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甜生软语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出示课件)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木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人物)

  2、运用词语(出示课件)

  师:出示一段话,运用新学到的词语填空。

  生:按要求填空。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 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 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 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热情

  挑选木雕    真诚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善良

  赠送木雕    友好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木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人物)

  2、运用词语

  师: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生:酝酿后交流。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 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 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3) 分角色朗读。(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4)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教师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的文章都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的情谊。《卖木雕的少年》是体现了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文章讲述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课文中那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热情地赞扬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等词语。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教学重难点:

  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大致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细品文本,抓住文中描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读熟课文,感受少年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再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与探究学习,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语言能力。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开展情趣教学法。如: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播放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小猴摘桃识字游戏,角色朗读课文。

  2、朗读体会法: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非洲少年美好的心灵,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揭题:

  ⑴ 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

  (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⑵ 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⑶ 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板书课题)

  2、初读感知,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3、再读课文,初步感悟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4、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读读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本课词语非常丰富,让学生积累熟记,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学生自读:

  师(引导):小朋友,课文里介绍的木雕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的确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怎样走进少年的心灵,去品味这份感动呢?我们还得细读课文,在文字深处去感受。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谁想站起来读读你画出来的写少年的句子。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课文里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句子确实很多,我们是否有必要一句一句地研读呢?大家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少年神情有个句子是写眼神的,你们发现了吗?

  第9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指名读这个句子)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⑴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生:⑵ 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师:对了,这些问题就是引领我们深入阅读的向导。我们先看少年的遗憾是怎样产生的。

  4、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⑴ 自由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⑵ 谁想站起来读读少年的话?

  (诚恳地说该怎么说。猜测的话谁来试一试。)

  ⑶ 分角色朗读。

  (谁想当一下黑人少年,“我”的话谁想读。看看你们最后能不能流露出遗憾的神情。)

  ⑷ 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明白了吗?

  5、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⑴ 指导朗读:

  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⑵ 分角色朗读:

  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⑶ 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通过细细地品味有关黑人少年的言语、行为以及神情的句子,体会黑人少年的内心活动,来感受这位少年的美好心灵。

  三、补充阅读“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呢?想知道吗?(屏幕出示一段简短的文字,可以请同学来读,也可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资料补充,让学生了解到非洲和我国之间是互帮互助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四、情境写话

  1、屏幕出示提示:

  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

  2、学生自由写话。

  3、展示学生作品,欣赏评点。

  (真诚地赞美黑人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学科名称: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学习就向长跑一样,刚开始大家都差不多,经过一段时间后,各人的实力就逐渐显露出来,逐渐开始拉开距离。三年级是一个关键年段,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有些学生很可能就在这个年段成为了学困生。

  一、二年级时,大家起点相同,根本就分不出高低,但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它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就是我们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不仅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分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的文章都表现了各国人民之间友好的情谊。《卖木雕的少年》是体现了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文章讲述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课文中那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热情地赞扬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

  四.教学目标:

  1.在文中复习巩固四字词语。

  2.研读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少年内心,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分析:

  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六.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1.引导: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人们常常通过音乐来赞美,歌颂一些美好的事物。静下心来听听这首歌,哪两个字在你耳中久久回荡?

  (听臧天朔的《朋友》)

  2.引导: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直听下去。同学们,举起右手,跟着老师一笔一划用心写这两个字。(学生静静的跟着老师写)朋友一词勾起了我们无数的回忆。谁来说说你的朋友?

  (说“朋友”一词,生活中的朋友经常见面,一起学习,玩耍,互相帮助。)

  3.课文中也有一句关于朋友的句子。谁来读读。(出示小黑板14——15自然段: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分析文中的“朋友”与平常生活“朋友”不同。)

  4.设疑:一面之缘怎么能谈得上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呢?看来,这里的朋友和我们刚才所说的朋友的含义是完全不相同的。在游人如织的非洲南部,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想去解决吗?

  (二).潜心读文动真情

  1.别着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读读少年言行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开始!

  (自由读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

  2.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好好瞧瞧第9自然段,哪个词语出现了两次?(遗憾)

  3.此遗憾非彼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而我遗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我”遗憾的原因。

  ①“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句子来回答,“我”怎么就不能把木雕带回国了?和凳子作对比,向学生说明象墩子的高度与重量同时告诉学生飞机上有个规定,如果行李超重就谢绝登机。)

  ②遇到这些情况,那我就不买这木雕了,说明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木雕呀?是不是?

  (找出作者非常喜欢木雕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一个事物爱不释手的情景,体会“我”遗憾的心情。)

  ③仔细观赏,爱不释手,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这件喜欢的东西,得不到这件在心里自认为是宝贝的象墩。.这时你心理会怎么想?(失望,惋惜,伤心……)

  难得一次来到非洲,有可能一生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就因为这件事而让我终身遗憾。所以她语无伦次的说(引读)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2)抓少年言行的句子,走入少年内心,体验所言所想所行,感悟遗憾的原因。

  ①那黑人少年又为了什么而遗憾呢?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夫人,您买一个吧!”

