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甜尕妞 收藏 投稿 点赞 分享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精选14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三、教学模式: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预习思考题。

  2、了解创作背景。

  明确:《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二)理清思路、理清诗歌内容与形式。

  明确: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四个诗节 一节:写实、写历史

  二节:写精神、写历史

  三节:现在

  四节:“我”的誓言

  (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

  2、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3、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明确: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四)整合提高,拓展延伸。

  熟读背诵课文,研讨问题。

  1、欣赏品味诗歌的特色。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体会诗歌语言美。

  2、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3、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完成课堂训练。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2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诗歌感情(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缓、低沉);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⑴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⑵ 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了?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⑶ 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一、导入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有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的手法,感受新时代的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与古典诗词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美的熏陶,另外一种情的感染,另外一种文化的营养。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组当代探索诗篇。

  二、基本知识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什么叫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不那么明晰易懂,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它的出现,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出于对中国文艺现代化的美学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起着一种文艺创新的先锋作用,但距离我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较远。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这五个人在当时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梁小斌也被归人朦胧诗人的行列。

  朦胧诗的特点:

  ⑴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⑵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区别:

  意象派诗歌要求诗人善于捕捉和提炼生活中极其普通平常的事物,发现它的美学价值和诗意所在,并且用直接处理(即不直接写出个人主观感情)的办法来给予忠实、精确的表达,使之体现诗人的生活情趣。

  例如:

  红色手推车

  (美国)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那么多东西依靠\一辆红色手推车

  雨水淋得它晶亮

  旁边是一群白鸡

  这首诗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一种常人视而不见的美。由于把红色的车子、晶亮的雨水、白色的鸡并置在一起构图,造成一个崭新的观察角度。而从第一行中又隐隐透露出作者发现了美的惊喜心情。

  三、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回厦门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1年调到福建文联从事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会员,福建作协理事。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

  写作背景:作于1979年。*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她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和希冀光明的痛苦。

  四、诵读

  注意体会感情。

  五、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然而,毕竟有了希望,有了追求,有了改变现状的基因。诗末的又一对祖国的呼唤,蕴涵着几多痛苦,几多希望。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四人帮的覆灭,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从苦难中奋起。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这些意象,虽然从分号来看,有五个之多,但是,何尝不能从博喻的角度来说明这一个一簇新的理想,即一改它的抽象为生动的具体: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从因袭的框框中突破,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就是承受着沉重的、历史重担的压迫的新生力量正在穿透一切障碍,挂着眼泪的笑涡就是黑夜迷路中看到前面灯光的喜悦与信心,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就是为了正前方的理想而开展一场跟时间比速度的赛跑,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就是漫漫长夜已是尽头、曙光已在涌动、理想的红日就要眺出来了!──在这里,不但多角度地展示了祖国作为理想的化身的威力,而且有层次地从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的合而为一递进到主体自我占优势,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更有深度与力度。

  在第三节中,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都服从于也服务于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簇新的理想的构思铺排。簇新的理想既是你的所有,也是我的所在:胚芽、笑涡属于你,但是,胚芽、笑涡就是我,所以,我是属于你的,这是第一层次;起跑线、黎明就是我,我就是你──祖国啊!这是第二层次。这样,祖国的理想、前途、一切,就是我的理想、前途、一切,我和祖国就是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甚至在主客合一中占了更可抒情的优势。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在第四节,这种联系和优势又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明确,从而为全诗的高潮作了准备。我是你十亿分之一,堤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就把我和你的关系说得更为形象与哲理了:我是你的一切中的一,又是你的一的一切。就前者而言,我只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就后者而言,我又是所有个别汇集而成的整体。正因为这样,下面又可以通过两个意象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或者简直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地写出了我或者说祖国怎样从苦难的历史的迷惘中走向对前途的深思,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掀起了沸腾的思绪和情潮,另一方面,所有个别的奉献换取了整体的富饶、荣光和自由。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六、关于本诗意象的叠加

