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拱手江河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精选20篇)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青稞沼泽地

  豌豆 首领松赞干布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遇见神鸟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这次团体赛,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的美妙与神奇.

  学习难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联系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具、学具准备

  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1.出图导入你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吗?看图了解了解故事背景初步了解

  活动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字词的学习有什么质疑?读文,识字词学习课文,识字释词,讨论文成公主进藏有哪些故事.加深理解

  活动3.再读课文,理清故事脉络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文成公主进藏的?遇到了哪些事?读课文,理解问题带问题读课文,并汇报讨论结果深入理解

  活动4.故事会—复述课文全文讲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并在组内人人皆知代表及个人的情节复述和全文复述语言训练

  拓展延伸公主进藏给国家带来了什么?让大家畅所欲言动手写一片段习作训练

  小结文成公主进藏,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安宁,特别是带来了生产技术.

  板书设计求婚辨认马母子

  接见使臣考智慧{识别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允婚

  进藏途中遇到所有的事

  给西藏带去生产技艺

  作业设计1.填空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3

  【一、预设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松赞干布”等词语。

  2、初步了解民间传说的一些特点,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3、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感情。

  【二、预设过程:】

  一、图片导入,提出问题。

  (一)

  1、欣赏一段西藏的风光。〈课件〉

  2、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3、西藏的确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许多地方都供奉着神的塑像。(板书:神)但是,在那里还供奉着两尊人的塑像(板书:人):〈课件〉一位是吐蕃的首领(男生读)松赞干布,另一位是唐朝的(女生读)文成公主。

  (二)

  1、听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

  (板书:人→神)

  2、答案就藏在流传在西藏的一个民间传说(贴纸:民间传说)里,齐读课题。

  3、手指贴纸,课文哪里恰给了我们这条信息?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一)〈课件〉读书要求:

  1、请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可分成哪几个部分?

  (二)交流:

  1、〈课件〉词语组块

  青藏高原  吐蕃  达尤龙真

  绢花  沼泽地  可恶  血书

  2、既然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那么课文中最主要的一部分肯定是写进藏,哪些自然段写进藏?(板书: 5-13)那前面部分写什么? 在哪些段落?(板书:求婚1-4)后面部分呢?就在第几段?(板书:贡献14)

  三、略读“求婚”,了解起因。

  1、手指板书:求婚,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皇帝出了两个考题: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

  2、第二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判断的?

  四、研读“进藏”,讲述故事。

  (一)一读“进藏”部分,正字音,说感受。

  1、我们开火车读5至12自然段。

  2、〈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齐读)

  (二)再读“进藏”部分,完成填空。

  师过渡:这一路,文成公主主要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1、〈课件〉填空

  请先默读5—12自然段,再把填空说完整。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文成公主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当她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时,她                       ;

  当她遇到一片沼泽地时,她                       ;

  当她听到松赞干布已经死了的消息时,她                      ;

  当她再次动身前往拉萨却被乃巴山挡住去路时,她                       。

  就这样,文成公主历尽万难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2、交流:

  (1)生读所填的内容,师适当进行修改。

  (2)师指填空,我们不难发现,公主主要经历了几件事?概括地讲,第一件是,师说搭木桥,那么第二件呢?生说。第三件?第四件?〈课件〉依次点击出现:搭木桥、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

  (三)悟得构段顺序,练习讲述故事。

  1、〈课件〉填空: “搭木桥”(变红)

  〈课件〉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

  请一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个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困难  做法  结果)

  2、师小结:〈课件〉填空:其实另外三个故事:“撒羊毛、“修石屋写血书”、“背乃巴山” (变红)也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民间传说常用的叙述方法。

  3、练习讲述故事:

  把握结构可以更好地说故事:

  (1)请同学们在这四个故事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借助板书与课件,按照叙述的顺序有条理地来说一说。

  (2)创设情境:师:民间传说故事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常常用口口相授的方式一代传一代,今天这个故事的传承也落在了我们小朋友的肩上,《文成公主进藏》故事会现在开始了。

  (3)〈课件〉填空:师生同讲故事,老师讲述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另外四名学生分别讲述四个故事。

  下面,故事会由同学们全权负责了:

  (4)四人小组练习讲述。

  〈课件〉

  四人小组练讲故事要求:

