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草原》导学案设计

《草原》导学案设计

巫婆的猫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草原》导学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草原》导学案设计(精选15篇)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学习重点:

  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

  三,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四,课前准备

  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前置性学习提纲

  1,读会本课二类字,会写一类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熟,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

  3,了解老者的情况及作品.

  4,尝试理解文中优美语句.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 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研读草原景色部分小组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4,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5,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6,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7,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的小组同学汇报.

  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 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

  (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 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16、草   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播放草原的风光美图──老师简单解说。(并播放音乐短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 美       人  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   鲜)

  天

  天空…………(明   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课件)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赞美草原的小诗:

  草 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九、板书设计

  16、草原

  景 美       人  美

  空气…………(清   鲜)

  天

  天空…………(明   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授课时间:XX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上午第1节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3

  一、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二、导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积累优美词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三、导学过程之初涉课文,理清脉络(学法指导:查找工具书或资料,第3题小组讨论)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渲染    勾勒    疾驰     迂回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2、读课文,我想到了下列成语:(至少三个)。

  a.含“草”字的成语:                                   

  b.形容草原绿的成语:                                   

  c.形容草原大的成语:                                     

  d.形容热闹场面的成语:                                        

  e.形容朋友间深厚情谊的成语:                                

  3、 这篇文章按照                 顺序,通过作者记述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                      ,先描写了                 景色,再描写                 场面,最后描写了                 情形,赞美了草原                 ,歌颂了                 。

  四、导学过程之走进草原,欣赏风光(学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用“△”标出景物及印象;用横线划出比喻句,用波浪线划出拟人句并想想这样写的作用)

  1、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2、我摘抄的文中出现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至少三句),说说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a.                                                             

  b.                                                                  

  c.                                                                 

  3、我积累的描写草原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写出了草原怎么样的特点?

  4、背诵课文1、2两个自然段。

  五、导学过程之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学法指导:)

  1、本文一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地点转换为序,把事情与情感交织起来。我们可以从地点、事件、情感三个方面理清文章的结构:(照样子补充完整)

  a、地点:初见草原     (       )     (       )      

  b、事件:赏美景       (       )     (       )        

  c、情感:愉快         (       )     (       )

  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蒙汉同胞情深意长的热烈场面?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

  3、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延伸,拓展提高

  1、展开想象,写出“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2、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要提纲。

  3、搜集老舍先生的资料,制作一份不超过150个字的作家卡片。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通过多读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4.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及热爱西部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熟读课文,弄清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不仅一碧千里,而且生机勃勃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特制定本文的教法如下: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

  2.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3.读书方法的指导: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通过我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激发学生兴趣,揭示出本课课题《草原》

  2.初读课文感知美:小组长组织组员读书,或齐读,或个别读,或二人读。读书形式由组长决定。听读过程中要完成三个任务:

  (1)纠正字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讨论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要互相质疑尝试解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

  3.自读课文感悟美: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明白了什么?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生交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你是如何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

  4.品读体验,走进美

  〈1〉走进“景色美”。

  a.草原景色美丽。那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才把草原的景色写的如此美丽的呢?学生默读,勾画出语句找学生回答。

  b.生汇报: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高歌”一词引导学生朗读。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看画面读句子。

  (3)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锈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也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妙处。

  〈2〉走进“人情美”

  a.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用上面的学习方法,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同桌说说体会。

  b.学生汇报: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抓住“飞”字换成“跑”字行吗?引导学生读出急切的语气。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体会蒙汉人民心灵相通。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体会蒙古人民热情款待。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师小结:

  是啊,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这都是因为我们蒙汉民族是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我们各民族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5〉拓展延伸“书写美”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畅谈收获

  (3)写作:假如你是一个随行参观的一个人话别之际,你也一定会邀请蒙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去作客,你是如何向他们介绍家乡的美景和风俗习惯?试着说一说,再写下来。

  〈6〉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表现的中心一目了然,不仅体现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5

  【教学目的】认识草原特点,提高认识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要求】

  1.学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2.提高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渗透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认识草原特点,体会民族感情。

