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零度碳酸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通用8篇)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1

  课题:安塞腰鼓

  执教:樊友翠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排比句、感叹句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      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

  3、      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

  5、      培养捕捉关键语句的能力,锻炼理解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投影演示法、讨论法、审美欣赏法、多种形式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价值态度观

  1、      朗读品味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      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气势恢宏,语言简洁有力,铿锵激越,很适合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朗读训练,并且以朗读带动理解,在朗读中体会和领悟。

  三、教具准备:腰鼓、相关课件

  四、师生互动设计:

  1、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

  2、      朗读表演,体会文章。

  3、      讨论分析,把握文章。

  五、教学过程 :

  (一)          音乐导入  ,提示课题。

  1、      学生谈感受。

  2、      师小结,课件展示课题:安塞腰鼓。

  3、      欣赏安塞腰鼓,感受气氛,学生节奏练习。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

  3、      学生谈感受。

  4、      个人朗读,其他学生评议。

  (三)          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气势,理解排比句。

  1、      自由朗读——叠加读。

  2、      击桌子、赞叹、交替朗读。

  3、      学生比较前两种方法,带来的不同感受,引出排比句。

  (四)          寻找美点,赏析课文。

  (五)          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

  (六)           教师总结,结束新课。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出的优美豪放的诗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热情颂歌。作者通过一群朴实得像红高粱一样的茂腾腾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显示了生命的活跃和强盛。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了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文章语言如诗如画,极富音乐美。在内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统一。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显得铿锵激昂,同时还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间的排比,交错出现,一个接一个,使内容表达得更加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学重点。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设计】

  l朗读(设计说明: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l揣摩(设计说明: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l迁移练习(设计说明:模仿课文大量使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1.腰鼓的表演片段

  2.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1.掌握生字词

  2.搜集安塞腰鼓的有关知识及作者的情况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腰鼓的表演片段)同学们,欣赏了这幅精彩的表演场面,你的心中必然会有所触动,那么请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场表演。(交流评议)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有困难。不妨让我们一同欣赏刘成章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竟至于使我们如痴如醉。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提问:这是……的安塞腰鼓,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说明: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烈”等等

  2.自由大声地朗读

  找出描写“腰鼓”部分。

  三.研读全文

  1.理请结构(师生齐读)

  说明: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2.内容赏析

  ⑴.布置分组朗读,分组寻找“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如:①.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③.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④.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⑵.提问: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无须面面俱到,只要有所体会、领悟即可。)

  3.品味语言

  ①.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提示: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入手)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②学生间互相交流

  ③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句式上:

  作者多用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修辞上:

  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排比句的大量使用,使语句汪洋恣肆,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小结: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4.配乐朗读,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四.作业 (迁移练习)

  1.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2.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3.模仿课文的排比句,仿写句子。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

  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

  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黄土高原的相关文化、地理和风俗人情知识,掌握生字、词语,

  查找音像资料

  第 一 课 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娱乐节目都登上大雅之堂。“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的舞蹈曾走红亚非拉,并多次出现于大型的国家庆典。

  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

  2、教师出示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听读全文。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后评价。一学生领读全文,感受文中融入的情感,并简要概括。(明确:歌颂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朴实与宣泄)。

  3、师正字音:亢kàng奋 晦huì 暗 羁 jī绊bàn蓦mò然 颤zhàn栗lì

  冗rŏng杂 戛jiá然 烧灼zhuó 大彻大悟wù

  4、反复朗读感受文中的力量与生命的宣泄、朴实,舞姿的劲美。

  5、速读全文,合作探究:以“安塞腰鼓”为线索,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1)安静的腰鼓(1——4)

  2)宏伟的腰鼓(5——27)

  3)寂静的腰鼓(28——30)

  四、再次反复朗读,直至熟读,调动想象力感悟文章。

  1、学生熟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场面。

  明确:“宏伟的腰鼓”这部分集中写了四个场景:由“面到点”依次写了“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

  2、口头描绘感受到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重音来表现力量,用连贯的语气去读排比句,要求语音轻重能表现出抑扬顿挫。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场景描写,合作讨论探究:

  1、第一部分“安静的腰鼓”和“寂静的腰鼓”中的“静”是否一样?

