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困爱之城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精选15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面颊(   )     喷嚏(   )     聆听(   )     啄米(   )     淘米(   )蒲公英(   )   煮饭(   )   嘈杂(   )   无聊(   )   过滤(   )2.解释下列词语。温柔:摇篮:潜意识:不折不扣:3.按原文填空。当微风                  柳梢,当清风                  明月,当狂风                  巨浪,当台风                  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4.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①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②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③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攀登。④通过建高楼大厦,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理想的空间。5.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林;                   ,                  ;                        ,                  。二、阅读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6.如果将“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改为“你就在听,就得听”行不行?为什么?                                                                     7.第一段中的加点词“这些”指代的是什么?                                                                    8.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9.根据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是声音,课文在说明声音时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0.这三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写作11.写一个小片断,描摹一下你用心听到的几种声音。  参考答案:一、1.jiá tì  línɡ  zhuó  táo  pú  zhǔ  cāo  liáo  lǜ2.温和柔顺(多指女性)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下意识  不打任何折扣3.吹过  拂过  扑过  横越4.①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  ②在“注视着”后加“这位模范”  ③将“不管”改为“尽管”  ④删去“通过”5.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夜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草的荒漠。 二、6.不行。运用双重否定有强调作用。7.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声音。8.反问。增强语势。9.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下定义。10.用心听,就会感到世界的丰富奇妙。 三、11.提示:注意说明文中的描写。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2

  〖教材分析〗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有三个特点。

  1.题材与众不同。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以诗歌、记叙文为主,而本课是一篇散文,没有非常具体的情节。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以读为主,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探究。

  2.内容简单,却耐人寻味。

  课文一开头就列举了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等,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也没听到。后面部分则告诉大家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那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和认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地位特殊。

  由于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其主要目的是激发人们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因此要通过学习本文达到“激发学生关心周围事物、感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教学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以读为主,引导感悟”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一)揭题质疑

  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主题“声音”。“声音”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板书“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在这里让学生自由质疑“到底要听见的是什么声音”)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检查读书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1-5段。

  默读1-5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一部分的“小问号”特别多。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疑问)

  自由练读这一部分,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将自己最喜欢的这一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听一听小组同学对你的评价。(合作朗读、交流、评价)

  小组内推荐一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根据读书的语气判断他喜欢的原因。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练读中体会文章感情――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全班同学在聆听揣摩的同时共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声音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多么可爱、多么神奇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这么美妙、可爱、神奇的声音你听到过吗?让我们来读一读6、7段。

  2.细读6、7段,并进行质疑:

  学生自由读6、7段,提出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经关闭?”

  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话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没有用心去发现,所以就没有听到。

  引导学生朗读6、7段。适时处教师来范读帮助学生读出惋惜、失望的语气。

  3.细读8-11段。

  知道了我们没有聆听到这些声音的原因,你想说点什么?(要认真去听,不要关闭你的耳朵)(引导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自由读8-11段。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指名读,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确应采用的语气。(总结:轻轻读、细细品)

  4.齐读12段。

  [将全文分成四部分学习、朗读,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全文。1-5段是疑问的语气;6、7段是惋惜、失望的语气;8-11段是轻轻、启发的语气;12段是大声、动情朗读、号召的语气。同时,在了解文章感情脉络的时候,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感受。]

  (三)再读全文,深入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自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

  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完本文,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想听一听这世界上美妙的声音)

  出示课件:画面展示大自然、生活中的图画、声音(下雪了风呼呼地吹着;婴儿睡觉时那柔柔的鼾声;小猫伸长舌头舔水喝时发出的声音……)

  你们听到这些声音了吗?快拿起你们的笔,尝试着把听到的声音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

  这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用心去聆听,把你听到的更多的声音仿照书上的样子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案例点评〗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可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注意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课文学习突出了一个“读”字。

  在教学1-5段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读一读,看自己喜欢哪一段――再说说喜欢的原因,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最后代表小组在全班朗读,让同学猜猜自己喜欢的原因。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即“在读中感悟语言,再通过读表达出来”。

