪婪;投入英雄门下,不求正道,设计夺药,期凌弱女子此为奸诈。

  ㈥理清层次,指导复述。

  后羿射日,逢蒙拜师、嫦娥吞药,夫妻永别、佳节寄情。

  ㈦阅读拓展

  一个美好的节日,一段凄美的故事,一份真心的祝福。

  古往今来,有多少美丽的神话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恶丑的唾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无限向往。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课后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女逐日》《牛郎织女》。

《嫦娥奔月》 篇2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故事最神秘、最美了。根据月亮上的阴影,人们象月中有蛤蟆、有桂树、有仙人。最动人的当然是月里嫦娥的故事。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东汉之前的记载不完整,东汉张衡的《灵宪》才说到嫦娥是界羿的妻子。羿是传说中著名的射箭英雄。她实际上是受了占卜师有黄的骗,吃了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不死药,到了月球里,不但没有大利大昌,据说,还变成了一只蛤蟆。她为什么要离开羿,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各有毁誉。有的同情羿,有的又说羿另有外遇,谁也说不清。这场笔墨官司打了XX年以上,越沸沸扬扬,嫦娥的名声越大,妇孺皆知。举头望明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所想象的嫦娥。谁也不愿将她与癫蛤蟆相连,而是最理想的绝世佳人,并进入了各种文艺形式中。如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画过一幅传世的《嫦娥奔月》。那盛装艳服的嫦娥,端庄秀美,怀抱玉兔,冉冉飘飞。画的背景是明月高挂,树影婆婆。其他文艺作品中的嫦娥,无不是美的化身。证明中国各族人民不但追求美,也善于创造美。唐代际诗人李商隐写诗说:"草下阴虫叶上霜,朱栏迢递压湖光,兔寒瞻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嫦娥〉应断肠。”(《月夕》)诗人对这位孤寂的美人充满了同情。民间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另一个版本并不是这样,而是嫦娥吃了仙药升上月宫,自由自在又快乐,夏夜,老人常指给孩子看:月宫的天井里是一棵拖萝树,树下一只玉兔,旁边是个蒜臼,树干背后嫦娥转身进屋的裙裾依稀可欠——这是人间农家向往的生活,凉快的傍晚,轻松愉快的嫦娥正捣好了蒜泥,转身看屋里锅灶炒的新麦子面油饼熟了没有呢!“嫦娥应偷悔灵药,碧悔青天夜夜心”的诗句,只不过是自我对嫦娥多情的诗人,希望嫦娥般的仙女多多回归人们凡世的酸酸猜测罢了!月亮还有许多美好的别名,如玉轮、玉盘、玉钩、玉弓、玉羊、广寒、婵娟、金波、金盘、姮娥、素娥……在人们心目中形象优雅。  

《嫦娥奔月》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文字优美,可读性强,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说话表达能力的好教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能基本说出故事的主要梗概。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如何理顺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策: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

  2、读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提示:“济”是多音字;“诈”是翘舌音;“蒙”是后鼻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诈贪婪?)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想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2.指导要点。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来体会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辨析各人物的特征,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的品质。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对策:扣住文章关键语句,让学生仔细品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贪( ) 辉( ) *( ) 值( )

  贫( ) 挥( ) 纤( ) 直( )

  3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4、仿写:第六小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课文情境中体会课文关键字词的作用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指导复述课文

  对策:让学生事先交流复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1、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找出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

  三、指导复述课文

  1、讨论方法:

  (1)要用讲故事的语调让学生读课文。

  (2)回忆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3)依据提纲复述。

  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4、自由练习,同桌互说。学习评价。指名学生先进行复述和评价的示范。教师必要的示范可以帮助学生用适当的语调进行。

  5、小组尝试复述。进行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6、指名演复述。

  四、作业:

  小报:关于月亮。  

  板书设计

  嫦娥奔月

  后羿:力大无比(登上  运足 拉满)

  为民造福(除害)

  嫦娥:美丽善良(经常接济、为民吞药)

  勇敢机智(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下)

  逢蒙:贪婪*诈(假装、手提、迫不及待、威逼)

  资料:

