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迟到》

《迟到》

一派天真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迟到》

微信扫码分享

《迟到》(精选16篇)

《迟到》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 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 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 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 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 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 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 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 反复朗读课文。

  2. 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 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 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很严,很严很严

  深沉的爱

《迟到》 篇2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迟到》 篇3

  之二

  作者:诸葛建军

  教学目标 :

  1、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2、教学难点 :“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2、你指谁?3、为什么会迟到?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遵守纪律)

  五、作业 。

  1、课堂作业 (1)

  2、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2、填空:,秋生去上学。他路过,看见一头牛在吃,跑过去,牛绳,把牛牵到,交给,马上向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1、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2、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3、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4、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5、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6、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3、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3、听写生字词。

  二、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 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谁赶紧怎么样。

  三、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准备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四、完成作业 。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

  (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迟到》 篇4

  阅读题是语文现代文阅读不可或缺的内容,阅读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以及评价等能力。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迟到的牵手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迟到的牵手》阅读原文

  风来了。城市的风,从各条巷道各个角落匆匆奔至,厮绕纠缠,拥挤一如街道上的车和人。

  母亲在看。看马路对面那家“大自在佛具店”,那是她想去的地方;看眼前的车水马龙,那是她必须穿越的一个阵。这条马路,北端斜斜伸向一条河。南头最近的十字路口也得走一刻钟。所以,母亲别无选择。

  母亲来自伏牛山,那里满眼是绿树青山和各色庄稼,没有这么多的车和人。母亲说,车真多,这人咋都在街上哩?山村的路多是土路,坑坑洼洼,歪歪扭扭,近些年修得像模像样了,但也没有这么漂亮。母亲说,路真宽,真平,能照出车影儿了吧?

  但这美丽的路,母亲显然不敢过。她站了许久,左右张望,没有一辆车为她停一停脚步。我就在母亲身边,我想牵上她的手,亲亲热热走过马路去,像别的母女那样。可是,母亲不看我,只看着马路,脸上有淡漠,还有倔强,如我幼时看惯的样子。而我,也一如幼时,只能看着她的手而已。牵手,于我们母女,生疏至旁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在故乡那个小盆地里,多的是大山小山沟沟坎坎,多的是黄土地乱石滩,独独缺乏温情。那里的孩子与田野上的花花草草,与满地跑的小猫小狗没有两样,都是望天收的自然生命。大人们忙大人的事,孩子们玩自己的,即使有时被指使干点儿大人的活,也没有手把手教这回事也有被母亲拉了手扯回家的,但大抵是挨打的前奏,与牵手的柔情毫不相干。

  在那些母亲中,我的母亲又是个性最刚的一个。她幼时失父,战乱年代携一弟一妹颠沛流离,稍稍大些就开始帮我的外婆撑起家门。在长辈之命、媒妁之言下,她嫁的是连看也不愿多看一眼的人,只能忍受着外人的嘲谑勉强度日。国家提倡婚姻自主后,她顶着依然保守的乡民们的诋毁,冒着族中长辈们的谩骂,毅然决然与我的父亲重组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她独自应付生产队的活儿,抚养我们姐弟五个,还得照应外婆一家人。白天干强壮男劳力的工作,晚上在油灯下纺棉、织布、缝衣服、做鞋子……再苦再难也要让家人体体面面地立于人前。长期的生活磨砺,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母亲有了刚强的性格,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处世方式。她克己,律己,做事力求完满,绝对不给人挑出错来。对自家孩子要求尤其严格,甚至于苛刻的地步,只要与人发生争端,千错万错都是自家孩子的错,不问缘由先打骂一番。所以,我们都很怕她。

  我是老小,据说挨打最少。尽管如此,即便是跟了母亲去谁家吃酒席,我也是小心地跟在她后面,亦步亦趋,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出了差错。对于母亲的手,我只能远远观望,暗暗揣想;牵手,那是梦里也不敢企及的,不招来一顿责打就已经很是满足了。

  那时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一切似乎理该如此。今天我却有些伤感了。母亲已经七十,我也不再是那个跟在母亲身后的小女孩了,岁月把一切掩埋在一个叫做七里坪的地方。

  也许有些事已经改变了,在我所看不见的地方?譬如,父亲去世后,母亲偶尔流露的脆弱?譬如,这两年母亲渐渐显出的温情?老一辈的感情表达是典型中国式的,花落不闻,水流不动,深潭一般波澜不惊。

  【A】母亲的手就在眼前,青筋暴露,皴皱瘦削,老人斑星星点点,或隐或现地昭示着苍老。这样的手,今生我还能再牵几次啊?还迟疑什么呢?我伸手过去,两寸,一寸……将要触到时,我的女儿喊了她外婆一声,母亲回过头来看向人行道。我的手偏离了方向。便就势搀住母亲的胳膊,心里同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B】“咋了?咋了?”母亲一边问我的女儿,一边使劲甩开我的手,用惯有的语气说:“哎呀,干啥哩?冇事儿,我冇事儿!”

