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契合伴侣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精选12篇)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想成就大事,必先做好小事”的道理。      3.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会变成陈述句。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陈蕃的书房是否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闭上眼睛,进入情境之中:你想到了那里的环境怎样?(生自由表达)房子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知道他后来的情况吗?      据古书记载,他后来成为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担任朝延要职,深受百姓称赞。      二、自主学习      过渡:陈蕃的成功,应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是谁,为什么值得感谢?再读课文,细心找寻,其中原因你会明白的!      出示自学提纲:      1.你认为陈蕃有什么优缺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2.用“~~~~~”在文中画出薛勤的话,读一读,思考薛勤对陈蕃的回答持什么观点?      3.“扫天下”与“扫一室”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      1.课堂交流:      陈蕃的优点:喜好读书、志存高远;缺点:生活懒散,连书房都很少收拾打扫。      教师引导: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关联词将陈蕃的优点与缺点相连接?(陈蕃之所以不打扫屋子是因为 -------)      2.指导朗读薛勤的话,要求读出反问的语气,然后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给句子换说法的方法加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3.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结合课文内容,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给以总结)      扫一室:指做好身边的小事。 扫:清扫      扫天下: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代指远大的志向 。  扫:扫除      4.试着举例说明“扫天下”与“扫一室”之间的关系。(要想“扫天下”,就要从“扫一室”做起。)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读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大家一定有意犹未尽之感。那么,接下来会有什么故事发生,你有什么话想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行小事,何以成大业?薛勤的话使陈蕃幡然醒悟,一下子明白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和关系。你是否也明白这种关系呢?那么你心中的小事、大事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做?      五、堂清检测(1、2题必做,3题选做)      1.填空。      “扫一室”指 (                ),“扫天下”指 (                  ),二者关系是:只有(                 ),才 (              )。      2.表达。      学完此文,我明白了:(          )。以后,我打算(          )。      3.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堂清反馈: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2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的。故事的内容耐人寻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主要讲了东汉时代,一起学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成就大事,往往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 “扫天下”。其中“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 的特别含义,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明白心存大志必须从小事做起,连一间小小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哲理。感受大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个教学的重、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谈论生活当中的大事与小事,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外《“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个课题本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因此开课伊始,让学生理解课题意思以后,然后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想搞明白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他们并排放在一起? “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而这正是我们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随机板写下来,以此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了解学生掌握读音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为众多个多音字的读音,需要纠正读音并巩固加强。)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课文,感悟故事内容

  (一)研读3、4自然段,探讨陈蕃的思想根源

  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议一议陈蕃这个人。

  3.全班交流。(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陈蕃的做法和想法两个方面,即结合课文的3、4自然段,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地谈论、评说。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顺势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实现认识上的升华。)

  学生谈到第三段的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划出描写陈蕃书房情景的句子,结合句子谈感受。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句子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从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谈不屑于做小事带给人是不爽甚至是厌烦的感觉。依次来训练学生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提高评判事物的能力。[

  学生谈到第四段的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先划出陈蕃对打扫房间不以为然的三个词语: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让学生结合陈藩的话谈谈他是怎样想的?

  他认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不能把精力、心思浪费在无谓的小事上,做小事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顺势解决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二)研读描述薛勤的语句和段落(重点是第五自然段),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学生把握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之后,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探讨“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

  1.薛勤和陈蕃的想法一样吗?他是如何看待陈蕃的言行的?

  (这个话题是学生愿意探究和表达的,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理解好第五自然段的两组句子。)

  第一组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这个句子表述了两层意思:陈蕃从小就有大志,即志存高远,但连打扫房间这样的小事都不愿意做,又怎能做成大事,实现志向。)

  第二组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这是一个反问句。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肯定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同时通过对比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强烈。)

  2.帮助学生提炼认识

  帮助学生逆推,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实现高远的志向,必须从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研读第六自然段,体验陈蕃的内心活动

  以第六自然段为过渡,创设问题情境: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陈蕃,你怎样品味薛勤的话,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更易于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更深入地去理解、感悟薛勤讲的“一间小屋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大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认识

  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深化对“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五、课外拓展,搜集相关的名言或故事,扩充对“大与小”辩证关系的认识

  六、小练笔

  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应该做好哪些小事,为将来做好大事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也是学生对自己收益的一个总结。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3

