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通用9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1

  年  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周围

  所在学校

  梅岭小学

  单  元

  第三单元

  课  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朗读

  难点:理解小松树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图,图上画着什么树?(松树)

  板书:松树

  学习“松”练习读准平舌音

  什么样的松树?(一棵大,一棵小)

  2、我们课文就是讲得这两棵树之间的事情。

  (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3、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检查字词

  (1)出示: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托起  

  其中“托起”,动作示范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2)找出课文中轻声音节的词

  3、检查课文朗读

  (1) 同桌互读

  (2) 指名分段读

  三、精讲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山上 山下)

  (2) 口头填空

  (    )有一棵(     )松树。

  (    )长在(     )地方。

  2、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松 回 多 答 托”

  2、自学生字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四、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五、板书设计

  小松树 和 大松树

  山上     山下

  (    )有一棵(     )松树。

  (    )长在(     )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满。

  3、结合课文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写 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a.生自由读句子,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b.师指导学生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c.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d.“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e.多种形式表演读: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3)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

  (4)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5)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插图: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

  (笑眯眯、和蔼可亲)

  (3) 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摸着)

  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指导学生读好“孩子”,表现出风伯伯的亲切、和蔼

  (4)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5) 风伯伯的话你懂吗?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6) 师帮助学生理解风伯伯说的话。

  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7) 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长、宽厚、慈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有什么表现?(惭愧 低头)

  理解“惭愧”:“惭愧”什么意思?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

  (2)它会怎么想呢?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3)小结:小松树认识到了错误,一定会改正,变得谦虚

  4、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互读

  2、男女生互读

  3、指名互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 爷 伯 呢 孩”

  2、自学生字

  (1)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组词)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六、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长得高  看得远——————骄傲

  大山托        ——————惭愧

  以图片激趣,也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初读以读准课文为主,有利于后面的理解课文

  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方位概念

  自学为主,指导为辅,训练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

  通过读书体会小松树起初的自以为是

  抓住大松树和小松树的位置帮助学生理解风伯伯的话

  学生自由想象,更能了解小松树的转变

  尊重学生的个人体会

  教后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2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

  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

  松  多  呢 回  答 伯 还 爷 托

  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5、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

  (学生自读,指生读,齐读。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生词。对易错的生字订正、齐读。)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松:左右结构木字旁,右边是个公。

  多:第四笔撇在第二笔横撇的中间起笔,呈上下排列。

  呢:与“泥”作比较。

  回:全包围结构大口框,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答:“答”字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点,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四、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

  1、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寓意,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伯”“孩”“爷”“托”。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2、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

  3、(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4、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

  5、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

  (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

  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说些什么?

  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3、 小组戴头饰朗读、表演。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伯:左右结构单人旁,右边是个白。

  孩:左右结构子字旁。

  托:左右结构提手旁。

  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爷:上下结构父字头。

  师范写,生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写、临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练读生字词。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并纠正

  (3)让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

  (4)开火车读(品议)

  (5)齐读两遍词语

  3、再读课文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并标自然段)

  4、指名逐段读 。

  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5、听录音范读,初步体会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你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生字,看谁学得最棒?

  三、学习生字

  松  朋  呢   回   答   伯

  1、认读并口头组词。

  2、选择想学的汉字,说说结构。

  3、师范写并讲解结构。

  4、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大”字偏大,“小”字偏小,用绿色粉笔写。)

  2、谁来读读课题?

  (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4、过渡: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生打招呼。

  5、小松树带来了好多词语,你们会读吗?(多媒体出示)

  朋友         地方         孩子 (注意轻声)

  松树         回答         惭愧 (读准生字)

  喂           哇            呢

  喂,朋友    长得多高哇    你呢  (了解语气词的读法)

  风伯伯       大山爷爷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一)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段

  你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自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老师这儿有一棵大松树,谁来贴一贴啊?(学生贴图)

  2、出示句式一: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

  3、出示句式二:小松树长在山上,个儿长得矮。

  大松树长在山下,个儿长得高。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学生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 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2、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它对山下的大松树说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小松树说的话。(出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把“喂”变色)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注意看好老师的表情和动作。看看“喂”应该怎样读?(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没有称呼,瞧不起人)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指读这句话。体会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多高哇”注意表情和动作)板书:高  远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得意、高兴,生说,引导学生学着样子上台表演。)

  (5)、(出示句式)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6)、小松树说了这番话,此时,大松树是什么反应?(答)没有说话,你猜一猜它会怎样想?(生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松、伯、孩、托”四个一类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小松树图、大松树图、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并设问导人。

  1、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师范书空手势)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还和很多新的字词宝宝交上了朋友,你愿意和他们打声招呼吗?

