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9儿童诗两首

9儿童诗两首

薄凉之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9儿童诗两首

微信扫码分享

9儿童诗两首(精选15篇)

9儿童诗两首 篇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儿童诗两首(小学语文五年级)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内容分析:

  《儿童诗两首》中,《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 “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因此,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2.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我   想:  丫    汲

  儿童诗两首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课堂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花苞 万( )阳光 一( )篷帐

  一( )风筝 一( )水花 一( )土地

  二、理解下面的句子

  1、“长呀,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中绿色的篷帐指什么?

  2、“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业安排: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

  2.仿写或续写一首诗。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多媒体课件

  自我问答

  教学生如何写儿童诗?

  一、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二、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不说出比喻的事物,读者自己联想

  《妈妈 》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三、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四、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用同一个词或同一种句型描写一件事物

  《风》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五、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把事物比拟成人,做人的事

  《汽水》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六、摹声法—增加趣味

  模仿自然万物的声音

  《风 》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的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七、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使用"假如"、"果"假设语句抒发自己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了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八、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以描写的数量、时间、行为、加油添醋、夸大描写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九、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螃蟹》

  螃蟹!螃蟹!

  你为什么嘴巴吐白沫?

  是不是刚刚吃过午餐,

  正在刷牙漱口?

  是不是在流口水, 妈妈

  想吃我手里的大苹果?

  十、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注意节奏要和情感一致

  白鹭鸶

  飞 飞 飞

  飞到牛背上 ,

  歇歇脚

  风来了!

  飞 飞 飞

  飞到田野上

  泡泡水

  十一、故事诗—将故事写成诗

  《葡萄架》

  葡萄架,高又高,

  上边吊着紫葡萄。

  紫葡萄,大又圆,

  个的个儿,香又甜。

  十二、呼告法—不论是否面对面相见直接呼叫对方使内容更深刻、生动

  《换新装》

  妈!

  花园更换了

  彩色鲜美的春装;

  树木也换了

  淡绿色的新衣裳;

  远山脱去灰色的外套,

  穿上浅绿色的衬衫;

  小草也穿著新的绿裙子,

  在春风里摆动着呢!

  妈!您看看,

  都换了新装啦!

  妈!人家都换了新装啦!

  十三、对话法—平易近人,如在眼前耳边,易接受

  《游戏》

  小弟弟

  我们来游戏

  姊姊当老师

  你当学生

  那么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

  她什么也不会做。

  我看——

  让她当校长算了

  十四、对比法—突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

  《私房钱》

  爸爸的私房钱,

  藏在工作帽上;

  妈妈的私房钱,

  藏在皮鞋下;

  我的私房钱,

  藏在肚子里。

  15、图象诗-------借图增添趣味,加深印象

  湖畔之梦

  我是山   我才是山

  你有我的倒影   你是我的倒影

  绿树是我的秀发   绿树是我的罗裙

9儿童诗两首 篇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读读记记“花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听《童年》,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导语引入。

  二、初读。

  1、自由读。

  2、同桌合作读。

  3、指名读。

  4、默读,说说你的感受。

  三、学习《我想》

  1、再读小诗,勾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说一说为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汇报,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4、小结:想像力的丰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动词的准确使用。

  5、续写小诗

  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四、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小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

  3、指名汇报,其他人补充。

  街头:鲜明的对比(喧闹与宁静)溪边:动静结合,色彩艳丽

  江上:点面结合

  4、指导朗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五、拓展:学完这课,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学写儿童诗

9儿童诗两首 篇3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儿童诗两首》是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 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试写儿童诗。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一)读诗文,晓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生配乐朗读后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二)品诗歌,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第一首诗歌《我想》,想一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②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

  师: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3)读出最喜欢的画面,师生评一评。

  (4)师又问:作者有那么多的梦想,说明了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师板书:丰富的想象)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鼓励学生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读写结合,学完整首诗,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模仿着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