  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25人。其中男13人,女12人。他们思维活跃,聪明活泼。但由于知识链存在断点,所以成绩很难提高。二、教学内容分析: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警示人们: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二)、情感态度目标: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四、教学难点分析: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简洁,用词精确。2、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环境教育特色学校,作为这个学校的一员,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有多大的作用吗?(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管是否会回答或回答得不够清楚都没有关系。】(多媒体出示有关一滴水、一度电的作用的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一滴水、一度电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的道理,从而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也为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重点问题)(1)“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2)“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正是本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师将据此来组织下一步的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2、师: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味感悟,引发思考。师:(课件再次出示重点问题)带着你们刚才的问题,认真地默读和轻声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圈划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或者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学生读文、圈划、写批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名反馈,相机解决问题,指导朗读。)1、相机指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着实、污浊、轰轰烈烈、寒暄等。2、相机理解重点句子。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1)(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2)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感受这个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3)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感受“小事”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大事,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而且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3、相机理解陈蕃这个人。师: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1)当学生谈到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时,学习第四自然段。师:你认为陈蕃这样对吗?他是怎么认为的? 师:陈蕃的志向算大事还是小事,理解“扫天下”的表层意思和特殊含义。(2)当学生提到,陈蕃生活很懒散,学习第三自然段。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通过指导读书,理解重点词语,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师: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写一写。(写后全班交流)【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3)师: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课件出示)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发现、了解并学会“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的用法。】 师:正因为薛勤是这样想的,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课件再次出示重点句子)(4)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这句话会沉思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陈蕃的生平事迹)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正因为陈蕃意识到了自己的想法的不对,所以,他彻底地改变了自己,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并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指名回答)师小结:是呀,要想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设计意图: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课件出示名言警句)师:现在,老师把这几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生齐读名言)(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作业超市:1、必做题:(1)写本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用“……但……”的句式造一个句子。(2)把你今天学的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讲给家人听。2、选做题: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也有人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说说理由。(温馨提示:可以上网、看书查找资料)【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注意层次性,这是尊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表现。】七、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      平常小事 = 轰轰烈烈的伟业     “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 !七、课堂练习: (1)写本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用“……但……”的句式造一个句子。(2)把你今天学的故事和明白的道理讲给家人听。  八、作业安排: 薛勤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也有人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请说说理由。 九、附录: 教材及自制课件 十、自问自答: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重难点的突破上,根据课文特点及学情,我主要采用了“以议为主,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感悟为辅”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看课题质疑时提出的能体现文章重难点的两个问题:“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来总领全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进行探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二)多相互动代替教师的朗读指导。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和行为很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教师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进行朗读指导。而是在让每个学生充分读书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来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很到位。(三)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深层内涵。教学伊始,教师就通过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的客观事实,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在教学中,又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四)拓展阅读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不仅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知识背景,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扫一室”与“扫天下”》说课稿                                              设计者:王静娴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就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是根据〈后汉书.陈蕃传>的第一节内容改编的。故事内容耐人寻味,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主要讲了东汉时代,青年人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你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就大事往往从第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这个实际,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已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感悟反问句的意思,为本单元后面课文铁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目标       1. 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 情感态度目标       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五课时安排       本课计划二课时完成 ,我将教学的是第二课时,目标为:      1. 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感悟反问句的意思。      3. 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设置悬念       1、     说说你对“小事”与“大事”的看法。       2、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都已养成预习课文,并做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的习惯,让他们借这个机会把预习中对课题的不解和想法说出来,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提高质疑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小组内交流。(结合自己的笔记。)      3、  小组代表发言。      4、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即让他们充分地读,并与同桌、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知”与“不知”,从而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打好基础。都说:只有有所感才能有所得。我想在学习课文中,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       三、学习课文。       1、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段落来读一读。       2、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3、  抓住课文中的有关词句来读。(可以多形式读,教师也可范读,指导朗读。)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容易,这时让他们找出重点段来也不难,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问题,围绕这个主轴让学生去品读词句来体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四、口语表达: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1、如果你是陈蕃你会怎样做。