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温柔眷恋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精选14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方法:讲述。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生口头作答。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

  屋瓦色彩美细处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如下: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貌!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

  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五、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七、作业:见校本作业

  板书设计

  1、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3、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

  [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 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 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微软中国2] ,如

  轩(xuān)榭(xie) 丘壑(he) 嶙峋(lin xun) 镂空(lou) 蔷薇(qiang wei)

  2、解决难理解字词 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 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分析段落[微软中国5] 。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和提问,我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段(1)总领全文,引出要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为什么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划为第一段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这一段中有个标志性的词。

  第二段(2—3)拿苏州园林跟古代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找找看。

  第三段(4—9)详细地对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树、墙廊、角落、门窗和彩绘进行了对比,从细微的地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再次强化。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此详细的进行说明呢?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累赘?同时作者是从怎样的一个结构进行说明的?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假山:重峦叠嶂或配合着竹子花木;池沼:中心;树:高低搭配、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墙廊:层次多;角落:图画美;门窗:别具匠心;彩绘:不刺眼的。

  第四段(10)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研讨与练习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微软中国6]

  1、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三、课后作业

  结合本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园林或公园,字数不限。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

  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

  读完课文,思考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

  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

  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

  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3、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顺序相关知识(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小结和启示:苏州园林是一篇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说明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五、互动式精析片段

  1、学到说明文,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说明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使用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文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常用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表

  说明方法特点作用

  举例子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

  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

  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

  十大说明方法,有的我们比较陌生,但有的我们似曾相识。我们就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入手,你能从文中找出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句子吗?同桌间相互找找看。

  2、说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说明文语言的个性特点

  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说明的事物,现在语言上有什么特性,你能告诉我吗?--生动性

  除此之外呢?说明文语言还会表现出其他的什么特点?请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子二,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概括: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生动

  六、课堂小结

  古老的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虽落成在昔日,却凝聚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之美。而语言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的精炼之笔又将这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今天,我们同样打开了一把古色古香的“说明文”之扇,对三大文体之一的说明文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学习、领会并运用。

  七、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结合本课你学习说明文的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写一个片段,来介绍美丽庐中校园中的一景。要求:恰当地运用你学过的若干种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00字)

  八、板书设计

  扇形板书:说明文相关知识

  九、课后反思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6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整体感知

  (一) 检查预习:

  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 相间(jiàn) 嶙峋(lín xún) 庸俗(yōng)

  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1)再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2)同桌、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3)全班订正。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花墙廊子的层次美。 分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五、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两日我们明确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了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顺序。还剩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特征方面没有学习,另外本文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希望同学们下来复习中预习一下。

  六、 作业:

  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结时,我叫大家下去找一下本文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好,我们这一节课就先来解决说明方法的问题。

  二、新授

  (一)课堂小测:

  默写出说明方法的种类。

  (二)明确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见下板书。

  (三)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四)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精读4、5两节:

  1、 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 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 “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2、 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 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

  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 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三、 总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 作业: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7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

  2.体会课文语言又严密又生动的多样性特点。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由整体把握到具体揣摩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初步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镜头1.课题、作者]

  同学们:苏州园林是苏州人的骄傲。苏州人写苏州园林,苏州人游苏州园林,都会觉得特别亲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苏州园林》,相信也会有新的感受。

  指导读书的方法。

  现在,让我们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可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关键的语句划出来。读完后我们来交流。读的过程中如有疑问,请举手。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

  [镜头2.标本,鉴赏]

  以“标本”和“鉴赏”总领全文,教学的切入口选得好,有新意。

  在课文第一段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是“标本”,一个是“鉴赏”。

  1.什么是“标本”?“有代表性经过加工或保持实物原形,可供人们学习、研究用的样本。”如: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实验标本……

  2.为什么苏州园林可以称它是“标本”呢?因为苏州园林“可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那么在这幅画中,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亭马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还有角落、门窗、色彩等等。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4.把这些都堆在一起就成画了吗?就是一幅完美的画吗?