  1、每人讲一个和刚才不同的故事,你们当中有个人还要讲开头与结尾哦。

  2、轮到讲故事的同学要起立,有条理地讲给小组同学听,讲完以后请坐下。

  3、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

  〈课件〉

  大唐皇帝答应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求婚后,文成公主带着谷物的种子和随从启程了。一路上,她遇到了许多困难,都被她克服了:

  搭木桥  撒羊毛  修石屋写血书  背乃巴山

  就这样,文成公主历尽万难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5)指名四人小组讲故事。

  五、拓展补充,情感升华。

  请快速浏览:

  (一)〈课件〉 资料链接:这一路,全长3000多公里,道路艰险,其中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容易迷路,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两年多才到达雪域高原——西藏。

  (二)这样一个伟大的奇女子!她进藏后,〈课件〉齐读最后一段。

  (三)

  1、手指板书?,为什么?你明白了吗?

  2、师小结。

  3、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记住这位公主,记住她的不朽功绩吧!

  〈课件〉文成公主进藏是汉藏合璧的千古绝唱!

  六、作业布置,“传说”延续。

  1、把《文成公主进藏》有条理地讲给家人或伙伴听。

  2、读读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

  求婚1-4

  文成公主进藏5-13    民间传说

  贡献14         ?

  人→神

  困难  做法  结果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民间故事讲了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事。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本节课设计采用板块式,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⑴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

  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课外拓展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五、课外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乐意进西藏

  过河

  怎样进西藏  沼泽

  听到死讯

  背乃巴山

  相会在西藏

  建设在西藏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简单讲述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课前,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下面谁来谈谈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2、教师简介故事背景: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取和亲的政策。为了促进唐、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

  1、根据“阅读提示”,通过“阅读提示”,明确课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学习。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第5—13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生字。

  豌豆、吉祥如意、大臣、仰慕、绢花、西藏、耕种、技艺(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沼泽地(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可恶

  4、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 (第5—13自然段)(相机板书:公主进藏)

  5、快速浏览这一部分,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发生了哪儿件事?

  (5件,1、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2、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3、遇见可恶的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子纪念他;4、遇见神鸟天鹅;5、把乃巴山背走。)

  6、自由读读第五至第十三自然段,简要概括。

  (1)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松赞干布迎接了公主,并和她结成了夫妻。

  (2)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可恶的乌鸦和神鸟天鹅,背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

  7、读了这一部分课文,有句话特别奇怪

  (1)出示句子: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ppt出示)

  (2)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

  这是带有神话传奇色彩的描写

  (3)课文中这类带传奇色彩的描写还有很多,划出来,交流。

  比如:往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背走乃巴山等。

  8、课文1到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考验智慧或“两个难题”,最后求婚成功,教师相机板书“求婚成功”)

  9、出示句子: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1)吐蕃使臣凭什么就断定戴鲜花的是文成公主?

  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个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

  ②从“鲜花”中,能体现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③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了什么?

  使臣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10、读读课文最后一段,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文成公主的不朽功绩。(ppt出示)(教师相机板书:不朽功绩)

  读一读这句话

  11、总结: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求婚成功,第二部分是公主迸藏,第三部分是不朽功绩。)

  12、把故事按“求婚成功一公主进藏一不朽功绩”简要讲述(注意是讲述,不是读课文,也不是概括,更不是复述,要有讲故事的语调语气,要有自己的感情)(同桌互讲)。

  提示:因为是民间故事,所以应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因此在讲述过程中要突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三)再读课文,人物分析。

  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到理由。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从第l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从第2-4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从第5-13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从第10、11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从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总结全文,歌颂文成公主。

  1、让我们再一次以高声朗读来歌颂文成公主的不朽功绩!(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延伸,传诵文成公主。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注意语言要流畅,做到生动、有感情。

  2、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五、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答应求婚         公主进藏         不朽功绩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两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的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唐朝时候,西藏一带叫吐蕃,年轻的松赞干布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便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唐太宗答应将聪明美丽的文成公主嫁给他。

  公元641年初春,红梅花开满枝头。文成公主带着一批能工巧匠,带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也带着对亲人的深深眷念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

  婚后,他俩的生活非常幸福,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40多年,为建设西藏做了许多好事,藏族人民非常怀念她。著名的拉萨大昭寺至今还供奉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塑像呢!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文成公主进藏》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自由朗读,点拨字音:刚才同学读得常认真,这篇的生字很多,你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觉得哪些词语特别难读的?