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                                                      王静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 ,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准备:   与教学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放录音《特殊的考试》。       2.学生听后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被录取了”?(目的引出大与小)       3.板书——“扫一室”与“扫天下”,并齐读两遍。                 (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老师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课件)这些字词,你认识了吗?请几位同学开火车,其他同学跟读。       2.学生自由出声读课文。       3.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       4.学生评价朗读。       5.提问“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2——5自然段有关系,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默读这几段,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从课文哪可以看出陈蕃很懒散?      2.出示句子: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4.你认为陈蕃这样做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      5.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满不在乎”,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6.读并肯定陈蕃说的话是反问句并将改为陈述句,感悟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语气强烈。      7.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8.揭示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大事与小事。      9.那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诫表现出了怎样的神态?      10.出示最后一句话并提出沉思是什么意思?      11.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陈蕃错在哪?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实现远大的志向,必须从小事做起。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迈出人生的一大步。       五.布置作业:       1.编一个陈蕃和我的故事。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陈蕃:只做大事看不起小事“扫一室”与“扫天下”                 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薛勤: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的课文。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去抓住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对课文的看法。语文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就是最好的语文素材,而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学生的学习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他们的眼光去看待学习,有时候,他们的看法会比我们更全面,也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惊喜。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舍弃了讲,确切地说,是舍弃了对课文的讲,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了他们,让他们多读,多讲,多体悟。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焕发出学习的活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更多,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评《“扫一室”与“扫天下”》                                                             宋文洁        王静娴老师执教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十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文章故事简短却意味深长,意在告诉学生,凡事从小事做起,做好了小事,将来才能做大事。课文不长,但可挖掘的点很多,整节课,王老师主要抓住陈蕃与薛勤二人对“扫一室”与“扫天下”的不同观点入手,简化教学环节,进行适度引领,引导学生        走进、走入文章。从文章句子中去品味“大与小”的关系。        这节课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1、老师语言亲切,教态大方,有条不紊,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课开始,老师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并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在学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后,通过板书让学生初步感知“大”与“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3、突破教学顺序,采用变序的学方法。在课中,老师紧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通过读书讨论,引导学生从文本找依据,读懂陈蕃与薛勤二人对二者关系的不同看法。利用重点句来辐射全篇文章。先由陈蕃的话,引出对“志存高远”一词的理解,然后在了解了陈蕃观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陈蕃居室的一段)让学生明确:思想能指导行动,陈的居室之所以肮脏,污浊,是与他思想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老师还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理解“满不在乎”、“理直气壮”等词语,使句与句的理解“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有效到位。        4、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陈蕃对“大”与“小”的不同看法,老师特意设计了朗读的训练点,先用课件出示这段话:“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体会陈蕃对“大”与“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让学生体会陈蕃在说这番话时是怎样一种心态,让学生大胆地设想,并通过边做动作边朗读来体现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学过程中,板书精练简洁,突出中心。开课伊始故意最后写“与” 字,让孩子看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后总结归纳“小事不为大事难成”。让这八个字,成为学生指路的明灯,成为学生处世的座右铭。但是,本节课仅让学生懂得“小事不为,大事难成”还不够,还应让学生学习陈蕃“少年有大志,存高远”的优点,让学生看到他小小年级,,就喜爱读书的难得。通过课文最后一句话“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让生思考:他可能会沉思些什么?他今后会有怎样的行动?使学生认识到陈蕃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也正靠这种勇气和决心,陈蕃后来才有所作为,做成了一番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分析中理解“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2、通过朗读感悟、勾画批阅、抓重点词的方式体会句子的语气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4、在学习中理解“小事”对于“大事”的重要性。树立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勾画批阅、抓重点词的方式体会句子的语气和意思,把握人物的心理,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握文章主旨,在学习中理解“小事”对于“大事”的重要性。树立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的信心。教学设计:一:巩固引入,初悟文意  师:上一课时我们说到陈蕃后来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志向,为汉代的“乱而不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他的成就是否与他十五岁时的这一次经历有关呢?让我们再走进《“扫一室”与“扫天下”》板书课题。快速阅读课文,你能快速用波浪线勾出“扫一室”与“扫天下”具体指什么吗? 结合学生回答分析引号可能具备的意义——引用二:品读感悟,披文入理。  (一)人物入手,感受“豪情”1、提出“扫一室”的是何人?提出“扫天下”又是谁?   板书  薛勤   陈蕃2、师:课文中先介绍了谁?请朗读第一自然段,圈出最能表现陈蕃性格的词语。板书“志存高远”;“生活懒散”   体会“但”字透露的感情色彩。3、什么是“志存高远”呢?你能在课本中找出描写陈蕃志存高远的话么?请读一读,注意把握人物的语气和神态。   什么语气?什么样的神态?   引:满不在乎   理直气壮   很有些得意   比较读   齐读     这个句子还可以怎么表达,品语气是否有所不同。4、 对于陈蕃的这段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你想对他说什么?5、老师也希望做这样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听我读读,你有问题想要问我——陈蕃么?  引:小小的一间屋子(二)场景着眼,体会感受。1、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   生找,抽生读。2、 出示课件,理解程度副词对加强句子感情的作用。   比较读,强调读。3、在这样的屋子里,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这么做?4、 师:所以薛勤在看到这样的一副场景以后,忍不住……强调人物神态,说……强调人物语言。   问:怎么说的?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你怎么读?5、请一个志存高远的陈蕃来回答他……分角色读。(三)品析心理,体会“用心”   师:薛勤听了陈蕃的话,是怎么想的?请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写上:"心理活动"四个字   抽生读,再读,你读懂了什么?抽生改陈述句2、品一“盯”字,薛勤有什么样的心情在里面?   a、师:在生活中,你被人“盯”着有什么感受?那为什么薛勤还使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看着陈蕃呢?你能分析下薛勤此时的心理吗?   b、出示课件,读出这样的一种“语重心长”、“用心良苦”、“谆谆告诫”的意味。这个句子,你是否也能换一种说法?有什么差异?再读原句。3、那么我们再回到第二自然段,看薛勤是如何进的陈蕃的书房的?品味“寒暄”和“随意”处的用心,体悟“着实”处的意外和吃惊。4、陈蕃体会到这样的一种“用心良苦”了么?齐读最后一自然段5、陈蕃究竟明白了什么道理?大家议一议。   结:孩子们,你们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了吗?请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阐述(课件)  再析“引号”作用——特殊含义四:再读全文,煊情升华读文,师:带着我们今天特有的记忆,牢牢记得“一室不扫安以扫天下”。愿我们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实现我们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抱负。板书:小…………大五:拓展延伸,温故知新   师:陈蕃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你究竟学到了什么?抽生感悟师:最后老师想送一些话给大家   推荐名言,分享阅读;加强记忆,强化感受。八:作业   写话:陈蕃和我……板书设计:                                小          大                    “扫一室”与“扫天下”             薛勤:语重心长   用心良苦                       志存高远             陈蕃                      生活懒散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6

