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推敲》

《推敲》

酒醒梦一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推敲》

微信扫码分享

《推敲》(精选14篇)

《推敲》 篇1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可以讲出这个故事。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精

  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读懂两幅插图的含义,理解“推敲”的含义及引申义。

  教学难点:认识到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磁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起!(生齐读课题)

  2、文中的这些词语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妥贴  吟哦 

  不知不觉  簇拥  比比划划  仪仗队 

  斟酌  宽恕  犹豫不决  思索)

  3、能不能选择其中几个词语对课文进行一下描述?(贾岛去拜访李凝,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眼儿,误闯了韩愈的仪仗队,后来韩愈帮助贾岛一起思考,确定“敲”比“推”好。)

  教师评价:你把课文概括得很全面,不错,请坐。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推敲”这个故事因何而起呢,打开课本,谁愿意给我们读一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教师评价:在你的朗读下,我们仿佛也同贾岛一起走进了那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谁来说?

  指名回答:(一个月光皎洁夜晚,贾岛去拜访朋友李凝,没有遇到,便作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

  2、是啊,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诗。

  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谁来读。

  教师评价:你读出了那份宁静。

  (2)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3)那么文中这两句诗描绘的是怎样一个情景呢?请你细细品读第2自然段,还可以联系图画进行思考。

  (4)谁来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

  (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夜深了,四周是这么寂静,连树上的小岛都睡着了。这时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的家的门。这清脆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3、啊,皎洁明亮的月光,宁静的山村夜晚,此情此景,让贾岛突然迸发了创作的灵感,便写下了《题李凝幽居》一诗,让我们一起来读第2自然段吧。(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反馈矫正,读议拓宽。

  1、同学们,正是这首诗还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话呢,不信读读3——7自然段,划出跟“推”、“敲”有关的词句,透过这些句子和词语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呢?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悟。

  2、生可能会交流: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谁也找到这句的?(指名读)

  什么是“吟哦”?你能想象一下贾岛当时可能会吟哦些什么呢?

  贾岛就这样“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什么是“不知不觉”那?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那时你怎么会这样的?

  也就是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才可能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不知不觉,可见贾岛当时肯定是一心在想诗句里到底是“推”好,还是“敲”好,都忘了周围的一切了。你从这句话里能不能体会到些什么?(生:我从贾岛的动作和“不知不觉”这个词可以感受到他创作的严肃认真和做事的专注。)

  师点评:你的感悟非常到位。你很会读书,找的词相当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

  师:能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个别读,齐读)(感觉得到你感悟得非常深刻。)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从这句话里我觉得贾岛可真有点莽撞,不过同时我也看出了当时贾岛专心致志,已经沉迷在诗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了,那个“竟然”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指导感情朗读。

  (3)“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我从“您”字看出了贾岛为人谦虚。)

  指导感情朗读。

  (4)“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我从这儿觉得贾岛非常善于向别人虚心请教。)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6)“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韩愈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诗句最终选择“敲”的原因。)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通过这个故事,你看贾岛是个怎样的人呢?(生:我觉得他是个创作严谨的人,并且做事专心致志,还有虚心好学的品质。)(教师评价:老师看得出你回答问题也相当严谨啊。)

  四、总结评价,整体回归。

  1、同学们,这儿有个句子你来看看这里的“推敲”是原来的“推敲”吗?

  出示:施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小铃在写到月夜时,对用“宁静”还是“安静”两个词推敲了半天。(不一样。)

  师:那这儿的“推敲”是什么意思呢,能用书中的话来解释一下吗?

  2、是的,“推敲”经过千年的演变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推”和“敲”的原意了,而是指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的意思了,然而,贾岛当年作诗的那种专注、严肃的精神正是我们“推敲”时所需要的。

  五、巩固提高,课堂作业。

  同学们,我们也来推敲推敲吧,看课后第四题,任意选择一小题去试着做做看。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拜访”多了一层尊敬对方的含义。)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即时”表示立即的意思。“即兴”是指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宁静”多指环境、心境安静和平静,首先指环境。课文中写的是月夜,故宜用“宁静”。安静多用于人的行为。)

  六、附板书。

  刻苦钻研                   9、推敲    贾岛    锲而不舍

  严肃认真

《推敲》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会用“即使……也……”造句。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题李凝幽居》的大体意思。3、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温故预习】一、读准文中生字词的发音,看清字形,再根据拼音写写词语:    贾岛为用词tuǒtiē(    ),仔细斟酌(zhēnzhuó),用心tuīqiāo(    ),不小心chuǎng( )进仪仗队,他lǐmào(    )地向韩愈解释,请求宽恕(kuānshù)他的莽撞(mǎngzhuàng)。二、查词典解释词语:1、拜访:2、即兴:3、推敲三、联系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斟酌(zhēnzhuó)(    ) 宽恕(kuānshù)( )妥贴( )拜访( )思索(   )四、朗读:“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朗读三遍,读正确读流利。五、认真读课文后填空:1、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们   朝诗人      的诗句:“               ,              。”2、从重点词可以感悟深刻的内容。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内容是                     ;“斟酌”的结果是             。   3、学古诗要注意联系。本学期我们还学了贾岛的一首诗是            ,全文如下:               ,              。               ,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各自做“推”“敲”的动作。                   二、 学习课文新词语: 1、指名轮流读下列词语: 推敲 和尚   醒悟   驴子 妥帖    车辆   闯祸 外貌 2、学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意思。 集体交流,纠正错误。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轮流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情况,在老师指导下更正自己的错误。 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相机指导。 2、学生一边听,一边用心记。  学生学说一遍。             四、    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1、齐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2、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读背古诗。   五、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统计正确的人数。表扬有进步的同学。     六、   布置课堂作业。 学生做课堂作业。   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推和敲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推~~做动作,敲~~做动作,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对,可这就是奇怪了,怎么联系在了一起就变成了反复思考,反复捉摸呢? 不知道,不要紧,我们推敲课文以后就知道的。 二、    学习课文新词语: 1、大家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2、昨天要求大家查词典的,你们都查了没?谁来说说? 三、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一会儿老师还要问你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 课文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在思考诗歌中的用“敲”还是用“推”好时,不慎与韩愈的仪仗队撞在一起,韩愈得知原因后很感兴趣,并提出用“敲”字更好。后人就把写诗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    学习古诗,增加学习背景 1、出示古诗: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你能背下来吗? 五、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如何分段。 请大家讨论一下。 我们看哪些人能独立分对。能介绍你分对的原因吗? 六、   布置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这一典故出自我们   朝诗人      的诗句:“               ,              。”【课外作业】完成抄词本和第二教时的预习作业。【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课后习题四的词语的区别。2、在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讲出这个故事。3、能够说出故事的要素。4、理解推敲的含义。 【温故预习】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课堂讲练】

