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摆脱失落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变序学文,指导朗读。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4、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夸一夸越王或教育吴王一番。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越国和吴国的地理位置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的心愿。

  3、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好不好?请把语文书翻开到135页。

  二、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出示图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一定都已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在干什么?

  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他卧薪尝胆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2、谁愿意自告奋勇读一读?

  3、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是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读读,想一想: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懂吗?那么,卧薪尝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

  4、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板书:报仇雪恨)

  5、帮助理解,指导朗读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不忘报仇雪恨。白天,他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了一只苦胆,饭前,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和课文中比一比,看看老师漏掉的是哪些词?这样好吗?为什么?

  6、学生自由读,比较,发言;教师点拨,归纳。

  7、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把这几个词圈出来,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读出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决心来!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屈辱是什么呢?

  2、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勾践夫妇在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

  3、指名读。

  4、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

  出示: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__________,在吴国却还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练说,再说给大家听。

  5、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6、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就是勾践,你在吴国受尽屈辱,度日如年,谁来读?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可是,越国的大王怎么会跑到吴国去受尽屈辱的呢?

  2、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大声朗读,可以轻声地读,可以在心里默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等等,待会儿告诉老师原因。

  3、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4、越国打了败仗,越国人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万般无奈只好)

  5、指导读1、2句,读出勾践的万般无奈。

  6、对此,吴国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7、指名读3、4句。

  8、交流。“后患”指什么?

  9、指导读出骄傲的语气。

  10、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齐读)

  五、导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吴王怎么也没想到,后患未除,最终竟让他——灭国了,这真是后患——无穷!

  2、齐读第5自然段(板书: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六、回顾第四自然段

  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小朋友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七、写话,总结

  1、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夸一夸越王勾践?那么,又想不想教育吴王一番?

  2、出示写话要求:

  根据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越王勾践,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表示向越王学习的决心;

  或者,想想吴王惨败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他几句。

  3、交流

  4、小朋友们,后来根据这个历史故事,就形成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意思就是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八、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把《卧薪尝胆》的故事先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2、建议好学的小朋友课后读一读《破釜沉舟》等历史故事,准备在阅读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兵败求和    转弱为强

  (受尽屈辱)   (灭掉吴国)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一、故事导入  :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卧薪尝胆》,谁来说说上堂课我们所学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生讲述。

  3、师补充:有一次,他们在会稽打起了仗,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吴国大获全胜,越国掺败,可二十多年后,越国转弱为强,反败为胜,把吴国给灭掉了。听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呢?

  4、学生提问

  过渡:你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课文《卧薪尝胆》给小朋友准备了想知道的答案。

  请你用读故事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会稽一战,越国被打败后,越王作了一个什么决定?

  二、教学二、三、四自然段。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交流:(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 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 只好) 

  师:就是吗,有哪个国君不想做主人,倒想当奴仆的?这里的“万般无奈、只好”就表示越王是被逼无奈的。看来,读书还是要用心读!

  指导朗读:请你试着读一读,看谁能 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

  生读,评,齐读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师:(出示图片:谋臣们向吴王进见)看图想象当时的情景,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些什么?

  (小组练说)

  师:假如你们都是吴王的谋臣,你们会向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听了谋臣们的进言,吴王又是怎么说的??

  生……

  师:多么骄傲的吴王啊!能把他的傲气读出来吗?

  生读。 

  齐读, 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二)、理解第三自然段。

  师:为了自己的国家和子民,勾践夫妇只好给吴王当起了奴仆。小朋友,见过“奴仆”吗? 

  生:自由发言。 

  师:补充说明。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 

  生:自由读课文 。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 

  师:“磨”见过吗? 

  (“磨”有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做成的,可以把米磨成粉。) 

  师:(出示图片“磨盘”)你们推过磨吗? 

  师:大磨盘需要几个人配合才能工作。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师:这就是勾践夫妇受的屈辱! 

  师:勾践夫妇在吴国还受了哪些屈辱? 

  生:…… (发挥想象)

  师:这些屈辱之事真是一言难尽那!但勾践硬是“熬”过来了,这就叫“忍辱负重”!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发言 

  师补充:(国君一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第四自然段。

  过度:这度日如年的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勾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对 “卧薪尝胆”有新的理解吗?

  师补充:“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四)小结:学到这,这问号能解决了吗?生自己小结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还记得沉香吗?沉香为了能救出被压在华山下的妈妈,他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就这样几年后,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救出了妈妈。这种精神就是“卧薪尝胆”的精神,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古人把“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幅对联中,(出示上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生读,说说理解。(再出示下联: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理解吗?老师有个建议,请小朋友注意听,我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

  (用“建议”说句话)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要求:

  1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历史故事——卧薪尝胆。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越国   吴国

  二、课文讲读:

  1、经过一次战役,吴越两国势均力敌的情况被打破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是哪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的结果是怎样?

  2、越王战败后,他是怎样做的?

  3、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是否有更好的办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别无他法?

  请大家读一读,读出越王的万般无奈,只好求和!

  4、对于越王的求和。吴国上下有何反应?(分别说说)

  5、谋臣们是什么意见,这里的后患是指什么?

  6、但是吴王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同学们把吴王的骄傲读出来!

