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21诺贝尔教案

21诺贝尔教案

漫游诗人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21诺贝尔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21诺贝尔教案(精选7篇)

21诺贝尔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4、掌握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两种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查、读、写、思)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猜猜他是谁:

  他,志存高远,热爱人类,他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腰缠万贯,乐善好施,他说:“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他,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他说:“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他,不仅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把自己全部的遗产捐献出来用以奖掖后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扫除“拦路虎”:

  (1)读准字音:

  机械       盛会      鲜血       毫不气馁 

  遗嘱       爆炸     砸石头      怦怦直跳

  (2)读好句子:

  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读课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4、浏览课文,交流汇报: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诺贝尔的主要贡献,哪些段落分别写了这两个贡献?

  一是发明炸药(第3-9自然段)

  二是捐献遗产设立诺贝尔奖(第10自然段)

  (2)课文的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

  简要介绍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再读课文,要求:

  (1)把感受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将感受写一写。

  (2)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文中的诺贝尔?

  2、汇报交流: 采用男女生竞赛式  学生派代表板书重点词语

  四、教师小结:

  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这么多美好的精神品质!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诺贝尔这一光辉形象,表现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下堂课我们再继续品读探讨。

  五、作业设计:

  1、选择正确读音:

  诺贝尔(ruò nuò)   机械(jiè xiè)   盛会(chénɡ shèɡ)

  灰烬(jìn jìnɡ)   仍然(rènɡ rénɡ)   鲜血(xiě xu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每年     月     日下午     时     分,在       首都         举行。

  (2)诺贝尔一生在     与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

  (3)诺贝尔奖分别奖励       、       、       或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3、读了课文,我口说我心:

  我认为诺贝尔是个         的人,因为                          。

  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授奖仪式——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

  (学生板书的重点词)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21诺贝尔教案 篇2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诺贝尔的资料,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课题:《诺贝尔》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合作探究。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入生命的殿堂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哪个同学能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课文讲了诺贝尔先发明了液体炸药,然后发明了固体炸药,最后发明了爆炸力更强的炸药。)

  2.是啊!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很多很多,浓缩成文中的一句话,那就是——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 你能说说“整个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的吗?

  (人的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财富,所有的一切)

  二、精读感悟,领悟生命的涵义

  生命的涵义十分丰富,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呢?打开书,默读课文的6——9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并做上记号。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板块一:第6自然段  

  生: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读:

  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感觉炸药很可怕,但是诺贝尔依旧做着这样的实验。

  师:从哪些词语或者语句可以看出炸药的可怕的?

  生:“一声巨响,化为灰烬”和“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可以看出。

  师:我们可以通过一段视频去感受炸药的可怕与恐怖(播放视频)

  师: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炸药的可怕给表现出来的。

  2读:

  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我从“毫不气馁”这个词中读出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点击加点:毫不气馁)

  师 你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

  生:坚持永不放弃。

  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到底。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

  3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爆炸后诺贝尔的父亲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而邻居们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危险的实验。

  师:如果此时你是他的亲人或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停止实验呢?

  生:诺贝尔,你不要再发明炸药了,你再继续下去,早晚有一天你也会炸死的

  生:诺贝尔,你已经为人类做出贡献了,还是放弃吧!

  师:还有不同的声音吗?

  生:诺贝尔,我会支持和帮助你继续搞你的炸药事业,但你得注意安全,同时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你可以把实验室搬到船上去。

  面对着亲人的劝说、邻居们的责难,诺贝尔仍然——毫不气馁。

  相信再来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点击音乐)谁来读?(指名读)

  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学习感受,再来读好这句话((点击课件,中心句出示)

  (读中心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板块二

  师:咱们接着交流,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读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点击课件,出示第七小节有关语句)

  1读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我从这句话中“四个”年头“几百次”读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用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实验。(点击“四个、几百次”加点)

  师:你还能从这两个词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诺贝尔的坚持不懈。(板书:坚持不懈)

  生:我体会到诺贝尔只要实验不成功,他都会满怀信心地做下去。

  师:把你的体会带入朗读中都出来。

  师:还有谁来接着交流交流?

  生:我还从“终于”这个词读出了诺贝尔的成功来之不易。(“终于”加点)

  师:的确是的,你也来读出你的感受。

  (多次指导,直到读好。)

  2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因为没有坚持而失败的经历吗?

