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藤田初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精选15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

  作者的心声被我们吟咏而出

  师(吟诵):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鼓掌)

  师:这首诗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谁?老师刚才的吟诵怎么样?

  李秋华: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是杜甫。

  王娟:老师吟诵得非常棒!

  师:棒在哪里?老师非常喜欢听大家表扬。许晴云。

  许晴云:谢谢老师。老师表达出了杜甫听说官军收付蓟北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

  许晴云:我查过资料,当时因为安史之乱的暴发,杜甫带着全家整天逃难,一路上吃饭和安全都成问题,现在忽然得到官军收复蓟北,也就是叛军基本被消灭的消息,当然非常高兴。老师刚才就表达出了这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武学青:老师朗诵得好,不过如果我来读的话会更好。

  师(做拱手状):愿闻其详。

  武学青:谢谢老师,谢谢大家。我朗诵的时候会一边快步走一边挥舞着胳膊,最好还要被什么东西绊一下,摔个仰八叉。

  (生笑)

  师:那么请你给大家朗诵一遍。

  (武学青按照刚才说的方式激情朗诵)

  师(再次做拱手状):这位高才吐字清晰,感情真挚,动作表情活灵活现,真把杜甫演活了,佩服佩服。因为提前已经将这首诗背会,所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诵,如果如果你认为自己吟得好还可以请同桌欣赏欣赏。

  (生自由吟诵,同桌互相鉴赏)

  师:现在哪位小杜甫有信心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请大家注意表情、语气、动作和节奏,朗诵完之后还要向大家传授自己的诀窍。

  麻晓蕙(吟诵后说):这首诗我之所以朗诵得这么好(生笑)是因为我跟爷爷学过古诗的读法。这是一首七言诗,七言诗的每句话都是七个字,我爷爷说前两个要连读,第三第四个字连读,第五第六个字连读,第七个字单独读。

  刘真:老师早就讲过了,老师还讲过可以前两个字连读,第三第四个字连读,第五个字单独读,最后两个字连读。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小麻,真羡慕你有一位这么有学问的爷爷。同学们,小麻的读法叫二二二一法,刘真的读法叫二二一二法。大家在朗读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诗文和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两种读法。

  (板书:掌握节奏 二二二一 二二一二)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露一手?有请刘芮。

  刘芮(吟诵后说):我觉得麻晓蕙和刘真读得都很好,不过读诗最重要的是抓住诗的思想感情。我吟诵的时候就抓住了作者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和一些关键词语来读的。

  马明明(突然插话):愿闻高论。(模仿老师慌乱地向刘芮拱手示意)

  (生笑)

  刘芮(一本正经拱手作答):不敢不敢。我主要是抓住了“忽闻、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从、便下”这几个词。

  师:刘芮同学说得不错。

  刘朝歌:还有一个“穿”字。对不起老师,我没有举手。

  师:没关系,你说得非常好。和刘芮一样好。同学们,正像刘芮同学所说的那样,一首师要想吟诵得好不光要掌握诗的一般节奏,更重要的是必须真正理解诗意,并抓住最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这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来。(板书:抓关键词忽闻、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从、穿、便下)

  师:那么找出关键词后应该怎么读呢?

  廖雯:用轻快的语气读,因为轻快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张凯:关键词应该重读,只有重读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激动心情。

  刘苗苗:我认为廖雯和张凯说的都有道理,不过最好是将他们的意见综合起来,用又急切又响亮,不是不是,用又急切又重的语气读,就像我爸爸那次彩票中奖时说话一样。

  (师带头为三位同学热烈鼓掌,并与生共同吟诵全诗)

  唱出诗歌原有的味道来

  师:何谓诗歌?诗者歌也,歌者诗也。我们现在学的大部分古诗在古代都是配乐歌唱的,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古诗在当时都是歌词。

  武学青:周杰伦的《蜗牛》现在都变成课文了。

  麻晓蕙:是不是读着很像诗?

  师:那本来就是一首诗。谁会唱?

  (生纷乱地各自敞开喉咙唱歌)

  师:那么现在谁能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谱上曲子唱一唱呢?

  (刘真在争得老师同意后开唱)

  师:喔,刘真真聪明,知道借用《虞美人》的现成调子,不过是不是太凄凉了点?与本诗的情感不符。

  (冯君生开唱)

  师:冯先生(生笑)用的是《大中国》的调子,嗯,不错,够喜庆!表扬!

  (众生忍耐不住,纷纷私下开唱)

  师:谁能全完用自己编的调子唱?未经允许盗用别人的调子是侵犯知识产权的哟!

  (生各显其能,放声高歌)

  诗意翻译中的别样风采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由吟诵。

  (师生自由吟诵,然后齐声吟诵)

  师:我知道大家对这首诗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可是还是想检验一下大家的真实水平。怎么办呢?你可以用一下三种方法来证明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幻灯片出示):

  第一,用连环画的形式解释诗意,每幅图下面还要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

  第二,大胆发挥想象,将这首诗改变成一篇小说(作文),可以以第一人称也可以以第三人称,要求抓住作者的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

  第三,编写剧本,题目自拟,根据诗意合理设置人物,尽可能仅用人物对话就能充分地表现诗意。

  (生各自埋头创作,10分钟后开始展示)

  李秋华:我采用的是连环画形式,请大家多提意见。(在老师帮助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

  许晴云:李秋华的文字说明很好,就是画得不太像,把人都画成妖怪了。

  (生笑)

  师:李秋华没有专门学过绘画,大家重点看他的画有没有完整真实地表达出诗意。

  (生七嘴八舌地评论,仍然揪住李秋华的绘画水平不放)

  李秋华:谢谢大家,谢谢老师。我主要是抓住了“漫卷,涕泪、纵酒、穿”四个关键词画的。画的不好,请多包涵。

  (师带头鼓掌)

  王盈盈:我写的是小说。不过有点短,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王盈盈(一遍在投影仪上打出原稿,一遍大声念):今天家里又断粮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遍低头走着一边在心里嘀咕。突然前面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连忙前去观看。只见人们都喜气洋洋的围在一起,大声议论着什么。什么?官军收复蓟北了?耶!太好了!太好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几乎蹦了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在衣服上。连忙跑回家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一进家门,只见妻子为没有米做饭发愁呢!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回老家回老家!官军收复蓟北了!我们可以回河南老家了!”说完连忙手忙脚乱地收拾桌子上的书,激动得都快发狂了。我一面大声唱着歌一面让妻子给自己拿酒喝,大好的春光正好伴随自己回家乡,心里怎么不着急呢?得赶快去订船票,坐着轻快的小船,从巴峡飞快地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就直奔洛阳。真是太棒了!

  师:大家说他们王盈盈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芮:王盈盈对诗意理解得很好,就是细节描写太少了,如果我写的话一定把全家人激动的情景写得详细一些。

  刘苗苗:应该将杜甫心里怎么想的再写得详细一些。

  冯君生:他老婆(生笑)听到这个好消息竟然什么都不说?那不成了傻子了吗?