  教师在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以后,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本节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合作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读书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读书对他们来说,已不是负担,而是愉快的事情,因此,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任务,同时,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另外,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也颇具特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下雪时、婴儿睡觉时、小猫喝水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用心聆听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练习习作。既引导学生要用心来聆听世界上的声音,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练笔机会,可谓一举两得,真正做到了“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  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略)

  板书设计 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5

  课 题 课型 略读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阅读 讨论

  教学后记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二、教学步骤 :

  (一)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 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 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 :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作者邮箱: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  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略)

  板书设计 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8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2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9

  设计意图:

  美文美教,优化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情景,激发审美情趣,唤醒学生心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多形式朗读和交流,引导学生读美文、品美点、写美句,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生字词,了解课文结构与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积累美句

  3.发挥联想、想象能力,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预习,积累字词。

  2.合作探究,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3.听说读写结合,品味语言,仿写句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用心倾听世界,享受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

  多形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积累美句、美段。

  教学难点

  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寂静的山林》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色彩,让我们目睹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神奇美妙。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请大家先听一段音乐,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寂静的山林》(部分音乐),学生听后发言

  生1:我听到了大提琴的声音。

  师:你对乐器挺了解,能分辨出演奏的乐器。

  生2:我听出了清脆的鸟鸣。

  生3:我听出了风儿吹过树梢,树叶儿沙沙作响;溪水叮咚,从草儿和石块间缓缓流过。

  师:很好!你很善于想象,听出画面了!

  生4:我听出了阳光洒进茂密的树林,晓雾消散,鸟儿在枝叶间欢唱、跳跃。

  师:你的耳朵更敏感,情景描述很好!看来,大家的耳朵已经醒了,听出了这么美妙的世界。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桂文亚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文,学过文章之后,我们再来欣赏这支优美的乐曲,看看你还会听出什么。(板书课题,了解作者: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自读指导:1、放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积累雅词。

  2、组内交流疑难问题,商讨学习目标。

  自读反馈:

  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学习目标;师生认定学习目标:

  2.指名认读生字词(c层学生)

  3.听写生字词(c层学生板演):面颊 喷嚏 嘈杂 过滤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同桌互查、订正)

  4.指名解词(b层学生):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5.齐读雅词(出示课件)

  顷刻  面颊    喷嚏    激荡   嘈杂  过滤  轻轻    脆脆    硬硬    缓缓

  唠唠叨叨    不折不扣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鸟啼虫鸣    无动于衷    

  6.课文朗读比赛(小组荐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展示朗读,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师生一起对学生的朗读及时做出恰当评价,可以范读、对比朗读等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练习如何读好重音、节奏、语气等。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板书要点:

  文章主题:善用耳朵,用心聆听,享受美妙生活。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对比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用心聆听世界,感受美妙生活。

  多形式朗读,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段。2.品味美句美段。

  勾划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欣赏。

  提示学生:可以从准确的用词、恰当的修辞、句式段式特点、思想内容、情感体验等多角度品读课文。

  这一环节,要读品结合,以读促品,以品促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一些美句要当堂成诵。

  赏析时,只要言之有理就行,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补充,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引导学生重点品读赏析:

  1.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言:

  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2.运用排比,增强表达效果:

  如: 1、2、3段构成排比段;5、6、7段构成排比段。

  3.运用设问,引人深思:

  如: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4、先总后分的段式结构

  (1)用细节描写描述一种事物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2)从多个方面描述一种事物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当……,当…..,当……,当……,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5.对比写法,突出主题

  第二部分从正反两反面论述“善于听”的益处和“不善听”的危害,增强说服力。

  诵读积累:(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     的冬夜,一朵 的雪花,从天上、   

  的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的一阵暖意,小雪花 而   

  的融化了……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 柳梢,当清风过明月,当狂风

  巨浪,当台风      山岭,你总听到过些什么吧?