  母亲还是那个刚强的母亲,我怅然若失。

  想起朋友介绍我看的一篇文章来,题目好像就叫“牵手”,大概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写的吧!也是过马路,也是牵手,原本是自幼与母亲牵手走惯了的,这一天却突然不肯再那样,因为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失落溢于言表,孩子尽收眼底,回顾十几年在爱中成长的点点滴滴,经过一番中国孩子常用的思想斗争后,孩子重与母亲牵手过马路,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

  溪流永远急着奔向大海,浪潮却总想重回陆地。那个不知珍惜的孩子呵,那个柔情无限的母亲呵,那个可爱得令人神往的故事呵……想着这些,我笑了,笑自己已过而立却突然作小儿女状,矫情了些呵。

  再注意母亲时,我看见她终于要过了。她小心地探出一只脚,像春汛时过村前那条翻水桥先试深浅一样,保持重心靠后,以便随时撤回。过了许久,没有发现什么危险,母亲便试着伸出另一只脚……一辆雪铁龙正好疾驶而过,那刺耳的尖叫声明显带着警告,把母亲吓得连连后退。我被母亲的神态吓得赶紧过去,忙乱中不觉伸出了双手,母亲一把抓住,立定身体,大大地喘了口气。女儿在一边笑起来,大约是笑外婆被汽车吓着。母亲也笑了,脸上讪讪的,还强自镇静着,但并没有松开我的手。

  现在,母亲的手就在我的手中了,并没有文学作品里描述过无数次的那种柔滑——母亲老了——那手只是一味的干燥粗糙,刺刺的,但是很温暖,是血肉相连的那种暖,一直暖到心底最深处。

  现在,我要过马路了,牵着我的母亲的手走我们的路了。真希望这马路再宽些再远些,让我牵着母亲长长久久地走下去,走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走出她艰辛的人生,走出一段细腻温情的晚年。

  现在,我1的右手牵着年迈的母亲,她的身体半倚着我,脚下亦步亦趋,正如一个需要扶持的孩子一般。我的左手牵着年幼的女儿,那是母亲和我血脉流向的又一个。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牵手的幸福却已满满的了。

  现在,现在……我说不下去了!秋日暖阳里,我突然想流泪:可是,母亲呵,我情愿你不牵我的手,情愿依旧随在你身后,只要你依旧是那个倔强有力从容前行决不后顾的年轻的母亲!

《迟到的牵手》阅读题目

  16.文中画线句子“牵手,于我们母女,生疏至旁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6分)

  17.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A】。(4分)

  母亲的手就在眼前,青筋暴露,皴皱瘦削,老人斑星星点点,或隐或现地昭示着苍老。

  18.文中画线句子【B】“‘咋了?咋了?’母亲一边问我的女儿,一边使劲甩开我的手,用惯有的语气说:‘哎呀,干啥哩?冇事儿,我冇事儿!’”年老的母亲为什么要甩开“我”的手?而后文中母亲为什么又不再甩开“我”的手?(4分)

  19.本文标题为“迟到的牵手”,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迟到的牵手》阅读答案

  16.因为长期的生活磨砺,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母亲有了刚强的性格,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处世方式。(2分)她克己,律己,做事力求完满,绝对不给人挑出错来。(2分)对自家孩子要求尤其严格,甚至于苛刻的地步,孩子们都很怕她,(2分)所以,牵手于“我们”母女很生疏。

  17.此句运用了外貌描写,详细描写了老年母亲的手,突出了她的手的苍老,表现了母亲为家庭和子女操劳一生,才有了这样的一双手。(3分)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怜爱之情。(1分)

  18.母亲一生刚强,已经形成了习惯,所以,她习惯性地甩开“我”的手。(2分)到后文,母亲回到了现实,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衰老,所以,不再甩开“我”的手。(2分)

  19.本文的标题为“迟到的牵手”,蕴涵着作者对母亲勤劳一生的无限感激和怜爱之情。

《迟到》 篇5

  语文阅读题目同样需要练习,因为这有这有才能提高我们的语感与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小编整理了《迟到的荣誉》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迟到的荣誉

  王老北

  老刘失踪了。

  那次爆炸共响了两声,第一声和第二声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老刘是厂里的工程师,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厂领导和工人没有望见他而不发怵的。这天晚上,老刘带领徒弟抢修完三号压缩机组时,天已快亮了,本来老刘是想睡上半天的,但是想到设备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家匆匆吃了早饭,骑上自行车就向工厂奔去。

  老刘快到工厂时,就听到压缩机房方向传来“轰”的一声巨响。由于路上人多,他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扔,撒开双腿就玩命地往厂区跑去。没跑多远,迎面碰见了满身鲜血仓皇而逃得操作工。操作工拼命地摆手,大声喊着:“爆炸啦!爆炸啦!”