  【教学难点 】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5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第1段;第二课时教学课文第2—5段。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2幅。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9.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与体会。

  三、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了解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了解草原“天”的特点,理解草原的天为什么比别处的天“更可爱”,体会作者激动的感情。

  2.了解草原的特点,抓住“一碧千里”带动全段的学习。

  3.体会作者感情。

  4.理解“骏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去牧业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及“河”句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2.理解“欢迎远客”这层文字,结合“彩虹”“欢呼”句理解。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3.结合汽车“飞”与“走”的不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心情的激动。

  二、学习课文第3—5段。

  1.第三段:结合“热乎乎”“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等语句,体会主人的热情,客人的动情。

  2.第四段:结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们的表现,体会主人的热情;结合“会心”等句,体会两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结合主客表现,理解结尾诗句,深入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三、归纳全文,回到整体,揭示“民族大团结”的课文主题,体会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族感情。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

  19.草原

  (张伟)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6

  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一起随老舍先生到我国北部的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下天高云淡、牛羊成群的草原风光,去游览前看看我们需要从《草原》这篇课文掌握哪些知识?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自主预习展示

  一、课前预习:

  1、我会工整认真地书写本课的词语:

  2、我对作者的了解:

  3、收集有关于蒙古草原的资料。(地理位置、范围、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

  4、通过对资料的搜集,谈谈你对草原的的印象。

  5、课文都通过哪些描写把蒙古草原的印象现在读者面前?

  6、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迂回:                                                             

  拘束:                                                           

  翠色欲流:                                                           

  6、我在课前预习时,还有如下问题:

  ?

  ?

  碰碰直播间

  快到小组里,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

  1、在小组内抽查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一起读读课文

  2、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

  3、交流“自主预习”中的第4、5、6题,汇总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7

  名师简介

  支玉恒,男,1939年出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其教学以新、实、活、深、巧见长,课堂教学设计富有创意,风格清新独特。巡回讲学执教,深受好评。其教学录像片获全国奖,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在全国影响很大。教学著述颇丰,多篇论文获全国或省级优秀、最佳奖。《欣赏与评析》《琢玉》《“课标”教学新录》《专玉恒阅读教学方法集粹》等是近期出版的部分专著。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习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3.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人情人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

  第一段,作者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作者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用“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点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习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画——读说——概括。

  3.依次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习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p-]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读、思考、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运用了一种“读说式”,让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训练。学生要把“引证地读”“引证地说”结合得很好,确实需要在组织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锤炼。根据教材不同,写法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本课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在本教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勾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完整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不论对全篇课文的认识还是对每一个大段、段中的每层,都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学习,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这在各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评点】

  语文课文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意义”世界,寻求“意义”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这就点明了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意义”,领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读引导艺术,据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养性,既反映了解读的基本规律,又展现了教师的艺术造诣。戴震云: “凡学生始于离词,中乎辨句,终乎闻道”,在本设计中既可见承传,亦可见出新。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并且能背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1.激情导入。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2.《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

  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 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 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 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

  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 ,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6.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四、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执教:周善庆 指导:邹武林)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9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自然风光。

  2、技能目标:

  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体会草原的美。

  2、教学难点: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

  (想)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

  课件展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

  学生谈感受。

  是啊,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听到蒙古族歌手浑厚、嘹亮的牧歌,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那广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草原,一起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

  草原 

    2、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想象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质疑问难,自主、合作、探究:

  ⑴ 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⑵ 小组讨论。

  ⑶ 全班交流,共同研讨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① 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 ?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 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

  4、品位赏析:

  ⑴ 老舍先生不愧为一代语言大师,他的语言那么优美,你喜欢第一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⑵ 交流,从修辞方面分析。

  ⑶ 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不应该多读读?

  ① 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

  a、自己练读。

  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 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 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 引读“感受部分”:

  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

  教师引读。

  假如你来到了草原,你最想干什么?用“既……又……”说一句话。

  ⑤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⑷ 草原的天空那么美,景色那么迷人。草原的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情好客)

  ⑸ 找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的人民热情好客?

