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京洛风流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通用6篇)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篇1

  学习重点: 

  1、体会文中作者抒发的热爱自然、热爱大好河山的感情2、体会其语言特点是:率真自然、清新淡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峡江寺在今广东清远峡山上,又名飞来寺。峡江寺的飞泉亭因便于观赏瀑布而使袁枚“意决难舍”,并受到袁枚的高度评价。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32岁辞官归隐,过着论文赋诗、优游自在的享乐生活,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性灵说”贵在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清新灵巧。 

  二、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有关字词 

  雁宕:即雁荡山,在浙江乐清县东北。 

  匡庐:即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 

  “暴”通“曝”晒 

  “征”通“证”凭证 

  倾盖:两个车错车时车盖倾斜挨在一起。 

  粤东:广东的东面。 

  磴级:石头的台阶 

  纡曲:弯曲曲折。 

  鼎足:鼎的腿、三方对立。 

  几席:案几席子 

  曳杖:拄拐杖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 

  三、学生书面翻译文章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就学生翻译的内容信不妥之处、艰难句子作解释。 

  二、课文内容点拨 

  1、中心思想 

  这篇游记,通过写峡山的景致,高度赞扬了便于观赏瀑布的飞泉亭,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第一段:开篇点题,赞赏飞泉亭。 

  第二段:先言其他,为下文写飞泉亭作铺垫。先写人之常情,景美人适,人才久留不去;再列举天台山、雁荡山、庐山、罗浮山、石门山的瀑布虽美,游人却不想久留为赞赏飞泉亭蓄势。无山,则无瀑布,无寺、无山瀑布不美。山、寺、瀑布相依相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第三段:写石级旁的古树,突出树的“奇”,表现了峡山景致的不同一般。 

  第四段:描写瀑布的它旁边的飞泉亭,与第二段中写到的景致瀑布对比,极写亭子的妙处、欣赏不舍之情可见。 

  第五段:写亭中人的活动,将棋声、水声、松声、鸟声、杖声、吟咏声合为一体,美妙至极。 

  第六段:写夜宿带玉堂,交代作记缘由。 

  全文主体部分按行踪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组织材料。 

  写作特色: 

  1、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结合,开头两段以议为主,中间三段以描写为主,最后一段以记叙为主,每段的结尾以多抒情句。 

  2、句式错落感有致,节奏鲜明,极富表现力。散句为主,长句、偶句为辅,长短交错,骈散结合。 

  3、语言凝练而通俗易懂,不用典故不用生僻词。 

  附板书: 

  天台山瀑离寺远╲        无登山之苦 

  雁荡山瀑旁无寺 ╲→→飞泉亭→ 无曝日之中 

  庐山罗浮山石门 ╱       更有三奇树 

  观瀑日中╱ 

  闭窗瀑闻(听觉) 

  →开窗瀑至(触觉)→留恋之情 

  可坐可卧可箕踞…… 

  各种声音美妙至极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积累文学常识,整理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练习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机理和情趣;学会映衬的写作手法;学习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

  3、学会与自然相生相处,并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

  [教学重难点]

  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及课文积累背诵。

  [教学时数] 总计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以及本文思想主题。

  本文高度称赞峡江寺飞泉亭便于观赏瀑布,别有情趣,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二、读课文。

  1、正音,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学生放声读课文,达到熟读的地步。

  三、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课文一至四自然段)。

  (详细内容参见《中学教材全解》初三分册179-181页)

  四、 再读文章,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课文五、六自然段)。

  (详细内容参见《中学教材全解》初三分册182-184页)

  二、学生自读课文,分析结构思路,教师点拨。

  全文共6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对峡江寺飞泉亭的赞誉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描绘峡江寺飞さ木吧硐殖鱿惺省€庵椤?br>    第三部分(第6段)记叙为飞泉亭作记的缘由。

  三、理解文中流露出来的情趣。

  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情趣。例如“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中,“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关上窗户,瀑布似乎还不忍离去,萦绕耳际;打开窗户,瀑布不请自来,读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欢快跳跃的形象。这一“闭”一“开”,侧耳可闻,伸手可触,比起“遥看瀑布挂前川”更能调动观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见一斑。

  (第三课时)

  一、背诵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闲趣、理趣、雅趣。

  二、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本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中间三段多为描写,结尾一段多为记叙,开头两段以议论引出,每段结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对比映衬。如第二段写了天台、雁宕、匡庐、罗浮、石门等瀑布。这些瀑布虽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为下文写飞泉亭观瀑布作反面衬托。第三段主要写峡山的环境。山不高,“不过里许”;登山的路弯弯曲曲,有石头台阶,路边的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太阳一点也晒不着;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这峡山的特点是不高、不热、很奇特。描写这些景色为写飞泉亭作正面衬托。第四段写飞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写它的面积和窗户,面积“纵横丈余”,“八窗明净”。主要写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关窗可以听到飞瀑雷鸣般的声音,开窗可以触摸到瀑布飞溅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写文章,可品着香茶尽情观赏好似九天银河的飞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写的观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3、语句多变,长短结合,骈散相杂,表现力强。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词语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完全相同。