  逢蒙。教参里特意注明“逢”读作páng,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逢páng ,姓。”(见第394页)《辞海》语词分册:“逢(páng ),‘逢’的本字。(见第1116页)可见,“逢”姓即“逢”姓。“逢蒙”是人名,夏代善于射箭的人。《韩非子·问辩》:“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非羿、逢蒙不能必中者,有常也。”《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上都收“逄”字,标音为páng。但在古书中,“逄”姓常写作“逢”,如周代有逢同,汉代有逢安。但也有写作“逄”的,如《孟子·离娄下》中,“逢蒙”即写作“逄蒙”。

  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登月以来,根据对月球的多次实地勘探和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土壤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人类对月球的面貌已有了较多的了解。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所具有的元素基本是相同的,月球上的岩石比地球上的还要古老。月球上空气稀薄,大气成分比较复杂,通常在黑夜时由40%的氢,40%的氖和20%的氦组成.到日出时还会加入少量的甲烷和氨等。

  月球上共有30多万座环形山,星罗械市,彼此环抱,其中最大的一座环形山,直径近300千米,海拔高达6000千米,十分壮观。遗憾的是,由于月球上没有水源,这些山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十分荒凉。因此,解决月球上的供水问题是困扰科学家一个难题,多年来,人们提出各种设想。有一个方法是:采掘月球上储存量极为丰富的氧化铁,用太阳能熔化炉进行熔炼,使其放出大量的氧,与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制取的液态氮相结合,来生成水。

  由于月球上的空气太稀薄,原本大量存于太阳的高能粒子流(太阳风)中的“氦一3”喷射出来,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约有100万吨左右。这是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宝藏。因为它比地球上核电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若能大量开采,不但可供月球开发之用,还可成为地球21 世纪用之不竭的核原料。

  月球的白天和夜间持续时间都长达半月之久,白天气温高达127℃,夜问温度又低达零下183度,这是月球上没有人烟和生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月球的一些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月球很可能是一个空心球体。基于这一认识,有朝一日,就可在月球表面打一条通道,进入月球地壳深处的“地下月宫”,在那里建造一座适于人类居住的‘地下城”。这样,乘坐飞船奔月的旅游者,可在这座“地下城”找到过夜的旅馆。当然,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以这座地下城为基地,从事月球资源勘探、太空产品生产、天文观测等活动。

  “嫦娥奔月”的“奔”,究竟该读第几声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来源。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云:“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仔细揣摩原文,这儿的“奔”实为逃跑的意思,因为嫦娥未经丈夫允许,是“窃”,是“盗食”,怕羿责罚,所以逃跑到月宫里去。“奔”的本义是跑,急走。引申作逃跑。这在古文献中是经常用到的,如《春秋左氏传》:“晋灭虢,虢公醜~京师。”据此,我以为“嫦娥奔月”的“奔”读第一声比较恰当。有的老师说,课文中的嫦娥并不是偷吃了不死药,也不是逃跑到月宫里去的,怎么可以将“奔”解作逃跑呢?这么问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不将“嫦娥奔月”作为一个典故来看,而是作为课文中这个民间故事的题目来看,将“奔月”解作直奔月亮,将“奔”读作第四声,也是说得通的。

  逢蒙”的“逢”该怎么读?为什么用“逢”而不用“逄”?

  在古汉语里,作为姓,“逢”“逄”二字是相通的。那为什么我们教材中要用“逢”呢?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两点:

  首先,“逢”是本字。查《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胡裕树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第612页“逢”的第4个义项:(pánɡ旁)<名>姓。“逄”的本字。再查第607页“逄”:(pánɡ

  旁)<名>姓。本作“逢”。一般情况当然以用本字为宜。

  第二,在现代汉语中,“逢”属于“常用字”,是2500个常用字中的一个;而“逄”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找不到,也就是说“逄”在7000个通用字以外。相比之下,显然在这里用“逢”要更加合理,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课前思考:

  《嫦娥奔月》这则神话故事,作者以事为题,简练、明了,规定了整个故事写作的重点所在。文字浅显,情节简单,爱憎分明。

  嫦娥奔月这个情景作者描绘得很美,怎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我想单纯靠教师的见解显然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悟。于是我想,不妨将这一课上成体验情感、练习说话的训练课。在整篇课文的指导学习中,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说、去发挥,如从“飘飘悠悠”一词入手,借助课文内容、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通过指导朗读,使学生不仅弄清了意思,还感受到了课文的意境美。我一直只是从中导读、点拨、鼓励、称赞。