  (引导按顺序先读读前两句少年言行的句子。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语气如此诚恳,他刚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夫人,难得来次非洲,带回去做个纪念或者做个收藏品。带着这种感觉读读。)

  ②“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老师顺着学生思路读夫人的句子,引导读少年猜测的句子。)

  ③引导:夫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这件宝贝带回国,感到很遗憾,少年也为她遗憾。事情到此应该结束了,我没买木雕,少年也没卖出木雕。但是同学们,徐老师在这里不得不讲这么一个故事。(老师深情的读课前准备的材料:中国人支援非洲修建坦赞铁路,勘测准备了两年,修建花费了六年,当中支援100万吨材料,6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个故事在非洲人心目中深入人心。在回家路上,少年想了很多很多,你能替他说说吗?

  (学生走进了少年的内心,各自畅谈当时的所想所思,不时传来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

  ④少年想了很多,在一个晚风吹拂的晚上,在响声清晰可辨的大瀑布前,终于等来了夫人。

  (师生分角色深情朗读11——15自然段。)

  ⑤(再看小黑板),同学们,请看这个动作的词:连连摆手(你们中国人帮我们这么多,我一个木雕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是坚决不会要的。)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句子。

  ⑥我们在课文走了个来回,而且走进了少年的心。同学们读文章都读到心理去了,拿起书本,就把自己当成黑人少年,老师是夫人,一起合作读读。(课文稍作整合,师生按顺序读黑人少年和“我”言行的句子。)

  ⑦黑人少年的善良,黑人少年的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少年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在臧天朔的《朋友》音乐声中,学生跳出文本写话并交流。)

  (三).跳出文本说友情,课终谙情情未了

  1.文章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

  徐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确实是沉甸甸的,可后来少年送给我的木雕小象墩却只有拳头大小,为何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沉甸甸包含的是什么呢?

  (友情;知恩图报,情谊重;还含着那64条生命;里面还含着100万吨的材料。)

  2.景美,物美,人更美。伸出右手,再写朋友这个词。(一起写一个大大的“朋友”)

  3.同学们,世界上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作者一定会把这份情这份爱带回自己的祖国。这份不是朋友胜似朋友的情谊,一定会长出翅膀飞向世界各地。(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师板画一颗火红的心和翅膀。)

  4.拓展其他国家之间友好的故事。(机动,也可放在课后学生去搜集在班队课上交流。)

  八.课堂练习:

  在老师引读中学生复习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是(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非洲木雕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

  九.作业安排:选读优美的句子

  十. 附录:

  1.老师课前把14、15段写在小黑板上

  2.准备中国帮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的故事以及中外国家之间友好故事的补充材料     

  3.上面印有非洲图片的奖品

  十一. 自我问答:

  抓“遗憾”一词,在课文中走了一遭,走进人物内心替主人公说话,走出来和主人公对话,学生的语言越来越精彩,“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正是教师用各种手段拨动激起学生本能的积极的情感,于课文所流淌着的情感交汇,碰撞,升华,才有学生的出彩和亮点。而这一过程有必须自始至终通过语言训练来完成,学生才能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课文对“我”的心理活动描写都是比较直接的:犹豫、遗憾、感动。课文对卖木雕的少年的刻画主要以他的言行为主,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主要是推销商品,希望游客能买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而少年又猜到了我是中国人,他为中国人不能带走非洲的木雕而感到遗憾,为了让“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他后来又特意等候我,特意送一个木雕给我。他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可先让学生找出哪些句子描写了少年的行为,哪些话是少年说的,想想当时的情况,再体会少年内心的想法。课文中“我”的心理活动跟少年的言行又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过“我”的心理活动变化这条线索来引出对少年言行的理解。

  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课文中少年的言行能让人明白“朋友”的含义,但素不相识的中国人怎么成为了非洲少年的朋友?这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中国人民帮助了非洲人民,非洲人民感谢中国人民,把中国人都看成是朋友,不希望中国朋友带着遗憾离开。把资料补充入课文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朋友”的真正理解。

  《卖木雕的少年》第一课时(详)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想去吗?那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越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

  2、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

  3、领略过了非洲南部的景物,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瀑布

  a 为什么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个瀑布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谁能来叫叫它的名字?

  c谁能用这句话来介绍一下瀑布?

  课件出示:

  a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个新朋友: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b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c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那么壮观,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齐读。

  (2)木雕

  a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非洲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

  b老师这也有三个词: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栩栩如生

  c请你用上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非洲木雕。

  4、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看看发生在那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2、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吴晴,带着朋友的叮嘱,想挑选一个木雕带回国。请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找一找在课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爱不释手----犹豫-----遗憾------高兴-----感动

  3、请你第三次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

  (1)爱不释手

  a出示句子: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b为什么这个象墩会让“我”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这个木雕设计的与众不同,雕得又是那么逼真,难怪作者会那么爱不释手。

  c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个象墩,你会怎样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谁愿意来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专注。

  你的表情告诉我,你非常喜欢这个象墩。

  看木雕的时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让人觉得你真的很喜欢。

  d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

  (2)犹豫

  a你从哪里看出“我”很犹豫?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时的心里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经超重了,可“我”又那么喜欢象墩,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谁能把我当时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b你还从哪里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是语无伦次?