  训练助学 教师导学 个性修改 一、写出故事要素 讨论预习中所填的表格。 小组内交流讨论 小组长汇报 同学评价,自我完善。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根据预习题自主学习。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长指定一人进行汇报。 三、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1、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 2、对照老师的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各人做相应的动作。 3、在老师指导下朗读。 4、选择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 5、评价表演(重点感受贾岛的全神贯注) 根据贾岛这样子,说说自己想到的词语? 6、再指名表演,引导下面的学生进入角色。 7、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8、在老师引导下集体读: (1) 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 四、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1、根据出示的“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重点体会“竟然”和“闯”。 2、学生补充贾岛吟诗曾闯进仪仗队的故事。 3、学生简单介绍韩愈;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学生担当角色,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 6、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景,再现贾岛创作诗歌的意境,学生就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发表自己的看法。   7、找到韩愈的观点读一读。 说说自己的看法。 8、引导学生谈学习故事的感想。 9、齐读4-7自然段 五、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 看老师出示的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2、根据老师出示的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集体讨论交流。 3、听老师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们也许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学会准确地表达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开拓视野 学生说说自己或者所读到推敲文字的故事   一、写出故事要素 讨论预习中所填的表格。 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事情的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的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出示自主学习题: 1、哪些情境激发了贾岛的诗兴? 2、你认为在贾岛的诗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深夜的宁静? 3、推敲的结果怎么样呢?你同意韩愈的选择吗?   (二)教师相机指导,评价总结。 三、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 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热闹的长安大街上。 1、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象当时的情景 。 2、交流,出示: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3、理解并指导朗读。 4、指名表演。 5、评价表演(重点感受贾岛的全神贯注) 看到贾岛这样子,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6、再指名表演,引导下面的学生进入角色。 7、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8、引读 (1) 人们纷纷议论、嘲笑、讥讽……而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 (2)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沉浸其中。他—— 四、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 1、出示“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重点体会“竟然”和“闯”。 2、补充贾岛吟诗曾闯进仪仗队的故事。   3、你知道韩愈吗?谁来做个简单介绍。 4、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贾岛与韩愈的对话。 5、现在你就是贾岛,你如何向韩愈(师担任)讲述自己写诗经过呢? 6、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贾岛好容易才来到李凝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而贾岛也留下了一首诗。那到底使用“推”好还是“敲”好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7、学习了解韩愈的观点。 你同意吗?   8、引导学生谈学习故事的感想。 9、小结,让学生齐读4-7自然段 五、补充诗句,尝试推敲 1、 出示一组诗句,学生诵读,加强感受。 2、出示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   3、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们也许不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学会准确地表达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开拓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9 推 敲发生 夜深访友留诗相赠发展 一字斟酌反复推敲高潮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课堂作业】书后练习4【课外作业】《补充习题》第9课【课后反思】                                                                                                                                                                                                                                            附参考【典故】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解释】因为“扶”字和苏轼的“摇”和“舞”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隐”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推敲》 篇3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以填空的方式归纳,然后复述)。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文时重点讲解“避让”“妥帖”“莽撞”“簇拥”。

  3、学会使用关联词“即使……也……”。

  4、以大量的语句练习让学生领悟“推敲”的好处,然后加以总结,让学生初步具有“推敲”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体会、感悟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够初步学会琢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先学:了解贾岛与韩愈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此过程,我打算从中国的优美而又神奇的文字导入,举几个文字与字词的例子,让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从而养成推敲的好习惯。

  过程:

  1、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

  (1)木(      )先是树干,上面是树枝,下面是树根。 

  (2)休(      )一个人在树的下面休息。

  (3)步(      )上面是鞋子下面鞋子,两脚迈出去就成一步。

  2、汉字所组成的词语也很意思!比如:

  (1)左(举左手)与右(举右手)面明其左右之意,再组成词语“左右”,举例:

  a、我不能左右你。你不受我左右。这里左右表控制的意思。

  b、第6课中学到的变色龙的身体长30厘米左右。这里左右表示接近的意思。

  (2)东与西,日东升西落,表方位,组成词语“东西”。举例:

  以实物为例作问答。

  粉笔、书、教具

  问:老师是东西吗?

  生:老师不是东西,呵呵!成骂人的话了。

  (3)斟酌(此文中的字)两字均为倒酒的意思。组成词语“斟酌”为研究的意思。

  3、在上面的基础上导入课题:推敲。

  (1)分别让学生做推与敲的动作。组成词为研究的意思。

  师:关于这个词的来源,还有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范读,强调良好的习惯。(同时巡视,伺机寻找一些有良好习惯的同学加以表扬)。

  2、生字的认读与讲解

  (1)认读。

  (2)强调“貌”字,不要在左边加两点。

  (3)“皎”: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一般和哪个字组成词?皎洁表何意?来形容什么?还有哪些以“交”为偏旁的字。

  (4)在书上描红。

  3、齐读生词。

  4、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姿势的养成,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生词,标段号)

  5、生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读。师:选择你喜欢读的自然段朗读。在别人读完这个自然段的同时提出不明白词语。(在此环节让学生提出词语)

  可能出现的词语:

  一自然段:家境贫寒。

  二自然段:即兴,妥贴,吟哦。

  四自然段:簇拥,仪仗队,避让,比比划划。

  六自然段:大驾,宽恕。

  七自然段:犹豫不决,莽撞,闩,衬托。

  三、综合训练:

  训练1: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练习4,学习推敲词语:

  1、“访问”与“拜访”

  “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问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即时”与“即兴”。“即时”就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安静”与“宁静”。“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训练2:按故事发生的过程拟写提纲,根据提纲复述故事。

  四、拓展延伸:

  1、读一读: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韩愈主张用“敲”字有两条理由,第二条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这么说?可让学生课后讨论一下。

  (“推”和“敲”都读第一声,为什么读“敲”要响亮些?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后者读起来要响亮些了。月夜的“宁静”是无声的,而“敲”字读得响亮,用有声衬托无声,这叫反衬,更显环境的安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9、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课前先学:预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9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学生上台做动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设计意图:

  本课是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学生容易懂。所以在设计课的主体的时候,我尝试不再带着学生逐段分析,学生在早读上曾多次读过此篇课文,回到家中也已经预习,所以我决定以练习为主,特别是以练习他们的口语为主。

  将词带入句子,学会把词放入句子的不同的地方。在最开始,齐读第一部分时(第一自然段),我简单的介绍贾岛,然后归纳出能表示贾岛简介的简单词语,让学生按照不同的顺序组成句子。

  在学习这篇故事的主题时,我不想再带着学生研究这中间的环节,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多次的阅读自己能把这篇故事复述出来。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高年级,但我们班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远远达不到高年级的口语水平,这与以前忽略学生的口语练习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出了四道填空题,让学生通过读去完成填空,简单的帮助他们一些,逐淅培养他们归纳概括的能力。并完成课后练习的第1题。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以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我在这点下了一些功夫,重点放在贾岛的身上。五年级的《新课标》上提到了要加强对学生默读的培养,所以在学生已完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我让他们通过默读来画一画表动作的词语,再来完成:“通过(     )这些词,我认为贾岛是一个(     )的人。”从而升华学生的感情,体会贾岛是一个对学问着迷的人,是一个谦虚的人。然后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了解方法,并在无形中初步了解作者的写法手法,体会韩愈的人物性格。