  “在哪儿?”老刘大声喊,“赶快处理啊!”

  老刘拼命往厂房跑,操作工转身跑在老刘后面。老刘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当关掉最后一个阀门时,见操作工在身后,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的刹那间,身边的氢气压缩机“轰”的一声爆炸了,巨大的冲击波把老刘切割得七零八落。

  这次爆炸有许多人遇难。至于准确数字,好像谁也说不清楚。事后,县里的相关领导前往安抚,所有遇难者的遗体都摆放在县医院的太平间内外,由家属和车间的人前去确认,所有遇难者一律定为因公殉职。老刘的爱人也去了,焦急地在遇难者遗体中寻找老刘。工友们说:“刘工今天休息,不可能在遇难者行列。”他爱人说:“老刘在家里停了没有三个小时,就又回厂了。他平时除了在厂里,是不到别的地方去的!”科长说:“老刘昨晚加班了,今天真的没来上班!”

  爆炸的当天,工厂就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严密排查,分析爆炸的原因。但是,厂房被炸得面目全非,很难找出原因。再说,各有关方面都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影响县里的形象,最后就把疑点落到老刘身上。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前两天,老刘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有人说,事故发生的当天,老刘不但把厂长骂了,而且把省里的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还有人说,事故发生前的那天晚上,老刘和三名工人在现场检修至凌晨五点,事故发生后,老刘下落不明,是不是在检修过程中留下了隐患,造成了这次事故?但无论哪种说法,有关部门都没有明确表态,媒体一致的说法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但是,老刘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有一天,清理现场的工人发现了一块老式上海牌手表。大家问:“这是谁的?”老刘的徒弟眼尖,说:“是我师傅的。”调查组立刻找来老刘的爱人辨认。当老刘的爱人捧着手表放声大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迷惑了。

  老刘不是在家休息吗?手表怎么会在这里?

  调查组的人立刻赶到医院,向幸存的人了解当时的情况。庆幸的是,唯一知情的那个操作工还侥幸地活着,只是人被震傻了。调查组的人连比带划喊着问,操作工只是毫无表情地瞪着眼睛,嘴里流着哈喇子,什么反应也没有。

  难道老刘是肇事者?由于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还是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最后匆匆发了一份内部文件,把事故调查结果含糊其辞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老刘的爱人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反复到厂里哭诉,无果,只好带上孩子和亲属去政府上访。每次上访,都是在武警们的“看护”下坐等好多天,才把诉求信递上,得到的回复都是“回家等候调查结果”。

  三年过去了,老刘的妻子除了得了厂里送来的两万元安抚金外,别无所获,于是心灰意冷,带上孩子远走他乡。

  又过了三年,原来的厂领导还是厂领导,只是情况发生了逆转。经过几年医治,忽然有一天,操作工恢复了记忆。守护他的家人见他呜呜直哭,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刘……刘……”。

  操作工的家属急忙把事情报告给厂领导,领导们立即坐着轿车来到了医院。操作工断断续续地讲述了爆炸的经过,说出了老刘关键时刻推开自己、保护大家的经过,并再三说:“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在场领导的脸色一时严肃了起来。

  厂领导立刻派人寻找老刘的妻子和儿子,后来在外省的一个偏远山村找到了老刘的儿子。一问,他妈妈因为积郁成疾,含愤去世。厂领导积极发掘老刘的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他为烈士。

  (有删改)

  《迟到的荣誉》阅读题目: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记叙了老刘在某厂爆炸事故中的遭遇,塑造了老刘的艺术形象,旨在表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

  B.小说中的操作工是一个单纯正直、缺乏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人,他遇到爆炸险情之后,不是在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而是仓皇喊逃。

  C.小说在塑造正面形象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老刘已经失踪,现场别无对证,相关人员认为把责任推到老刘身上最合适等。

  D.操作工清醒之后讲述了爆炸的经过,是洗清老刘不白之冤、恢复其名誉的关键;如果没有操作工的清醒,老刘的“罪责”将永久背下去。

  E.“要不是老刘,我们的厂区就没了,小半个市区也没了”不但表达了操作工对老刘的感激之情,而且表达了对自己冒失的愧疚之意。

  (2)小说是怎样记述老刘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老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厂领导积极发掘材料,树老刘为先进典型,并报请上级批准追认其为烈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8分)