  (生大笑,课堂在笑声和自由的吟诵声中结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2

  一、揭题,知背景。

  1、师: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诗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优秀的诗作灿若星河。说到唐朝诗人,不得不提几位诗人是谁?

  (生:杜甫、李白、白居易……)

  师:是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我们不说李白就说杜甫。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著名诗作?

  生: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712——770)他与李白齐名,二人并称“李杜”。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他曾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素有诗史的称号。背诵《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及其他名句。(学生说,教师稍加概括和总结)

  2、师:看来同学们对杜甫真有不少了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生回答)

  师相机指导: “河南”指黄河的南边,“河北”指黄河的北边。

  师:(在“收”字下画三角符号)怎么理解?

  生: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地方。

  师:题目的意思应该是——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师:把消息换个词语。

  生: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3、师:对。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杜甫的故乡也沦陷了。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即使对着春日的花鸟也会心痛得流泪。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不能归。当他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之后,兴奋不已,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读通顺

  1、师: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2、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字音读得还不是很准确,现在我们找同学来读,比较一下,看看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字音?

  读后交流。(我把“即”读成了“jì”。

  生:我把“还”读成了“ hái ”。

  师:为什么要读“ huán ”?

  生:诗中的“还乡”是回到家乡的意思,所以要读“ huán ”。

  师:你的理解完全正确。还有吗?

  生:我把“妻子”的“子”读成了轻声。

  生:老师,为什么要读“ zǐ”?

  师: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读轻声时,专门指丈夫的老婆。

  师:读三声呢?

  生:“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

  师出示课件,显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的读音,讲解。

  3、师:现在,老师再找同学来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流利、准确?

  (指名读,2名学生读诗。)

  三、再读,明诗意。                             

  1、师:(评价)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要想把诗学好,我们还应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重要的步骤。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

  (学生自由谈学习古诗的方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2、师: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自学后可以和同学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地方,还有什么没读明白的。

  3、师:同学们学得真用心啊。谁能说说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汇报,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子,出示课件。)

  师:重点的字词理解了,谁能试着连起来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两名学生回答诗的意思: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4、师:看来,你们基本上理解了诗的意思。带着队诗句理解,谁能更好地为我们朗读这首诗?

  (指名读,2名学生读诗。) 

  四、细读,悟诗情。

  1、师:这次的朗读比上次有进步,但还不够味,有点生硬的感觉,其实学习古诗光知道意思还不够,一定要体会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也正所谓:领其境、悟其情。(出示课件)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我们说文章有“文眼”,而这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正是这互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变化,诗中哪些词或诗句能体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师相机板书。

  a、“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悲喜交集。指导朗读。)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导朗读。)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放”字和“纵”字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当诗人想到,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做伴还乡、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课件,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杜甫当时正在梓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我估计他从这里出发,[教师在幻灯片中借助箭头符号演示杜甫返乡的路线图]可能到重庆乘船,穿过巴峡和巫峡,到了襄阳后,北上回到洛阳。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的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归心似箭、喜欲狂)哪些字能体现出诗人归心似箭的情感呢?(板书:穿、下、向)嗯,这也正与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3、师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

  学生谈理解。

  (看课件)总结来说,诗人的“喜”是因为:

  “一喜叛军得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回乡得偿愿”,“四喜亲人得团聚”。

  5、师:这也正是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板书“爱国思乡”)如果带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一样的感情去朗读,效果肯定大不一样。好,听老师来读。(师范读古诗)同学们也试一试,体会着诗人的情感,像老师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你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人的情感。

  6、指名读,评价。

  7、师:这样一首好诗,光读出来还是不够的,是不是应该背下来?你们自己练一练。

  (集体背诵展示)

  师: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读懂了诗人的感情,我们的朗读就又上了一层楼。也更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那浓厚的爱国情。

  五、古诗拓展

  1、师:杜甫这位爱国诗人,在国家危难之时,写了许多首忧国忧民的诗作,《春望》便是其中一首。

  2、出示《春望》。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涕泪

  漫卷

  喜欲狂     放歌纵酒                

  还乡

  穿、下、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3

  一、导入

  1、你喜欢背古诗吗?你喜欢吟诵吗?你会怎么吟诵?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段视频,想不想看?

  3、听吟诵《将进酒》。

  4、看了两段视频,告诉杨老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师:认识我吗?生:杨树亚老师。

  6、师:认识他吗?出示杜甫像。

  7、师:你查了很多资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生: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生:是和李白齐名的。

  生:杜甫一生写过很多诗,成为诗圣。

  师:他写过1500多首诗,流传至今,跟老师一起吟诵,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8、师生合作吟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请你自己再吟诵,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诗人?

  生:忧国忧民。

  师:老师读李白读出他仰天长啸的画面,读杜甫,读出他眉头紧锁的表情,读出他的忧,读出他的愁。板书:忧。

  9、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另外一种风格的诗,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板书课题。

  2、理解它的意思吗?

  3、收复河南河北这两个地方。

  4、在古诗中的遇见地名,一定要注意。你在预习时,河南河北在古诗中与今天的地名不一样,有没有查到。

  5、读诗要留意,在很简单的地方驻足。

  再读课题。

  6、出示古诗,这首古诗很长,请同学们自读两遍,你觉得自己读准了,就请坐正。

  这首诗是七言律诗,分为四联。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板书:准。

  指名读。

  7、尤其最后一句,比杨老师读得还要好。

  8、这首诗,读音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讲解妻子。是什么意思,要怎么读?

  要读出是古诗的味道,再读读。板书:味。

  谁来试一试。

  9、还有谁能读出吟诵的味道?

  10、师:像刚才视频那样?谁再来吟诵,自由地,不受他人影响。

  11、读诗要读准,要读出味道。更重要的是,一首诗是作者的心声。如果说前面读出了杜甫的忧愁,这首诗你读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生:欣喜。

  12、用诗中那个词看出来?板书:喜欲狂。

  生:像火山爆发。手舞足蹈。眼泪流出来。无法表现出来。

  杜甫是一位52岁的老师,他为什么喜欲狂?诗开门见山,告诉了我们。读一读,你读懂了吗?

  13、结合课前的资料来说一说。

  14、老师表扬你做了详细的预习,但是批评你抱着资料读。

  当中以一个地名不叫门外,叫剑外,剑门关外,收复了叛军的老巢就,看地图,作者老家在洛阳。漂泊八年,马上就可以回家了。再读这句开门见山的话。

  读一读这几句。

  15、作者怎么表达自己喜欲狂的呢,请你拿出笔,找到一标一,找到两处标2,找到三处就应该表三。

  生:涕泪。

  生:漫卷诗书。

  师:诗人是爱惜诗稿的,而这些确是胡乱地卷,看出喜欲狂。

  生:却看妻子愁何在看出

  他们曾经有过怎样的悲伤,怎样的忧愁。

  失去家乡,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这个忧愁一直忧愁了八年。

  这是一个反问句,读:却看妻子愁何在。

  生:白日放歌须纵酒。

  放歌不是一般的唱,你来说说放歌。

  生:声音大。

  师:什么叫做纵酒。

  师:他没有写作喝酒。读。

  师:但是杜甫不喝酒,他不同于李白,但他今天又唱歌又喝酒,为什么?