  生:我学习练写毛笔字,但过了一段时间,效果不大就放弃了。

  师:你有小伙伴学会的吗?

  生:有,他比我多学了一段时间,他学成了,写得非常好。

  师:我相信你坚持下去,一定也能成功的。人贵在坚持,坚持的人才能成功。谁来读?

  3读:

  师:我们通过一段文字来看看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诺贝尔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他的发明为我们人类造福。

  师:带着你的敬佩之情来读一读。

  4读:

  师:想象一下,四年几百次的试验中,诺贝尔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生:他可能会被炸伤

  生:他可能会没有钱买实验材料……

  师:是啊,诺贝尔在做实验时,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配上《假如爱有天意》,出示四幅图: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诺贝尔生病时、夜深人静时)

  展开想象,选择一幅图片写一段话。

  ,他还在坚持实验。可是实验又失败了,

  面对失败,诺贝尔会对自己说:“                 。”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中心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板块三

  1读:

  师:接着交流,你还从课文的哪些语句读出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生: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从“亲自”感受到诺贝尔他想亲眼观察到实验结果,不想让别人冒这个险。

  师:好的,如果把这一句话看成是一幅画面,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句中是怎样描述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读:

  老师:看来,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我们继续交流,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时要爆炸了,诺贝尔还不走,我感觉到他为了发明炸药真是奋不顾身。(板书:奋不顾身)

  老师:从这一话中我们还可以挖掘到什么,我们不但要关注文字,还可以关注标点。

  生:我从三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自己的整个生命。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三个感叹号?

  生:我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体会到情况越来越紧急,越来越危险。

  师:是的,你也来读出你的感受。

  3读:

  师:那么,这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的结果到底怎么样?谁来告诉我?

  生读

  师: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师:又听到了什么?

  师:是啊,又是一次大爆炸,附近的人都赶来了,连我们都想知道诺贝尔是不是真的完了?

  生:我从“成功了!成功了!”体会到诺贝尔只想自己的实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身体。

  是的,此时此刻我们深深体会到——(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伴着音乐师读)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在他生命结束时……(最后一自然段)

  2、诺贝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图片)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谁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是在传承着诺贝尔的伟大精神。

  3、如果诺贝尔被评为2012年“感动世界十大人物”,请你用一句话为诺贝尔写颁奖词。

  (音乐声不断)学生写,指名几个学生读。

  让我们再来读这句——(中心句)

  板书:

  毫不气馁

  诺贝尔      坚持不懈

  奋不顾身

  教学反思:《诺贝尔》是一篇极感人、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时,抓住文本的关键问题,即:“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然后展开学生多层次的研读,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采取多种方法,设计相关练习

  。逐步让学生体会诺贝尔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21诺贝尔教案 篇3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揭示课题。

  ⒈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

  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⒉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事。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⒈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一是发明了炸药,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⒉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⒊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⒈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⒉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⒊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听写生字词

  机械 艰苦 威力 劈山筑路

  逝世 瑞典 盛会 毫不气馁

  (正确答案,投影打出)

  ⒈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还学习了第一段。回忆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⒉过渡:为什么诺贝尔受到人们如此的怀念,如此的敬重呢?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走进诺贝尔,学习课文的3-9小节。

  二、读悟课文第二段

  ⒈轻声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两个作业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⒉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3)用生命发明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⒊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以后,诺贝尔就把兴趣放在。。。。。

  (有了兴趣,便开始努力,对科学如此执著)

  (2)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3)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4)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完了!”(专注,威力巨大,极度危险)

  (5)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⒋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⒌自由读3-9小节,填空。(投影打出填空题)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在古今中外,就有很多人,他们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他们都有些谁呢,谁能介绍?老师介绍几位给你们认识。

  司马迁 袁隆平 徐霞客 (投影打出)指名读相关内容。(配乐《真心英雄》)

  四、留下悬念

  同学们,诺贝尔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不仅仅因为他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下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诺贝尔。