  在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从中感悟,我想试一下。

  [课前思考17]

  刚才认真地学习了韦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小蔡的资料,明确了本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教学方法,我想在初读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词语和句子。第二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围绕“后羿、嫦娥和逄蒙分别是什么样的人?”阅读感悟,深入体会,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课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要授之方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然后在班上复述,通过评价,进一步提高复述水平。

  值得探讨的是,“后羿寻妻”应该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吧,韦老师的设计中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第三部分学习?我认为应该放在第二部分中,嫦娥奔月后羿寻妻,故事到此,结局已定了。

  课前思考:

  对学生古诗文的引导和阅读。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继承和发展下去,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大量的拓展阅读,还让学生收集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以及自己的读书体会;然后在学生读《嫦娥奔月》让学生边感悟课文内容,边体会文中内涵,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形象,在自己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对整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从月美,到人美用优美、甜美的语言去读课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让学生会在感悟中能充分感受到这些美的。

  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嫦娥奔月》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当地。重在让学生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真正做到在读中悟。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反思15]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美。从月美,到人美用优美、甜美的语言去读课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让学生会在感悟中能充分感受到这些美的。

  嫦娥外表美丽,她的心灵更美!

  本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了阅读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嫦娥的美丽、善良、正直、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复述课文,进一步体会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反思:

  人物是故事的要素,体会人物形象是领会故事意蕴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这篇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后羿、逢蒙、嫦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对人物的认识。譬如:

  后羿的“勇”。其射日时的一系列动作“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无比神勇。

  逢蒙的“*”。其人心怀叵测,混在门徒之中,偷取仙药时“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充分暴露出阴险、贪婪的嘴脸。

  嫦娥的“美”。不仅外表美丽端庄,飘飘悠悠飞行姿态美丽,更兼内里正直善良,心底无私纯正。

  如果说研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属于部分条块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应将条块融成整体,走进文字想象故事描绘的意象了。这篇课文文字虽然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多彩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载体与空间。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已走了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它,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会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

  壮美——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英雄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即便是对嫦娥的描写,也能捕捉到这样的体验。面对逢蒙提剑威逼,她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宫每日里只玉兔相伴,行只影单。后羿嫦娥四目相视,可无缘再聚。后羿“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从此天上人间难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泪。

  甜美——后羿嫦娥从此离隔,可以想见思念总比那日头长。月圆之际,便是那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时。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情感确乎让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美丽善良,心地纯洁,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景物纯净、明澈,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思。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象,这时教师应当适时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要注意的是,指导一定要从开掘心理体验的角度着手,要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与多样,不宜过分强调技巧。

  在课堂上有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就是高小宇演的逢蒙与倪蕴哲演的嫦娥的周旋,俩人能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文本的空白填补了。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按计划进行着,学生在阅读、讲述完这个千古传诵的神话故事之后,对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嫦娥的善良勇敢,后羿的勇敢正直,逢蒙的*诈贪婪,学生通过他们的说,他们的读将三个人物牢牢记住。课堂教学可谓顺利也。但是,课堂上我让学生讨论的一个字嫦娥奔月的“奔”,到底是读 (bèn),还是读(bēn),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查资料,询问等发式,告诉我说应该读(bèn),原因是:“奔”读bēn时含义有①奔走;急跑。②紧赶;赶忙或赶急事。③逃跑。读bèn时含义有①指向目的地走去。②介词,朝,向。③年纪接近。④为某事奔走。因此,他们认为文中把嫦娥奔月的“奔”解释为“奔走;急跑”,很欠妥。是呀,将这个字的含义放到此语里,不就成了“嫦娥奔走月”或“嫦娥急跑月”了吗?这能通吗?此时我也认同学生的看法。事后,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再看了韦老师搜集的有关资料,心中豁然开朗了。结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关键学生已经区分了奔的两个读音的不同含义,知道了如何去加以辨别。只是,没有明确的答复,若考试考到的话,学生究竟该作何答?两个读音都可以?看来得有个权威人士来点化点化呀。

《嫦娥奔月》 篇4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      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展示月之图。