  师:他还说:青春作伴好还乡。

  师:青春是什么?

  生:春天。

  师:所有的春天吗?

  生:是明媚的春光。

  师:同学们,再读前三联,就能读出杜甫的喜欲狂。指名读。齐读。

  16、师:如果是我们也能写出这前三联,但是杜甫作为一个诗圣,还在于他能写出最后一联。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诗人想象,读出了回家的急。

  师:很好,板书急,但老师还不满意,还读出了什么?

  生:回家的渴望,

  生:对家乡的热爱。

  17、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地图。作者在剑外,他很快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洛阳,跨越三个省份,今天坐飞机,要两个多小时。但是在当时以车船和徒步,1000公里,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生:一个月。

  师:可是在诗人笔下需要多长时间,读,读了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齐读。

  师:读出他的急,读出他的快,在诗人笔下,还读出了喜。

  自由读,你能读出他的喜吗?

  指名读。

  生:我从即和便看出了,一听到消息马上就回家,没有再襄阳停留,就直接到自己的家乡洛阳去了。

  师:给他掌声,我再请个同学来说说他的话。

  生:没有收拾东西就回家了。

  生:非常盼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今天老师表扬你了,你觉得回家的路这么快。妈妈批评你了,你就会觉得夜晚的漫长。

  杜甫也用到了。

  齐读。

  18、师:一条消息,让杜甫漫卷诗书,让杜甫盼望回家。什么样的消息,这是一个安史之乱的时代。出示资料。

  生:读安史之乱的资料。

  师:这个消息是开头的一行字,但是对于杜甫来说是人生的第二次转折。

  19、再读全诗,你会有自己新的想法。

  20、杜甫在这首诗中用一句话,写出了他回程的快,其实在李白的诗中也有这样的用法。读《早发白帝成》。你还能读出来。

  生: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将这两句话放在一块,你就会知道,他们为什么是齐名的?生读。

  21、师总结: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圣,他的诗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写出来。

  让我们记住杜甫,记住“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4

  教材说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五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后作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的爱。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3、分工合作,自学自悟。

  4、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准备:

  幻灯、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叫杜甫,认识吗?

  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3、师:同学们,查找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能常用。今天,老师将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惊喜吗?

  今天,我把杜甫给请来了!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有请他的到来!(生鼓掌!)

  4、出示杜甫肖像

  ①师:目光深邃幽远,胡须浓密有致,饱受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忽然,传来喜迅,朝廷的军队收复了蓟北,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②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③指生读

  ④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胜利的消息告诉前来听课的所有的老师吧!(学大声齐读)

  二、分工合作,自学古诗

  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

  2、出示小黑板(诗全文),请一生读。

  3、询问学生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4、分组自学古诗,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

  5、学生汇报。

  6、师帮助重点理解以下词:

  涕泪妻子青春放歌纵酒漫卷

  并体会加横线词,古今含义的不同。

  7、知识讲解:

  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可以看出?(引生说杜甫心情很高兴。)李白的一句诗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哪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生读诗,并把意思连贯说一说。

  9、用一个词表示杜甫当时的心情。教师送词并板书:喜极而泣。

  三、悟境读书

  1、导语: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2、出示挂图(战马、铁蹄、国破山河),播放音乐加以配合入境。师:看到了什么?

  哪些人倒在了敌人的铁蹄之下?

  3、导语:此时此刻,深入正在抒发着自己关心国家国心民生的壮阔胸怀!

  4、幻灯出示杜甫《春望》,请生配乐朗读。

  5、师渲染气氛: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他流的是什么样的泪?(悲伤、愤怒)

  6、师:现在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了,你们开心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泪、写诗……)

  7、请生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请生评价。

  8、全班配乐读诗(一人一句);教师参与其中示范朗读;生齐读。

  9、杜甫的家乡在哪?(洛阳)

  师介绍洛阳并幻灯出示司马光《洛阳看花》,让学生感受洛阳之美。

  10、导语: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请小组读最后一句(评:到了巫峡),请大组读最后一句(评:到了襄阳),请全班读最后一句(评:洛阳到了!)

  11、导语:同学们,洛阳真美,你们看见了吗?

  12、让学生做动作(踮起脚看),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3、请一生上讲台说看见了什么,并作指导。

  14、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15、学生读自己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

  16、导语:杜甫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不美也是自己的家乡啊!更何况,洛阳如此之美,也难怪杜甫听到胜利的消息会高兴的流下泪来。

  17、再次齐读全诗。

  四、延伸发散

  1、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人高兴得流泪的事?(提示:奥运健儿领奖时,台湾同胞大陆同胞团圆时)

  2、引导说出共同点。

  3、导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运动员所有的辛劳都得到了肯定,他流泪了。

  台湾同胞和大陆的兄弟姐妹分散了几十年,日日盼,夜夜盼,终于欢聚一堂,所有的期盼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在圆满之前,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或者是煎熬。想一想,这里,杜甫也高兴得流泪了,在朝廷军队收复失地之前,杜甫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

  4、生:讨论回答。

  5、导语:同学们,现在杜甫再也不要过这种滇沛流离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他能不高兴吗?他能不流泪吗?

  6、让学生带着充分的情感背诵这首诗。

  7、再看一眼杜甫,想对他说些什么?

  8、生说话训练。

  9、小结:

  对于每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好历史的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爱国的人来说,杜甫应该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偶像!

  让我们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杜甫最崇高的敬意!(生鼓掌)

  下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杜甫携带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平定了安史之乱这一胜利喜讯时,大喜若狂,极度兴奋的种种表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本诗格调轻快活泼、语言爽朗奔放,绝对称得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本诗的教学目标是:

  1.会读写两个生字“涕”、“洛”;

  2.能说出诗中重点词及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3.指导朗读、背颂本诗,初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4.学习本诗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习;

  本诗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是:体会本诗最后两句中四个地名联用的妙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循序渐进引导法,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的大意,通过学生质疑,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清楚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以“喜”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析本诗的结构,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并在最后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朗读。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自主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课堂结构是:导入了解背景──“五”读明意悟情──仿照试写片段──课后诗会延伸。