  [镜头3]

  亭马轩榭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艺术

  花草树木画意

  花墙廊子画意

  至于其他每个角落、细微之处,都能注意到画的效果。

  让学生具体感受苏州园林的特点。

  (出示画册)同学们:你们看,我这本摄影集,里面每一张都是一幅完美的画。可见,苏州园林的特点确实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只是平时我们不注意罢了。我想:这就是标本,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园林的特征。我们读说明文,首先就要抓住特征。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词语“鉴赏”。

  同义词比较,体现语文课特色。

  初中语文“鉴赏”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和“欣赏”、“玩赏”比较一下。(同学发言后,老师归纳)

  [板书:欣赏、玩赏、鉴赏]

  [欣赏]: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的意味。例:欣赏音乐,很欣赏这幅作品,很欣赏他的做法。

  [玩赏]:观看欣赏。“玩”不同于“玩耍”中的“玩”,它是观看的意思。

  [鉴赏]:鉴别和欣赏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哪段文字写得”,一问,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课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自由地发表意见。

  可见,作者写苏州园林,是从鉴赏的角度写的,所以他会看到一幅幅画。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鉴赏的角度看看哪段文字写得。(请同学们交流)

  ……

  下面老师来谈谈看法,好吗?老师读了这篇课文,觉得第4段挺好。为什么呢?因为:

  [镜头4]

  第一,层次很清楚。你看,第一句话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来对第一句话进行说明,先说假山,后说池沼。这样,文中总说、分说清清楚楚。你们再看,在写假山时,也是按总说、分说的顺序写的。

  老师参与到讨论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第二,从多角度来说。譬如假山这部分:首先正面写假山,写假山“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呢,从设计者和匠师的角度来写,就是“设计者、匠师”胸中有丘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就是一幅幅画。

  最后,从游客的角度写。游客攀登时,能欣赏到、领略到这些画意,因此即使这些在城里的假山,也会让游客觉得“身在山间”。

  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课文在写假山时,为什么要从设计者、匠师和游览者的角度来写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中的第三句话:“或者是重峦叠幛,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这些句子能涵盖苏州园林所有的假山吗?不能。因为从正面写,是写不尽假山的美的,只有写了设计者、匠师,写了游览者后,才可以把苏州园林假山的美都表现出来了。

  我还喜欢这段文字的语言,请看:

  [镜头5]鱼戏莲叶间镜头。

  一、概括性强。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这个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假山艺术都概括出来了,它强调的是艺术,假山的堆叠充满了画意,这就是艺术。

  品味语言,以点带面。

  二、精练而形象。如这段的结尾一句“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这中间“鱼戏莲叶间”就是一幅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其中这个“戏”字用得非常形象,它将鱼儿那种调皮、玩耍、游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而画恐怕就达不到这种境界了,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而“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把这景色的画意写出来了,它强调的是画,是画中之景。还有一个“又”字特别要注意,它强调这是许许多多画中的一幅,一个“又”字,里面涵盖了多少内容啊。大家看,仅仅这么一个句子,就让我们感觉到了这篇文章语言的精练而形象,似乎也充满了画意。我想,这与文章的内容是吻合的。

  下面,让我们在鉴赏、品味的基础上来集体朗读第4段。

  同学们:鉴赏课文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今天,我们是从两个方面来鉴赏的:一个是结构,一个是语言。

  下边,请一位同学也像老师那样,从这两个角度来鉴赏。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我们读书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步是初读课文,是了解;第二步再读课文(即精读课文),是鉴赏,是品味。我们读书就该这样读。

  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作者领略了苏州园林的美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苏州园林还有很多美的地方。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

  在这里,老师给你们作个提示:譬如苏州园林里的楹联是可以研究的课题。什么是楹联?楹联就是挂在堂屋或亭子前柱子上的对联。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镜头6]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大家看看: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有荷花或水的地方即可,它与亭前池中的荷花共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荷花图。楹联与景是相互映衬的,这就是苏州园林美的另一个方面。这个课题是值得研究的。

  好,今天的课到这儿结束了。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方法:讲述。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生口头作答。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

  屋瓦色彩美细处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如下: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貌!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