  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缓缓升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今夜也将是一个月圆之夜,而且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中秋节)

  2、同学们,中秋佳节,你们家准备怎么过这个节?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3、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是啊,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嫦娥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嫦娥奔月(板书)

  二、欣赏奔月之美

  1、说到“嫦娥奔月”, 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生边答边出示):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第六自然段)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从那些词语的朗读中能让你感受到美?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三、感受人物内心

  1、读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中,甚至有的同学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

  2、过渡:好的故事离不开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嫦娥(出示:(   )的嫦娥)

  3、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

  (2)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填,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

  (1)善良的嫦娥。(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a、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b、逢蒙是什么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

  (2)机智勇敢的嫦娥。(说理解,读句子)

  a、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这里用了一个词“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b、(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

  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不仅是因为这情景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灵美。

  (3)深情的嫦娥。(生汇报)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后翌,他是个怎样的人?(勇敢,力大无穷,为民除害)因此,西王母送给他——长生不老药。后翌跟嫦娥的感情如何?你从课文那些细节感受出来?(生读)这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分开了,你们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七段吗?(配乐,男女生分读)

  5、嫦娥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开了人间,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她深爱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四、总结拓展

  1、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意味着她美好的家庭将——意味着乡亲们再也——,现在谁来再读读这段话(第六节),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再读这句话吧!(配乐)

  2、现在,谁能来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

  3、其实,神话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说,情节出现了很多版本,《嫦娥奔月》也是如此,例如李商隐写过一首诗,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善良的嫦娥,对美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在中秋之夜讲给家里人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嫦娥奔月》 篇5

  10.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生结合具体词句,感受嫦娥的机智善良和逢蒙的*诈贪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指导。

  2. 指导生复述课文。

  3.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词句,想像场景,感受嫦娥、逢蒙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指导生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 过渡: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嫦娥的机智善良和逢蒙的*诈贪婪?

  二、  精读感悟

  (一)精读课文3至5自然段

  1. 师示问题: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嫦娥的机智善良和逢蒙的*诈贪婪?请默读第3至5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并写一写旁批。

  2.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检查。

  3. 组织生交流:

  (1)引导感受逢蒙的*诈贪婪

  生先说说能表现逢蒙的*诈贪婪的词语(假装、闯进、威逼、翻箱倒柜等),然后让生择词说说其表现力。师引导生正确表达。

  (2)引导感受嫦娥的机智善良

  ·引导理解“接济”

  师提问:“接济”是什么意思?

  想像情境:张三家已揭不开锅,几个孩子饿得大哭,嫦娥知道了,她会怎么做?

  李四家几个孩子被冻得脸色发青,嫦娥知道了,她又怎么做?

  ·引导理解“周旋”

  师提问:嫦娥周旋的目的是什么?她怎样拖延时间?

  情境再现:师生表演嫦娥智斗逢蒙的情景。

  4. 写法指导:课文是怎样表现出嫦娥、逢蒙的性格特点的呢?

  5. 指导生朗读。

  (二)精读课文第6至8自然段第6至8自然段

  1. 师引导:服药后,嫦娥有什么表现?逢蒙和乡亲们又有什么表现?请自由朗读第6至8自然段。

  2. 逐节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你有何感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始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精读小结

  师提问: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三、  指导复述

  1. 引导回顾:在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复述课文的方法?

  2. 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复述课文。

  3. 小组互说。

  4. 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感受了嫦娥动人形象。老师这里有一本书,名叫《中国神话故事》,里面有许多感人的神话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到图书馆借阅。

  板书设计:

  10  嫦娥奔月

  后羿    英勇神武

  逢蒙    *诈贪婪

  嫦娥    机智善良

《嫦娥奔月》 篇6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板书设计 :

  飞出了…… 4 嫦娥奔月 飞过了…… 朝着月亮飞去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 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婪( ) 辉( ) 箱( ) 值( )

  梦( ) 挥( ) 霜( ) 直( )

  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嫦娥奔月》 篇7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语言文字,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动词。

  4.说说你觉得后羿是怎样的人?

  5.练读,表现出后羿的力大神勇。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的语句。

  2.讨论:逢蒙的*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嫦娥的机智善良又表现有哪些地方?

  3.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美在哪儿?