  拓展体验

  欣赏音乐《寂静的山林》,展开想象,描述你听到的美妙画面。

  附:学生作品展示:《寂静的山林》

  生1:伴随着一声声鸟鸣,眼前出现了一片如诗如画的幽静山林——绿绿的树,弯弯的路,缕缕的阳光,白色的小屋……

  万里无云,鸟啼虫鸣,树木苍翠。绿茵茵的草地上,开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花儿摇曳,蝴蝶翩翩,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好一片寂静的山林!

  生2:一阵悦耳的鸟鸣划破深邃的天空,东方泛起点点鱼肚白,清晨的小溪唱起欢乐的歌。

  “叮咚叮咚”,小溪流越过大石块,冲荡出圈圈绿波;“叮咚叮咚”,小溪流冲洗着小小的鹅卵石,给它们瘙痒痒;“叮咚叮咚”,小溪流逗逗娇嫩的小草,“叮咚”一声,一颗晶莹的“珍珠”落入小溪流的怀抱……

  生3:伴随着一阵鸟鸣,我来到一片寂静的山林。

  这里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晓雾将歇,晨鸟乱鸣。

  听,鸟儿们在枝头叽叽喳喳,似乎在诉说着昨夜的美梦;风儿吹过林梢,树叶儿在窃窃私语;溪流叮咚,欢快的奔向前方。如果仔细聆听,你还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在春风轻轻的的呼唤中花儿悄然醒来,扑棱棱绽开了花瓣,露出美丽的笑靥,淡淡的花香随风弥漫。

  在这里,不安的心也变得沉静起来,流连忘返。

  课外练笔:

  1.选择课文结尾介绍的一种游戏,做一做,试着把感觉写下来。

  2.仿写句子。(任选其一)

  a.“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当……,当…..,当……,当……,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2

  一、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 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 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二、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三、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这是一首我国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曲调呜咽抖颤如泣如诉。世界指挥家小泽征尔听罢,曾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感人的场面呢?一方面当然是由于阿炳创作的乐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小泽征尔是用心灵去听音乐,才听出凡人无法听出的高一层的境界。其实这大千世界有许多许多美妙动听的声音,你是否也像小泽征尔一样用心去听呢?倘若你用心去听了,我想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 学生速读课文,编写结构提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①展示丰富多彩的声音。②探讨声音与生活的关系。③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三、 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4、 重点赏析本文的语言

  ① 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中诗情画意。

  ② 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受声音世界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讨论交流。

  ③ 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讨论明确:第二人称叙述,读者易产生亲切感,像在与读者交流。

  ④ 找出文中各具特色问句,体味其表达效果。

  讨论交流,明确:这些问句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5、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四、 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磁带,磁带有四组声音,雨声,风声,雄鸡的报晓声,深巷的狗叫声。要求学生任选一种声音,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教师以鼓励为主。

  五、 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另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微笑,学会欣赏,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精彩。

  六、 布置作业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3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3、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语段,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

  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说明: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并品味声音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采取 “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中感悟。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当中,学会聆听有声世界。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说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让学生有一双“自己的眼睛”,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课文,作出自己的解释;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并汲取,用手中的笔表达感受和体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使语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能潜力得以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赏析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同学们从上课铃声响起到现在,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发言。

  师:恩,很棒。看来同学们都很注意地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善于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导入新课时,通过感受身边声音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质疑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声音?你能听见的声音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作者写到的声音有: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等等。其中前三种声音我们都听不到。——用耳朵去听

  ②其他的声音你为什么听不到,而作者却能听见呢?