  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有意义学习条件之一—学习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就必须具备古诗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情感品性等知识基础。所以古诗在导入教学时让学生清楚诗的时代背景非常重要。本课的导入首先是播放凄凉的音乐,创设出一种悲伤的情境,然后再朗颂屏幕上展示的学生刚学过的杜甫的诗--《春望》。通过朗颂让学生体会到“安史之乱”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诗人和诗人当时痛恨战乱的悲愤情感。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杜甫狂喜的心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因此让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理解本诗的大意,在读中感悟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非常有益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五”次读。第一次读的任务是扫清障碍,即能本诗中的字全认识,能写本诗中的两个生字,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法,教师只负责其后的检查。(课件展示两个生字的字形、读音及组词)。第二次读的任务是弄清诗意,分三步:第一步是结合注释初步弄清诗意;第二步是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进一步弄清诗意;(课件展示重点词的意思)。第三步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本诗。第三次读的任务是析清本诗的结构。教学时,我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探讨:1.通过读本诗,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概括—喜)2.从诗人的哪些行为上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每句诗的行为用四个字概括)3.诗人为谁而喜?4.本诗中的最后两句写的是什么?四个地名连用是否显得重复累赘?(课件依次展示四个问题的答案,形成板书。)。第四次读的任务是悟出情感,在回答了“诗人为谁而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本诗感悟诗人的情感已是水到渠成,无半点矫揉造作之感。第五次读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本诗,本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播放多媒体范读材料,供学生鉴赏、效仿。同时教师提出自己的朗读观点,从而引出学生自己有个性的情感朗读。(课件播放范读,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创设的情景中朗读古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学完本诗之后仿照本诗的写作方法,即通过由写事件到写行为再到写想象来表现自己喜悦或者痛苦心情的方法,进行片段练习非常重要。我设计了“成功了”和“我惨了”两个题目让学生练笔。(课件展示题目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这点要求,我在课后设计了一次杜甫诗会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后去搜集杜甫的诗和杜甫的材料,再择时进行交流。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既清楚的反映了本诗的结构,又突出了本诗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板书提示,学生能很容易回忆本课的教学内容,背颂本诗。

  五、说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本诗时我到中央电教资源库下载了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内容有文字材料:古诗《春望》、杜甫简介、诗及诗义、板书设计等;图片材料有:杜甫画像;音频材料有:《听松》等音乐、范读;视频材料有:描述诗意的动画。本课件展示了本诗中非常关键的文字材料,色彩搭配合理,重点醒目,让学生既受到了教师语言的听觉刺激,又受到了屏幕色彩符号的视觉刺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这些关键材料的理解与记忆。图片材料:杜甫的画像,虽然不一定真实,但学生通过观察杜甫矍烁的精神和坚定的双眼,便可体会到他的朗朗正气和忠贞爱国之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音频材料主要用于配乐朗读,创设有感情朗读的有效情境。视频材料有利于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加容易理解本诗的诗意,有助于学生记忆,也有助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6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宁夏灵州 万淑琴

  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②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

  学习方法:

  读中感知、感悟、体会。

  学习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开课

  老师渲染氛围:今天老师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第一首《示儿》

  1、自学。

  ①自由轻声读几遍诗句,思考能读懂诗中哪个词语或诗句。

  ②再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诗,看又能读懂哪些内容。

  比如:a、可以结合文中注释,抓住重点词去读诗。

  b、也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去读诗。

  C、更可以同桌商量着去读诗。

  ……

  2、汇报。

  告诉老师你读懂了那些内容。

  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

  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

  3、探究:

  ①引导再读诗句,质疑。

  ②分小组讨论,探究疑点。

  ③学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小结。

  板书:

  不见 示儿 九州同 告知

  4、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呵!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

  ①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朗读。

  ②背诵诗句。

  过渡:我国有许多这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唐代就有一位被称为“诗圣”的爱国诗人杜甫,他一生忧国忧民,在听到祖国重归统一时,欣喜若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投影显示诗)

  三、学习第二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读诗:

  自由多读多体会,如果发现有不明白的词句可以问同桌、前后排同学或老师。

  2、学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一步学习这首欢快的诗。

  比如:a、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练习表演读,加上适当的动作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b、爱讲故事的同学可以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与自己的体会练习描绘诗句的情景。

  c、擅长表演的同学可以找伙伴合作,去练习表演。

  d、如果还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自然都可以试一试。

  3、悟诗:

  分别展示学习方法、结果、体会。

  4、诵诗:

  ①放声自由朗读。

  ②带上愉快的心情背诗。

  四、总结。

  1、建议学生通读两首诗,去探究两首诗的异同。体会两位诗人抒发感情之同,表达方式不同,一悲一喜。

  2、教师及时肯定,强调学习重、难点。

  五、结课。

  陆游流传至今的诗就有9千多首,杜甫流传下来的也约1千4百多首,除了我们学过的,同学们下课后,还可以再去搜集、阅读、品味、欣赏;另外建议我们班委可以设计一次《古诗朗颂会》或《古诗书法比赛》;比一比,看谁搜集的诗多;朗读的最有感情,书法最漂亮。有兴趣吗?

  附:板书设计 

  不见 示儿 九州同 告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巫峡、襄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材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大家称他为诗圣,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为“诗史“。猜出来他是谁了吧?有关杜甫,谁对他还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回忆学诗的方法。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示儿》,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学的?这首诗我们也按这样的步骤先读再结合注释来解释再来有感情的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2、读诗。

  a、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抽读,注意停顿。

  c、再读。

  3、理解诗意。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读懂作者的感情,读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交流解释的方法。就按照同学交流的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

  a、流诗意。

  聪明的孩子谁来展示你们的才华,读懂那句就说那句。

  b、生说诗意,随机指导单个字的意思:妻子、涕泪、喜欲狂、青春、漫卷。

  c、说整首诗的意思。

  d、同桌两个人对着说说诗意。

  4、感悟作者的感情。

  a、诗意理解了,大家有没有读懂作者的感情呢?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如果说《示儿》这首诗以悲做基调,那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那些词语和诗句看出杜甫的高兴?

  b、学生交流。

  c、大家知道为什么杜甫这么高兴吗?

  d、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e、出示杜甫回乡的线路图,了解杜甫的家乡住址及流落他乡的住址。

  f、现在大家知道杜甫为什么“喜欲狂“了吗?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位杜甫,谁来描述一下?

  g、进一步加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5、两诗比较进一步感悟感情。

  同学们回想一下《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对,这两首诗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临终叮嘱儿子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是爱国之情,而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的激动和欣喜,不仅仅是自己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面受战乱之苦。

  三、拓展。

  推荐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让学生读,进一步感悟杜甫的爱国感情。

  四、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收蓟北——喜欲狂

  涕泪、漫卷诗书……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8

  师:说到唐朝诗人,不得不提的是谁?

  生:杜甫李白

  师:是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我们不说李白就说杜甫

  师:你对杜甫有什么了解?

  生:是现实主义诗人与爱国诗人

  师:是的,他曾写下一千四百多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素有诗史的称号。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则有着“生平第一块诗”的美称。谁来读课题。

  师:闻是什么意思?(听)听到了什么消息?

  师:并非我们现在的河南河北。而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安史之乱造成了近三万人的死伤。而当听到收复了河南河北,这是一个怎样的消息

  生:激动振奋。

  生:齐读课题

  师:拿起你手中的诗,读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生:读资料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

  生:读

  生:纠正传错了

  生:纠正衣裳(chang )漫卷

  师:卷是什么

  师:有五十六个字,只错了三个又是第一个读了不起

  生:(读)

  师: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衣裳是什么意思

  师:上衣是衣,下衣是裳

  师:青春是年轻,而在这里呢?