  5.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子的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谁能把后羿找妻子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以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嫦娥奔月》 篇8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2004-4-29    阅读次数:181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

  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 ”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 ”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 二 教 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 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  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  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 三 教 时

  教学要求:

  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 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婪(    )     辉(     )       箱(     )    值(     )

  梦(    )    挥(     )      霜(     )   直(    )

  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嫦娥奔月》 篇9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理解其意。

  (3)、思考: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理解“奔”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试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再总结。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   

  3、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并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2、体会后羿当时的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

  1、 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2、  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总板书:

  10、嫦娥奔月

  飞出了……    飞过了……  

  朝着月亮飞去

《嫦娥奔月》 篇10

  教学目标: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充分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点评:这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启发引导作用。)

  二、让学生读文,自己感悟

  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美,并在文章的后面写批注,最后再读课文读出感受。

  (点评:读有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想想、画画、写写,再读读,这种有指向性的读书活动,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组织交流

  壮美:后羿射日的有关课文英雄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嫦娥勇斗逢蒙他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

  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不顾一切……怎么也追不上。这是一种离别,四目相视,却无缘再聚,有情从此天上人间难相聚。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掬泪同情。

  甜美:月圆之际,皓月当空,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着丈夫,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感情确实让人人心生甜蜜。

  柔美:嫦娥的外表美,典型的东方美女

  优美:嫦娥吃了仙药,……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体会:月美,景美人物更美,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想

  注意:学生在体验这些感受时,都要加强朗读训练。

  (点评:这种读悟交流过程,实质上就是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活动过程。)

  四、全面感悟,读写联系

  (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阅读空间,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积极参与文本的再创作)

  此时此刻,遥遥相望的嫦娥与后羿以及乡亲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同学根据课文围绕中心“好心的嫦娥”写一段话。

  学生写话

  五、拓展阅读

  《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几种版本,课文所言,只是一家之言,介绍学生阅读。

  (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知识的积累。)

《嫦娥奔月》 篇11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tā   lǎn      jiān  zhà     qǐ  pàn     níng  shì   (      )   (        )  (       ) (        )   pò bù jí dài    hào yuè dāng  kōng    jīe   jì(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解散(      )    解放(       )    解释(       )解决(      )    解救(       )    解剖(       )解除(       ) 机智地(       ) (         )的祝福接济(       ) 深情地(       ) (         )的夜空企盼(       ) 焦急地(       ) (         )的月亮三、照样子写词。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四、选词填空。敬重     尊重1.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       )别人。2.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       )他。接济     救济3.嫦娥经常(       )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4.在上级关心下,灾区人民很快收到了(        )款。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这是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讲了           的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被         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的故事。赞扬了嫦娥                  的品质。我国这样著名的神话故事还有               、                  等。 3、摘录描写后羿为老百姓解除苦难,射日壮举的句子:                                                                 4、摘录描写嫦娥吞下仙药,飞向月宫凄美景象的语句:                                                                 六、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八月十五这天早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机智地与逄(pǎng   fēng )蒙周旋(quǎn  xuǎn)。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dǎo  dào )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箱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给“疾”选择正确的解释。疾步向前(         )      深恶痛绝(      )(“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⑴病,身体不舒服;  ⑵快,迅速;⑶恨;  ⑷疼痛)3、按要求完成填空。a、用“      ”划出描写嫦娥心里活动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b、找出描写逄蒙气势汹汹的词语:                                        c、想像一下嫦娥与逄蒙机智周旋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拓展练习1、古诗赏析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吞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读读并背诵这首诗。2、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请你把它们连起来。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重阳节五月初五                 端午节八月十五                 中秋节九月初九                新春佳节我还知道这些节日:                                      有些节日也有一些美好的传说,请找来读一读。3、写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嫦娥奔月》 篇12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大意,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反复朗读,大体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4、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感受、学习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整体上把握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把握主人公性格特点。

  三、 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情境教学法   感情朗读课文

  学法:联系上下文释词    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 教学流程预设:

  (一)由“月”入题,构建学生兴趣阅读的平台。

  1、(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e、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2、提到明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仔细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

  3、(齐读课题),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问题?

  看看这些小问号,它们一个个眨着眼睛,好像在说:你们谁敢挑战我?它们又像是一个个小旗帜,正在通在勇敢而又智慧的同学招手呢?