  5、表演:

  分组表演蒙古同胞欢迎老舍先生一行人,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

  6、拓展延伸:

  ⑴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盛情款待,尽情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了已夕阳西下,老舍先生低吟了一首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⑵ 假如你是访问团中的一员,在这离别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7、总结,感受蒙汉情深:

  是啊,蒙汉情深啊!中国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下面让我们一起手拉手,跟随宋祖英老师唱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 。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0

  草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小编在此整理了《草原》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草原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④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⑤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⑦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草原》阅读题目与答案:

  1.上文的句序已被打乱,请作调整。正确的顺序为:【C】

  A.③⑥⑦①④⑤②

  B.③⑥①⑦④②⑤

  C.③⑥①⑦④⑤②

  2.“一碧千里”的“一”应取第【A】 种解释。

  A.满、全

  B.相同

  C.数词

  D.专一

  3.“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A】种解释。

  A.满、全

  B.相同

  C.数词

  D.专一

  4.“一碧千里”描写了【C】。

  A.绿的颜色

  B.绿的神态

  C.绿的范围

  D.绿的广漠

  5.“翠色欲流”描写了【A】。

  A.绿的颜色

  B.绿的神态

  C.绿的范围

  D.绿的广漠

  6.这段文字在描述时,采用了【BC】的写法。

  A.由近及远

  B.由上到下

  C.由远及近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1

  【教材说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什么地方才有这样的景色?

  生:草原!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十二课《草原》(板书课题)

  请问你们的家有在内蒙古草原的吗?

  生:(相互看)没有!

  师:想了解草原吗?

  生:想!(高兴地说)

  师:在学习课文以前,请听蒙古族歌手给我们带来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请大家结合图画欣赏。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听着这优美的歌声,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们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如此迷人的草原风光,课文哪一部分作了详细描绘?

  生:第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小黑板上的教学内容)

  二、研究学习

  师:请听第一部分的课文录音,在听的时候,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播放录音)

  (学生微闭双眼)

  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么明朗,又是那么可爱。(板书:天空、明朗、可爱)

  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板书:地、一碧千里)

  生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板书:小丘)

  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群、大牛和骏马。(板书:马、牛、羊)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听的时候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翻开书,认真读这一部分,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生1:“勾勒”和“渲染”这两个词语我不理解?

  (先让学生自己解决)

  生2:“勾勒”就是用线勾边,“渲染”就是用颜色直接涂抹。

  师:上黑板演示一下。

  生2:到黑板上用粉笔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

  生3:“一碧千里”什么意思?

  生4:一望无际都是碧绿的颜色。

  生5:“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

  生6:翠绿的颜色很浓,像是快要流下来。

  师: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发现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通过查找工具书相互作了解答,扫清了阅读中的“拦路虎”,这种学习方法很好。

  现在同学们比赛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情感。

  (学生富有激情地朗读课文)

  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比赛,个个力争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看来,每位同学都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现在,再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草原上的什么最使你留恋?

  (学生默读课文,小声议论。)

  生1:我最留恋的是草原的天空。

  生2:我最留恋的是草原的小丘。

  生3:我最留恋的是草原的羊群。

  生4、生5、生6……

  (同学们争着说自己最留恋的景色)

  师: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景象告诉别人,现在老师给每个同学提供一次机会,自由结合,相互讨论,把你们喜欢的部分设计成一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汇报方式。

  (学生非常高兴,讨论热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小组汇报:

  1组:游览后,我们觉得草原景色太美了,天空那么明朗,空气那么清新,让人心情舒畅,我们小组想给大家高歌一曲《蓝蓝的天空》(接着)唱起了歌曲。

  2组:我们知道了作者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大花,把小丘比作中国画。

  3组:我们知道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找出了与“碧”有关的词语: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绿毯,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4组:我们知道了那只有草原才具有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绿,我们就画了一幅“只有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看,那都是绿的,这些深浅起伏的就是柔美的小丘,洁白的羊群不正像无边绿毯上的白色大花吗?(展示图画)