  生:是春天的意思。

  师:还有古今意思不一样的吗?

  生:妻子,这个词

  师:是什么意思

  生:在古代,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

  师:刚才同学读得不错。还有谁读

  生:有感情地读

  师:应该把掌声送给你。不但要读通顺,还要有节奏。后三字要稍缓些,听教师读

  生:掌声

  师:会读吗?能读出节奏吗?

  生:自由读

  师:看诗题。可是杜甫盼望了八年才盼来的结果。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你可以自己读读独立思考。也可以小声讨论

  生:读,思考

  师:可以小声讨论,会有更多的想法

  师:同学们有一点收获吧

  你知道了什么?

  生:杜甫听到消息很激动。眼泪和鼻涕搞满了衣服和裤子

  师:老师有个小质疑,涕是鼻涕吗?

  生:不是,还是眼泪

  师:让我们再读读,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杜甫想回家乡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设计回家的路线

  生:说地非常好。让人刮目相看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还知道,妻子和孩子忧愁都没有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却闻妻子愁何在青春作伴好还乡

  师:还知道了什么

  生:是在春天知道了消息

  师:从哪里知道

  生:青春作伴好还乡

  师:他此时的心情用一个词形容。是什么呢?

  师:书中有个词你找到了吗

  生:狂

  师:板书:喜

  师:喜欲狂,说明什么

  生:开心到发狂

  师:惊喜,甚至到了发狂的地步

  师:再读,看还有哪里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惊喜欲狂。边读,还可以把我们的想法在旁边写一写

  师:有的同学很会学习。他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了诗句的旁边

  师:可以简单写几个字。自己的想法,一个字一个词也都可以传达

  师:你从哪句诗可以体会到

  生:白日放歌诗人借酒释放心中兴奋的情绪

  师:此时是白天,诗人也要把酒畅饮;可是,你们知道杜甫写诗时多大吗?52岁,一位五十二岁的老者体态虚弱饮酒多而伤及其身,可你们看现在的他还像个老者吗?

  生:不像。他都已经疯狂

  师:像什么?

  生:年轻人

  生:有一种年轻人的狂放

  师:自己念一念

  师:还有谁想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他很豪迈,我们也来豪迈的读一读。

  师: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作伴怎能不豪情至狂的地步?再读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从忽看出。突然给他知道了消息。有了惊喜就会很开心。突然知道了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怎么不欣喜若狂?

  生:从泪满衣裳,我知道他已经激动的流泪了。

  师:换成一个成语

  生:以泪洗面

  师:不光是洗面了

  生:泪如雨下

  师:好的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杜甫又何止这一次流泪呢

  师:谁给我们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春望》

  师:安史之乱让原本安定的国家民不聊生。杜甫也开始了他八年的逃难生活思乡的情绪一点点凝重。感时花溅泪。杜甫在春天对着花鸟情不自禁流下泪。你们说这泪包含着什么?

  生:伤心,感叹

  生:我觉得这泪不仅包含对国家的感慨,还有对家乡的思念

  师:那今天的泪又是怎样的?

  生:激动

  生:喜极而泣的泪

  生:开心的眼泪

  师:准确说是大悲后的大喜。喜从何来,为何而喜。写在你们材料的背面。

  只字片语把你们的想法记录

  师:谁来说一说,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吗?

  生:他为战争结束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他为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生:为汉军而喜,为国家统一而喜。为不再逃难而喜……

  师:太棒了一连说了五个喜

  生:自己又可以回家而喜

  师:他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为了这一天,他等了八年。此时的他怎能不泪满衣裳啊。让我们一起读读。感受他欲哭的样子

  师:这种喜诗中字字流露,你还能找到

  生: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仿佛觉得,他已经很快地乘船从巴峡出发,穿越巫峡,马上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师:同学们,看地图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这是杜甫为自己的设计的回乡路线。穿越了四个省。从地图看,这是

  生:漫长的

  师:而作者笔下

  生:有一种,千里江陵一日还

  师:与李白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为什么

  生:他很想回乡。

  师:请你读读

  师:语速还要更快点。谁能做到?

  师:有感觉了。向洛阳。调子要上去,让人感觉到急切地回乡之向往

  师:有人说忧愁,烦闷的情感容易些。而快乐雀跃的情感却很难描述。除去这首,就再也没有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能背吗

  师:有人说安史之乱的杜甫诗醉里。。。。即使是醉了也凝结着对国家的愁,

  而收复了河南的他却又泪满衣裳。

  师:他是个怎么样的诗人

  生:是个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诗人

  生:浪漫主义的诗人,表情变化快,情感有变则文风就变,

  师:我明白,你在此首诗中感受到诗人狂放的一面

  师:忧国忧民的情感。我还找了一些具有爱国情感的诗句。大家一起来欣赏巴

  师:可以自己轻声读一读

  师:时间关系。我把他们写在黑板上,有兴趣,大家可以摘抄在摘抄本上。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在理解每个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背诵并默写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这首诗明白如画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难点: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具学具准备:cai课件。

  教时:一课时。

  教程:

  一、引言揭题,知背景。

  1、师语:

  在我国唐朝,有一位被称为“诗圣”的伟大诗人,他是谁?大家对他了解多少?(生简介)谁能背诵一下他的诗?

  2、知背景,释题。

  让我们来看一下杜甫晚年的遭遇吧!(师简介)板书课题,读题,释题。

  二、初读诗,读通顺。

  1、课件范读全诗。

  2、生自由读诗。

  3、点生读,并进行评价,纠正字音:妻子(qízǐ)不读(qīzi),漫卷(mànjuǎn)

  三、细读诗,明诗意。

  1、小组自学:弄懂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

  3、出示课件,读一读,演一演。

  四、品读,悟诗情。

  1、诗中有一个词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大家能找到吗?(喜欲狂)

  a、诗人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祖国重归统一,人民可免受战乱之苦。)

  b、明明是喜讯,为什么诗人还涕泪满衣裳?(喜极而泣——以悲衬喜)

  扩展一: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理解“漫卷诗书”。(以乱衬喜)

  诗人视书如命,此时却一改初衷,漫卷诗书,为何?

  3、诗人“喜欲狂“还表现按在哪儿?(放歌、纵酒)

  4、“巴峡、巫峡、襄阳、洛阳”是四个地名,涉及四川、湖北、河南三省,相隔路途遥远,诗人却只用四个词语连接起来,再加上“即、便”二字,让人感觉如何?(归心似箭)

  扩展二:李白《早发白帝城》

  5、小结: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五、实践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感。

  六、快乐作业:

  1、给古诗配画。

  2、想象此诗情境,叙说故事。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

  忽传 却看 放歌

  初闻 漫卷 纵酒

  即从……穿……

  便下……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0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六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ì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泉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ì ,不读dì ,还:读huán,不读há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设计 :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ì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泉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ì ,不读dì ,还:读huán,不读hái。)

  2、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板书设计:

  涕泪满衣裳

  漫卷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须纵酒  极度的喜悦心情

  即从……

  便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体会诗歌语言精练,感情丰富的特点.