  教材简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细读课文,理清层次,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通过学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准备:与教学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实现理想、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花、考上好大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20分钟、做好一次值日、写好一次作业)请大家将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类。   2.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说一说,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3、再读读课文,你觉得陈蕃的屋子怎样?画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样的读书环境吗?说说理由。   5、就是这样一间屋子,来客薛勤有什么反应?课文怎样写薛勤,找出有关的句子认真读读,体会一下。     相机出示句子: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薛勤一进书房,吓了一跳。     (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陈蕃书房的肮脏,体会出他的懒散、不拘小节,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     6、你认为陈蕃不打扫屋子只专心读书对吗?可他却怎么认为?指导学生体会“理直气壮”“得意”,试着读出这几句话。   7、如果让你劝劝他,你会怎样说?拿起笔简单列一列你发言的提纲。(将写引入课堂,读写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悟理,在写中明理。)   8、全班交流。   9、和我们大家的观点一致,薛勤也认为陈蕃的做法欠妥,他是怎样劝诫的?指名生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能换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吗?   10、如果你是陈蕃,你听了薛勤这句话会想些什么,又会怎么做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陈蕃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找课文答案或交流查找资料。     (陈蕃,东汉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行小事立大志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7

  之一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 孙凤霞

  教学目的: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

  1、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

  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

  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

  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

  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

  1、指名读生字。

  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

  3、集体扩词。

  4、独立试写。

  四、口语表达:

  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的启发)。

  五、布置作业 :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不“扫一室”

  ?“扫天下”

  课后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8

  一、 说教材:

  这是《课标》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大与小。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大与小是相对的,也是密切联系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二、 说导学方法:

  这篇课文我继续采用“三读三问”教学法,准备用两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熟读课文,总结交流自己知道的内容,总结归纳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完成“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法的前两个步骤(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

  这节课我准备完成“三读三问”教学法的第三个步骤(想知道什么?)。导学目标是:

  (一)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关系;

  (三)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单元主题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四) 会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

  三、说导学过程:

  (一)小组归纳,小组汇报;

  (二)体会人品,指导朗读;

  (三)小组反馈,拓展延伸。

  四、说导学理念:

  知识与能力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并渗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从而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飞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指导点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感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

  (二)

  第二课时

  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1、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关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与小的单元主题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4、会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

  导学方法:三读三问法;

  导学重点:大与小的关系;

  导学难点:单元主题在课文中的体现。

  导学过程: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归纳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问题总结、归纳一下。待会儿由小组发言人来汇报(六个学习小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

  (一) 小组归纳,小组汇报

  第六组

  问题(1)课文中有四个反问句,其中三个是薛勤说出来的,只有一句是陈蕃说出来的,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而不用其它句式呢?