  自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嫦娥奔月》 篇13

  教学设计思路:

  《嫦娥奔月》是一篇美丽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是个体精神对象化的过程,我们预设了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想到嫦娥奔月你的眼前出现什么画面?让学生一边读第六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美?三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好的心灵。最后让学生吐露心声,水到渠成。如此一来,文本活了,活跃在学生的心中,活跃在阅读的课堂中。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讲了善良美丽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故事生动有趣,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

  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

  *诈贪婪:*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诈贪婪?)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

  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

  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

  “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

  “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借助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 在语言文字中了解人物特点,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人物心情的准确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1、展示月之图。

  宁静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缓缓升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今夜也将是一个月圆之夜,而且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中秋节)

  2、同学们,中秋佳节,你们家准备怎么过这个节?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

  3、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是啊,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嫦娥呢?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嫦娥奔月(板书)

  二、欣赏奔月之美

  1、说到“嫦娥奔月”, 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生边答边出示):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第六自然段)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读出来(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从那些词语的朗读中能让你感受到美?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三、感受人物内心

  1、读这段文字同学们都沉浸在嫦娥奔月的这种美好的情境中,甚至有的同学十分向往,自己也能奔向这轮明月就好了。可是嫦娥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吗?

  2、过渡:好的故事离不开个性鲜明的人物,让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主角嫦娥(出示:( )的嫦娥)

  3、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课文,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

  (2)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填,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3)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

  (1)善良的嫦娥。(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a、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b、逢蒙是什么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嫦娥的善良体现在哪?

  (2)机智勇敢的嫦娥。(说理解,读句子)

  a、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这里用了一个词“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谁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遍,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b、(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

  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不仅是因为这情景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灵美。

  (3)深情的嫦娥。(生汇报)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后翌,他是个怎样的人?(勇敢,力大无穷,为民除害)因此,西王母送给他——长生不老药。后翌跟嫦娥的感情如何?你从课文那些细节感受出来?(生读)这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分开了,你们能带着感情读一读第七段吗?(配乐,男女生分读)

  5、嫦娥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开了人间,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她深爱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四、总结拓展

  1、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着她与丈夫——意味着她美好的家庭将——意味着乡亲们再也——,现在谁来再读读这段话(第六节),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再读这句话吧!(配乐)

  2、现在,谁能来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天这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齐读最后一节)

  3、其实,神话故事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说,情节出现了很多版本,《嫦娥奔月》也是如此,例如李商隐写过一首诗,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善良的嫦娥,对美的追求。)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在中秋之夜讲给家里人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三教时

  教学要求:总结课文,研究写法;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

  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

  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

  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嫦娥奔月》 篇14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的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诗叹月,引入课题

  1、旁白: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它有时代表着团圆、美满,有时又代表着忧愁、分离,还有时代表着寂寞、凄凉┅┅它就是“月”字。(板书:月)月是文人墨客的最爱,许多诗词曲赋中都有“月”的身影,谁能背上几句?(见附件3)

  2、提到明亮,我们都会想到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节日——中秋节。关于月亮,关于中秋节,有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嫦娥奔月》板书课题,齐读。

  二、小组学习,检查预习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小组内展示一下预习的情况,并完成前两项任务。

  三、汇报交流,全班展示

  1、出示词语,指一小组进行汇报

  逢蒙 奸诈 贪婪 接济 皓月当空 迫不及待 一丸仙药

  凝望 企盼 焦急 敬重 威逼 周旋 树影婆娑 奸诈贪婪

  2、请一个小组来汇报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组交流,完成《问题训练单》(见附件1)

  六、汇报交流,筛选问题

  1、展示小组训练单,交流解决部分问题。

  2、筛选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七、总结:下节课我们继续通过读书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完成填空。

  1、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嫦娥奔月》的故事,让我们在仔细阅读中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走进嫦娥的内心,记住嫦娥的故事。

  2、出示填空:这是一篇     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        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      升天成仙的故事。

  二、潜读故事,各抒己见

  (一)出示导学案,明确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见附件2)

  (二)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语句多读一读,在句子旁写一写自己对他(她)的看法。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地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用目光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互相补充。

  (四)全班交流分享(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1、关于“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

