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契合伴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通用12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1

  案例:

  师: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那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结构上是可以说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时学生无语。

  师:这句话在语气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把它换成陈述句?

  学生只能换成陈述句不能说出语气特点,教师只是匆匆说就滑过去了。没能很好让学生理解反问句的用法。

  案例分析:

  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反问句的用法。设计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而教师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造成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2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

  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

  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针对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

  一、分解课题,把握文章中心

  师板书“滴水穿石”,问:“有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自己的理解。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地方,有一个奇观,人们称它为‘滴水穿石’?”

  (简介“滴水穿石”这一奇观。)

  师板书“启示”,问:“启示是什么意思呢?”

  生:“启示就是得到的启发。”

  生:“启示就是明白的道理。”

  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叫‘滴水穿石的启示’,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呢?是这一景观,还是由这一景观得到的启示?”

  生答:“是启示。”

  师:“那一起把课题读一读,把重点要学的突出来。”

  生读。

  师:“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读课文,找一找。”

  生读。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认真地指导学生朗读、领悟。再联系第1自然段理解,品读。

  学生弄明白了“启示”后,师问:“课文的其他段落是写什么的呢?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经过朗读,发现这是在举例。举了三位名人就是凭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也发现课文不仅从正面说明道理,也从“雨水不能滴穿石头”这个反面例子来说明“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成目标。”

  三、举例延伸,拓展认识

  师:“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

  生举例。有徐悲鸿,有越王勾践等。

  四、联系实际,树立目标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想法?今后有何打算?”经过学生的一番讨论,有的说:“我要从今天开始,好好努力学习。”有的说:“我要先订个目标,然后从这个目标努力。”有的说:“我以后做事再也不三心二意了。”有的说:“我以前做航模,总是做做不会做就放弃了,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放弃,一定要坚持把它做好。”……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3

  一、激情导入

  师:请看大屏幕。师述:这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罕见奇特的现象。水滴拆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块的同一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地重着同一个动作,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我们把这个奇特的现象叫做--------(齐说“滴水穿石”)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题,看着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请大家打开书,这一启示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一起读。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师:看来这一启示已经印在我们脑海中。那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下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呢?(在课文中“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具体体现在哪里?板书)

  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出示任务一:“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中,在课文的哪些地方体现出水滴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作上记号,读一读。

  2、自主学习

  生: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找得很准。水滴这样接连不断地,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重复一个动作,从这里就能看出水滴的--------齐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生: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师:文中用一组近义词写水滴不停地滴,就更能突出水滴的----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你能读出水滴的专一吗?谁能读得更好。更能表达出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滴穿石块也决非一日之功。可是,“功到自然成“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小水滴是怎么滴穿石块的,读出它的专一和恒心。(课件出示文字)

  生:齐读。

  师: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同学们,按理说雨水的力量远远大于水滴的力量,那为什么小水滴能滴穿石头,而雨水不能,其根本区别在哪里?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指读4自然段

  (课件出示: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一起再读这句话,这一句什么句?作者用设问句告诉我们,自己的观点就是------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水滴因为执着,滴穿了坚硬的石块,而雨水没有这样的精神,同学们水滴和雨水你喜欢谁呢?让我们带着喜欢的的感情读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在文中身担重任,想想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与课文的结尾形成了呼应。

  师:再读这句话,这句话又是什么句?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生:读“如果------就-------”

  师: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生: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作者强烈的反问语气告诉我们什么样观点?

  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是的,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的事例更加充分说明这一观点。

  任务二: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三位名人的事例,把使你感受动的词句画下来,可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写出自己联想到的内容。

  交流:

  师:课文例举了哪三位名人?

  生: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师板书

  师:谁的事例让你感受最深刻?

  交流李时珍: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巨著《本草纲目》。

  生:“其中,“二十多年”里,他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说明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善于从数字中捕捉信息。我们也要善于从文字中想象画面。如:这是怎样的二十多年?不懈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想象表达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吗?