  ①把你最喜欢的一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②读一读,体会一下看用那一种句式表达更好;

  ③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课件展示反问句;

  ⑤小结归纳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1、变“?”为“。”;2、变否定语气为肯定语气(变肯定语气为否定语气);3、取掉疑问词。

  ⑥小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在文中用反问句更能表达人物的语气,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组

  问题(2)陈蕃到底错在哪里?

  ① 小组讨论,回答(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② 板书:小 大 小事 大事

  ③ 学生互相补充:

  ④ 板书:做大事 做小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

  (二) 体会人品,指导朗读

  ①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课文中有两个人物,你更喜欢那一个,请用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课文,给小组的同学听;

  ②小组推荐朗读;

  ③课件展示示范朗读。

  (三)小组反馈,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大与小是相对的,小的东西会变大,大的东西也会变小,小事也就是大事,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做小事也就是做大事,不是吗?正因为课文中的陈蕃明白了薛勤话中包含的道理,所以陈蕃长大后才成就了一番“扫天下”的大业。请看:

  ① 课件展示(陈蕃的生平事件)

  ②课本104页语文天地中春秋时的荀子、三国时的刘备的话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告诉过我们同样的道理。请在课外阅读中,找一找类似的名人名言,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写出自己的名言更好,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仔细体会这些名人名言的含义好吗?