  我们感知意象特征后,解决了诗中的意象特征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意象为什么要叠加,有什么好处呢?而在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以后,又有一个在诗歌朗读甚至在诗歌创作中怎么样强化意象的研究性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钻研。

  在第一节,老水车和歌所显示的落后与疲惫,矿灯和隧洞所显示的艰辛与缓慢,稻穗和路基所显示的贫瘠与破败,纤绳和臂膊所显示的痛苦与抗争──这一系列相同性质的意象的叠加,加深了我们对祖国落后、贫穷、破败和对劳动人民艰辛、痛苦、抗争的感受,尤其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个意象把受苦受难但又顽强不屈的祖国母亲的形象浮雕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奋起捍卫,我们怎么会不愿化身为祖国的希望啊!

  于是,通过第二节的过渡,在第三节又以叠加的意象表明我们作为祖国的簇新的理想的代表,一定会冲破思想的牢笼茁壮成长,在不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上,接好、也传好革命接力棒,去迎接一轮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这样,簇新的理想就同簇新的现实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这样,在第四节,就由对消极现象的感觉(迷惘)向思维的深度(深思)和情感的飞跃(沸腾)发展了,同时,这种思维和情感的交融,又化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化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的情感和思维的层次就是如此递进的。

  而当我们反复吟咏、朗读之中逐步加深对意象叠加作用的理解并摸索到诗作情感隧洞之轨迹的时候,我们的想象思维也被大量激活,而且跃跃欲试起来。

  七、亮点探究

  1、《祖》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由此可以总结出什么叫意象?

  探究学习:

  诗中选用了以下意象:

  ⑴ 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数百年来转个不停才破旧疲惫。然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惟其如此,才感人至深。

  ⑵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但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⑶ 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⑷ 淤滩上的驳船。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祖国啊!

  ⑸ 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

  ⑹ 簇新的理想。那场浩劫结束,我们的国家从领袖崇拜的神话中解放了出来。民富国强的伟大理想涅繁而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自然簇新无比,光焰万丈。

  ⑺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莲圣洁而又美好,古莲便是千古以来那个民富国强的美好理想。在春意萌动,万物复苏的时刻,冲破了千年封建专制的冰封雪盖,这伟大的理想,绽放出了生命的萌芽!

  ⑻ 挂着眼泪的笑涡。恶梦已过,伟大的祖国否极泰来,赤诚的儿女怎能不喜极而笑?虽然以前伤心的泪水还挂在脸上。

  ⑼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⑽ 绯红的黎明。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即为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之融合。

  2、《祖》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

  探究学习:诗作中的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指中国文人群体,乃至华夏儿女,是小我与大我的融合。

  3、怎样理解《祖》诗中四个祖国啊!的内涵和关系?

  探究学习:四次呼唤内涵各不相同:第一个祖国啊!是我看到无比挚爱的祖国母亲长期积贫积弱还无比珍惜每一个儿女,以疲病之躯曳我前行而不肯放弃,纤绳深深勒进肩膀而不辍时感激、痛惜、负罪的呼唤。第二个祖国啊!反映了祖国儿女热切盼望国家繁荣富强,可热切的希望却一如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美丽动人却可望而不可即,我伤心之极。期望、失望、伤心、委屈、感激和痛苦全融人了这声呼唤之中。第三个祖国啊!写出看到祖国黎明到来时的欣喜之情。第四个祖国啊!表现了愿把一切奉献给祖国,只要祖国繁荣富强,不惜粉身碎骨的赤子之情。四个呼唤形成巨大的情感跳跃,表现了由悲哀、低沉转向欣喜、振奋的情感发展历程,抒发了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4、《祖》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探究学习:这不仅仅是走过*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

  八、欣赏本文的建筑美和音韵美

  在句法结构上借鉴了前苏联诗人沃兹涅夫斯基的《戈雅》一诗的圆周句式,它大多出现在抒发强烈的感情的作品中,用此句式增加了痛苦和挚爱的程度,表达了我和祖国的关系。其实这种句式是反复这一常用手法的变化形式,即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和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连接排列,组合成在意义上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风巅锋创造备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此外,诗人在写法上重视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奇特写法。