  是啊,想买又不能买,这让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加上少年那么诚恳地让我买一个,更让我语无伦次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遗憾

  a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遗憾?

  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b“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到遗憾呢?

  c是啊,那么美的工艺品,我多么想把它带回国,但我又不能,确实让人挺遗憾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我”高兴什么,感动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讲。

  四、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售”和“驮”。

  2、看到这两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简)

  一、复习四字词语

  二、从“我”的心理活动、少年的言行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1、我为什么而感到遗憾?

  2、少年此刻也感到遗憾,他又是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

  3、我感到很高兴,为什么而高兴?少年是怎么做的?

  4、少年为什么要等候并送木雕?

  5、我为什么而感动?

  6、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介绍补充资料。

  三、感受少年形象

  1、从中,你觉得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2、夸夸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理解“象墩、爱不释手、栩栩如生、语无伦次、遗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少年之间的对话以及少年在暮色中等“我”的片断。

  3、通过默读,找到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言、行的句子,通过人特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把握课文情感

  教学流程

  一、小诗导入

  小朋友们,在最近学的一些课文里,徐老师总觉得被一种情感深深打动着,于是写了几句诗与大家分享一下:

  朋友

  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有朋之远方来的笑脸

  朋友是天涯若比邻的心境

  朋友是患难见真情的感动

  朋友

  是阮恒颤抖举起的生命小手

  朋友

  是大地无情面对地震人人献出的那份爱

  朋友   他跳出个圈

  跨越国界

  迈向大洋彼岸

  架起中非那抹友谊彩虹

  于是

  一个不知名的少年

  用那小小的木雕

  诠释礼轻情义重的友谊真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就去结识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去看看他的那只木雕,掂量那份情谊。

  1、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3、检查词语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一模一样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论次 

  (1)开火车读

  (2)模是多音字

  三、看瀑布

  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词)

  还有一个词,不好念,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顺溜。(学生练)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也称维多利亚瀑布,在世界十大奇迹中排名第七。作者此行去非洲之前,朋友就叮嘱她: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要不我们也去欣赏一下。

  (出示图并解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全貌呈“之”字形,绵延97公里。其中的主瀑布高达122米,宽达1800米。瀑布倾泻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巨响,激起阵阵水雾。每当日落或日出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一条绚丽多彩、经久不散的彩虹飞架在大瀑布和对面的悬崖之间。因此当地人也叫它 “彩虹之家”。

  3、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理解:名不虚传什么意思?(换词:名副其实)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你还可以感受到这里名不虚传?体会游人如织(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说明游客特别的多。)

  4、朗读指导(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里非常有名,游客非常多?评:听出来了,这里真是一个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

  四、识少年

  1、就在这名不虚传的瀑布附近,作者结识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他们仅仅只有两面之缘,却让作者永生难忘。这是为什么?请默读课文3到9段,划出少年言行的句子,看看第一次相遇,少年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少年印象记)

  2、第一次印象(3到9段)

  找:孩子们,我和少年第一次相遇,你都找到了少年的哪些言行?

  (1)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2)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4)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再读:那你能再读读课文,揣摩一下,当时少年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1)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说:“买一个吧!”

  (2)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3)当_____________时,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您是中国人吧?”

  (4)当_________­­­­­­­­____时,少年的眼晴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交流:

  过渡:你能读明白少年那一丝遗憾的神情吗?(学生谈)细细来品味一下课文10到15段,看看他们第二次相遇。

  3、第二次印象记,自由读,找找少年是如何弥补这一丝遗憾?还可以拿起笔在边上写写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重点句:“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既然只有拳头大小的小象墩作者为什么用上“沉甸甸”一词?)

  理解:沉甸甸(专程、专雕、两国友谊)

  穿插资料

  中国和非洲虽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却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人用生命、鲜血、汗水和智慧帮助他们修建了非洲大地上第一条铁路坦赞铁路。(课件出示坦赞铁路的路线图)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西至赞比亚,全长1860公里,为建设这条铁路,竟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其中有64人为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非洲只要提到坦赞铁路,无人不知,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中国,坦赞铁路从动工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坦赞两国的经济之路,也是连接中非人民深厚感情的友谊之路。

  孩子们,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才会专门为我雕刻,专程为我送来这象墩,让我无憾地离开非洲。

  4、这木雕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木雕吗?这里面饱涵了什么?

  (这份情、这份谊,每刻一下都包含着少年对中国人民的那一份情谊。这样的木雕小象墩,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沉甸甸呢?)

  5、这个可爱的非洲少年,话语不多,却默默地用行动传递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少年行为真可以用一首小诗来表现

  细微之处见真心

  枝枝叶叶总关情

  人生所贵友情见

  天涯海角也若邻

  你也能写几句话来夸夸黑人少年吗?