  2、学生说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3、出示 “松赞干布 绢花(手绢的意思)豌豆  可恶(多音字)  沼泽地 吉祥如意 达尤龙真

  4、  交流质疑。

  默读课文,对于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又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1)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2) 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读了课文,你能不能说一说,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是什么样的呢?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体会民间传说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的文成公主具有神奇的力量。(出示表现神奇力量的语句,让学生读一读。)

  可是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可没有那么神。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可没有发生那么多神奇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在民间故事里文成公主那么神呢?

  这就是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之一。民间故事是人们口头长期流传的,往往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情感和愿望。

  五、感受文成公主对汉藏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

  那是什么让人们带着特殊的情感把文成公主给神化了呢?请再次认认真真读一读课文,尤其是文成公主进藏的部分。

  你觉得哪些地方也让你对文成公主产生特殊的情感,请在感触最深的地方做做记号。

  文成公主出嫁带上的是什么?没有金银珠宝呢,没有衣服首饰,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想与大家交流?

  (她带出就是文明和汉族的先进文化)

  引导学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总结:文成公主带给了西藏人民文明,藏族人民怎么不怀念与崇敬她呢?

  让我们一起来记住文成公主带给藏族人民永恒的历史贡献吧。

  齐读课文。

  六、复述课文:

  是啊,就是在这个神奇背后我们对公主产生了尊敬,产生了佩服,产生了喜欢,那当时直接受益的藏族人民怎么不怀念她呢?

  这个故事由西藏传到内地,由唐朝传到现在,那我们更也应该把这样美好的情感,美丽的故事传递下去,愿不愿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故事呢。老师开个头。

  松赞干布派大臣到唐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指名讲讲。

  七、课外拓展阅读。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课后在去读读其他民间故事。推荐:《一副壮锦》《猎人海力布》。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标记,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写在有关句子或段落旁。

  三、按类落实字词

  1.字音

  多音字:西藏  耕种  可恶  绢花

  难读字音:栓在  青稞  豌豆  荞麦  沼泽 

  2.字形:唐朝  大臣  求婚  断定  吉祥如意

  3.完成《特训》一、二并订正。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求婚──进藏──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受爱戴的,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坚强、坚持的公主: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对爱情忠贞的公主:

  (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还有很多潜藏在文中,等下我们再去发现。

  五、感受你最喜欢的性格

  师:好,让我们再次读课文,用“       ”划出最吸引你的性格,说说为什么?

  生按要求自由再读课文,找出句子,并体会。(引导到第三种性格)

  (一)文臣公主的奉献

  (ppt出示: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臣公主一起进藏了。)

  1.为什么这句话吸引了你?

  预设:生1:一般的公主出嫁带的是金银财宝,她却带着……/生2:文成公主带着这些东西,为的是西藏的发展和建设。)

  2.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生1:臣公主带的东西都是促进西藏发展的,为西藏传播文明。/生2:为了西藏的进步,民族的团结,不怕辛苦,带了那么多的…… 又走了那么久。她一心为了百姓,是一位有奉献精神的公主。)

  (二)文臣公主的不怕艰难

  1.那文臣公主都遇到哪些困难了?都是怎么克服的?

  预设:路纳遇到了一条河——沼泽地——乌鸦传话说松赞干布死了——乃巴山挡路——一条条河,一座座山……

  2.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不怕困难,聪明机智地解决困难

  (三)对爱情的坚贞

  1.大家对文臣公主这一系列行为有什么疑问?

  预设:问题一:为什么松赞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却呆在石屋子里?问题二:为什么乌鸦要说谎,神鸟要帮忙?问题三:为什么嫁到西藏?……

  2.问题一:为什么松赞干布死了她不回到富裕的唐朝,却呆在石屋子里?

  1)除了留在石屋子,还做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写血书,不梳妆。说明她对爱情很坚贞。

  2)朗读

  3.问题二:什么乌鸦要说谎,神鸟要帮忙?

  明确:乌鸦在神话中的邪恶的化身,因此邪恶要迫害的就是真善美,神鸟帮忙的也就是真善美,真善美就是文臣公主。

  4.问题三:为什么嫁到西藏?为什么选择远离亲人和国土?