  生:读

  师:能听出来你对他的敬佩,谁还想试试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你的信心。

  师:李时珍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他能做到的是常人所做不到的。他就是靠着这种----------(齐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完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一齐读。

  师;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体会另外两位名人:爱迪生、齐白石。

  交流方法:

  1、读句子,找关键词。

  2、结合批注,谈谈自己的体会。

  3、读出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交流;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的艺术生涯中,始终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就是,。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地创作,

  生: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体会到爱迪生的特之以恒。

  师:他是如何孜孜不倦的?

  生:自谋生计,当小贩、服务员。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

  师:说得很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谁能读一读爱迪生的事例?

  生: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对他的敬佩之情。

  生:我也能读出来。读

  师:老师听了深受感动。白石老人的事例谁来说呢?

  生:我从“十年、没有停止、不教一日闲过、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体会到齐白石老人的坚持不懈。我还能用朗读表现出我对他的感慨。读

  生:我从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体会到白石老人的坚忍不拔的毅力。

  师:体会太深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拿起书来,我们一起朗读体会他们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分角色朗读)

  师:名人成功的事例举不胜举,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成功事例?他们也是具有这样“滴水穿石”的精神而取得成功的?

  生:匡衡凿壁偷光李白铁杵磨成针王冕放牛扣书徐霞客壮游天下等。

  师:大家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师补充贝多芬资料。

  师:挫折和障碍都没能把他们打垮,他们面对自己的理想,面对坎坷,不动摇,不妥协,不放弃,他们的这种精神就是--------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看来,同学们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含义,让我们再次铭记这耐人寻味的启示吧,齐读

  师: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是

  师:这种表达方式是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的表达,这种正反说明的方式更具有说服力,同学们这种方法作者在文中还有体现,请看黑板上的两个事例,你看出了什么?

  生:正反举例

  师: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大胆的运用这种方法表达,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三、检测导结;

  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你能填出几个意思相同的四字词?)

  生: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不懈努力孜孜不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韧不拔

  师:看来同学们领会了滴水穿石的精神。让我再读一次体会。

  生:读。

  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学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我们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里不防告诉在坐的老师和同学,你遇到过什么困难,当这些困难的挫折挡住你前进的道路时,你是怎样做呢?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要想成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缺一不可,让我们都来做小水滴,都像名人一样学习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把我们刚才的心里话写下来好吗?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正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举例

  反雨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课文各部分内容。

  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分类搜集成语:

  (1)形容注意力集中、专心的成语:(2)形容技艺水平高的成语:

  (3)形容勤奋刻苦的成语:(4)形容持之以恒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

  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映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

  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

  1、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

  (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

  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

  (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

  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

  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

  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

  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

  (6)齐读

  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

  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的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出爱迪生和齐白石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准备朗读给大家听。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

  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说强调了哪些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些词语?

  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朗读的个性特点给予充分地肯定。

  随机抓住学生提到的词语中的关键词语品读。

  抓住迷恋、孜孜不倦想象并描述爱迪生做电学实验研究时的情景。

  由“自谋生计”引出故事,感受爱迪生的非凡成果,适时指导朗读.点拨:爱迪生在挫折面前仍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随机指导学生读好并列词语的节奏。

  (4)自由练读,齐读。

  (5)映示齐白石的事例。

  引导:读了齐白石的事例后,齐白石的哪一点或者事例中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你把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引导朗读学生交流这句话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句话中哪几个词应该要读好。

  随机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关键词语:坚持不懈等,练读一句话,欣赏齐白石炉火纯青的艺术作品。

  点拨:齐白石在成就面前是仍能继续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6)指名朗读完整事例。

  (7)齐读

  7、引出省略号:能说明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的事例还有吗?从哪看出来的?课后查找事例,组织一个故事交流会,比一比谁的故事讲的好。

  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介绍的三个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

  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

  点拨:古今中外这四个字分别对应的文中事例是哪一个。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遇到的顽石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

  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

  2、映示第四自然段

  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

  四、品读启示

  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滴水穿石的启示。

  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

  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对比是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个,这里是为了突出什么?还有一种办法能证明这句话确实是为了突出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映示两句话读,先读没有对比的句子,再读有对比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没有什么变化。

  5、指名练读,齐读。

  6、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

  7、读了这个启示,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上“只要……就……”来说一说你的想法?(6和7机动处理)

  五、布置作业

  讨论: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干什么?