  3丰富学生对与本课两首古诗相关知识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 培养自信

  师:自从上学以来,老师引导大家背诵了很多的诗词,有课内的,有课外的,有小学生必背的,初中生必背的,还有高中生必背的,可谓是加重了同学们的学习负担,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次学习到诗词时大家是不兴奋的,更有的同学简直就兴奋地按捺不住.我想,大家肯定愿意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

  生1: 由于我们平时读得多,积累得多,上这样的课,好把我们的才华展示给大家.

  师:从"展示"一词看得出你很自信,我为你自豪.

  生2:学习诗词不仅可以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了解作者,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师:你很了不起,现在就感受到,学好诗词对学好你们感兴趣的历史知识有帮助.

  生3:现在我班好多同学正在背诵《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我想上中学后我们一定会感到骄傲.

  师:听了你的发言,我似乎看到了你们在中学校园里轻松愉快地跟同学散步,聊天的身影.

  二,宏观把握教材 整体感知课文

  师:既然大家这么自信,那谁知道本册语文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共有哪几首诗词

  生1:共4首,分别是《早发白帝城》,《饮湖上初晴后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

  师:回答得很完整,并且能按课文的顺序来说.那你知道书上为什么把《早发白帝城》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编为一课,而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编为一课吗

  生:知道,因为《早发白帝城》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自然风光,而《早发白帝城》和《饮湖上初晴后雨》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

  师:好,把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编排在一起,这是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编排单元的依据,你真了不起,能站在一个编者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

  三,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探究精神

  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在三年级时我们早已背过,你们认为我们课上还该学习什么,即你们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

  生:自从您教我们以来,根据我们记忆能力较强的特点,鼓励我们背诵了大量的优秀诗文,但由于我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好,很多诗文并不了解其思想内容,有的即使了解也比较肤浅或片面.所以我认为我们这次学习这两首诗,应该利用各种资料通过分析重点字,词的意思,搞清楚诗词的内容,并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想借机让老师多给我们讲一些我们都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该生刚一坐下马上又站起来做了补充.)

  师:要想正确理解诗意,读准字音非常关键.现在请打开书用心读一读这两首诗,注意把握个别字的读音.(本诗学生虽已背诵熟练,但个别字音常易出错,故应做特别强调)

  (学生认真读书,一遍后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略)

  师:谁还记得本诗中那些字容易出错

  生:"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卷"是多音字,在这应该读juǎn.杜甫听到收复蓟北的胜利消息,高兴得好像要发狂,连诗书也顾不上看了,胡乱一卷扔在一边.

  还有"即从巴峡穿巫峡"的"即"是立即,马上的意思,应读jí,以前常有同学可能是不解其义或粗心吧,误读成"既然"的"既".

  另外"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我们以前背诵的书上注音都是shang ,现在课本上的注音却变成了cháng ,我们不知到底哪个正确

  师:你不仅读书认真,还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老师在备课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查阅了一些教学专著,请教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衣裳"在古代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指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指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所以,在本诗中应读"cháng".跟它相似的还有前一句中的"妻子"."妻子"表示"妻子"和"子女",应读"qīzǐ".

  师:同桌两个互相听,每人再读一遍.(略)

  四,基本训练,扎实有效

  师:看大家读得如此认真,反映出前期的预习做得很好.我相信大家对诗的内容也一定理解得不错.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若出现分歧可在老师巡视时请求帮助,也可等全班交流时解决.(因为本班学生每人手头至少有一本古诗词参考资料,且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对课文中的古诗教学大多采用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且这一环节正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有效训练.)

  (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跟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当前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以保证下一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指名围绕重点字词逐句解释诗意.略)

  (应围绕"剑外","蓟北","初闻","却看","妻子","漫卷","青春","穿","下","向"等重点词语解释.教师可相机补充一些跟诗词相关的知识,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师:"剑外"——剑门关以外,本诗中指四川.即由于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杜甫的家乡洛阳被叛军占领,杜甫及其亲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飘泊于"剑外"也就是现在的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即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此地,预示着战争的结束,祖国的统一,和平日子的开始.

  "漫卷"——胡乱卷起.对于"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是什么事使他再无心伏案了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涉及到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相机画图.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还陆路,所以用"向",可见用字高度准确.

  五,提升情感 放飞心灵

  师:大家通过一起交流,朗读,不仅明白了该诗表达的意思,并且从大家此时此刻的表情和神态看得出你们也像杜甫一样饱含激情,接下来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抒发你的情感:可读,可说,可唱,可演……

  学生1:声情并茂的朗读.

  学生2:展开联想和想象叙述诗意.

  学生3:用说学逗唱的形式歌唱.

  学生4,5:同桌合作演双簧.

  学生6,7:用山东快书的形式打竹板说.

  六,自读自悟 探索新知

  采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示儿》.同桌合作学习.

  师:本诗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用1分钟时间用手指比划这首诗.

  师:刚才的快速默写,谁出现了错误,错在那些字上

  生1:"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我误写成原来的"原";"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同,我误写成了"统一"的统.

  生2:"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祭"我没写上.

  师:《示儿》这首诗,由一个字拎起全诗的请,再用心读一读诗,想想是哪个字

  生:"悲".这首诗就是通过一个"悲"字,写出了诗人在临终前与普通人不同的想法,表达了诗人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

  七,说写实践 张扬个性

  师:学了本课两首诗你收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

  '

  学生1:"学了这两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两位诗人当时做诗的情景,感受到了他们赤子般的爱国情怀.懂得了人爱国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对古诗的主题体会得很到位,尤其值得表扬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2:学了这两首诗我想到其他一些爱国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背一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还想到了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做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体现了作者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此外还有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和《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师:你联想能力很强,文学知识储备较厚实.

  学生3:陆游临终前唯一遗憾的是未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杜甫乍一听到叛军失败,收复失地的喜讯后,悲喜交加,眼泪竟沾满了衣裳.这两首诗都体现了作者热切盼望国家统一的心情.它使我想到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妈妈怀抱里是多么幸福.

  师:既然大家都想发言,看得出各自的思维已经得以发散,那就请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数分钟后收上来学生的现场手写稿)

  学生1:国家的悲,就是自己的悲;国家的乐,就是自己的乐;国家的 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我立志做一个能使国家强盛的好男儿.

  学生2:学了这两首诗我深有感触:我国历史上那么多爱国志士像陆游,文天祥,岳飞,辛弃疾,林升等他们都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抗敌人的侵略,抒发自己的情感.

  学生3:学了这两首诗,我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两幅画面:杜甫听说家乡收复后放歌纵酒的狂态;陆游临终前躺在床上,面带遗憾地向儿子述说着自己一生未了的心愿.我愿这两幅画面能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不断前进.