  1)预设: 生1:她愿意远嫁他乡,建设西藏。/生2:她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离开家乡和亲人。/生3:为了民族的团结,忍痛远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遥远、陌生的西藏去。

  2)西藏是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空气稀薄……平均海拔近4000米。干季雨季分明,……: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藏距长安有3000多公里,一路上……

  师:是啊,到这么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去,……可她当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了如此沉的重任,多么的不容易啊!文中说,这么远……,可文成公主“乐意”地接受了。

  3)提问:当时,她的心里会作怎样的心理斗争呢?

  预设:生1:为了民族团结,……/生2:要顾大局,就要离开亲人和家乡……

  4)朗读13段 

  六、评价文臣公主进藏的意义

  师:文臣公主进藏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对一个女子来说值得吗?

  预设:生1:我认为文成公主只是一个工具,是唐太宗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

  生2:我不这么认为!文成公主愿意远嫁吐蕃,可能是因为她爱唐朝,爱西藏,更爱松赞干布!

  生3:我同意生1的意见,但是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地接受了,但是一词可以看出文成公主的不情愿,甚至是无奈。

  七、板书设计

  文臣公主进藏

  聪明、漂亮、疼爱

  坚强、坚持

  对爱情忠贞

  奉献

  八、布置作业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并能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词语集锦

  大臣      使臣     松赞干布     求婚

  吐蕃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绢花      青稞      豌豆         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1到4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

  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引导学生炼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板书:求婚  进藏   贡献)

  (2)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搭桥过桥   撒羊毛    遇到恶乌鸦 、神鸟   背走乃巴山   指名板书)

  小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

  (3)学习倒数第2自然段。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体会“终于”的蕴涵。(力尽了千辛万苦、不容易)

  师: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a、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b、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4)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1)文成公主进藏带了哪些东西?

  带了农作物的种子: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

  带了能工巧匠:铁匠、木匠、石匠等;

  (2)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检查,板书: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树干搭成一座桥。

  ②遇到一片沼泽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见一只乌鸦谎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写血书纪念。

  ④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3)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文成公主是怎么想的?是怎样克服的?

  (4)文成公主克服了这么多艰难险阻,她心中的信念是什么?讨论交流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五、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六、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9

  1、课文简说: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18名学生,大多数喜欢读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3、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4、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5、 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2)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3)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4)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自己练习讲述。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5)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6.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学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的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这一历史事件。

  2、导入。

  刚才老师提到的公主大家知道是谁吗?对,是文成公主。她知书达理,她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的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再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别听。

  (2)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呢?

  2、自学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思考:课文讲了有关文成公主的几个小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四、小组讨论。

  五、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故事,读出自己的理解。

  2、理请课文的叙述顺序:

  求婚(试使臣智慧)——进藏(出发——搭桥——撒羊毛——住石屋——神鸟抱吉祥——背乃巴山——进藏)——贡献(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

  3、提出疑问;

  (1)唐朝皇帝为什么要试吐蕃使臣呢?又是怎样试的呢?(①他派人牵来一百匹小马和一百匹母马,让使臣认出哪一匹小马是哪一匹母马生的。②五百个姑娘,她们穿着一样的衣服,头上戴着一样的花。皇帝让使臣认出哪一个是文成公主。)

  (2)为什么“她断定这个带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人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

  (3)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

  4、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发展顺序练习讲述课文。

  (注意思路要清晰,重点要讲清进藏途中的几个小故事。)

  5、指名评价。

  6、谈体会。

  (为汉藏两族团结而不为艰险,精神可敬;为唐蕃的经济交流作出的贡献另人佩服,值得学习。)

  六、拓展延伸。

  1、请同学讲述其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文涉及的历史很感兴趣味,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同时,作为五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研究性阅读和上网等多种收集材料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感知——感受——探究——想象——感悟)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阅读,体会故事的“动人”,初步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

  3、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体会故事的“动人”,感受文成公主的自我牺牲精神。

  [课前准备]   投影片,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文成公主。

  齐读课题。

  我们要去感受她,了解她,那该怎么做呢?(认真读课文,读了一遍就举手,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选择性检查:

  1、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好在哪?

