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精选12篇)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

  1、把汉字与其正确读音连起来。

  kòu  chà  suǐ  zhù  xiāo

  髓   铸   叩   硝  刹

  2、辨字组词:

  稍(   )  妨(   )  奏(   )

  梢(   )  纺(   )  凑(   )

  遣(   )  核(   )  眺(   )

  遗(   )  刻(   )  逃(   )

  3、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这段诗描写的是香港回归仪式中__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感情。

  4、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条紫荆……

  这里的“紫荆”指代的是________,“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暗示香港回归后将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2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给下列词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6分)

  倾听(qīng qǐng)归程(chén chéng)刹那(chà shà) 颤抖(chàn zhàn)硝烟(xiāo qiào)骨髓(suǐ suí) 铸进(zhù zhòu)悄然(qiāo qiǎo)紫荆(jīn jīng)

  二、写出系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2分)

  近义词:

  形状──(   )  挺直──(   )

  寂静──(   )  一刹那──(   )

  反义词:

  上升──(   )  展开──(   )

  欢腾──(   )  散开──(   )

  三、我来找朋友(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直线连起来)(10分)

  越走越近的     心跳

  所有中国人的    红色

  缓缓升起的     钟声

  微微颤抖的     脚步

  深入骨髓的     脊梁

  挺直的       寂静

  刹那的       嘴唇

  缓缓的       伤痕

  崭新的       流淌

  世纪的       日出

  四、给句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kōng   kòng

  1、最后一分钟,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  )。

  2、如果你有(  ),请到图书室来一趟。

  sǎn    sàn

  3、虎门上空的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  )尽。

  4、那桌子放着(  )开的水果。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____________,是旗帜——挺直的

  中国人的脊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万众欢腾

  中_____,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_____!

  2、当一纸发黄的___________,烟尘中__________,__

  ____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______,都穿过这一

  泪珠,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读课文,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 5分)

  1、___年___月___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_________,

  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____的__________而出。

  2、这首诗歌表达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并按要求填空(20分)

  1、这首诗歌的题眼是:_________。第一节中“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

  最后一分钟的风雨规程”。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风雨规程”

  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诗中说“刹那的寂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的“谁”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一小节中说:“香港,让我紧紧握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

  雨归程。”在情感上“紧紧”一词表达了___的心情。最后的“倾听……风

  雨归程”与受段呼应,起到了______的作用。那“扎根在深深的大地上

  的第一朵紫荆”中的“土地上”只的是:_______________。

  4、诗中“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缓缓地流淌”指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现中国人民不忘国耻,憎恨列强的语句有: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3

  教学目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闹钟一只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好,时间已到,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一分钟》(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谁愿意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6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现在还是个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吧!

  二朗读理解课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是啊,可怜的元元只晚起来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多难为情啊!你能找到他难为情的语句吗?用“——”把它画出来。请看图,哪个小朋友是元元,用手指给同桌看。你能为大家表演这种表情吗?

  3、此时此刻的元元,内心一定非常后悔。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元元后悔什么呢?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请大家读1—4自然段,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交流。

  (三)实践活动、深入感悟

  1 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重要呢?下面我们亲自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能做什么,好不好?第一组学生读书;第二组学生写字;第三组学生口算;第四组学生绘画。一分钟过后交流汇报。

  2你知道一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可以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可以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 )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做一个永远和时间赛跑的人,这样你一定会成功

  1.齐读课文。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4

  说明:《最后一分钟》读后感3则为转贴,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响应。

  1.愤怒与自豪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作者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实验小学 杨嘉钰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情感交织,既感到无比自豪,但又感到无比愤怒。

  香港原是我们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就这样,香港被割让给了英国。那时的中国既落后又贫穷,清政府又懦弱、无能,中国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我愤怒英国人的贪婪、无耻、霸道、可恶、残忍!