  六、小结

  作者的这趟非洲行,让她永生难忘。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卖木雕少年美丽的心灵,这一切都震憾着作者,也震憾着我们,愿中非人民的友好关系,也愿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延续下去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人教版第六册教材中《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主要讲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不辞辛苦,找到了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等待在宾馆前,把它送给我,从中可以看到这个少年的美好心灵和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由于这篇课文内容广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非洲木雕,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渊源等,对学生来都是崭新的。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到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更不要说落实“国际理解教育”。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收集有效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就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针对教材的特点,利用视听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收集整理了大量有效信息(非洲木雕、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非洲少年以及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还有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赞比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一、利用有效信息,促进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等很陌生,如果就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读,去体会,学生对描写瀑布的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描写木雕的词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还有描写我初见木雕的词语“爱不释手”等理解起来较肤浅,还只停留在字面上,而且没有遐想的空间。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词语,我就利用多媒体放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实景,让学生听声如霹雳的瀑布声,并且配上自己的解说;我给学生看各式各样的木雕图片,再告诉学生非洲木雕的简况。这样学生就更能感受其中的奥秘。可以做到化难为易,突破词语教学难点;化远为近,弥补感知的不足;化静为动,唤起审美的感受,形象的感知瀑布的壮观,木雕的精美。

  [片断一]学习第1、2自然段,感受瀑布的形象。

  1、朋友在向我介绍木雕的时候,还向我介绍了什么?快速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看!

  2、你见过大瀑布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美丽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吧!(教师边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的图处和录像,边介绍)

  师: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又称维多利亚瀑布,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它宽约1800米,最高处为100多米,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就是“声响如同雷鸣的雨雾”。

  3、看了刚才的瀑布,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生1: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真是壮观,名不虚传。

  生2: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真是美不胜收。

  生3:看到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

  ……

  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4、课件出示: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指名读,

  5、现在,你能说说“名不虚传、游人如织”两词意思了吗?

  生:我想“名不虚传”就是“名副其实”的意思。“游人如织”是说因为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太美了,到那里观光的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没有穿梭着,来来往往。

  [片断二]学习第3、4自然段,感受木雕的形象。

  1、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精美的木雕吧!(教师播放课件)

  师:木雕是非洲古老的艺术形式,因多数民族都没有文字,所以,许多古老的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些木雕大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造型怪异,表情刻画生动,各国人民都乐于收藏。

  2、看到这些木雕你有什么想法?

  生1:这些木雕很有趣,很奇特。

  生2:非洲木雕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生3:这些木雕很逼真,像活的一样。

  3、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木雕的呢?请读读3、4自然段,划出有关描写木雕的词语。

  课件出示: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4、你是怎么理解“琳琅满目”的?

  生:是说木雕很多,而且木雕很美。

  师:那么“栩栩如生”呢?

  生:是说这些木雕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5、看到这么美的木雕想不想拥有?

  生齐:想!

  6、是啊,大家都想拥有这样的一件木雕,怪不得文中的作者见了——

  生齐:爱不释手!

  就这样,因为有了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一些比较生僻难懂的词语,被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而且还学会了运用,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

  二、凭借有效信息,训练学生说话的“讲练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阅读教学理应优化教学过程,使各个环节都成为训练学生说话的“讲练场”。但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教师提供鲜明的感知材料,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教学《卖木雕的少年》时,我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非洲少年,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份感受表达出来。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些信息。

  [片断三]展示一张非洲少年的图片

  师:看看,图上的这3个非洲少年给你什么印象?

  生1:他们的皮肤很黑,牙齿很白,跟我们不一样。

  生2:这3个人都在笑,好像很开心。

  生3:这3个少年的年龄跟我们差不多。

  ……

  提供这张图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训练说话的同时对非洲少年有个印象,初步建立对非洲少年的好感。

  [片断四] 补充阅读材料

  (1)师:小朋友们,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课件展示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中国人民援助的图片、文字资料。

  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由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高峰时期在现场施工的中国员工队伍多达1.6万人,在工程修建及后来技术合作过程中,中方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师:读着读着,你明白了什么?

  生1:中国人民对非洲国家是非常友好的。

  生2:怪不得非洲少年对我们中国人这么友善。

  (3)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非洲少年跟“我”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4) 训练说话: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而少年的此时说话时心情怎样,还可能有什么动作呢?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说话时的语气。)

  (2)交流反馈

  生1:“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兴奋地一件沉甸甸的东西塞到我手里,

  生2:“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满怀喜悦地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生3: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恳切地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生4: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原来急切的心情如释重负。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中国人民援助非洲的图片与资料,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看得那么专注,交流反馈时又能“真情流露” 畅所欲言。

  三、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重难点,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的一个难点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解决这个难点的。

  [片断四]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黑人少年把我当作朋友?)

  1、小朋友们,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洲。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访问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特别是帮助他们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

  2、课件出示:周总理访问非洲的图片,中国医务人员给非洲人看病的图片……

  师:现在你明白黑人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了吧?”

  指名学生回答

  3、师:是啊,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现在,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说点什么,或者你想怎样评价一下这位少年?

  生1:非洲少年,你能为他人着想,真是太善良了,我要向你学习。

  生2:非洲少年,你对我们中国人太友好了!

  生3:非洲少年,如果你有一天到中国来,我会热情地接待你!

