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精选6篇)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篇1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从小到大,妈妈就是最爱我们的人,给我们关心,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小诗中有个小朋友却不让妈妈给她送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小诗《妈妈,不要送伞来》。老师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认读“伞”,这个字是平舌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伞”,这个字与真正的伞像不像? 和 老师书空一下这个字。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尝试读。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并标出有几个小节。如果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

  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也可以查认字表中的音节。

  3、课文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气的娃娃从小诗中飞出来,你还认得吗?(出示课件)如果认识就大声读一读,如果不认识可以再来读小诗,想一想。指名读、领读、抢读。你能说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对“裹、悠、鹿、灵”强化。 

  4、请同桌一起读一读课文。相互学习,纠正不认识的字。

  5、开火车读课文(3人,每人一个小节)引导听的同学注意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三、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1.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来送伞?(自读)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如果下小雨的时候,诗中的我喜欢做什么?(同桌讨论,指名 说,师生评议。)

  生1: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的走回家。老师引导“慢悠悠”是什么意思?(慢慢的意思)。同学们要读出慢的语气。

  生2说: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小雨会说话吗? (不会)那是怎么回事呀?不是小雨会说话,而是下雨的声音就像人在说话。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细细的雨丝会对他说些什么悄悄话呢?学生展开想象。这一小节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轻柔、喜爱)。

  3、 雨下大了,我又喜欢做什么?

  生说: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4、五彩的伞群是什么样子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下雨了,每个人拿的伞都不一样,有很多种颜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伞群。你瞧,书上不也画了很多颜色不一的伞吗?可以看出即使下大雨,我也不愿让妈妈送伞,而希望在大雨中奔跑。想一想这一节诗要怎样读才好?(勇敢、欢快)

  5、 学习第三节诗。全班齐读第三节诗。

  6、课文中的小朋友很爱他的妈妈,他妈妈也很爱他,谁愿意把他想对妈妈说的话有语气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小糖人”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书中的小糖人就是指娇生惯养的孩子。“街边的小树”是指什么呢?(指名说)。就是指坚强勇敢的孩子,他在风雨中长大。两者对比,说明不要送伞来的原因。

  7、你认为书中的这个小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8、你喜欢哪一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9、全班齐读课文。

  四、实践创新,拓展思维。

  1、生活中什么事我们可以做,大人却代劳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读课文,仿照课文自编句子,模仿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 ,妈妈,我 。

  不要 ,爸爸,我 。

  不要 ,,我 。

  认真读,体会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自编后,同桌交流。师指名反馈。

  生:不要再给我叠被子了,妈妈,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

  生:不要再监督我写作业了,爸爸,我知道自己怎么做。

  生:不要再给我整理书包了,妈妈,我自己也能做。

  五、指导学字

  “敢” 的笔顺。右边是反文旁,不是”又”。

  “着”的部首既可以是“羊字旁”的变形,也可以是目字旁。

  六、全课总结。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相信大家做的比说的更好。做个严格要求自己,自立自重又懂礼貌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

  小糖人→娇生惯养的孩子

  街边的小树→坚强勇敢的孩子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篇2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

  [教材分析]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极富儿童生活情趣的一首小诗,诗歌用呼告的语气,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向妈妈直接倾诉了自己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独立的愿望,语言表达亲切,自然,学起来就更加轻松、有趣。教学时,教师应以朗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准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自主理解“勇敢、欢快”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小作者的心情,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4、能仿照课文,用“不要,,我”这个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赏读小诗,导入新课。

  1、学了《小狮子》这篇课文后,我们的好朋友冬冬突然之间觉得自已长大了,她用一首小诗告诉她的妈妈她想怎么做,我们一起来听听她想对妈妈说什么。(范读)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2、课件出示课题并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3、师板书“伞”并教学“伞”字

  过渡:你们一定想读冬冬的小诗,赶紧打开书本22页把课文读一读,还不会读的字词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

  二、学生读文,随文识字。

  (一)教学第一小节,结合学习慢悠悠等词语。

  1、谁敢来接受挑战,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2、在这下雨的天气里,“我”喜欢怎么做?