  三、小结。

  作者在这篇短小的文章中,虽写景不多但言虽简而意境顿出,抒情笔墨更少,但情感率真自然,环境之优美,观者之欢愉,全都写出来了,文笔更是清隽流畅、朴实淡雅。

  [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解释加横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不图观瀑之娱……     (没想到―不谋求)

  ②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受限制―不自在)

  ③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一起―两方或多方为经营事业或在特定的工作中规定彼此权利和义务所订的共同遵守的条文。)

  ④云树蓊郁,中隔长江……  (长的河流―专有名词)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②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③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篇3

  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抓重点词句分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方法。

  3.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见教学目的3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作者,疏通文意。

  一、 导入  新课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观瀑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 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二、 简介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名)清代人(时)浙江钱塘人(地)清代诗人,评论家。他继承了明代“公安三袁”的文学思想,主张诗文创作不要抄袭古人,贵在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评)代表作《小仓山房诗文集》(作)

  三、 疏通全文

  1、 将课文注释中的拼音写在书上相应的字上。

  2、 生齐读课文,师指名朗读节奏。

  3、 结合课文注解疏通文意,注意以下词句。

  则飞泉一亭为之也:那是飞泉一亭造成的啊!

  凡人之情:凡:大凡。情:事情。

  势不能久留:势:势必。

  他若匡庐:他:其他。若:像。

  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

  虽欢易别;虽然欢欣,却易分别。

  而磴级迂回:而:可是。

  飞瀑雷震:雷震:震响如雷。

  八窗明净:八窗:八面窗子。

  闭窗瀑闻:瀑闻:能听到瀑布声。

  以人之逸,待水之劳;以人的安逸,等待瀑布的辛劳。

  顷之:过了一会儿。

  又复大作:又更大起来。

  唯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只是他日我的魂梦,也许会飞来罢。

  四、 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进一步理解课文。

  2.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旧课

  (略)

  二. 思考以下问题。

  1. 作者已经观赏过许多瀑布了,是什么使他留恋峡江寺舍不得离去?

  明确:因为有飞泉一亭。

  2. 第二段中提到了几处别处的瀑布?为什么要写别处的瀑布?

  明确:五处。用别地观瀑的艰难对比衬托峡江寺飞泉亭观瀑的舒适欢娱。

  3. 第三段写登山经过“奇”在哪里?

  明确:“奇”在“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有三奇树。”“根分而枝合。”

  4. 在第四段写飞泉亭观瀑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简要说明。

  5. 第五段进一步从什么方面描写飞泉亭观瀑的乐趣?

  明确:从听觉写“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吟咏之声”,“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6. 第六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写下山夜宿,并交代写此文的缘由。

  7. 本文写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多用白描手法,无生动的比喻,无形容词的堆砌,清新自然,抒情直抒胸臆,率真质朴。如述家常,然于平淡之中足见情趣。

  三. 比较本文与二十二课的异同。

  明确:相同:情景交融的写法。

  不同:内容:22课偏重于借景写怀,抒发身世之慨。本文偏重于表现自然之美和个人情趣。

  语言风格:22课流畅婉转,抑扬错落。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

  作者情趣:22课悠闲自得,淡淡的孤独与怅惘。本文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四. 完成练习。