  (6)学生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牵着自己的梦想。

  冲啊,冲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我想把耳朵,

  装在风筝上。

  听鸟儿唱歌,听白云唠家常。

  听呀,听

  天空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风筝上。

  和风儿一起闲聊,

  和小鸟一起歌唱。

  晃啊,晃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师生共同评一评,读一读。

  2.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

  (师板书:街头阅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

  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

  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四、诵读诗歌,拓展提升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

  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

  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

  像树一样成长。

  圆圆和圈圈

  郑春华

  有个圆圆/爱画圈圈/

  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晚上圆圆睡了

  圈圈很想圆圆/

  悄悄地、慢慢地

  滚进圆圆梦里面/

  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

  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

  圆圆睡醒了/

  圈圈眨眨眼/

  变成大苹果/

  躲在枕头边。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五、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                      街头阅读

  的                       溪边钓鱼      

  愿望                      江上戏水

  丰富的想象                   快乐童年

9儿童诗两首 篇4

  《儿童诗两首》探究感悟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提示: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提示: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提示:

  ⑴ 《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⑵ 《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⑶ 《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在街头看书;在溪边钓鱼;在江上游泳。

  《儿童诗两首》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二、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9儿童诗两首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9儿童诗两首

  我  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9儿童诗两首 篇6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丫”“汲”,识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4.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导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 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

  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

  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乐)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

  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四)、诵读诗歌,拓展提升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

  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

  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们想

  像树一样成长。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六)、板书设计

  9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                      街头阅读

  的                       溪边钓鱼      

  愿望                      江上戏水

  丰 富 的 想 象            快 乐 童 年

9儿童诗两首 篇7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2. 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二、重点、难点

  引导学习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三、重点解读分析

  《儿童诗两首》

  我想

  1. 课文简说。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2. 诗句解析。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回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3. 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提示:

  (1)(结构一致)每一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我”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

  (2)(句式相同)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啊,悠——”“长啊,长――”这样的语句。

  (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 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

  提示: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童年水墨画

  1. 课文简说。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她),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儿受惊,而鱼儿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拨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单元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2. 自读提示:

  (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提示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边读边想象: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 诗句解析。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地。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她)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她)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比较鉴赏

  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是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象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习作二

  (一)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1. 审内容:

  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1)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一群孩子踢足球的场面。(2)童年趣事,童年趣事一般指因无知而做的错事、傻事,或因年纪小而做过的一些幼稚的事,也可以写自己觉得很开心、很有趣的事。

  2. 审主题:

  两个选题,无论写哪一个,都是展现童年生活的,必须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主题来写。

  3. 审重点:

  选题一的重点是写好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将场面写得生动具体;

  选题二的重点是突出“趣”字,“趣” 是重点,要围绕“趣”字选材。

  (二)写法指导:

  看图作文——小足球赛

  提示:

  1. 可从足球赛入手,让学生讲讲参加足球赛和观看足球赛的感受以及从中体验到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展现的一次小足球赛的情景,细致观察,推测小足球赛的激烈程度,并说说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在充分观察和想象的基础上,想想怎样来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 写之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上的内容。如:图上画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人物的表现等。

  3. 在写作顺序上,可以先概括交代画面内容,接着按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写。

  4. 合理想象,丰富画面。这幅图的内容是一场足球比赛,但画面上却没画队员踢球的情景,这就给同学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看图作文举例:

  小足球赛

  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放学以后,孩子们又来到这儿。他们分成两拨儿,把书包和帽子堆起来做球门,就拉开阵势赛起来。小弟弟小妹妹被吸引来了,路过的大个子叔叔也坐到场边,欣赏他们这场球赛。

  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他戴着皮手套,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守门员后边站着个腆着肚子的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补的,一心想着快点儿让他上场,好显一显身手,扑住几个险球。

  守门员和观众都望着远处的场地,可见双方队员正在那儿拼抢。那个戴红帽子的小女孩生怕别人挡住她,往外探着身子,眼睛盯着远处。坐在她旁边的红领巾伸直了脖子。那个扎蝴蝶结的女孩索性站了起来。搂着小弟弟的红领巾可能来迟了,他坐在最边上,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不知谁家的漂亮的白狗跟主人一块儿来了,它对球赛没兴趣,正卧在场边闭目养神呢。