  前三种的声音太细微,难以察觉,这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作者能听见,他不仅用耳朵听,而且还用心灵去听,于是就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奇妙。----用心灵去听

  (或提问: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③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三、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赏析: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课文的语言美在: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拓展延伸。

  1、活动:你能设计哪些有趣的“声音游戏”,让我们用心灵去听?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现在我们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用文字去听。

  ①指导写作: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a.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b.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c.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d.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②学作品展示。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对所读的文字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教师点评: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③我也写了两段,哪个同学愿意帮我点评一下呢?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学生由感受自然界的声音上升到生活中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通过描述,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就是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亲情,多了一份爱。通过点评,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同伴的赞赏。老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好胜之心得到满足,也是课堂进入的高潮。)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加强课文朗读,积累语言,同时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努力使自己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六、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引导法、美点寻踪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用手示意不发任何声响)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课件展示)

  恩,很棒,为你们鼓掌!发现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美点追踪

  刚才同学们说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美在哪儿?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2、合作探究:(出示探究问题):课文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⑴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①课文的语言美在:

  A、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D、第二人称的运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②别致: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觉迟钝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作者用充满诗请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伴随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的声音陪伴下,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③设置悬念,诱人猜想,寄予对读者无限的期翼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④1~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

  蚂蚁跑步的声音富有诗意却细微得难以察觉;

  雪花飘落的声音;

  4~7风吹声;

  动物声 习以为常,不被留意;

  水声。

  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到平常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强调用“心”听,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⑤结尾没有作一般的总结或引申,而是建议做几个声音游戏,在游戏中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归纳总结: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语言、意蕴、结构。

  5、朗读1~3段:

  ⑴请一个同学读1~3段,感受语言的美

  ⑵指导朗读(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节奏要舒缓一些)

  ⑶分段朗读,女生第一段,男生第二段,齐读第三段

  四、质疑问难

  对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拓展延伸

  1、生活感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2、 听一段音乐,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的画面,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六、作业布置(机动安排)

  1、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2、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八、归结全文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篇15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相信大家有了许多新发现,下面交流一下。课文里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听过自己的心跳。在“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我关上电视机,左手放在胸前,感觉到同时也听到了心跳。那“咚咚”声,似乎也在为我国的成功欢呼。 

  师:你说出了自己生活中兴奋的一刻,感情很真实。下面我们重点谈课文中写到的声音。 

  生:我用心听过小鸟唱歌的声音。当时想到人生不就像一首乐曲吗?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交织成一曲美丽的歌。 

  生:我用心听过风吹的声音,“嘘,嘘”,轻轻的,柔柔的,好像对我说着什么。 

  生:我听过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觉得叮叮咚咚真好听,这大概是小雨送给我的礼物吧。 

  师:同学们不但观察细心,想像还很美呢。 

  生:我听过猫吵架的声音。当时我心情不好,感觉它们好像在冲我发火,就用砖瓦把它们打跑了。 

  生:我听过小狗啃骨头的声音。我觉得它很幸福。 

  师:看来心情不同也能够影响大家的感受。同学们结合实际谈了自己的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相信大家只要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生活的快乐。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是怎样描绘生活的。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读课文,作批注,老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都找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在全班交流。注意阅读文句,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 

  生:我喜欢这句:“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我认识到声音是传播知识的一种方式,它使我们的知识日益增多,使我们健康成长! 

  生:我喜欢这句:“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读到这个句子感到全身舒畅,原来笑是这样美好。最后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这样的感受――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师:前面两名同学重点从内容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还可以从语言、写法等方面进行欣赏。朗读时传达出文章的感情。 

  生:我喜欢这句:“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这一句中,“吹过”、“拂过”、“扑过”、“横越”用得特别恰当,总体上是一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各种风的特点。 

  生:我喜欢这句:“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这个句子很有诗意,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对雪花采用拟人的写法,读了觉得非常亲切。 

  生:我喜欢这句:“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写法,句式整齐,说明不同是声音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并能结合句子从多方面谈出自己的感受。刚才小组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前三个自然段。这三段组成排比,描绘了生活中大家没有注意的声音;语言活泼风趣,意境优美。我们也仿照其中一段,写几句话。要写生活中的发现,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学生思考,开始写,老师作个别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比一下哪些同学心细如发,文笔优美。 