  作业超市:

  1、查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的事例,举办故事会。

  2、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先想一想:讲给谁听?为什么要讲给他听?

  3、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模仿课文的结构,把你的发现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目标专一

  14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 “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深刻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脉络,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尝试列阅读提纲和习作提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2.搜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收集、研究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名人艰苦奋斗的经历和伟大精神。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思考这些现象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环境:多媒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谈话导入

  1.出示奇石图片、滴水穿石图片。师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滴水穿石、鬼斧神工、奇迹、赞叹、奇怪……)

  2.引出并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老师强调“滴”字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教师巡堂,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大意。

  3.带问题再读课文,把与“滴水穿石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

  (1)读启示。

  (2)抓关键词进一步体会、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三)细读课文,理解“启示”

  1.品关键词,了解现象

  (1)学生找到描写滴水穿石现象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运用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画出能体现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

  品读关键词一:“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体会水滴的持之以恒

  ①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②重点抓住“日雕月琢”中的“日”“月”二字进行品悟,感受水滴的持之以恒。

  ③体会“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一组近义词在句中连用的表达效果。

  品读关键词二:“同一个地方”,体会水滴的目标专一

  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带有关键词“同一个地方”的重点句,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

  (3)回读体会,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4)通过对“滴水穿石”现象的学习,提炼出说理性文章的脉络结构──看到现象(板书:现象)

  2.品反问句,明确观点

  (1)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给反问句换一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的句式训练,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2)提炼出说理性文章脉络结构──提出观点。(板书:观点)

  3.品重点段,学习事例

  (1)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的事例。

  (2)学习李时珍的事例。

  ①细细品读李时珍事例片段,运用“学习卡”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②小组推荐代表进行交流:从哪些关键词句中体会到李时珍获得成功的原因。

  预设1:抓关键词“翻山越岭”,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困难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2:抓关键词“访名医,尝药草”,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危险重重。师提升:这就是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预设3:抓关键词“二十几年”,加深领悟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③感悟朗读李时珍事例片段,体会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容易。

  ④观看《本草纲目》资料,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⑤对比李时珍和水滴的相似之处,齐读句子: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理解句中“顽石”的意思。

  (四)学一带一,领悟写法

  1.回顾小结,梳理文章脉络,师生共同归纳现象──观点──事例──启示的思路。(相机完成板书:事例 启示)

  2.观看蚂蚁搬食的漫画,进行写法迁移,尝试完成《蚂蚁搬食的启示》习作提纲。(板书:习作提纲)

  (五)小结下课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3.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学习另外两位名人获取成功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深入感悟启示。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特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累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知

  1.读课后四字词语,找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2.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抓关键词句把握内容和思路的方法,再现本文的整体结构脉络,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运用方法,深化理解

  1.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抓关键词把握内容和思路以及整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1)抓住“迷恋、孜孜不倦”等关键词语品读爱迪生成功的事例,体会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抓住“数十年、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炉火纯青”等关键词语品读齐白石成功的事例,体会齐白石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哪些现象也体现了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呢?

  2.小结,进一步深入领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正反对比,领悟写法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2.领悟写法:运用正反例子对比的说理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巩固积累,拓展深化

  1.体会文章用词特点,进行四字词语积累。

  2.在课文中找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问句,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进行反问句、设问句的句式练习。

  (五)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进一步完善观后感《蚂蚁搬食的启示》的写作提纲并完成习作。

  四、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6

  之一

  佚名

  设计意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考虑到课文的这一脉络,我分几步设计了教学程序:开始先让学生谈谈“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有怎样的理解”,意在理解“滴水穿石”的意思,这是知识的基础部分;然后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学习文中的三个例子,让学生们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小小交流会”,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最后让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一、复习。

  1、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你对“滴水穿石”这四个字是怎样理解的?