  那个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跟别人不大一样,腰挺得直直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好像谁胜谁负都跟她不相干。旁边的那个戴风雪帽的小男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激烈的球赛。

  对这场球赛最感兴趣的要数那位大个子叔叔了。他面带笑容,看得津津有味。孩子们踢得太精彩了,也许引起了他对小时候踢球的美好回忆。

  童年趣事

  1. 如果学生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提示:

  要突出“趣”字。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却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应与欢乐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2. 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准备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四、课外拓展

  高洪波笔名向川,1951年生,内蒙古开鲁人。著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预习导学

  一、预习新知:

  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杨氏之子》《晏子使楚》,请同学们提前做好预习。

  二、预习点拨

  1. 熟读课文,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2. 找出不理解的内容,并用标记注明。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

  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漂    (        )       当    (        )

  (        )             (        )

  二、写出近义词:

  汲取——(      )     喧闹——(      )

  三、写出反义词:

  喧闹——(      )     柔软——(      )

  四、回答问题:

  1.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2. 《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五、读短文,完成练习:

  驴子的耳朵

  驴子抱怨说:

  “做头驴子真冤枉!

  人们纷纷嚷嚷,

  指责我们耳朵太长。

  其实,耳朵更长的那是大象!”

  大象回答说:

  “讲得不错,老弟!

  我们的耳朵的确很长。

  可我们不像你们驴子,

  耳朵向上骄傲地摇晃。”

  1. 对人们的议论,驴子的态度怎样?                                                                    

  2. 听了驴子的话,大象同意吗?它是怎样回答的?(不要照抄原句)

  3. 这则短文的寓意是什么?

  试题答案

  一、piāo漂浮、piào漂亮、dāng当然、dàng上当

  二、吸取、热闹

  三、寂静、坚硬

  四、1. (1)在街头看书(2)在溪边钓鱼(3)在江上游泳

  2. (1)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2)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3)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4)我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

  五、

  1. 冤枉。

  2. 不同意。大象认为自己的耳朵虽长,可它们不会像驴子一样,耳朵向上骄傲地摇晃。

  3. 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短处,而不看自己的短处;要实事求是,对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不要一味地抱怨。

9儿童诗两首 篇8

  9 儿童诗两首

  一 .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 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 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9儿童诗两首 篇9

  童眼看世界

  儿童会经常语出惊人,下面是四则这样的小故事。

  一

  一个四岁的孩子,当看到邻居爷爷因为亲人的去世而哭泣,便跑过去坐在他身边,后来,妈妈问:“孩子,你对爷爷说了些什么?”孩子回答:“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帮他一起哭。”

  二

  下班回家的路上,街边公园里正在举行一场儿童棒球赛。我停下车,走到场边坐下观看,问旁边的一个孩子比分是多少。那孩子微笑着回答:“我们队正以0比14落后。”“真的吗?”我说,“可你看上去并不沮丧啊?”“沮丧?”孩子不解地说:“为什么要沮丧?还没轮到我们队进攻呢。”

  三

  一年级教室里,老师正在和同学们讨论一幅画,画上画着一家人。其中一个小男孩头发的颜色和家人明显不同。一个男生说:“画中的男孩子一定是被这家人收养的。”一个女生说:“我知道关于收养的所有事情,因为我是被人家收养的。”“被人收养意味着什么?”另一个学生问,女生答道:“被人收养意味着你曾在妈妈的心里生长,而不是在她的肚子里生长。”

  四

  学校排演戏剧,小海梅一心想参加这次演出,并想得到剧中的一个角色,海梅的妈妈知道孩子的心情,但她担心海梅会落选。分配角色的那天,小海梅激动地跑回家,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她大声说:“妈妈,你果然猜对了,我被选中为演员们鼓掌喝彩。”