  生:你听过春天柳树洗头的声音吗?柳树有一头枯黄的长发。春风吹过,沙沙声响起来,柳树开始洗头了,洗呀吓呀,洗去了枯黄的污垢,戴上了嫩绿的新帽。 

  生:你听过鸟儿唱歌的声音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几只小鸟停留在枝头,观赏着叶绿花红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唱起欢快、悦耳的歌。 

  生:你听过蜻蜓做操的声音吗?蜻蜓有一件银纱似的外套。有一天,它们在空中摆好队形要做健美操,“嗡”,一只蜜蜂飞入它们中间。“不好,敌人来了!”刹那间,它们全逃散了。 

  生:你听过小蚂蚁搬运食物的声音吗?那天早上,蚂蚁们聚集在一起,紧紧咬住大青虫的肉皮,一起用力。大青虫一翻身,它们立刻向周围散开了。 

  生:你听过蟋蟀弹琴的声音吗?夏日的夜晚,几只蟋蟀在园子里的草丛中拉起了小提琴,乐曲婉转悠扬,连小草也舞动身躯为乐曲伴舞了。 

  生:你听过树叶下落的声音吗?一个深秋的早上,一片树叶从枝头轻轻飘落,飘呀飘,落在路边池塘的水面上,微微一阵凉意,小树叶满足而缓慢地流走了。 

  生:你听过你听过蜜蜂采花粉的声音吗?在一个花园里,一只小蜜蜂轻轻地落在一朵花上,忙忙碌碌地采花粉,然后满足地飞走了。 

  生:你听过知了唱歌的声音吗?一天中午,池塘边的杨树上知了在唱着夏天,突然一颗小石头打在附近的树枝上。“不好,打扰别人休息了!”它赶紧飞走了。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不难看出,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细心观察生活,认真动脑思考,就会有优美的文字从我们笔下飞出。 

  执教者的一点感想: 

  阅读和写作原本可以成为一个东西。它们就像鸟儿的一对翅膀,看似彼此分离,实际上相傍相依,血脉相连,互动而成一体,折损哪一个都会使飞翔失去平衡。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尽力伸展这双翼。本教学片段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让学生有一双“自己的眼睛”,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课文,作出自己的解释,这就像数学的一题多解一样;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并汲取,用手中的笔表达感受和体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使语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能潜力得以全面发展。教师如果善于把握时机,沟通读与写的血脉,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平衡地“飞翔”起来。 (吴兴旺) 

  咀嚼临摹兴味长 

  读与写的关系讨论了许多年,有一些认识已经成为共识,比如:读是写的基础,读与写应该结合。吴兴旺老师根据这样的认识,响亮地提出一个口号――“伸展读与写的双翼”,并在教学中作出划分教学类型的尝试。 

  这个教学案例提示我们:要把握住“教学类型”,并根据需要灵活处理,凸现教学个性,求得实与活的统一。阅读课矛盾很多,叫人头疼不已。以往我们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并试图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模式将这些“方法”组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一种教学程序(路数)。实践证明,这样的思路不大适合汉语文的教学情况,想用一个“筐”装进所有的矛盾,这是条走不通的路。为此,笔者曾经提出过“教学类型”的概念,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任务和目的,划分出若干种教学类型,有的放矢,分别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比如: 

  1. 以积累语料为主要功用的,称积累型; 

  2. 以咀嚼语句为主要功用的,称咀嚼型; 

  3. 以美读美文为主要功用的,称美读型; 

  4. 以笔述自读心得体会为主要功用的,称笔述型; 

  5. 以解析篇章为主要功用的,称解析型; 

  6. 以鉴赏作品为主要功用的,称鉴赏型; 

  7. 以扩充知识面、诱发兴趣为主要功用的,称浏览型; 

  8. 以筛选信息为主要功用的,称筛选型; 

  9. 以研究思想观点和相关问题为主要功用的,称研究型; 