  五、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交流

  第三课时

  一、复习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三、小练笔,为诺贝尔写小传

  四、交流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资料。

21诺贝尔教案 篇4

  21、诺贝尔阅读课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扎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诺贝尔的资料。  板书设计  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诺贝尔:舍生忘死博大胸怀、无私奉献     第一课时一、导如,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的名字吗?他是什么人? 板书:诺贝尔 2、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    板书:诺贝尔奖 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那诺贝尔奖从何而来?为何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3、简介诺贝尔奖: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都要进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这一世界性的盛会越来越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关注。诺贝尔奖从1901年正式颁发已经走过了102年的历史。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齐读课题。 1、自由通读全文,要求: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指名读生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 1、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1)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 (2)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 (3)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 2、分段交流 一、(1、2)简介诺贝尔奖的有关情况。 二、(3——9)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过程。 三、(10)诺贝尔临终前的遗嘱。  交流     交流    齐读课题 自由读,自学      交流 尝试分段           四、学习生字新词 五、作业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3、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你的记字办法 2、指名交流 3、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1、完成习字册描红 2、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 2流   时间不变——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   地点不变——都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   规模宏大——世界性的盛会。 3、你从诺贝尔奖的特殊性体会到什么?(诺贝尔在世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人们十分崇敬诺贝尔。) 4、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感悟人物精神 1.引读第3节:我们了解到诺贝尔一生在——,他由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岭里用——,萌发了想发明一种能——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后来的炸药。 2.自读课文4——9节,想一想诺贝尔研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3、交流       研制诺贝尔油       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用生命发明力更大的炸药 4、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让我们再读4——9节,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第三——九节,用“——”划出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自读,思考 交流    指名读,思考     交流  齐读   齐读自读,思考     尝试自学     (2)读好句子,抓关键字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品质。 (3)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5.交流 ,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油”。 为什么要发明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人民的同情与关心)  1864年,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研究火药是很危险的事情,况且为此而付出亲人伤亡的代价。应该说活生生的事实会使诺贝尔为之震惊。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足见他对科学的痴迷已达到了可以放弃一切的地步。)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请学生谈体会,感受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为研究力更大的炸药,诺贝尔已经忘记了一切,甚至将生命置之度外。) 哪些地方看出诺贝尔的专注?亲自、紧盯、仍然紧盯 哪些词语可看出炸药的危害?(轰、巨大、滚滚浓烟涌、满身鲜血) 6十几年中,诺贝尔不断发明越来越安全的炸药,你从中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    交流  讨论,交流          交流感受     交流    交流     三、学习第三段         四、交流课前研究主题: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节1、诺贝尔“百折不挠、献身科学”的精神令人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临终的时候做出的决定,把他财产的一部分献给了科学事业。指名读 2、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 (体会诺贝尔的博大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3、师:诺贝尔奖不仅表明了这位科学家的伟大人格,而且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精英豪杰,献身科学事业,也极大地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确立一个主题以个人或小组进行了研究, 大家主要研究的主题主要有: 出示:诺贝尔的一生       诺贝尔的家庭       诺贝尔的发明       诺贝尔奖学金       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的少年           …… 2.学生围绕主题交流:  齐读  指名读         交流        交流

21诺贝尔教案 篇5

  一、导入

  师:同学们,想不想到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现场去看一看?(播放2006年诺贝尔颁奖典礼实录)

  看完了颁奖典礼现场,你有什么想说的?

  同学们,现在老师要提几个关于诺贝尔奖的问题?

  1.诺贝尔颁奖仪式在哪举行?

  2.诺贝尔颁奖仪式在什么时候举行?

  3.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4..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

  为什么诺贝尔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生:因为世人对诺贝尔无比敬重。

  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生齐读课题:诺贝尔

  师:诺贝尔一生发明无数,但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炸药。还记得他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吗?

  生: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和雷管和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4—9自然段

  师: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应该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请大家拿起笔来,一边仔细地读,一边轻轻地把这段艰辛的过程中令你深有感触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先读,在读中体会。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读感触最深的自然段,并说体会。   

  2.(师引导)小诺贝尔真是善良,从小便立志要造福于人。谁再来把小诺贝尔美好的愿望读一读?

  3. 指名读。

  4.这也可以看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5.齐读

  (二)学习第6自然段   

  生读“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说体会。

  师:一个“毫不气馁”勾画出了诺贝尔的什么?

  过渡:是啊!通往成功的路上总是遍布荆棘,诺贝尔深知,只有“毫不气馁”,才能勇往直前!