  (练一练)“建议”词义分辨及造句。

  建议:

  ⑴  提出主张或意见,作动词用。

  ⑵  提出的主张或意见,作名词用。

  造句:

  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

  _______建议_______。

  _______的建议______。

  7、会稽一战后,得胜的吴王答应了战败的越王的请求,同意让越王做自己的奴仆,请同学们思考,当作为战败国国王的勾践及其夫人来到吴国当奴仆,他们会受到哪些屈辱呢?同桌讨论,划出相关的语句。(穿、住、做、吃)自由朗读,体会越王在吴国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8、当越王勾践回国以后,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读一读)

  9、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白天、晚上、饭前)

  10、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越王勾践回国后做了哪些事来提醒自己不忘报仇雪恨,结合图与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11、回国后的勾践作为国君,他没有过这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卧薪尝胆”的过生活,那是因为他“不忘”报仇雪恨,“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从两个“不忘”中可以看出这种仇恨、耻辱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谁能读出这种仇恨之情?

  12、因为勾践不忘仇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引读。而“终于”一词也正说明他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他是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才获得成功的。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3、你读懂了什么?从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勾践是个什么样的人?

  14、谁能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

  15、后来有这个历史故事而形成了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什么?所以现在经常把“卧薪尝胆”称之为成语故事!

  16、课后作业:练一练:

  ① 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②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课后交流。

  板书:        卧薪尝胆

  (起因)    战败求和

  ——————→

  受尽屈辱 

  ↓

  (经过)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

  转弱为强

  (结果)         灭掉

  ——————→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5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

  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表示愿意和夫人一起去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万般无奈:极其没有办法)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第3、4句)

  (4)讨论:吴国的谋臣们要求灭掉越国,那么他们是如何向吴王说的,吴王又是怎样拒绝他们的请求,而答应勾践的请求的。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从行动上做好反战的准备)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熟读课文;在老师板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来复述课文。

  (四)、课后作业。(1分钟)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6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0

  孔国娟 发表

  本年级的研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从而要求自己必须要认真地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做到熟悉课文。而且在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等等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并鼓励他们看谁能解答更多的问题。学生们很快就找到课文中对“卧薪尝胆”进行解释的段落。接着我让他们读读这一段落,说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为什么越王为了不忘会稽一战的耻辱就要吃苦胆呢?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正是我想要的“闪光点”。于是,我反问一句:“那你知道越王在吴国受到了什么羞辱吗?”这时学生们便又纷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了解到越王在会稽一战中失败了,万般无奈到吴国去当奴仆。我相机引导他们:越王堂堂一国之君,被沦为奴仆是等的耻辱呀!如果你是越王,你会怎样做?当时许多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报仇雪恨”这个词。于是,我便总结说:这就是越王卧薪尝胆的原因。整堂课我不用费太多的口舌,抓住学生质疑的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对话教学例子。因此,通过这一次的教学例子,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不同的课文,要找不同的对话切入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兴趣的积极性。这篇课文的对话切入点是: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卧薪尝胆。

  师:我们已经布置了这一课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词语: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指名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师:越王勾践在兵败会稽之后,到吴国做了奴仆。“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因此,“奴”在古代指女人。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mó),受尽了屈辱。……

  师:“舂米推磨”见过吗?

  生:没见过。

  (多媒体出示“舂米”和“推磨”的图片)此处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舂米推磨”。

  师:看图,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就这是舂米。 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头驴在推磨。

  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现在谁再来读读写勾践受尽屈辱的句子。

  指名读。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生没人回答。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生齐读忍辱负重。

  师:三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做国君,回国后,他是怎么做的?请自读第四自然段。

  指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

  生齐: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

  生齐: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齐读。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他还干了什么?

  生: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把勾践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出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多媒体再次出示词语: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词语,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

  生:两千多年前,……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师: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对文中的两个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我建议吴王要听谋臣们的话,不要太骄傲。

  生: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三.学习经典,拓展知识。

  师: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都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个成语故事,请看动画。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和《囫囵吞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动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还是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原文,请大家打开《经典读本》第34页,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字注上拼音。

  师范读,生注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成语故事多读几遍,读熟了,背过它,然后找小老师检查。

  生读课文,背课文,找小老师检查。

  附: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囫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课后反思:

  《卧薪尝胆》是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我介绍了“奴”、“仆”、“舂”这三个象形字的来历,用简洁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奴仆”的含义,同时紧扣这个词,让学生想象越王在吴国的遭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第四自然段就能懂,我又问:“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这就叫做卧薪尝胆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词句,体会感悟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指那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我还把两个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适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说说这个故事梗概。

  3、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理解“建议”并会运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挂图、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会倾听、会提问]

  1、故事导入

  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讲故事,放动画片)老师准备了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题目叫(卧薪尝胆),读题,读得再自信点,齐读。能说说意思吗?

  (1)结合插图,想想说说,先找薪 胆,理解卧薪、尝胆

  (2)结合课文,出示句子读读,说说理解

  合起来说意思

  2、解题质疑:

  ①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比谁最会发现问题。[板书:起因?结果?]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么样卧薪尝胆?结果怎样?