  1、齐读第1自然段。

  (1)贾岛,同学们陌生吗?(第3课刚刚学过其诗)谁来背背。

  (2)贾岛,唐朝,诗人,范阳(今北京)人,早年因家境贫寒当了和尚。(出示贾岛,唐朝,诗人三词)。

  (3)谁能把这三个词按照先贾岛,再唐朝,再诗人的顺序组成一句话。(先诗人再贾岛再唐朝;先唐朝再贾岛再诗人)

  2、现在请把2到8自然段轻声地读给你的同位听,互相读完之后,互相交流,完成黑板上的四道填空题。

  (1)贾岛在(   )到(   ),去(   )。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2)他对诗中(    )犹豫不决,甚至一边(   )一边(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  )好。

  插入介绍韩愈:韩文公名愈字退之,性格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今天的市长)

  (4)用“敲”的理由有三:其一( ) 其二(  ) 其三(  )

  (有礼貌;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5)请同学在下面试着连起来说一说。(找两学生上前指黑板说)

  (6)看课后的第1题(去掉提示)谁试着来说一说。

  3、现在请同学关注这则故事的主人公贾岛,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贾岛动作或别人因为他而做出的动作的词语,比如:比比划划。然后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通过( )这个(些)词语,我觉得贾岛是个(  )的人。

  (1)“吟哦,不知不觉,好笑,比比划划,闯进”这几词反映了其对学问着迷。

  (2)“连连点头”表现了他的谦虚,能听取别的人意见。

  (3)那么你觉得贾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现实生活中你有什么地方是和贾岛一样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要向他学习?)

  (4)请同学们加回到家中用同样的方法琢磨琢磨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综合训练

  设计意图:

  学习完了这则故事后,学生了解了“推敲”一词的来历,为了让他们养成反复研究文字的好习惯,我设计了些简单的练习。

  首先,“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千古名句让学生知道一个字能够让一篇文章“活”起来。然后做一些语文的基础练习,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最后通过几个病句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文章是写出来的,但好文章是通过反复推敲改出来的。

  过程:

  1、这个故事我们都了解了,现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推敲的来历了吧。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些练习:

  我们一起来看这则古诗。这里能填满,能填过,能填吹。你知道原文填的是什么吗?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 )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结:一个绿字就把我们江南春色写活了,可见文字如果用得好,文章就活了。

  2、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a、我觉得“荡”好,因为它读起来响亮些。b、我觉得用“漾”好,因为它能把春风轻柔的特点表现出来。c、我也觉得用“漾”好,因为“荡”给人“动荡”的感觉,和春风的特点不相称。)

  3、大家推敲后觉得用“漾”好,下课后老师会把我们的理由说给他听,他一定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1)即使……也……,现在老师用这个关联词造句,不过要同学们帮帮我。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a、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户还没关,即使我在回教室的路上摔倒了,我也( )。

  b、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也(  )。

  c、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的功课再多,也(  )。

  我说下半句你填上半句。

  a、风很多,雨很猛,即使(  ),我也要到车站去接妈妈。

  (2)请一位同学上前面造句,其它同学在自己本子上造句。

  2、下面同学给老师的句子找找毛病。

  (1)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呢?”妈妈回答说:“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

  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

  (2)同学们都看过《大宅门》吧,里面有一个演员扮演一位老奶奶,她对她的孙子说了这样一句台词:我从小看你长大。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3)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4)这里,环境幽雅,道路的两旁种着很多高大的树木。

  师: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

  小结:上面的这些句子,我们经常出现错误,特别是在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如果把他们搬到书面上,你就糗大了。老师听同学们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个句子,可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填两个字,谁来帮我填一填?

  文章是( 写 )出来的,但好文章是通过反复推敲(改 )出来的。

  齐读上句。

  课后作业:阅读:《梨花》(许地山)

  教学反思:

《推敲》 篇4

  9、推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幽居即兴妥帖吟哦簇拥斟酌宽恕莽撞推敲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恰当差人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妥帖朝愈簇拥宽恕门闩莽撞

  避让响亮沉睡推敲家境贫寒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个故事。

  2、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经过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3)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板书:即兴。提问:为什么说贾岛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触景生情;事先没有准备写,临时写下的。看到眼前的景色,却拜访朋友但没有遇到,让他思绪万千。)

  (3)是什么样的景色让他产生了作诗的欲望呢?引导学生看图,表达。

  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4)是啊,贾岛触景生情,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

  (板书:留诗赠友)

  (5)出示《题李凝幽居》。齐读。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回答题(2)

  过渡: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可是贾岛却不这么认为。

  (1)指名回答问题2。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2)贾岛为什么会犹豫不决?找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他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引导比较“不够妥帖”与“更恰当些”,体会贾岛做学误码的认真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作风。

  (3)为了这一个小小的字眼,贾岛费尽了心思。想象一下,贾岛骑在毛驴上,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自由表述,相机理解“吟哦”一词。]

  (4)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出示,指导朗读。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走进了长安城。”

  (5)小结:为了诗句中的一个字,贾岛反复“推敲“。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反复推敲)

  4、小组学习活动。

  过渡:刚才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来换一种学习方式——自学。

  (1)三人小组自学4~7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

  ○交流3、4题填空。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贾岛与韩愈的对话,并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试着两两配合表演出来。

  (2)自学。

  (3)集体交流。

  ①交流填空。

  ②交流人物对话。

  △ 指名一学生与老师配合表演(或学生表演,教师相机指导)。

  △ 两学生独立表演。

  (指导学生板书:共同斟酌确定用“敲”)

  5、小结:贾岛听了韩愈的解释,连连点头,将诗中的“推”字改成了“敲”字。

  再次齐读《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学习第八小节。

  过渡:这首《题李凝幽居》一直流传至今,关于“推敲”的故事也传为佳句。

  1、同学们,推敲原来是指两个不同的动作。学了课文,你们知道现在人们用“推敲”指什么吗?(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2、学了课文,你觉得贾岛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提高

  过渡: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文学作品追求完美。王安石就是典型的一例。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我们也来学推敲:课后练习4。

  五、课后作业。

  1、再现故事情景。

  2、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修改自己最近写的一篇习作。

  板书设计:

  9 推敲

  即兴写诗→反复斟酌→韩愈解疑

  教后反思:

《推敲》 篇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 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         11 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推敲》。“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让我们跟随着他来到那个夜晚。(音乐起)请大家慢慢地、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

  2、交流

  3、朗读:(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

  4、师: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板书:即兴写诗)

  (范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板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在路上斟酌诗中的字眼儿。

  (2)、板书:斟酌文字)那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3、表演:

  贾岛骑在毛驴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行为。

  (生自读自演)(指名上台表演)评议后再演

  4、说话:

  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请同桌配合读好对话,并且互相评议。

  2、读、评

  3、根据课文中的转述改成直述:贾岛只对韩愈说了这些话吗?

  4、表演刚才的经过

  (当“韩愈”说到“让我来想想”时)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听了韩愈的解释,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

  (出示诗文)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板书)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讲讲吗?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

  2、讨论“绿”字的妙处

  3、有一位同学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4、今天,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吗?