  (1)课件出示: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①课件出示“悠”的拼音,指导读准“悠”。

  ②指导读好“慢悠悠”一词。

  “慢”后面加了“悠悠”就显得更慢了,应该读得轻些、慢些。

  ③指导读好“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课件出示: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①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②课件出示“丝”的拼音,“雨丝”的“丝”是平舌音,全班读一读这个词。③指导读好“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雨丝会说话吗?怎么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小雨的轻柔。

  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这些话是冬冬要对妈妈说的,我们读的时候要想象妈妈就在眼前,我们怎样对妈妈说。

  (设计理念: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和朗读的指导。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把字词的教学放在句子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朗读方面重人人有读的机会,并能利用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样让学生朗读,学生也爱读乐读。)

  (二)教师范读引路,学习第二小节。

  1、大家读得真不错,,听到你们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读一读,愿意认真听老师读吗?

  2、学生评价。

  3、小结:老师读得好是因为老师读这一小节的时候边读边想像是在跟妈妈说话,所以读得好,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第二节内容,生字用红色标出。)要特别留心生字,一定要读准音。

  4、学生读。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造富于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在第二小节中,有些词语老师特别喜欢,你们猜猜老师最喜欢哪些词语?

  学生举手回答,相机出示:

  裹住

  (1)这个词老师不太喜欢,因为“裹”字太难写,谁能帮帮我?

  (2)一起读读这个词。

  机灵

  (1)老师为什么喜欢“机灵”?一起读读这个词。

  (2)还可说机灵的什么?

  伞群

  (1)很多伞叫伞群,很多人呢?(人群)很多牛呢?(牛群)很多羊呢?(羊群)

  (2)很多花呢?(花丛)很多树呢?(树丛)和多草呢?(草丛)

  (3)小结:动物多成群,植物多成丛。

  奔跑

  奔跑是怎样跑?

  ……

  我们从这几个词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来造句吧

  (设计理念: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展示课改所需求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优化,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掌握基础知识、培养了基本技能。)

  (三)师生角色互换,学习第三小节。

  1、老师也想来猜猜你最喜欢的词语,现在请你们读读第三个小节,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做上记号,等一下让老师也来猜一猜。

  2、学生读第三小节。(课件出示第三节内容,生字用红色标出。)要求学生读准生字读音。

  3、老师猜词,相机出示:

  勇敢

  (1)为什么你喜欢这个词呢?

  (2)你来把文中带有“勇敢”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这句话写谁勇敢?

  (4)那这句话应该么读,谁来试试?

  (5)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谁也是勇敢的?

  (6)你们能用勇敢说一句话吗?

  欢快

  看,冬冬像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欢快地奔跑,除了“欢快地奔跑”,我们还可以欢快地做哪些事,或者我们什么时候心情是欢快的。

  ……

  4、大家说得可真好,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得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

  三、竞赛抽读,巩固字词。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词语朋友离开了课文,你能认出它们吗?

  2、现在调皮的生字宝宝离开了课文,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四、再读课文,模仿写诗。

  1、字娃娃和词语朋友都认识了肯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听,一起来把课读一读吧,老师听听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

  2、我们也学着丁丁,给妈妈、爸爸、或爷爷、奶奶写封信,说几句心里话。

  3、出示句式,练习口头说话:

  不要,妈妈,我。

  不要,爸爸,我。

  不要,,我。

  (教学反思:学生学完课文学写诗时,有很多学生虽然课文是会读了,但却不能模仿写诗,不能理解小诗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主要原因是在教学时虽然以朗读为主,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及时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说心中所感。

  总之,作为第一线教师的我,感受到了实施新课程、运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快乐。站在课改前线的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摸索中成长。)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篇3

  之二

  锅炉小学 孙 悦

  教学内容: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

  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3识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

  a) 游戏:打气球

  b) 游戏:击鼓传花

  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1、 认字8个,会写8个,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从小要自立的道理;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3 、通过阅读课文,体会诗中的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以及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八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难点: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手段:小黑板、伞形卡片

  教学方法:1、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2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从小到大,妈妈都是最爱我们的人,给我们关心,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小诗中有个小朋友却不让妈妈给她送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小诗《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识它们。

  2、同桌两人再来读,选择你们两个喜欢的方式,要把句子读通顺。

  3、哪一个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

  师:同学们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

  4、开火车式读,每人读一节。

  5、男女生赛读。

  三、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1、师: 同学们读得很流利,字音读得很准确。那词语宝宝与字宝宝,跳出来你还会读吗?