  小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表达舒婷对祖国的一种深情。这种深情同以往某些我爱祖国之类的浮泛之作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乐的希望,又有一个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

  诗人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显示热烈奔放,一往无前。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互用、相互交融的手法。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合二而为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起码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的起飞与奔跑。

  九、作业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板书设计】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的真情;

  2、学习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

  2、对诗中的“我”的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全诗,并通过上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查找与“四五”运动相关的史实及关于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牵动人们的思绪走入遥远。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咏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她虽然弱为女子,却没有回避历史责任。一个青年女子将个人质朴厚重的情感表达得撼人心房,激起无数人对祖国的加倍热爱。

  二、关于诗人

  舒婷,原名龚佩瑜,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1952年出生,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整体感知

  1、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黑 xūn  洞 suì  绳 qiàn   lēi

  新 cù笑 wō  迷 wǎng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谈谈你初读此诗后的感受。(可谈谈诗歌的大致内容或作者流露的主要情感)

  3、请同学介绍自己查找的与本诗有关的史实,介绍相关背景。

  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字词上?

  4、自由诵读全诗,注意结合刚才所了解的时代(创作)背景把握文章,体味情感。

  四、品味与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

  明确: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之中。这四组意象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表现人民在贫穷落后面前没有失望,但希望仍很渺茫;“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上了新生的起跑线上;“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如果把全诗的每一个小节都当成是一幅画的话,那么请你试着用简洁的语言给这几幅画取名。

  3、你认为诗中每一个小节后的“──祖国啊”蕴涵的感情是否一致?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试着把握朗读的语气。

  明确: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至此,我们清晰地看到诗人抒写的思路,情绪由低沉而至高昂。)

  4、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什么关系?全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的“我”,既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我”与祖国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有着献身祖国的热望。全诗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

  5、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方法:

  ⑴ 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请第二个学生朗读。后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⑵ 按照此方法完成后三个小节的理解与朗读。

  明确:教会学生在朗读前要注意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6、配乐朗读全诗。

  五、关于朦胧诗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关于朦胧诗的知识:

  明确: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 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⑴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⑵ 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2、谈谈本诗是否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点。

  明确:舒婷的这首诗虽算不上很“朦胧”,但具有朦胧诗的基本特征,如重视诗人自我的内心表达,运用通感、意象、象征、隐喻等写法。

  3、拓展。

  明确: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属于典型的朦胧诗。

  六、结束语

  “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掌握课文字词。

  ⑵ 关注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诗的朗读赏析,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赏析,品味诗歌的形象美。

  【教学难点】

  赏析,品味诗歌的形象美。

  【教材处理】

  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围绕课后研讨与练习题来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听读,感受全诗,把握情感,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体会各节的感情语气。

  三、赏析,品味诗歌的形象美

  1、个性选读。全诗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2、妙手续句。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3、慧眼质疑。(问题略)

  四、作业

  朗读并背诵本诗。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

  2、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教学重、难点】

  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技巧。

  通过合作探究,反复品读,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深沉感情。

  【教学设计】

  一、研究性预习

  公布研究性预习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小组研究活动:

  1、诗词组。搜集“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词,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句,熟读背诵。

  2、录音组。选择适合本文的背景音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做好配乐朗读录音。

  3、资料组。搜集舒婷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研究性预习重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自学,学会与老师沟通,与同学合作。

  二、资源共享,导入新课

  诗词组、资料组选派代表介绍所搜集的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诗歌就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这是一首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严峻现实,而演唱的爱国之歌。

  设计意图:课堂上展示学生的辛苦收获,让学生多一份成就感与自信,并为教授新课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初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学生放声朗读,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2、由录音组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评论。教师可参与学生讨论,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能读出爱国深情,即给予肯定。具体朗读的语调、速度、技巧再下一环节讨论探究。