  出示:喂多高哇回答摸着托起来惭愧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齐读,出示“掌声”(动画)鼓励。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们真棒!(出示大、小松树图片,老师示演两人出来说话。)大家好,我们是……(生齐呼:大松树和小松树),听到你们把词语读得这么好,我们也忍不住想出来考考你们了。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家在哪里吗?

  指名回答,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师:恩!你们的发音真准确!谁能动手来把我们送回家呀?

  指名上台贴图,师根据板书需要对大松树的位置给出建议。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我替他俩谢谢你了。

  (2)倒述课文,引起思考。

  词语过渡,板书:惭愧,指名读。

  问:“惭愧”是什么意思?不好意思、难为情

  问:文中说谁惭愧、不好意思了?小松树。

  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他知道自己错了。

  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起初,小松树是怎样的?他以为自己长得高。他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很了不起。

  问: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山下的那些楼房啊!树木啊!人啊跟在平地上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

  (2)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出示小松树放大的图片。(师:他看到了小松树的动作,觉得他……,你觉得呢?)得意、骄傲的。

  (3)指导读句子

  师:(出示小松树说的话)他不仅样子得意,还说了好多话呢!请看大屏幕,先自由地读一读。

  a、师:“喂!”平时你会这样来称呼别人吗?如果你听到一个小朋友用这样的称呼去叫他的长辈或者是比他年长的哥哥、姐姐,你会觉得他怎么样?很没礼貌。

  b、“多高哇”后面是什么符号?小松树说这句话时把语调扬得怎样?(师动作引导)高高的

  c、理解“很远很远”,练习abab式的词语。

  师:“很远很远”?小松树为什么要把一个词语说两遍?是他不小心说错了吗?(不是!)那他是想强调什么?强调他长得高,看得远。

  师:对呀!把同一个词语重复说两遍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时候也可以用到这样的词语,比如今天来听课的老师非常多,我们可以说……(很多很多);比如一个人长得特别高,我们可以说他长得……(很高很高)。

  d、“你呢”指谁?小松树是什么语气?

  e、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小松树怎么样?

  十分得意,很骄傲,看不起别人。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男、女生赛读。

  (5)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板书:没有回答。

  问:小松树都这样说话了,大松树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为什么没有回答?你觉得他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自己高,不想跟小松树争了。

  他觉得自己大一点,应该让着不懂事的小松树……(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师:恩!大松树真是个懂谦让、明事理的好孩子,我们要向他学习!

  (6)师:小朋友们!大松树这么谦虚,既然我们今天看见了,就让我们来仔细比较比较,说句公道话,好不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两棵松树分别长什么样?看看树干……再看看松针……。(师引导用“又又”来说一说。)

  师:如果说这样看还不够确切,请这样再看!(同步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问:到底谁高?(大松树!)谁?(大松树?)那为什么小松树能看得比大松树还远呢?(他是被大山托起来的。)师板:托起来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的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师:读得真流利。这句话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他说话时还做了什么?(摸着小松树的头)

  b、(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曾经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过话?(爸爸、妈妈……)你当时心里有什么感觉?从“摸着”这个动作,你感觉到他们对你怎么样?(很关爱)

  c、是呀,从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对他说话,我们可以知道风伯伯教育小松树时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耐心地开导,说明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爱护。

  (3)老师读旁白,学生读风伯伯的话,要求:语速稍慢,读出风伯伯慈爱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2)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3)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他想我错了……。师:小松树知错就改,好样的!