  4、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1、2、3、4、)

  请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板书:乐意远嫁他乡   历尽千辛万苦   受到热情欢迎  

  (勤劳建设西藏 )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1、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

  (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

  ——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

  2、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成公主进西藏

  乐意远嫁他乡

  动人      历尽苦传文明         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受到热烈欢迎            自我牺牲精神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解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片略读课文。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

  2、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

  3、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4、学完课文,可请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推荐读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进藏”故事或其他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

  (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练习设计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哪一组讲得清楚,流畅。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引入:(出示文成公主像和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你对文成公主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来谈。

  2、同学们对文成公主有了一定的了解,是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阅读提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故事的经过。

  2、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汇报,交流讨论

  1、检查朗读,认读字词

  2、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文中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5到13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阅读5到13自然段,并讨论交流文成公主进藏时发生了几件事?

  4、交流汇报,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与美妙,并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四件事并板书

  (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5、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讲述,先自由准备再指名讲述,重点训练用简洁而又准确的语言讲述进藏经过。

  6、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什么?快速浏览后讨论交流。

  7、汇报交流,要求概括地讲。(板书:考验智慧)

  8、课文最后部分讲什么?(板书:贡献)

  四|、理清思路,简要复述

  1、提出要求: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可分为三部分,让我们试着简要地来复述故事的经过,有困难的同学可借助板书来复述。

  2、自由准备,指名复述。

  五、关注课外,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吗?(可两方面讲:对文成公主的崇敬,这个民间故事本身的语言魅力等)

  2、推荐阅读另外的写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

  3、我国还有很多的民间故事,如《猎人海力布》、《一幅壮锦》等,请同学们可以去阅读,过段时间我们再来开个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进藏前考验智慧 

  进藏时搭桥、撒羊毛、遇恶乌鸦和神鸟天鹅、背山

  进藏后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4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 “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设计特色】

  一、在探究阅读中实现情感升华

  整个教学过程以情为主线。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重视认知与情感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以便能形成一种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本课教学就努力体现这一理论,(感知“动人”──感受“动人”──探究“动人”──想象“动人”──感悟“动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从具体教学环节上说:

  1、导入时激发情──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一开始,教师就以“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为开白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以一种“未成曲调先有的‘情’来感染学生。接着以“这样的一位女性,我们心底里为她骄傲。那么,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引入让学生在高涨热情地驱动下投入自主阅读中。

  2、初读时感受情──隐隐春山淡淡情:

  在初读环节中,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受故事动人。同时也推动自己情感的提升,展开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展示学生初读的成果,进而引出研读专题。

  3、研读中深化情──情渐深入渐无穷: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并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学法的引导: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通过开展研究性阅读,读悟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动人”,提升自己的情感。

  4、交流中展示情──一言一语总关情: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自己的体会,(乐意远嫁他乡、历尽苦传文明、受到热烈欢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学生的一言一语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告白。而且在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碰撞和启发,进一步深化了各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

  5、想象中深化情──情到深处不言多: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让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推理想象,并内化自己的情感。

  6、回归中内化情──情到“心”处自然真:

  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通过初读、研读,交流,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与文本的共鸣,此时的读也自然能有情有感了。

  7、拓展中延伸情──此“情”绵绵无绝期:

  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学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

  二、在探究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

  研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而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本课教学从初读感知到选择性检查,再到研读专题、交流汇报、推理想象无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感悟。

  研读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必然会有些不同,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和理解,如学生的读,学生的对“动人”点的选择。当然,同时教师也注意了正解价值观的导向。

  3、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地创造。”

  在研读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并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交流时,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教师,敢于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讲对了要肯定、赞扬,讲错了进行热情帮助学生纠正。应该允许学生尝试错误,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站起来发言,回答正确与不正确一样看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表示向他学习;回答不正确时,老师说:“感谢你的一参与,再想想应该怎样做,等会儿请你回答好吗?”

  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真实地展示自已的学情,就有机会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

  4、真诚尊重学习的选择性: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真诚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根本上讲,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创造性越高,学习的效果应当越好。然而,由于学生长期按教师的指令学习,只会用划一的方式去学习,这必然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限制。学生也由于长期失去个人选择的机会,个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了压抑。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给每一个学生自主性的活动实践的机会,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才能使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

  自主选择是一种主体意识、主体行为、主体能力的体现。我们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就应在更多的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初读课文时,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同伴一起来分工朗读课文,让学生选择一个最难读的句子,或者挑一个自已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来潜心品读……把读的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读课文时,启发学生去提炼了课文的主线,然后开门见山地提出研读专题,学生充分地展开有选择性地学习,选择自认为最“动人”的一处进行研读。此时,我们可以把学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研读的质量。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层次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在探究阅读中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课教学以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得有所感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交流,先同桌后全班,使学吸取别人的精华,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阅读中引导探究学习,“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从哪里看出它的动人?”“选择一处研读,为什么动人?”确立研读专题后,开展板块式研究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体验到构建,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四、在探究阅读中渗透科学方法论