  这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在回归祖国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穿过这一滴泪珠。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灰尘中浮现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流淌着滚滚热泪。百年的耻辱终于在这最后的一分钟散尽了!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我感到新中国多么像一只昂然屹立于东方的雄狮,祖国正在愈来愈强大!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一定要奋发图强,为祖国强大而读书!

  2.《最后一分钟》读后感,作者南宁市清川小学  五四班  周田润  最后一分钟词语解释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首诗,我感到愤怒和喜悦。

  1997年7月1日,英国政府无条件地把香港的统治权归还中国政府。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香港人民终于和大陆的同胞团聚。当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为0时,香港人民沸腾了,大陆同胞也沸腾了。百年里的痛苦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百年前,清政府被迫和英国政府签定不平等的条约,将香港的统治权交给了英国。香港的同胞在这段时间内受到英国政府的欺压,许多香港同胞也无法与内地同胞见面。英国政府的行为便我感到无比的愤怒,香港本来就是中国的土地,而却被英国强行抢走了。但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离开祖国百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与英国的那张发黄的条约终于撕碎。中国人民盼到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天来到了。读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的高兴。

  诗里有这么一段话: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经历了百年风雨的香港终于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香港,在这一刻,傲然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结束了受英国政府的压制,带着祖国人民的喜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作者叶子 

  当香港回归时,人们的心在沸腾!当读完《最后一分钟》时,我感到了香港回归的不易与人们期盼祖国的热情。  

  香港,祖国七个儿子之一,它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可恶的外国人却抢走了这片珍贵的土地,香港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抢走它?偷盗的事不是人的东西才干的!如果我们抢走你们的领地,你们会怎么想?做了就要担起来,中国人是不忘国耻的!别指望再改教科书,别指望再抢走财宝!别指望抹去中国人心中的阴影,别指望再和好如初!  

  就如文中说的,“第1997页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进我们的灵魂。”中国的儿女拥有着强大的尊严,放心吧!我们不能忍受这样的耻辱!我们要用行动来证实:我们才是最强大的!我们要用一句真诚的话语告诉你们:我们不记仇,但记辱!我们要用颗火热的爱国之心表明:我们是一定要把我国领土要回的!我们要用眼神表示:我们是有尊严的!我们不能容忍你们的行为!一个中国人,他们爱自己的祖国,一位外国人,也爱自己的祖国,各国都有各国的领土,为什么去抢?不要用刀枪撕裂土地,不要用鲜血染红清泉!别连累了可怜的百姓啊!  

  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是展开的……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我首先用风雨归程这个词语作为切入点,接着抓两个重点句的理解,然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诵读诗歌,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孩子们,你们知道这尊雕塑的名称吗?这又是哪里的标志呢?那你们知不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呢?(学生回答)

  师:当 1997年6月30日11时59分,当第一朵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紫荆花即将深深的扎根在祖国大地上的时候,所有中国人的心沸腾了,你们想知道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一起来感受那万众欢腾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感知全诗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一首诗歌。也知道了这首诗歌一共有几节?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诗歌并听清老师的要求。

  1、 自由朗读,思考

  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他经历了一段坎坷的路程,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请把它找出来。

  2、 读“风雨归程”

  师:课文读好了,并找到了概括香港回归历程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你来说说。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风雨归程”。这真是一位会读书的孩子,他找得非常准确,就是“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这个词。

  3、理解“风雨归程”

  师:孩子们,你们课前收集了香港回归的资料,刚刚又初读了诗歌,谈一谈你对风雨归程的理解。(请两名学生谈)

  三、品读文本,感悟诗歌

  (一)直奔第三节,感受香港百年的耻辱

  师:是啊,经过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努力香港才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孩子们在这首诗中有一节就写到了香港回归的风雨历程,谁能快速地找到它?