  ②     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激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正确、读通顺]

  1、  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生活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见到已经学好的,请他去帮助差生)

  2、检查: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1)新词:(小黑板分批出示)[注音]

  吴国  越国  勾践  夫差

  会稽 败仗  万般无奈  奴仆  屈辱

  谋臣 建议  免除后患  骄傲  答应  

  转弱为强  报仇雪恨

  读准  怎么样读才有滋有味?自己练习,哪些要特别注意的,谁来当小老师。

  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3、指名读全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好的你要学一学;不好的,你来帮一帮。老师奖励最认真的同学接下去读。当然谁接不下去也很难为情。

  遇到疑难,注意扎实训练;遇到错误,引导学生纠正,请他再读体现进步,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全班齐读。重点在难句子和难词语上。真正体现人人过关,面向全体。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重点朗读,初步理解

  1、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从文中找出依据,读好,读出滋味来[读明白、会表达]

  (1)说一句话。(2)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3)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4)用3-5句简单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默读静思: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什么事?自己练练

  具体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具体完整,语言要清楚完整

  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越王勾践)写了他什么事情?

  时间(    )在(   )打了败仗,越王勾践(     ),回国后(      )终于(  )

  [第2、3环节作机动]

  2、随着我们朗读一遍一遍地深入,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一步一步深刻,我相信:你已经读懂了一些问题,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会思考、会讨论]

  (1)我们先来交流:我们已经读懂了什么问题?[出示思考题]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结果怎样?(板书:兵败受辱、转弱为强

  相机引导出:起因是越王勾践兵败受辱,结果是转弱为强,理请前因后果

  老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出故事的前因后果,读好2-3节,5节,说清楚起因结果

  你能才课文中找到依据,来读一读,说一说,比谁更会思考,比谁找得准、读得好、说得妙。

  3、重点指导朗读4节,体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多年的毅力和决心?

  [时刻、白天、晚上、饭前、二十多年,]这几个表示时间词的连用中,体会仇恨、耻辱的刻骨铭心,加深对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理解。

  (2)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比谁会读书

  为什么越王勾践能反败为胜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

  课后带着问题再反复阅读课文,有什么感受就写在书上,下一课继续学习。(这就是下课的学习重点,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3)总结全文,梳理文路

  四、指导写字,写得规范美观。

  1、同学们都很会读书,如果字也能写得规范美观就更好了。

  2、看老师写几个(选择最典型的):仆议(左窄右宽)吴努(上紧下松)

  1、  拿出笔,在书上描一描。

  板书

  卧薪尝胆

  兵败受辱           ?            转弱为强

  起因             经过                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卧薪尝胆》是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以下是一位执教老师的教案,我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作出如下评析:

  片段一:“奴”、“仆”、“舂”的教学

  师:越王勾践在兵败会稽之后,到吴国做了奴仆。“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因此,“奴”在古代指女人。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执教老师介绍了“奴”、“仆”、“舂”这三个象形字的来历,用简洁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奴仆”的含义,同时紧扣这个词,让学生想象越王在吴国的遭遇。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位老师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

  片段二:对“舂米推磨”的理解

  师:“舂米推磨”见过吗?

  生:没见过。

  (多媒体出示“舂米”和“推磨”的图片)此处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舂米推磨”。

  师:看图,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就这是舂米。 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头驴在推磨。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现在谁再来读读写勾践受尽屈辱的句子。

  指名读。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评析:在对“舂米推磨”一词作重点理解时,执教老师首先是正音“磨”字,读去声(mò),其次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舂米”的工具是一个石臼和一根木棍,并知道它是一种繁重单调的劳动,“推磨”一词教师则通过简述动作和看图理解“推磨”来体会这不是一般人愿意承受的劳力活。

  片段三: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师: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他还干了什么?

  生: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把勾践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出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多媒体再次出示词语: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词语,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

  生:两千多年前,……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师: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对文中的两个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我建议吴王要听谋臣们的话,不要太骄傲。

  生: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评析:在执教第四自然段时,执教老师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第四自然段就能懂,接着又问学生:“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这就叫做卧薪尝胆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词句,体会感悟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指那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片段四:成语故事引入课堂

  师: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都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个成语故事,请看动画。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和《囫囵吞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动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还是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原文,请大家打开《经典读本》第34页,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字注上拼音。

  师范读,生注音。

  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成语故事多读几遍,读熟了,背过它,然后找小老师检查。

  生读课文,背课文,找小老师检查。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执教老师把两个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执教老师适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之一

  作者:张艳红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ǎn chú   biǎo shì   jiàn yì    nǔ lì    xiāo miè    fù nǚ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注音组词。

  扑(       )巨(         )  差                 会

  仆(       ) 臣(         )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  会稽(          )  夫差(         )  答应(        )舂米 (       )  推磨(       )      屈辱(         )   品尝(          )

  四、填反义词。征服—(         )  强大 —(         )耻辱—(          )

  五、(  )(  )无奈  (  )除后(  )  (   )仇(   )恨   转(    )为(    )

  六、填空:1、卧薪尝胆这个词中,卧薪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的(          )。他在会稽一战中打了败仗,只好向(    )王(    )求和,给人家当奴仆,三年后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所时刻不忘(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灭掉的敌人。