  【思考·感悟】

  读了这几个令你忍俊不禁的小故事,你想过没有,它是不是还带给你一点思考和启迪。如果是这样,就给每个小故事写一句话,试一试。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故事一:“哭”在其中,分担爷爷的痛苦。

  故事二:在乎的是过程,并不注重结果。

  故事三:儿童眼里的一切是美好的。

  故事四:喝彩也是一种表演,重在参与。

9儿童诗两首 篇10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⑵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交流感悟。

  ⑶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这或许对你有用。

9儿童诗两首 篇11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

  《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

  《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

  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⑴ 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⑵ 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2、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师随机板书。)

  3、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⑴ 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⑵ 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⑶ 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4、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⑴ 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⑵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 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 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 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 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 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交流感悟。

  ⑶ 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 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

  〖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

  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

  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

  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

  一只黄金鸟,飞向你,

  歌声嘹亮,翅膀斑斓,

  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

  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9儿童诗两首 篇12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沐着日光快乐成长。                         树杆是我的老师。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学生快乐的天地,更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领略美丽的风景。

  总觉得我们班学生语文基础差,应变能力比较弱,所以上课时,我总不敢放手,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敢退到引导者的位置。我总扮演着灌输式教学角色,一口一口地给学生喂食,生怕他们不会吃,吃不饱,消化不好。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堂语文课下来,不仅自己感觉疲惫,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变得更笨拙,在新鲜事物面前,反应更迟钝,更让人揪心。我虽心里明白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样坚决了,开始犹豫动摇了,因为内心里,实在怀疑学生的能力,实在不敢放手,就怕他们学不会。哎,当老师以后,真觉得自己时常在扮演爹妈的角色,想让学生学会独立,却狠不下心来看他们学走路,怕他们跌着疼着,心里有时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担心自己处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间的关系,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辗转反思之后,我决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宽度,选择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自主探讨解答。这篇略读课文是《儿童诗两首》,我交代了预习要求以后,准备聆听他们的发言。

  《儿童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是《我想》,这篇课文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我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发言。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的反应积极热烈,而且理解到位。当我抛出“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时,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到位,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画》,该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是三首独立的小诗,构成了一篇独立的诗篇。第一小节的诗目是《街头》,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仅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郑伟东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开始,学生们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己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让他们都成为小诗人

  《儿童诗两首》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时,我简简单单让孩子们走进诗句,化读为悟,用说表达。做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诗意开头,妙趣无穷:

  上课,在黑板上板:童年

  师:根据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童年有什么体会?

  生:童年很美好!可以无忧无虑!

  生:童年的时光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跑的远远的。

  生: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最动听的歌!

  生:童年,我们人人都要回忆的时光!

  ……

  (文本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感悟到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使他们的情感和文本内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于童年的感受已经能用诗意的语言来形容,那么,就如《新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诗意渗透,乐趣无穷:

  这两首诗歌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也非常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孩子们更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首先,我教学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请几个孩子开火车分别读“街头”、“溪边”和“江上”,然后要孩子们想想如果让你在脑海里画画,你会画什么呢?

  读完课文,孩子们争先恐后。

  生:我会画几个孩子在江边玩耍,你向我拨水,我也不甘示弱,回拨过去。

  生:我会画几个光着头的小孩子“扑通”一声跳下水,过了好一会儿,露出一个小脑袋,然后甩甩头发,笑了!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坐在溪边钓鱼,然后钓鱼竿上停着一只红蜻蜓。一会儿,鱼儿上钩了,蜻蜓飞走了。让我想起了《小儿垂钓》。

  生:我想着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看着《水浒传》,入迷了,身边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注意到。

  ……

  师:那么让你画这幅水墨画,你会画哪里?

  生:我会画山上,我刚才在读的时候已经写好了:山上一棵大树,野果红红诱人,赶忙爬上摘下,擦擦吃下几口。

  生:我画在果园,闻着新鲜空气,爬上一棵梨树,摘下一个鸭梨,狼吞虎咽。主人发现,拍拍屁股逃跑。

  生:我会画海边:一只小船慢悠悠,船上人儿谈笑中。为何这样欢笑不停?原来船中鱼儿游!