  附1: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小 大

  小事 大事

  做小事 做大事

  做小事就是做大事 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9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看似日常小事,却往往决定大事的成败。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愿它像启明星一样,给你指明道路,给你人生真谛!2、板题、读题 《“扫一室”与“扫天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抽学生读,每人一段。其余同学认真倾听。2、学生评价刚才这6个同学的朗读。(洪亮;准确;通顺;有感情。)3、出示朗读要求:       读书如品茶,慢喝细饮才能品出茶的醇香。我们读书慢慢去品,可以边读边琢磨。读到情不自禁之处,我们还可以反复地读,细细地来品读;如果能拿笔简单地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那就更好了!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5、思考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薛勤劝解陈蕃: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1、思考问题:师:你喜欢哪一个主人公?为什么?2、全班交流。生:喜欢陈藩因为 “喜好读书”   生:喜欢陈藩因为“志存高远”“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指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出感情。生:我不喜欢陈藩,因为他很“懒散”。   找找文中的介绍读一读。指导朗读(心情、神态、语气)生: 我喜欢薛勤,因为他帮助陈藩,指导他改正。    ①、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②、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指导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来)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训练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     2、创设情境,分角色再读。 给你一次扮演陈蕃和薛勤的机会,两人对对话。个人、小组分角色读书。3、 陈蕃后来是怎样做的呢?(交流查找资料。) (陈蕃,字仲举,东汉著名政治家,曾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4、再读文章,加深理解。四、总结课文,提高认识。  1、学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总结:“扫一室”:平常小事;“扫天下”:轰轰烈烈的大事)   2、“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联系呢?(学生畅谈,板书:小事成就大事)五、深化拓展。 1、抓小事方能成大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中有太多蕴含这样哲理让的名言警句,我们赏析几则。(幻灯片出示句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扫一室”做起,累积起“扫天下”的资本与财富吧!七、布置作业:    将陈藩给你的启示写成座右铭贴在书桌上。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陈蕃     不扫      只扫                        小事成就大事     薛勤     不扫     不能扫 评析: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小事,但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在今天同样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如何使学生从中悟理、学以致用是关键。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书:抽读、自读、齐读、引读、有感情的读、明了方法之后再读,深层感知后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书中认识到人物特点,体会到人物的感情,领悟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其次,一个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在读书中、交流中将人物特点逐一挖掘出来。只一个问题却统领了全文,围绕这个问题,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得以实现,也化难为易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课文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写到陈蕃沉思很久,感到薛勤的话有道理就结束了,可后来他怎么做的,我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来补充文本内容。这样在于激发学生搜集资料,并且学会选择、整理资料。资料的补充使他们更加深入体会到课文中心: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从课堂链接到课外,能有效地发挥文本的辐射作用,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阅读的视角伸向文本的源头。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面对文本,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在得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文、受到情感熏陶。“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扫一室”与“扫天下”各代指什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句子为学生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有两次读文,其间穿插了一次如何读书的讨论,后来也做了一些调整:先讨论后读书。课堂教学中虽将学生的认识都统一到只有扫一室才能扫天下的概念中,但仍有部分分歧,所以作了一次补充,课堂围绕它展开一次小小辩论赛。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能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反问句在语意表达上的作用;体会转折句式的用法;体会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三、教学准备: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思考题。2、教师: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课件。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1、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板书:陈蕃  薛勤)       (二)深究细读,品味感悟  1、师:概括得好。那么这篇课文中的两个人物都是怎样看待“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勾画句子)2、抽生汇报后,老师引生读句:陈蕃认为——;再引读:薛勤认为——(生读后抽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同样是“扫一室”与“扫天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就知道他为什么那么认为了。快速找出课文哪一段有介绍。(第1段)4、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  5、生汇报,师小结:抓住重点词或句子概括段意是很好的方法,以后要多尝试。再引导:什么叫“志存高远”? 那么“懒散”又是什么意思?   师再引:人志向远大又喜好读书是好事还是坏事?而生活懒散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这句话中前半句说优点,后半句说缺点,意思发生了转变,中间就用—— “但”字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大家读一读,再体会一下。(生读句子)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 (可、可是) (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通顺,同时体会转折的意思。) 老师读句子,认真听,仔细体会:看看作者重点要强调的是前半句的意思还是后半句的意思?所以,你在说话和写话时,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就可以用“但、可、可是”把前后句子连接起来,而且要把自己强调的意思放在关联词的后面。(生齐读句子: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6、引生细究: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认真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相应的句子。(“志存高远”用“——”、“喜好读书”用“﹋﹋”、“生活懒散”用“”,生画句子,师巡视。)7、交流点拨: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进行如下点拨:(1)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  生读出画的句子——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师:默读这段话,看看自己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作者先概括说陈蕃的屋里          ,然后,分别从        、        、        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最后,总述“屋里不仅        ,            。”可见,这段描写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师再引:屋子很乱,可薛勤看这间屋子却很有顺序哟。来,我们一起随薛勤走进屋子有顺序地看看: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乱七八糟,桌子上 ——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陈蕃的屋子怎么样?(也太脏了,而且还很乱。)  师引:默读这段描写,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屋子里乱七八糟,打上着重号。然后,抽学生来汇报,相机让学生用读表现自己的体会。师:老师来读,闭上眼睛,随老师的读到陈蕃的书房看看,体会作者描写顺序,感受书房的脏乱。师(小结):这么脏乱的书房让我们感觉到陈蕃确实——生活懒散。这么懒散的生活习惯可大大出乎薛勤的意外,所以文中说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  (2)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师:有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志存高远的?  生读画的句子:一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出示相应文字课件。)  师:他究竟有多大的志向?(理解“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这是一句反问句,意思不变,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生答后师小结板书:不扫  只扫)同样的意思,可作者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呢?(男生读原句,女生读改后的陈述句,体会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对,反问句更能表达出陈蕃的志向远大,表现他一心要扫天下的决心。(试读、抽读、齐读) (3)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师: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生读画的句子——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  师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还有吗?  生读画的句子: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师引生说出理由。  (4)师(小结):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得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你是陈蕃父亲的朋友——薛勤,看后你心里会想什么?会怎么做?看看书中怎么写的,用读来回答老师。8、体会薛勤的观点(1)引读5自然段,问:薛勤的观点是——(出示课件: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你是薛勤,你来对陈蕃说。(抽读,师随机评:我听出了你的急切,我听出了你的担忧。)这也是一句——反问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薛勤的急切的心情强烈的语气。(齐读)老师引:这句话意思不变,你能改成陈述句吗?(相机板书:不扫  更  不能扫)师:这里还有一句话表现了薛勤对陈蕃的担忧,“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这也是一句——反问句, 你能意思不变,能改成陈述句吗?师:你看,作者为了鲜明地表达薛勤和陈蕃对 “扫一室”与“ 扫天下”的看法,三处运用反问句。来,让我们再在读中体会体会。(读4、5自然段)男同学读陈蕃的话,女同学读薛勤想的和说的,老师读叙述的句子。9、展开联想,了解陈蕃。1、师: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 齐读最后一段,他又会怎么做呢?  2、师:陈蕃听了薛勤的劝告后成就自己的大事业了吗?(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课件:陈蕃,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守、太尉、太傅等职。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e],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看来,陈蕃真的成就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如果当初他不做身边的平凡小事,就难以成就日后的大事业。(三)明白道理,拓展积累  1、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 那么“扫天下”呢? (板书:平凡小事  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2、师:“扫一室”“扫天下”中间加个“与”字表明这课就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我们把课题中的“与”字去掉,你能用关联词来说说“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关系吗?也可以说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板书:不做小事,就难成大事;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师:对,作者就是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明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板书)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他生活却很懒散”放在“但”后面重点强调?就是为了突出“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到今天,它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师:要成就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这是本课作者对“大与小”的思考,下面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有关大与小的名言——课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培养习惯,收获行为;培养行为,收获性格;培养性格,收获命运。(生自读再齐读。有时间,把三、四句写在语文天地第二题后面。)希望大家下来也像老师一样去收集这类名言警句,并记住它们,经常告诫自己、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五、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平凡小事)(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陈蕃          不扫        只扫                 (告诫)                    从小事做起薛勤          不扫   更   不能扫                  不做小事    就难成大事          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11