  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五、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七、作业:见校本作业

  板书设计

  1、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3、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9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图画美8节:图案美9节: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总说--分说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二、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三、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四、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⑶(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

  1.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   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造句略

  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

  (3)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

  (4)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五、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课堂练习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选三位同学回答。

  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复习《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找出两文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12

  一、课文分析:

  说明文,上出趣味是关键。如果仅仅重复一些学生早已熟悉的概念,如结构、说明方法等,学生必然会产生厌倦。本文的核心是说明苏州园林的独特之美,作者称之为“完美的画面”,文中分七个部分来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完美”,前四个部分从园林的整体结构来说,后三个部分从局部细节来说,这才是老师需要强调的重点内容,也是我教学的重点所在。我在教学时,文章的结构、说明方法都交给学生来归纳,扣住“画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对照段落内部层次认识园林之美。

  上这一课,有短教长教的分别,我选择了长教,用了两课半的时间来上,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课,了解园林之美,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层次结构、说明顺序。

  2、通过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园林之美的内涵。

  三、教学准备:

  园林图片、能够与园林意境相联系的诗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简介西方园林(展示古埃及园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及凡尔赛宫的图片),西方园林重在彰显人的力量,表现出改造自然的气魄,古老的东方园林又展现出什么特色呢?

  2、自读文本,把握文章基本要素。

  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①作者如何评价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

  ②文中写了哪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

  (朗读完后,学生回答)

  归纳:(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指在某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换言之,作者将苏州园林当成了全国园林的代表。

  (2)文中写到有关苏州园林的内容:建筑的布置③、假山和池沼④、树木花草⑤、花墙和廊子⑥、角落⑦、门窗⑧、颜色⑨(学生在文中勾画出各段中心句)

  (3)作者既然将苏州园林作为全国园林的代表,读一段《大百科全书》中对园林的介绍,看看在文中有没有与之类似的内容。

  补充材料1:不论面积大小,每座园林几乎都包括了当时所有可能使用的造园手段。……它们的格局大都以山、水、泉、石为骨骼,以花、木、草、树为烘托、以亭、榭、楼、廊为连缀。这些自然的、人工的要素由于比重的大小、品类的差别、组合的疏密,式样的异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基本风格。

  ①(学生回答)“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同样是从整体上来写园林的结构)这句话与下文什么关系?(与③④⑤⑥是总分的关系)

  ②为什么《大百科全书》将“山、水、泉、石”放在首位,作为园林的结构的基础,而本文却将“亭台轩榭的布局”放在首位?

  提示:在《大百科全书》中,强调园林的要素,以什么为首?(自然)本文着重从园林的整体结构上来写,亭台轩榭是园林的主体结构。

  ③⑦-⑨与这段文字无关吗?

  提示:本文说明的核心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⑦-⑨所写的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点,同样也是“完美”的。

  ④作者从七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美,按什么顺序排列?(整体-局部)

  3、细读文章,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园林之美

  (1)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将苏州园林比方为“完美的图画”,那么什么样的图画才是“完美”的?(细读文本,根据提示划分层次、勾划关键词,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归纳)

  提示:

  ①文中说明园林建筑特点时,还用了哪些与图画有关的词句,圈出来。

  ②给每个段落内部分层,看看各段讲了几层意思,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同时把其它说明方法记录在书上相关位置。

  (学生分层次,圈关键字)

  (2)归纳与图画有关的词句: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实际上,在其它小节,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图画,也与图画有关,如⑥强调景致的深度,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之一,有深度才能有内涵。⑨写颜色,表现了中国画的特点,画在白色的宣纸上,以留白幻化出云雾瀑布,与西方绘画艳丽的色彩完全不同。

  作者在文中借图画说明园林之美,一方面是因为本文原本就是一部摄影集的序言,摄影也一种美术,作者这样写更加直观;另一方面作者将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征归纳为“一幅完美的图画”,而这些内容均围绕这一特征展开。什么是“完美的图画”?我们进入文章来分析。