  个别读———齐读,读出这种勇气和决心!

  (三)学习第7自然段   

  生读“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说体会。

  生读“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这几个数字告诉我们,诺贝尔做了很多次实验。可他仍然“毫不气馁”。 诺贝尔的什么精神令人赞叹?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

  投影出示: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过渡:从液体炸药到固体炸药,再到发明了雷管,尽管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诺贝尔却从没被危险吓退过一步。科学的高峰是永无止尽的,他又一次向更高的峰顶进军了!

  (四)学习第8、9自然段。

  1.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么一次实验。自己放声去读一读,一直到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画面为止。自己读吧!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看到了诺贝尔在实验室里紧张地做实验,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点燃的火线。

  师:讲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注意到了诺贝尔的一举一动!能把相关的语句读读吗?

  师: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师:这幅画面中最吸引老师的就是诺贝尔的眼神。句中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师引导,他看得是那样的——         生:专注,投入,紧张……

  师: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容不得一点马虎!请你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诺贝尔的专注!

  师引读:近了!近了!——  

  再次引读,指名接读。

  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名读反复读“近了!”一句。                          

  师: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在干什么?     生:他还在盯着导火线。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感觉到了呢?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诺贝尔的心里转过了哪些念头呢?

  师:是的,在这样的境地里,谁都会紧张、害怕,但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句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

  生;“但”。因为“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心里更多的不是害怕。

  师: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个人读!

  2.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地读出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 学生说,教师适当引导)

  师:是啊,附近的人都赶来了!连我们都想知道——生:诺贝尔是不是真的完了?     

  实验成功了,但人们都以为,诺贝尔也被炸死了!你看,这巨大的声,这滚滚的浓烟,此刻,人们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叹息,哀悼。

  3.人们都以为已经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而出现大结果,诺贝尔之前想到过吗?

  4.为什么诺贝尔明知不可为,却偏偏还要冒这样的危险呢?他心中想得更多的是什么?  

  (他从来没有忘记他小时候立下的志愿。)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感觉到,你们已经贴近了诺贝尔的心。

  5.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震撼人心的一幕!生齐读第8节。    

  6.投影打出第9自然段。

  师:突然,奇迹出现了!自己大声地读读这一段,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一幕? 生自由读。

  生:诺贝尔满身鲜血在欢呼胜利!

  师:天哪!一个浑身血淋淋的人却在举手欢呼!看到此情此景,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是成功的喜悦冲淡了身体的痛苦!

  师:说得好!这是精神战胜了肉体!请你把这一节读读!

  生读第9节。

  师:在失败面前,他毫不气馁;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让我们也来为诺贝尔的成功欢呼吧!

  齐读第9节。

  过渡:没有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如此,让他赢得了全人类的景仰和尊重!现在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视为最高荣誉的奖项,它,只授予那些为人类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人。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诺贝尔在临终前立下了什么遗嘱?.指名读。

  2诺贝尔设立遗嘱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做?(献身精神)

  3.老师这有一份诺贝尔的遗嘱,也许经过翻译家的手,遗嘱已不是那么精确,但我相信,听完了它,你就一定能真正弄懂诺贝尔的心!(师伴乐朗读)

  全世界热爱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镑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师:是的,现在看来,诺贝尔奖的奖金并不算多,但它依然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诺贝尔的一种精神和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呢?

  师总结板书 

  师: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

  生齐读:诺贝尔!

  板书:               21.诺贝尔

  奉献精神

  液体炸药————————    力更大的炸药

  锲而不舍

  固体炸药                    雷管

21诺贝尔教案 篇6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还学习了第一段。回忆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这一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2、 过渡:为什么诺贝尔受到人们如此的怀念,如此的敬重呢?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走进诺贝尔,学习课文的3-9小节。

  二、读悟课文第二段

  1、      轻声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两个作业

  ①用横线画出能代表这一段意思的句子。

  (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②读完这段文章,你认为诺贝尔研究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1)自幼立志研究炸药,与父兄合作,研制“诺贝尔炸药油”。

  (2)亲人伤亡,诺贝尔毫不气馁,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

  (3)用生命发明力更大的炸药。 (板书)

  3.默读课文4——5自然段

  (1)思考,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炸药的呢?划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自己说说为什么打动你。