  2、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

  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媒体出示课文第二节)学生自读课文。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3、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把“滴水穿石”这件事说清楚吗?

  4、“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

  (李时珍事例:请同学和老师比赛读,齐读。

  爱迪生事例: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齐白石事例:所有敬佩他的人齐读。)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会”,好不好?

  (课件出示)要求:(1)、仿照课文介绍一位名人事例,不超过100字,用上学过的词语更好。(2)、举事例,搜集名人名言也可以。

  程序:(1)、修改自己搜集的原始资料。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我们学过写他的文章《月光曲》。贝多芬从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渐弱)

  6、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就是你们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的启示。这段话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目标专一而不——,持之以恒而不——,就一定能够——。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得太极洞内“滴水穿石”情景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我们要好好品读。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课件出示)绳锯精卫聚沙

  只要工夫深,

  五、作业 

  1、把这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评析: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课的成功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节课中是否渗透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竭力想在我的教学中体现以下思想:

  1、尽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 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比如在理解“持之以恒”这个词语的含义时,课件设计了水滴从岩石上方不停地往下滴的镜头,配上滴水的声音,辅于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持续一分钟后——这时间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已经足够长了,所有学生都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再比如在强化“滴水穿石”精神的时候,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头像和音乐,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一下子把学生的兴奋点提到最高处。可以说,课件的辅助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尽量做到训练和感悟并举。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这点,比如对“持之以恒”这一词语的理解;比如通过朗读来加强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比如对“滴水穿石”启示的出示等等。

  3、尽量和学生“平等对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话式”学习方式,目标就是老师和学生能达到心灵的沟通。教学中我采用“师生朗读比赛”这一形式,这自然是有“示范”的味道,更重要的是想和学生达到水乳交融的目的。

  4、尽量注重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 中增加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通过广泛的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是,这节课中也有非常明显的问题:

  一、对“滴水穿石”的成因这一部分学得不好。教学这部分时,我的目的在于教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内容,因此做了一个示范,谈了自己对“接连不断”的理解。谁知学生一点也不买帐,自己谈自己的,陆雅丹的想法甚至早已超越了本段教学,显得很深刻了。这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好不容易才生拉硬扯地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拉回我的教案)。可见我的备课中还没有备好学生,(他们课前为了上好课,对课文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预习)可见我的备课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课上还是以我的教案为中心。

  二、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不够。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想通过朗读来代替分析,我想这个想法应该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强调了朗读,却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些很好的词语,都“滑”过去了,学生没有受到应该受到的教育。

  三、对教材不敢大胆取舍,囿于教材。课文最后作者把太极洞内的水滴和雨水比较,进一步说明水滴的锲而不舍,借此揭示“启示”,其实“雨水”这段比较是多余的,但要讲到“启示”,就必须讲到雨水。在教学过程 中,我怎么讲都觉得别扭,但还是讲了,颇有画蛇添足的味道。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7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8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作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考虑到课文的脉络,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在这堂课中竭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  训练和感悟并举。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一点,抓住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理解,然后学习三位名人的事例来理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学习李时珍这一片段时,我先叫学生先自读课文划出表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这一问题的提出,我真意想不到学生理解得这么透彻。一个学生找了:“翻山越岭,走了大半个中国。”他从“翻山越岭”体会到艰苦,从“走遍大半个中国”体会到路走的多,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持之以恒。另一个学生说:“我也谈走遍大半个中国,在明代,那时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李时珍走了大半个中国,我想他肯定花了很长的时间,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可能脚磨出了血泡,可能走到荒山野岭,找不到投宿的地方。”还有一些学生找到了“二十几年”“访名医、尝草药”等等。最后通过朗读训练来加强对三位名人事例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

  二、注意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延伸。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三位名人的事例后,为了让学生懂得具有这种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体会,在教学过程安排了“小小交流会”这一内容,学生在课外广泛搜集,获取了资料,加上“仿照课文改编”这一形式,把课文的知识向课外延伸。