  (3)析方法,分层次,解读“完美”(学生先分层,归纳主要说明方法,再依据提示进行分析)

  ③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两层,以“这是为什么”为标志,前面提现象,后面作解释。两层均有做比较的方法)

  提示:

  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在哪里?(图案画可以复制,简单而规整。美术画需要创造,是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可能规整对称)

  归纳:“完美的图画”表达了自然流露的情感,而非依照固定的模式,因此避免对称,追求“自然之趣”。

  ④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三层,总写、假山的堆叠、池沼的设置。后面几节的说明方法都是举例子)

  提示:

  作者写假山的堆叠,同样用了做比较的方法,突出了什么?(堆叠的艺术,与上文图案画与美术画的比较对应)

  为什么需要“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见到过许多真山真水,才能仿照自然)

  园林在池沼的设置上如何仿照自然?“一幅画”“入画的一景”是什么样的画?(“大多引用活水”,保持水的流动,在自然界唯有流动才能称为“活水”;河流任其自然;“鱼戏莲叶间”是最富江南特色的场景,且富有动感。这样的画是代表江南自然风光的。)

  补充材料2:《狮子林即景》(元维则):“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狮子林是苏州名园,以假山著称。“水西东”写此处还有水与假山配合,鸟忽西忽东,说明水面还很大。“柏子烟青芋火红”则表现了深秋季节的树木景象,与假山配合,给人以身处山野的感觉。

  归纳:“完美的图画”表现在假山池沼上时,就是对自然的仿照,仿照的成败在于设计者能否有丰厚的积累,将现实中的真山真水融入进去。

  ⑤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分四层。总写,栽种、修剪、局部之美)

  提示:

  “画意”通过什么在哪里?(高低、四季的配合)

  为什么不需要“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人工的痕迹太重)园林依然要追求自然的效果。

  作者将“古老的藤萝”比方成“一幅好画”,这幅画什么样?(有写意,“盘曲嶙峋的枝干”如写意的笔画;有渲染,“满眼的珠光宝气”如浓墨重彩的渲染。这幅画会随着四季变化)

  追求自然的效果,没有人工的痕迹吗?(不同树的搭配,古老藤萝的栽培,都离不开人工。但要求融人工与自然之中)

  归纳:完美的图画在这里表现了对自然精华的提炼,并且融人工于自然之中。

  ⑥讲究近景远景的配合。(分三层,总写,说明理论,举例说明)

  提示:

  墙壁为何能“隔而不隔”?(“墙壁上有镂空的图案”,分隔开的空间相通)

  廊子为何能“界而未界”?(“廊子大多是再两边无所依傍的”,空间相连)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目的是什么?(增加景致的层次)

  补充材料3:“私家宅园多数规模很小,四周高墙环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路径、山石、建筑组成曲折变化的众多空间,彼此分隔又相互渗透,以求取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其中,空间尺度的对比和多角度、多层次的画面成景是最主要的手法。”(《大百科全书》)安放镜子的园林必然面积不会太大,否则如何将景物尽收其中。

  归纳:园林通过花墙和廊子将景致的层次增加,也就使小小的园林有了深邃的内涵,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让自然多了深意,这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极好范例。

  ⑦角落的图画美(分两层,总-分)

  提示:

  园林中通过什么来让角落亦有图画美?(“几丛书带草”“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都是常绿、面积很大的植物)

  这些角落,同样也是一个微型的园林。⑤表现园林的花草树林汲取了自然精华,而这些小小的角落同样也有什么样的自然精华?(浓缩)

  归纳:园林在“极小范围”浓缩了自然。

  ⑧门窗的图案美。(三层,总——门窗图案美——摄影家)

  提示:

  为什么作者说园林是美术画,而门窗则是“高度的图案画”?(园林原本是私人宅邸,是用来生活的。园林的门窗是可以复制的,一些经典的造型反复出现,都表现了一种生活情趣)

  今天,园林已经没有人居住了,什么人来发现这种生活情趣?(摄影家,“斟酌着光和影”,用他们的照片传递这种情趣)