  (1)“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a相机理解“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b想象嫦娥会怎样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

  c指导朗读。

  (2)“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a启发想象:手提宝剑,迫不及待的逢蒙是怎样威逼嫦娥的?嫦娥是怎样与他机智地周旋的?(相机理解“迫不及待”、“威逼”“周旋”)

  b指导朗读

  (3)“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a谈谈嫦娥的机智勇敢    b指导朗读

  2、关于“逢蒙”(奸诈贪婪)

  出示:“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a谈体会,抓住“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体会逢蒙的奸诈贪婪。

  b指导朗读。

  3、关于“后羿”(力大无比、为民除害)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体会后羿是个武艺高强、为民造福的善良的人。)

  过渡:后羿不但力大无比、为民除害,而且与嫦娥是夫妻情深,你能从哪儿看出来?

  “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藏在百宝匣里。”“后羿外出回来了,没见到妻子嫦娥——怎么也追不上。”(体会后羿与妻子感情深厚)(指导朗读)

  4、再读嫦娥奔月一段文字,体会。

  三、发挥想象,创造神话

  1、故事的结局使人感到分离的悲凉与痛苦,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编个圆满的结局吗?

  2、学生自主想象

  3、自主交流

  四、课外拓展

  1、回家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其它版本的《嫦娥奔月》或神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嫦娥  美丽善良  机智勇敢

  逢蒙 奸诈贪婪  虚伪自私    

  后羿 力大无比  为民除害 

  教学反思:

  这是一美丽的神话传说,内容情节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所得,把对字音的纠正和课文的正确朗读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奔和逢”的字音,经过反复提醒,还有个别学生读错。第二课时主要是以人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人物的特点,完成目标教学。自我感觉这样切入比按部就班地学习课文效果更好,主题更突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课时导学案,对三个人物进行概括了解。比如:后羿的力大无穷、为民造福,逄蒙的奸诈贪婪、妄想成仙,嫦娥的美丽善良、解救苍生(舍己为人)等。根据学生第一课时的问题生成,第二课时重点围绕学生质疑,引导解惑。如:文中讲到“嫦娥机智地和逄蒙周旋”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小先分小组讨论、交流、表演,想象嫦娥是如何与逄蒙周旋的。小组讨论之后,我让学生上台表演,但效果不理想,学生更多被表演的搞笑所吸引,而忽视了“机智、周旋”等重要的内容,表演的目的没有达到,于是,我请一个学生当逄蒙,我当嫦娥,师生配合表演。当那位学生手持宝剑威逼“我”的时候,我机智地周旋:“我也不知道仙药在哪?”“可能是后羿随身携带的吧?”“后羿对我不放心,所以仙药没有交给我保管。”“你杀了我也没有用。”表演结束,我再问学生周旋的意思,学生基本上准确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学生对嫦娥的机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一节课。

  有安徽霍山的老师们来听课,第二节课也有本校老师观摩指导。通过安徽听课老师的反馈和倾听本校老师的反映,大都认为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渗透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比较真实扎实。我认为第二课时时间紧张、容量较大,在备课时未做充分安排,放给学生谈的时间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要注意

《嫦娥奔月》 篇15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字词检查

  1. 歌曲《明月几时有》

  问:同学们今天在开始上课时,老师要带大家去听一首歌,这首歌和一个节日有关,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

  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

  我知道一个故事,嫦娥奔月

  师示: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就成了人们期盼的团圆的中秋节。

  师:中秋佳节的背后还藏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一块学习

  师揭示课题:10。嫦娥奔月

  2,师板书:10 .嫦娥奔月   问:谁会读课题?

  强调:奔是第四声

  问:奔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谁会组词?(奔波  奔腾)(投奔  奔命)

  问:像这样的多音字在课文中还有两个,你们会读吗?

  师出示:逄蒙  接济

  3.字词学习:在这课中有一些词语值得我们仔细读读,通过预习都会读了吗?自由读

  师示字词:奸诈贪婪  一丸仙药  企盼

  威逼    周旋   凝望   敬重

  皓月当空   迫不及待   树影婆娑

  指名读

  我们齐读字词看准字形,读准字音

  一. 精读课文1-2节

  1. 问:当时是什么情形?谁能在书中找到?