  ……

  教师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感知材料,加之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就必然促进学生思维与想象的积极展开,迅速地从脑海中的词语小仓库里,挑出一个个合适的加以描述。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 钱剑英

  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上周三上了《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这篇课文试教了两个班,最后在自己班级开课。虽然课题一样,但因为学生的差异和教学设计的修改每一堂课的收获都不一样。在上节课中,发现学生的品词品句能力未能如常发挥,甚至有点迟钝的感觉,究其原因,发现是“课文未熟就开讲”闯的祸。“课文不熟不开讲”是自己最强调的,但这次的公开教学却过多地把精力集中在第二课时的设计上,考虑的是如何在这节课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呈现他们的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是如何使教学更完整、多样、有特色。

  这节课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激qing高涨;学生朗读教到位,教学预设基本达成。

  二、始终抓住“沉甸甸”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最后让学生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朋友的友情,可谓本课的一个亮点。

  三、板书设计教有新意,为学生感知文本信息提供了渠道。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四、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总结,学生明白了爱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肤色。有效使用了课文前的单元说明,做到了取之于文用之于文。

  这节课存在不足的有以下几点:

  我忽略了第一课时的铺垫作用,学生第一课学习任务松了,只要求读通全文,掌握生字就行了,没有给学生进行初步复述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思考、阅读的过程。假设学生在多次的阅读思考中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我”正要买一个心爱的木雕象墩时,考虑到象墩太大,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购买。傍晚,卖木雕的少年找到“我”住的宾馆,等候我,为我送来一个一模一样的木雕小象墩,并不收我的钱,还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相信第二课时呈现出来的效果将大不一样。

  一、是没有整体感知课文就深入研读,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入文本。

  二、是有了以上了解文本、整体认识文本的铺垫,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才能敏锐地搜索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的句子,并通过迅速捕捉关键词语去体会、感受蕴涵其中的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是让学生默读第10自然段然后划出描写少年等待的词语,这里提问不明确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可以改为划出描写少年等待的句子,再让学生找重点词语。这样难度会降低,目标会明确,预设也能生成。

  四、是学生在撰写小练笔——“想想人们会怎么夸他,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时,似乎非常词穷。原因在于无非就是说少年你真棒,真了不起,真伟大。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思想性。可以更改为,帮“我”写一封感谢信给少年,这样也许会好一点。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致力于发现缺陷和不完美,知道不完美以后,我们又愿意不完美,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追求和实现完美。这就是对课堂教学”不满意“的态度。正视这种“不满意”的态度,使我们不断获得改进教学的动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趋于完美。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参与广泛、积极,有较好的达成度。

  一、感悟积累,综合训练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其实就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别人讲给我们的,不是从电视中的图像声音中获得的,而是以一个个的文字、词语、句子描述的,少年的美好品质是蕴涵在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了“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词语,学生能够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通过抓“遗憾”,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并通过多媒体出示木雕图片,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加以运用,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文语言朴实但蕴含深意。因此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反复揣摩、咀嚼,在比较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到故事发生时的情景,体会少年的美好心灵。如: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和“少年”的遗憾心情,两个人物都感到“遗憾”,但这绝不仅仅是相同的心情。透过这一对相同的词语,能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心理,“我”的放弃木雕的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少年”的不能卖掉木雕、不能让“我”这个中国朋友如愿以偿的惋惜与失望。相同的词语,学生通过比较,深入人物去体会,嚼出了不同的滋味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还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熏陶。

  二、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多,这些语言不仅丰富,更重要是在这些语言描写中蕴含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每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我不仅充分让学生朗读,还让学生转换角色去读,切身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读出语感,也是我在这节课上所要追求的。在学完送木雕部分,配乐、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非洲少年的朴实、善良,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补充资料,深刻理解

  课文讲的是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旨在让学生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关爱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文字材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中非友好往来、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资料与课文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四、渗透写法,掌握技能

  在现在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等不足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缺少作文表达的技巧。小学生写的作文,一般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写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这类文章的方法。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到了卖木雕少年的品质,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了写作的知识与技能。最后,我对写作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便于学生记忆。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

  二、教学重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方面: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非洲木雕工艺品图片、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呢?

  1、复习词语

  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清晰可辨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仔细观赏爱不释手五官端正语无伦次

  2、运用词语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和“木雕”是非洲的两大特色,想不想去看看?

  (1)、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谁能用一个或几个积累的四字词夸夸它吗?(课件出示)

  (3)、出示“木雕图”(看了这些木雕,你脑海中蹦出了哪些四字词语?)

  二、品读课文

  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1、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谁遇到了遗憾的事?

  2、出示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引导理解:遗憾

  3、质疑:读了这个句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②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课件出示)

  4、指导自主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一个问题: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

  ①理解少年为什么遗憾?引导学习第一次对话。

  ②、指导朗读(读出年“诚恳”、“猜测”的语气)。

  ③、理解“我”为什么遗憾?

  ④、小结:

  过渡:“我”带着遗憾离开了出售木雕的摊点。少年是怎样做的?(等、赠木雕)

  交流第二个问题(他怎样做才能不遗憾呢?)

  ①理解我是怎么做的?

  ②研读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读10-15自然段

  ③、少年送给“我”的木雕是什么样子?(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怎么会沉甸甸的?