  七、布置作业

  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附板书设计:

  11推敲

  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读、演演这个故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下。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4)韩愈认为还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题(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图,说说图意。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图上的内容。(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诗,读一读。

  (4)小结:深夜访友不曾遇,以诗赠友情谊深。这是故事的发生。

  3、回答题(2)

  (1)指名回答。犹豫什么?

  (2)出示插图,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贾岛。

  (3)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名读句子。

  (4)演一演。

  指导:贾岛会说些什么话?做些什么动作?

  指名当导演,当贾岛,当群众。

  演后评议。

  (5)小结板书: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4、回答题(3)

  (1)指名回答。

  (2)介绍韩愈: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3)出示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

  (4)小结: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知不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导:韩愈说什么?怎么说?

  贾岛说什么?怎么说?

  演后评议。

  (6)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来讨论一下,到底用哪个字好?

  5、回答题(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礼貌;衬托出宁静;响亮)

  (2)出示课文,齐读。

  (3)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学习第八小节

  1、说说对贾岛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总结推敲的含义。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

  2、练一练

  (1)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换成“找”行吗?为什么?

  (2)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依仗队中。“闯”换成“走”行吗?为什么?

  五、课外探究

  1、将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师提供剧本。

  2、探究一下《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一天,他骑在驴背上,又琢磨起自己新写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觉得“推”字用得不够妥当,但一时又想不出更好的字来。

  贾岛一边想,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挡住了大官韩愈的轿子。韩愈问:“你为什么拦我的轿子?”贾岛回答说:“我正在琢磨诗里用哪个字好,无意中冲撞了大人。”接着,贾岛就把诗说给韩愈听,并说拿不准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是大文学家,听了以后很有兴趣地思考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好。你想想,在月光明亮的夜里,四周静悄悄的,一个僧人‘得得’地敲着庙门,这情景不是很生动吗?”

  于是,贾岛将“推”改成了“敲”。后来,人们把写诗、作文斟酌字句叫做“推敲”。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贾志敏教学实录——《推敲》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

  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

  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

  (师范读)

  师:黑板上有几个生字,借着拼音谁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不错,四个字都念对了。谁来读下面五个字。

  (生读)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九个字都念对了。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看这个字“皎”,左边什么?右边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个字连在一起“

  生:皎洁。

  师;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师: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生说:校,郊等)

  师:

  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

  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

  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

  师:避让什么意思?

  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

  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

  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

  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

  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继续。(生继续读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这句.话读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这个样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六个小朋友中读得是第六个。但你读得很认真,再给你一次机会。(生读)

  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天好几百年前了了。说到贾岛,他生于,死于,活了68岁。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唐朝的贾岛是一名诗人。

  师:如果把诗人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诗人贾岛是唐朝的。

  师:唐朝盛,诗歌旺。出了好多诗人,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

  生:李白,杜甫,贺之章。

  师:谁能背李白的诗。

  生:背《望庐山瀑布》

  师: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有名,但也写了一些诗。这首诗的全诗是这样的。(师读,并解释。)

  生:他明明是敲的,为什么诗里是推呢?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这为什么叫《题李凝幽居》。

  师:题是写,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静,居是房子。

  (生连起来解释)。

  生:鸟已经沉睡了,怎么还被惊醒?

  生: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

  师:我也不知道,你一边走,一边比比划划。

  (生来表演,教鞭当马)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师:“簇“是什么意思,许多,许多东西或许多人拥挤在一起,什么意思。

  生:“犹豫不决”是什么意思?

  师:拿不定主意。

  生:吟哦是什么意思?

  师:朗读,唱。

  第二课时

  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到(   ),去(   )。

  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哪个字犹豫不决,甚至(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  )好。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师:(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

  生:(1)有礼貌。(2)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3)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

  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生说)

  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师复述)

  师:把书翻开,59页有一句话,“月夜访友”这一句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没关,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

  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时到岗。

  师: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功课再多。

  生:我也会妈妈分担家务。

  师:我说下半句,你说下半句。风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车站去接妈妈。

  生:即使我淋湿了,我也要到车站接妈妈。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

  师:请四位同学来交流。

  生:四人交流

  师:你们这些句子是对的,但是没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妈妈生病了,我即使功课再多,也要

  师:我很着急,没有人送她上医院怎么办了?即使风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医院里去。

  出示诗《泊船瓜洲》“京口~~

  你听的出里面的毛病吗?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

  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

  师:《大宅门》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这里,环境幽雅,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

  生:~~,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

  师:你真了不起,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

  师: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修改出来的,细细推敲。

  上一页  [1] [2] [3] [4] [5] [6] 

《推敲》 篇6

  教材简析:

  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词,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幽居( )岛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推敲》 篇7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将这个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出示诗句,导入  新课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僧。

  说说诗句的意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写的吗?

  出示  唐朝   贾岛

  指名认读。

  简介贾岛。

  认读词语  和尚  斟酌

  理解  斟酌:考虑实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揭示课题。

  听读课文

  边读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默读,理解下列词语。

  幽居  皎洁  吟哦  妥帖  冲撞  宽恕  莽撞  仪仗队

  犹豫不决  簇拥

  检查自学效果

  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词。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这个故事的?

  细读课文

  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读课文,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

  指导朗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练读这句。

  细读第3自然段。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朗读。

  细读第4至6自然段。

  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的时候,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怎么会这样?

  读后讨论。

  自由读第7节。

  为什么说敲更好呢?

  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

  什么叫呢?

  齐读课文。

  第三课时

  表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

  以诗赠友(发生)

  11         反复斟酌(发展)

  冲撞仪仗(高潮)

  确定用敲(结局)

《推敲》 篇8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自学生字,联系相关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推敲”一词的由来,并领悟“推敲”的含义。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到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饶有兴致”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品味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诗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了解贾岛、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出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板书:唐朝  贾岛

  4、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5、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6、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学习课文

  1、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在脑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吗?a、我看到贾岛正在沿着山路寻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b、我看到那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那夜晚宁静又美好。

  c、我看到贾岛正在敲门,但是没有人来开。d、我听到贾岛清脆的敲门声。

  e、我看到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叫着飞走了。

  f、我看到贾岛正在写诗,写完后他把诗留了下来。

  2、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4、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

  (板书:即兴写诗)

  5、贾岛把诗留了下来。第二天他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板书:斟酌文字)

  哪句话写他在斟酌文字呢?

  6、出示句子“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读读这句话,做做贾岛的动作。

  (2)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3)谁来台前做做贾岛呢?

  7、你们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个和尚,他在比比划划的,干什么呀?b、这个人是不是傻子呀,还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们在笑你呢,你看见了吗?当心从毛驴上摔下来啊!d、他好滑稽呀,我们都在笑他他怎么还没有感觉到呢?)