  《迟到的荣誉》参考答案:

  11.(1)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旨在表明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的道理”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不当。D项,“如果没有操作工的清醒,老刘的‘罪责’将永久背下去”说法绝对,说不定还有别的途径使老刘的冤屈得以洗雪。E项,“而且表达了对自己冒失的愧疚之意”无中生有。

  (2)①采用倒叙手法记叙老刘的故事。小说起笔写老刘失踪了,再写事故发生的过程,营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通过侧面描写叙述老刘的故事。如通过老刘爱人和操作工的叙述以及人们的议论来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使故事更加曲折有致,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用第三人称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错综复杂的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④以找到爆炸事故的原因为线索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写可以使故事情节紧凑,主线分明。(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可从叙事顺序、描写方法、人称运用、线索等方面进行考虑。从叙事顺序来说,小说先写老刘失踪,再写事故发生的过程,这是倒叙手法,有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的作用;从描写方法来说,通过老刘爱人和操作工的叙述以及人们的议论来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是侧面描写,这样写可以使故事更加曲折有致;从人称运用来考虑,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老刘的故事,这样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把复杂的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从线索的角度考虑,以找到爆炸事故的原因为线索叙述老刘的故事,故事情节紧凑,主线分明。

  (3)①工作严肃认真,尽职尽责。他平时铁青着脸,倒竖着眉,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下班后,他想到厂里还存在安全隐患,匆匆吃了早饭,就往工厂奔去。②关键时刻勇于献身。在千钧一发之际,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回身把操作工猛力一推,自己被巨大的冲击波切割得七零八落。③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上司。事故发生前,他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把厂长骂了,还把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④业务技能高,操作熟练。他带领三名工人奋斗到凌晨五点把三号压缩机组抢修完毕;到厂里处理紧急情况时,他火速切断电源、关闭阀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爆炸损失。(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应抓住有关老刘言行的描写进行归纳。老刘平时铁青着脸,在安全与技术问题上寸土不让,下班后他想到厂里还存在安全隐患,匆匆吃了早饭,就往工厂奔去,根据这些行为,可以归纳出工作严肃认真、尽职尽责的特点。在危险时刻,火速冲进压缩机房切断电源关闭阀门,回身把操作工猛力推开,根据这些描写,可以归纳出关键时刻勇于献身的特点。事故发生前,与安全科长拍了桌子,把一份红头文件摔到了厂长的脸上,根据这些描写,可以归纳出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上司的特点。带领工人把三号压缩机组抢修完毕,到厂里熟练地处理紧急情况,根据这些描写,可以归纳出业务技能高、操作熟练的特点。

  (4)①老刘事迹感人,确实具备先进典型和烈士的条件,理应及时将事迹上报,恢复他的荣誉。②让失踪的老刘承担了事故的“罪责”,觉得愧对老刘,应该及时恢复其荣誉,还他以清白。③社会需要老刘这样坚持原则的典型人物。④厂里出现了英雄。树立老刘为先进典型,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 (8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社会需要、企业形象等方面揣摩领导的心理。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的角度考虑,老刘确实具备先进典型和烈士的条件,理应及时上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考虑,社会需要老刘这样坚持原则的典型人物,加以表彰体现对社会正能量的重视;从企业形象的角度考虑,树立老刘为先进典型,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

《迟到》 篇6

  教学目标 :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 :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填空:迟的第四笔是什么?晨是什么头?什么和什么都是禾字旁,牵是什么结构?紧是什么底,稻的笔顺是什么?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 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 4、5。

  附板书: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老师 奇怪

  秋生 牵牛

  老师 表扬 秋生

《迟到》 篇7

  教学目标 :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 :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填空:迟的第四笔是什么?晨是什么头?什么和什么都是禾字旁,牵是什么结构?紧是什么底,稻的笔顺是什么?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 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        ),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       )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      )、(       )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 4、5。

  附板书:

  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老师           奇怪

  秋生           牵牛

  老师            表扬              秋生

  摘自:伯通科技 (作者:未知) 

《迟到》 篇8

  教学目标 :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 :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填空:迟的第四笔是什么?晨是什么头?什么和什么都是禾字旁,牵是什么结构?紧是什么底,稻的笔顺是什么?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 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        ),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       )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      )、(       )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 4、5。

  附板书:

  2、

  老师           奇怪

  秋生           牵牛

  老师            表扬              秋生

《迟到》 篇9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第九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孩子们,上课之前老师向你们了解一个情况,可要说实话呀!上学以来你迟到过吗?(迟到过)。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范点小错误,现在请你们看屏幕,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她小的时候家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小英子,她也和你们一样经常范一个错误,那就是“迟到”(板书)。

  当她到古稀之年时回忆过去的往事她曾这样说“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迟到”这件事为什么会让她刻骨铭心,为什么爸爸又影响了她一生,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教学设计的导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体现开放性。]

  二、 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 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并将课文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在读文的过程中是否有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和词语呢?