  1、指名读第三节

  师:你真是个眼明手快的孩子,就请你把第三节读给大家听听吧!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2、思考:在这一节中你认为哪些词句最让你有一种痛心的感觉,请把它找出来。

  师:划好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说一说。是啊,那深入骨髓的伤痕多么令人痛心呀。

  3、课件出示“那深入骨髓的伤痕——灵魂。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请两三位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读出来。

  师:孩子们,谁有过手被划破的经历?疼吗?伤口有多深?那你能想象划破我们的皮肤,穿过我们的血肉,扎进我们骨髓的伤痕有多疼吗?这是谁带给我们的伤痕?又是怎样的伤痕?谁来说说?

  师:说得真好,一百多年的伤,一百多年的痛,我们怎能忘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那一段历史。(播放课件)

  师:孩子们,当你们看完了这段资料,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说)

  师:是啊!我们愤怒、伤心、难过。孩子们,这就是我们香港在这一百多年所承载的屈辱的历史。(板书:屈辱的历史)这百年的屈辱怎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恨?读(学生起读)

  5、谈为什么是“铸进”我们的灵魂?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个词——铸进。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谁能说说“铸”的意思?这里又是把什么熔化了?那我们把“铸进”换成“放进”,“走进”好不好?为什么呢?

  师:是啊!“放进”、“走进”时间长了我们会淡忘,可“铸进”是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跟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融为一体了。所以诗人说这铸进灵魂的伤痕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痕,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6、齐读第三节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当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当百年的耻辱终于得雪,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愤慨、酸楚、激动和自豪来齐读第三节。(学生齐读)

  (二)学习第一节,聚焦香港回归前急切的等待。

  师:1997提6月30日的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师读第一节)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深情地读一读。(学生自读)孩子们,你们能想象一下所有的中国人在等待这最后一分钟到来时的心情吗?指名说一说。

  师:是啊!所有的中国人都迫切的等待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板书:迫切的等待)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香港回归时的神圣时刻。

  1、自读第二节,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

  师:孩子们,这全国人民迫切期待的,翘首期盼的、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来到了,请自由地读第二节诗歌,读完用一个词来概括你此刻的心情。指名说一说。

  2、理解“是万众欢腾——嘴唇”的意思。

  师:是啊,激动,自豪,喜悦,孩子们,离开祖国母亲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我们怎能不喜悦呢?所有的中国人怎能不激动呢?请你们在本节中找到描写所有中国人激动和喜悦的句子,并读一读这句话。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说一说。

  课件(:是万——唇)请你看着大屏幕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a、为什么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请学生谈理解)

  b、从这微微颤抖的嘴唇中,他们想说些什么呢?

  师:是啊!望着那冉冉起的国旗,回想香港回归所走的坎坷的路程,我们所有的中国人想了许许多多,他们在寂静中思考,他们用那颤抖的嘴唇在说呀!孩子们,想一想:那微微颤抖的嘴唇在说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书写)

  C、请两三个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D、指名读第二节。

  师:是啊,这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哪位同学激情并茂地把第二节给读出来。

  3、 小结

  师:这百年的屈辱终于被洗刷,中国人从此挺直了——(脊梁)。这令人激动而又感人的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板书:神圣的时刻)

  (四)学习第四节,祝福香港美好的未来

  1、“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师:最后一分钟的等待,最后一分钟的跨越,香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孩子们这里的午夜和清晨仅仅指时间吗?

  2、指名回答

  师:是啊,在这里不仅仅指时间,也是香港一个多世纪耻辱结束的宣告,更是香港崭新未来开始的宣言!是全中国儿女对香港美好未来的祝福!(板书:美好的祝福)

  3、读最后一句话

  师:让我们一起祝愿香港的明天更美好吧!读(课件出示“然后去奔跑——”)

  4、课件展示今天的香港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题为《香港之死》的封面文章,断言:“香港回归经济会逐渐衰败。” 你们信吗?(学生说:不信)

  师:说得对,今天的香港不仅没有“衰败”而且更富活力!