  8、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斟酌得很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竟然连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也不知道。接着,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

  同桌分角色读,评议(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9、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指名读,给“思索”找近义词。

  (2)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10、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有感情朗读这一小节。

  五、课堂小结

  1、刚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很好笑。现在,你有什么要说吗?(贾岛啊,我刚才是说你是傻子,实不应该。我不知道你其实是在斟酌文字啊!贾岛啊,你对待写作的态度是那么严肃,只是小小一个字眼儿就那么认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春天是绿色的。“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2、抄写《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板书设计:

  32、推敲

  即兴写诗   斟酌 文字  韩愈解疑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习斟酌文字,养成推敲的习惯。在学习了“推敲”这则故事之后,我又补充介绍了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的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推敲文字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然后带领学生推敲他们自己的习作,授之以渔。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推敲的意识不断加强,为今后写作时养成认真态度和斟酌文字习惯奠定基础。

  教学中也存在缺憾。如在让学生“以贾岛的口吻具体讲述作诗原因”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联系第二、三小节,但显然没有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老师有些操之过急了,所以学生表达的意思不够到位。

《推敲》 篇9

  推 敲 作者:胡仔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推敲》 篇10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文中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敲门惊醒了小鸟。另一幅是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诗,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充分利用好这些图,可以形象地展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难点: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对策:听、读、说。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题李凝幽居》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7、学生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用词的精当。

  2、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体会用词的精当。

  难点: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策:读和品。

  教学准备:   重点句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填空:(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4、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贾岛和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三)、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朗读。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指导造句。

  四、作业:  

  以填空形式复习第一小节。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贾岛的那种反复吟诵、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学生能抓住文中精当的词语连贯的、条理清晰的讲故事。

  难点:能有声有色的、响亮的讲故事。

  对策:注意抓住契机,引到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指导讲故事。

  师:要想讲好故事,先得读熟课文。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展现故事的情节。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学生说课文顺序,老师板书。

  学生练讲:

  (1)各自结合板书提示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各组推派代表讲。

  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二、布置练习

  1、抄写词语

  2、体会课后练习4中带点的词语含义及用法。

  板书设计

  9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课前思考:

  《推敲》一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来表现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是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结识了韩愈,让“推敲的故事”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也是“推敲”,启示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词语更加准确、传神。因为如此,所以我在教学时,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

  学习本课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感悟课文内容,及时点拨,提供了理解的坡度,第一次读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初步感受贾岛思考问题的认真专注;第二次则让学生带着“从哪里体会到贾岛思考问题很投入的”这一问题去读书。

  教师不要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词句,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贾岛创作态度的认真专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义。

  教师不要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词句,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贾岛创作态度的认真专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义。

  [课前思考16]

  通过认真地学习了蔡老师的教学设计后,我想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如下几点:

  一、走近诗人贾岛

  课前两分钟诵读古诗《题李凝幽居》,由此引入诗人贾岛,让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来介绍贾岛,并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来对诗人有个了解,利于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本班学生喜欢听老师朗读课文的心理需求,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从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朗读课文

  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因此让学生通过自读、同桌互读互听、指名个别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指导读准字音,读好长句子等等,扎扎实实地读好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我还认真地学习了韦老师的课前思考,如下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学习本课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感悟课文内容,及时点拨,提供了理解的坡度,第一次读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初步感受贾岛思考问题的认真专注;第二次则让学生带着“从哪里体会到贾岛思考问题很投入的”这一问题去读书。

  我想,在第二课时学习时,复习字词导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读了课文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引导学生带着“从哪里体会到贾岛思考问题很投入的”这一问题去读书,去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真正体现以读为主,自主阅读,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但是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认真朗读、体会和感悟。(课前思考时间:07/10/8)

  课前思考: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闯入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如: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的认真啊!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

  在学生练说故事时,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力求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吟哦(é)的读音

  今天早读课上听学生在读吟哦(é),我以为学生读错了,忙叫学生听,学生说是读é呀,啊!我懵了,是吗?我连忙查字典,一看有3个读音,ó、ò这我还知道,读é确实不知道。忙着对学生说:“你们真棒,预习做得很到位。看老师都不会读,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呀。”

  但这个多音字,书上为什么不注明一下呢?

  教学反思:

  这一则故事叙写了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又在韩愈的帮助下确定了这个字的经过,表现了贾岛反复吟咏、认真琢磨的可贵精神,也为文坛留下一段佳话,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启迪。

  学习本文,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处,并教育学生要养成“推敲”的好习惯。贾岛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学习啊!“推敲”的好习惯从现在开始应逐步养成。

  [教学反思14]

  第一次读书,学生初步感受贾岛思考问题的认真专注;第二次则让学生带着“从哪里体会到贾岛思考问题很投入的”这一问题去读书,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贾岛思考问题的认真专注,并能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课上到这里,还要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外阅读《题李凝幽居》,班上进行诵读,去阅读体会王安石推敲“过”、“绿”、“入”的故事,并在阅读兴趣活动时间让学生来编排课本剧,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教学反思:

  教完了本课,我觉得我收益不少,学生也是。在课上,我给他们讲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

  “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学生听了后感想较多,都觉得自己平时的作文在修改方面比较马虎。我真的希望学生在学了本课后,获得更多。

  这一课,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推敲的故事,还要让他们知道它现在的意思和用法。“悟道理、明用法”应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为一则故事,它具有精彩的故事情节,遵循一定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有起因,有经过,有高潮,有结果,这个顺序是非常清晰的。以“推敲”为抓手,提领而顿,“知故事,悟道理、明用法”百毛皆顺。故事大概如下:贾岛拜访友人未遇,留诗一首。由于有一个字眼无法确定是用“推”还是“敲”,而反复斟酌推敲。无意中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谁知道因祸得福,在韩愈的帮助下二人共同推敲完成了诗作。这种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推敲的故事也成为了千古美谈。

  教学时,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到这个典故的来龙去脉,明白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算难事。难点在于,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推敲。

  答案其实书上也有。首先一点,要能发现问题。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发现一个问题,有时候比解决一个问题的价值还要大。假如,贾岛没有向自己的作品发难,也就不会发现“推和敲”的问题。也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故事了。其次,要专心致志地去思考。你看,贾岛一边走,一边口中吟哦,一边指手画脚,旁若无人的憨态。把贾岛忘我钻研的精神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另外,在这个故事中,韩愈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了我们,“推敲”很适宜和同志者共同完成。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点拨可能就会点燃一座“沉寂的思想火山”。尤其是这位朋友比你更高明的时候,那种点拨带给你的享受无法言表。文中韩愈就是这样一位大家。他的建议是用“敲”。原因说得也很明白:1、要讲礼貌;2、写静偏写闹,闹中去取静,这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手法。就比如,我们形容教室极其安静,与其用万籁俱寂,不如用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更加的形象。

  知道了这些还不够,因为推敲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技能。知道还要做到。本文里面就有几个非常好的“推敲”训练点。课后的习题就不多说了。“拜访”和“访问”,“宁静”和“安静”,“即兴”和“即时”虽然意相近,但是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例如,拜访和访问相比,有尊敬的意味,不是一般的走走,而是满怀敬意,多少有些像刘备的三顾茅庐;即兴不仅有当即的意思,还包含了有兴致。就是所谓的灵感吧。这个可是一个大本事,可遇不可求。另外,只要学生读书仔细,一定可以发现还有一处值得推敲的地方。就是“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的“摸”字,为什么不能用“找”呢?让同学们一起推敲推敲。或许就能发现,这个摸字可不简单。不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还能知道贾岛迟到的根本原因,他不熟悉这条山路。除此之外,贾岛对友人的尊重以及执著的精神也能得窥一斑。 “找摸”值得推敲。