  生:玉簪花 zan 混合 hun 挨打 ai (板书)

  师:字音不仅要读准,还要把他们积累起来,拿出笔把它们写在日积月累的旁边。 (学法指导)

  师:这里还有一组词语和句子考考你:

  抡起 撩起 包袱 夹袄 咻咻

  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挨打了!

  3.浏览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严厉

  回忆 改错

  疼爱

  作者也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述她迟到这件事的。

  [此部分设计意在检查课文预习情况及从整体把握课文脉络,整体感知。]

  三、 品读

  1.那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的严厉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语句。

  (1)父亲

  表情和对话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打我的动作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滕鞭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

  [动作:拖 左看右看 抄 倒转 抡]指导朗读

  [过程:床头打到了床尾]

  [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热]侧面描写,烘托父亲如此之狠。

  [比喻句:我象是一只狼狈的小狗]

  学法指导: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指导朗读

  (2)小英子

  小英子此时的心理呀……[委屈、生气、怨恨、不解]带着这样的情绪读[我又挨打了]

  2.爸爸可够严厉的,女儿也真够委屈的,怎样读能再现当时的场景呢?

  生读、师读。

  [此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父亲对我要求的严格,通过指读、范读、评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体会父亲严中有爱。]

  3. 父亲的严厉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父亲又是如何疼爱于我的呢?默读十四到十九节。

  [此处设计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父亲的爱,不做品读。]

  4. 此时小英子会想些什么又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写的训练]

  四.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的严厉与父亲的疼爱,才使得小英子认识改正了错误,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小英子的心理具体感受她的情感变化。

  板书设计:

  严厉

  回忆 改错

  疼爱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的导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我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最后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渗透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的指导,如结合个人体验阅读的方法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但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环节过度语言的讲述时如能语气轻重得当,给观者以明确性,突显目的,将会使教学层次更加清晰。

《迟到》 篇10

  人间的善和恶是两个对战的阵营。这篇《迟到的善根》讲述的是老人的儿子在见义勇为后勾起了老根的回忆,当年他也在一条胡同里救过一个女孩,但却因此落得残疾。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迟到的善根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迟到的善根阅读材料

  这天,老根晚出门拾满了一袋子饮料瓶回家,天已经黑了。走进胡同口,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绕道回家。他觉得这条胡同简直就是他的灾根,20xx年前就是这里面一声救命让他一头扎入灾难!

  回到家,老根发现儿子不在家里,早就放学了,怎么回事?等了好久,有电话打来:“你是老根吗?你儿子小三受伤了,现在二院……”老根呼地站起,说该来的终于来了,就往二院跑。

  到二院,进病房,儿子还在打点滴,身上缠着绷带,伤得不轻。儿子看见他,挣扎着说:“爹,你别着急,没事……”老根问医生咋回事,医生说:“警察送来的。您老先回家拿住院费吧,先拿五千吧……”老根心里一紧,问儿子:“打架?”儿子说:“不是。我去接你,在胡同碰见几个歹徒劫持一个女孩,我救了那女孩……”老根吼断儿子:“那女孩呢?”儿子说:“我让她跑了,是她报的警……”老根跺脚骂:“你活该!老子没钱!”转身走了。

  老根跑去派出所,送小三到医院的几个警察正在为此案忙着,老根进门就问:“我儿子怎么了?”警察说,是一个女孩报的警,说三个歹徒正在行凶……他们赶到现场,歹徒已经跑了,小三受伤倒地……老根吼:“他活该!我没钱!你们看着办!”说罢拧身就走。

  老根回到家,坐立不安。他又悔又恨,悔的是他明明听见那胡同里的情况,却不知儿子会倒霉,如果他也跑过去,也许儿子不会受伤。恨的是,儿子和他从前一样,管这种闲事不是一次了,这次是管出大痛了,还不知能不能痛醒。

  第二天,老根开始借钱,家里只有两千元,东借西借又借了三千元,凑够五千元,去了医院。

  交住院费时,医生告诉他,好人有好报,记者来采访了,警察也来看小三了,歹徒早晚会落网的,小三的伤也无大碍,不会落下残疾。

  老根去病房,又有记者在采访,儿子已经能坐起来了,还冲他笑!记者还想采访他,笑着问候他,他不理,走近儿子,一把扯开上衣,露出胸上几道伤疤,说:“20xx年前,也是在那胡同,爹救了一个女孩,被歹徒捅了六刀!那女孩跑了,连案也没报,我是被路人送医院的,自己花钱看病,落下残疾,丢了工作,穷跑了你妈,我捡饮料瓶养活你,没一个人看在我见义勇为的份上来救这个家!现在,我还没挣来你上大学的钱,这又欠债了,你就等着和爹一起捡饮料瓶吧!”儿子竟笑了:“爹,原来你一直为自己的见义勇为后悔啊?我不后悔,捡饮料瓶也不后悔!”