  2、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勾践是一个(             )(               )的人。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有这样的想法:要将这两篇课文对照起来读。

  之所以这样的考虑,我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的教学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很多的老师开始向外面突围。突围的途径就是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意图是通过课外书的阅读来让课内的一些方法能够获得巩固。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课外阅读的类型。

  但是我基于这样的想法:重视课外阅读,我不反对,而且我很是赞成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对于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的自身资源,在教材的已经学习的内容上下功夫。让意境学习的内容能够重放光彩。从而让学生产生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对于文本的解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

  所谓的文本的解读意义的不同,往往就是基于文本的不同背景下的文本意义的理解过程的。所以,我想在很多时候作为教师要能够开发教材的理解意义,我想就是要能够给予文本的不同背景。

  而要能够给予文本的不同背景,我想作为教师所能够做到的可以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的:

  将文本置于单元背景中进行对比解读。

  所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在今天的上课过程中,我这样进行阅读的:

  课堂流程如下:

  1、谈话激趣:

  今天我在读《卧薪尝胆》《第八次》的时候,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而且在读书的时候,我感到很是有意思。

  2、对比异同

  首先寻找相同处

  学生找到这些相同处:

  成功过程相同:都是先失败后成功。

  主要人物身份相同:都是首领。

  都有一个支撑他们的凭借:一个是蜘蛛,一个是柴草、苦胆。

  不同点:

  对于困难的反应不同:

  一个是有点灰心,一个是不灰心。(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个优秀的学生评价勾践是狡猾。)

  当然当学生能够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想学生对于人物的喜怒之情就是能够真正体现出来了。

  打仗的性质不同:

  一个是抵抗外来侵略,一个是征服对方。

  打仗的次数不同

  一个是八次,一个是很多次。

  (在说到这一点的时候,有一学生这样说到自己的理由:我从“会稽一战”体会到了他们打仗的次数多。

  更有一个学生说到“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国家”看到他们的祖辈就在打仗。老实说,学生的这样的一种对于语言的天赋我市没有想到的。)

  一个学生说到,人民的反应不同。一个是召集打散的军队,一个是经过二十年的努力。

  学生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想在他们的意识中能够意识到人民对于战争的反应,对于非正义战争的区别的。

  一个学生说到,他们的国家不同。

  一个学生说到他们的成功方式不同。

  一个是带领军队和侵略者正面的斗争,一个是二十年的积蓄,然后出奇兵灭掉吴国。

  (可以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于两个人所采用的方法看出了人性的不同,看出了性格的不同。)

  再想到办法后的反应不同

  一个是跳起来,一个是对于自己对于自己进行提醒。在提醒中不忘报仇雪恨。

  (可以看得出来,学生还是能够感受到对于竞争的意味的。一个是晚的计谋,讲究的是出奇兵,一个是光明磊落。所以,在这个地方,当我们提倡卧薪尝胆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是看重的是那种坚韧不拔,但是,我们忽视了这样的复仇动机和手段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遐想了。)

  总结谈话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方法来找一找这篇文章的三篇文章的异同点。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我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三.直奔画面,理解题意:我出示的是书上的插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的情景,在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时,学生只画了“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在我的启发下学生找到了描写“卧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来我想这里是我的问题不够明确,我直接让学生划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就行了。因为插图的上勾践主要的姿势是在饭前。句子画好后,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们学校进行了课堂教学大比赛,我执教了《卧薪尝胆》这课。这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后甘无奈求和,带夫人到越国为奴,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二十年,使越国转弱为强,最后消灭了强大的吴国的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我确定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顽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动容,利用厚重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多读书,多交流,多体验,从而认识越王勾践,同时也了解吴王夫差,明白故事的道理,从中也受到启发。

  一、抓重点段落,理解卧薪尝胆含义

  学习第4自然段时,让学生弄清勾践在什么时候卧薪尝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提出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以引起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的兴趣。当大家读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这句话时,我就告诉学生这就叫“卧薪”;当学生读到“……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时,我就说这就叫“尝胆”。接着问:“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这时,学生都能说出卧薪尝胆的字面意思。接着我问他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报仇雪恨,我紧接着问勾践仅仅睡柴草,尝苦胆就能报仇雪恨吗?他还需要干什么?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卧薪尝胆还需要发奋图强,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对卧薪尝胆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意思上了。

  二.词句训练,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提倡有效教学。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朗读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几组词串,在旁人看来,也许仅仅是在复习旧知,其实不然,这样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上课过程中,我也紧紧扣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何要向吴王求和时抓住“万般无奈”,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状况时抓住“受尽屈辱”,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抓“时刻不忘”等关键词展开教学,体会、朗读、感悟、想象,深刻把握文本的内涵。授课结束时,我还不忘让学生再次运用词串进行讲述。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会说会运用了。

  三、紧扣文本,引导想象。

  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交流朗读之后,便不失时机地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我又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这个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学生能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心和吴王的骄傲。例如,我还引导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重以及时间长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在学习第四段是让学生想象勾践回国后又做什么了,体会勾践地发奋图强。