  讨论后明确: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第二个“静”是安静。

  2、在“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

  一股劲”中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那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

  讨论后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

  天地间,让人“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

  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3、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

  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

  讨论后明确: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

  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

  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

  可以放出那么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得那么强大的力量?

  讨论后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

  的,不搀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5、为什么说“只有你(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讨论后明确: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

  6、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当鼓声停止时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

  二、学生针对文章疑惑处质疑,师生合作释疑。

  三、理解排比、反复修辞的运用与作用。

  1、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体会分析。(提示:排比段,排比句,排比句群)

  2、明确:排比作用:增强文章气势,语气连贯,有节奏感。

  反复作用:突出强调某种意思、情调。

  四、拓展延伸:1、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写一段文字描摹家乡扭秧歌的场面及

  鼓乐喧天的场面。

  2、你的家乡肯定会有一些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请试着描写一段,表现其生动的场面。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二、课型设计

  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简单了解作者情况。(印发资料)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要塞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明结构。

  师生联读课文。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荚,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荚,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荚,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① 让学生齐诵第6段。

  ②教师示范。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①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②分小组交流。

  ③汇总意见。

  3.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隋”“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5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湖北公安县孱陵中学 刘芳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二、课型设计 

  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简单了解作者情况。(印发资料)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要塞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明结构。 

  师生联读课文。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荚,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荚,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荚,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① 让学生齐诵第6段。 

  ②教师示范。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①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②分小组交流。 

  ③汇总意见。 

  3.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隋”“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3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

  二、课型设计: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上网了解作者和安塞腰鼓的情况。

  四、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成都的现代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五、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一)知内容。

  1、放录像。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谈观感。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3、读课文,作评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二)明结构。

  师生联读课文。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三)寻美点。

  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一)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1、学生齐诵第6段。

  2、教师示范。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3、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4、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其他段。

  (二)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1、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2、分学习小组交流。

  3、学习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汇报。

  4、教师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 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三)自由式美读

  1、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

  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2、美读

  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可事先准备一个表演录象)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二、课型设计

  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简单了解作者情况。(印发资料)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要塞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明结构。

  师生联读课文。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荚,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荚,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荚,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① 让学生齐诵第6段。

  ②教师示范。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①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 好,好在 ”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②分小组交流。

  ③汇总意见。

  3.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隋”“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篇8

  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

  谈谈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 朱可君 

  “单元提示”透露了编者意图:让学生“看看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为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笔者进行了下面几个环节的设计。 

  一、导语  

  导人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篇课文可设计不同的导语 ,以期达到最好境界。笔者教学《安塞腰鼓》设计了以下几种导语 。 

  1.文体导人。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体裁是散文或散文诗的文章,请举例说说这两种体裁的特点。(学生回答: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诗,《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散文化的诗,语言凝练,节奏分明,感情充沛。)有人说,《安塞腰鼓》是散文,也有人说是散文诗,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说法?为什么呢?请自由朗读全文。 

  2.实物导人。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腰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学生会意:《安塞腰鼓》。)这安塞腰鼓与我们江南的腰鼓是不是一样的呢?请你们听老师范读全文,比较一下。 

  3.朗诵导人。 

  请翻开我们的自读课本《欣赏生命》,第336页,听老师朗诵一下这首诗《给乌兰诺娃》:“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怎样描写的?(学生讨论)你能用这种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来描述一下腰鼓表演的场景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吧1 

  4.看录像导人。 

  请同学们欣赏腰鼓表演(放预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看完了这次演出录像,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发言,老师点拨、补充安塞腰鼓的三大特点)让我们跟着感觉走进文章,品味语句含义,理解课文内涵吧。 

  5.听录音导人。 

  同学们,请你说说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一下你所想像到的画面。(交流评议)声音这东西无形无色无味,要同学们把它写出来,大家感到确实有困难了吧?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去描绘腰鼓表演的吧,看看他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让你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竟至于如痴如醉的。(板书课题) 

  6.直接导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请速读全文,看看安塞腰鼓是哪个地区哪类人的“绝活”,并找出相应语句佐证。(学生很快地找到证明是黄土高原农民绝活的词、句)从这些语句中,你感觉到安塞腰鼓有些什么特点,请从舞姿、鼓声、影响这三方面加以阐述。其最大的特点即内涵是什么?用两个词加以概括。(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 