  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      

  a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b 再来读读这段话,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艰辛的劳动的呢?(时间,地点,安全等方面来说)

  c师: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小小年纪,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

  指导朗读

  (2)师引读第五自然段,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炸药的威力很大,风行全世界)

  (3)朗读45自然段。

  (4)小结学法。

  1.划出令人感动的语句

  2.抓住关键词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3.通过朗读表达的你感动

  4 学习6——9自然段

  (1)师:面对成功,诺贝尔没有止步不前,沉迷于喜悦之中沾沾自喜,他考虑到液体炸药在运输中非常容易,——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

  (2)默读课文6——9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感动你的原因。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毫不气馁。

  a 哪里令你感动?

  b 理解毫不气馁?

  c 诺贝尔不伤心吗?他心中会想些什么?很伤心,他会想,哥哥为科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父亲也残废了,我更要继承他们未尽的事业,完成他们的心愿。我应当化悲痛为力量,更好的工作。

  d 指导朗读

  (诺贝尔对科学痴迷已经到了放弃一切的地步)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

  a 抓住“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终于”体会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b 指导朗读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其恒心令人敬佩不已。

  c 引读:这种炸药必须——为此——从此——

  d 说话 同学们前后对比,那些曾经用人力一锤一锤砸石头的工人会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对诺贝尔的感激再次朗读这句话吧!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完了!”

  a 说说你的感动,抓住“亲自”、“双眼紧盯”“近了!近了!”“仍然”

  b (专注,威力巨大,极度危险)

  c 联系实际: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放礼花鞭炮的?为什么那么放啊?

  d 诺贝尔为什么能这样做呢?指导朗读

  (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

  (4)正当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为诺贝尔的命运惋惜时

  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历经数不尽的艰难后取得成功的欣喜若狂的心情)此刻的我们没有办法不被他所感动,你感动吗?

  a 满身鲜血等词

  b 此时诺贝尔的心情怎样?

  c你能否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赞美赞美诺贝尔呢?(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毫不气馁、勇于探索、敢于实验、舍生忘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等)

  d 指导朗读

  三、第三段

  1、同学们,诺贝尔获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不仅仅因为他志向高远,锲而不舍,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读读诺贝尔临终时立下的遗嘱吧!

  2、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

  3、齐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

  1填空:(这节课,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了诺贝尔。小时候,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         ;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     ”;但诺贝尔并不满足,他开始了新的研究,结果实验不慎,弟弟炸死,父亲炸残,然而他     ,经过几百次失败,终于制造出“     ”接着还发明了引爆装置     。从此,劈山筑路、挖隧道都可以用炸药代替   。诺贝尔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对于诺贝尔来说,创造是     ,他想发明一种力更大的炸药,终于在一次极度危险的大中实验成功了。诺贝尔这种   、     的精神,值得我们敬重。

  2 继续熟读课文,为写诺贝尔小传做准备。

  3当今炸药较多的运用于战争,违背了当初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初衷,如果 诺贝尔泉下有知该是怎样的痛心啊!请你代诺贝尔写一份呼吁和平的信,让他的发明真正造福于民吧!

21诺贝尔教案 篇7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诺贝尔》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板书:发明炸药

  2、那文中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先发明液体炸药、然后研制固体炸药、最后实验爆炸力更大的炸药。)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1、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媒体出示:为了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能在横线上填上些什么词语?

  (劈山筑路、减轻劳动人民的痛苦、造福人类……)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第四自然段)

  3、请你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让大家再来体会体会。

  师述:是的,为民造福不仅是诺贝尔小时候的愿望,更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曾经这样说过——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生齐读这句话。

  (二)、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师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文章的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那些语句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且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

  学生默读

  刚才,大家都在认真地与课文对话,在文章中留下了自己阅读时的思想痕迹。现在我们来交流分享,谁第一个说?

  交流:

  1、第六段: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残废了,弟弟被炸死了,他在痛苦中毫不气馁,仍坚持研究炸药。

  你被他在痛苦中的那份坚持所感动。知道“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吗?

  一点儿也不灰心,不泄气。“一点儿”就是“毫”的意思。“灰心、泄气”就是“馁”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吗?