  四、拓展延伸,强化重点。

  在授完新课后,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那么,现在我们需不需要卧薪尝胆呢?之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时,大部分说需要,并说明了理由。只有少数学生说不需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仇恨。针对这样的理解,我说中国科学家为了航天事业,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将卫星送到了太空,他们有仇吗?通过我的及时引导,学生们终于理解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即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这也是我们学习这课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强化了学习重点。

  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我知道在这堂课中有不少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科学的处理教材,细心的钻研教材,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力求让自己的课堂在四十分钟真正的有效。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蕴涵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我在教学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帮助学生了解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词语训练,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提倡有效教学。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朗读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五个词语,在旁人看来,我也许仅仅是在复习旧知,其实不然,这样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上课过程中,我也紧紧扣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何要向吴王求和时,抓住“万般无奈”;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状况时,抓住“受尽屈辱”;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抓“时刻不忘”……授课结束时,我还不忘让学生再次运用词语进行复述。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会说会运用了。

  二、能紧扣文本,引导想象。

  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交流朗读之后,我便不失时机地马上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我又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这个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学生能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心和吴王的骄傲。例如,我还引导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时间长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

  但是整篇文章在重点段落的讲解上不够透彻。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个重点,还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理解一个中心句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然后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层含义。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因为太强调“卧薪尝胆”的深层含义,结果导致朗读不到位,教学环节还出现了一次反复,现在想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每一次反思,为的都是能让自己有所进步,相信只要我们每一次都能踏踏实实,潜心钻研,我们的教学之花定会常开常艳,永不凋谢!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纳米 

  师:勾践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生:勾践在吴国的每一天都觉得很痛苦。 

  生: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生:勾践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师:这句话假如这么说,“勾践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你觉得勾践在吴国的日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快乐。 

  生:这么说就觉得三年的时间很短。 

  生:我感到勾践还不想回国。 

  师:这个“才”字在句子中的位子不同,句子的含义就不同了。读书时要注意这个“才”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生:(朗读课文) 

  师:三年后,勾践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照理他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晚上,就睡在柴草上。 

  师:(插话)这就叫“卧薪”。 

  生: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师:(插话)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提醒自己要报仇雪恨。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为了报仇雪恨,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你把“卧薪尝胆”的目的放在句首说,有新意。读到这里,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生:(齐读) 

  师:同学们,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不要报仇雪恨。 

  师:没有仇,没有恨,不必卧薪尝胆。 

  生: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不需要这么苦。 

  师:有福就要享!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是否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师:中国足球队需要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也要卧薪尝胆。 

  师:你又没有仇恨要报,怎么也要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成为一个大富豪,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 

  生: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实验小学,也需要卧薪尝胆。 

  师:我们的学校要发展,也需要这种精神! 

  …… 

  师: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是: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生齐读) 

  师: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幅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读背对联) 

  师:同学们对上联不难理解,下联理解吗? 

  生:(摇头)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家后自己查一下有关的历史书,或者请教家长。如果同学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将感到非常高兴。在刚才的话中,有个词语老师一连说了三次,你听出来了吗? 

  生:建议。 

  师:“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一样吗?(板书:建议、意见)你看,“意见”是心里对别人有想法,所以是“心”字底;“建议”是把心理的话说出来了,所以有个“言”字旁。谁向老师提个建议? 

  生:(面面相觑,没人回答。) 

  师:(对一位学生)你对我有建议吗? 

  生:(摇头) 

  师:(开玩笑地)不说,就是对我有意见;说了就是好建议。有没有? 

  生:我建议老师背挺直一点。(众大笑)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的建议,我一定接受,努力改正。 

  生:我建议老师要经常刷牙。 

  师:你是说我的牙齿很黄,是吗?我一定接受! 

  …… 

  师:你能将“建议”这个词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说话吗? 

  生:老师,我有个建议,建议你要注意休息。 

  师:你一连用了两个建议,一个做名词,一个做动词。很不错! 

  生:我建议薛老师能经常来我们学校上课,如果你能采纳我的建议,我们将非常荣幸。 

  师:我也感到很荣幸。你将“建议”放到了句尾。 

  …… 

  师:课文要求我们用“请求”造句。你能将“请求”放到句子的不同位子造句吗? 

  生:我请求爸爸在我生日那天能带我去上海游玩。 

  生:我曾经请求爸爸给我买辆自行车,可是没有结果。 

  生:对我的请求,爸爸总是爱理不理。我感到很失望。 

  …… 

  师:我发现当爸爸可真难!(众大笑) 

  生:我们请求薛老师不要走…… 

  师:干什么? 

  生:一直给我们上课。 

  师:谢谢你们!其实你们的语文老师才是真正了不起的老师,你们的成长离不开她的关心,应该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对吗? 