  他会对慈祥的风伯伯说些什么?对刚刚被他瞧不起的大松树,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师: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田字格小黑板、鲜活松树枝等。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请大家唱支歌行吗?就唱《小松树》吧?(学生唱《小松树》)

  过渡语:大家都知道松树,认识它们吗?请看老师采来的松树枝叶。这是四季常绿的雪松枝叶,仔细看看,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引导学生说比喻句,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辨析、想象、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投影展示松树枝叶。 学生看、说……【建立文字与实物的联系】

  3、通过预习,你知道了松树的哪些知识?(指名学生简单说说)

  4、课件展示: 松树图片。【师强调:多美的松树啊!我们一定要保护它呀。保护绿化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相机进行爱护绿色、保护绿化的教育。)】

  过渡语:松树的种类可多了,有四季常绿的,也有落叶的。有关它们的知识请回家后继续探究。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就是大雪压顶不弯腰,太阳再晒也不低头!老师在工作中,你们在学习上都应该有这样的品格。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名叫《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5、 板书课题:               sōn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① 读准“松”的平舌音。

  ② 齐读课题。

  ③ 读了课题后你想到些什么?又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简要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发问,并自己从读中找答案,悟道理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过渡语:请大家带着提出了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先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多读几遍,再边读边想,从课文中找找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

  1、 学生按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渎效果。

  ① 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选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sōnɡ duō ne dá bó tīnɡ hái bǐ 松 树 多 高哇 你呢 回答 伯伯 听见 孩子 比你高 dī 低下了头

  ②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读得是否通顺、正音)

  3、再读课文要求: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上小节号,再读通顺、读流利。并找出读轻声的字,给它加上“ • ” ,多练读两遍。【目的是指导孩子们朗读时适当注意停顿、读准字音,以读出韵味。】

  4、自渎反馈。

  ① 交流并练读轻声音节、正音。孩子 伯伯 托起来 低下了头 摸着

  ② 同桌互听读课文,互帮正音。【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读。】

  第三环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再次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自渎,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没有找到答案?

  ① 四人组讨论

  ② 班级交流过渡语:我们已经初步弄懂了课文内容,剩下的问题大家课后再想想,下节课再继续讨论。

  第四环节:教学生字

  1、 再次展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2、 教学新偏旁。区别:子——“子”字旁

  3、自学课后的生字笔顺表,并试着描红。

  4、反馈检查: “孩” “比” “低” 的书写笔顺。

  5、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编儿歌的方法)

  教师强调: “孩”字子中横变提;“低”下一点莫忘记。

  【用猜字谜、编儿歌的方法引导记忆,以提高识记兴趣,增强记忆速度。】

  6、指导写字。

  ① 指名说说怎样写这些字才匀称、好看呢?

  ③ 教师重点指导。答:中间的人要写得舒展一些,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子字旁第三笔是提,右边要摆列好; 多:第二个“夕”要和第一个对齐,横撇要写得长一些。

  ③ 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以不同语气、神态,表演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  

  3、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的结尾。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生字卡片、配乐带、“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头饰。

  第一环节:

  1、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正确、流利)

  3、 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引导学生概括介绍课文大意】

  过渡语:这一大一小的松树长在哪里呢?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第二环节:多样化学生学习行为:(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

  读后讨论。  

  ①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② 讨论得出:小松树在高山上,大松树在平地上。(课件演示两棵松树)过渡语: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高,就得意地炫耀起自己来,它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谁来读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不了解自己,自以为比别人高的那种洋洋得意的感觉。】

  2、指名读小松树的话,读后讨论。 

  ① 指名读小松树的话。(读后评议)

  ② 赛读小松树的话。

  要求:读出小松树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得意神气的语气来。(板书:看得很远 比你高)

  ④ 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当时会怎么想呢?(板书:没有回答、)

  【让孩子们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展开想象,不但有益于他们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处事的指点。】

  过渡语: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风伯伯怎么说?

  请轻声自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体会风伯伯说的话的意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3.同学们读的真棒,谁能用上我们刚读的几个词,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说的真好,你读书真仔细啊!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还有两位朋友也来了,他们是----(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个淘气鬼在山上迷了路,找不到家了,来这儿让同学们为他们找家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指名上来贴图)

  (2)谢谢你为他们找到了家,现在我们知道了,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2.精读第二段

  (1)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他们一定天天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

  (2)请同学们大声的自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指名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3)从小松树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5)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6)同学们如果你是大松树看到小松树这样骄傲,而且还没礼貌,你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会想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他虽然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却被刚巧路过的风伯伯听到了。(多媒体出示风伯伯)风伯伯轻轻地、笑眯眯地来到了小松树的身边,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第三自然段风伯伯说的话)

  师: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谁再来读读这一段有道理的话。(出示风伯伯的话,指名学生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听懂了什么?