  学生4:学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使我想到了《春望》.那时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杜甫长期飘泊在外,有家不能归,亲人难相聚,看到花鸟曾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现如今失地已收复,杜甫又可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跟亲人团聚,自然产生"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

  学生5:通过陆游的《示儿》及其他宋朝时期的一些诗,词,使我感觉到我国那个时期的统治阶级可能很无能,只听奸臣的话,不去抵抗侵略者,不去雪耻,只知道贪图享受.因此我想到生活在那个时期的老百姓可真苦啊!

  八,丰富积累 打开视野

  师:从收上来的稿子看,大家的收获都很大,有个还没有写完的同学完成后主动交给老师,并希望下课后同学们把本次活动中获得的相关信息,资料或感受等誊写在我们的摘抄本上.

  本课设计说明

  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都编排了一定的内容,那么在当前教改的新形式下,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在小学高年级段落实古诗词的教学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交际和思维的基本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当代社会个体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逐渐领悟到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师生实际出发,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学习.例如这次课堂上同学们有的读,有的背,有的说,有的唱,有的演,还有的跳.说实话,开始备教材时我根本没有想到这种方式,但当我备学生时,有不少学生提出了要唱,要演的想法.我想:既然学生们对这些方式感兴趣,这样能调动学生们的能动性,为什么不去采用呢 当然这些形式的选择,自我认为不能脱离文本,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定.

  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即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我说:"每次学习诗词时,你们就兴奋得简直要发狂,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 "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一种自信进入学习状态.我认为它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对学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会起到重要作用.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表现,我认为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某一课的特点,对这几个方面体现的有所侧重,但决不可忽视.本节课在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时,我设计让学生"把本次活动收获到的或想到的写下来".这一环节是我匠心设计的.它既是对学生听,说,读训练的一次提升,又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养成不断总结经验的大好机会.

  以上所谈都是我本人对古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或探索,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3

  师:[板书“杜甫”]请问杜甫是谁?

  生:杜甫是古代诗人。

  生: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

  师: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

  生:人们把杜甫称作诗圣。

  生:成都有座杜甫草堂。

  生:我们学过他的《绝句》。

  师:大家一起背背。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还知道些什么?

  生: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

  生: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生:他是河南巩县人。

  生:杜甫曾经为蓬溪县客馆写了一篇《唐兴县客馆记》。

  师: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我是从《川中名胜赤城山》这本书中看到的。

  师:我得学习学习。这本书能借我吗?

  生:行。下午我就带来。

  师: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与李白齐名,二人并称“李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闻”是什么意思?

  生:“闻”的意思是听。

  师:谁听?

  生:诗人杜甫听。

  师:他听到什么?

  生:他听到“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消息。

  师:官军指什么?

  生:“官军”指国家的军队。

  师:“国家”准确吗?

  生:“官军”指朝廷的军队。

  师:[在“河南河北”下画线]什么意思?

  生:指河南省和河北省。

  师:是吗?[生沉默]这里的“河”特指黄河——

  生:“河南”指黄河的南边,“河北”指黄河的北边。

  师:[在“收”字下画三角符号]怎么理解?

  生: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南北两岸的地方。

  师:题目的意思应该是——

  生: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师:把消息换个词语。

  生: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师:对。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杜甫的故乡也沦陷了。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不能归。当他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之后,兴奋不已,写下了这首诗。学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板书“读准字音”]同桌的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听听对方把哪些字读错了。

  生:[互相检查]

  师:现在,请听老师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都发现了哪些读错的字音?

  生:我把“即”读成了“ji”。

  生:我把“还”读成了“ hai ”。

  师:为什么要读“ huan ”?

  生:诗中的“还乡”是回到家乡的意思,所以要读“ huan ”。

  师:你的理解完全正确。还有吗?

  生:我把“妻子”的“子”读成了轻声。

  生:老师,为什么要读“ zi ”?

  师: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读轻声时,专门指丈夫的老婆。

  师:读三声呢?

  生:“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一定要读准字音。[生齐读全诗]显然,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还不够味,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诗句意思。学习古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还得理解诗句[板书“理解诗句”]这是重要的步骤。诗中有六个地名,找出来,说说他们所在的省份。[生默读思考]

  生:剑外是四川省的代称。

  师:[随学生的回答借助幻灯片(杜甫计划中的返乡示意图)揭示诗中涉及到的地名。]

  生:蓟北指河北省的北部。

  生:襄阳在河北,洛阳在河南。

  生:巫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

  生:巴峡是长江上的一段山峡,在四川省境内。

  师:这些地名有什么联系呢?杜甫将从哪里出发,经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诗中有没有答案。

  生:杜甫当时正在梓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我估计他从这里出发,[教师在幻灯片中借助箭头符号演示杜甫返乡的路线图]可能到重庆乘船,穿过巴峡和巫峡,到了襄阳后,北上回到洛阳。

  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一起背背诗的后两句。

  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还存在哪些问题?

  生:老师,请问“漫卷”是什么意思?

  师:问得好。想想看,诗人在卷什么?

  生:卷诗书。

  师: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多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的时候要卷起。“漫卷”可能是怎样卷?

  生:慢慢地卷。

  生:这里的“漫”不是快慢的慢。

  生:我觉得应该是漫不经心地卷。

  师:理由呢?

  生: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故乡的喜讯,非常高兴,收拾书籍的时候就可能漫不经心。

  生:我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觉得诗人决不会漫不经心,应该是胡乱地收拾书籍。

  师:为什么?

  生:喜讯传来,诗人太高兴了,巴不得马上就出发,所以收拾书籍时一定顾不了那么多,很随便。

  生:杜甫是大诗人,他一定很爱惜书籍,不会胡乱地收拾。

  生:虽然他很爱惜书籍,但是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已经到了“喜欲狂”的程度,所以才会胡乱地收拾书籍。

  师:有道理。再没有不懂的字词吗?那好,大家分组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小组交流后抽生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失地!当我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后,高兴得眼泪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们,他们也没有一丝忧伤,赶紧胡乱地卷起诗书,我高兴得简直快发狂了!在这晴朗的好天气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让美好的春光伴我回到故乡去。我乘上船儿,过巴峡,穿巫峡,襄阳一过,就一直奔向洛阳。

  师:看来,你们基本上理解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全诗吧。[生齐读后]这次的朗读比上次有进步,但还不够味,有点生硬的感觉,因为你们还没有完全读懂诗人的感情。读古诗,一定要体会和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板书“体会情感”]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诗人一定心情舒畅。

  生:诗人十分兴奋。[板书“兴奋”]

  师:哪个词语直接点明了这种心情?

  生:喜欲狂。

  师:[板书“喜欲狂”]怎么理解?

  生:杜甫高兴得简直快要发狂了。

  生:诗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又唱又跳。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生:我从“漫卷诗书”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喜悦。

  师:对。我们刚才也研究了这一点。

  生:从“白日放歌须纵酒”可以看出,诗人以纵情歌唱、畅饮美酒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

  生:我从最后两句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

  师:这两句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好?