  下课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薛法根教学实录——《卧薪尝胆》

  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视频

  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纪念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位老师聚集在上海浦东,搞这样一个教学研究活动。我能够来参加,非常高兴。我是第一次和薛老师见面,他是非常年轻的特级教师,还是江苏省的十大杰出青年。听了薛老师的课,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回归传统,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堂课里面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一些好的做法,薛老师都继承下来了。同时,薛老师又根据课改的理念,有很多创新。所以我认为他的课是一种回归传统又超越传统的这么一种教学。

  另外,我觉得在这么大的一个会场里面,薛老师把一个公开教学又上成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平时在学校里面听的随堂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的人人都能学习,都可以借鉴的课。不像有些公开课,听起来非常好,但是要带回去到自己的课堂里去上,就觉得有问题了。把一个几百个人听的课,变成了一节家常课,一节随堂课,这是很了不起的。

  刚才这个课很精彩,小朋友学得也非常主动。应该讲,今天是双盈,老师上得好,小朋友学得好。现在的确是这样,学习这件事是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学的,只有老师的教学艺术,只有老师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学生的智慧,那这个课肯定也是上不好的。

  自从新的课改在全国推开以后——在我们上海叫第二期课程改革,我经常接触一些老师。我一方面编教材,一方面也在学校里做校长,我经常接触我们的老师,我现在的学校里有32个班级,1300个学生,有80几位老师,我经常接触这些老师。稍微上了些年纪的老师,他们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新的课改是新的要求,反正就是一个新。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新的,像我们上海的教材每一册三分之二是新篇目,只有三分之一是传统内容;上要求教学的理念要是新的;学习的方式要是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又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那么我觉得,今天我们听了薛老师的课,可以使大家放心,也可以使大家受到启发。其实,我们这个所谓新的课标,新的课改,包括上海的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需要去源引,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来,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我觉得我今天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课以后,最强烈的印象是这一条。你说这课好吧、新吧,新的,特别是最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好。小朋友是很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跟老师特别亲热,非常坦诚。这个交流和对话是很感人的。小朋友一点没有拘束。当薛老师问他们有什么建议,一个小朋友建议老师画得再清楚一点,他有点看不出来。的确是这样,这提醒我们老师我们有些老师板书有时候可能字小了,或位置写得太偏了,现在学生能够提出来,老师欣然接受。有个小朋友建议老师以后写字再快一点,甚至说“潦草”一点也没关系。薛老师虚心接受他的建议,但也给了他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写字还是要端端正正,这启发得很好。还有一个小朋友建议老师以后上课时先把生字教一教。这个我深有体会。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的语文教学大纲,把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为重点”这句话拿掉以后,在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当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出现了忽视“识字教学”的倾向。甚至有几次我去参加全国阅读教学大赛,我看到低中年级的课堂教学,把识字放在很次要的位置。有的时候课文教完了,让学生把生字表拿出来读一读,就这么过去了。它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识字教学的质量,学生生字的回升率,以及以后的错别字的比例大大增加。所以,今天小朋友的这个建议真是发人深省。以后教课不要忘了把生字教一教。薛老师处理得很好,表扬这位小朋友,说他可以做学校的领导。还有的小朋友讲,今后老师上课应该给小朋友抄一些有用的东西,薛老师马上就体会和理解了,大概这个班平时上课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薛老师马上鼓励。甚至有的同学建议薛老师以后走路不要这样(做动作),大概薛老师个子比较高,高个子的人容易有点弯腰,连这个,小朋友都看到了。因为小朋友喜欢这个老师,他就注意这个老师的一举一动。薛老师马上说,以后我走路就这样,挺起胸膛,抬起头。还有的小朋友建议薛老师以后讲话不要太幽默。薛老师讲: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批评我呢?后来小朋友笑起来,说是表扬老师。从这个结尾,再回溯到课的开始,认识薛老师的名字。学生在没有看到“薛法根”三个字的时候,连老师的名字都读不好,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好了,而且能读出感情。所以,从始至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完全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要讲话就讲话,要发言就发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超传统的。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做到回归传统,又超越传统,谈何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老师总是跟着一种“风”上课,一堂课要么不上,要上就要有多媒体课件,好像没有多媒体课件,这课就不能上。而今天薛老师的课没有多媒体课件,照样把课上得非常精彩,把课上得非常扎实,把课上得非常有效率。当然我不是说否定多媒体课件,有的时候适当用一些多媒体课件也是非常好的,非常生动的,非常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能够化解教材中的难点。但是不是说,离开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就不能上课。还有,要么不上课,要上课就一定要有小组讨论。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又小组讨论,四人面对面的,或者是打乱了自己找伙伴的,教室里面花样是很多的。但是,我所看到的,真正的小组讨论有效果的、有效率的、质量比较高的,不多。倒是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还有,课内外结合,发掘各种教育资源。因为现在有一个理念嘛——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于是,有些课堂喧宾夺主。其实,不要忘了,我们的教材还是最重要的。国家为什么要成立教材编写组,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要经过专家审查,要一审二审三审,有时甚至校样拿回来,还要再修改。国家组织那么大的力量来编写教材、审查、出版,如果教材没有充分地利用,那是很大的损失。我看今天薛老师的课教材用得就非常充分,就是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

  所以,听了今天薛老师的课,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启发,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不管有多新,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原理、方法,还是应该继承。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比如,刚才谈到的“识字”问题。小学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一方面要学好这个学科,另一方面,学好它会增进其它各个学科的学习。上海过去的教材,识字量比较少,80年代,我当时编的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量仅仅180个。现在我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识字量是465个,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识字问题是个大问题。我刚才讲的,由于教育部把教学大纲中“应该以识字为重点”这句话拿掉以后,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让我们再来看薛老师,他今天教的不是一年级,也不是二年级,而是三年级的学生,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我看他今天整个这堂课对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