  5组:草原的景色让我们看也看不够,我们像作者那样既惊叹,又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6组:如果要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我们觉得《敕勒歌》最恰当了。

  (接着深情背诵)

  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好一幅美妙的草原风景图。看来,同学们都陶醉于这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了,这完全得益于作者优美的语言和传神的描绘。(看板书,连线),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了草原的天:天空明朗、可爱、空气清鲜,使人心情舒畅;然后写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滴,小丘柔美,羊群似花,这样的迷人境界(板书:景色迷人)让人留恋,令人陶醉。

  师: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远留在记忆中吧!(大声背诵这一段,看谁背得快。)

  (学生放声背诵)

  三、拓展

  师:同学们背得非常好,我们欣赏了草原上如此美好的风光,你们能不能仿照这种写法,向内蒙古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学生动笔写片断)

  师:现在进行课堂交流,有勇气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读。

  生1:我的家乡在山东菏泽,这里是“牡丹之乡”,也是“武术之乡”。每年春天,牡丹花开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牡丹是花中之王,有人说,牡丹象征着富贵,所以,我们这里每年都要举行牡丹花会,象征着菏泽逐步走向富裕。每年都有五洲四海的朋友来看牡丹,观看花会上的表演。我们曹州武术学校的节目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呢,朋友,欢迎你们来我们家乡做客。

  生2:大家肯定对大蒜有所了解。你知道“大蒜之乡”在哪儿吗?大家肯定有过耳闻──山东金乡。进入金乡境内,一块“中华蒜都”的牌子便映入眼帘。等大蒜丰收时,一辆辆农用三轮车忙了起来,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大蒜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食物,它的好处说也说不尽。“大蒜之乡”金乡随时欢迎你们来参观。

  生3:我的家乡在哈尔滨,那里的景色可美了。春天,柳树刚发芽,为春天添了一份新绿;夏天,小草长得很茂盛,为夏天添加了浓浓的绿;秋天,树木的叶子大都黄了,松柏还穿着绿衣裳;冬天大雪纷飞,树枝变成了银条,天地之间形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请到我们家乡冰城来,我们热烈地欢迎您!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不但领略了优美的内蒙古风光,而且能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色告诉内蒙古的小朋友。当你们走进蒙古包的时候,你们会觉得,内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了解“导读”部分的内容。

  1.学生自读,说说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些什么?

  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我们首先走进西部草原,去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一、新课导入

  1.欣赏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是一首歌唱草原的歌,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去过草原吗?你对草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文章,板书课题:1 草原 我们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3.【简介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板书:美)

  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风光(景色)美人情美)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展示读。

  2.师: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品读句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清鲜、明朗的准确。

  品读句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积累词语: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品读句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知识拓展:中国画(按照范围来分;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纸砚是中国画的工具,中国画的技法分为工笔和写意,中国画的线条美、构图美、章法美,所表达出来的意境美、形式美、艺术美。)

  品读句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说话练习: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好。

  品读句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画面欣赏音乐《天堂》

  3.师小结: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师: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记忆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草原景色美,草原的人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另一个特点,请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并说说你是从哪个句子、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2.品读句子。

  幻灯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板书:热情好客)

  3.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师: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将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句2: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师: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体会句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留连不已,难分难舍。

  5.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与句子。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2.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练习。

  2.预习《丝绸之路》。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3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鼓励学生课前反复阅读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感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与推敲,在书中做批注,让学生初次走近草原。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学生在反复阅读、自主感悟、想象力充分展开以及深入细致地品词析句的过程中,融感悟、诵读、想象于一体,更能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结合音乐视频、图片等形象资料了解草原的特点,并学习作者的巧妙的表达和细心的观察等方法,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工具性。课堂设计力求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在生生、师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简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能个善舞,热情好客。全篇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qing,细腻贴切,把民族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本课精读中的重点难点都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从而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所以,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草原图片以及两次音乐视频的播放,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带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理解“渲染、翠色欲流、奇丽、柔美、茫茫”等词语。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在感情诵读、展开想象、自主感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抓住草原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感情诵读,产生意境,感受蒙古草原的美丽。

  【教具准备】

  音乐视频、幻灯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讲促读,自主感悟,展开想象。

  【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出示一张画满黑点儿的白纸,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获得多样的感受做准备。)

  二、交流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这是学生自学成果的汇报展示机会,学生课前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个别字词的浅层推敲,以及通过质疑、做批注、查资料等方法,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先让学生说说,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又从不同方面获得了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想欣赏草原美景吗?