  想象: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少年在干什么?这个小象墩从何而来?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师:“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只木雕,这木雕里饱含了对我沉甸甸的情谊。(板书礼轻情意重)

  ④、当我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却连连摆手,不要钱,这是为什么?(板书我们是朋友)

  ⑤、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非洲少年为何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请读一读。

  三、补充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四、情感升华

  师: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1)、学生自由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填一填: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德(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

  2把你要对这位少年说的话写在写话本上。

  *3、阅读《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新结识的伙伴》,把感受写下来。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通过的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友好的情感是相互的,爱的表达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大胆尝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种种原因,整堂课下来,自己觉得有许多不足之处,譬如:在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激情不够,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精彩的评价,再者,课堂气氛不活跃。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徐老师想讲件事。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学习是享受的过程。既然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请同学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需要太多的拘束,好吗?

  生:好

  师:机会摆在大家面前,只要一伸手努力一下就能拿到,抢到机会的,表现好的,就能得到精美的非洲木雕图;如果有高水平的发挥,奖品也是高水平的,奖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奖品就在面前,想不想争取?

  生:想

  师:好,呆会徐老师就看大家的表现了。同学们,语文课快乐!

  生:老师,语文课快乐!

  师: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人们常常通过音乐来赞美,歌颂一些美好的事物。静下心来听听这首歌,哪两个字在你耳中久久回荡?

  生:听臧天朔的《朋友》

  师:如果时间允许真想一直听下去。谁来说,哪两个字?

  生:朋友

  师:同学们,举起右手,跟着老师一笔一划用心写这两个字。

  师:一起读

  生:朋友

  师:词语也有它的情感。轻轻地再读一遍

  生:朋友(稍好一些)

  师:多么深情啊,再来

  生:朋友

  师:朋友一词勾起了我们无数的回忆。谁来说说你的朋友

  生:我要来介绍我的好朋友,她姓张,她的爱好是打羽毛球,特别喜欢和我打……

  师:你的朋友在班上吗?在哪?你想对她说什么?面对你的朋友说

  生:朋友你好,我喜欢你这样对我。

  师:对她们的情谊掌声鼓励。看的出来她们是对

  生:好朋友

  师:谁再来聊聊?勇敢者可以得到我的奖品

  生:我的朋友姓徐,名一鹏

  师:在哪?过来说。你和你的朋友是天天见面

  生:我的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会帮我

  师:就是互相

  生:互相帮助

  生:比如说,今天早上老师叫我们先预习一下《卖木雕的少年》,我忘记带自学本了,是我的好朋友借给我看的,真的很感谢他。

  师:对他握握手吧

  生:握手说谢谢

  师:我们可以看出这对朋友是天天都能

  生:见面

  师: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一起学习,谁再来说说你的朋友

  生:我有好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星期六的时候大家约出来到公园。在学习上我们也是互相帮助的。

  师:和朋友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是吧?

  生:恩

  师:有句古诗说的好:海内存知己,

  生:天涯若比邻

  师:是啊,朋友像一片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我们可以划船不用桨,我们可以扬帆没有方向,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没有

  生:朋友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再读

  生:朋友

  师:课文中也有一句关于朋友的句子。谁来读读。(出示小黑板)举手的都是勇敢者。勇敢者来读读。

  生:(齐读)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师:对自己精彩的朗读掌声鼓励。

  师:这里的“我们”指哪两位主人公?

  生:卖木雕的少年和去旅行的夫人

  师:就是作者“我”。他是哪国人呢?生:中国人

  师:那卖木雕的少年呢?

  生:非洲

  师:中国和非洲距离如此之远,他们以前见过面吗?

  生:没有

  师:这是他们第几次见面?

  生:第一次

  师:一面之缘就称之为

  生:朋友

  师:一面之缘怎么能谈得上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呢?看来,这里的朋友和我们所说的朋友的含义是完全不相同的。在游人如织的非洲南部,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想去解决吗?

  生:想

  师:别着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读读少年言行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开始!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睁大你们的火眼金睛好好瞧瞧第9自然段,哪个词语出现了两次?

  生:遗憾

  师: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9自然段。

  生:(齐读)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此遗憾非彼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而我遗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夫人遗憾的原因是不能把礼物带回国。

  师:找出课文中句子来回答。

  生:我也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师:怎么就不能带回国了?生:因为中国人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

  师:读出文中的句子

  生:……

  师:哪位朋友来帮他?

  生: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师:同学们,文中的象墩子呀高度相当于同学们坐的凳子的高度,而木雕显得更重一些。飞机上有个规定,如果你的行李超重就谢绝登机。那我就不买这木雕了,说明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木雕呀?是不是?

  生:不是

  师:从哪看出我非常喜欢这木雕了?用文中句子来回答?

  生:我捧着象墩子,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很注意翘舌后鼻音。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一件你特别喜欢的东西?谁来说说?

  生:在方岩一个玩具店一个玩具让我爱不释手

  师:最后买了吗?

  生:买了

  师:心情如何?

  生:开心的很

  师:有没有一件喜欢的东西但是爸爸妈妈不同意给我买的呢?

  生:我喜欢溜冰鞋,可爸爸说没钱不肯给我买

  师:假如爸爸妈妈有一天,拿着一双崭新的溜冰鞋出现在你面前,你会

  生:突然大喊起来,会爱不释手

  师:舍得穿吗?