  《“扫一室”与“扫天下”》 教学反思

  新教师培训是我们新教师起好步、开好头、少走弯路的学习平台。我们的培训有实践汇报课这么一个环节,我们容桂镇上11个新语文教师,商定由我作代表来上这节课。当时大家建议我上《一枚金币》,但我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进度,就选了《“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发现了自己这堂课的以下不足:      第一,目标不够清晰。反映在有些目标条例是可以合并的,而且不应该自作主张的设立: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道德情感目标,这种设法是不符合教学实际的,所以更改为。1、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2、熟读课文,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4、通过学习,受到“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小事着手”的教育。      第二、复习课文过长。复习课文作为引入新课的一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过长的话就不恰当了。让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个已经复述得非常好了,就可以不要再找其他学生重复复述了。      第三、手势语欠缺。整堂课下来,极少有自己的手势语,这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得在这个方面努力,学好并用好手势语,增加语文课的生动性,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激励学生不够。学生回答正确甚至精彩的时候,非常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及时表扬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光有表扬好不够,还得抓住表扬点,将激励做到实处。      第五、拓展延伸需改进。在让学生谈完自己的远大理想的时候,我忘记了让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计划,这个时候引导他们将生活小事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懂得从小事做起的道理,德育渗透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还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历练,逐步提高。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开课伊始我采用由一滴水和一粒米引出两组惊人数字的小资料引入。一滴水和70年,一粒米和274年,让学生感到惊讶万分和不可思议,然后我马上让学生思考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小小的一滴水、一粒米会变面这样两组惊人的数字呢?让学生先体会到大与小之间的关系,为学习本课作了一个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陈蕃生活懒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陈蕃说的话,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在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我以读代讲,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句子的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及意思。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篇12