  教学反思:

  由于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因此,学生对于“贾岛”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诗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文中寻找“苦吟诗人”的形象。很快学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两节。这两节的学习要点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词语的含义,例如:“吟哦”、“簇拥”、“比比划划”等,又要通过这些中的一些词语来领会贾岛作诗时的专心致志、刻苦严谨的品质,这样教学的一个重点得以化解了。接下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另一个重点——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达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品味韩愈的话,发表自己的感受,说说韩愈的分析有无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韩愈的言语,也深深地引起共鸣,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体会“绿”字的妙处。这样课内外的结合与补充,让学生在感悟到何谓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作文会有帮助。

《推敲》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80

  名师献艺——《推敲》(贾志敏)第八册

  第一课时

  (师:叶圣陶: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书写。

  一本:以学生为主。二主: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听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语言不精炼,如果不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材仅是教学的材料,教无定法,因为文无定法。现在目标有了,关键是我们对教材的处理。)

  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节课我们说的那个“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两脚跨出去,不是一步吗?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

  师:这是什么?

  生:书。

  师: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我是东西吗?

  生:你不是东西。

  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再看这个词、板书上:推敲。假如这是门,谁来推?你来敲。(敲桌子)

  师:谁把课题读一读。(生读题。齐读课题)

  师: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把书念一念。

  (师范读)

  师:黑板上有几个生字,借着拼音谁来读一读?

  (生读生字)

  师:不错,四个字都念对了。谁来读下面五个字。

  (生读)

  师:哪个小朋友能把九个字都念对了。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大家看这个字“皎”,左边什么?右边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个字连在一起“

  生:皎洁。

  师;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师: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师:换个偏旁,变成其他字。(生说:校,郊等)

  师:

  生:驶,驰,蚂,驴。

  师:这些字会读了,自己把课文念念。

  (生自读课文)

  师:第一个同学读书流利,还带有一点感情,第二位同学嗓音好听,第三位同学读书姿势最好,待会儿请你们来展示。

  (生描红)

  师:看一看练习的第三题,有八个词语,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读,再指名读)

  师:避让什么意思?

  生:避让是让开的意思。、

  (表演避让)

  师:躲开,让出路来,给别人走。)

  师: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师:家境贫寒。

  生:家里很穷。

  师:贫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说。

  师:家庭状况很差。

  师:给每个小节加个节号。几个小段,每个小朋友来读一小节,随便你读哪个小节。先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节。

  生:我读第二节。

  生:我想读第七自然段。

  (师打断,帮助学生强调“也”是一位诗人,“过了一会”。

  生:我也喜欢读第七自然段。

  师:(师打断)你能不能读得快一些。(示范,并给予表扬,再示范)

  师:孩子们,听着,他很会读书,前后语调有变化,这就叫有感情地朗读。继续。(生继续读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段中这句.话读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这个样子,”这个样子,这个样子,你给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刚才六个小朋友中读得是第六个。但你读得很认真,再给你一次机会。(生读)

  生:我想读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距今天好几百年前了了。说到贾岛,他生于,死于,活了68岁。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唐朝的贾岛是一名诗人。

  师:如果把诗人放在前面怎么说?,

  生:诗人贾岛是唐朝的。

  师:唐朝盛,诗歌旺。出了好多诗人,你还知道哪些唐朝的诗人。

  生:李白,杜甫,贺之章。

  师:谁能背李白的诗。

  生:背《望庐山瀑布》

  师:贾岛虽然没有李白有名,但也写了一些诗。这首诗的全诗是这样的。(师读,并解释。)

  生:他明明是敲的,为什么诗里是推呢?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这为什么叫《题李凝幽居》。

  师:题是写,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静,居是房子。

  (生连起来解释)。

  生:鸟已经沉睡了,怎么还被惊醒?

  生: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

  师:我也不知道,你一边走,一边比比划划。

  (生来表演,教鞭当马)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师:“簇“是什么意思,许多,许多东西或许多人拥挤在一起,什么意思。

  生:“犹豫不决”是什么意思?

  师:拿不定主意。

  生:吟哦是什么意思?

  师:朗读,唱。

  第二课时师:黑板上有四个填空。看黑板。

  (1)贾岛在(   )到(   ),去(   )。

  生:贾岛在去看朋友,没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诗。

  师:看第二个。

  (2)他对诗中哪个字犹豫不决,甚至(   )。

  生:他对诗中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甚至一路走,一边比比划划。

  师:谁能把两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生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

  师:(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认为还是用(  )好。

  师:介绍韩愈。

  师:把一二三个问题连在一起说。

  师:(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个。

  生:(1)有礼貌。(2)这样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3)读起来也比较响亮。

  师:自己把黑板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待会看看谁说的好。

  师:我请三个同学。(指名)

  生:贾岛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去拜访李凝,没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诗。他对诗中的推字犹豫不决,甚至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冲撞了韩愈的依仗队,和韩愈商量起来,决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现自己有礼貌,二是更能衬托出夜色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好听。后人便用“推敲”来表现斟酌文字。

  师:真好,表扬。第二位要后来居上。

  (第二位说)

  师: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说。

  (生说)

  师:也不错,难度大了些。(师复述)

  师:把书翻开,59页有一句话,“月夜访友”这一句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我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没关,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妈妈是个守时的人,即使再忙。

  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时到岗。

  师:我是个爱劳动的人,即使我功课再多。

  生:我也会妈妈分担家务。

  师:我说下半句,你说下半句。风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车站去接妈妈。

  生:即使我淋湿了,我也要到车站接妈妈。

  (请两名学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

  师:请四位同学来交流。

  生:四人交流

  师:你们这些句子是对的,但是没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妈妈生病了,我即使功课再多,也要

  师:我很着急,没有人送她上医院怎么办了?即使风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医院里去。

  出示诗《泊船瓜洲》“京口~~

  你听的出里面的毛病吗?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东西呢!

  生:我在厨房里找东西呢!

  师:是要从冰箱里拿东西呀!

  生:我要从冰箱里拿东西。

  师:《大宅门》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从小长大呢!

  生:我看着你长大!

  师:我的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兰小区呢?应该是我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如果一定要把家放进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兰小区。

  师:这里,环境幽雅,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

  生:~~,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

  师:你真了不起,跟他们不是一个档次的。树木是砍倒的,死了树去种它干吗呢?什么样的树?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参天大树。

  师: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参天大树了。什么样的树呢?

  生: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

  师: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修改出来的,细细推敲。

《推敲》 篇12

  课文简介:这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题李凝幽居》诗中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确定用“敲”字,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专心推敲的诗人形象。第1自然段讲贾岛因家贫早年出家当了和尚,第2-7自然段,讲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第8自然段,点明了“推敲”的引申义。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家,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境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痴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认真与严肃的创作态度。

  以下是我最近在市语文研讨课上的教学实录,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起一个传神的片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推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推敲”一词还有一段来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演一演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呢?