  生:舍不得

  师:舍得用吗?

  生:舍不得。我会先放起来等回老家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

  师: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句子.

  生:我捧着象墩子,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师:仔细观赏,爱不释手,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这件喜欢的东西,得不到这件在心理面自认为是宝贝的象墩。.这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生:失望

  生:惋惜

  生:有点伤心

  师:怎么伤心了?

  生:因为我很喜欢,但不能带回去,想到有点伤心难过。

  师:难得一次来到非洲,有可能一生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就因为这件事而让我终身遗憾。所以她语无伦次的说

  生: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

  师:那黑人少年又为了什么而遗憾呢?

  生:他为自己不能把这精美的木雕送给夫人而感到遗憾

  生:是不是因为那中国人很难得来一次,却不能把这木雕送给她而感到失望

  师:别着急,我们按顺序来读读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

  生:“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生:“夫人,您买一个吧!”

  师: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语气如此诚恳,他刚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沉默)

  师:黑人少年是个生意人,他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生:是想把木雕送给夫人。

  师:刚开始是送给夫人吗?

  生:是不是想让夫人买个他的木雕好多做点生意。

  生:有点象我们现在有些人在推销产品,卖给别人。

  师:想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

  生:夫人

  师:难得来次非洲,带回去做个

  生:纪念。

  生:或者做个收藏品。

  师:原来是这个回事。一起再来读读

  生:齐读前两句少年言行的句子。

  师:读夫人的句子。

  生:“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师:是肯定她是中国人吗?

  生:不是的。

  师:不肯定还读那么大声?再来一遍。

  生:重新轻读句子。

  师:谁在来猜猜?

  生:读句子。

  师:不敢肯定,只能猜测,语气稍微的轻一点。

  生:再读。

  师:一起来

  生:“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师:师生接下去读第9自然段。

  师:夫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这件宝贝带回国,感到很遗憾,少年也为她遗憾。事情到此应该结束了,我没买木雕,少年也没卖出木雕。但是同学们,徐老师在这里不得不讲这么一个故事。(中国人支援非洲修建坦赞铁路,勘测准备了两年,修建花费了六年,当中支援100万吨材料,6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这个故事在非洲人心目中深入人心。在回家路上,少年想了很多很多,你能替他说说吗?

  生:中国人帮助我们建坦赞铁路,献出了这么多宝贵的生命,我还是把这精美的木雕送给她吧。

  师:中国人无私的援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是的

  生:中国人为我们非洲付出了那么多,100万吨的材料,64条宝贵的生命,我就这么一点点东西,也要送给她,作为回报中国人的礼物。

  师:这位同学的话,让徐老师想起了我们中国一句俗语:礼轻情谊重

  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生:我只不过就是一个木雕,送给这位对我们有恩的中国人,是值得的。

  师:别看这木雕,可能了却了夫人一个心愿呀。

  生:这次先送一个小的,下次再送一个大木雕。

  生:……

  师:少年想了很多,在一个晚风吹拂的晚上,在响声清晰可辨的大瀑布前,等来了夫人。

  生:(齐读)“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师:“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生: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师:同学们,请看这个动作的词

  生:连连摆手

  师:我觉得不好意思,应该给你钱

  生:不要

  师:你是生意人,我可不能白白拿你的东西呀

  生:不要

  师:我就是要给你

  生:坚决不要

  师:为什么

  生:你们帮我们这么多,我一个木雕没什么大不了的

  师: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这句子

  生: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师:我们在课文走了个来回,而且走进了少年的心。同学们读文章都读到心理去了,拿起书本,就把自己当成黑人少年,老师是夫人,一起合作读读。

  生:课文稍作整合,按顺序读黑人少年和“我”言行的句子。

  师:黑人少年的善良,少年的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少年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写话。(音乐想起)

  生:少年,看到木雕就会想起你的可爱,我会好好保存的。

  生:小象墩虽然不珍贵,值不了几个钱,但这份情却是无价之宝。

  生:少年,你这样做是对的。中国人为非洲花了六年时间帮助建造铁路,真的不简单。应该送给这位夫人,你非常的善良,淳朴。

  生:我想对少年说,你非常懂事,知道中国人为了修建这铁路献出了很多。

  师:少年很重情谊。

  生:少年,本来你开始是想多做点生意的,可后来想到中国人为非洲付出太多了,因为你的木雕,我们两国有更好的关系。

  师:从你话中,我们也听出了你的情感,你的所得。

  师:文章学到这,你还有什么疑问?

  师:徐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确实是沉甸甸的,可后来少年送给我的木雕小象墩却只有拳头大小,为何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沉甸甸包含的是什么呢?

  生:是不是沉甸甸的情谊啊?

  师:掌声。

  生:感情

  师:什么情?

  生:朋友之情

  师:知恩图报,情谊重。

  生:还含着那64条生命。

  生:里面还含着100万吨的材料

  师:同学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是

  生: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景色壮观

  师:非洲木雕是

  生: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让人

  生:爱不释手

  师:景美,物美,人更

  生:美

  师:伸出右手,再写朋友这个词

  生:呵呵,一个小朋友,一个大朋友。

  师:同学们,世界上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作者一定会把这份情这份爱带回自己的

  生:祖国

  师:这份不是朋友胜似朋友的情谊,一定会长出翅膀飞向世界各地。(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是朋友吗?