  2、小黑板出示词语:

  送伞、慢悠悠、雨丝、机灵、小鹿、奔跑、淋坏、勇敢。

  3、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生领读)

  4、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师解释。

  5、师:词语宝宝没有难住大家,字宝宝说:“让我们来吧!”他们跳到了小伞上,你还认识吗?(生自由读)

  6、让学生把这些字宝宝再送回课文中,请几名学生来拿小雨伞,只要读对伞上的字,在组一个词,造个完整的句子,这把小伞就送给学生。

  四、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

  (1)文中的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给他送伞?

  (2)你认为这个小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五、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六、作业:写两句心里话夸夸自己的妈妈。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尝试读。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

  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3.同桌互相读。相互学习,纠正不认识的字。

  4.检查读:指名读(3人,每人一个小节)引导听的同学注意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读准字音、读得好听)

  5.随文识字: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你能很快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像老师这样(示范)看谁划得又快又准。边读边划。

  6.脱离课文,独立识字。这些词语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气的娃娃从小诗中飞出来,你还认得吗?(出示课件)如果认识就大声读一读,如果不认识可以再来读小诗,想一想。

  7.检查识字:指名读、领读、抢读。你能说出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对“裹、伞、丝、灵”强化,有必要时指导学生练习写“丝、灵”。

  生:“伞”就像一把伞。(出示课件)

  生:“裹”就像口袋里装着一个果子。(课件显示)

  8.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三、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1.这些淘气的生字都变成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再来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最好听,试着读一遍。

  2.小声跟师朗读,齐诵读。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咱们一起来说说收获,好吗?你可以谈从课文里读懂了些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师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开始做一些合适的事情。

  四、拓展练习。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发言:3人),也可互相说。

  师小结: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相信大家做的比说的更好。

  教学内容:

  《妈妈不要送伞来》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

  教材分析: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

  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

  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3识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

  a) 游戏:打气球

  b) 游戏:击鼓传花

  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小朋友不要娇生惯养,要自立。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让学生说说图意。(一个小女孩头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在雨中跑)

  师:这位小女孩为什么没有带伞呢?

  生:因为她忘记了带伞。

  生:因为她喜欢在雨中走。

  生:是因为她在学校等妈妈好久,妈妈都没送伞给她,所以她只好冒着雨跑回家了。

  生:老师,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不是她妈妈没送伞给她,而是她不要妈妈送伞来。因为她不怕被雨淋坏。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课文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真棒。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2、学习第一节诗

  (1)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一节诗。

  (2)小组讨论交流: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不要妈妈送伞来,她喜欢在小雨中慢慢走回家。

  生:读了这一节诗,我知道小女孩很喜欢听小雨说话。

  (3)刚才同学们都读了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问题: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雨会说话吗?

  解决:慢悠悠指慢慢的意思。

  不是小雨会说话,而是下雨的声音就像人在说话。

  (4)通过刚才的精彩对答,同学们一定知道这一节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桌先讨论一下,再互读。(轻柔、喜爱)

  3、学习第二节诗。(方法如上,以学生自学为主)

  (1)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诗。想想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第二节诗写我不要妈妈送伞来,我喜欢外衣裹住书包在大雨中奔跑。

  问题:五彩的伞群是什么意思?

  解决:下雨了,每个人拿的伞都不一样,有很多种颜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伞群。你瞧,书上不也画了很多颜色不一的伞吗?

  (2)小组讨论:这一节诗要怎样读才好?(欢快)

  (3)全班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请一生上台表演头顶书包在雨中欢快奔跑的样子。

  4、学习第三节诗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同桌讨论:这节诗写了什么?(这节诗讲我懂得妈妈的爱,我要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3)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可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

  问题: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什么是小糖人?