  本课教学从上网收集资料补充课文的背景材料,从情境推想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情境推想“在四十多年里,为建设西藏,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这是本设计的亮点,进一步拓展延伸,在推理的同时让学生说明推理的理由,并让他们再到网上、图书馆查询资料,进行验证,以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让科学方法论承载语文本体,为学生终生持续发展奠基。

  【不足探讨】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时间的安排上,研读第一个“动人”之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推理想象时间不够,学生的想象不能充分展示,从而造成亮点不亮。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5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师述:文成公主知书达理,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 汇报朗读。要求:用讲故事的语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2、 交流疑问。

  a. 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引导: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什么人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 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 导语 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 自己练习讲述。

  3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

  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  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 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课后反思: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6

  说教材:《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这组单元以故事为主题,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这篇课文属于民间故事。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出入。反映了百姓对公主的崇拜与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进藏的经过,最后讲了进藏的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基于文章的特点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感受故事的魅力。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感受故事的传奇与美妙。

  新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限制新风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突出这个重点,我准备从以下两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听读故事,感受魅力

  1、老师讲述《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尽量做到讲得生动具体,让学生感到我喜欢这个故事,并且要让他们觉得我也要向老师一样讲故事。

  讲这个故事是因为:一是这个故事与《文成公主进藏》相类似,两个故事都是讲联姻,都是对双方有好处的事,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二是为下一个环节让学生讲述故事作个铺垫。

  2、问:老师讲得怎么样?总结出讲故事的注意点(课件出示):讲故事就得讲清楚,讲明白,而且要生动,要是能做到有声有色更好。

  3、(课件出示)历史意义:昭君出塞后,一直劝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不发动战争,因此六十年无战争。她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

  4、还有一位公主,她的远嫁使百姓幸福安宁以外,还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她把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所有的百姓都很崇拜她。

  5、接下来我们再读一篇这个故事的秭妹篇《文成公主进藏》。

  1)、默读文章,有趣吗?学生可能会说太神奇了,文成公主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太有趣了,没想到文成公主进藏前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等。

  2)、激发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后,再推荐学生读《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课件出示)。

  3)、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对比阅读概括出民间故事中有5件神奇的事:

  搭木桥撒  遇乌鸦 见天鹅 背乃巴

  这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要编出这些神奇的故事来,那是因为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意图:因为故事内容很浅显,学生一看就能懂。所以设计这一环意在让学生从更多的故事中去感受故事的魅力,并通过与历史故事的对比阅读使学生分清历史与民间故事是不一样的,民间故事是以历史为基础,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而历史却不同。

  二、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这么神奇的故事想不想讲给你的朋友或家人听?意在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和欲望。

  1、首先得理清文脉:

  进藏原因

  进藏过程

  进藏功绩

  2、回忆讲故事的要点:有条理,讲清楚流畅,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要重点讲途中的几件小事。

  3、集体合作讲述故事。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让一个人把这么长的故事讲下来有点难度,于是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先合作讲一部分。然后派代表合作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让一个孩子把所有的故事串连下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内化并积累语言。

  二、 拓展故事,培养兴趣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会自己列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文成公主以民族团结为重的精神,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难点:自己列提纲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与电教媒体设计: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谈对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西藏的了解

  二、查自学:

  1、检查生字。

  拉萨大昭寺松赞干布吐蕃仰慕唐太宗嫁遥远陌生依恋书籍牦牛

  2、查词语,质疑解释。

  3、读课文。

  三、说课文大意,划分段落。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学生独立分段,说段意。

  3、交流评议。

  一(1)为了纪念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二(2、3)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接受松赞干布的求婚,乐意进藏。

  三(4——6)文成公主进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四(7)文成公主为建设西藏做出贡献,藏族人民永远怀念她。

  四、按课后第1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五、交流、评议,随即朗读有关课文。

  (1)文成公主为什么愿意嫁到遥远而又陌生的西藏?因为当时西藏首领松赞干布“仰慕唐朝文化,想和唐朝加强友好往来”于是“到长安向唐朝皇帝唐太宗求亲”,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所以……