  三、尽量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

  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遵循这一原则,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课件的辅助教学的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都有过不同的困难经历,但最终让他们名垂史册的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目标不变,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由于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还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朦胧的生活感知,深深地感受到面对艰巨的困难,这些伟大的人物是如何用“坚持”与“研究”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美丽的,从而激发他们对人生目标、智慧、信念、勇气、毅力等的追求与向往。在这方面的渗透在我的这节课上还不是很到位。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上好一堂课虽很辛苦,但课后的我感触却颇多: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这是我初次尝试,但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在教学“滴水穿石”的成因时,让学生听一听水滴的声音,使学生感受到水滴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再让学生耳闻目睹那大雨倾盆的景象,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雨的猛烈,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滴水穿石”的理解。课件的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应有烦琐的文字分析,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去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如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目标专一”的理解,如通过朗读来加强体会对三个名人事例的理解,如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理解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的可圈可点之处也是很多的,最明显的就是时间没有把握好。由于对三个名人事例的教学花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后面的几个环节都“滑”过去了。如对“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的理解原来是想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来加深理解的,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一带而过了。再如设计的练习,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个人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这书签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但终因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来得及交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制作课件,要上好一堂精品课真的很不容易!这是我一堂课后最深的体会。

  《滴水穿石的启示》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做事必须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希望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实现美好的理想。

  课始,我先出示课件: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奇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给这一奇观起个名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这一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学生提出:水滴微不足道,怎么会滴穿石头呢?这正是文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放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自读,学生找出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一句。接着我让学生找出句中两个关键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体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启发学生:这一奇观除了用滴水穿石形容,还可用哪四个字来形容?调动了学生的积累,学生回答出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对水滴的敬佩之情,我则给予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放声朗读,思考:滴水穿石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一句:目标转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接着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最敬佩的事例,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想办法读好。在大堂交流时,我避免了形式单一,学生谈到齐白石时,我问:齐白石的精神,除了“坚持不懈”还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谈到李时珍时,我让学生结合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来谈体会并启发学生说: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尝草药、访名医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其中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学生谈到爱迪生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诗或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训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能帮他们总结一下吗?”至此,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本堂课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没能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较多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有的还没有真正到位。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9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 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 “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 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 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 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 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 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lwcool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启示)本文转载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10

  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写作特色 .

  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通了课文,理清了课文思路,同时也了解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体会滴水穿石带给我们的启示.齐读课题.

  2,概括课文内容: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谁能围绕课文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接着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板书人名)并与雨水进行比较,给我们一个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指导学生说清文路:现象启示 ——举例说明—— 揭示观点)

  3,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二)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1,听滴水声,看图片,悟启示.

  你们听,这是……指名说,你们看,这就是滴水穿石的情景,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个奇观形成了过程的呢 指名朗读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2,教师引读,指导学生朗读

  是啊, 几百年过去了,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任时光流逝,水滴仍在坚守着它的目标

  出示:……直到如今,在这块石头的上方, 依然( )

  3,联想词语

  读到这儿,相信滴水穿石的过程一定已经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中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为什么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时间久远没有中断

  目标专一:始终滴在同一个 地方;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反向来思考)

  4,出示词语,读词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滴水穿石

  5,引读第二节,并理解反问句.

  这句话告诉我们……指名说.

  6,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 水滴 用来几万年乃至更长时间 锲而不舍 最终滴穿石头.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浏览课文,概括三个事例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课文给我们举了三个生动的例子,请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注意老师的提示:谁 时间 怎样做 结果

  2, 点明学习方法,重点出示三个词语 不懈努力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出示(先抓关键词,再联系课文语句和资料 ,想象当时的情景 )自己读第三自然段,用笔画出你关注到的语句,细细品读.