  一开始,薛老师就说“吴王夫差”的“夫”念第二声,这是音的问题,非常注意;教“越王勾践”时,让小朋友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注意音,一个注意形。读到第二自然段,当小朋友都读成了“会huì稽”时,薛老师又正音。课标也好,过去的大纲也好,对识字的要求都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这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老师在公开场合,说话也好,朗读也好,如果把哪个字的字音读错了,人家肯定会认为你这个人的语文修养有问题。有个教育学院的院长把造诣读成造旨,弄得大家都笑他。因为他是教育学院的院长,把字音都读错了,实在不应该。薛老师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对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后面的“舂米推磨”,不仅要读准,还要知道意思,一个小朋友就把推磨当成了舂米,老师加以指导。薛老师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薛老师对字、词的教学的确是非常重视的。我自己过去在编上海新课改教材的时候,我曾经有个说法,对小学语文来讲,是字词为基础。所以我是非常重视识字、学词的问题。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到薛老师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

  薛老师直到课的最后,还把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也拿出来讲一讲,这也是识字。而且薛老师讲的非常形象:“建议”是要说出来的,所以“议”是言字旁;“意见”是在心里的,所以是“心”字底。不仅教学生识字,而且教方法、教规律,学生是可以类推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它是基础的基础,因此,识字的问题是个大问题,而往往在课堂中看不到重视。而今天的课完全不一样,是将识字教学贯穿始终的。

  我们上海二期课改,首先也是拿识字开刀的。因为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朋友学语文,学母语,学了一年两年还进入不了阅读,这样语文是永远学不好的。因为,学180个生字,两年下来,我们上海一期课改教材小朋友的识字量不过是1023个,1023个识字量,要想顺利进入阅读,困难重重,生字很多,障碍很多。所以,上海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要改变这个状况,大大增加识字量。上海提出,两年之内要完全2000个识字量,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阅读。过去的情况是,低年级识字量太少,到了中年级老师们又感觉识字量太多。低年级的识字量少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阅读,中高年级的识字量多了以后,老师们想把教学的重点由识字转换到阅读更重就很困难,另外还有阅读障碍。现在,我们上海的课程教材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两年里面基本上解决了2000个常用字,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文章。到了三年级以后完全可以大量阅读了,因为阅读障碍没有了。我们现在上海教材这个编法,到了第七册课文后面不再列出生字表,因为这个时候小朋友的识字量已经超过了2500。超过2500以后,再加上他自己在课外的识字量,每个小朋友不认识的字是不相同的,所以你再统一列出生字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上海教材从第七册开始,就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要求学生自己在阅读课文当中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工具或者其它方法来识字,老师在课堂里检查、交流、指导。我觉得重视这个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今天薛老师在这一点上非常重视,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一个优秀的传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过去,张致公先生讲,他说:一个人没有三千兵马怎么打仗啊?张先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你这个人如果不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话,你怎么说话?你怎么写文章?你怎么表达?现在上海的新教材出来以后,学校的音乐老师跟我讲,过去给小朋友教歌,歌词里面有很多生字,我总是要先教生字,再教歌,浪费了很多时间。数学老师对我讲,过去我们数学应用题里有很多生字,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应用题,首先要教生字。思想品德课的老师给我讲,过去我们品德书里都是一个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里面有很多生字学生都不认识,都要教,我们的教材里的生字就很少了。所以,这个改革直接推动了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有些老师说现在不会教语文的话,你记住了这一点,怎么会不会教呢?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还是一个基本。

  另外,我觉得薛老师对读书也是非常重视的。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读的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吴王和越王原来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读,在读的时候,老师也有指导。现在有些教师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学生读了以后总是鼓励“读得好”,对学生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指导。薛老师就有指导,第一个小朋友读的时候,我听着就感到拖泥带水,拿腔拿调。薛老师说:“你读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但读书还要有节奏。”接着老师亲自读给他听,经过老师的指点,再听这学生读,果然大不相同了。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怎么样,只要你有指导,只要有示范,不怕学生不会,不怕学生不会有进步。第二个学生读中有错,许多小朋友都提出来了。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那个小朋友把“吴国的谋臣”读成了“吴王的谋臣”,于是别的小朋友就指出来了,听得很好,非常仔细。不过,这里,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我觉得那个读书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而且我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语感特别好。如果这个教材这里把“吴国”改成“吴王”可能是更好。因为后面是“谋臣”,就是这个吴王的谋臣,“吴王的谋臣”我觉得比“吴国的谋臣”还要好。所以,我们不要看轻小朋友,这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很了不起的,他凭着自己的语感这样读的,尽管我们今天其他的同学给他提出了意见,但实际上这个同学不错的。等到两个自然段都读顺了,老师开始要求他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我现在看到,有些老师也要求学生读,但是往往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当中也没有指导,学生读了之后,没有什么提高,往往是读了之后就小组讨论了,就小组学习了,其实课文根本没有读好。我觉得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流畅,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只有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那些规范的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否则,怎么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薛老师今天让学生读,先要自己读。小朋友们一上来很习惯地想齐读,薛老师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读。读中又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然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其实就是锤炼语言。我们有时候看课,回答问题时,学生只要把这个内容讲一讲,也不管他讲得好不好,这个教学环节就过去了。别忘了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语言的组织,他的用词都是非常要注意的,今天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到位的。薛老师让学生把文中二王的关系概括出来,这很不容易,这就是在学习语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老师们的面前,从讲得不太好,到越讲越好。这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就是要读书,甚至要熟读成诵。