  师:请看今天的香港。(课件)。

  师:看了这些,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香港?(两三位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荣富强,飞速发展的香港,孩子们,事实证明香港这朵紫荆花,只有深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才会开得更加鲜艳、更加芬芳。

  四、情感升华,总结全诗

  1、齐读整首诗

  师:百年的沧桑,百年的思念,经过多少代的奋斗,终于盼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孩子们,捧起你们的课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最后一分钟”,读(配上音乐)。

  2、主题升华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吧!(出示课件)

  师:不忘屈辱恨这是扬眉吐气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满怀激动心这是期盼已久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饱含欣喜泪这是无比幸福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放飞祝福情这是无限美好的——(学生读:最后一分钟)。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愤恨,所有的激动,在些时此刻都化为一股浓浓的爱国情。(板书:爱国情)(请全体起立)

  3、总结

  师: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百年的耻辱,永远也忘不了那刻骨铭心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大声地对自己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件出示)

  板书:

  屈辱的历史

  风雨归程

  爱国情

  迫切的等待

  神圣的时刻

  美好的祝福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6

  一、设计思想

  结合屏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引导历史、回归、现在,落实"大阅读"理念。自主研读,探究感悟,反复诵读,想象体悟,引导历史、回归、现在,拓展视野,受到爱国主义语文素养的提高。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亲人谈心似的,去"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着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 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三、学情分析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身经历过那一天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但对当时只有刚出生的现五年级学生来说,实际上还体会不到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感悟不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虽然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了解,但作为内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知之甚少,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 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借助课件,联系历史,创设情境,抓住诗句,师生互动,体悟情感。

  七、课前准备

  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三个方面去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的情景等相关资料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情

  1.1997年7月1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日子吗?课件展示:屏幕阅读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紫荆)

  2.对,1997年7月1日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课件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问题研讨】

  1.略读课文如何处理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2.教师是否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诵读边想象边体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着作类:

  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页。

  田晓军:《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7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去过香港的吗?香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但你可知道,150多年前,这颗东方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归祖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

  1、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正音)

  叩问脊梁硝烟深入骨髓悄然落地

  3、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4、同学们很厉害,这么难读的诗,你们刚开始读就能做到字正腔圆,响亮流畅,还大致读懂了诗歌的意思,很不简单呐!

  三、学习第2节

  1、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伟大时刻就要到来。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为我们展现最后一分钟的场景呢?(指名读第2节)

  2、交流:诗人抓住了哪些特写镜头?其实,刚才说的这些特写镜头,从诗歌的角度来讲就叫——意象。也就是作者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加以想象,从而表达自己浓烈的情感。

  3、那么,从这些特写镜头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自己去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反馈,朗读。

  四、学习第3节

  1、香港回归,是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心愿。世界即将见证这伟大的时刻,但同时,百年前的那段屈辱历史,在这最后一分钟,也不由涌上作者心头。默读诗歌第3节,划一划,圈一圈,文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2、交流,点拨。

  (1)从这一节中,你知道香港的沦陷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你是从哪些字词中捕捉到这些历史事件的?(板书: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

  (2)师小结:这又是诗歌的另一特点,它用最凝练、最概括的语言,展现出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浓烈的情感。

  (3)师叙述(配上图片):让我们看看吧!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清朝末年,英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仅挖空了中国的国库,更使无数中国人深陷毒品,无法自拔。为了抵制毒害,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以此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侵略者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爱国儿女奋力抗争,可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为了自保,竟主动与英军议和,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缔结了《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中不仅要求中国向英国赔款达上千万元,更是将香港完全霸占了去。)

  4、同学们,很多话想说,就请你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吧!(指导朗读前半段)

  5、旧中国无能,丢失了香港;新中国强大,收回了香港。看——(师引读下半段)

  6、痛苦的泪为屈辱的过去而流啊,欢乐的泪为富强的今天二淌!这一滴泪的分量有多重啊,竟能使大海沸腾!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呢?(指导朗读后半段)