  解决:你的爱指的是妈妈怕女儿被雨淋坏了。

  小糖人就是指那种被雨淋了容易生病的人。

  (4)小组讨论一下,这节诗要怎样读才好?(勇敢、欢快)

  (5)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诗。

  三、归纳小结

  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少先队员,必须从小学会自主,不要事事都依赖别人。

  四、布置作业

  作业:语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编一编”。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前设计:

  一、教材分析:

  《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首小诗用呼告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亲情。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在家经常帮助父母扫地、喂鸡、倒垃圾,农忙季节还给在农田干活的父母送水、送饭等。从小自立意识很强,承担的责任很大。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篇课文,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相信课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勇敢、欢快”的含义,并用这两个词造句。

  3、能仿照课文,用“不要……,……,我……”这个句式说话。

  四、学习方式: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具准备:

  1、学生提前搜集雨中图片。

  2、教师准备幻灯、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中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雨中情境的图片,相互交流,并说出图上的情境。

  2、播放课件(下雨天,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生答)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师拿出雨具“伞”,说一说字与实物像不像?

  (二)初读课文,和生字交朋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a:边读边把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请出来(学生边读边画,非常认真);b:标出诗的节序。

  2、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样去解决它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猜字)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吧。

  3、同桌共用一本书一起读,学读不会读的字和难读的字。

  4、做猜字游戏

  (1)课文中的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瞧,它们都跑到了生字卡上了。出示字卡,指名猜字,其他同学评议。

  (2)同桌互指互猜。

  (3)小组做猜字游戏,评选做得好的小组。

  5、大家刚才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你们又认识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谁能大胆地说给大家听?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几个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字组词,给大家听,好吗?

  7、在你的词语“聚宝箱”里又增添了哪些词语,你最喜欢哪个,能选一个说句话吗?

  8、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来送伞?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师生评议。

  2、课文中的小朋友很爱他的妈妈,他妈妈也很爱他,谁愿意把他想对妈妈说的话有语言地读给大家听?

  3、你想不想跟录音机里的阿姨比谁读得好呢?(教师放录音)

  4、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

  5、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小组读课文,选出每个小组中读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朗读比赛(全班评议,评选出每小节的朗读冠军,进行奖励)。

  6、全班齐读课文。

  7、在语境中引导用“勇敢、欢快”造句。

  (1)找出课文中带有“勇敢、欢快”的句子。

  (2)全班齐读这两个句子。

  (3)引导造句。

  生1:我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2:我要向警察叔叔一样勇敢。

  生3: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生 :……

  (四)实践创新,拓展思维。

  1、生活中什么事我们可以做,大人却代劳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下雨了,如果你妈妈未给你送伞,你会怎样对妈妈说?

  出示句示,模仿说话

  妈妈,不要                  ,我                    。    

  ,不要               ,我                 。          

  ,不要               ,我                 。

  3、读课文,仿照课文自编。

  、认真读,体会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

  、自编后,同桌交流。师指名反馈。

  生:奶奶,不要再给我叠被子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

  生:爸爸,不要再给我整理书包了,大孩子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生:……

  (五)指导学字

  1、难字书写指导

  彩:左上是“爪字头”,右下是“木”字,最后一笔“捺”应写成“点”。

  喜:上十,中豆,下口,注意三横的长短。

  2、学生练写,自评,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3、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4、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后设计:

  七、教学反思:

  《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课的教学中,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数学生的需求,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课文的理解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感受,使学生充分朗读,形成自己的朗读见解。如:当我让孩子说说在下雨天,如果妈妈来给你送伞,你会怎么说时?有的学生就说:“妈妈,我喜欢在雨中奔跑,我喜欢雨丝打在脸上。”还有的学生说:“妈妈,我再也不是你眼中的娇气包了,这点雨淋不坏我,请不要送伞来。”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感觉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在生字的识记中,以各种形式进行认读,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妈妈,不要送伞来 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7321128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