  生:我会画校园:一群小孩嬉笑奔跑,转入花丛不见脑袋。突然钻出一张笑脸,原来是花儿一起笑了。

  生:我还会画天空,我变成一只小鸟,飞上蓝天。

  ……

  在教学《我想》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先让孩子们找出一个想象的词:安、接、装、种,然后要他们也变变:你们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也很兴奋,一个说将嘴巴装在树叶里,一个说让耳朵插入树根中。

  (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诗歌教学应该是轻松的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想象、描画、朗读,将自己喜爱的画面表达出来,让学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从而体现阅读理解的个性化。既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又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的言语活动在与情感的同构中得到升华。)

  化作诗人,情趣横生

  因为时间不够,最后的写诗让他们回去完成,不过相信有课堂的铺垫,他们会写出虽然很幼稚,却很精彩,充满童趣的诗歌。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语文教学的形式很多,朗读、复述、背诵、画图、表演、制作、讨论、写作、应用等等,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不同内容,因文而异,而且要以功能的最佳发挥为衡量标准。

9儿童诗两首 篇13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想象儿童诗的意境,体会儿童诗的特点,感受儿童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生字,背诵喜欢的童诗。

  3.尝试写儿童诗。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       )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  )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9儿童诗两首 篇1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9儿童诗两首

  我  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眼睛——装在风筝上

  自己——种在土地上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2.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范文略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六、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

9儿童诗两首 篇15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

  《儿童诗两首》是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 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试写儿童诗。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请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为学生营造一种交流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并能够为学生后面的模仿写作作了个铺垫。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这两首诗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先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师生交流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三、赏读诗歌,进入情境

  (一)读诗文,晓诗意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师引导:一小节可以组成一幅画面,一个故事,你能否读出来?请边读边想象画面?

  4、师: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分别要抒发什么感情?

  (生配乐朗读后交流体会,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美好的愿望 童年生活的快乐)

  〔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唤醒学生的情绪、情感,让他带着自己的真切之感对所读的文本语言进行体验,加深理解,有所领悟。

  (二)品诗歌,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第一首诗歌《我想》,想一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说一说: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②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

  (2)读一读:指导学生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进一步融情会意。

  师: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3)读出最喜欢的画面,师生评一评。

  (4)师又问:作者有那么多的梦想,说明了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是个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 师板书:丰富的想象)

  (5)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鼓励学生用“我想”接着将诗写下去。

  设计意图

  新课标提倡读写结合,学完整首诗,我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模仿着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

  (6)学生自由创作,表情达意。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如:

  我想把眼睛

  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牵着自己的梦想。

  冲啊,冲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我想把耳朵,

  装在风筝上。

  听鸟儿唱歌,听白云唠家常。

  听呀,听

  天空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嘴巴

  嵌在风筝上。

  和风儿一起闲聊,

  和小鸟一起歌唱。

  晃啊,晃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8)师生共同评一评,读一读。

  2.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

  (师板书:街头阅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

  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

  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四、诵读诗歌,拓展提升

  1.伴乐,全班一起有感情诵读全诗。

  2.欣赏儿童诗: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

  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

  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

  像树一样成长。

  圆圆和圈圈

  郑春华

  有个圆圆/爱画圈圈/

  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晚上圆圆睡了

  圈圈很想圆圆/

  悄悄地、慢慢地

  滚进圆圆梦里面/

  一会儿变摇鼓/逗着圆圆玩/

  一会儿变气球/围着圆圆转/

  圆圆睡醒了/

  圈圈眨眨眼/

  变成大苹果/

  躲在枕头边。

  3.自由读诗,练习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五、板书设计

  儿童诗两首

  我想     童年的水墨画

  美好的愿望  街头阅读

  丰富的想象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快乐童年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9儿童诗两首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59000128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