  三、欣赏视频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写一写:

  这一次,我们也看到了美丽、广阔的大草原,能把你观察到的草原美景描述下来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描绘得最好?

  (音乐效果和形象逼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最容易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对草原美的享受。学生动笔写一写,正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倾诉出来,关注学生的自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没有对文本进行品析之前,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他们的想象是不会受限制的。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对草原有了新的感悟,这时候,对草原的新旧认知及感悟在学生脑海中发生碰撞,认知、情感在不断地取代与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小组之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代表进行集体交流。

  3、小结:

  听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也都能抓住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描绘辽阔美丽的草原风景,想不想知道老舍先生初次见到草原,是怎样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呢?

  四、披文入境,自主感悟,展开想象,感情诵读

  (诵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前面的感情铺垫,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加上在教师引导中自主学习、发现感悟、感情朗读、展开想象等途径,学生更容易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文第几自然段着重描写了草原风景呢?(第一自然段)那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除了描绘草原美丽景色,还写了哪些内容?

  2、师配音范读,不知读得怎么样,请学生评论。

  3、学生再读。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学生再读的过程,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注重把学生放在学习、感悟的主体地位,这一是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4、作者这次见到的是哪儿的草原?他以前去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说一:

  作者都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

  6、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的天空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指导个性化的诵读。

  ⑴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为什么?

  ⑵ 空气是“清新”,“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什么感受?“明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参与及体验。)

  ⑶ 那作者为什么要在“清新”和“明朗”这些词前加上“那么”呢?换成“非常、特别”还行吗?读一读换过词语之后的句子,看看意思有没有变化?

  ⑷ 你们是如何描写天空的?还有话要说吗?

  (这个环节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他们在对比之下感悟到文本用词的恰当,深入品词析句,充分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7、面对此景,作者心情怎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交流感悟。

  8、那么,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着重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以及“并不茫茫”的原因。可引导学生说一说“茫茫”的意思。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 这句话写得怎么样?

  9、你们描写羊群了吗?又是怎样描写羊群的呢?

  ⑴ 感受“一会儿……一会儿”给人的意境。

  ⑵ 结合学生的描绘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0、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小丘的呢?

  学生读一读。

  ⑴ 观看屏幕画面,点拨“绿色渲染”就是“用绿颜色涂画的”,“墨线勾勒”指“用墨线把物体的轮廓勾画出来”。请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 体会“翠色欲流”这个词的表达效果。

  11、假如你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给学生释放感情的机会,更能加深学生对草原美景的丰富想象。)

  12、这都说明大家在草原上心情愉快、高兴。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此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吧!

  重点分析“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个性化地阅读。

  1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4、对第一自然段的描述做一个评价,写的怎么样?

  (抓住能表现草原特点的景物进行描绘等等。)

  为什么?之所以能把草原的美丽景色描绘出来,并且对草原有着如此深的感受,作者的细心观察和巧妙的表达,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看看作者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借鉴。

  15、学生交流,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四、播放视频音乐《蒙古人》,再次感受草原的美丽

  (再次回顾草原美景,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升华感情,引出第二部分内容,给学生留下想象的回味、想象的余地。)

  五、借助幻灯片,引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听马蹄声、鞭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大,教师引导说:“听,草原的人们策马奔驰,迎接远客的草原主人来了。同学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草原上的主人又会怎样欢迎、怎样招待我们这些客人呢?