  二、诵读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言简洁有力、铿锵激越,如果朗诵绝对能够体味到诵读的快感。通过诵读,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律动;通过诵读,才可能真正领略到安塞腰鼓的内涵、精魂,理解作者之所以为之神魂颠倒的原因;通过诵读,才可能真正把握语言的色彩、声韵、意象,挥洒美文的艺术魅力,登上文学艺术的殿堂。 

  笔者采用了类似合唱团表演的形式,设计了领唱、对唱、齐唱、高声部、低声部等不同人员,先确定角色,明确内容,提出练习要求:普通话准确,朗读自如流畅、有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协作,读出正确的语调、语速。然后作具体分配: 

  第1—4节,一女,轻缓陈述;第5—7节中“狂舞在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第7节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女轮读,急速高昂;第7节末句—8节,男齐,深情赞颂;第9—11节,女齐,抒情而变短促再变一字一顿;第12节,男齐,急促有力;第13节,男女齐,慢、顿、响,重音在“好”;第14节,女齐,常速;第15节,男齐,常速;第16节,女齐,常速;第17节,男女齐,低缓,重音在“好”;第18节,男齐,有力赞美;第19—21节,女齐,深情、中速;第22节,男女齐,渐高;第23节,女齐,抒情;第24节,男齐,有力短促;第25—27节,男女轮读,重音“愈捶愈烈”;第28—30节,一女,轻缓。 

  笔者深深感到:诵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让审美主体(学生)发现、认识、感受和欣赏到审美客体(课文)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乃至情感美,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审美的光辉。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须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整、生动地呈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美学价值。教学《安塞腰鼓》,笔者从宏观上作了如下安排:第一课时,“大合唱”,整体感知课文的艺术美,在对诵读时的节奏、语调、感情及重音的处理上,获得个人对课文艺术特点的粗略认识和对课文内容主旨的初步理解;第二课时,晶析迁移,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从安塞腰鼓的舞姿、鼓声、影响等方面入手,配以师生联想和想像的强化训练,自由选择、评述、鉴赏本文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艺术魅力,从而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拥有自身独特全面的审美体验。 

  具体操作要点:第一课时,重点交流对《安塞腰鼓》美在何处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二课时,抓住文中主旨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讨论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好在何处这个问题。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笔者在第一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诵读吟咏人手,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让审美对象(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语调及所附色彩的变化,直接刺激大脑,将一个个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不自觉地进人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体味到作品的音乐美、绘画美。如果说对文章的看、读、听是审美的感性阶段,那么,分析、鉴赏、评述则是审美的理性阶段。在第二课时,笔者的设计,就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直觉地接触到文中词语的结构、形象、画面,而是让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蕴涵的思想、艺术之美,且自有主见、心得。 

  四、知识延伸练习 

  《安塞腰鼓》是一篇艺术散文,其立意、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可圈可点,美感多多。笔者设计“知识延伸练习”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在鉴赏本文的文采美时,大家公认:本文用词生动形象,词语丰富多彩;句式灵活多变,摇曳生姿;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鲜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笔者请学生注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它在文中间隔反复,加强语气,起到了强调作用,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颂之情。并且它独立成段,在旋律上匀称地起伏波动,形式上重复回环而感情上过渡发展,结构上不呆板不松散,使文章既跌宕起伏,富有层次感,又紧凑严整,流畅自然。笔者顺势出示2000年高考作文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的精美段落,让学生欣赏、思索、借鉴: 

  …… 

  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 

  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 

  …… 

  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 

  笔者在一旁说明,这是此文的主体部分,共8段,从历史、文学、自然、人类四个方面展开议论抒情,每个方面均先用长段铺陈,再用“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单句构段作结,一放一收,张弛相间,纵横古今,浓郁而淋漓地抒发了内心的激情。在学生的惊羡之中,笔者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或把以上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或以“好一个!”构段作结,写一组句群,来表达自己对某人、某物、某事、某句话、某个词的评价及感情。3分钟后,全班交流,同原文比较,小组比较,各有收获。 

  笔者还提醒学生,在读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言警句时,别轻易放过,要再三品读,诵记于心。如第7节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精美,课后我们要自觉仿写和创写类似的句子,不断丰富语汇,积淀语感,最终熟练驾驭祖国语言,用最新最美的话语歌颂伟大祖国,赞美壮丽人生,描绘美好生活。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3月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安要塞鼓》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727231286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