  附主体板书

  其他瀑布   游者   不得从容      虽欢易别

  反衬

  峡江寺:意难决舍————有亭飞泉     游者  以逸待劳   观瀑之娱

  对枰吟咏   一至于斯--------魂梦飞来

  正衬

  鼎足三树    根分枝合          奇已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篇4

  基础训练一、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余年来观瀑矣(    )2.而游者皆日中(    )3.天人籁(    )4.云树蓊郁(    )5.无不信(    )6.已述数行(    )二、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多次。2.通“曝”,晒。3.泛指声音。4.草木茂盛的样子。5.凭证。6.完成。二、1.当时建造这个亭子的人难道是神仙吗?2.没想到观赏瀑布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篇5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作者:袁枚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我近年俩观看瀑布很多次,到峡江寺心里很难舍弃它,就是飞泉亭造成的。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是人之常情,眼睛觉得悦目,而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其他的如庐山(的瀑布),如罗浮山(的瀑布),如浙江青田县石门山(的瀑布),瀑布不是不奇特,可是游览者都在日中暴晒,蹲坐在危崖之上,不能悠闲得观看,就好象路上认识的朋友,虽然(在一起)很快乐(但也)容易分别。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多的(距离),但石砌的台阶曲折而上,古松张开树盖遮蔽,(即使)火热的太阳也不觉得晒。经过石桥,有三棵奇特的树,凡是树都是根合在一起而枝叶分叉,惟独这三棵树根部分开而枝叶汇合在一起,真是奇怪了!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走过的一半路,飞泻的瀑布像大雷似的轰鸣,从空中一泻而下。瀑布旁有见屋子,就是飞泉亭。长宽有一丈多(的距离),八扇窗户明亮干净。关上窗户瀑布声响可以听得见,打开窗户瀑布就看到了。人们(在亭中)可以坐,可以躺卧,可以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可以放笔墨纸砚,可以煮好茶放在亭中饮用。以人的安逸,对待水的劳碌,把瀑布去在放在案几席上玩弄。当年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澄波法师擅长下棋,我让学生霞裳和他对弈,于是流水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参差交错一起响起。不一会儿,又有拐杖拄地的声音从山中传来,这是怀远老法师,抱着一尺来长的诗集,来求我作续。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没想到观赏瀑布而享受到的乐趣,竟到了这种境界!飞泉亭的功劳可真是大了。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其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曾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只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的时间长了,太阳下山了,(我也)不得已下山去了。歇宿在带玉堂,(带玉堂)正好面对着南山。云雾中树木郁郁葱葱,(南山与带玉堂)中间隔着北江,(江上)航船来来往往,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船停泊靠岸来这个寺庙之中。僧人们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怎么能飞!只有哪一天我的灵魂梦境,也许会飞来吧。”僧人们说:“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座寺,为什么不把他记载下来呢?”我说:“好吧。”已经写完了几行,一份用以自己保存,一份用以交给僧人们。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由提供

  《峡江寺飞泉亭记》 2002/09/10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篇6

  练习测试一  基础知识1.袁枚是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字________,号简斋,又号________。2.加粗字注音正确的是[    ]a.(l()战屡败          起伏迭(d4ng)皆(p))日中         回环(y&)曲b.(j])危崖            古松张(f))(d8ng)级           骄阳不(zh@)c.明窗净(j9)          品(m0ng)山中万(l4i)俱寂        云树(w7ng)郁d.一(nu^)千金         以(y@)待劳摇(zhu4i)多姿     偃y3n)旗息鼓3.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意难诀舍  赏心悦目  倾盖之交  匡扶正义b.蹬级纡曲  骄阳不灸  纵横开合  箕踞c.天籁      居安思危  贪图安逸  揠仰d.揠苗助长  簌簌飘落  山水娱情  对枰4.无通假字的一组是[    ]a.而游者皆暴日中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c.甚矣,汝之不惠d.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5.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凡人之(心情)        不能久留(势必)b.危崖(蹲坐)          纵横丈余(长宽)c.天(自然界的音响)    蓊郁(树木茂盛)d.来索余(作序)        一至于(这种程度)6.下列“许”字与例句中“许”字含义相同的是[    ]例句:高不过里a.时人莫之也b.潭中鱼可百头c.先生不知何人也d.弗听,晋使e.高可二黍7.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b.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c.寺何能飞!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8.下列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不记之?a.作亭者谁?b.何苦而不平?c.明月几时有?d.寺何能飞!9.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是[    ]a.则/飞泉一亭/为之也。b.不得/从容/以观。c.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d.惟他日/余之魂梦。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袁枚,字子才,号随园主人,清代文学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b.明代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兄弟三人,因文学主张相似,籍贯相同,后世称为“公安三袁”。c.袁枚主张诗文贵在创新,应独抒性灵。d.袁枚与明代“公安三派”的文学主张完全一致。11.下列文句不能体现作者情趣的是[    ]a.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b.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c.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走者。</pgn0216.txt/pgn>d.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12.下列“其”字与例句“其”字相同的是[    ]例句:当时建此亭者仙乎!a.其目悦,体不适。b.工欲善事,必先利器。c.始作俑者,无后乎?d.欲加之罪,无辞乎!e.皆出于此乎?13.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d.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14.下列文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凡人之情:平常人的心情。b.鼎足立:象鼎的三条腿那样站立着。c.虽欢易别:虽然高兴但容易别离。d.合同而化:融合在一起二  阅读理解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痒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pgn0217.txt/pgn>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_____。2.第一段写登山所见古松奇树,奇树奇在何处?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景中观瀑之趣,实际是描写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下文中有与此句类似的句子呢?请你找一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试译下列句子①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无征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词语不能表现作者当时心情的是[    ]a.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b.以人之逸,待水之劳。c.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d.天籁人籁,合同而化。e.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f.纵横丈余,八窗明净。 参考答案(一)1.清;子才;随园主人2.c  3.d  4.d  5.a6.b、e(表约数)7.d  8.d(反问句)  9.c10.d(袁枚有所发展)11.d(作者自谦,非情趣)12.e(a、b代词;cd表示反问语气;e表推测,大概)13.d(举例)  14.a(大凡人之常情)(二)1.《小仓山房诗文集》2.此独根分而枝合3.实则写亭之趣4.感建亭者的奇妙构思,表达了对飞泉亭的无比热爱5.依依不舍之情;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6.见《导学》之释词、释句7.f(无明显抒情,是记实句)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76015128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