  记者全记下了,走时对老根笑说了一句:“老人家,有这样的好儿子,也是您那善根的一种善果嘛!”

  老要心里苦,儿子的事迹上报了,护士小姐拿来给老根念,老根一言不发,只叹气。

  第三天,警察和院长把老根叫去办公室,给他一个小皮包,说是一个女人让交给“见义勇为小英雄的父亲”的。

  老根打开皮包,吓了一跳,里面是整捆的钱,10万元!还有一封信。信上写道:“老人家,我是在报上看到你儿子的事迹的,也打听到你家的难处。我给你讲个故事,20xx年前,我遭遇过三个歹徒的劫持,也是在那条胡同,一位大哥哥突然出现,怒吼着扑向歹徒,扭打成一团时还朝我叫,让我快跑,我一边喊人一边跑出胡同,本想打电话报警,但刚出胡同就被一辆车撞飞了,醒来时在医院。我住了三个月院,出院后我一直在打听那位大哥哥,可惜没找到。这20xx年,我一直在用我的方式来回报大哥哥,匿名奖励过十多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我想对你说的是,人间的善和恶是两个对战的阵营,在善的这一边,我们是一条根上的传承和延伸,在这条根上,每个人的投入都必有善果,我们共有的是一条善根啊!”

  老根拿信的手哆嗦了好久,慢慢抬起泪脸,哭吼:“老根,你是个混蛋啊!”

迟到的善根阅读题目

  1、“善果”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迟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围绕“小三救女孩受伤”这件事,依据提示,从文中摘录相关词语,梳理老根的心理变化。

  愤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责

  3、儿子小三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根为什么要跟儿子说起20xx年前胡同救人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根听到胡同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却绕道回家。从老根自身的遭遇来说,这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到的善根阅读答案

  1、“善果”既是指老根见义勇为的行为得到的十万元奖励和被救女子的感谢,又是指他的见义勇为对儿子的影响,儿子见义勇为却不求回报的行为。

  因为被救女子直到二十年后才通过老根儿子见义勇为的事迹联系上了老根,老根见义勇为的行为终于得到回报。

  2、悔恨(坐立不安) 心里苦,叹气 吓了一跳

  3、答案要点:见义勇为,侠肝义胆,不求回报,积极乐观(答出两点即可)

  4、因为老根想要让儿子明白自己曾经也见义勇为,却因被救女孩未能及时报警,而给自己和家庭造成伤害和灾难。一方面解释了自己愤怒于儿子善举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想以亲身经历告诉儿子,见义勇为得不到回报,甚至会带来灾难。

  5、言之成理即可。从合理方面讲,就侧重讲老根自身遭遇的灾难和见义勇为带来的伤害;从不合理方面讲,就侧重讲喊救命女孩的生命比一切都可贵,讲人间正义比一切都可贵。

《迟到》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 )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迟到》 篇1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迟到》 篇13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做好阅读题的练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迟到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迟到》阅读原文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去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中,可是知首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和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也。她看我还没有起来,呸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紧皱了眉头,低声向妈哀求说:

  “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操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我挨打了!

  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号声……

  最后,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上学。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

  我走出了教师,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门的一个学生。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的那种手套,举着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上举着从家里花池里摘下来的玉簪花,预备送给亲爱的韩老师,她教我跳舞。

《迟到》阅读题目

  1、 文中说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2、 文中加点的打开拿递看拿出等一系列极为细腻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3、我在静默时停了老师说的几句话,为什么鼻子不仅抽搭了一大下,差点流出眼泪来?

  4.请根据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这一情境,写一段我此时的心里活动,50字左右。

  5、爸气急了竟用鸡毛掸子打了我,对爸的这种教育方法你是怎么看得?