  生:“即”、“穿” 、“便”、“下”用得特别好。因为这几个词语在诗中都含有速度快的意思,可以看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师:我们学过的诗中也有这样的诗句,比如——

  生: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师:背背。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的确,此时此刻,诗人高兴得流泪,高兴得发狂,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之所以这么高兴,是因为——

  生:朝廷的军队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地方。

  师:哪一句诗直接点明了高兴的原因?

  生:剑外忽传收蓟北。

  师:[板书“收蓟北”]“收蓟北”的消息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生:刚刚知道。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忽”字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

  师:忽然间得知故乡已经收复了,为什么就这么高兴?

  生:流亡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能不高兴吗?

  生:诗人为终于可以回家而高兴。

  生:因为国家统一而高兴。

  师:你们理解得很深刻。由此可见,诗人不仅仅是写自己的欢快心情,他还想表达——

  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师:[板书“爱国思乡”]如果带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一样的感情去朗读,效果肯定大不一样。想读吗?

  生:想![齐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不过,我担心有人滥竽充数,所以想听听你们单独读。[抽二人读] 因为读准了字音,读懂了诗句,读懂了诗人的感情,所以和前两次朗读相比,又上了一层楼。读了杜甫的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

  生:我想到了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你们还小,老师的感受很深。在香港回归之前,我特意写下了一首诗《心声》。想听吗?[生鼓掌]那好,我就读给大家听听。也许它能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杜甫的这首诗。[师朗诵《心声》(见个人主页)]杜甫的诗写的是1200多年前的事情,可是我们今天依然有这种情感。为什么?因为我们同是炎黄子孙,爱国的主题是永恒的,也是神圣的。让我们再次齐声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生齐背]

  (2002年4月整理)

  作者简介:黄继森,男,大学文化,小学高级教师,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中心会员、中国写作学会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特约研究员,《教育导报》特约记者,《少年百科知识报》特约通讯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人-作文》教材编委及主要编著者,编写的《新概念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我做合格小公民》等已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例改进

  曙光 杨树海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改进后的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两首古诗的时代背景,体味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感。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背诵两首诗并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与难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学生自主学习,初步领会古诗意思。

  1、解题简介作者

  “闻”:听说“收”:收复。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指名读古诗,注意注音。

  3、让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读懂了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二.教师点拨:

  剑外:剑门关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忽传:忽然间传扬;收:收复

  诗意: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

  “初闻涕泪满衣裳”

  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喜极而泪下。

  诗意: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忧愁、忧伤。

  诗意: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漫卷诗书喜欲狂”

  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

  诗意:我随手胡乱的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白日放歌需纵酒”

  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喝酒。

  诗意: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青春做伴好还乡”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诗意: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故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即:就。

  诗意: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便襄阳向洛阳”

  诗意: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4、师: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所写诗作大都抒发抑郁悲愤之情。而本诗却誉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你觉得从哪些地方看出杜甫的喜悦?

  5、读诗,体会杜甫的喜悦,体会其归心似箭,天涯作咫尺。

  三、感情朗读,背诵。

  四、比较、体会:

  1、这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说说自己的体会。

  2、总结: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若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悲一喜,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了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心。他们的确是著名的爱国诗人,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请同学们课外搜集读一读,一定收获更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篇1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第12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得知黄河南北一带被官军收复的消息后,激情迸发,在最高兴时写下的一首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节课在北海中心校校本研修现场会上得到与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

  教学片段一:

  师:这首诗共8句,哪几句是想像?哪几句是写实的?

  生:忽闻剑外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是写实的。后面是诗人的想像。

  师:默读,想想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哪些字词句体现出来?边读边想边画。

  生默读诗,边读边动笔。

  师:比一比,谁是最棒的赏析家?

  (学生到黑板上,一边在板书上圈点,一边讲解。)

  生1:漫卷诗书。我体会到诗人非常高兴。

  师:你能高兴地读读这一句吗?

  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师评:真不错。

  生2:我勾了“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不仅是高兴,还有更好的爱国情感。“忽闻剑外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第一句收复了失地后,高兴得要发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第二句大晴天边唱歌边痛饮美酒庆祝一番。他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想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父老乡亲,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师: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体会朗读这两句?

  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师评:很好。

  生3:我品的是满。说明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太激动了。

  师:满是深情。“满衣裳”满这个字读得多么地重,这喜极而泣是因为高兴。“满”读得低点,这叫重音轻吐。

  生4:我品的是“初闻涕泪满衣裳”。通常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会哭,但这里高兴的事诗人为什么要哭呢?人们常说:喜极而泣。诗人太高兴了,高兴得哭了。

  师评:好样的。

  生5:我品的是“却”。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当时非常高兴,光顾着自己高兴,忘了别人。“却看”的意思是回头看看,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子,大家一样高兴,从这里可以知道诗人的一家都非常高兴。

  生6:我品的是“即、穿、更下、向”。这几个词都表现快的意思,表明作者很想快一点回家。

  师再次充满激情地范读。(把诗人这种喜悦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学生给予掌声。他们的情绪马上激动起来。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品析诗歌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为有感情的朗读作铺垫;让学生上讲台品析,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引起其他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其效果甚至超过了我的预设。

  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课上,不但要帮助学生借读文本,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还要有机调控课堂,时时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以及求知欲。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片段二:

  师:默想画面。想像你就是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除了“漫卷诗书”你还会怎样?可以做动作。

  生1(高喊):回家了,回家了。

  生2:跑到邻居家说:“失地收复了,咱们可以回家了!”

  生3:激动得泪流满面,湿透衣裳。

  生4:又哭又笑,手舞足蹈。

  生5:诗人可能会活蹦乱跳。(听课的众人笑)

  师:活蹦乱跳是小孩子的表现,你认为诗人这样做,充分表现了诗人————

  生5:诗人太高兴了,已经全然不顾自己是个大诗人。也顾不得是在妻子和孩子跟前…..

  学生6:(大声地)诗人已经失态了……    ……

  学生个个情绪激昂,两眼放光,完全沉浸在情境中。

  师:请大家站起来,齐读。加上你们的动作。表现诗人喜悦的心情及急切回乡的心情。

  生个个充满激情,有人伸胳膊,有人卷书,读得非常棒。

  师:坐下齐背。

  师:男女生比赛。加上动作,加入情感,看谁把杜甫演得最好?

  男女生激情背诵。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个片断时,我抓住“喜欲狂”这几个词。启发学生:“除了漫卷诗书之外,诗人可能还有那些表现?”抛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利用想象,学生深入挖掘了文本,补充了字面上所没有的东西。做到了从无字句处读书。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回到文本,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走了从文本到感悟再到文本这样一个过程。阅读扎实而有效。

  在这样一个阅读思考过程之中,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说结合,读听结合,读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获得了锻炼和提高。同时学生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放飞了心灵,愉悦了心情,享受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因而学习积极而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学资源,营造快乐课堂,诗意课堂,绿色课堂。心中只有学生,只有文本,课堂效果会出奇地好。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6155128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