  7、你的朗读也使大家沸腾!同学们,想不想再次亲历那伟大的时刻?(播放视频)

  8、如果让你写《最后一分钟》,你会抓住哪些特写镜头来写呢?请你也来试着当一回诗人吧!出示句式:

  最后一分钟,

  是,

  是,

  是,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9、香港,风雨过后,是灿烂的天晴。相信你在祖国的怀抱里,会更加繁荣、富强!(小组表演诵)

  六、分层作业

  1、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进一步了解香港的历史,香港回归的历程,香港回归后的发展史等。可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也可以在信息直通车上和大家交流。

  2、搜集其他有关香港回归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在下周班队课上展示。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8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核心,作了如下尝试。课前,我首先把本课的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内容如下:

  1、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自读阅读链接,理解课文题目。

  首先,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读阅读链接,自己理解“最后一分钟”是指哪一分钟?然后指名回答,最后一分钟是指 1997年6月30日23点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这一分钟。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指名生答:这是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此时此刻,中国人的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二、了解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弄清本课的意图。

  三、自学课文,尽量完成目标。

  学生自读,标画,尽量完成目标,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由读,比较读,男女生分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读的层次性不断地推进提升,学生在读中那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欢迎之情溢于言表,回顾香港屈辱历史时,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就在这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学生仿佛看到“那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那深入骨髓的伤痕”、“那铸进我们灵魂的血和刀光。”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读中解惑,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浮想联翩,他们仿佛已成了人群中的一份子,就站在现场看着国旗缓缓升起,学生有了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丰富的情感积蓄,让学生的表达做到了言真而意切。在谈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员时,学生谈的特别好。学生逐渐做到了在理解、感受、品味中挖掘语文的语言因素,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2: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2)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

  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0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我把握住这几个要点进行教学设计。

  说实话,选择这样一首诗歌进行公开课,是对自己的挑战。学生缺乏体验,其教学的难度,我也考虑到了。可自己教学完本课后,觉得非常不尽人意,暴露出了自己准备不充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好,前松后紧,对于第四小节的处理有些简单。拓展阅读《香港回归诗歌》已经没有时间来处理。课后仔细想想,可能是因为导入新课时,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看来采取的方式不好,应该用歌曲或是其他的,这是自己的失误。学生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朗读的指导,我几乎没有做,我觉着学生可以体会到,我不想统一一个模式,读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学生自己读的较多,但是展示的机会较少,主要是自己感觉时间紧张。总之,自己的教学仍有不少弱点,以后要注意。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我采用播放相关的课件,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1)抓住作者直抒胸怀的诗句体会情感。透过这些诗句,读出那激动、自豪的感情和热切欢迎之情。(2)联系所搜集的历史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一步体会情感。(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课文中有一幅插图,描述的是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政权交接仪式中的一员,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你最想说什么?)(4)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1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初读反馈,几乎一无所知。课前预案推翻,以“读”为核心,重新作了尝试。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

  “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4、联系实际,补充资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爱国情怀。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篇12

  《最后一分钟》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倾诉了自己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这最后一分钟里的思绪。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师:请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生: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生: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生: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生: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师:从这些资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师:如今,看着缓缓上升的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听着耳边传来的国歌声和人们轻轻的呼喊声,作者想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师: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靠鸦片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和心头之恨。如今香港回归,这百年的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可以扬眉吐气,怎不让人欢欣鼓舞呢读了这首诗,你还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师:“三分诗,七分读”。让我们在读中体会诗歌情感。(师范读)

  生:我听出了激动的心情。

  师:读着这首诗,哪些语句让你感到热血沸腾?

  生:“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香港当作一个亲人,与之谈心,饱含了对香港的深情。

  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

  生:香港回归了,这是自豪、激动、喜悦的泪珠。

  师:怎样理解“使大海沸腾”?

  生:人们的激动的泪水很多。

  生: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师: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中国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后一分钟》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54121279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