  师出示:突然出现十个太阳,冒烟,无法生活标红

  师:同学们,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灼热的阳光晒干了江河,烤焦了土石,甚至连金银铜铁都融化了,大地在哀号,你能读出当时的情景吗?

  2.师:面对此情此景,后羿怎么做的?

  出示独立学习单:1.自由默读第二小节,用“~~”划出后羿射日时的句子

  2.边读边表演一下

  3.问:此时此刻,后羿如何射日的?指名回答

  师示:有一个力大无比的……为民造福

  4.问:从这些语言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后羿力大无比,为民造福,是个真正的大英雄)

  5.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名表演读

  6.过渡: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逄蒙的,       ,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问:你们知道逄蒙又是个怎样的人?

  二. 精读课文第4节

  1.出示小组学习单:(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5节,边读边画出能够反映逄蒙奸诈贪婪的词句。

  (2)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自己的体会

  2.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从哪儿看出逄蒙的奸诈贪婪?

  (1)“一心”,逄蒙很贪婪仙药不是他的却想占为己有

  “这件事”指什么事?

  师示: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哩。

  (2)问:同学们面对这样一桩好事,嫦娥和后羿又是怎样做的呢?

  (3)师示: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百宝匣里。

  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后羿对嫦娥感情很深,重情重义)

  (4)问:嫦娥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子?让后羿对他如此后爱?

  师板书:美丽善良

  师示文字:同学们,你们想说点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嫦娥吗?谁来读好这句话?不仅后裔喜欢嫦娥,乡亲们也很喜欢嫦娥。

  3. 学习第5节

  师过渡:逄蒙面对升仙的诱惑,善罢甘休了吗?还能从哪儿看出他的奸诈贪婪?

  (1) 假装生病

  迫不及待 威逼  想象一下:逄蒙会说些什么?

  (2) 面对逄蒙凶恶的威逼嫦娥心想:……

  理解周旋  指名说说

  (3) 想不想再现当时的情景呢?同座位表演

  (4) 师示:逄蒙见……四处搜寻  情况紧急,眼看……一口吞下

  师再示:嫦娥心里想 周旋

  师:同学们,自由再读这两段话,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嫦娥?

  你喜欢这样的嫦娥吗?谁能读好这两段话?(机智 镇定 勇敢)

  4. 学习第6节

  师示:嫦娥吃了仙药……飞去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嫦娥心情如何呢?自由读,读出这种感觉

  指名说说

  5. 学习第7节

  师:此时此刻,后羿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7节,用“~~”在书中画出

  读了这些词句,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焦急)

  谁来试着读读,指名读

  嫦娥呢?她看到人间是怎样做的?师示:凝望

  理解凝望(久久望着,深情看着)多少离别牵挂读好它

  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在坏人手里,吃仙药飞到月宫,后羿不顾一切怎么也追不上。

  四、总结升华

  1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2.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3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师:让我们再读这节内容,在音乐声中回味这个美好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意境优美,情节动人。《嫦娥奔月》的故事从古代传下来,尽管一传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它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感动。

  课文以《嫦娥奔月》为题,我认为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后羿和逢蒙的出现是为了烘托嫦娥。我希望通过一遍遍地读,一层层深入,让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久驻学生的心间。

  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同学们很喜欢,我也很喜欢,虽然同学们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作为课文,这篇文章还是显得长了些,备课时,我参考教参要求,从画面导入,让学生感受嫦娥奔月的画面美,再从课文的整体入手,感受嫦娥的正直、善良、机智的一面,中间再感受逄蒙的奸诈贪婪,最后再次回到嫦娥奔月,感受其凄美的一面。这是重点段的一个教学过程,重点就是体会嫦娥与逄蒙的人物特点,那关键就是理解“接济”和“周旋”,前者简单,一个补充填空就能理解的,而后者我选择让学生同桌来表演理解,不过心里也挺没底的,不知他们会想出什么招来应对逄蒙?

  仔细反思,在实际教学时总感觉学生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还有学生在表演嫦娥与逢蒙进行周旋时,虽然能够表演,但言语比较苍白,没有真正体会到嫦娥的机智以及她为了百姓牺牲个人幸福的形象。我想这也是今后教学我需要研究努力的方向。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嫦娥奔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5211127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