  难道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残废的代价还不够惨重吗?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坚持研究炸药,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是呀,这些对诺贝尔来说是何等惨重的代价啊,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

  我想说:……

  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诺贝尔当时所受到的打击还远不止这些。由于实验造成的严重后果,邻居纷纷指责他,坚决反对他进行实验;政府出面干涉,下禁令不允许诺贝尔继续实验。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

  (理想和信念、为民造福的精神……)

  刚才,我们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了诺贝尔的信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的支撑,诺贝尔才能够这样去做实验。

  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语言文字来揣摩品味。正如同学们所言,为民造福的理想和信念在支撑着诺贝尔坚持科学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六段,体会诺贝尔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信念。

  请同学再来说说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从中体会到诺贝尔发明炸药很不容易。

  怎么不容易?(“四个年头”、“几百次”)多么不容易啊!

  一千四百多天!几百次的失败,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坚持科学研究。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一看,这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诺贝尔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度过的;这几百次的试验,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的?(环境恶劣)

  诺贝尔就是在条件非常差的马拉伦湖上的一条大船上搞实验,而且经历了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几百次的失败。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

  这都是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个信念——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

  3、“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为了研制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他连生命都不顾了。)

  你从哪些词句读出诺贝尔连生命都不顾了?

  (亲自点燃导火线)

  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段话中有一个神态,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

  “盯”(两个“盯”)

  诺贝尔双眼紧盯着的是什么?(导火线、炸药)他难道不知道这样盯着有危险吗?

  是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那他这样“盯”是想盯出什么来呢?

  那你从两个“盯”又体会到了什么?(不怕牺牲,把生命置之度外。)

  读书就应该这样,透过字面去窥见背面的意思。其实,这段话中,还有个标点符号很特别,你们关注到没有?(感叹号)

  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三个感叹号中你能读出什么来?(危险、心情非常紧张、兴奋与激动)

  其实,标点符号也是文章的语言,我们要学会关注他们,用心去揣摩他们的意味。

  谁来读读这段话,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实验时的情景。

  实验这么危险,诺贝尔依然亲自去做,为的是什么?(为人民,给人民带来幸福)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他的心中一直被这样的信念占据着——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这次试验的结果怎样?课文是怎么写的?

  4、“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满身鲜血,诺贝尔在实验中受伤了。)

  在受伤的情况下,诺贝尔关注的是什么?(实验是否成功)所以,

  我们看到的是他——高举双手。

  听到的是他嘴里呼喊——成功了!成功了!

  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又想对诺贝尔说些什么呢?(忘我的精神)

  是的,诺贝尔之所以这样忘我,因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那令人心灵震撼的实验吧。齐读8、9段。

  (三)、回归整体,揣摩写法

  下面请大家浏览3—9段,从整体上看看,从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感受到了什么?

  (科学研究态度严谨,不怕牺牲,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诺贝尔》,这是篇写人的文章。其实,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课文只写了他最突出的发明——炸药。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这叫做什么?知道吗?

  老师告诉你们,这叫做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再浏览一下课文的3—9段,细细比较一下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三个阶段,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你还能发现些什么?

  8、9段写的很详细。(细在哪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是啊,诺贝尔实验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深,让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他做实验的情景,这叫做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

  课文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诺贝尔的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其实,我们阅读文章就应该,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搞清楚文章是怎么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四)、抓尾带首,深化感悟

  同学们,诺贝尔带给我们的感动还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再来看看诺贝尔的遗嘱。

  读了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了诺贝尔的遗嘱,你有什么想说的?

  诺贝尔生前是这样做的,临终遗嘱同样殷切地希望科学家们能够用科学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理想。

  (媒体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生齐读这句话)

  当然,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诺贝尔也许已经预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每年的12月10日人们都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性的盛会,并在下午4:30分(诺贝尔逝世的时间)颁发诺贝尔奖,以此纪念这位伟人,表达敬仰之情。

  三、结课

  诺贝尔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节课我们被他发明炸药的事迹感动着,被他献身科学的精神感动着,被他造福人类的信念感动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呼唤这位科学家的名字——诺贝尔。

  四、作业

  模仿“作家卡片——高尔基”的写法给诺贝尔写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提示:人物小传要写明如下几点:1、人物的生卒年月;2、人物的国籍;3、人物生前最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1诺贝尔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3531128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