  四、引导探究,把握第一小节的朗读技巧

  1、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节。

  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自我评论。

  2、引导探究: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首先要注意诗歌的意象。在第一小节中找出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及这些意象的修饰语(破旧、熏黑、干瘪……)。

  思考:

  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及修饰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主题、情感有直接的联系。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显示祖国在漫长的历史中所受的苦难,第一小节中的意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3、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提问: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情感?同学讨论,教师引导。

  明确: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语速:舒缓。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语。

  还要注意节拍、停顿。

  (形成板书)

  4、学生齐读第一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设计意图:这一节教师的引导赏析是为学生后文的自主赏析打下基础,这部分同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朗读、讨论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文本。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感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赏析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教”。

  五、举一反三,合作探究

  1、依据第一节的分析、朗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二、三、四节朗读方法。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

  明确: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有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二节写了痛苦、追求的祖国,感情基调为痛苦、希望,语调要舒缓;第三节写了新生、希望的祖国,感情基调为希望、欣喜,语调要高昂;第四节写了养育、献身的祖国,感情基调为深情、热烈,语调要高亢、激昂。

  2、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点评。

  3、聆听名家朗诵,轻声跟读。

  4、配乐朗诵,提升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基本能理解文本,把握朗读技巧。并且这一环节,同样重视朗读,采用多样的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真。

  六、体验反思

  学情反馈: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感悟到了什么?分享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也作为课堂小结。通过反思,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对事物的分析、思辩能力,同时也养成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

  七、作业延伸

  1、背诵全诗。

  2、试以某一意想为核心,写一首小诗,主题健康向上。

  3、用课内学到的知识,阅读赏析郭沫若的《炉中煤》。

  要求:第一题必做,二、三两题选择一题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乡课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弹性选择性的作业,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有限范围之内自由选择,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此必然会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语调

  第一小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舒缓、低沉

  第二小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

  第三小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高昂

  第四小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热烈 高亢、激昂

  (二、三、四小节的板书由学生补充填写)

  【教学设计说明】

  阅读课,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都要尽量遵循以下三点:

  1、把朗读放在突出地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感悟舒婷深沉的爱国情感。

  2、尽可能地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课改最本质的变革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主动地、探究式地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无论是处理教材还是设置问题,都在最大限度内把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教案设计上的靓点主要体现以下两点:一是课前研究性预习,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任务,提高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同时有了真正探究学习过程,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学生自主填写板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理解,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3、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教案设计的主旨。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个体的能力。能力培养应贯彻在平常的教学中,贯彻在一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课前研究性的预习,课内合作探究,板书填写,课后延伸作业,都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凸显学生个性。特别是合作探究一环,前一环节教师的引导学习,其实已经交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让学生在模仿中有所创新,在合作中有所感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

  【点评】

  本教案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鲜明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从课前研究性预习到课后选择型作业,都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思考、研究的空间,充分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但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上非常讲究“扶”与“放”的结合。课前研究性的预习,教师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的研究有的放矢;“合作探究”也是在“引导探究”的基础上探究的;同样,课文的赏析也就很自然的有了“延伸作业”。由此感想:新课程不是摈弃传统教学,而是传统教学的延伸。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感染,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

  (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并具体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8

  ——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

  “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读”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 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形式:

  以诵读为主:集体读──感悟诗歌感情,分组读──体现集体力量,个别读──展示个人风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鉴赏语言,细节。

  策略应对:

  1.明确学习重点,提示朗诵方法。

  2.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诗歌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3.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课前欣 赏歌曲《我的祖国》

  那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那条条大路都宽畅,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却能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愫。每个人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舒婷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 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的讴歌。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2.朗读诗歌:与作者达成感情的共鸣。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1)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的深深的理解和诚挚的爱。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3)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边读边梳理整首诗的思路,然后师生评价。

  明确:诗人先回顾了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接写祖祖辈辈痛苦的追求,接着写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最后写到祖国对我的养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屏幕展示)

  板书以下内容: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结:本诗感情真挚,全诗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母亲倾诉情怀,抒发对祖国国的拳拳深情。

  学生齐读,进一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 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 ,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 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 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 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教师当导演带领学生登上梦想舞台,个性化地再读全诗

  1.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前后有什么变化?