  3,分享学习所得.

  a 李时珍

  (1) 相关句子: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引导品读词语:翻山越岭,走遍,访名医,尝药草

  (3)了解巨著:

  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这本药学巨著 《本草纲目》.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出示相关介绍,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

  b 爱迪生

  (1)相关句子: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2)引导品读词语:迷恋 毕生 孜孜不倦 一千多项

  迷恋 补充自己知道的关于爱迪生的轶事.研究灯丝,一千多次尝试,小时候火车实验被打聋耳朵,忘记参加自己的婚礼……

  (4)指导朗读

  c 齐白石

  (1)相关句子: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这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2)引导品读:不教一日闲过,每日作画三幅,炉火纯青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境界

  (4)带着对白石老人的敬仰之情读句子

  (5)明理:课文学到这儿,让我们明白了:

  出示 :(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出示:( ),( ),(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 )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此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比如……指名举例

  4,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共同的品质那就是 (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这也是文中三个事例之间的相同之处,如果你再去细细品味的话,你一定会发现作者对这三个事例的描写还有一些不同之处呢 再次浏览第三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1)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这就是古今中外,你们看,作者选择事例是多么典型!

  2)取得的成功不同

  3)描写的侧重点不同

  a 李时珍

  出示句子:轻轻读这个句子,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努力的情景吗

  " 苦 "文中写到了那些苦呢 风餐露宿之苦,跋涉之苦,寻访之苦,尝药之苦……怎一个苦字了得,只是李时珍不说罢了

  b 爱迪生

  出示句子:读句子,你会用哪个字来概括

  "乐 " 迷恋之乐 实验之乐 发明之乐 他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c 齐白石

  出示句子:读句子

  "勤" 作画之勤 学习之勤 功夫不负有心人

  补充:齐白石学画虾

  大名鼎鼎的齐白石早已是家喻户晓了,但一提起他,我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画的活灵活现的虾.灵动而呈半透明质感的虾在水中嬉戏,或急或缓,时聚时散,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情态各异,着实惹人喜爱.然 而 白石 老人取得这样前无古人的成就却是来之不易,据说他画虾先后竟历经八十六年, 真是千锤百炼才打造了"白石虾 ".

  齐白石老家有个星斗塘,塘中多草虾,幼年的白石常在塘边玩耍,从此与虾结缘.为了画好虾,他在案头的水盂里养了长臂青虾,这样就可以经常观察虾的形态并写生,能更好的了解虾的结构和动态.

  再以后,他在观察虾的过程中,将虾的进退,游的急缓,甚至斗殴,跳跃等等情态统统收于笔端.

  深谙艺术规律的白石老人将躯体透明的白虾和长臂青虾结合起来,创造了"白石虾",其实这种水墨虾在自然界并不存在,但是在符合虾的共性的前提下白石鬼斧神工地将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理念演绎的巧妙致极.

  七十岁以后白石老人画虾已基本定型,但仍在不停的改进,使其趋于完美,八十岁以后他的虾画的已是炉火纯青.活灵活现的虾配上芦苇,水草,慈姑,奇石,翠鸟等等,更以刚劲古拙的书法题上自作的诗句,加上充满力感的印章,成就了千百幅给我们高雅艺术享受的珍贵作品,极大的激发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画虾仅仅是白石老人的雕虫小技,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千百幅艺术珍品静待我们去观赏学习.

  李时珍之苦,爱迪生之乐,齐白石之勤 同样的事例,作者写的时候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可见作者真是独具匠心啊!

  4,理解句子

  出示"你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注意加引号的词语.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填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理会课文比喻句的精彩:

  读句子: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自读第4自然段:文中不仅举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来正面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还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自己读第四节.

  2,雨水速度快,力量大为什么没有滴穿石块呢

  3,让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出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要想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就应该 (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而不应该( 三心二意 半途而废)

  5,练笔:课文学完了,你们领悟到"滴水穿石"启示了吗 请你也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来写一句揭示"滴水穿石"精神的话.

  (五)总结课文

  在我们铭记滴水穿石给我的启示的同时,也让我们再次回眸那太极洞内的奇观, 聆听着滴水声,这水滴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是啊,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滴水声中,都凝结成这八个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一个事例并写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570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

  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微不足道 持之以恒

  迷恋 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铭记

  2、教具

  ⑴生字写在小黑板上 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

  ⑶重点句子打印在纸上 ⑷实物投影仪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

  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

  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

  ①滴水怎么能穿石?