《迟到》阅读答案

  1、①不许我乘车上学。②不许我逃学。③打我

  2.疼爱、愧疚之情。

  3、我 意识到自己没听爸妈的话,惹爸妈生气,是不应该的。

  4.略。

《迟到》 篇14

  一、导入

  t:这一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个人——林海音,林海音在20世纪的中国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中国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者。对于发展和繁荣中国台湾文学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读者。然而,一件童年的小事,却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出示: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来的时候他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这么答应了,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t:这究竟是怎样一件事,会让她这样刻骨铭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迟到》。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t: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童年生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或读不准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t:看课后生字条,全文共有四个字,在读音和写法上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s:提醒撩字书写。

  t:课文中有几句话不大好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s: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的向你投过来。

  (课件出示:包扎、扎风筝、扎蝴蝶结)表示捆和束的时候。

  s: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第一遍不标拼音,第二遍标出拼音)请大家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标上拼音,这样便于我们记忆和阅读。

  3.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t:词语和这些难读的句子我们都读准了,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s:写了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 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只好带着伤到学校上课,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

  (相机板书:迟到——打——送——早到)

  (1.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2.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3.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读14——16自然段,看看还写了什么?

  4.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结果怎样?)

  t:谁能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按照顺序,连起来完整的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s:写了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 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只好带着伤到学校上课,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

  三、精读体会

  1.该不该打

  t:是什么让小海音从迟到到早到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s:爸爸的一顿打

  t: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应该打还是不应该打?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呢?

  s:不应该打

  t:为什么?

  s:小海音还太小了,不应该打的那么狠。

  t:文章哪些地方能看出爸爸打得狠?从哪些词能体会到?

  s: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旧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抄起”“倒转”“一抡”“咻咻”能体会到父亲打得非常狠。

  s: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可以看出打得很厉害。

  s: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看出打得的确狠。

  t: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部分,回想当时的情形,读的时候注意读好我们刚找到的那些词。

  t:是呀,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打的的确太狠了,小海音不应该挨打吗?

  s:应该打

  t:为什么?

  s:她一年级的时候就有赖床不起的毛病……

  t:你是从小海音挨打的原因分析的,能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地方给大家分析分析吗?

  s:“一年级的时候……”

  t:经常迟到爸爸打过他吗?这次为什么挨打?

  s:“有一天……”

  t:从原来的迟到发展到逃学旷课,该不该打?

  s:应该打

  t:这是从挨打的原因上看的,还有什么理由说该打?

  s:从前她迟到,现在早到

  t:这是从打的效果上谈理由的,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s: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t:仅仅是从迟到到早到的现象发生了转变了吗?再读读书,她对待上学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s:开始是又愁又怕

  “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因为经常迟到所以连对上学都充满了恐惧。

  t:(相机板书:又愁又怕)她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又愁又怕”。

  s:生试着自由读,然后指名读,齐读。

  t:上学对于小英子来说真是件头痛的事,又愁又怕,想象一下如果小英子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上学会怎样?

  s:上课的时候会溜号,精神不集中……

  s:会讨厌学校,讨厌学习……

  t:是呀,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学校,那真是件很糟糕的事,小英子是带着这又愁又怕的情绪一直走过了她的童年吗?

  s:不是。

  t:她后来是怎样去上学的?

  s:读最后一自然段。

  t:此时小英子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上学的?

  s:轻松、愉快

  t:(相机板书:轻松愉快)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轻松、愉快的感受?

  s:生读。

  2.感悟父亲的疼

  t:看来还是该打,打真的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如果你就是小海音,如果你就是刚刚被父亲打过的小海音。身上的鞭痕还在肿痛,你搭放下雨篷的洋车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什么?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挨打,外面下着雨,坐在洋车里,你什么心情?

  s:怨恨、不理解、委屈、责怪。

  t:仅仅是打能让小海音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吗?

  (出示: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t: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s:爸爸的爱

  t:是呀,父亲看我坐车上学的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的哭喊,想起我被从床头打到床尾的样子,想起我来不及上学而被宋妈抱上车的情景……他哪里放得下心呢?他来了,带着一份关爱,带着一份心疼来了。再来读读这段话

  s: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t:无言也是爱,大爱无言啊,此时父亲虽然什么也没说,但他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善解人意的你们,能替父亲说出心中想对女儿说的话吗?

  s:孩子,对不起!

  s:你走的太匆忙来不及吃早点,拿两个铜板买些早餐去吧。

  s:下雨天,去上课,肥大的夹袄不合身,还是应该穿件花夹袄才好……

  t:是的,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s:爸爸,我不恨你。

  s:我再也不会赖床了……

  t:正是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让林海音从小养成了好习惯,为她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和其他的作品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读懂更多……

《迟到》 篇15

  教学目标 :

  1、学会12个生字,读写迟到等7个词语,并初步学会运用。

  2、会把两句简单的话合并陈一句话,会根据提问把话说具体。

  3、会流利的朗读课文。

  4、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利益、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 :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和老师表扬他的内在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绞丝旁,学会它的写法,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通过预习,知道这是谁说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迟。迟与尺的区别,用迟到说一句话。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轻声读读课文,读准音,读通课文,认清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一读,你会读哪几个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3)哪几个生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重点指导稻、紧、绳等字。

  (4)认读生字词语。

  (5)看图,从图上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理解:稻田、稻秧、牛绳。

  4、读通课文

  指名分段读。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生是个爱护庄稼的好孩子。

  2、结合课文,理解赶紧的意思,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

  (2)填空:迟的第四笔是什么?晨是什么头?什么和什么都是禾字旁,牵是什么结构?紧是什么底,稻的笔顺是什么?