  ──由低沉缓慢到高亢急速。前三节末尾的“──祖国啊!”和全诗末尾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直接显示出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

  2.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来源:第一范文网]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 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3.学生进入角色——分组研读

  (1). 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

  (交流时 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2)教师引导:

  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国母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4.学生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多人演读,模仿性朗读均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5.学生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 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教师随机做出评价。

  六、课堂训练:

  教师来出题——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教师示例,如:

  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选写句子: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                        。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从句式和比喻的修辞两个角度交流,评点。以鼓励为主,点评要到位。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十年浩劫中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她在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的同时,更具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 唱得更响、更亮!让我们齐背全诗,结束本课。

  八、作业: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的意象特点。

  九、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第二节: 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第三节: 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第四节: 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10

  【教学设计】

  赏读。

  【创意说明】

  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向,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应立足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教学步骤】

  一、进入朗读天地,聆听名家朗读

  1、第一遍听,初步感受全诗。

  2、第二遍听,画出朗读节奏和重音。

  3、第三遍听,轻声跟读。

  二、来到学术报告厅,品析诗歌意想

  1、个性选读:

  全诗选用了许多事物来抒发情感,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

  之一:“破旧的老水车”与“疲惫恶毒歌”显示出祖国的落后与疲惫;

  之二:“熏黑的矿灯”与“蜗行摸索”显示出祖国前进步伐的艰辛与缓慢;

  之三:“干瘪的稻穗”与“失修的路基”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落败。

  2、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慧眼质疑:

  可提出如下问题探讨:

  可以用“我是坍塌的房屋,是荒芜的稻穗”来替代“我是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吗?

  可以把“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未落到地面”去掉吗?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顺序可以交换吗?

  三、登上梦想的舞台,个性化朗读全诗

  1、我来当导演──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2、我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

  多人演读。

  模仿性朗读。

  3、我来当评委──评选出自己最欣赏的朗读,并作五十字左右的口头点评。

  4、师生共读,结束全课。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2. 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诗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

  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国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三、诵读: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1、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情感?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或具体形象体会出来的呢?开始自由朗读!

  2、学生读。注意读准字音,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3、请专家读。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分析诗歌。

  1、刚才同学好像前两节读的低沉,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抓住诗中的形象分析。“诗人一面形象地理解着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解说世界;诗人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他所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她选择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以“水车”对河的依恋象征“我”对祖国的相依相存。“破旧”表现历史之久。)

  疲惫的歌

  熏黑的矿灯(“熏黑”言其使用时间之久。“我”与祖国“在历史的隧洞里”长期“蜗行摸索”。)

  干瘪的稻穗(“稻穗”“干瘪”是因土地贫瘠。尽管“干瘪”,也是赤子的一颗心啊!)

  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我”靠祖国的拖曳得以前行,才不致掉队,极力表现了祖国对儿女的珍惜,儿女对祖国的痛惜。看到“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我”痛惜、爱怜、负罪之至)

  “我“该怎么理解呢?(可以结合第四节的前两句)

  (简单介绍意象,诗中的形象其实是意象,艾青:“意象是纯感官的,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诗人借助意象的和谐的组合表情达意。)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而且是千百年未)

  飞天是什么呢?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这里应该是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形成的雕塑,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其实是一种意境,意境是诗人对于情景的感兴,是诗人的心与客观世界的契合。)

  明确: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第二小节是痛苦,是希望。

  为什么是是痛苦,是希望呢?

  “飞天”这个意象奇伟而瑰怪,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这个意象虽然表明美好的希望未变成现实,富民强国的希望在漫长的黑暗历史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似乎永远都是美丽的神话,可望而不可即.