  (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保持他们学习的兴趣以及继续探究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展开想象,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草原美景图。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4

  .《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 

  .支玉恒教学实录——《草原》 

  .草原

  1草原(a、b案)

  第五单元备课《草原》、《珍珠鸟》、《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近义词】

  天涯──天际  惊叹──赞叹  柔美──优美  清鲜──新鲜

  洒脱──潇洒  疾驰──奔驰  奇丽──秀丽  明朗──晴朗

  柔美──柔和  奇丽──瑰丽  无限──无穷  洒脱──潇洒   

  羞涩──害羞

  【反义词】

  低吟──高唱  静立──奔驰  团结──分裂  羞涩──大方

  洒脱──拘谨  明朗──阴沉  迂回──径直

  【翠色欲流】   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渲染】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

  【洒脱】  行动自然,无拘无束。

  【迂回】  回旋,环绕。

  【一碧千里】  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蒙古包】  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做成。

  【奶豆腐】  一种用牛、马、羊奶制成的食品,形似豆腐。

  【襟飘带舞】  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鄂温克】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省。

  【话斜阳】  在夕阳照耀下话别。

  【何忍别】  怎么能马上就分别。

  【云际】  云彩的边际,这里指天边。

  【奶茶】  搀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

  【羞涩】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天涯】  形容极远的地方。

  【骏马】  好马,跑得快的马。

  【勾勒】  用线条画出轮廓。

  【羞涩】  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洒脱】  无拘无束,行动自如。

  【迂回】  有点曲折,不呈直线。

  【茫茫】  朦胧的样子。

  【渲染】

  ⑴ 这件事,用不着这么渲染。你这样做,未免有点小题大作了。

  ⑵ 要想学好国画,就要知道渲染是什么。

  【翠色欲流】

  ⑴ 平山堂前方,是一片翠色欲流的竹林。

  ⑵ 湘江的夏天,整座山都是翠色欲流的。

  【境界】

  ⑴ 山洞内的奇特的景象,是我生平从未经历过的境界。

  ⑵ 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回味】

  ⑴ 他极口称赞上海,经常在回味那些有趣的事。

  ⑵ 我总是回味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洒脱】

  ⑴ 在大草原上骑马,是一件洒脱的事!

  【迂回】

  ⑴ 漓江的水很清澈,水流很缓,平稳地在山峰中间迂回。

  【羞涩】

  ⑴ 在陌生的众人面前,她羞涩而默默地坐着。

  ⑵ 很多女孩子都很羞涩。

《草原》导学案设计 篇15

  《草原》一课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通过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方法: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用网络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授课人:赵娅巍

  授课地点: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大屏幕上播放草原的美丽景色,渲染气氛。使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

  文章是按照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写的。学生利用课件,自学文章的第一部分。此部分的课件中为学生提供了与文中重点语句所描述的情景相符的图片,录像等资料辅助学生的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图像,降低理解上的难度,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美。

  本段内容首先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新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尽管一望无际,但是草原没有污染,向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因为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所以在作者看来,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个长句子中,小丘舒缓柔美,没有棱角,作者把绿色的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一幅中国画,有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效。作者觉得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流到云彩的边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是讲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情。“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作者的想象,他把动物人格化了,在他看来,动物的静立不动,似乎是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明写“骏马和大牛”,实写作者被深深陶醉其中了。这个想象非常奇特,但又非常贴切自然。这一段描写情景交融,文字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使教学的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

  学生学习后,教师采用提问和朗读的形式检测学习成果。

  教学中要围绕课文重点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课文运用了不少比喻句,这些比喻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一般。

  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相对第一部分而言要好理解一些,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自学,抓重点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人美”,最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就水到渠成了。第二部分按地点转换推进,“路上热情迎接,蒙古包外主客欢乐的场面,蒙古包内主人的热情款待和主客相互敬酒的场面,主客联欢和话别”,通过朗读、抓重点词句并结合学生所收集的课外信息全面理解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及蒙汉情深。还可让学生补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自学结束后完成“自学检测 ”。

  课文中有很多对内蒙古风俗和习俗的描写,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加深学生对内蒙古的了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课件中补充了一些扩展知识。

  在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到“草原论坛”中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论题,比如“内蒙古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等,课文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感悟,使学生在读中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它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总之,努力开发网络资源和优势,营造氛围,入情入境,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草原》导学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3580128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