  生:课文2-7自然段是写推敲的来历的。

  师:不错。(指名读2-7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个感人之深的传奇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电视连续剧,可以拍几集?

  生:按照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三集。

  生: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将这个故事拍为四集。

  师:是的,无论拍三集,还是四集,只要你有道理有依据都行。下面我们给每集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在给每集起名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我认为应该和每集的内容一致。

  生:每集的名字要简洁,字数不能多。

  生:还要引人。

  师:大家的意见都有道理。不管你加什么名字,都要简洁、贴切、引人,每集的字数差不多。请大家做一次编剧,写出自己的创意和智慧。

  生:(学生独立写每集的名字)

  师:大家写得非常投入。我们来交流——请你说,你准备拍几集?

  生:我拍三集。

  师:好。三集的名字分别是——

  生:第一集为《访友题诗》,第二集为《斟酌字眼》,第三集为《韩愈点睛》。

  师:漂亮。每集四字,尤其是“韩愈点睛”真是画龙点睛。你接着说——

  生:我拍四集。第一集是《月夜访老友》,第二集是《斟酌一个字》,第三集是《误闯仪仗队》,第四集是《最后的结局》

  师:每集五个字。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呢?

  生:我认为第四集《最后的结局》没有说清楚结局究竟是什么,应改为《还是“敲”字好》。

  生:也可以说《韩愈帮大忙》。

  师:是的,每集片名之间不仅要求字数相近,还要推敲是否贴切、生动、传神。还有吗?

  生:我也拍四集,每集名字分别是:夜访友、为一字、闯大驾、解难题。

  生:我的片名两个字,分别为:题诗、斟酌、撞驾、解疑。

  师:非常好,片名简洁,十分传神。

  (二)感悟贾岛

  师:理清脉络,了解主要内容,这是拍好连续剧的基础。要提高收视率,关键是把握好人物形象,塑造好主人公。课文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需要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感悟、去发现——

  板书  (      )的贾岛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贾岛呢?请你在前面加一个词语?思考加词的理由是什么?边默读边用笔圈画出相关词句。

  生:(默读思考3分钟)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故事中的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我说这是有情有义的人。

  师:(板书——有情有义)你说他有情有义,何以见得呢?

  生:书中说“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尽管山路崎岖,月色朦胧,李凝家难找,但他仍然坚持。

  师:好一个有情有义的贾岛。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贾岛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师:(板书:有才华)说说你的理由——

  生:故事中的贾岛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即兴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

  师:不错。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贾岛。

  师:这是你的发现——(板书: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说说你的理由——

  生:(读课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师:(相机出示投影)你能从具体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贾岛为了一个字不断做着动作,反复思考吟哦,斟酌用哪个字更恰当,说明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人。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还有补充吗?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贾岛是一个专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诗人。你看,一首小诗只有一个字不够妥帖,他就这样反复推敲,不知不觉,连进了长安城都不知道。

  师:(板书:专心致志 追求完美)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位创作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诗人。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他的这种痴迷的呢?

  生: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说说你的感悟吗?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京城大官的仪仗队是何等的威风,鸣锣开道,这么大的声势贾岛竟然都不知道,还闯进了仪仗队中。

  师:你能结合你的生活谈得很深入。这么大的声音他竟然听不到,说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个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的人啊。谁能通过你的表演,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

  生:(上台)

  师:(问)你现在是谁?

  生:我是诗人贾岛。

  师:哦,你现在在哪里?

  生:我在长安城的郊外。

  师:噢,前面就是长安城,同学们,你们就是长安城里的人。镜头对准,开始拍摄——

  生:(即兴表演。作骑驴状,边走边吟哦诗句,还不断做推敲的动作。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师:(摸着该生的头)你听到大家的笑声了吗?

  生:听到了。

  师:(问大家)他有没有进入角色?

  生:(齐声)没有。

  师:是啊,他还没有进入角色,可见进入这种境界有多难。其实他表演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有声有色。如果你没有听到大家的笑声,第二个贾岛就在我们班上诞生了。(笑声)对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没有其他的见解?

  生:我认为贾岛还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师:(板书:善于听取别人意见)

  生:他还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师:(板书:有礼貌)何以见得?

  生:从文中的插图上可以看出贾岛彬彬有礼,做着敲门的动作。

  师:你真会学习,文中插图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

  生:从文中贾岛“连连点头”也可以看出他虚心好学,有礼貌。

  师:故事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

  (三)走进贾岛

  师:历史上的贾岛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看他的生平介绍——

  贾岛(779~843),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诗学韩愈,因诗出名。作诗,贾岛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他曾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之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师:看了贾岛的生平,你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生:贾岛是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的人。

  生:贾岛长于“五律”,他是晚唐“五律”的领袖。

  生:贾岛虽然家境贫寒,但他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可以看出。

  师:你真了不起,看出了诗句背后的内涵。我们一起读——

  生:(齐生诵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有一个雅号,叫——

  生:(齐声)“苦吟诗人”。

  师:是的,

  生:贾岛以他对诗的执着追求,以他严谨的创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实践,锤炼出许多精品,从而在诗人辈出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谈到他的创作体会,不能不读一读他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投影出示: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师:(自由读—配乐二胡曲《听松》读—齐声读)这首五绝意思是说,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后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你们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同学们,你们说,他流出的是什么泪啊?

  生:这是辛酸的泪。

  生:这是兴奋的泪。

  生:这是激动的泪。

  生:这是自豪的泪。

  生:这是幸福的泪。

  师: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事业的成功,不下一番苦功怎能行呢?这就是贾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贾岛,这就是走进我们心灵的贾岛。

  (四)感悟韩愈

  师:要使该故事拍摄得惟妙惟肖,还有一个配角也很重要,他就是——

  生:韩愈。

  师:故事中的韩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生: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

  生:他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是的,韩愈的学识的确很渊博。我们来读一读韩愈说的话,仔细体会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读)

  生:用“敲”字有三点好处:一是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更能衬托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

  师:家境贫寒的诗人贾岛和博学多才的韩愈在长安城见面了,尽管家境不同,地位悬殊,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演绎了一段文坛千古佳话。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贾岛、韩愈的人格魅力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饭后,人们津津乐道,推敲的故事千古传诵,从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五)感悟汉字的奇妙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请看——

  投影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大家看,这句诗句中哪个字用的最好?

  生:“绿”。

  师: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哪些字呢?