  指名说。(山下的松树比小松树高,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高的)

  是啊,小松树长得并不高,我们来比一比。(板书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它很高是因为他站得高,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托)我们再来看一下(板书演示)

  谁再来读读这一段有道理的话

  师评:老师听出来了,这位风伯伯的话说得很慢,声音听起来和温柔。谁再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看这还是一位怎样的风伯伯呢?(温柔、亲切)

  师:多么温柔、多么亲切的风伯伯啊!一声“孩子”我们知道了风伯伯把小松树是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的关爱啊,它是一边说一边怎样?(摸着学生的头)让我们学着风伯伯的样子,边读边做动作。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明白了风伯伯的话了吗?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你从哪里看出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理解词语:惭愧)“惭愧”是什么意思?(难过,不好意思)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地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师:这时,它会想些什么呢?

  生:它明白了,自己并不比大松树高,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地。

  生:它想,我以后再也不能骄傲了。

  师:请你代表小松树,再对大松树说句话好吗?

  生:松树姐姐,我以后再也不骄傲了。

  生:大松树,你好!我现在知道了你比我高多了,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

  师:是啊,是大山爷爷把小松树托起来的,小松树想明白了,小朋友,你们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生:小松树看起来很高,实际上它是长在大山上的。

  生:小松树比应该瞧不起大松树。

  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很谦虚的孩子。

  三、分角色朗读,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骄傲的小松树,谦虚的大松树,和蔼可亲的风伯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演一演。男生读小松树说的话,女生读风伯伯的话,剩下的老师来读,做好准备。

  四,总结

  今天,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明白了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教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习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词句,了解小松树的骄傲,为下文的学习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指导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

  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

  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拼读生字,初步识记。

  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

  *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

  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

  出示折叠生字词卡:

  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 (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

  6.托 (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

  [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好,我们可以开始读课文了,请小朋友轻声地读读课文,注意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了。(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2)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

  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

  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四、精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过渡:看来把课文读正确小朋友没有问题了。不过,我们还要学会动脑筋的读书,那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现在,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老师有问题要考考大家的。

  1.学习第一段。(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不同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课件点击“山上,小”“山下,大”)

  教师简笔画山。(拿出课始出示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能摆放一下黑板上这两棵松树的位置?指明学生上台摆。

  评价:摆得对不对?奖励你给大家读读第一段。(贴图的学生朗读第一节)

  2)我们一起来介绍介绍这两棵松树的位置。(齐读)

  2.学习第二段

  过渡:有一天,山上的小松树对着山下的大松树说起话来。它在说什么呢?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指名1生朗读)小朋友,你们听明白它说的话了吗?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分句出示)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听听。

  1)出示句子1: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指名一生朗读)

  师:听懂了吗?(小松树是说自己长得很高。)它是怎么夸自己的?(出示:多高哇)谁来读读这个词。想想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怎么样?(很得意。)

  谁能当回小松树,得意的说一说。(指名1生朗读,指导表情。)

  强调:看看,小松树在夸自己长得高的时候,还用上了感叹号。(教师打开词语折叠的感叹号)谁有本领把感叹号表现的语气也读出来。(评价:真是很得意。)

  2)出示句子2: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句(齐读)你又读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出示卡片“你呢”,这里的你,是指谁啊?(大松树)出示:你呢?后面是个什么符号?(问号)谁来把这个问号读出来?追问“小松树”:你心里怎么想?(评价:有点怀疑。有点不相信。有点看不起)是啊,小松树心里其实想说……

  3)(完整出示2句话)听了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啊?(生自由评价:骄傲、没有礼貌等)你还从这个句子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出示2类字“喂”。读。瞧打招呼都这么没有礼貌)你能想象一下,当时小松树神气活现的样子吗?谁来读好小松树的话?