  另外,老师在朗读课文当中,还有很多语言训练。如句子的比较,“才”的比较,最后归结为这三年越王是忍辱负重。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薛老师今天是立了一功。一般老师会先解释课题,但不知,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是很陌生的,如果知道也是查阅了工具书。而薛老师把理解这个词语,理解这个课题,放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进行,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先把字面的意思搞清楚了,再说说他蕴含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薛老师的教学很有层次,很有深度。

  再有一点,老师在整个教学当中,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鼓励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也不排除老师提出问题。过去,阅读教学就是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而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却只让学生提问题,好像老师们都不敢提问题了。而今天我们在薛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学生会提问题,老师有时也给他提出问题。这就很好嘛,学生毕竟是学生,还需要老师引导。我觉得有些老师说新课改之后不会上语文课,你只要记住,那个教学过程还是我们多少年前所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天的课上得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好。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又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是教师在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在学懂课文,没有老师今天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吗?教学过程说到底还是两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当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要以教师为主体。当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很辩证的,没有矛盾的。

  所以,当课文学完了,老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的问题还不少。首先一个小朋友提出“后来吴王怎么样了?”甚至有的小朋友用自己找到的资料告诉他,在这之前吴王还打过齐国,那时吴王更加骄傲了,越王勾践利用这个机会打败了吴国。这个资料正应了教材中的“出奇兵”。还有的小朋友问到2000多年前是多久以前,这个问题是比较幼稚的,老师没有下面回答他。一个小朋友在下面告诉他可以算一算,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在教室里花很多时间的。所以教师的组织是很重要的,组织的不好就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有的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需要点一点,有的问题就可以带过去了。最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说勾践不是英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薛老师很了解学生的心理。果然学生反映强烈,而且这个问题是学生可以回答的。这就要靠集体的智慧。所以有的时候课堂需要讨论,没有什么讨论价值的你拿来讨论有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需要讨论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的小朋友讲到勾践其实不是真的投降,是为了东山再起,养兵复出,有的小朋友讲到他是为了国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使自己能够转败为胜。还有的小朋友讲,他是英雄啊,他为了国家甘愿当奴朴,回国后他不过君王的生活,还历尽辛苦,所以是英雄。更有小朋友讲,如果勾践不是英雄,怎么会流芳百世,使我们现在都知道。最后老师归纳小结得也很好:在强势面前保全自己也是英雄。

  最后的那个对联中还有两个历史故事。所以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本领。听说读写得到了训练。所以我觉得,今天我到这里来听课,我对上海怎么推进二期课改语文教学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不要一切从零开始,不要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跟新课改的要求,紧紧地结合起来。把发现学习和我们的接受学习要紧紧地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小朋友有很多东西不可能时时都去经历,时时都去发现,很多东西是要接受前人的经验,接受学习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记忆,有的时候需要模仿,有的时候就要讲解,接受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不像有些问题,探索来探索去,花了很多时间,到最后没有结果。所以,一定要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我们有价值、有意义的启发式的接受学习紧紧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新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我想今天就讲这么多体会,谢谢《小学语文教师》和听课的老师们。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转败为胜.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二,说教法

  1,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吴国的谋臣们会如何向吴王提建议,吴王又是怎么拒绝的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吴国朝廷的君臣对话,更深刻地理解了吴王的骄傲自大,对历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为后来吴国被越国灭掉作了充分的铺垫,同时这种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无话可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学太少,应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样就能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个同学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表演"了.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帮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我的课件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片,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我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4,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为国家报仇雪恨.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每个字对应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从字到词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另外在找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到"薪"这个字的对应解释,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部首,让他们从形声字的特点出发,猜测这个字的意思,进而在课文中轻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这样结合着插图和文字,再联想到形声字的特点,学生终于战胜了困难,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5,课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历史故事,离学生比较遥远,怎样把它的现实意义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对自己有所帮助呢 从而实现语文最本质的作用呢 我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学本课后的感想,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向勾践学习,怎样吸取吴王的教训.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也许该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吧.另外,我还让学生换位思考:两千多年前我们都是吴国的老百姓,你愿意越王这么做吗 如果是别的国家的人民呢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和创造和平.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没有来得及请学生回答,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会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遗憾

  1,在教学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教材本身属于历史题材,感觉比较沉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总感觉没有,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没有能够进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得不够.

  2,对教材的研究上,我没有能够事先填补历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处,比如为什么越王勾践"万般无奈",为什么说他们在吴国所做的事情是"受尽了屈辱",如果这些能在教学时好好让学生体会一下,或许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更真实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了,朗读也会更加入情入境了.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只是河滩上的一块粗糙的鹅卵石,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泽.前面的路还很长,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不同题材的课文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各有所得.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卧薪尝胆》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78835128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