  生: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春风又过江南岸

  生:春风又入江南岸

  生:春风又满江南岸

  师:诗人为什么舍弃“到、过、入、满”这些字,最后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

  生:因为春天是绿色的。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联想到碧绿美好、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绿”字把春风写活了,说它能吹绿长江两岸。

  生:“绿”字写出了春风的神奇,她就像一位魔术师,把春天一下就唤醒了。

  师:大家品评得很有滋味。让我们齐声诵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请大家再看一句宋词——括号中可以填哪些字呢?填好读一读。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

  生:红杏枝头春意浓

  生:红杏枝头春意满

  生:红杏枝头春意染

  师:你们填的应该都还不错。词人究竟用的是什么字呢?请看——

  投影出示:红杏枝头春意( 闹  )

  师:词人为什么用闹呢?用闹好在哪里呢?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

  生:透过这个闹字,我仿佛看到枝头上红杏开得很鲜艳,他们仿佛在比谁最美丽,谁最漂亮。

  生:我仿佛看到树上红杏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生:“闹”字不仅写出红杏的多,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生:“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师: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象听到了蜜蜂“嗡嗡”的声音。

  生:我仿佛听到花儿——“我在开花!”它们在笑。“看我多艳!”它们嚷嚷。

  师:盛开,活泼,热闹,枝头红杏的特点实在是让词人给写活了。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由此,宋祁被誉为“红杏尚书”。

  师:同学们,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道练习——

  投影出示——

  练一练: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学生填写“绿”“青”“嫩”“醒” )

  师:同学们,无论你填写什么词,只要你认为所填词语最能表达你的真情都行。让我们带着感情放声读——(生齐读)

  师:(总结课文)真的,我们要感谢“推敲”——是“推敲”,再现了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是“推敲”,让我们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是“推敲”,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和无穷魅力。(下课)

  投影出示——

  作业设计:

  1、将课文《推敲》改为课本剧。小组合作,排演这个故事。

  2、完成书后第四题作业——推敲词语。

《推敲》 篇13

  一、教材简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推敲》一课讲的是:“苦吟诗人”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位名叫李凝的朋友。可是他经过千辛万苦来到深山中,朋友却不在家。他留下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这样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读来品去,总觉得“推”用得不够确切。不知道其中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就坐在毛驴上想啊想。不想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问其原因,贾岛如实相告。韩愈就指点他用“敲”好,并说了“敲”字好的理由。

  我认为《推敲》一文所承载的教学价值绝不是只让学生“会讲这个故事,认识两个诗人,知道‘推敲’一词的由来”这些东西,而应该真正用这篇教材来教,让这篇教材发挥它的全部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推敲”的含义。学习诗人严谨的创作精神,练习推敲文字,逐步做到用词准确,使语言文字增强色彩,从而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2、精读课文,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能把学习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诵读法(学生自读自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表演法、迁移训练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情境合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积累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说教学程序:

  (一)扣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意思是说,只要抓住皮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便会顺顺溜溜。这个“领”便是课文内容的重点。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本篇课文是篇典故,结尾处明确提出了“推敲”的含义“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文中多处写到了贾岛在“斟酌文字”,让学生仔细品读相关的句段,感悟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就紧紧抓住了“斟酌文字”这个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

  (二)抓“斟酌”,读中感悟,以读促思

  我注重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紧抓“斟酌”,通过读书去感悟课文内容。读书伊始,我就让学生明确自学要求“仔细默读课文,画出能反映贾岛在‘斟酌文字’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写写你的感受。”这样既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教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认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词句,从语言文字中感悟贾岛创作态度的认真专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义

  以下是我的课前预设:

  ◆第二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创作折灵感来自于生活的体验。

  ◆第三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贾岛创作的认真与专注,同时体会通过街上行人的描写,衬托贾岛改诗入迷的情态。

  ◆第四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比划划”、“不知不觉”、“闯进”等词语,感悟贾岛创作的态度极为认真。

  ◆韩愈建议把“推”改用“敲”的内容,以读代讲,弄清几点理由即可,教师适当点拨为什么用“敲”读着响亮。

  以上内容为精读内容,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朗读训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由。因此,老师必须把阅读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探索,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学生按“阅读要求”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个性化地搜寻感悟点、筛选信息点。然后,让学生围绕要求,读读议议,交流阅读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对交流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练复述,培养语感

  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积累,材料的积淀,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对于课内而言,讲故事(复述课文)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为方便学生复述,教学中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复述提纲:

  (1)留诗赠友(2)苦思入城(3)冲撞大驾(4)选用“敲”字。

  (四)欣赏“推敲”之妙

  指生讲述王安石的改字故事,欣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推敲之妙。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1、让学生欣赏推敲之“妙”,为学生精读课文,咬文嚼字提供范例。2、为学生学会推敲提供一些范式,降低推敲词句的难度。3、进一步激发学生尝试推敲的兴趣与动机,为下一环节的语言实践活动——实践“推敲”之法作好准备。

  (五)实践“推敲”之法

  叶圣陶老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最后,我将设计两处练习,课内一处,课外一处,让学生不仅通对文本的学习体会到推敲的涵义,更通过词句训练真正感受到推敲的乐趣,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推敲》 篇14

  [案例]

  师: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师:书上有一幅插图,请你把图和课文对照着读,体会课文是如何描写图意的。

  生: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

  生:贾岛太专心了,全然不顾长安街上的行人。

  师:请你说说贾岛吟哦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什么意思?

  生: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宿,和尚(诗人)夜访好友,在月下推开友人家的大门。

  师:你是如何理解诗句的?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已经展现了这样的画面。

  师:你能联系上文来理解,真是一个好方法。

  师:根据图文,各自练习演一演贾岛斟酌诗句的情景,要求用动作、语言等表现贾岛的内心。

  生:(各自练习)

  (一位学生上台演):他低着头,来回走动,口中低声地念着诗句,但语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复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动作也较快。

  (台下的小导演们纷纷提出意见)

  生: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动作也需要改进,因为贾岛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动作时应慢慢地,反复做。

  生:我也提一个意见,贾岛思考时肯定聚精会神,不会东张西望。

  师:小导演的意见都很中肯,再请一个同学来演一演。

  (第二位学生上台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着他那有趣的模样,台下的同学不禁窃笑起来。

  师:你们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你们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语,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边骑着毛驴,一边还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好笑。

  生:他只顾想着自己的事儿,浑然不觉是在热闹的长安街上。

  师问表演的学生:贾岛,你没有觉察到大街上的人们在笑你吗?

  生:没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师:你们看,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是多么认真啊!

  ……

  师:既然连大诗人韩愈都觉得用“敲”好,贾岛也认同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韩愈认为用“敲”好的理由。

  ( 生齐读)

  师:这里,韩愈从三方面来说用“敲”好的理由。几百年来,“推敲”的故事广泛流传。至今,人们还在争论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大家再认真想一想:真的是“敲”好吗?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能不能也谈谈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认为用“推”好,因为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而“推”更能看出贾岛急着想见到好朋友的心情。

  生:我也觉得用“推”好,因为他们既然是好朋友,就不必讲究那么的礼节。“推”更可以体现贾岛在好朋友面前的无拘无束。

  ……

  [反思]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两个做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倡导:

  1.通过表演,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中,有的学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诗,“小观众”就提出了意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做得不对,课文中说贾岛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节奏地朗读诗文。而且贾岛在认真地思考,应该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复念念‘推’和‘敲’。”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才是真正的理解。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几百年来,“推敲”的故事广泛流传。至今,人们还在争论到底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教学进入尾声时,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内容,体会贾岛认真推敲文字的基础上,还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思考,比较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又激起了教学的高潮。这是教师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对教材质疑、批判,不唯书、不唯师,培养认真读书、乐于思考的习惯。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推敲》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0196128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