  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 

  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

  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

  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 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呢?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2、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这篇课文仅仅是想让我们了解这一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投影仪出示下面的句子: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⑴自读,这句话比较长,又是一个问句,读时既要注意停顿,又要注意语气。

  ⑵“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⑶“滴穿”“顽石”是指什么?

  ⑷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反复多遍)

  4、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作者在课文中举了几个人的事例?依次是哪些人?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清楚。

  (在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当中,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他们依次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

  教师点拨一下古今中外一词(这三个名人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这就叫古今中外,可见作者选材是多么精当。)

  5、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然后重点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⑴自读。

  ⑵同桌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指名读→谈体会→喜欢读的一起在读中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

  程序:⑴修改一下自己收集的原始材料。

  ⑵自由寻找交流伙伴,可以找好朋友,也可以找有共同话题的同学。

  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3、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并配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师独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从小酷爱音乐,并且虚心好学,埋头创作。他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时更兴奋。30岁的时候,他耳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是莫大的打击。但他没停止过创作的笔,同学们现在听到的就是贝多芬创作的《命运》交响曲的一个片段,表达了贝多芬要与不幸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正是有了古今中外这些成就事业的人,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他们推动了我们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他们的成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

  四、质疑探究

  1、师:学习了课文,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那就是――(生读下面的句子)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3、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

  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

  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4、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可结合课前与学生交谈的话题相联系)

  6、引导学生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把收集的一个事例写下来,说明滴水石穿的道理,要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2、课外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篇12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孜孜不倦、炉火纯青"等成语,能主动运用"滴水穿石"和"启示"这两个词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写有字词的幻灯片、写有课文重点句的幻灯片   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不单单说的是一处奇异景观,从中我们还会体会出做人做事的道理。2、复习词语。

  滴水穿石   微不足道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半途而废   三心二意

  (1)指名读 (2)齐读    二、图片出示,激趣导入 1、图片展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启发谈话:我们先一起来欣赏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石块,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太极洞滴水穿石奇观?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润圆滑的小洞。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1)同学们,让我们来给“水滴”和“石头”加上不同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怎样的水滴,什么样的石头?(板书:水滴   石头)(2)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理解“微不足道”形成板书: 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坚   硬)3、出示课文内容。

  这个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1)这些话告诉了我们“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①相机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②结合课文内容,通过画图来理解奇观形成的原因。 板书:水 滴      滴穿        石 头(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2)那么,从这个奇观的形成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①出示: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3、微不足道的小水滴由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滴穿了坚硬的石头,“滴水穿石”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需要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人如果也能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会怎么样呢?三、具体实例,论话启示 1、请大家听课文第3节的录音,思考: ① 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哪3位名人? 交流: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2、默读他们的故事,并做记号,想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1)学生默读,学习交流。(2)理解“立志学医 不懈努力” “迷恋研究 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 坚持不懈”。(3)出示表格,让学生对照课文填空。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3、书上讲了这3位名人的故事,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呢? 师生交流。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4、同学们课前搜索的工作做得不错,通过这么多的事例,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出示:  (1)这是一句什么句?谁能用反问句的语气来读一读?(2)“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滴穿”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攻克、克服) “顽石”的意思可理解为什么?(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我们理解了三个词的意思,谁再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攻克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 板书: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四、水滴、暴雨,对比揭示 1、动画演示《水滴》、《一场暴雨》,谁来说说暴雨的特点?(速度快、力量大……)谁再来说说水滴的特点?(速度慢、力量小……) 2、水滴的速度慢、力量小,它能把石头滴穿;暴雨的速度快、力量大,它能把石头滴穿吗?为什么?讨论:因为他们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齐读第四小节。 五、突出启示,感悟升华 1、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应需要“滴水穿石”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还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那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现在开始你该如何去做呢?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六、总结全文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那么,为了提醒和勉励自己,请同学们在空白的书签上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水彩笔加以美化。 七、创作书签,个别点评。 (单击出示书搜集的书签及名人名言) 1、学生创作书签,教师指导巡视。 2、找出几个优秀的,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        水 滴      滴穿        石头(微不足道)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坚   硬) 人                 成 功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80451280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