  4)假如你是大松树,会回答它呢?(教师贴出词卡“回答”)学生自由交流。

  然而,文中的大松树是怎么做的?(教师板书:没有)。

  我们再看书上的插图,大松树什么表情啊?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谦虚)

  5)小结:小松树和大松树多么不同啊。我们来分角色演演吧。(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演读。评价。)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预设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较简单,通过抓重点字“山上”、“山下”,摆放两棵松树的位置,使学生理解本段内容。第2自然段主要写小松树的表现,理解它的骄傲,为第2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对小松树的2句话,进行逐个突破。抓住语气词,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想象小松树的表情、动作,感受它的骄傲。另外,相机进行“回答”这2个生字的书写指导,随文识字的方法,更利于学生记忆生字。]

  五、复习词语,游戏巩固。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

  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答-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

  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

  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习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

  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趣。]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出示小松树图片)

  小松树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叫小松树,今年7岁了,很高兴来到一、(2)班,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小松树,学习一个和小松树有关的寓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2、简介寓言故事。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4、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于小松树以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地听一位叔叔给我们讲这个故事。

  2、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效果,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看,字宝宝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空 回答空 松树空 惭愧空 低头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着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爷爷空 拖起来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通过多种认读方式,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并标出自然段。(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山。)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习第一小节:(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师在黑板上画一座高山)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空 (请一学生到台前,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大家看,小松树站在山顶上,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课文潜在资源,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为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

  (2)谁来读第二小节。(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学到这儿,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不愿意)

  (5)齐读第二小节。

  【本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小节:

  (1)谁来读第三小节。

  (2)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舒服)

  空空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学生自读,指生读,师范读,生练读,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听懂了吗?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巧妙激趣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 猜一种树。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谜底:松树)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3.师: 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八课。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上节课x老师带小朋友们读过这篇课文了,你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他们的家吗? (画大山的图),瞧,这是大山爷爷,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呢?指名上台来摆两棵松树的位置。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到家,那你们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呢?(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后要评价:你真会读书啊!)

  师: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句式练习:_____长在______,个儿长得________。(电脑出示)

  2、长在大山顶上的这棵小松树从高处向下放眼看去,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

  3、小松树站的这么高,看到的东西可真多呀!这天,小松树看到了山下的大松树,它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谁来说说,小松树说了什么?(指名说)请你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想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骄傲 得意自满)

  5、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松树,你会怎么去说这几句话呢?谁来试一试?

  (1)“喂、朋友,”

  小朋友,小松树在山上,离山下的大松树很远,他会怎么喊山下的大松树呢?

  (你能再喊得响一些、长一些吗?还可以再远一点。大松树可听不见呀!

  这声音一定飘到大松树的耳朵里了。)

  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a是啊,你看,小松树多骄傲啊,它觉得自己长的是——很高、最高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了?

  b你能骄傲的读读这句话吗?

  c指名读  评价(才这么高,还可以再高点。真高啊!还加上动作读了呢!)

  一起来骄傲的读读

  (3)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远点好吗?多远啊!远的看不见了)

  a.老师从“很远很远”听出来了,小松树看的真远啊!两个很远在一起就表示非常远,你能照样子说说吗?

  电脑出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座山真的很   很   呀。

  西瓜真是很   很   呀。

  长江真是很   很   呀。

  天空真的是很   很   呀。

  (很高很大,你说了大山的两个特点,又高又大,要是我只说大山的高,该怎么填呢?)

  b哎呀,这棵小松树长的真高啊,它觉得自己能看到非常远的地方,他认为大松树呢?(看得远吗?)于是他暗暗得意,对大松树说,我能—— 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小松树多瞧不起人啊)你能读出瞧不起大松树的样子来吗?谁来试一试?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真有点瞧不起别人了,要是加上了表情就更好了)

  c(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真是一个比一个得意)

  6、小朋友,你能加上动作表情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着读好这两句话

  (1)指名读  评价  真不把大松树放在眼里

  (2)谁也来和他比一比,把你眼中的小松树读出来。

  (这棵小松树真是非常骄傲   连脚尖都踮起来了  小胸脯挺得直直的,真像在比高矮呢?  真是一棵活灵活现的小松树)

  (3)我们一起站起来学学小松树的样子来读读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69740128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