  (3)卡片认读生字。

  2、学习课文第3段。

  (1)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着句话,读读这一段,老师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怎么问的?问什么要奇怪的问?用奇怪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师接着读第二句话,漏掉小声的,问什么要加上这个词?讨论这个问题。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秋生,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

  3、学习课文1、2两段。

  (1)读第一段

  所说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稻田、稻秧。

  (2)如果你是秋生看到牛在吃草,会怎么想,怎么做?

  (3)读这一段。

  (4)看第二幅图,秋生在干什么?

  找到写这幅图的这句话,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两句话,比较有什么不同?

  其中一句漏掉赶紧。

  (5)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再看图说说秋生怎样把牛拉出稻田,学着他的样子再表演读读这句话。

  (6)读第二句,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

  会跟放牛的人说些什么?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问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

  (8)指导朗读这一段。

  4、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郎读课文。

  教学过程 :

  1、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出示课堂作业 2,比一比,说说异同,完成后反馈讲评。

  (3)口头填空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课文1、2、3段。

  3、自学第4段,完成练习,出示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他。

  4、总结课文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个、的好孩子。

  (2)我们是不是也这样去拉牛,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郎读课文。

  5、课堂作业 4、5。

  附板书: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老师 奇怪

  秋生 牵牛

  老师 表扬 秋生

  ◆[2003年3月9日]

《迟到》 篇16

  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节   2、通过讨论,领悟经常迟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体验归咎于别人与自我改正两种态度以及行为的不同结果准备   男孩玩偶一个过程一、导入     介绍来自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嘟嘟。教师一边演示玩偶,一边讲述: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学经常会迟到。老师问他,他就说:“不是我的错。”那是不是嘟嘟的错呢?     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二、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不是我的错》的第一部分(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  讲述故事之前先提醒小朋友们仔细听,注意听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师的话 提问:1、老师询问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的时候,嘟嘟是怎么回答的?  (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车太慢。)2、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迟到,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是谁的错?   (他都说不是自己的错,要门是妈妈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错,要么是闹钟的错)3、听了嘟嘟的话,同学们是怎么样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们觉得嘟嘟这样说对吗?   (嘟嘟讲得不对,同学们才笑。不对)(二)讲述故事《不是我的错》的第二部分(教师讲述故事“老师弯下腰来”到结尾)1、嘟嘟经常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我们继续听故事2、老师弯下腰来,对嘟嘟说了什么? (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 模仿老师说话3、嘟嘟照着老师的话去做了吗?他是怎么做得?(早早就起来,很快地准备好)   他这样做了以后,有没有再迟到? (没有。大家都在操场上玩,还没上课呢)4.、小朋友们觉得是谁的错?(三)引申1、提问:嘟嘟迟到的时候是低下头走进教师的,嘟嘟不迟到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高高兴兴坐在位置上,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2、模仿 :分别请两位小朋友作为迟到的嘟嘟和一位不迟到的嘟嘟3、提问:以后小朋友们上小学怎样才能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呢?(与小朋友们互相交流)4.、引导幼儿讨论具体的做法(起得早、动作快......)以及正确的态度(不要都说是别人的错,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四、总结把故事的大概再复述一遍从而引导幼儿一起学说嘟嘟的那句话:        不迟到,真好。                 不是我的错嘟嘟刚走进教室,老师就问他:“嘟嘟,你怎么又迟到了?”嘟嘟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不是我的错,妈妈骑自行车太慢了。”第二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爸爸喊我太晚了。”第三天,嘟嘟又迟到了。他说:不是我的错,闹钟的声音太轻了。”听了嘟嘟的话,有的同学“嘿嘿”地笑出声来,有的捂着嘴偷偷地笑。嘟嘟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说。//老师弯下腰来,小声地堆嘟嘟说:“以后,自己早点起来,动作快一点,这样就不会迟到了。”嘟嘟想,也许应该照着老师的话试一试。这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地就起来,很快地转杯好。他和妈妈来到学校,同学们还在操场上玩呢。嘟嘟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教师,他看见老师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嘟嘟高高兴兴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和同学们一样,抬起头,挺着胸,看着老师。他心理想:不迟到,真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迟到》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77791280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