  其实在第一节里也有一种希望,只不过希望是很渺茫,能看出来吗?

  明确:歌虽“破旧”虽“疲惫”却“纺”个不停;“蜗行”而不是“蜗居”,对光明的摸索却从来未停歇。

  2.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了解了这种感觉后,应该怎么读呢?( 请学生诵读)

  老师读,(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脚本”,教师讲解。)

  这一节的感情是沉郁凝重的,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方能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和严峻现实的哀痛。正如刚才同学们体会到的,“老水车”等一系列意象展现了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破旧”等修饰词语显示出祖国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缓慢前行,朗读时要用低沉的重音来突出它们的含义。尤其是“深深”后面的停顿和“勒”字的重读处理更能体现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

  听了老师的介绍,对同学们朗读诗歌有没有启发呀?相信同学们现在对这一节的理解会更深入了。那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读一读这一节诗呢?可以先在下面练习一下,读给自己听或读给同桌听。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同学的朗读感动了自己,也打动了我们。而他的神情又很具有诗人的气质,使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合作创作朗读脚本,并练习朗读。

  同学们可以借鉴模仿老师的这个方法,从另外三节中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一节,也为自己创作一则朗读脚本,并在脚本的指导下练习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我们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创作集体,看哪一个创作小组脚本写得好,朗读读得好。

  4、各小组交流脚本,表演朗读。

  教师准备资料:

  第二节:这一节的感情同第一节一样凝重,用深沉的语调和舒缓的节奏以表达诗人对祖国那段屈辱而沉重的时期的哀思。“贫穷”、“悲哀”这两句应低缓,来传达出诗人对祖国灾难历史的哀痛。“痛苦”应重读,表明希望无法实现带给人们的苦楚。尤其是“希望啊”和后一句中的“花朵”应用颤音来进行朗读,更能体现出与祖国生死相依的情感。最后一句“祖国啊!”应让人觉得有压抑感,语调下抑,而不能上扬。(推荐一人读)(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如行歌慢板,余韵缭绕,令人回味)

  第三节:这一节写得充满希望,写出了祖国在腾飞,祖国未来前途无量。朗读时,要朝气蓬勃,充满希望,读出对未来的向往。所以说,应以欢悦、热烈之情去朗读。“簇新”,“挣脱”等词写出祖国正在发展,在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走向改革开放,所以要读得激昂。“黎明”应重读,并在其后停顿一下,“喷薄”是个重点词,要以高亢的声音去读,要表现出新生的希望。(建议一男一女读)(读的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你们真有诗人的情怀啊!)

  第四节:这一节的感情激昂,亢奋,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愿意献身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雄心壮志。后面的两组排比句,要读出对比,欲扬先抑,并且还要突出层次,“迷惘”、“深思”、“沸腾”等词语读起来要有排比的气势,声音应从低到高逐渐起伏变化。“那就从我的……你的自由”这一句应体现渴望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情感,音调应高亢一些。(建议四个人读)

  真是激情澎湃,荡气回肠啊,太有感染力了,我们大家听得也都热血沸腾了!同学们,我们也像这个小组的同学一样,用高昂的语调和饱满的热情唱出我们的心声吧!想读的同学一起来!(全体读第四小节)

  6最后大家连起来再自由诵读一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注意感情。

  7现在我们请专家来读一下,好吗?然后全班齐读。

  明确:“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时空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的一组喻意。这就全方位地书写了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百废俱兴、气象万千、生机无限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勾画出了新一代的勃勃英姿。他们曾经迷惘过,现在治愈好了心里的创伤,正在思索,正在探求,而且已经跃起在雪白的起跑线上。一声“祖国啊”,在这里流泻出对旧貌换新颜的伟大祖国的惊喜、赞叹、眷恋和爱恋的激情。