  生:是

  师:朋友们,再见!

  生:再见!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一、直入课题。

  (提前板书课题)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请齐读课题。

  在学生观看短片的时候,贴上木雕的图片。

  二、整体感知。

  1、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走近卖木雕的少年。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 指名回答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同时板书)

  我     听介绍、挑选木雕     送      少年

  放弃

  (你能用更简练的语言说说么)(你概括的很准确)(作者最先听说木雕是因为她的朋友向她~)(对,这是课文很精彩的一部分内容)

  三、品读第一部分

  1、 接下来让我们细读课文,到文字中去感受人物的内心。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1-9自然节,用横线画出描写作者“我”的语言和句子,想一想“我”当时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2、 指名回答

  “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的挑选”(我听了朋友的介绍,很想带一个木雕做纪念品)

  追问:能用结合文中的词语来谈谈吗?(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我很喜欢这个木凳,这个木凳一定很漂亮)

  追问:还从课文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我想带回去,很喜欢,可是因为飞机的限制,我不得不放弃了)

  此处出示幻灯,指出课文对于人物内心的直接描写,并评价读后齐读

  “‘啊,~’我有些语无伦次了”(真的很舍不得放弃)自评后再读,再指名读

  “我点了点头~感到遗憾”

  3、 过渡:“我”的内心因为不能放弃精美的木雕而深感遗憾,那么少年当时又是怎么样的?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少年语言和动作的语句,用心去体会,看看又能体会出什么?

  4、 指名回答:

  “‘买一个~~’黑人少年。”(很想卖出木雕)

  “那少年~您买一个吧。”(很想卖出木雕,也想让她带一个纪念品)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您是中国人吧?~猜测到”他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那么该怎么来读?(少年因为援赞的原因很喜欢中国人、感谢中国人、尊敬中国人。课前要介绍这一部分资料,如果学生说不上,引导他们想想,为什么少年要特别的问到中国人呢?)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5、 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我们感受着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再次有感情读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来读旁白部分,男生读少年的话,女生读作者的话。

  四、品读第二部分

  1、 接下来,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自由的读一读课文剩下的部分,找到让你感动的部分体会“我”和少年当时的心情,在小组内说一说。

  2、 汇报。

  (1)少年专门来等我

  少年一定是不想让我有什么遗憾,一定是等了很长的时间。我一定是很感动,很惊讶,理解专门

  (2)少年吧小木雕给我。他当时会是怎样想的?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追问:只有拳头般大小,怎么会沉甸甸?   

  师:让我们想象一下,从白天到晚上,这段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事?少年会做什么?

  师:你能说得再细致些吗 ?

  师: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师:现在,你觉得沉甸甸仅仅是重量吗?

  (3)太好了,我高兴得喊起来~~“我们是朋友”

  作者的感动和高兴在课文中描写的很直接,那么少年此时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话你想怎么读呢?

  他很善良、淳朴,他一定是想中国人帮助了我们,不能让中国游客带着遗憾回家。

  3、 这样一个凉风轻拂的夜晚,面对这么可爱这么善良的非洲少年,我想你们和老师一样,心中感慨万千,带着“我”和少年的感受,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4、 汇报读

  五、总结

  课文在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很多是直接表现,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写,课文中还有很多词语,课后可以积累下来,相信对你的阅读和写作也会有所帮助。那么,短短的三十分钟时间里,我们走进了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凉风轻拂的夜晚,黑人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份美好,这份友谊永在我们心间。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说教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课时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能读通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5-15自然段,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感情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让学生动脑、动口、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采用课件演示法教学。课件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

  此外,在教学中还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

  四、说学法指导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两点: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2、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拓展练习,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首先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曾经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引出到非洲南部游览一番。然后观看瀑布的视频片断,并交流看后的感想。借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发生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那里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读题,提问。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课件引入新课,首先课件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从心底喜欢上文本中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让学生提问,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二、初读课文。

  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的情况,抽读生字卡片、词语,然后让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读完后留时间让学生评价。

  【本环节让学生初读课文,借此来巩固学生的生字词。而且让学生自读、互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倾听能力。】

  三、再读课文,

  我以“非洲南部的什么景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去观光游览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经过交流得出是瀑布和木雕吸引了游客。然后通过“瀑布、木雕又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用(   )标出来,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在读读标一标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四、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加深体会。

  指名说瀑布是怎样的,边出示:

  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品读这句话,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感情朗读这句话。

  然后是指名说木雕是怎样的,边出示:

  ②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品读这句话,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再出示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最后感情朗读这句话。

  【有了自读和全班齐读做基础,配以图片欣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③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让学生自己读读这句话,再理解“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并进行想象说话,然后播放投影图片让学生观看,再进行感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联系生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训练。】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了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美景和精美的木雕,卖木雕的少年又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摘录4字词语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回答也没有精彩的评价,有一个学生造句:“升旗时,天an门广场上游人如织。”我没有及时点拨判断正误。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在朗读时没有质的提高。俗化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还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使之变得完美一些。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7197128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