  一、学情分析

  1.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故事仍然有现实意义,课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根本无法了解到课文所在年代的背景。这就为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可将查找所获资料与学生交流共享,以便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由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的不同,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反问句,可能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二、教学设想与目标    本文故事虽然短小,但内涵丰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其次,要让学生读文后交流感受,在交流中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再次,通过分析“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进而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认识“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以及反问句式,为本单元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要达到的目标是: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能找出“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4.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粒米,一滴水有多大的作用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课前老师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同学们请看。教师读出以下数据。    (多媒体出示:水一滴滴地流掉,米粒一粒粒被扔掉场景及以下数据:)    你知道吗?    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滴水,我国13亿人口就会浪费13亿滴水,相当于260吨水,如果每人每天吃10千克的水,这些水可供1人吃26 000天,也就是70年。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米,全国每天浪费掉13亿粒米,一粒米大约重0.025克,这13亿粒米大约重75吨,假如一人天能吃掉0.75克米。这些米足够一人吃10万天,也就是274年。    (设计意图:使学生恍然觉悟,一粒米、一滴水虽小,但集聚起来却是不可忽视,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大与小的关系。)   3.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4.米粒、水滴虽小,但聚集起来能办大事情,解决大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进入十一单元大与小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    (设计意图:课题“扫天下”的天下写得大一些,是为了使学生从感观上初步体会两者的意义不同,但又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实际上我们想知道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带着你们的问题,出声地朗读课文,在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用你喜欢的方式圈画出与你们的问题有关的语句。    (学生读文圈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在读文时适当地做出圈画,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2.谁能说说自己读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交流补充,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实际上你们所谈到的都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系?   4.是的3~5段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请你仔细读这几段,想一想在这几段中,你打算解决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找重点段,引导学生掌握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   5.你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打算怎么解决呢?   6.好,自由寻找合作小伙伴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学习)   7.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补充,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对于课文中的难懂词语、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自然而然就领会了。)    师:是的,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举手之劳,不必花费太多心思,日常小事都做不好的人怎么去成就大事呢?通过我们刚才的分析,你们认为我们在读这三段课文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谁想来读一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完后,我们评价出他们读得怎么样。   8.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9.学生在朗读中可能会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吓了一跳的语气、得意的语气、反问的语气……教师相机追问:你们听出他们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了吗?为什么这样读呢?    (设计意图: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特点的理解、感悟情况,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引导学生读文后质疑   1.学生交流课前提的问题。   2.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问题或词语划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及生生在对话交流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例如:     ①着实、污浊什么意思?结合上下文指导学生理解。     ②“轰轰烈烈”联系课文背景指导学生理解。     ③“寒暄”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4.学生分角色朗读。   5.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品味感悟,激发思考   1.读文后,我们每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看法,那么课文中的薛勤想对陈蕃表达自己什么看法呢?   2.学生读出薛勤原话: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老师指课题)    师:这就是课文的原题“扫一室”与“扫天下”,现在你们知道“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吗?    生:“扫一室”指平常小事,“扫天下”指轰轰烈烈的大事。   3.师顺势引导:对你们来说,什么样的事是大事,什么样的事是小事?    (设计意图:因势利导,由课文中的小事大事引申到学生话中的小事大事,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   4.回过来,我们看这句话,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比较好,请你们反复读一读这句话,并试着把这句话放到所在的段落中去读一读,感受一下。   5.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6.这个句子我们能换个说法又不改变原意吗?    (生试做改句练习: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7.师:可以这样改,像这种类型的句子,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句吗?   8.像这种类型的句子我们叫它反问句,改完后的句子叫陈述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这种类型的句子。   9.你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些?(生说看法)   10.师顺势引导:是的,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的语气表达得更强烈些。   11.学生知道,说出这样的句子是反问句,师提问:你还能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12.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再做改句练习,并说一说改后的句子叫什么。   13.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哪种句子的表达效果好。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觉得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薛勤是怎么评价他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但”字连接的转折句式。)    预设: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2.你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意思一样吗?哪个字连接前后句,这个字起到什么作用?   3.用一个“但”字连接前后意思相反的句子,起到转折作用,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你能找到吗?    (学生寻找并交流)    师(手指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教育意义呢?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的目的是使课文的思想内容得到提升,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教育意义。)    总结:这篇课文对我的教育意义也很大,同时,让我想起了两句名言:春秋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三国刘备也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老师把这两句名言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这两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送给学生两副软笔书法的名言条幅挂在班级。)   六、教后反思    本篇文章看似简单,内涵却极其丰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重难点的把握上,我主要采用“以议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后我发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在交流补充中,理解词语含义  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体现出对一些重难点词语的指导,而是把词语的指导渗透于第二大环节的小组学习当中,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准备。实践证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个能力。而且在交流中还掀起了一阵阵波澜,学生不但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轰轰烈烈”“寒暄”等词语的理解学生还能够联系课文背景及实际去应用,这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在朗读交流中,以议代指导  本篇课文的人物特点、行为,适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现,在朗读中教师也应该做必要的朗读指导。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没有相应设计朗读指导,而是让学生在朗读后,议一议、评一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补充、感悟、评价,达到指导的目的,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也很到位。  可以说这是一堂轻松的阅读课,在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边读边议、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了深刻理解课文含义的目的,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七、案例点评    这是一节特点鲜明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亲自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授过程中,教师通过米粒、水滴虽小,但积聚起来能发挥大的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文时带着问题去读,逐步培养了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    尤其可贵的是在学生读文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在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自主地理解了一些重点词语,并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扫清了障碍。    本设计后面环节的安排也是有条不紊的,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由文题含义引申到学生身边的大事、小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第二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71902128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