  (2)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什么?(理解所带的人、物都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是为了个人享用。)

  (3)西藏人民是怎样欢迎文成公主的?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写作顺序——由远到近

  (4)西藏人民为什么热爱文成公主?(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回答)质疑问难。

  六、学生默读课文,列出复述提纲。

  七、交流提纲、评议。

  1、西藏大昭寺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为了藏汉两族人民能永远团结,文成公主乐意进藏。

  3、文成公主进西藏受到了热烈欢迎。

  4、藏族人民永远怀念文成公主。

  八、学生复述。

  1、各自准备。

  2、指名复述,评议。

  3、同桌复述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8

  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展现了文成公主智慧、勤劳的形象,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的内容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唐朝、西藏、大臣、求婚”等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教学的难点则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 激趣导入,在图片中感知故事

  二、 整体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内容、

  三、 细读文本,在交流中了解形象

  四、 积累运用,初步学会复述课文

  下面我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的过程:

  开课之后,我在课件中出示文成公主进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图片描绘的是怎样的场面?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入课文,出示课题:这幅图片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叫做《文成公主进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认识文成公主。在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主题以及宏大场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课文的兴趣。这样就顺利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用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读后想一想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随机进行小结,梳理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求婚、考验、出嫁、结婚四个部分。

  第三个环节:随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部分:课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考验求婚者,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部分,看看唐朝皇帝是怎么考验使者的。随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首先请吐蕃的使丞为小马找到母马,然后是请使丞在500个同样穿戴的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这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复述考验使者这部分内容,为下面初步学会复述课文,解决教学难点做了铺垫和方法指导。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三板快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引导:考验没有难倒使者,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确是艰辛的,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一读这一个部分。随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细读第5—12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在学生自学之后展开交流,我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以下重点词句,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这些词句:

  1、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文成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一座桥。

  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成公主的勤劳和智慧,并进行朗读练习。

  2、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了过去。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研读这个句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以及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的文成公主的功绩。

  3、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手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

  “同学们,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体会文成公主的动作和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文成公主对于松赞干布的情意,虽然还没有见面,但却早已怀有深情厚意,多么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呀。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同学们,把我们的体会融进句子,用朗读来表达文成公主的这份真情厚意。

  4、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一个“背”形象地体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也把文成公主的勤劳勇敢体现得淋漓尽致,研读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背”字进行感悟:同学们,一个“背”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在以上四个重点句子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与文成公主勤劳、智慧的形象和对西藏人民的不朽功绩。随后进行小结:同学们,一位怎样的公主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你的眼里?学生展开交流,我随机引导并进行小结:多么勤劳、智慧和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更重要的是她为西藏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习之后,过渡到第四板块的教学:同学们,多么勤劳、智慧的公主,多么神奇、动人的故事。你能用怎样的方法来记住这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呢?

  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首先交流“考验使者”这个部分的复述方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然后总结归纳“文成公主进藏”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请学生练习并简要复述课文。因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已经对复述方法有了指导,并进行了练习,所以学生应该能较好的完成复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文成公主进藏》的说课设计,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19

  (一)★基础题

  我能读准字音。

  可恶(wù   è)   宝藏(cáng zàng)    便(pián biàn)宜

  树干(gān gàn)  头发(fà    fā)     肥(féi huí)壮

  我知道应填哪个关联词语。

  即使……也……     如果……就……

  a.(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要去看看。

  b.(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不去了。

  (二)★★提高题

  请你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哎呀  松赞干布已经死了  你还去干什么  乌鸦说

  我能完成下列各题。

  1.松赞干布是            的年轻将领,文成公主是          朝皇帝的女儿。

  2.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                          等种子和各种                   技术,还有许多                                               ,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3.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        件事儿,它们分别是                            

  。

  4.松赞干布在       隆重地迎接          的文成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三)★★★拓展题

  把这个故事简要的写下来____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篇20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 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二、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 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 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四、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探讨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着“我眼中的文成公主”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由于《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了解本文作为一篇又传奇色彩的故事具有的夸张地写作手法是本节课的授课重点。让学生能多角度地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但个别学生纠缠于现实和书本的情景中,没有真正投入到文本中发出了“为什么不飞鸽传书以确定松赞干布又没有死?”这样脱离古代情境的问题说明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还应首先介绍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带领学生走进唐代。这样学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中,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4278128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