  归纳:门窗是园林中人工痕迹最重的地方,但也让园林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⑨色彩的淡雅美。(三层,总——色彩——与花草映衬)

  园林的色彩不取刺眼的色彩,是为了配合衬托什么?(“草木的绿色”,“各种花明*眼”)⑤中写古老的藤萝,开花时“满眼珠光宝气”,与之恰好对应。花的繁盛,也需要淡雅的背景来衬托。

  归纳:园林的核心是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而淡雅的背景不仅可以衬托出它们的美丽,也带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静静欣赏。

  总结:完美的图画体现在哪里?(自然之趣)这自然之趣如何得到的?(通过人工的追求,融人工于自然,以人工浓缩自然,展现自然精华)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诗歌中,常常写景,而那些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因为其中巧妙地融入了人工的情感才被人称道。我们发现,这些名句中展现的意境,在园林之美中同样能够找到。

  4、拓展,看诗句,悟意境。

  (1)说说下列诗句所展现的意境在哪些可以在作者笔下的园林之美中发现。

  ①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李贺(高树低树,不同花时的花树相互映衬)

  ②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盛开的花明艳动人,“微风起”,表现了一种安静闲适的感受。“水晶帘”同样是不刺眼的色彩)

  ③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在极小范围内依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2)园林的结构之美在现代建筑中同样可以运用,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在他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就把假山洞、假山的起伏移植到了门洞及屋顶上,表现了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追求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与人工的融合,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这在苏州园林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园林,大家可以走进去,去感悟文章所写的精神。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一、激趣以导入

  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披文以感悟

  1.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谈朗读课文后的发现、感受,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3.巧妙过渡,研读第二段。

  三、合作以探究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合作探究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

  重点学习第五、六段,通过反复诵读,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思考交流。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对本课的收获、感悟。

  2.拓展延伸,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

  ⑴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⑵说明一幅画。(提示: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介绍。)

  附:板书设计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处处入画

  注意:角落、门窗、色彩

  教学过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伴着优美的古筝曲,多媒体投影课前大家搜集的苏州园林的图片(波形廊、海棠春坞、涵青亭等),师生边欣赏边交流感受。

  生1:难怪大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呢!苏州真美!

  生2:我还看过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

  师: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

  师: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们谈一下对本课的收获、感受或疑问。

  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不同凡响。

  生2:苏州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生3: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

  生4:老师,第四段中作者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说“不仅是技术”?

  师:你问的很好!那么,“艺术”与“技术”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后回答:“艺术”富有创造性,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技术”只是操作方面的技巧。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所以“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师:你从哪里看出“假山的堆叠”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生:“或是……,或是……,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生:我想请教大家的是,第一段中“标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生:典范、代表的意思,或观摩的样本。

  师:你回答的真好!窥苏州园林之一斑,就可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那么,苏州园林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呢?

  生(齐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需重读?为什么?

  生:“务必”、“无论”、“哪个”、“总是”需要重读。作者用这些词语来强调设计者和匠师们一定要追求使苏州园林达到处处入画的效果。

  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为了达到处处入画的效果,设计者和匠师们真是自出心裁,匠心独运。那么,此处四个“讲究”能否颠倒次序呢?

  生小声讨论后回答:不能。因为这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的。而且这四个“讲究”概括了下文分说的主要内容,分别与3、4、5、6段一一对应。

  师: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给我们打开了苏州园林的美的奥秘之门。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要求大家边读边标画关键句,并尝试在课本空白处做旁批。(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生1:为了追求自然之趣,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作者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生2:第四段,作者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有“自然之趣”。再写池沼,先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形形色色,各具特色。

  师:作者对假山与池沼的这段介绍优美生动。大家推荐一位朗读的同学朗读本段,同学们闭上眼,仔细听,仔细体会。(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通过朗读,一系列鲜活的景物都在我们面前浮现了出来。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我仿佛看到宽敞明净的池沼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各具特色的小桥伸向远方;桥下水里有金色的小鱼和各色的鲤鱼在欢快的游动。

  生2:我仿佛看到小鱼们有的在水底悠闲的吐着水泡,有的在密密的莲叶间追逐嬉戏。极目远眺,一层层碧绿的莲叶挨挨挤挤,一朵朵白色的、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真是“如在画图中”了。

  (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响起。)

  生3:我仿佛看到曲折蜿蜒的河道旁,有一座玲珑的亭子,它四角翘起,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我都要沉醉在这如画的山水间了。那他们是如何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呢?请大家继续交流自己的感受。

  生: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作者采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师: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传达这种“画意”美呢?