  10. 以通过趣味活动来提高语文能力的,称趣味活动型。 

  这10种类型是根据教学功用作出的第一层划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课文对象和学习需求,进行更为细致的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划分。比如“积累型”,就有文言语料和语体语料之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教学需求之分;再如“鉴赏型”,因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具体的课型与教学方法也会有多种样式,呈现出斑斓的色调。此外,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兼类现象,如“美读型”与“咀嚼型”就*拢得比较紧密(因为美读是咀嚼的主要方法之一)。 大致划分出教学类型,这是必要的,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提出了教学的规定性,使教学活动能够有大的规矩可依。所谓有规矩可依,一是明确了课文的教学功用;二是有具体的课型作制约;三是有基本的教学方法作支撑。这样,可以确保教学不至于各行其是,漫无理路。 

  ――按照上述思路来分析吴兴旺老师提供的这个教学案例,大致可以归入“咀嚼型”,主要的教学活动是以学习课文的优美的语句,揣摩其妙义,通过涵泳和记忆(包括审美方面的激发与引导),汲取语言营养。一般说来,“咀嚼型”的教学重心放在揣摩语句方面,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四种:美读,默读,批注和仿写。其主要的教学功用,一言以蔽之,即从语句方面含英咀华,滋补自身。这种教学类型非常重要,以前却被我们忽略了,大量教学工作放在研究课文的章法思路和主题方面,所谓“架空分析”指的就是这种情况。相反,语句的咀嚼不受重视,学生的词汇量严重不足,不喜欢也不大会字斟句酌,因而语感不好,没有学到语文的真功夫。这次,欣喜地看到吴老师展示了一堂好的“咀嚼”课。其好,可以分三条说:一是搭建了“咀嚼”的工作平台,教学类型清晰,教学功用明确,教学方法得当;二是疏通了“咀嚼”的心理通道,教学立意方面有独到的想法,能够在既定的课型里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意识,全面开发学习语言的潜能;三是扩展了“咀嚼”的宽度,巧妙沟通读与写两种语文能力练习的渠道。这堂课,从大方向看,教学有规可依,立意也有高度,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实在;从细节看,又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灵动。实和活统一在一起了,所以可圈可点,值得称道。 

  这个教学案例还提示我们:要全面认识和妥善处理读与写的教学关系。这方面矛盾也很多。“延长读与写的双翼”,让两种基本的语文能力协同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阅读是基础,这个基础厚实可*,提高写作能力才有保证。以此而论,阅读教学里的“写”首先应该服从“读”的需要,喧宾夺主并不是好事;所谓“读写结合”要立足于宏观的战略安排。像上面展示的课例,吴老师在“咀嚼型”的阅读课上穿插一定量的动笔练习(批注和仿写),主要教学功用还是在于提高“咀嚼”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感悟和记忆。头疼未必只医头,换一种处理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这符合语文学习的辩证法。这种仿写,我看有点像习字活动里的“临摹”(临帖)。面前有范例可学,不管一时能不能“仿”得地道,总需要认真揣摩人家的模样和特点――教师因势利导,学生在阅读方面就容易产生真切的感受。如果能够将对文字的咀嚼和仿写密切结合在一起,进入悉心涵泳的境界,领略到“咀嚼临摹兴味长”的乐趣,那就更好了。还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充当“咀嚼”对象的课文应该是最好的文字,确实有嚼头,经得起推敲,值得记忆终生。二是在阅读中穿插写作,其具体方式应该依照课文和教学类型的特点而定,可以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反观阅读教学里的“写”,同样有医头医脚的道理含在其中。这就像吴老师在教后感中说的,读与写“血脉相连,互动而成一体”。目前阅读课浪费时间的现象比较严重,功夫下得不够扎实。朱熹提倡“虚心涵泳”。他说,读书就像是在等一个朋友,人家没有来,你要耐心地等。意思是通过反复涵泳,得其真意,仿佛见到了朋友。我想,在这种时候,紧密依傍课文阅读,适当多作一些“写”的练习,对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益处为大吧。天花乱坠,何及浅草青青? (刘占泉)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你一定会听见的》同步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5795128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