  为什么“我” 是你的十亿分之一,又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

  明确:“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总和”这两个意象,从人口和国土的角度抒写了“我”与祖国的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诗中的我,不再是小草,也不再是青松的幼苗。而是时代的主人,历史的主人,命运的主人了。

  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你以伤痕……沸腾的我”这一复合意象内涵丰富,概括力极强。它形象地描绘了祖国悲惨的遭遇,又简约地表现了我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着重地表达了患难中祖国母亲所赐予自己的养育深恩。于是,诗人以如椽的巨笔将“我”的霹雳炸响的誓言横抹在祖国的蓝天:“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自由,你的荣光!”诗人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才智,甚至肉体和热血;这是赤胆忠心、慷慨悲壮、浩然正气的形象表现。末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复踏中有变化,不仅造成了诗情的回荡,而且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使诗歌在高潮中嗄然收束,收下了经久难息的余韵。 意蕴也就出来了。

  五、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六、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⑵ 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⑶ 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

  ⑴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⑵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⑶ 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

  ⑴ 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⑵ 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⑴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⑵ 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⑶ 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⑷ 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⑸ 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⑴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⑵ 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⑶ 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⑷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⑸ 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

  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⑴ 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⑵ 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⑶ 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⑴ 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⑶ 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⑴ 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⑴ 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⑵ 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⑴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⑵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⑴ 时间缓慢

  ⑵ 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⑵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⑶ 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⑷ 能有感情的诵读、准确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样,既感悟了诗歌的深沉情感,朗读能力也会呈螺旋上升之势。

  ⑵ 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

  ⑶ 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就要善于对文本提出问题,边读边想边问边讨论,问题意识就能培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难点:

  ⑴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⑵ 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历程的录象片后,教师设疑: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爱国的名人,有哪些表现爱国主题的诗篇?比一比,谁说得多?

  2、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到《楚辞》登程,从屈原到文天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诸多爱国诗人,他们在诗歌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关联。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的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舒婷: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彰州市市码镇。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后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

  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3、相关知识:

  关于朦胧诗: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4、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⑴ 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活动: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听的过程中,同时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

  点拨: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

  ⑵ 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文革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点拨:

  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历史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

  ⑶ 再读诗歌,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划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概括每一节的段意。

  点拨:

  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三、四节欣喜、明快、激越,依此可划分为两部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诗文第一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朗读的方法。

  学生活动:

  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投影出示)。

  讨论交流:

  ⑴ 本节出现的的意象及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 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

  点拨:

  ⑴ 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⑵ 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而悲痛的感情来朗读。

  想一想:

  在朗读本节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点拨:

  ⑴ 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 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 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 朗读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2、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小节,具体思考以下问题:

  ⑴ 第二节中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⑵ 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⑶ 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学生活动:

  分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

  点拨:

  ⑴ 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祁愿。

  ⑵ 感情色彩由悲苦哀愁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⑶ 该节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3、重点感悟、理解下列问题:

  ⑴ 该诗每节末的“祖国啊”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⑵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点拨:

  ⑴ 四句“祖国啊”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涵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到逐渐转向亢奋激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 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茫、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⑵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4、练一练 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到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的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延伸阅读: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

  十里荷塘,十里果香。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东港撒网,

  北疆播种,南国打场。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

  小伙弹琴,姑娘歌唱。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阅读建议】

  歌词一般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只是比起诗歌来语言浅显一些罢了。本文由三段歌词组成,三段歌词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的变换了少数字词、句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也有反复咏唱的句子,想一想这种复沓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本文同样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想一想,本文是扣住哪一方面主题来表达情感的?如果来朗读或歌唱的话,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表现?

  【教学反思】

  1、注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读中品,品中读。通过几遍层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促使学生抓住诗中形象,理解诗歌感情,领略诗歌内涵。

  3、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文本。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能力目标;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情感目标: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

  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

  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2.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

  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

  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 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temp.footer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https://www.jinbitou.cn/jiaoxueziyuan/jiaoan/qita/16850794061288861.html