  生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的“俯仰生姿”最为传神。仿佛是一对*:孩子仰着小脸,天真地看着妈妈;妈妈低着头在温柔的向他说着什么。

  生2:“盘曲嶙峋”很有表现力,让人一下就想象到藤萝的古老苍劲;“珠光宝气”让人感觉到花开时的热闹与生机,仿佛成了一位美丽雍容的贵妇。“有两个园子里……”这两句是用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3:为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他们在苏园里安排了“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达到了避免一览无遗,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的效果。

  (投影苏州园林中“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

  师:这一“隔”、一“界”、“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设计的确巧妙极了。我们家乡的小小“清怡园”也是借鉴了这样的理念。

  生:老师,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不是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呢?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皑皑的白雪,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别有情趣了!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决新发现的问题,真了不起!大家看,写到这儿,叶圣陶先生已经把四个“讲究”介绍的很清楚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为什么还要写7、8、9、10段呢?去掉行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四段。

  生朗读后讨论回答。

  生1:不能去掉。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没有忽视,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彩绘也“自出心裁”,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生2:我最喜欢第7段“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写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细心和匠心独运,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

  生3:结尾作者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说明苏州园林美的地方还很多,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用智慧和劳动给游览者带来美的享受,应该感谢他们。

  师:对,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深眷”所在。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我们也要感谢作者,是他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条理清晰的说明让我们领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为我们揭示了苏园美丽的奥秘。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篇1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方法:讲述。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xiè{轩榭)línxún(嶙峋)jiànshǎng(鉴赏)zhēnzhuó(斟酌)池沼(zhǎo)丘壑(hè)镂空(lòu)阑干(lán)模样(mú)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生口头作答。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

  屋瓦色彩美细处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作业(30分钟)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池沼嶙峋着眼琢磨

  丘壑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4.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B.尽管那么只有才

  C.如果那么只有才D.如果但是只要就

  5.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A.供给必需预告B.供应必须预告C.供应必须预兆D.供给必需预兆

  6.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7、本文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采用这样的顺序分项说明?

  8、文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图画之类的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用呢?

  【参考答案】

  1.zhǎo、lín、zhuó、zhuó(zuó)、hè、lòu、xuān、zhēn、chèn、lán

  2.D3.D4.C注意关联词语前后内容在表达上的区别。5.B

  6.(1)指具有可供观摩、研究、取法价值的样板。(2)这里指园林设计的缺欠。(3)这里是单调、冷清的意思。(4)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7、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而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全文的脉络是这样的:先说明苏州园林总体上的特色,然后就形成这个总体上的特色,在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具体说明,并捎带谈到一些次要的特色(门、窗、梁、柱的特殊风格),最后结束全文。

  8.“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各个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具有图画的美感,这正是苏州园林建筑最重要的共同特点。接着根据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的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表现在“四个讲究”上,下文有四节文字,详细地阐述每一个方面园林景物体现出来的图画的美感,体现出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又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领起文章最后三节,分别说明园林的画意还表现在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每一个角落景物的构图美。“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篇,联结园林的各类景物的说明,不仅使文章各部分先后有序,联结自然,就是对园林某部分景物的说明也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9.本文以说明为主,还兼用了描写和议论。比如文章的开头就以议论的笔调总述了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第五段为了说明花草树木映衬“着眼于画意”这一特点,作者就运用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给人无以言传的美感。文章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另外,也使得其语言更富有表现力与生动性,彰显出个性为文的独特魅力。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如下: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貌!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

  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五、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七、作业:见校本作业

  板书设计

  1、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

  3、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初中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精品教案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77028128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